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傳典藏紀念版》讀後感(精選6篇)

來源:才華庫 1.85W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悟空傳典藏紀念版》讀後感(精選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悟空傳典藏紀念版》讀後感(精選6篇)

《悟空傳典藏紀念版》讀後感1

孫悟空沒有人能夠降得住,只有他自己,天蓬愛著阿月,可是天庭偏偏不讓有情人守護,捲簾只因為打碎了玻璃盞而被貶下凡間,五百年只為了拾回碎片,可是,最後他們卻不記得這件事,可悲。楊戩,只因為母親是神,父親是凡人就要在民間遭受嘲諷,心有不甘,心有怨恨。唐僧,金蟬子轉世,論道,有什麼可論的,你如來佛祖說什麼就是什麼。哪吒,太乙真人只為了得到靈珠,李靖只為了自己一人的安危,深怕自己被哪吒牽連丟了性命和官職。

孫悟空大鬧天宮,為了不再讓自己的命運控制在那些沒有心,沒有情,沒有義,只為了自己的私慾的神仙們的手裡。

成佛之後,他們的存在還有意義嗎?

曾經,年少輕狂,我們囂張,我們自由,我們狂妄,我們總想把自己的命運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也許後來就會發現,並不是這樣的。

我特別羨慕黃雪冰,羨慕他的淡然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原來,不需要那麼多的東西

我羨慕,羨慕他們,他們的生活太簡單太簡單了,他們一生可能需要的東西很少,就足夠了。他們沒有那麼多的慾望,沒有那麼多的苦惱。因為他們想要的總能得到,根本不需要額外的東西。

《悟空傳典藏紀念版》讀後感2

虛假陰暗的現實,錯亂複雜的前生今世,反正讀完後我也回想不到一些精彩的片段,估計水平有限。

“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住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恩,這三行話很是霸氣,我也想像孫悟空一樣捅破天地,求一個自由自在快意瀟灑,估計少年都有這樣的夢:腳踏祥雲,飛來飛去,救這個打那個的,自以為是世界的主角,然後下一秒被班主任一板子拍醒(總之我高中還有很多這樣的慘例)。

西天五人組被所謂神仙支配著,讓我想起了大冰的多元世界平行生活。在我這兒就是另一種意思了,生活裡各色的人,哪怕你再與眾不同也只限於生活與死亡這個結界,有的人在結界裡努力生活奮鬥,有的.人在結界的底層苟延殘喘。

小時候想過天的上面是什麼,長大之後就想生活之外是什麼,是不是和《三體》所講的一樣存在著未知之事。有時候莫名覺得這是個很玄妙的話題,只是我們永遠不會有能力去捅破我們的天,看會不會像《悟空傳》裡一樣滿天大火,還是像《大魚海棠》裡一樣海水倒灌。

個人很喜歡今何在所描述的悟空,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現實的陰暗無奈,齊天大聖在瘋狂在吶喊在嘶吼在抵抗,儘管無濟於事,但我們仍是讀的淋漓盡致,最少他讓三界和讀者記住了這樣的孫悟空,無法無天。心中有江山的人豈能快意瀟灑。我一個小市燴心裡沒江山,只要讓我過的自在我也就快意瀟灑了。

編輯了三次,廢了不少時間。明天還要大忙,我也很無奈啊。書評四星是因為現在的水平讀不出很大的東西,只能想到一些表面的現象,不過今何在很多句子真的很喜歡。

《悟空傳典藏紀念版》讀後感3

這本書的立意不錯,但語言就太尷尬、矯情了,中間幾欲想棄。尤其從第二捲開始,大段的說教、抒情很沒來由,看得都有點煩躁了。而且未免有些太過理想主義。比方說到了第二卷,孫悟空明明都已經把“自己”殺死了,但在與大鵬鳥的打鬥中,怎麼就突然站起來了,寫的好像是已經社會化的人物的覺醒,但又好像是還身在瓶中的唐僧的咒語,我是沒懂。

本來就是把一些浪漫主義元素、英雄主義人物相互拼湊、疊加並加以改造,但在這個華麗的外殼之下,我覺得只有金蟬子、孫悟空這兩個形象比較讓人耳目一新。這就要說到本書的可圈可點之處了。我比較喜歡孫悟空殺死“自己”和金蟬子與如來打賭那部分。

這個賭局,竟然就是孫悟空會殺掉哪一部分的自己,是釋放天性、桀驁抗爭,還是頭戴金箍、忘記從前,金蟬子輸了,死的是前者。難怪有人說那次死的其實是孫悟空,活下來的是六耳獼猴陪唐僧取經去了。

世間之人,就算強如孫悟空,也是有脆弱的,生活艱難,大部分人最終都會頭戴“金箍”,直至這成為自己身份認同的一部分。《大話西遊》裡紫霞的那一句:“你看那個人,好像一條狗啊!”――表達的即是此意。

在這部分,我看到了兩個人激烈的心理抗爭,這抗爭讓人印象深刻。每個人都有執念,比起金蟬子的執“道”,孫悟空的執“己”,其他人如紫霞、豬八戒、阿月、小白龍的執“情”,沙僧的執“物”,妖精們的執“命”,這些都比較常見,影視劇裡常有涉獵,所以覺得並無新鮮之感。

