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教學實錄

來源:才華庫 9.93K

師:同學好!

讀後感教學實錄

生:老師好!

師:上節課,我們認識了一種新的文體是?

生(齊答):讀後感

師:大家先來回憶一下,什麼是讀後感?

生:就是讀過了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寫下的真實感受就叫讀後感。

師:嗯,大家說說寫讀後感最基本的要求是?

生(齊):讀是基礎,感是重點。

師:我們還一起閱讀了《“漁王”與漁民》這篇文章,完成了讀後感的初稿。今天,我們要以一些同學的讀後感初稿當作例子,進行講評,使自己的讀後感初稿修改得更好,所以我們今天課堂主要的學習任務是來評改自己和別人的讀後感。【板書:評改】這兩天呀,張老師認真地閱讀了大家的讀後感初稿。全班同學都能按時上交,有95%的人書寫比較工整,77%的同學語句是通順的,還有18%的同學沒有錯別字,64%的同學在寫後進行了修改。針對讀後感這種文體,我們有93%的同學在剛剛接觸讀後感之後,就能夠像教材中作者寫的《讀〈圓明園的毀滅〉有感》這篇例文那樣,清楚、簡練地概括原文的主要內容。好,我們先把《“漁王”與漁民》原文拿出來,誰先為大家聲音洪亮地朗讀一下這篇文章。大家邊聽邊回憶: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寫了什麼?

生:(朗讀原文一遍)

“漁王”與漁民

一天,一個被人們尊稱為“漁王”的人和一個普通的漁民相遇,情不自禁地訴說起自己的苦惱:“我捕魚技術一流,可我的三個兒子為什麼捕魚技術這麼差?”

漁民問:“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們嗎?”

“漁王”說:“從他們懂事起,我就給他們傳授捕魚技術,怎樣織網最容易捕到魚,怎樣划船不會驚動魚,怎樣下網能夠捕到更多的魚……我都毫無保留地告訴他們,可他們的捕魚技術還不見長進!”

漁民沉思了片刻,問:“他們長這麼大,獨自下海捕過魚嗎?”

“為了讓他們少走彎路,我一直陪著他們。”“漁王”回答。

漁民笑了笑,說:“老兄,你從不讓他們親自體驗成功或失敗,他們捕魚技術怎能提高?”

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漁王”向漁民訴苦,自己的捕魚技術特別好,可三個兒子的捕魚技術很差,然後漁民就告訴“漁王”,如果不讓他們獨自體驗成功或失敗的話,他們的捕魚技術是不會提高的。

師:嗯,同學們還在讀後感當中,自擬出了一些題目,我們看看這些同學擬定的題目,你們來向大家彙報一下。(出示課件)

生1:我的題目是《親自體驗是成功的源泉——讀〈“漁王”與漁民〉有感》

生2:我的題目是《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

生3:我的題目是《實踐出真知——讀〈“漁王”與漁民〉有感》

生4:我的題目是《體驗的價值》

生5:我的題目是《讓雄鷹飛翔——讀〈“漁王”與漁民〉有感》

師:感覺他們的題目怎麼樣?

生:(紛紛點頭)

師:挺好的!我們還有95%的同學能夠用凝練的一句話,明確自己的感受點。我們看看這些同學寫的,並且還呈現出了許多角度呢。好,課件上出示了誰寫的感受點,你就來給大家讀讀,並且告訴大家,你是從哪個角度寫的?

生1:讀了這篇文章,我最大的感受是實踐出真知。我是從第一個角度“實踐出真知”來談我的感受的。

生2:親自體驗是多麼重要。我是從第二個角度談的。【課件將角度二變紅:親身體驗對於學習和成長多麼重要】

生3:讀了這篇文章,我認為親身體驗對我們太重要了。我也是從第二個角度談感受的。

生4:家長不能什麼都包辦代替,否則將一事無成。我是從第三條來談感受的。【課件將角度三變紅:家長要讓孩子親身實踐是重要的教育方法】

生5:家長不能不放手。我也是從第三個角度來理解的。

師:咱們班王雪巖同學的角度也挺獨特的,他說:“在生活中我們要當像漁民那樣善於總結,發現問題的人。”他是從第四個角度——“要像漁民那樣尋找問題的根源”去說的。在讀後感當中,我們有91%的同學結構是比較完整的。看到大家完成了上節課的學習任務和認真的寫作態度,我真替你們感到高興。但是大家的初稿當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徵得王澤鑫同學的同意,我們先以她的這篇讀後感初稿當作例子,進行評改。好,王澤鑫,請你給大家讀讀你這篇讀後感的初稿,邊聽請你邊想想:這篇讀後感除了具備剛才所說的優點,還有哪些值得學習的地方,還有什麼不足?

