《巨人的工具》讀後感

來源:才華庫 8.1K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巨人的工具》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巨人的工具》讀後感

在“得到”遇見《巨人的工具》這本書,很偶然。初看標題,有些雷人,再看副標題——《億萬富翁、偶像和世界級表演者的戰術、習慣和日常》,忍不住點開聆聽,並連續聽了兩次音訊,還決定一氣呵成留痕記錄一下,希望安利給有緣人。

本書作者蒂姆·費里斯,是一個連續創業者和天使投資人,寫過多本暢銷書。為寫這本書,費里斯訪問了一兩百位名人,都是各個領域的一線大牛。本篇精選三位最牛的“巨人”安利給大家。

漫畫作者斯科特·亞當斯

漫畫作者斯科特·亞當斯,他的“呆伯特”系列漫畫,同時在65個國家,使用25種語言,超過兩千家報紙轉載。原本一個坐辦公室的白領文員,是如何取得這個成就的呢?亞當斯分享了三條最有價值的經驗。

第一條經驗:

為自己建立一個系統,而不是定一個具體目標。當年亞當斯一邊工作一邊業餘畫畫和寫作,得到的物質回報非常少,但他當時做這件事,不是為了完成什麼具體的“目標”,而是為了發展一個“系統”,或者說是為了掌握一項新技能。亞當斯把部落格寫作,當成了一個系統,或者說研發平臺,在上面做各種寫作技術的測試。他測試了不同型別的話題,看哪個話題受讀者歡迎;還測試自己用各種不同的口吻寫作,比如憤怒的口吻、幽默的口吻、批評的口吻等等,看哪一種感覺更受讀者歡迎。時間長了,部落格越寫越多,亞當斯的寫作系統就成長起來了。後來華爾街日報聽說了他的部落格,就邀請他開個專欄,立馬大受歡迎!

第二條經驗:

靈感更依賴身體,而不是大腦。這是一句叫人費解的話。當你的寫作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了,最關心的就不是“怎麼寫”,而是“寫什麼”。亞當斯的專欄要保持高頻率的更新,就必須要有大量的想法做後盾。那麼他的想法都是從哪兒來的呢?首先清空大腦,把整個大腦“騰出來”接收新資訊,開啟電腦、看新聞、讀文章,瞭解現在世界都在發生什麼,從日常的新資訊裡獲得下一幅漫畫或者專欄文章的素材和靈感。

那怎麼判斷哪條資訊值得作為素材呢?亞當斯說,你不應該聽從大腦的判斷,而是聽從身體的判斷,因為大腦容易想太多,而身體則是自然反應。亞當斯總是觀察他自己的身體的反應,看到這條素材,是不是不由自主地笑了?腎上腺素激增?產生強烈的情感波動?那就說明這個東西一定是個好素材。如果你的身體對什麼資訊作出強烈反應,那麼別人大概也會關心這個東西。

第三條經驗:

在自己身上多發展幾個熟練的技能。把自己的某一個技能練到全世界最好,這個非常困難,但把每一項技能練到世界前25%的水平,就比較容易。能同時擁有兩個能排在前25%的技能的人就很少了。如果能把兩個技能結合起來做一件事,你就可能取得了不起的成就。比如亞當斯自己。他不是世界上畫畫技能最好的,但是他的畫畫技能能達到前25%的水平,他寫笑話的技能也不是全世界最好的,但是他寫笑話的技能也能達到前25%的水平。他把這兩項技能結合到一起,畫“呆伯特漫畫”,他就成了“大牛巨人”。

亞當斯給年輕人的建議是,不管你真正喜歡的領域是什麼,要努力在這個領域練到前25%。然後你最好再加一兩個領域。如果你實在不知道該加什麼領域,建議習練演講。演講只要願意苦練,就一定能練好。有演講的技能加持,很容易成為行業翹楚,脫穎而出。

