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讀後感1500字

來源:才華庫 3.28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百年孤獨讀後感1500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百年孤獨讀後感1500字

百年孤獨讀後感1500字1

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鉅作”的《百年孤獨》,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作品的代表作。全書近30萬字,內容龐雜,人物眾多,情節曲折離奇,再加上神話故事、宗教典故、民間傳說以及作家獨創的從未來的角度來回憶過去的新穎倒敘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繚亂。 這本書記載了布恩地亞家族七代人百年的坎坷歷程。孤獨的宿命圍繞著這樣一個家族,一代代相同的名字,似乎也預示著他們相同的命運。布恩地 亞家族七代人每個人的精神歷程都是一個圓。他們從小就孤獨、冷漠,這似乎是這個家族每代人共同的特點,誠如小說中寫道:“布恩地亞家族每個人臉上都帶著一 種一望可知的特有的孤獨神情。長大後,他們都試圖以各自的方式突破孤獨的怪圈,但激烈的行動總是歸於挫敗的沮喪。他們又以不同的方式,一個個陷入更深沉的 孤獨之中。對他們來說,孤獨彷彿一種神祕的命運,難以抗拒。”終點最終回到起點,讓人感覺到巨大的蒼涼與悲哀。

馬爾克斯在談及作品中人物孤獨性時,他說過:“孤獨的反義詞是團結。”這是以這個家族的命運,來反映整個拉丁美洲的命運,他希望整個民族能夠團結在一起。 布恩地亞家族都不懂愛情,不通人道,這就是他們孤獨和受挫的原因。他們的孤獨並不是因為不能與人分享快樂,而是由於感情的匱乏所造成的日常生活中的心與心 的離異與隔膜,這樣的孤獨可以使一個昔日曾經繁華的小鎮最終消失。在此,馬爾克斯告訴人們,孤獨的實質是一種毫無意義的生存哲學,它意味著以冷漠、消極的 態度去對待生活。而實際上,你以怎樣的態度去對待生活,生活同樣會以怎樣的態度來對待你。一個陷入孤獨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只能與貧窮、落後和愚昧為伍。

如今的我們生活在一個快節奏的社會,每個人都固守著自己的一份孤獨,而這樣的孤獨會使人走向冷漠,最終如馬貢多城一樣灰飛煙滅,消失於無形。因此,我們需 要團結。從前,人的每隻手都有五個兄弟——大哥(大拇指)、二哥(食指)、三哥(中指)、四弟(無名指)和五弟(小指)。他們都有各自 的分工,盡職盡責團結的生活在手上。可是時間一長,他們的思想都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都認為自己的本領最大。最終矛盾激化,一場不可避免的爭吵發生了。大哥 說:“我天天帶領著你們早出晚歸,辛勤的為手服務,我的本領最大。”二哥說:“你分配不均,有失職之處,出了事都是我給你頂著,我的本領最大。”三哥一把 鼻涕一把眼淚的哭訴:“你們都把髒活累活壓在我身上,美其名曰我的身材修長體格健美。”四哥尖著嗓子插嘴道:“那是你自找的。瞧我管理的外交處,那可是頂 呱呱,我的本領最大。”五弟也爭吵著說自己的本領最大。他們激烈地爭吵,誰也不讓誰。這時 ,人說話了:“要不你們比比,誰能拿起地上的球,誰的本領就最大。”於是,他們爭先恐後的去拿球,可不管怎麼努力就是拿不起那個球。人說:“你們一起拿試 試。”他們走在一起輕輕一拿,球就很輕鬆的拿了起來。他們終於明白,團結就是力量。

