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跪著教書教師讀後感

來源:才華庫 2.88W

最近,讀了吳非《不跪著教書》一書,讀著作者的一個個對教育問題的隨筆雜感。讀的過程中像在看一個個教育故事一樣,這些故事有的似乎很遙遠,有的確離我們很近,有些好像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一樣。書中說了很多我們想說的話,教了我們許多遇到一些教育問題的處理方法,有些問題也有作者的無奈。總之,此書又好像一面鏡子,反射出了我們作老師的身份,時時提醒我們肩上擔負的責任。

我首先關心的仍是在我看到書名後就想弄懂的幾個問題:何謂“不跪著教書”?不跪著教書又該怎麼教書?

書中並未對此作出系統的論述,但透過那些零零碎碎的感言,不難窺見問題的答案:

“多年來,語文教師屈從於世俗的評價,憂饞畏飢,跟在別人後面亦步亦趨,教學上也搞‘無一句無來處’,言必稱宗師權威。”選自《呼喚風格》——這是一種跪。

“教師沒有信仰,沒有精神追求,他的學生很難成為站立起來的人。”選自《教師要有精神追求》——這樣的跪也是極為可怕的。

“為了崗位拋棄做父親、做丈夫、做兒子的責任,我以為他的情感雖不健全的,其價值觀也是虛偽的。”選自《模範如是說》——被“主流媒體”大肆頌揚的“模範”,也是跪著的人。

再摘錄作者另一部分經典語錄

經典是一個時代語文和人文的最高成就,青年時代讀這樣的書,會給一生的讀書打好“底子”。在這種閱讀中,培養人文精神,學會獨立思考,終身受益。

教師對學生講“學貴乎疑”,至多停留在對自然科學知識的學習上,這是很不夠的。如果教師不敢於培養學生的懷疑精神,未免是葉公好龍。所以我認為,教師要學會教書,首先應該學會讀書,學會思考。

讀書也要站直了讀,跪著讀,和不讀書差別不大。

—— 《不要跪著讀》

天下事道理多有相通。換個話題,說到教師的教學觀念及業務素養,可能也該說一句:“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為什麼教師的地位仍舊沒有高起來,為什麼教師群體的綜合素質提高緩慢,除了社會的原因之外,教師本身道德修業意識比較淡薄也是一個方面。這集中反映在主動學習的意識不夠。

——《只要肯讀書》

格即人。

有教學個性的教師,他們的課往往體現著一種獨立思考的意識,展現自己的學養;而一個不善於思考問題的教師,只能做“傳聲筒”。

沒有風格就不會有地位。

—— 《呼喚風格》

每個健全的人都有可能成為思想者,因為上蒼公平地給了我們大腦,賦予我們感知的器官。然而總是隻有很少的人能成為真正的思想者,因為大多數人沒能從精神上獲得解放,不知道自己可以站起來。匍匐的人總是認為自己應當卑微,如果他有思想,站了起來,就會發現太陽每天是從自己腳下升起來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應當是知識分子的必備要素。

思想者往往是寂寞甚至痛苦的`,因為“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因為他要掙脫“瞞與騙”的禁錮,這種追索的意識會使他突前於時代的潮流,他的思想會像荒原上傳來的第一聲嚎叫,使大部分習慣於常規的人不寒而慄。

——吳非《思想者》

例如讀了“善良的心是一盞燈”、“感恩之心”、“做最出色的教師”、“小睡有何不可”、“跑,還是別跑?”、“教育無小事”……等這些隨筆雜感時,感觸頗多。

例如,看到“跑,還是別跑?”一文,我也是有同感的,在學校時,經常看到學生在走廊上飛奔。有些學生確實是趕時間,有些學生確實在打鬧,我也總會叫學生小心,慢點,我也經常為學生捏一把汗。你想啊,走廊上有時剛拖了地板很滑,人流量又大,有學生和老師拿著實驗器材的(尤其是教學器材),有老師拿著膝上型電腦,萬一撞著了,萬一滑倒了,後果都是不堪設想的。 所以我也總叫學生課間文明休息,別瘋趕打鬧,如需鍛鍊,則去操場運動,別在教室走廊狂奔。

是的,學校對學生實施教育的過程不僅僅在課堂,學生在校的全部活動都是接受教育的過程。教育者應當教會學生仁愛,教會學生學習感恩,教會學生好好做人,讓學生知道人格尊嚴、品格往往就在細微處體現出來。教育事關人格修養,校園裡生活中無小事,所以我們老師處處要做好學生的表率,認識到教師言傳身教的重要作用。

拉拉雜雜寫了些許讀後感受,當然書中有些觀點與作者也有不同看法,但作者那種真實的深沉的情感深深打動了我,讓人心生暖意,若我們的教育官員教師隊伍都能如此,大概是另一番景象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