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讀後感1000字

來源:才華庫 9.68K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悲慘世界讀後感1000字,歡迎閱讀與收藏。

悲慘世界讀後感1000字

悲慘世界讀後感1000字1

這個國慶長假,我閱讀了十九世紀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的一本著作——《悲慘世界》。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悲慘的故事:主人公冉阿讓是一個純樸的園藝工人,為了讓七個外甥不捱餓,他偷了一塊麵包,但當場被抓住,坐了牢,成了一個苦役犯,過了十九年的非人生活。出獄後,他飽受鄙視,只有主教當他是兄弟,並勸他做個好人。後來,冉阿讓改名馬蘭德,成為了富翁,為了不讓別人代替自己受罰,他向法庭自首,再次入獄,然後乘著一次機會又越了獄,越獄後,他救下了孤女珂賽特,躲進了修道院,以園丁弟弟的身份活了下來。冉阿讓為了讓馬利尤斯和珂賽特幸福,把所有的錢都留給了他倆,自己卻靜待死亡。當冉阿讓到了彌留之際時,馬利尤斯和珂賽特終於趕到,他倆看著恩人安詳的離世。

我覺得冉阿讓勤勞正直、胸懷坦蕩,他雖然備受歧視,飽受排斥,卻始終以德報怨,用最真誠的一顆心向著別人,哪怕那些人都曾經深深地傷害過他。冉阿讓雖然被迫害,受了許多我們無法想象的苦難,卻仍然有著一顆金子一樣的心,他樂於助人,品德高尚,一心想幫助別人:他在成為富翁時仍不忘關心窮人,為他們做了許多的好事;他不計前嫌,冒著生命危險救出了福施勒旺,而福施勒旺正是一位他的反對者;他不願讓別人代替自己受罪,在法庭上自首,自己卻被判無期徒刑。冉阿讓就是這樣一個好人,他就像是蠟燭,情願燃燒自己去照亮別人,帶給別人光和熱,為了幫助別人,他甚至可以犧牲自己,付出自己的生命!冉阿讓為了讓馬利尤斯和珂賽特幸福,自願退出了他們的生活,自己選擇在破屋裡靜待死神的降臨。其實,如果冉阿讓選擇告訴馬利尤斯自己沒有偷和搶,沒有殺和害人,如果他告訴馬利尤斯自己救了他的命,那麼,我想,他就不會那麼早的離世了。但是,他從來沒有為自己辯解一句,全都自願戴上了那些根本不是他的罪名,他從來都是為了保全他人而犧牲自己!我覺得,這種甘於默默奉獻的精神是值得讚頌的,這種高尚的品質是應該人人都報以崇高的敬意的,而冉阿讓直到生命之火熄滅的最後一刻都在祈求馬利尤斯的原諒,都在為馬利尤斯和珂賽特祝福,看到這裡,我想,是沒有一個人會不感動的流淚的,這樣偉大的人格,是讓人不得不發自肺腑的感動的。這樣無比平凡卻又無比偉大的人,是能讓每一個人都報以崇高的敬意的!如果人世間真的能多一些像這樣的人,那麼,世界必將更加美好!

《悲慘世界》是一本很好看的書,它凝聚著作家雨果的心血!相信你一定會喜歡這本書的,也希望你能從中學到一些什麼!

悲慘世界讀後感1000字2

高尚的靈魂---------冉阿讓

悄悄地來,悄悄地走,人生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於索取, 真正偉大的人是擁有高尚靈魂的人,正如冉阿讓這樣。

在細細咀嚼過《悲慘世界》之後,我感覺它有一種沉重的分量,不止是捧在手上,更是壓在心頭。它緊緊地牽著我來到了它的童話世界,他的每一個字都深深地、貪婪的吞噬著我的靈魂,高尚的冉阿讓更是令我著迷,他的一言一行都緊緊的牽動著我的心。

冉阿讓——一個因偷過一塊麵包給孩子充飢而被判了19年的苦役犯。出獄後,處處碰壁,他沒有家,還好受到了一個教主收留。教主給了他佳餚,並讓他住下了。可他因為強烈的貪念,而偷了教主的貴重物,教主不但沒有責備他,反而把那東西送給了他,從此,他變了,徹底的變了。從前,他的心似石頭般冷漠,如今,他的心是玻璃。他幫助每一個人,並以馬德蘭這個名字當上了市長,不過,他並沒有以為自己有多高貴,穿著已久如此簡樸,是啊!他徹底不是以前的苦役犯了。他還幫助了死去的員工找到了女兒,並撫著它,直到死去。最終,他安息了,他的墓碑上並沒有刻著他的名字,這是他的願望。魯迅說過一句話----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他還活著,儘管他的命運曲折離奇,他死了,只因為失去了他的天使。生死有常,就就像白天離去黑夜來臨。

冉阿讓,你是如此寬容,以致於救下追捕你的沙威;你是如此善良,以致於撫養陌生人珂賽特;你是如此仁慈,以致於毫不可惜地還了員工的債款卻不求回報。你視金錢名利如糞土,視精神品格為生命,視助人為樂為主旨。你所造的,所做的貢獻已經完全洗清了你的那微不足道的罪惡。

崇高的晨曦照射在你崇高的影子上。所有人因你而偉大,因你而堅強,因你而自豪。你愛你身邊的每個人,不論你身邊的人再髒、再壞、再卑微,你依然展開你溫暖的翅膀,保護著大家,你是上天的使者,來給我們幸福。

你不是太陽,卻照亮了窮人的心田;你不是天使,卻帶給大家希望與光明:你不是醫生,卻醫治著大家的傷口。你為拯救人民而瘋狂,你熱愛每一個人。你從容大方,你善良堅強,你正直勇敢,你擁有一個聖潔的靈魂,你就是一個奇蹟!