團結,是由多種情感聚集在一起而產生的一種精神。團結並不止存在於志同道合的人群當中。想要成為一個團結優秀的集體,只需要我們都用真誠去面對集體中的每 一個人,讓這個集體裡面的每一個人,都感覺到心靈的溫暖。如果一個團隊沒有團結的精神,那麼這個團隊就不能稱為團隊,只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而已。團結是成 功的基石,沒有團結,理所當然的,就不會有成功,這是千百年來都不會變的道理。有兩頭驢,被同一根繩栓住了,他們的兩邊各有一堆草。它們相互背對著,各去 吃自己這邊的草。可是繩子不夠長,兩頭驢吃不到各自方向的那堆草。經過思考,它們共同協作,先吃一邊的草再吃另一堆。它們能看到共同的利益而進行協作,如 果它們互不相讓,只看到自己眼前的利益,將誰也吃不到草。由此可見,團結必不可少。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迎來美好的明天。同理,只要人人團結在一起,我們的世界將會更加精彩、和諧。

百年孤獨讀後感1500字2

最近終於下定決心,抽出時間來沉下心思讀完了號稱“最難讀完的世界名著”之一的長篇小說《百年孤獨》。閱罷全篇,我合上書,長長的舒了一口氣,胸中一時間湧起一鼓濃濃的哀怨,心突然被一種無以名狀的的失落與孤獨塞得滿滿的。讀完整部長篇浩筆的《百年孤獨》之後,我彷彿親自走進了馬貢多小鎮跟隨著布恩地亞家族一起經歷了一百多年的陳世變遷。透過書頁一步步目睹了整個馬貢多小鎮從荒蠻未開至逐漸發展,最終又歸於毀滅的辛衰變遷,親歷了龐大的布恩地亞家族一代又一代人複雜糾纏又重複且悲劇的一百多年的變幻歷程,掩卷深思,我內心最深的感受是:其實人生來都註定是孤獨的,誰也無法擺脫。因為那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潛藏在靈魂之中的孤獨,是每個人都無法逃脫的內心的孤弱感,這種孤弱也正是布恩地亞家族所有成員悲劇命運的源頭。

有了孤獨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守著孤獨不肯放手,一直孤獨也就真的成了百年孤獨,對待人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態度、人生觀與原則。合上整本書,如卸重負。這本書使我飽受頭痛,說實話,其實我並沒有完全理解作者的深刻含義,這本書的偉大之處是讓我看到了一種寫作手法,構思巧妙,龐大的結構如此貫穿始終,想象力豐富,卻也不失現實的殘酷,社會問題的對映,我想,這便是著作的獨特體現吧。

百年孤獨讀後感1500字11

很早以前就聽說過這本書,但是印象一直模模糊糊的、沒有買來一讀的慾望,也許是書名讓我主觀地以為內容必定高深晦澀,自己讀不下去也領會不了。最近看到幾個喜歡的人在熱烈討論這本書,才提醒我趕緊在噹噹網 下單。書到手了,除去書的封衣,整本書的紙張都是微微泛黃的顏色,彷彿是久遠的書籍帶著歷史的塵煙輾轉到我手上,封面的硬封有凹凸的木漿紙的紋路,非常古樸,素淨的只有書名及作者的黑體字,心下立時起了喜歡。

白天工作,閱讀僅限於晚上及週末的有限時間,長篇鉅著被我支離破碎地一路讀來,其間幾度欲罷不能讀到凌晨,而我是很少熬夜的。

平時我不喜歡看外國——尤其是俄國——的著作,因為書中漫長的人名我記不住,往往將書翻來覆去才能把人名和人物對應起來理解。《百年孤獨》裡面的人名更是冗長繁複,幾代人的名字重複疊加,你幾乎不能分辨出 誰是誰。我剛開始看的時候,因為間斷的原因會不斷翻閱之前的內容來確定人物身份,看到後來,在劇情的吸引下更關注情節的發展、人物的命運,名字元號顯得不那麼重要。看完之後,掩卷回想,才發現每個人的形象都那 麼生動鮮活地在腦海裡,名字根本造不成困擾。