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指揮官的傑克·威林克

傑克·威林克,曾在海豹突擊隊服役二十年,參與過伊拉克戰爭,後負責西海岸所有海豹突擊隊隊員的訓練,退伍以後跟人合開了一家諮詢公司,專門向商界傳授軍隊的領導力和管理經驗。20xx年,威林克出了一本書——《極端所有權:海豹突擊隊的領導方法與制勝策略》,這本書曾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名列第一。他的成功方法論也是三條:

第一條經驗:

自律就是自由。威林克退役後依然保留了特種部隊的紀律,每天早上4:45起床學習。他認為早起,能獲得一種在心理上戰勝了敵人的感覺。每天一睡醒,他就問自己,我現在做什麼,才能為“戰備”時刻做好準備?然後就立馬起床。一個特別自律的人,每天面對各種限制,有固定流程,每時每刻都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反而會獲得了一種自主的感覺。所謂“真正的自由”,就是財務自由、時間自由、免於疾病和貧困的自由,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你必須自律。

第二條經驗:

要對自己擁有極端的所有權。威林克說,人們總愛抱怨上級沒有給自己足夠的支援,其實那根本就是自己的錯誤。我對我的.世界,有極端的所有權。自己必須對自己的團隊負責任。

第三條經驗:

用謙卑增強自己的領導力。怎樣才是一個好的指揮官?威林克的答案是“謙卑”。這裡“謙卑”不是說對領導畢恭畢敬的意思,而是指能聽進別人的話,有開放的頭腦,能時刻學習。學會用第三人稱的視角,時不時地跳出自己的身體,捫心自問:我是不是生氣了?我是不是太感情用事了?我是不是反應過度了?做到這一點不容易,要求在全身心投入的情況下,仍然能保持一個冷靜的聲音,給自己提個醒,是謙卑的最高境界。

矽谷最成功的風險投資人克里斯·薩卡

薩卡說,我們在生活中面對的各種挑戰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挑戰是“防守”,就是那些別人給你任務,你想方設法完成,做成了也有成就感,但主動權在別人手裡。另外一類挑戰是“進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主動權在自己手裡。

薩卡是一個進攻型人才。作為一名風險投資者,薩卡沒有住在浪潮中心——矽谷,而是住在加州一個山區,因為他不想被動地見各種人,開各種會。住在山裡,他可以集中精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學新東西,建立真正有價值的長期關係。

他住的地方是個滑雪勝地,他就經常在週末邀請各路商業夥伴來家裡玩,這樣的關係顯然更深入。這種長期的個人朋友關係,是薩卡成功投資Twitter和Uber這些公司的關鍵。風險投資人肯定要認識很多很多人,但薩卡是主動地、有選擇地跟人建立更高水平的關係。

所謂進攻,就是要以我為主,積極主動。當年薩卡的做法就是各種高層會議,甚至創始人之間的會議,不論人家是否邀請了他,他都想方設法去參加、去學習。

這樣主動出擊的高情商,是怎麼練出來的呢?在還得從薩卡的家庭背景說起,他的父母是有能力的人。薩卡每年都有一段“甜酸暑假”的社會實踐。所謂“甜”的部分,就給教兄當小跟班,幫利益集團在華盛頓遊說國會議員。12歲的薩卡,就已見過華盛頓議員的行事風格。這種實習不僅增長了他的見識;還助他建立了強大的自信心;更重要的則是通過總結談話要點,他掌握了很強的講故事能力。

“酸”的部分,則是父親安排他去一個建築隊打雜,做最髒最累的活兒。也許這種吃苦的工作,更能磨鍊意志品質吧。薩卡調侃,他父親安排這兩份實習可能也是一種警告,如果你拿不到華盛頓說客這樣高階的工作,就只能做建築隊那種工作了。靠這些不同的人生體驗,成就了薩卡超凡脫俗的情商。

三個牛人的“巨人工具”,尤其是開放而先進的思維方式,給人許多啟發,使我非常急迫的想與更多人分享這份感悟與啟迪,力求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學以致用,與諸君共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