然而要在現實中找到這樣的人是不能的了,現在的人貪婪、自私、虛偽、殘暴,他們連身邊的人都傷害,更別說是愛每一個人了!再完美地人也能從他身上學到東西,獲得靈魂的安慰。

悄悄地來,悄悄地走,冉阿讓用生命表達了他對養女的愛,那麼我們是不是也應該用心澆灌未來,用骨與肉,精與肉來譜寫人生的歌謠呢?冉阿讓,我-----愛--------你。

悲慘世界讀後感1000字3

曾經,他只是一個悲慘的苦役犯,在貧富懸殊,社會極度不公的法國做一個卑微的工人,無奈社會不容,竟為了一塊麵包被投入獄中19載。他不甘心,極度的不平衡感控制了他的內心,他發誓要向社會復仇。就在這時,主教米里哀拯救了他,冉阿讓感受到慈悲的力量,決心再創新生。

本性勤勞,勇於拼搏的冉阿讓很快闖出了一片天地,曾受人恩惠的他並沒有像大部分不法奸商一樣壓榨人民,而是成了以慈善聞名的工廠廠長兼市長。米里哀的信任如同穿過烏雲的太陽,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帶給冉阿讓溫暖。信任是一縷春風,它會讓枯藤綻出新綠;信任是一條紐帶,它連結了無數心靈。信任使他邁出了從卑微墮落到走向光明的關鍵一步,開啟那扇緊閉的心窗,改變了冉阿讓的一生。

感動,自責,懺悔,暗下決心,冉阿讓已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叫馬德蘭的市長。感恩的力量使他洗心革面,並以主教為目標開始了一段原來完全意想不到的新生活。正是因為如此,他命令沙威放了芳汀,即使和沙威進行爭執,為了一個完全的陌生人;正是因為如此,他執意在沙威面前抬起了壓在老人身上的馬車,即使這會引起沙威對冉阿讓的強烈記憶,勾起他對自己的懷疑;正是因為如此,他在得知一位老人因為被誤認為是他時挺身而出,承認自己才是冉阿讓,即使對方只是一個無為的人,而自己身為令人愛戴的一市之長,即使為此自己可能再度入獄;正是因為如此,他才會在被通緝的情況下,還接受芳汀的委託,答應去解救她的女兒珂賽特並撫養她長大;他才會在有機會結束沙威的生命,從此不必左躲右閃的關頭放走沙威,即使自己以後可能落入他手;他才會為了柯賽特的幸福,去救馬呂斯,即使在戰爭時分,自己也可能送命,即使在過下水道時,他知道生還機會並不大;正是因為如此,他在受到馬呂斯的懷疑時,坦然任之,即使自己將離開心愛的柯賽特,孤獨終老。為了感恩,不,準確地說是因為感恩,冉阿讓在自己的餘生奉行著主教的處事哲學。“答應我一定要把這些錢用到好的地方。把這些銀器賣掉,用這些錢讓自己過得好一些。”主教的這句話像蜂蜜一樣浸潤了冉阿讓的心靈,雖沒有被他奉為人生信條,但使他的一生都沒能再逃脫那顆寬容,感恩的心。

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冉阿讓做到了,以他的行為,以他的精神。所以他有所收穫,窮其一生誓將他抓回牢獄的沙威發現他本性善良,在下水道放走揹負馬呂斯的冉阿讓,馬呂斯最終了解到自己一向誤解的岳父就是神祕的救命恩人。走之前,老人在微光中告訴了兩個年輕人他們的身世。那對銀燭臺陪伴著老人度過了他那悲慘的一生。

主教帶領著冉阿讓成為光明的使者,像純潔的天使般永遠守護著人們心中那份慈悲為懷的心,努力去創造出一個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因為有你,感恩!冉阿讓將感恩融入自心,當做種子種下去,終於長出一朵美麗的花。

悲慘世界讀後感1000字4

我有眾多朋友與表兄妹,我最喜歡的是我的一個小表哥。他比我大四歲,不愛說話,總是眼神憂鬱。我叫他“哥”。哥的母親在她十二歲那年去世了,他因此更加沉默。自從有後母之後,哥連話都不願意多說。我眼看著也不舒服,也因此憎恨起哥的後母。至於喜歡哥的原因,那是第六感。哥很溫柔,比我母親還好。哥曾和後母吵過,那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那夜,哥就消失了,拋下了一切的一切。舅舅,哥的後母,我的父母親找開了,遠的近的。我驚呆了,“哥不見了”。眼前卻突然閃過一個人影“哥”我知道,我哭了。哥的髮絲凌亂,臉上有依稀的淚痕。哥蹲下來,望著我“不哭”。他摸了摸我的頭,“哥,你不可以這樣的。”除了這些,我什麼也說不出口。哥點點頭,“哥聽你的,乖。”凌晨二點,爸媽還沒有回家,我守在哥的房門口,我不能讓哥再消失。一陣睡意襲來……醒來時,我乖乖地躺在床上,“哥”沒有迴應。我哭了,哥,又走了,是嗎?衝出房間,“哥在啊!”哥告訴我,他想通了,接受了後母。昨天,他看見後母在公園裡哭,於是……哥告訴我的時候,我跑過去,抱住他。“哥,我不恨舅媽了”哥摸了摸我的.頭。“哥你哭了”上帝告訴我和“哥”,愛消滅一切不幸!