《百年孤獨》由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於1967年寫成,作者因此書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全書以布恩迪亞家族幾代人一百多年的悲歡離合、離奇詭異的經歷濃縮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變遷,故事情節幾經荒誕神奇,死 去的人可以白天黑夜現身同活著的人交流溝通,人可以食泥土和牆皮為生,吉普賽人梅爾基亞德斯死後因孤獨難耐又重返人間、並寫下預言將來的羊皮卷……語言往往幽默而帶有魔幻色彩,中間一些情節會讓人忍俊不禁,比 如“……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為了驗證放大鏡對敵軍產生的效果,親自待到陽光的焦點下,結果身體被灼傷後潰爛,捱了很長時間才痊癒……”有些場面又讓人唏噓不已,比如上校17個兒子被一一獵殺,3000多名罷 工工人被血腥鎮壓,阿瑪蘭妲對麗貝卡的仇恨,麗貝卡的與世隔絕,等等。我通篇看完,實在不能確定自己究竟看懂了幾分,也許只是看了熱鬧,而箇中真意,自己還不曾領悟。

我看著書裡的內容,從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帶著眾人建立馬孔多開始,到這個家族其後百年時間裡所有的經歷,從人們對萬事萬物的懵懂,到對各物種的一一歸類命名,到製冰、冶金、照相術、鐵路、電、飛機 等等各項技術的逐次發明;從人性的無為而治,到軍隊強制建立社會秩序、到權利爭奪的戰爭;從農業社會的自給自足,到資本家剝削工人並殘酷鎮壓工人的罷工;從不倫戀情,到各種的愛恨情仇、生離死別,美人兒蕾梅黛 絲的至純至性、飛天而去……博大精深、包羅永珍,我彷彿沿著歷史的長河一路走來。而貫穿全書的,或者說,貫穿人類發展歷史的,是人性裡面揮之不去的孤獨。

你看,布恩迪亞家族,他們的生活還是有滋有味啊,他們是一個巨大的家族,但這並不代表他們不孤獨,只能說他們不瞭解彼此的而孤獨而已。就像我讀完這本書,我都不知道自己為何失落一樣。家族裡的第一人瘋瘋癲 癲,被綁在樹上;家族裡的最後一人,默默地被螞蟻吃掉,孤獨的開端自然伴隨著孤獨的結果。撇開每個人自身的孤獨不說,整個故事也是孤獨的。狂風襲來,捲走最後一片枯葉,他們的光榮與恥辱、他們的枕邊人與子孫、 他們的記憶,很快就蒸發的無影無蹤。七代人,一個家族,幾行字的距離,就被時間遺棄在身後,一切一切都不會留在誰的腦中。這就是孤獨,最大的孤獨,我們始終都只是歷史中的無名小輩,就算被記入史冊,也無非是後 人半真半假的記錄,自己的液體無人能觸碰,也就無人知曉。

寂寞,和孤獨不同。寂寞,是一個人獨處的時候覺得冷清無趣,想要找人來說說話陪伴一下,哪怕開啟電視不看節目只聽著聲音在房間裡迴盪也好。而孤獨,是身處千人萬人之中,心裡仍是一個人在世界盡頭的感覺,仿 佛洪荒初開,欲將心事付瑤琴、絃斷無人聽的哀痛。寂寞可以安慰,孤獨無法消除。

心裡的溝壑縱橫,只有自己一個人千山萬水地跋涉。身邊可以有伴,可以有懂得的人悲喜與共,也可以給予扶持和幫助,但是,真正的經歷和成長,只有自己一個人可以完成。

百年孤獨讀後感1500字12

讀《百年孤獨》這本書的想法,多半源於它的名聲:大家都在討論、前輩都在推薦。在一次整理圖書時,炳睿把這本書給我,於是看了起來。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我眼中的男性人物: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在青年時富有幹勁、領導力,帶領一群年輕人披荊斬棘來到馬孔多,規劃街道、發展經濟……但在吉普賽人來了以後,對他眼中的科學沉迷到走火入魔 ,一心想找到鍊金術,從而與世界漸行漸遠,不久走入孤獨陰霾,最終瘋癲而終。他的兒子奧雷里亞諾上校,年輕時滿腔熱血鬧革命,愈敗愈戰、愈戰愈勇……直到戰爭僵持至中年,他在戰爭中迷失自己,感覺不到戰爭的意 義與自己的初衷,感覺自己為了自己的夢想,變成自己夢想反對的人,於是選擇開槍自殺,但是奇蹟般活下來了,卻深陷孤獨,最後避世。