生:(朗讀自己的讀後感初稿)

親自體驗非常重要

——讀《“漁王”與漁民有感》

讀了《“漁王”與漁民》這個故事,我感到親自體驗是非常重要的。

一個被人稱為“漁王”的人和一個漁民訴苦,自己的捕魚技術一流,可是自己兒子的捕魚技術很差,漁民覺得要親自體驗成功或失敗,他們的捕魚技術才會提高。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去年我想向媽媽學習做飯,但媽媽怕油燙到我,所以半途而廢了,一直到今天,我才只會蒸米飯。

“漁王”太溺愛自己兒子,為了讓他們不走彎路,就沒有讓兒子體驗過成功與失敗,所以,捕魚的技術遲遲不能提高。

“漁王”應該讓自己的兒子體會什麼叫成功,什麼又叫做失敗,成功的感受是什麼,失敗的感受又是什麼。沒有風雨怎會見到彩虹,只有體驗過,才能知道怎麼才能做得更好。自己覺得不讓兒子走彎路是在幫他,可你卻不知是在害他。要懂得什麼叫放手,小鷹翅膀硬了,總會飛向藍天。

師:我們來評一評王澤鑫同學寫的這篇初稿吧。

生:我覺得這篇文章的優點是能夠聯絡生活實際,但這篇文章的不足是她的“感”寫得不夠具體。

師:她能運用我們上節課我們學到的結合生活實際談感受的方法,但是同學們覺得她的感受寫得不是很具體。還有嗎?

生:我覺得她這篇讀後感能夠抓住原文的關鍵詞句,結合文章談感受,但我發現了她的一個不足,她文章最後一個自然段說“成功的感受是什麼,失敗的感受又是什麼”她沒有把自己具體的感受寫出來,就能看出她沒有以感為重點去寫讀後感,還需要再改一下。

師:好,一課時她學到了這種方法,運用結合原文關鍵詞句談感受。但她只有一個最終的'結論,你到底感受是什麼呀,沒有作為重點去寫。王澤鑫,你最想讓大家先幫你改哪個段落啊?

生:我最想讓大家幫我改第四自然段。

師:哦,我們先來看看這個段落。【課件出示此段落】王澤鑫同學在結合生活實際談感受時,結合了自己的親身經歷,【板書:親身經歷】並且她寫了兩個內容,一個是她沒有學會炒菜,第二個是她學會了蒸米飯,那我們再對照她的感受點——親自體驗是非常重要的,你覺得這兩個內容重點寫哪個,會更好啊?說說看法。

生1:我覺得應該重點寫她學會了蒸米飯更好一些,因為她的感受點是親自體驗是非常重要的,她要重點寫她親自體驗蒸米飯,才學會了。

師:那你看我們在談這個內容時,就要突出自己的感受點去寫吧。【板書:突出感受點】咱們班同學誰親自體驗過蒸米飯呀?

生:(紛紛舉手示意)

師:這麼多同學呀,你們都從事愛家務勞動的同學。那我想問問大家,如果我們要突出親自體驗是非常重要的,親自蒸米飯這個內容該怎麼寫呢?如果你是王澤鑫,在親自蒸米飯時,都會有什麼想法呀?

生1:我覺得蒸米飯的心情是忐忑不安的,因為怕水放多了變成一鍋粥,又怕米放少了,大家不夠吃。

師:沒錯,得動腦筋。

生2:我覺得結果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但都會從中獲得道理。

師:從中會獲得一些啟示,那我們就要想一想:受到什麼啟示了?

生3:我在蒸米飯時心情非常激動,也特別焦急,希望第一次蒸米飯能蒸好,家長表揚我。

師:可能我第一次蒸得不是特別理想,那我這時又會想些什麼呀?