《悲慘世界》這本書,已經看了好幾遍。我終於明白了米里艾主教的作為,就像我和“哥”、舅媽。愛消滅一切不幸!一個服刑19年的重刑犯,因為米里艾主教的作為,因此在一夜之間洗淨罪惡的靈魂,重向光明。這樣大的功勞,是不是應該屬於米里艾主教呢?他不是平等與博愛的化身嗎?而芳汀,為了自己的女兒。珂賽特,不惜買掉了女性最珍貴的頭髮和牙齒,甚至連性命也獻給了珂賽特。這樣的一個在苦難中打滾的女性,為什麼會含淚而死?因為愛,因為愛使她有活下去的信念。珂賽特呢?她又為什麼有勇氣活在德納第的百般虐待中呢?是啊!因為她知道,在遠方,有一個愛他的母親。讓我疑惑的是,為什麼冉阿讓不在最後殺了法律的看門狗沙威呢?一直到當沙威認識到自己的過錯,認識到那個黑白顛倒的社會,並不是他所維護的,在善與惡的衝擊下絕望的跳江自殺,我才明白,冉阿讓是在通過自己的博愛、寬容及其高尚的靈魂,重新喚回生活在那個悲慘世界裡的人們內心深處的良知!上帝告訴我們“愛消滅一切不幸”。

這個世界需要愛。當盲人過馬路時,你是否會好心的扶他呢?當老人在車上累得搖來晃去時,你是否會熱心的讓個位子呢?當孩子因為迷路而不知所措是,你是否會有愛心的幫助他呢?只要有愛,那麼,所謂的不幸又算什麼呢?愛,消滅一切。請你記住,上帝告訴我們的。

悲慘世界讀後感1000字5

夜,沒有星光,一片漆黑,在這寧靜的黑暗裡,冉阿讓結束了一生的痛苦與磨難,滿載欣慰與幸福,走向未知世界的光明。

上帝欲叫人滅亡,先叫人瘋狂。這是出自卡夫卡的一句話,我覺得現實就是這樣,正如悲慘世界中的冉阿讓,偷了一塊麵包給外甥,竟然被判了十九年的刑,現實把我們的信心就這樣碾碎了。

出獄後冉阿讓揹負著囚犯的身份,飽受其他人的歧視,然而現實逼迫他舊態復萌,他偷了主教一個燭臺,主教卻沒有怪罪他,反而送他另外一個燭臺。在善良主教的感化下,冉阿讓洗心革面,變得樂於助人。這段也正如作家雨果所說“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收留珂賽特做養女,冉阿讓身上體現了人道主義,同時反映那個時代的悲哀,是下層人民的苦難的縮影,這些源自法律習俗的壓迫。世界不是完全的,不是絕對的,就像小說中的德納第夫婦,這對夫婦對珂賽特百般欺壓,還將珂賽特母親寄來的東西給自己的女兒,最後淪為丐幫幫主,是典型的自私自利的小人物。

珂賽特的母親芳汀,是冉阿讓工廠裡的女工,懷下珂賽特卻被男友拋棄,為了珂賽特的生活,變賣首飾,甚至犧牲靈肉也要把珂賽特養大,芳汀對女兒深深的愛可以讓人潸然淚下。沙威窮其一生追捕冉阿讓,卻發現冉阿讓很善良,於是他無法面對多年堅持的信念,選擇了跳河。也許有時候,我們就像小說中的人物,但重要的是要靠自己的力量,開啟前途,而不願求有力者垂青。

世態炎涼,人們或許變得醜陋貪婪,也許亂世出英雄,這樣的背景下誕生恩佐拉革命青年的領袖,風度翩翩,在策動的起事中壯烈身亡。不管怎樣這世上還是有正義存在。為正義而亡,也算死得其所。我覺得主教也是一個人道主義形象,把冉阿讓引入正途,讓人深刻體會到仁愛的力量是無堅不摧的,能感化所有冰冷麻木的心,這也是小說一大亮點所在。

讀完這本書,不禁為人物的品質感動,他讓我領悟到:原來在那樣一個黑暗和冷酷的世界裡也有光明和溫暖啊!我不能忘卻那些為革命燃燒的鮮血:當革命的起義者安灼拉發現了黑暗F的忠實走狗沙威,讓冉阿讓殺掉他時,冉阿讓卻為他鬆了綁,放走了他。令我疑惑不解的是,沙威的追蹤使冉阿讓東躲西藏,惶惶終日,他為什麼不借此機會除掉這個罪大惡極的人呢?謎底在劇終揭開:沙威認識到自己的過錯,認識到那個黑白顛倒的社會,那個冷漠絕望的世界,並不是他所維護和愛憐的,在善與惡的衝擊下孤獨而又絕望的跳江自殺,我才明白,他是在通過自己的博愛、寬容及其崇高靈魂以及眾生之下卑微的存在,重新喚回生活在那個悲慘世界裡的人們內心深處的良知!他堅信,這會開啟一個美好而又光明的新紀元。

也許我們很難改變別人,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讓自己的心中擁有一片光明,用善和愛來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用心靈去給予他們更多的溫暖,這個世界就會充滿愛的陽光.

悲慘世界讀後感1000字6

當時統治的社會,是那麼得慘不忍睹,冉阿讓被迫無奈在麵包鋪裡偷了一塊麵包,卻被判了五年苦役,四次越獄都得不到自由,而是十九年的苦役。冉阿讓進去的時候,青春年少,出來的時候,老氣橫秋。這是怎樣的一種社會,他是如何捱過了這麼多年的折磨,苦役生活使他靈魂一面上升,一面墮落。也許,改變他的正是那個主教,他偷了主教的東西,而主教卻沒有責備他,還送了他東西。主教說,他贖的是冉阿讓的靈魂。十九年來冉阿讓第一次流下眼淚。

正是這樣,那個囚犯冉阿讓消失了,樂善好施的馬德蘭出現了。經市民推選,他成了市長。他的改變,他的堅持,卻是那位主教非凡的寬厚,驚人的慈愛讓他受到了巨大的震動。他的形象,在這一刻,成為了書中最為光輝的亮點。

冉阿讓不斷地幫助一個又一個人,可在他遭遇劫難的時候真正幫助過,關心過他的人,竟還沒有寥寥數人!透過冉阿讓,讓我想到了泰戈爾的一句詩:“我想我將為你憂傷,還將用金色的詩歌鑄成你孤寂的形象,供養在我心裡。