何塞·阿爾卡蒂奧本來對科學有著很大興趣,但是敵不過自己的慾望,之後離家出走 ,回家之後,不顧家人反對,與麗貝卡結婚,最重被槍殺身亡。他的兒子阿爾卡蒂奧在戰爭中被權力所迷失,成為馬孔多最殘暴的統治者,最終被槍斃。阿爾卡蒂奧的兄弟奧雷里亞諾·何塞繼承了伯父孤僻的性格,到愛上自 己姑媽—阿瑪蘭妲,不被允許後參軍,亂死軍中。最後提一下第五代何塞·阿爾卡蒂奧,掂量家族不曾有的財產,編造謊言敷衍母親,不過意外獲得了烏拉蘇爾藏下的金幣一番放縱淫樂只夠被竊取金幣的人殺死。

其次簡介下非常具有特點的幾名女性。首先是家族第一輩烏拉蘇爾,一個而富有無活力、幹勁的女人,她通過買糖果小動物掙錢,從而使整個家族由足夠多的經濟來源。並且個性、明辨是非,在阿爾卡蒂奧殘暴統治馬孔 多時,出面教訓他。敢於鬥爭,在奧裡雷亞諾上校被囚禁在馬孔多時,表現出來屈服的精神。

她的孤獨體現在晚年時不被人注意,但是有倔強地企圖融入遺忘她的子孫世界,在見證家族由盛至衰後死去,她是這篇小說的核心 、最謳歌讚頌的人物,她勤勞勇敢、善良、富有熱情,又堅貞不屈,是布恩迪亞家族以及整篇小說的頂樑柱。再次是家族最後的女性,阿瑪蘭旦·烏拉蘇爾,充滿活力、富有幹勁的她從布魯塞爾回來之後,看見家族荒廢,準 備重新整理家業,但在丈夫走後,抵不過孤獨的她和侄子尋歡作樂,在生下家族最後的子嗣後,大出血而死。

縱觀整個家族,都跟孤獨做過鬥爭,卻沒有一個人戰勝過孤獨。同時,每個人孤獨的來源時不同的。男性這邊,阿爾卡蒂奧型別向外,但是輸給了自己的慾望。奧雷里亞諾型沉穩,獻身政治,但戰勝不了當局而不入孤獨 。女性這邊富有活力的烏拉蘇爾型抵不過外界沉重氛圍帶來的孤獨。蕾梅黛絲型開朗陽光,但是都沒有改變現實而逝世。最終,歷經滄桑的布恩迪亞家族從馬孔多消失。

《百年孤獨》寫出每一種人的孤獨,卻從不讓任何一個人走出這種孤獨。最後的賦有家族所有優點的人在出生時也被螞蟻吃掉,不得不說這是一篇充斥悲傷氣氛的小說。但它有很多非常陽光的場景,何塞·阿爾卡蒂奧· 布恩迪亞青年時開創馬孔多,在一個下午給孩子們上物理課、另一個下午帶孩子們摸冰塊。烏拉蘇爾在修建家族大宅時的充滿無盡的活力,小蕾梅黛絲婚禮上,大方的舉止。奧雷里亞諾上校跟岳父玩多米諾骨牌……這都是很 溫馨,美到令人窒息的畫面,可是隻能用一個詞銜接下一句:好景不長。那又是什麼樣的沉淪才可以使這群人墮入那樣的孤獨?

