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優秀讀後感三篇

來源:才華庫 3.38W

一隻水母浮動在水面上,透明的身軀折射出絢爛的陽光,老人(聖地亞哥)酣睡船頭,載著被鯊魚撕咬後所剩無幾的魚骨,駛向臨近家的海岸……他光輝的戰績使每個人讚歎,闔上眼,奔入夢境,夢見一隻威武的獅子……整個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接下來小編為你帶來老人與海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老人與海優秀讀後感三篇

篇一:老人與海讀後感

輕輕合扣上《老人與海》這本書,意猶未盡,掩卷沉思,老人瘦骨嶙峋、不肯屈服的身影浮現在我的腦海,他的頸背上刻著深深的皺紋,褐斑佈滿了他的雙頰,除了一雙眼睛,他渾身上下都很蒼老。那雙眼睛樂觀而且永不言敗,色彩跟大海一樣。

《老人與海》是美國海明威的代表作,古巴老漁夫聖地亞哥在連續八十四天沒捕到魚的情況下,終於獨自釣上了一條大馬林魚,將其拖了三天筋疲力盡,被他殺死了綁在小船的一邊,在歸程中一再遭到鯊魚的襲擊,最後回港時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

我想他是失敗的,但在某種意義上說他又是成功了的。

前八十四天,老人的魚簍裡空空如也,他站在海岸邊等待第八十五天的來臨——那個有好運的日子。他滿載著希望而去,駛向海的遠方,飢餓勞累過後,他始終不肯放棄那條大魚,當他的大魚被鯊魚吃得僅剩下一副骨骼時,他自問:“可是,是什麼把你打敗的呢?”“什麼也不是……是我走得太遠啦。”老人承認了自己的失敗,卻又絕對相信自我的力量。相信他縱然失敗依然勇敢無比,相信在精神上並沒有敗給鯊魚,因為被消滅的是鯊魚,而不是自己。

獨自思索了很久,細細品味這本書的寓意所在,作品背景是在兩次世界大戰和西班牙戰爭之後,人們還未從世界大戰的惡夢中醒來,幻滅、失落等種種迷惘困擾著人們。戰後的社會是一片混亂、衰敗的景象,戰爭和社會的種種荒誕現象給海明威的精神和身體上都帶來了很深的創傷,可謂九死一生。我想了很久,覺悟到,馬林魚象徵人生的理想,鯊魚象徵無法擺脫的悲劇命運,大海象徵變化無常的人類社會,而夢見的獅子則為勇武健壯、仇視邪惡,能創造奇蹟的象徵,老人則是人類中的勇於與強大勢力搏鬥的“硬漢子”代表,他那捕魚的不幸遭遇象徵人類總是與厄運不斷抗爭。

“海洋是仁慈的,十分美麗的,”她給予了老人一條“比小船還長兩英尺”的大馬林魚。可是海洋又是殘忍的——那此成群結隊而來鯊魚奪走了他辛苦追捕到的大魚,粉碎了他的“光榮”。老人與大海的關係是既依存於大海又要與大海鬥爭。大海是他的生活場所和戰鬥場所,也將成為他的最後歸宿。

原來老人雖已年邁,卻始終不肯屈服,正如他所說:“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人儘可以被毀滅,但卻不能被打敗。”

篇二:老人與海讀後感

樓層直達《老人與海》是一篇很短很平淡的小說,講老人聖地亞哥在海上八十四天都未捕到一條魚,在第八十五天他碰到了一條大馬林魚並經過兩天兩夜的搏鬥終於將魚殺死,卻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了鯊魚的襲擊,最終只將被鯊魚吃得僅剩骨架的大魚帶回村子,《老人與海讀後感》。他勝利了,贏得了大家的尊敬;他失敗了,因為他殺死了自己本就同情的動物,並沒能保護好自己的戰利品。在老人身上,我們看到了堅韌與頑強的品質,在整個故事中,我們看到的是底層勞動人民生活的艱辛與社會生活的殘酷所固有的悲劇性。我們讀一本書,並不是為了讀那個故事,而是要從那個故事中讀懂其所固有的內在精神與思想。

有人說《老人與海》所體現的中心主旨是老人的那句話:"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然而就我個人而言卻並不認同。誠然,老人在面對大馬林魚與鯊魚時所表現的堅韌與頑強都體現了這一點,但這僅是故事中所體現的一個部分;況且鯊魚也給了老人災難性的打擊,在回家的路上與鯊魚搏鬥期間,他不停地說:"只怪我出海太遠了,我把我們都毀了。"在回到村子後他向孩子說:"他們把我打垮了。"並聲稱自己再也交不到好運了。這都是老人在面對被鯊魚無情剝奪時所表現出來的.沮喪與無奈。老人在面對大馬林魚時,一方面,他對他的對手充滿人類本質所固有的同情與憐憫;另一方面,他在生活的物質本性與壓力的驅使下又不得不殺死它。他同情魚,它是他的兄弟,是他的朋友,"它比我們更高尚,比我們更有能耐",但他又不得不殺死它,"也許我不該當漁夫,他想。但我必須幹這行當","我不知道這條魚有多大,如果魚肉不錯,市場上還能賣個好價錢"。最終他經過兩天兩夜的搏鬥殺死了魚,證明了人類固有的本性在生活物質本性面前固有的脆弱性,讀後感《《老人與海讀後感》》。老人慶幸自己"不必弄死太陽、月亮或星星","在海上過日子,弄死自己的兄弟,已經夠受的了"。