故事裡,我看到了“寂寞”這兩個字的影子,它不論何時都夾雜在裡,那種壓抑的感覺讓我心口窒息。不是覺得冉阿讓在那種美好而歡樂的氣氛中逝去,不是最好的結局,而是覺得正是這樣的環境才讓人更加沉湎於悲痛之中。他雖然是安詳平靜地逝去了,可他的內心還在孤獨著,寂寞著,周圍的一切,都是幸福而安逸,可他畢竟還是一個人,從一開始就是一個人。心靈上的枷鎖鎖住的並不是觀看幸福的雙眼,真正封鎖住的,是人內心的寂寞,把寂寞藏匿在心底,就永遠都得不到了釋放——

《悲慘世界》中沒有提到一個“悲”字,可全書卻處處被一層似有若無的悲傷籠罩著,看似平靜簡單的語言,卻讓人心頭所涼,這種情感從書的一開始就有。

是真的,寂寞才是這個世界上最為可怕的東西,它是魔鬼手中用來交換青春的咒符。書中的冉阿讓可以在自己蒼老的身軀上揹負起一個受傷的年輕人,穿過整個巴黎市區的下水道。那個時候,他健康得可以再活上一個六十年。他把柯賽特視為自已的女兒,讓他這個,從沒愛過,孤身一人,從未領略過父親,朋友的感情的人得到了極大的安慰。柯賽特成了他生命中的唯一亮光,唯一給他過歡樂,幸福,溫暖的人。可是,當柯賽特與馬呂斯結婚後,他卻經受不住寂寞的侵襲,在那樣舒適,富足,美好的家中迅速地衰老,逝去——

真正催人老的不是無情的歲月,而是吞噬人靈魂的寂寞。

所以說,當我們用心來觀察周圍的人時,是不是也突然覺得該給他們送與溫情與安慰。往往是在人老的時候耐不住寂寞,耐不住安靜,喜歡熱鬧,即便是不長時間,也讓他們覺得滿足。卞之琳有詩:“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何其不是,身在其中,自會感覺出與親人之間的快樂,親近於親人,以歡笑送與他們,便是幸福。

悲慘世界讀後感1000字7

那麼這個世界真的是悲慘的麼?

世界原本沒有悲慘和幸福,人們創造了它們。

一個麵包、一個燭臺,他們站在路中央,等待人們給它們定義:贓物還是聖物。

有時候,人犯錯,不是自己的原因,而是是被逼迫到了角落。如果你可以從人為的不可原諒中分辨出這些,請你給犯錯的人一個機會,讓他站起來。有時候他站起來了,就是這個世界更明亮了。而這個光,可以照耀更多的黑暗角落。誰知道呢。

雨果說:“只要因法律和習俗所造成的社會壓迫還存在一天,在文明鼎盛時期人為地把人間變成地獄並使人類與生俱來的幸運遭受不可避免的災禍;只要本世紀的三個問題——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還得不到解決;只要在某些地區還可能發生社會的毒害,換句話說,同時也是從更廣的意義來說,只要這世界上還有愚昧和困苦,那麼,和本書同一性質的作品都不會是無益的。”這些話,我們看在眼裡,念在嘴裡,也應該永遠的記在心裡。不為了記住這本書本身,而是為了記住這本書要告訴我們的,教會我們的,希望我們的。

這是一本愛與寬容與救贖的書。人類是不是孤獨,我們是不是擁有神的庇佑,沒有一個實體來告訴我們答案,我們只能相互擁抱才能渡過答案沒有揭曉的漫長時光,否則我們就成為天上的星星:哪怕閃耀,卻也各自在黑夜孤單寂寞,無法見到陽光,然後自己殞落。

篇四:讀了《悲慘的世界》後感

讀了《悲慘世界》,掩書沉思,這本書把世界中人性的種種改變盡收眼底,讓我不禁感嘆人性的微妙。

當出獄後的冉阿讓揹負著囚犯的身份,飽受嫌棄與鄙視時,善良的主教伸出了援助之手。但是冉阿讓偷他的銀器具,主教不僅沒有怪罪冉阿讓,反而將一對銀製燭臺送給了他並囑咐道:“答應我一定要把這些錢用到好的地方。把這些銀器賣掉,用這些錢讓自己過得好。”主教的舉動感動了冉阿讓,讓他在善與惡的徘徊中毅然選擇了善。我終於相信,人是可以改變人的,正如主教以寬大、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讓,給了他無限的希望,讓他徹底悔悟,開始新的生活。後來,冉阿讓因樂於助人,得到了市民的愛戴,也得到了一個與“囚犯”有著天壤之別的稱號——市長。這時,我既感動又欣喜,畢竟好心有好報啊。這一切,無疑讓我們想到了那書中德納第與他的妻子,他們醜陋自私、貪婪的本性令人厭惡,他們為了錢財不惜一切進行詐騙。小女孩柯賽特受盡了他們的欺凌,他們待柯塞特很不好,整天叫她做這做那,還不給她穿好吃飽,並且一個勁地向柯塞特的母親要錢。母親本身就很貧苦,但是她為了女兒能過好日子,儘量滿足德納第夫婦的要求。

這是人性多麼鮮明的對比啊,一種人總是刻意偽裝,但都將會識破,因為虛偽不可能永久。而另一種人在無論什麼情況都能永保光明、善良、正義、寬容的高尚情操。願我們身邊多一些光明使者,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隊伍中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

悲慘世界讀後感1000字8

這世界,唯有愛可以點亮一切。

——題記

我從未想過會有這樣一個悲慘到荒唐的故事,因為一個麵包而付出一生,受盡折磨。

主人公冉阿讓生在布里地區的貧苦農家裡,貧苦的人生因幼年喪父喪母而變得更加不幸。是帶著七個子女孀居的姐姐將他撫養長大,為報姐姐的養育之恩,才二十出頭的他便成了七個孩子的“小爸爸”。冉阿讓沒有上過學,只能靠幹苦力來支撐家庭。他勤勞,吃苦,一個人可以幹幾個人的活。可是,他的工資,還是不能夠養活這七個孩子。就在家裡窮的連麵包渣都不剩時,冉阿讓為了不讓孩子捱餓,便到一家麵包店偷了一個麵包。可麵包沒有偷到,卻被店主抓到,送進了監獄。一大家子的頂樑柱就這樣沒有了。我無法想象沒有了冉阿讓,姐姐該如何撫養這七個孩子。我們不知道,冉阿讓也不知道。於是有了冉阿讓一次又一次逃獄,四年的牢期變為了八年,八年變為了十三年,直到最後的十九年。