總的來說,外向的男人戰勝不了內心的慾望而孤獨,內向的男人屈服外界的強大而孤僻。活力四射的女人經不起世界孤獨的氛圍,藏事於心的女人最能被內心藏匿。作者寫出了不同人孤獨,又很公平給出他們不同的陽光 。阿爾卡蒂奧富有力量、勇氣拿起獵/槍抵抗。奧雷里亞諾深沉、執著不被世事矇蔽。烏拉蘇爾勤勞,有活力,熱情、有愛心。阿瑪蘭旦關愛子孫。蕾梅黛絲擁有脫俗陽光。可作者很不公平的把孤獨作為他們的結局,但讀書還 是會很公平的認為作者不公平。

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十分推崇西班牙小說家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他認為當我們有一天面見上帝,上帝問我們有什麼作為,我們便可以將此書呈給上帝了。借用陀氏的話,當有一天我們見上帝,上帝問我們的想象力在哪兒的時候,我們便可以把這本書拿出來,並說,這就是我們想象力的全部了。

喜歡這本書,在一個家族看到所有的人和所有的結局,重讀,待續……

百年孤獨讀後感1500字13

“買下一張永久車票,登上一列永無終點的火車。”我想每個人都是這樣的吧,這樣孤獨,而這種孤獨是永遠無法消除的,就如水一般,悠長不斷,你越用手碰它,它就會越伴隨著你。就如李煜對於寂寞與愁的感慨一般“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而這本百年孤獨中描寫的是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個多世紀,幾乎都處在軍人獨裁政權的統治下的拉丁美洲,那時的孤獨是殘忍的,悲痛的。那時的拉丁美洲一直在徘徊,從未前進過,就好像清朝時閉關鎖國的中國,孤獨得好像世界只剩下自己,自己就是一個世界。而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家族的興衰正是他們自身的孤獨造成的。

“世界上正在發生不可思議的事情,咱們旁邊,就在河流對岸,已有許多各式各樣神奇的機器,可咱們仍在這兒像蠢驢一樣過日子。”馬貢多文明的創始人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與妻子烏蘇拉卻有著非凡的膽識和開放的精神。同時,他意識到馬貢多陷落在寬廣的沼澤地中,與世隔絕,這樣是無法讓他人瞭解的獨一無二的馬貢多文明的。他決心要開闢出一條道路,讓馬貢多貫通外界。可惜的是,他卻被家人綁在一棵大樹上,幾十年後才在那棵樹上死去。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死了,連同他未開闢出的馬貢多的文明,一顆還未升起就已糜落的星星。而之後的幾代人,缺少像他一樣的膽識與勇氣的人,他們之間幾乎沒有感情溝通,都陷入了個人的孤獨與苦悶,他們有著生理上的慾望,對權利的渴望,對求知的渴望,對暴力的崇尚,他們同時又拒絕著身邊每一朵晶瑩美麗的花朵,拒絕遠方傳來的呼喚,拒絕遙遠世界投射出的光芒。和月亮與六便士中的思特里克蘭德走出小鎮的孤獨不同,思特里克蘭德的孤獨是極少人能瞭解他畫中的意思的一種找不到知己的落寞,他們的孤獨是自閉,他們一個人猜忌,從未放過自己;一個人做事,從未與人交流;一個人發呆,從未想過創新。他們想要衝破孤獨,卻無能為力。他們的孤獨,是不理解,不瞭解,不團結。

有句話是說情到濃時淺亦深,情意最濃的時候,一個淺淺的印記,便可刻苦銘心。那麼我想對於他們來說,孤即無窮荊便棄,孤獨到無人時,一簇荊棘,便讓他們丟盔棄甲。鐘擺能讓任何東西飛起來,卻無法使自己騰空。他們,每個人或許都有自己擅長的,但是,他們各自朝著自己一律的方向走去,也不會同他人的道路同到一起,將馬貢多的文明騰到世界,讓世界看看。