但有一點是不變的,那就是這個執念,可能就是每個人活著的意義。你為此步履不停,旅途之處,想要隱藏,卻欲蓋彌彰。

《悟空傳典藏紀念版》讀後感4

金蟬似乎活得最明白,講著我和悟空他們似懂又非懂的理。很多話都給我一種不明覺厲感。我說不出這樣的話,可撿到現成的了,自己又沒太多感悟,可以說是又痛快又壓抑吧。

看書時最多的感受是心疼。捲簾的五百年光景,破碎只需一瞬。不同於五百年前琉璃盞被打碎時,最終碎的不止是漫長的歲月,是再也燃不起的希望。還好最終琉璃盞碎了,你再也不會是捲簾大將,我願你今後自在逍遙。

作為一個過於感性的人,大鬧天宮雖是熱血雖是燃,可我還是想描寫悟空和阿紫的文段永遠沒頭,能讓我一直一直讀下去,幻想其中。我知道你會來的,我要帶你去花果山看晚霞。多少眼淚獻給了這場感情。我常把自己幻想成阿紫,我不覺得我的如意郎君踏著七彩祥雲有多威武帥氣,我就想在他怔怔地看晚霞時,我能走過去,坐在他身邊,他轉過頭望向我,眼中的孤獨就熄滅了。

和臭猴子的感情虐心程度不相上下的絕對要數天蓬和阿月。看書時也常常想,如果真要我選化作阿紫還是阿月,我一定會很猶豫!這樣的天蓬對阿月付出著這樣的濃情,生為凡人的我真是好生羨慕。悟空傳電影裡對天蓬阿月感情背景沒有交代,但我看過原著啊我瞭解啊!於是天蓬看到被貶下凡的阿月時,那個眼神,我直接崩潰了,稀里嘩啦哭到抽搐。我弟看傻子一樣看我,我還陶醉的不行……

這是一群人尋找答案的故事,反正我是隻顧得關注感情戲了不會寫書評,就說說自己的體會。我書讀得少,可今後這本也一定會在我心裡滿分很久。

《悟空傳典藏紀念版》讀後感5

這個天地,我來過,我奮戰過,我深愛過,我不在乎結局。

《悟空傳》裡面的神和佛不再是平常我們所知道的他們,妖也不同,何為妖,只不過是因為孫悟空勾掉了生死薄而出來的不受那些所謂的神束縛和管教的生靈罷了,在神的眼中,他們就成了所謂的妖?

師徒四人的關係也不想平時的西遊記裡記錄的一樣,西天取經似乎都是被迫的,五百年後的孫悟空忘掉了前世,不再是那個不可一世,“我要天下再無我戰不勝之物”也不再是他的信仰,花果山沒了,變成了一片焦土,他也不再是他了,所有的人,不對,準確的人來說應該是妖都問他你忘記了嗎?夢中總會夢到花果山,會在夢中喊著他的花果山,而醒來卻又記不得,似乎這是一個令人心酸的故事。“我有一個夢,我想我飛起時,那天也讓開路;我入海時,水也分成兩邊;眾仙諸神,見我也稱兄弟;無憂無慮,天下再無可拘我之物,再無可管我之人,再無我到不了之處,再無我做不成之事,再無……”

五百年後的豬八戒總在夜裡望著那天上的銀河,在沒有月亮的夜晚他會難過,只是因為當初扶起了他喜歡的人,就被貶下凡成為了一隻豬,他沒有選擇忘記,當他掉進豬圈的時候,他沒有把那顆能讓他忘記痛苦的藥丸吞進去,而是選擇了銘記,即使可能再也見不到面,但他還是義無反顧的選擇了記住,即使會痛苦。

五百年前的捲簾大將只不過是恰巧站在了王母娘娘的身邊不小心就躺著中槍,被貶下凡,五百年後,他都在收集著那些碎片,想著有一天自己能夠重回天庭,繼續做神仙,雖然做神仙並不是什麼好的事。

《悟空傳典藏紀念版》讀後感6

讀這本書前後一直在想何謂空,須菩提為什麼要給他取名“悟空”?

初時我想,天地開滅為空,人之生死為空,這個過程皆為幻,就如金剛經中所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佛以“空”以“幻”之理教人看破,迴歸原始,追求最簡單的快樂與幸福,所以空是本,是根,是源。

後來再想,諸天神佛欲掌控眾生,金蟬欲渡人渡己,孫悟空欲超脫天地,豬八戒欲陪伴阿月,沙僧欲重返天庭,哪一個做到了空?他們寧願花五百年承受無數痛苦,寧願最後身死,也要去做,也不願放下,又哪裡是空?所以最後我想,作者所謂的空應該遵從本心,心向自由便去尋找,心存愛慕便去追求,心有理想便去實現,就像小說裡面所說“原來一生一世那麼短暫,當你發現所愛的,就應該不顧一切的去追求,因為生命隨時都會終止,命運是大海,當你能夠暢遊時,你就要盡情遊向你的所愛,因為你不知道狂流什麼時候會來,捲走一切希望與夢想”。

結局,其實反倒不重要了,孫悟空到死也沒能超脫天地尋找到真正的他的“夕陽”,但他也沒讓神佛掌控他的命運;豬八戒最後也沒能和阿月長相廝守,或者說他其實從入謫仙井的那一刻他就知道已經不可能了,但他最後做到了和她一起化作滿天星河;沙僧花了500年妄想著拼回琉璃盞,卻發現自己的努力在神佛面前不過是個笑話,到最後也為自己的命運開始反抗。記得孫悟空說過“這個天地我來過,我奮鬥過,我深愛過,我不在乎結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