原以為出獄後的冉阿讓可以過上好一點的日子,至少不必再如此受盡折磨。可是一個手持黃色通行證的人,又怎麼可能會像一個正常人般生活。出獄後的他處處碰壁,店主不讓他住店,不賣給他吃的東西。農戶也將他拒之門外,小孩子扔石頭砸他。無論他怎麼哀求,也不能得到一點的憐憫之心。可憐的他又被逼到了絕路,露宿到了街頭。惡魔吞噬了他的心,以至於R候爵夫人的愛也沒能將他喚醒。他偷走了主教家的銀器,他要報復,他要當壞人,他恨透這世間的一切。可是善良、偉大的主教還是將他從惡魔邊緣拉了回來。

主教包容了冉阿讓做錯的一切,並承諾家門永遠為他敞開著。一個從小缺愛,很多年都沒有得到過愛的人,就是一粒缺水的種子。只需一滴,便可破土而出,萌發生機。他狼狽逃出了主教的家,他懺悔,他掙扎,他心中的那隻惡獸還是傷害了小杰爾衛。他又當了一次竊賊。他罵醒了這隻困獸,到處尋找著小杰爾衛,可一聲聲撕心裂肺的“小杰爾衛”並沒挽回什麼,迴應他的只有空蕩蕩的回聲。最後誰也不知道冉阿讓去了哪裡,只知道有一個大男人跪在主教門前,淚流滿面,泣不成聲,哭得比女人還脆弱,比孩子還驚慌。

冉阿讓的悲哀,不僅僅是他一個人的悲哀,還是整個社會的悲哀。一個冷漠無情的社會,就像一個牢籠,束縛人們手腳,抑制人們的呼吸,讓人們無法動彈。就算你想反抗,那牢籠裡的無數雙手也會把你拽回來。如果店主肯收留冉阿讓這個可憐人,其它的小孩農戶還會如此排斥他嗎?冉阿讓心中還會有那麼多怨恨嗎?幸好有R侯爵夫人和主教大人用愛感化了冉阿讓這個被怨恨充滿雙眼的人,是他們用愛把冉阿讓從黑暗拉向了光明。

做人就該做個心懷有愛的人,只有這樣才會有被人愛的資格。沒有愛的人就像“冷血動物”,不僅凍僵了自己,還傷害了他人。

一個人的愛,是一個火星。可許多人的愛便可形成火海,趕走這世間所有的黑暗。汶川地震時是十三億中國人的愛讓遇難同胞們脫離苦海。愛就是這麼的有魔力,就像一句歌詞唱道那樣:“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悲慘世界讀後感1000字9

很久以前就聽說過《悲慘世界》這本世界名著,可是許多年來卻沒有讀過。其中有兩個原因,一是受傳統思想影響,對西方文化深有排斥。二是經濟拮据,即使買書也得秉承好鋼用在刀刃上的原則。有機會看到這本書,也是佔了兒子的光。一本書,兩人看,最起碼不算吃虧!由於是精簡版,我用兩天時間就看了一遍。不得不說,這本書改變了我對西方文化的傳統認識,尤其是小說主人公冉阿讓給我留下深刻印象,讓我終身難忘。

我不知道作者為什麼要用《悲慘世界》來給這本書命名。是的,如果單從故事人物的現實遭遇來衡量,確實是悲慘了點。但是冉阿讓在當時極度黑暗的社會下能夠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以仁慈、善良、博愛、寬容的精神重新喚回身邊每個人內心深處的良知,可見冉阿讓並不悲慘,他是精神的富有者。

故事中的主人公冉阿讓出獄後不被社會所接受,處處受到排斥和歧視,從而磨滅了他重新做人的希望。在主教寬厚仁慈的的感化下使他徹底悔悟,開始新的生活。他隱姓埋名,憑著自己的努力發家致富,然後出任市長。不管人生境況如何變化,他卻始終不忘主教的教誨,為自己考慮的少,為別人考慮的多。他創辦學校、招收無家可歸的窮人做工、投身慈善事業、幫助身邊的每個人,為當地經濟繁榮做出了貢獻。如果就這樣發展下去,將是冉阿讓之福,也是當地老百姓之福。可是,人生沒有如果,冉阿讓的身份遭到了警察沙威的懷疑。當他從沙威口中得知有個叫商馬第的人被誤認為是自己將要開庭受審時,內心雖然備受煎熬,但還是捨棄榮華富貴,坦然面對將要再次坐牢的事實。他的再次越獄也是為了兌現在芳汀面前許下的諾言,要把珂賽特撫養長大。可是在未來漫長的生活中卻要在沙威的追蹤下東躲西藏,惶惶終日。革命的起義者安灼拉要殺掉沙威時,冉阿讓主動請纓接受了這個差事,並以德報怨,為其鬆了綁,放了行。不得不說,沙威是個忠於職守的好警察,只是生錯了年代。他的跳江自殺,也是在冉阿讓善的感召下,做出的一種自我救贖的選擇。

如果說當初冉阿讓對珂賽特的關愛是出於同情憐憫,那麼在多年相依為命的生活中,他對珂賽特的感情卻已超越了父女之情。他把她看成自己的全部,不能想象沒有她的日子將怎麼渡過。但珂賽特卻和馬呂斯相愛了,這讓冉阿讓再度陷入痛苦之中。經過一番心靈的煎熬,他再一次選擇犧牲自己,在心愛的女兒和女兒的幸福之間選擇了後者。