想必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七代繼承人,張出了一條豬尾巴他剛出生就被一群螞蟻吃掉就是對他們這種不創新,不走出自身建造起的小黑屋行為的諷刺與懲罰。倘若將豬尾巴代指他們的不團結,那麼,螞蟻就是那種能讓他們走出黑屋的曙光,一把利刃無比的刀。

山本耀司說過,“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上一些別的什麼,反彈回來,才會瞭解“自己”。所以,跟很強的東西、可怕的東西、水準很高的東西相碰撞,然後才知道“自己”是什麼,這才是自我。

當閉關鎖國的清朝遭受到了外界劇烈的撞擊,八國聯軍強烈的侵犯,清朝這才打碎了自身為自身建造的“大清王朝富可敵世”的臆象,從“繭蛹”中走出,才意識到外界的經濟已有經濟革命,中國並不強,中國還有一大段路要趕。同樣,這個家族的滅亡也應當讓更多人,讓世界知道,既然孤獨不可避免,那麼我們就要理解這種孤獨,無從止歇地從滿地荊棘中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路。

加西亞·馬爾克斯曾說:“拉丁美洲的歷史也是一切巨大然而徒勞的奮鬥的總結,是一幕幕事先註定要被人遺忘的戲劇的總和”,文中的家族由於蕾蓓卡的到來,紛紛患上了失眠症。猶記得,蕾蓓卡在每一個夜深人靜的時候,只能咬著自己的手指,她多麼孤獨呀,掛上黑幕的天空下僅剩她一人醒著,熬著漫漫長夜。這也是在啟示我們,被遺忘的歷史,它,也很孤獨啊,我們不應該忘記它,拋棄它,而是,將它從孤獨的泥沼拉出,攜它一起,奔向未來。

生未百年,死不孤獨。

百年孤獨讀後感1500字14

“若干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加西亞·馬爾克斯在魔幻現實主義代表作《百年孤獨》的開篇這樣寫道。布恩地亞上校的記憶猶如一滴墨水墜落在宣紙上,無法停止地渲染開來。

恰如《百年孤獨》這個題目給人的感覺一樣,開篇這段話,馬爾克斯將時間和空間拉長延展,給讀者以脫離現實時間的魔幻般的感受。

9年馬爾克斯開始創作《百年孤獨》,97年月29日小說發表。982年諾被爾文學獎授予馬爾克斯。馬爾克斯曾言:“活著為了講述生活,生活並非一個人的經歷,而是他的記憶。”《百年孤獨》裡描述的那樣一個幾乎神話般的世界,那裡有馬爾克斯童年眼中拉美國家真實歷史的影射,有近代拉美社會百年變遷的縮影和拉美人民的精神意識,同時也融入了人類百年生存的鬥爭歷史和凝聚的經驗和精神,同時還提出了對現代人和社會命運發展前途的思索和探討。所有這一切的內涵意義使《百年孤獨》成為一部具有史詩意義的作品。

小說的情節離奇令人迷惘。在小鎮馬貢多,布恩地亞家族上演著百年的興衰史。這個家族由衰轉盛,又由盛轉衰,一百年的歷程,轉來轉去,又回到原來的樣子,一切都逃不出一個詛咒。霍·阿·布恩地亞與表妹烏蘇拉近-親結婚,阿蘇拉擔心會像姨媽和姨父近-親結婚那樣生出長豬尾巴的孩子而拒絕與霍·阿·布恩地亞同房。布恩地亞於鄰居發生口角的時候,布恩地亞因為鄰居嘲笑他被烏蘇拉拒絕同房而殺了鄰居。結果死者的鬼魂攪得布恩地亞一家日夜不寧,布恩地亞家族被-迫遷移到小鎮馬貢多。起初布恩地亞家族人丁興旺,但是隨著內戰的爆發和外敵的入侵,布恩地亞氏的命運急轉直下,一代不如一代,甚至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領導的32次土著居民起義都以失敗而告終。到了第六代奧雷良諾·布恩地亞的時候,因為與姑媽烏蘇拉通婚,結果生下一個帶尾巴的女嬰,正好應驗了一百年前吉普賽人用梵語在羊皮紙上寫下的密碼,而這個密碼的破譯者就是第六代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自己。這個無疑充滿了諷刺的意味。而這個帶尾的女嬰,被螞蟻咬爛以後拖入了蟻穴。隨後,小鎮馬貢多消失在一陣颶風中。