生4:會想家長會不會責備我什麼的,而我又會想這次要吸取教訓,下次爭取能蒸得更好。

師:經過這次親自體驗了,我就能總結出一些方法、技巧,下次能蒸得更好。如果能像我們剛才那樣,把自己親自動手蒸米飯時的想法、感受都談出來,突出感受點的內容就會寫得更具體了,使你的讀後感更具有說服力。【板書:的內容寫具體,有說服力】我們再來看看王居然同學的這篇文章,請同學們默讀他的這篇初稿,邊讀請你邊找一找,王居然的感受點在哪兒,找到後請你畫下來,看看他又是怎麼來突出感受點寫具體的? 生:我覺得他的感受點是:不要讓我們成為籠中的金絲鳥,請讓我們展翅飛翔。

師:實際他文章的最後一句就是他的感受點。通過王居然這篇初稿告訴我們了,我們在寫感受點時可以像大多數同學那樣,在開頭就明確,也可以像他這樣放在結尾深化主題,有時為了行文的需要,還可以出現在中間呢!讀後感的結構不是單一死板的。那他是怎麼把突出感受點的內容寫具體的呀?

生:他文中有一個他讀過的別的故事來談自己的感受。

師:【出示課件】這個自然段吧,這也是我們在第一課時學到的引用?

生:(齊答)相關資料談感受。

師:【隨即板書:引用資料】看來,結合生活實際談感受時,可以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也可以結合自己閱讀到的書目中的相關資料。在初稿中,老師還能讀到有些同學是這樣寫感受的,先摘錄了原文中的關鍵詞句,然後對某個詞、某個句子談出了自己的感受,你們出聲音讀讀倪博雅同學寫的這段話,請你邊讀邊想想:她把感受寫出來了嗎?

生:自由朗讀倪博雅同學寫的段落——“我對第3自然段中最後一句話很有感受:我都毫無保留地告訴他們,可他們的捕魚技術還不見長進!我覺得“毫無保留”就是說明“漁王”把自己一生總結的技術全部、一點兒都不留地告訴了他的兒子。”

生1:我覺得她沒有寫出自己的感受,最後她寫到:“我覺得“毫無保留”就是說明“漁王”把自己一生總結的技術全部、一點兒都不留地告訴了他的兒子。”就像在考試中聯絡上下文解詞一樣。前面還寫了“我對第3自然段中最後一句話很有感受”,這都是廢話。

師:顯得不自然,還很羅嗦是不是。那我們怎麼能自然,又很真切地將感受表達出來呢?【出示課件:故事裡的“漁王”說過,“我都毫無保留地告訴他們,可他們的捕魚技術還不見長進!”讀到這裡,我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請你試著自己讀一讀,填一填吧。

生:自由朗讀,試填。

師:請同座位兩個人互相讀一讀,填一填。

生:同桌兩人互相交流

生1:故事裡的“漁王”說過,“我都毫無保留地告訴他們,可他們的捕魚技術還不見長進!”讀到這裡,我想:雖然“漁王”把捕魚技術毫無保留地告訴孩子們,但他忘記了最重要的一點,平時我們都說“親自下河知深淺,親口嘗梨知酸甜”。他如果不讓兒子親自下海的話,兒子們是不會親自體驗成功或失敗的,技術就不可能提高。

師:他引用了生活中的一條俗語談出了自己的想法。

生2:故事裡的“漁王”說過,“我都毫無保留地告訴他們,可他們的捕魚技術還不見長進!”讀到這裡,我想:因為實踐出真知,如果不親身經歷,永遠不會成功。俗話說得好:失敗是成功之母。只有親身體驗,才能嚐盡酸甜苦辣。

師:她也把生活中的一些俗語、諺語引用了過來,還對“漁王”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意見

生3:故事裡的“漁王”說過,“我都毫無保留地告訴他們,可他們的捕魚技術還不見長進!”讀到這裡,我想:“漁王”這幾十年來捕魚的經歷,他一下全部都告訴兒子們,他的兒子肯定吸收不了,得讓他們去嘗試,慢慢的,捕魚的生活就會告訴他們。陸游有一首詩中的一句話:“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所以說什麼事,都要自己去體驗過才可以獲得成功。

師:你看,她由文中“漁王”說過的一句話,聯想到了自己曾積累過的一句古詩談出了自己的感受,真好!那我們“讀到這裡”,哪裡啊?

生:自由讀:“我都毫無保留地告訴他們,可他們的捕魚技術還不見長進!”

師:讀到這句話時,你都想什麼了?

生1:我想“漁王”毫無保留、盡心盡力地教兒子們,可他的兒子還不見長進,說明他教的方法有問題。

師:你都覺得“漁王”?