冉阿讓去了,他的一生是悲苦的。但他的人格在坎坷生活的磨練中得到了昇華,他是精神的富有者。在我們這個經濟文化高度發展的年代,冉阿讓的精神同樣值得我們學習。當我們被社會上的一些爾虞我詐、唯利是圖所迷惑,當我們為生活中的一些不公、不滿而彷徨時。不妨看看《悲慘世界》這本書,從冉阿讓身上尋找一些有益的東西,做個精神的富有者。

悲慘世界讀後感1000字10

《悲慘世界》是法國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雨果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描寫了法國大革命前夕社會各階層人民的不同命運,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重重矛盾,歌頌了人性的善良與純真,鞭撻了統治階級和上流社會的相互傾軋的醜惡現象。

但,即使在這樣一個黑暗不公的社會裡,卻有一個始終與醜惡勢力相抗衡的人--冉阿讓。也許正是他的博愛、寬容及其高尚的靈魂,又重新喚回了人們內心深處的良知。

在他25歲時,就因為打破一塊玻璃偷拿了一個麵包而被判19年的苦役。而當他經歷長期牢獄之苦,終於獲得自由時,卻由於他曾經是個苦役犯而無法被社會所接受。但他卻用實際行動向世人證明,他作為一個曾經的苦役犯的人性美。在當時,也許有的人只愛自己,愛自己的親人,愛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而冉阿讓的愛卻是給世上所有可憐的人、貧窮的人、值得同情的人、值得尊敬的人的。他曾經是一個擁有無數財產的市長,可他卻把絕大多數的錢都捐給了慈善機構和窮人們。以至於他往往出門時口袋裡裝滿了錢,回來時又都空了。除此之外他還經常把麵包送給捱餓的人,把衣服送給挨凍的人;到處訪貧問苦。也許他並不算是完美的,出獄後,他在晚上想打死好心收留他的善良的神父。但老人待人真誠,酣然睡在一個苦役犯旁邊的卓絕胸懷,深深地震撼了冉·阿讓,使他握著鐵釺的手慢慢地放了下來。於是他偷走了銀器逃出了神父家。當冉·阿讓被抓住時,神父並沒有指證他,反而又把兩支銀燭臺給了冉·阿讓,並對他說:"不要忘記,永遠不要忘記您允諾過我,您拿了這些銀子是為了做一個誠實的人用的。"正是這句話和神父的所做所為喚醒了冉·阿讓的良心。他決定遵守自己的諾言,做一個誠實、正直、仁慈博愛的人。但他的缺點才更讓他顯得真實,更貼近人性。

有一位老人被壓在車下,整個車子的重量都壓在他的胸口上,此時除非誰去把車子從下面撐起來,否則無法把他救出來。誰有那麼大的力量呢?人們都知道只有一個正在被通緝的苦役犯--冉阿讓,才有那麼大的力量。當時身為"馬德蘭市長"的冉阿讓正在旁邊,可他要是去救的話,等於承認自己就是冉阿讓。可要是不救或是再猶豫幾分鐘的話,那位老人就會死去。就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他還是冒著可能被認出來的危險救下了老人。

又有一位老人,他被別人冤枉頂替冉阿讓被捕。當身為"馬德蘭市長"的冉阿讓知道後再一次猶豫了。因為他知道真正的冉阿讓就是他自己!但如果他不承認的話,沒有第二個人會知道。況且他還是一個了不起的"市長"。而那位老人只不過是個年過半百、毫無用處的人而已。可就在宣佈那位老人有罪的時候,他竟公然承認自己就是冉阿讓!為此他放棄了一切已得到的地位與榮華,以再一次進那已經呆了19年的牢房為代價,救下了那位又是毫無血緣關係的人

冉阿讓讓我一次又一次的震撼了,他的善良,體現出人性中的真,善,美。

悲慘世界讀後感1000字11

在現在的世界裡,有多少流浪街頭的人,他們無家可歸,飢寒交迫,既沒有東西吃,又沒有溫暖;也就是因為這樣,讓多的人被迫走上盜竊之路。前幾天,我在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的《悲慘世界》中也看到過這個現象。

《悲慘世界》主要寫了主人公冉阿讓因為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弟弟捱餓,就去麵包店偷了一塊麵包,後來被人發現了,被關進了監牢。經受了監獄之苦的冉阿讓終於重新獲得自由後,才發現自己衣食無著和無家可歸,就在這時,受到了米里艾主教的幫助,正想重新融入社會時,因為社會部接受他,而又再一次被關了。在一次做苦役時,冉阿讓為了救一位失足掉入海的海員,自己卻掉進了海。後來又人看到過他在法國的一次大革命中英勇的背影。看見他在戰鬥,他在幫助人們······

冉阿讓,這位好哥哥,因為不忍心看見自己的弟弟捱餓,而被迫去偷東西、去盜竊。因為盜竊罪加幾次逃獄總共坐了19年牢。這個青年,就是因為19年而被奪走了他的青春,他的美好前途。

當我看完這部名著的時候,我不禁淚流滿面,那可真是聞者傷心,聽者流淚啊!在裡面,我最喜歡的就是芳汀的女兒——珂賽特。珂賽特是一個苦命的女孩,直到芳汀死的那一天都沒有看到過她一眼。為什麼?因為此時的她還在被狠心的德納第夫婦折磨啊!不過,我相信好人終究會有好報。