《百年孤獨》以複雜的背景和離奇的情節鶴立於拉美文學史之林,作品充滿了理想的光輝。遙遠的馬貢多小鎮上發生著離奇的事情:奧雷良諾領導了32次起義結果都失敗;第六代奧雷良諾布恩地亞在晚年不斷地織裹屍布;奧雷良諾第二則是不斷地修理門窗;俏姑娘雷梅苔絲每天要洗好幾次澡;小鎮馬貢多一場驟然而至的雨持續下了四年十一個月又兩天,此後十年,馬貢多滴雨未下;布恩地亞家族的人對美爾加德斯的磁鐵痴迷不已並且反覆上當;第七代奧雷良諾是一個出生就有尾巴女嬰,卻被螞蟻咬爛後拖進蟻穴;隨後一場颶風吹走了馬貢多小鎮,吹走了一切,比那場持續四年十一個月有兩天的暴雨帶走的更多……讀起來總是給人很虛幻很縹緲如此不真切的感覺。

馬貢多百年的變遷和布恩地亞家族的興衰榮辱,是整個拉美社會變遷的一面鏡子。小說的結局布恩地亞家族連同小鎮馬貢多消失在一陣颶風中。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的結尾寫道:“就在奧雷良諾·布恩地亞譯完羊皮紙手稿的最後瞬間,馬貢多這個鏡子似的(或者蜃景似的)城鎮,將被颶風從地面一掃而光。將從人們的記憶中徹底抹掉,羊皮紙手稿所記載的一切將永遠不會重現,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註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了。”作者對於落後和愚昧的態度是徹底否定的,於是安排了一場颶風隊舊事物來了一次徹底的清理。“百年孤獨”,既是說拉美落後的時間之長,又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作者的心態:對進步和先進的漫長等待。百年孤獨,百年的等待。至於這以後,落後和貧窮還會不會出現,沒有明確答案,但是馬爾克斯的願望是美好的:“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註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了。”

所謂魔幻現實主義,以荒誕的形式反映現實,不管馬貢多發生的一切有多離奇古怪和撲朔迷離,都是取材於馬爾克斯對拉美現實的觀察和感悟。

對夢想與光榮的嚮往,對獨立與自由的憧憬,在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中,現實中的追求和希望超越於形式的虛幻,找到了最終完美無缺的結合點。

百年孤獨讀後感1500字15

中午恬淡的陽光下一口氣讀完,但卻實在感覺自己沒有能力評價,只感到文字如清水緩緩流過,於這篇羊皮卷記載的痛苦回憶下,湧起平靜淡然的情緒。此時此刻恰如合上書的彼時彼刻,月光似陽光流淌在我的房子,仍然忍不住微笑。只印象最深的一句“上校,馬孔在下雨”,消散了往年的天真與情誼,充滿淡淡的別離與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惆悵。

雖說沒有能力評價,但還是忍不住一篇狗尾續貂之作,因它最出彩的不是華麗的辭藻,抑或荒誕的情節,甚至於宿命般的家族命運。只因它的魔力太過強大,色彩太過絢麗。它會賦予我特質,晦暗中存在希望,困頓中撫慰靈魂,它說不清、道不明,看不見、摸不著,但卻又真實存在,在悄悄地滋潤著我的心性和良知。