生1:太辛苦了!

師:她走進了“漁王”的內心世界,剛才我們先談到了原文中的一些關鍵詞句,又產生了自己的一些聯想,【板書:產生聯想】再用這樣的表達方式把自己的感受寫具體了。好,接下來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初稿,先請你讀一讀自己完成的讀後感初稿,想一想:能不能把突出感受點的內容寫具體了?然後你當堂修改一下你認為還不太理想的地方,使你的讀後感更具有說服力,語句也是通順的。

生:(當堂修改)

師:誰來向大家彙報一下你當堂修改的成果?

生1:(到實物投影上展示修改稿)我讀了這篇文章後最深的感受點是:我們都需要獨自體驗生活。我重點修改的是聯絡生活實際談感受的那個自然段,請大家來幫我評一評。“在我的生活中,我對我的父母不像漁王那樣感到很滿足。記得我在學習滑冰時,總想依靠他們站穩腳步,而他們卻推開我,走上岸命令我,摔了幾次後,我發現已經增加了許多膽量,便不畏懼地又站了起來,又開始一步一步地練習了。漸漸的,我滑得越來越快,越來越穩。我終於學會滑冰了,這就是我獨自體驗成功或失敗所帶給我的進步。”我還在這段話中把我的父母與漁王進行了對比:“在我的生活中,我的父母不像漁王一樣,他們總是讓我獨自體驗生活中成功與失敗的感受,我很慶幸我有這樣的父母。”“我發現已經增加了許多膽量,便不畏懼地又站了起來,在這時我想:我可千萬不能半途而廢呀!現在雖然失敗了,可只有不斷努力才能取得成功,於是我又開始一步一步地練習了。我終於會滑了,是呀,親自下河知深淺,親口嘗梨知酸甜,只有自己在生活中去親身體驗成功或失敗,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大家覺得我修改得怎麼樣?

生2:我覺得你在結合生活實際時寫得更具體了,把自己的感受突出了,這點挺好的。

師:她剛才說在寫感受時不光在敘述這個事例,還把生活中我的父母和文中的漁王進行了?

生:(齊答)對比

師:【板書:進行對比】使自己的感受談得更加深入了。

生1:誰還想評一評?

生3:我覺得你能適當地引用名言把你的感受點寫得更清楚了。

師:不是名言,“親自下河知深淺,親口嘗梨知酸甜”是?

生:(齊答)俗語

師:看來我們在談感受時還會許多種表達方式,使你的感受更具體。【板書:……】

謝謝陳紫琪,還有誰願意展示自己修改的?

生4:(到實物投影上展示自己的修改稿)我的感受點是:家長的溺愛是多麼可怕。我讀了原文之後,又對我的感想進行了補充。我修改後是這樣的:“文中漁王說過‘為了讓他們少走彎路,我一直陪著他們’這看似盡到了父母的責任,但最終的結果呢?他的孩子卻一事無成。父母當然會愛自己的孩子,但不能什麼事情都包辦代替。父母不能做文中的漁王,因為這是溺愛,後果也會不堪設想。漁王對他的兒子的溺愛將使他們一事無成,這足以說明溺愛的可怕。”請大家為我評一評。

生5:我覺得你在初稿時把感受點寫得很清楚,在老師的指導下又把自己的感受進行了補充,說明了家長溺愛的可怕。

師:那我問問趙奕,你在這個段落談感受時,先結合了原文中的關鍵詞句,加上的內容就是對這些關鍵詞句產生的?

生:(齊答)感受

師:產生了自己的聯想,用到了咱們課上學到的方法,很好,請回。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利用課上這些談感受的方法,把突出感受點的內容寫得更加具體了,使自己的讀後感更具有說服力,但我們只改了其中的一些片段,今天課後請同學們繼續對自己的全篇讀後感進行修改。老師還為大家提供了兩種閱讀記錄卡,如果你能在平時的課外閱讀中養成記讀書筆記的習慣,就可以為自己今後寫讀後感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了。最後,讓我們一起讀讀學者培根說的這句名言吧!

生:(齊讀)讀書可以使人充實,而寫下讀後感更可以使人精準、明智。

師:如果,你能將寫讀後感這種讀書筆記的形式養成習慣,你的讀書之旅一定會更加精彩、更有收穫!謝謝同學們,同學們再見!

生:謝謝老師,老師再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