一想起珂賽特,我就想起了那一位慈祥的老爺爺的背影。那一天,我高高興興地騎著自行車去公園,因為我當時心情很好,所以,我越開越快。突然,有一個髒兮兮的小女孩出現在我的眼前,我看到了,馬上拉手置,可是來不及了,眼看就要撞上了,該怎麼辦呢?突然,有一個黑色的身影出現在我們的眼前,我正打算將車頭扭歪,讓自己摔倒。因為自己受傷好比讓一個手無寸鐵之力的小女孩受傷啊。可是,當那個黑影準備救下那個小女孩的時候,發現我準備讓自己受傷後,馬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我的自行車扶正。我睜大眼睛,一看,原來是一位年邁的老爺爺,可他高大的身影給人一種很溫暖、很安全的感覺。“小妹妹,以後騎自行車要小心一點喲,不然又要撞到人了,聽到了嗎?”“是的,爺爺,您沒事吧!對不起,我以後會小心的,你沒有受傷吧?”“吭吭吭,我沒有事兒,倒是你,你嚇著了吧!呵呵!好孩子,還好爺爺我學過幾年功夫,不然,就接不住你啦!”老爺爺微笑著。這時,我覺得,這微笑,是最美的微笑,因為它裡面含著一種最真摯的感情——那就是“愛”。“再見了,孩子。”“再見了,老爺爺”。看著老爺爺的身影,我頓時覺得這個世界是多麼好、多麼美妙。

正是有著像老爺爺這樣的好人,世界才會和平、才會完整、才會完美。讓這份愛充滿這個人間,讓這些好人都出現在人間,讓世界真正充滿和平。

悲慘世界讀後感1000字12

服刑19年的重刑犯,為什麼能在一瞬間洗淨了他罪惡的靈魂?當他的死對頭面臨死刑的危險時,他為什麼會寬厚地救了他一命?為了一個可憐的小女孩,他是如何逃過警方的重重追緝,代她找到終身的幸福的?一切的疑問正是《悲慘世界》為你留下的謎題。

生存在“善與惡”的永恆主題中,《悲慘世界》以其獨特的魅力贏得了一代又一代人們的喜愛,成為世界文學殿堂中一道絢麗多彩的風景。

在這部作品中,作者將同情的眼光投向在社會底層苦苦求生的人們,對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進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雨果以他細膩的文筆,淋漓盡致地描繪了處於水深火熱的人們地獄般的生活。

雖然他們的命運是悲慘的,但是他們的心靈是高尚的,他們心裡都有一個強有力的信念——愛。有了這種愛,一切都變得美好;有了這種愛就能抵抗痛苦,消滅痛苦。米里哀主教就是一位博愛的化身,他的寬容、仁慈,使冉阿讓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一心向善。那位冉阿讓救過的老人不也是充滿著愛嗎?他知恩圖報,當冉阿讓身處絕境時,幫助他度過了危險。這正是作者想告訴我們的:“只有愛,才能消滅世界上一切的不幸。”

在現實生活中,愛也是到處可見的。博大的母愛,慈祥的父愛,同學們之間的友愛……曾經有一則小故事令我深深震撼。

故事發生在越美戰爭時期。一位美國記者正得意洋洋地欣賞他所拍攝的照片,猛然間,他發現有一個女人倒地的姿勢不同於大多數人順著腳步的慣性往前栽倒的,而是往下蹲。這位記者在驚訝之餘仔細端詳辨別後,發現她懷裡抱著一個幼小的嬰兒;如果她往前撲倒,就會壓傷嬰兒;往下蹲則不但壓不著孩子,而且還能以自己的血肉之軀作為遮擋身後飛彈的屏障。這位母親在中彈倒地的一瞬,竟能超越物理的慣性,收住狂奔的腳步,做出保護孩子的最佳姿勢——這是多麼悲壯的母愛啊!當她的孩子遭受肉體或靈魂的滅頂之災時,她卻可以義無反顧地獻出自己的生命。我歌唱母愛,歌唱這無與倫比的至愛!愛或是一句親切的問候,或是嚴厲的責罵,或是人們之間的互幫互助,愛或許還是一個微小的動作……冉阿讓死了,他安詳地閉上了他的雙眼,然而在他身後,卻留下了一曲曲用愛編織的篇章,久久流傳……

本文以一串問句開頭,造成懸念,並引出作品主要內容,以便讀者有所瞭解。接著,適時提出文章感點:“只有愛,才能消滅世界上一切的不幸。”在此基礎上,作者又聯想到社會人世的博愛,並簡述了一個令人震撼的“愛的故事”,使作品主題昇華。結尾也意味深長。

總之,文章基本能做到張合自如,縱橫有序。語言雖很平實,但仍較流暢。

悲慘世界讀後感1000字13

“在種種艱辛和逆境中,他不斷完善自己,為貧窮和值得同情的人們獻出了自己的人生。”這就是悲慘世界結尾,冉阿讓和這個悲慘而又黑暗的世界告別了,但他卻永遠的留在了我的心中。因為他有一顆感恩的心。我手捧著雨果的代表作津津有味地看著:失業工人冉阿讓因為生活貧困,偷離一塊麵包,被抓進監獄,他因多次逃獄,延長期刑。出獄後,受到米里艾主教的教誨,決心重新做人。因為他有一顆感恩的心,他對許許多多的人做出了無數的貢獻,對自己幫助過人毫無所求,對犯了錯誤的人寬巨集大量。他的寬容、善良甚至感化了冷酷、固執,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長沙威。感恩讓他成為一個偉大的人。感恩,讓他學會無私奉獻。他曾經是一個擁有無數財產的市長,可他卻把絕大多數的錢都捐給了慈善機構和窮人們。以至於他往往出門時口袋裡裝滿了錢,回來時又都空了。除此之外他還經常把麵包送給捱餓的人,把衣服送給挨凍的人;到處訪問貧苦的人們。對於窮人而言,他就像一頂大傘,保護著他們,在人們心中,他是正義的化身。感恩,讓他學會遵守諾言。為了實現芳汀在臨死前能見一面自己親生女兒的願望,他不惜越獄。而這一次越獄,對他來說則是終身苦役犯的代價。雖然最後芳汀還是沒能實現自己的願望,可