所以,還是將這篇不甚成熟,淺顯直白的讀後感公之於眾,以鞭策自己。

面對百年孤獨,面對布恩迪亞上校及許許多多形形色色的人物,我一開始和許多人一樣也有點迷失,但是當我不去糾結那紛繁複雜的人物關係,不再去刻意讀通那段我毫不熟悉的美洲歷史時。我似乎又有點明白了,在年輕的季節我們似乎感受不到孤獨,我們甘願吃苦受累,只願通過自己富有激情、積極主動的努力實現自身價值並在社會中做出最大的貢獻。我們現在勤於學習與鑽研,敢於挑戰未知領域,樂於在自身及周圍世界尋求突破。

那麼,當我讀了《百年孤獨》之後呢?一個家族的第一個人被綁在樹上,最後一個人被螞蟻吃了。

該用什麼樣的眼光來看待布恩地亞這個家族呢?漫長的幾代人之中,有手藝靈巧的、有知識廣博的、有天生聰慧的、有勇敢堅強的、有吃苦耐勞的、有光彩照人的……他們有天才的頭腦、堅毅的眼光、不輕易言敗的性格,無論是旅途勞頓的南征北戰、還是通宵達旦的歡娛。他們都可以用他們特有的魅力吸引體態美麗、性格豐滿的異性。人們似乎無法看出這個家族有什麼弱點,但他們最終也不過才存在了短短百餘年,然後颶風襲來,他們的生命、他們的痕跡和關於他們的記憶,很快就那麼無影無蹤。但卻看不出有什麼值得惋惜後悔的地方。

該用什麼樣的眼光來看百年孤獨這本書呢?在看這本書的時候似乎不應該有特別興奮或者特別悲痛的心情,我覺得文字象河水一樣在我眼前流過,即便是難以理解的家族譜,時而現實時而魔幻的寫作手法,完全不熟悉的地方和歷史……那些打亂我讀書節奏的方方面面似乎理所當然地被我所接受,我仍然以幾乎不動的姿勢一頁頁地翻下去,看的時候在想什麼我並不清楚,我在看什麼我也不清楚,就好像小時候玩累了剛剛睡醒的午後,我躺在地上看著牆上時鐘一分一秒走過。我沒有起床,也沒有在等待什麼,我在幹嗎呢?就好像張無忌初學太極拳的狀態,我忘得越來越多。我自己也不清楚。但是,很不可思議的,在讀這本應該不算是喜劇的故事時,我竟然湧起一種類似於平靜恬然的喜樂。就好像我知道人終究會衰老死亡,但在照耀到陽光的瞬間,仍然忍不住微笑。

在這本書上,我似乎理解了陶潛的那句“好讀書,不求甚解”,我不需要刻意鑽研,只需要觀其大略就能領會作者的意思,他所傳達的是全人類共有的情感。用他妙筆生花的文字,再經過范曄先生的翻譯,如同流水緩緩趟過,讀者一觸控,就能感到一種穿透人心的冰涼。這種冰涼是中性的,冰涼之下,一種不同尋常的孤獨感縈繞人心,不是普通的孤獨,更恰當一點說是透徹、是頓悟。但其中的故事又很強烈,我們可以通過奧雷里亞諾上校的悲壯一生、通過美人兒雷梅黛絲的嫣然一笑、通過能預見一切的羊皮卷,通過阿瑪蘭妲長久無人居住的房子的秋海棠蒙落灰塵、通過家族裡每一個人所迸發出的原始慾望……一一窺探,不需理解,只需感受。感受其中那種動人心魄的力量。這是一種極致的浪漫,沒有愛情,沒有旅行,是關乎生命、時間的浪漫。感謝馬爾克斯,奉獻了如此偉大的作品,讓我接受了孤獨,讓我一個人能靜靜思考,自己是誰。

村上春樹在《海邊的卡夫卡》中說過“不久,你睡了,一覺醒來時,你將成為新世界的一部分”。讀了這本書,這句話應該成為我們的精神理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