我們看到了老人對生活的本性壓過人的本性的無奈,這是社會賦予我們且只能默默承受的悲哀。老人在搏鬥中勝利了,他將自己的戰利品綁在小船上駛回村子,如果故事就此完結,那麼它在批叛人類社會賦予我們生活的悲劇性的力度是遠遠不夠的,於是鯊魚來了。成群的鯊魚聞血而至,瘋狂的搶奪吞食老人的魚,老人在面對鯊魚時,充分體現了他堅韌與頑強的品質,他先用魚叉對付它們,魚叉丟了,他就把小刀綁在槳上當魚叉,小刀斷了,他用木棍,木棍被搶走了,他就從舵上扭下舵把對付它們,直到最後舵把也斷了。老人盡一切可能的去保護了他的魚,但最終一切都只是徒勞。"他停了一會兒,回頭望去,在街燈的反光中,魚尾直豎在小船的船梢後,他看清那白線般的赤露的骨背,看清那帶著突出長嘴的黑糊糊的頭,在頭尾之間卻什麼也沒有",他最終帶回來的,只是一具從鼻子到尾巴有十八英尺長的骨架。老人經過兩天兩夜辛辛苦苦的拼搏所贏得的豐收,在最後回來的那個夜裡,被鯊魚無情的剝奪了,儘管老人為此作出了最大限度的挽救。就像我們身處的這個社會,不管在什麼樣的社會制度下(當然,我們整天掛在嘴邊的共產主義制度不含在內),社會都有其固有的剝奪性與殘酷性,老人的遭遇與悲劇,就像是在證明社會固有的剝奪與殘酷賦予我們生活實質的悲劇性,並體現了個人在反抗這種悲劇潮流時的無力與渺小。

文中好幾次都提到老人做夢時都夢到獅子,前面的大馬林魚和鯊魚都具有其各自的象徵性,有人說老人夢中的獅子象徵著老人堅韌頑強的品質與形象,我卻不這樣認為。與其說獅子是老人堅韌與頑強的象徵,不如說是老人的一種生活上的精神嚮往,"他不再夢見風暴,夢見婦女,夢見偉大的事件,夢見大魚,夢見打架,夢見角力,夢見妻子。他只夢見一些地方和海灘上的獅子,它們在暮色中像小貓般嬉耍著,他愛它們,如同愛那孩子一樣"。老人的夢是寧靜而安詳的,老人嚮往的是寧靜而和平的生活,就像那些像小貓般嬉耍的獅子一樣。獅子強壯威武,它是力量的象徵,它的力量是寧靜和平的生活的前提保證,沒有那種在面對生活困難與被剝奪時的無力感,而老人不管是在面對大馬林魚還是在面對鯊魚時,都曾有過那種無力感,"要是孩子在就好了","我太老了,不能用棍子打死鯊魚"。獅子,是老人在生活現實所體現的悲哀下僅有的精神寄居。作者在給了老人堅韌頑強的品質時,並沒有給他成功的結局,但讓他贏得了村裡人的尊敬,處在相同地位上的人們都是容易相互理解的,人們都替他惋惜與難過,而且老人畢竟是老了,他在與鯊魚搏鬥時受了傷,"感到胸膛裡有東西碎了"。他在贏得了大家尊敬的同時,也不得不接受大家的同情與憐憫,這是一種必然性。我們在看完這篇小說後,也許會像村民們一樣,對老人懷有一種尊敬與景仰,或者是同情與憐憫,但我們更多的是要學習老人那頑強的拼搏精神與直面困難的勇氣,也許結局並不一定有什麼不同,但過程卻是值得我們終生回味的。10年11月29日相關話題限100位元組如果您在寫長篇帖子又不馬上發表,建議存為草稿文字顏色釋出回覆後跳轉到最後一頁上一個下一個

篇三:老人與海讀後感

讀了《老人與海》,我便被主人公樂觀,勇敢與執著的硬漢形象所深深吸引。

主人公桑迪亞哥是位“背運”的老人,連續84天沒有捕到魚,第85天出海,經過兩天三夜的搏鬥,終於捕獲一條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馬林魚。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在歸航途中,多次遭遇鯊魚襲擊,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鬥,結果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光了,老人最後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在這期間,老人以非凡的勇氣,驚人的毅力,忍受著常人難以忍受的孤獨,飢餓,疲勞和傷痛,一次次地超越人類的極限。但我們從中沒有看見一滴失敗者的眼淚,卻分明看到強者失敗時高傲的微笑,他是一個硬漢,是一個雖敗猶榮的英雄。

這是一場孤獨的歷程,一個人划著一條小船緩緩地駛向遠海,被大魚拖著在漫無方向,複雜的洋流中四處飄蕩,那種令人恐慌的迷失感,就像一個人在黑夜森林中尋找出路一樣,老人只能和自己對話,和魚對話,和大海對話。

“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儘可以把它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外在的肉體可以接受折磨,內在的意志卻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被打敗的可以是肉體,但絕不能是我們的意志。最大的敵人永遠都是自己,當一個人的意志堅不可摧時,那麼便沒有任何事物會再讓你畏懼。

所謂的“背運”,從未在老人心裡起過一絲漣漪,他在大海上時刻面臨著生與死的挑戰,卻始終沒有產生退縮的心理。而反思我們現在所定義的挫折,磨難,難以跨越的荊棘,是何等的膚淺。或許,面對這些,老人的臉上只有淡淡的不屑。

儘管老人最終並沒有將大馬林魚安全地帶回家,不是最後的勝利者。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老人難道就不是一個令人崇敬的勝利者嗎?因為他至始至終,都沒有向大海,向大馬林魚,更沒有向鯊魚妥協和投降,他在精神上取得了雖敗猶榮的勝利。在暗潮洶湧的海面上,殘破的小船,冷冷的海風夾雜著濃烈的血腥味,也許這才是人真正害怕的,唯有不羈的靈魂,才能與大海對抗,與自然對抗,與命運對抗,這才是真正的偉大,即使他不曾成功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