感恩,促使他去對那麼多毫無血緣關係的人,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愛。因為他曾經也犯過錯誤,但是米里艾主教原諒了他,並且鼓勵他。由此,感恩的種子在他心中萌發,讓他做了那麼多偉大的事。有一位老人被壓在車下,整個車子都壓在他的胸口上,此時除非誰去把車子從下面撐起來,否則無法把他救出來。誰有那麼大的力量呢?人們都知道只有一個正在被通緝的苦役犯,才有那麼大的力量。當時身為“馬德蘭市長”的冉阿讓就在旁邊,可他要是去救的話,等於承認自己就是冉阿讓。可要是不救或是再猶豫幾分鐘的話,那位老人就會死去。就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他還是冒著生命危險救下了那位老人。我被深深的震撼了,感恩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大到讓一個人可以不顧自己的安危去幫助別人,並且不求回報。曾經有人說過:“感激每一個人,好人使我獲得新生,壞人使我懂得人生。”是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學會感恩。感謝父母長輩之愛,故鄉養育之情;感謝自然的賜予,哪怕風雨如晦;感謝苦難的歷練;感謝所有的陌生人...。心存感恩,我們會發現天是藍的,山是綠的,水是清的,一切都是美的。心存感恩,會讓一句簡單的話語都充滿了力量,讓一些瑣碎的小事都變得格外親切。心存感恩,知足惜福。也許我們不能讓所有人都心存感恩,但我們要試著從自身做起。心存感恩,我們會發現生活將更加美好!明天將更加燦爛!

悲慘世界讀後感1000字14

也許我該理解為,她不想呆在家裡,讓伯父擔心,她要自己去闖出一片天地來!800字作文還記得上幼兒園的時候,有一次,我到鄰居家裡玩,突然,朋友走進了書房,我也不知道他在幹什麼。這是意境,注入新象徵的意境。"人脫離不了現實,所以人首先要適應環境,然後才能改變環境,這是我們祖先都明白的道理,可惜,我們今天有很多人卻不懂:或者抱怨天生我才沒人用,或者怨天尤人空嘆息?

在書中,出獄後的冉阿讓揹負著囚犯的身份,飽受著他人的歧視。社會的不公與排斥,一點點的磨滅了他重新做人的希望,改過向善的信心。是慈悲為懷的主教伸出慷慨的,無私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無路的冉阿讓。他不僅不計較冉阿讓偷他的銀器具,反而將那一對銀製燭臺送給了他並叮囑道:“答應我一定要把這些錢用到好的地方。把這些銀器賣掉,用這些錢讓自己過得好一些。”

我開始深深的感悟到,原來,在當時那個無情的資本主義社會竟然也有這樣的世外聖人存在,正是主教的寬大和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讓,是他重新燃起了冉阿讓心中那快熄滅的希望之火,使他徹底悔悟,開始新的生活。所以說,冉阿讓的命運並不是永遠都是那麼的悲慘,悲慘的是那時候的整個世界觀,就是因為有了主教這樣的人,整個世界才有了救世主,整個世界才有可能在水生火熱之中艱苦摸索前進。

在主教的感化下,冉阿讓開始變得樂於助人,見義勇為得到人民的愛戴,搖身一變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長。

這一切得轉變使我既倍感欣慰。從囚犯到市長,簡直是天壤之別,這無疑是人性的巨大轉變。

面對著窮困潦倒,世態炎涼,將會產生兩種人:第一種是卑微低劣的人。他們醜陋、自私、貪婪的本性再也無法隱藏。就如書中的德納第,他為了錢財不惜一切,一會聲稱是演員,一會兒又變成了畫家,但他再高明也無論如何掩蓋不住他醜陋本性的事實。

另一種是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寬容的擁有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後的冉阿讓變得寬大、善良。正是那個慈悲為懷的心感化了冷酷、固執,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長沙威。

其實,在當今社會也不乏有一些為了眼前利益而不擇手段的卑鄙小人。如一些憑藉職權貪汙受賄者;在重大賽事中為得到好成績而服用禁藥者;還有小到考試作弊的人……

作者想告訴我們的是:做一個真正的自己,任何刻意的偽裝都將被識破,虛偽在事實面前只有被革滅。我再一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所震撼。願我們身邊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願他們像純潔的天使般永遠守護著人們心中那份慈悲為懷的心,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隊伍中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我們的生活,創造出一個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悲慘世界讀後感1000字15

《悲慘世界》敘述了冉阿讓由於飢餓過度偷了一個麵包,使他在監牢裡度過了黑暗的19年。出獄後,他受到人們的歧視,沒有人理會他,就這樣,冉阿讓已經絕望了,但是奇蹟出現了,一位善良的主教用他仁慈的心改變了冉阿讓的後半生。

看完書後,我感受到雨果先生通過作品揭示貧苦人民的悲慘命運和揭露資本主義的黑暗。在維克多?雨果的筆下,他一直期盼著用“博愛”、“仁慈”、“善良”和“饒恕”來改變這個“悲慘世界”。

冉阿讓雖然後來盡全力去幫助別人,想用多做一些好事來彌補自己從前所犯下的罪,但是人們知道他從前是個苦役犯後,都不接受他的好意,在人們眼裡它還是個十惡不赦的壞人。可是冉阿讓並不介意,仍然懷著那的善良的心去幫助別人。最終他還是悽慘的死去了,這充分體現出當時的社會是多麼不公平,難道一個人犯了錯,永遠都不會改了嗎?

要以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所有人,要相信他人,這樣你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如果你心懷叵測,那你永遠都得不到別人的信任,只會受到猜疑、冷落。要勇於奉獻,要以幫助人為樂趣,要熱情待人,這樣,你才會受歡迎。

英國的史美爾斯說過:“好書是生活最寶貴的財富之一”我們要把讀書當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

《悲慘世界》這本書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一部傳世之作。

這部作品描寫了法國大革命前夕社會各階層人名的不同命運,揭開了當時社會的重重矛盾,反應了法國社會的現實生活歌頌了人心的善良和純真,鞭撻了統治階級和上流社會的相互傾軋的醜惡現象。

這部小說的主人公冉阿讓的命運展開的,他經歷了長期的牢獄之苦,終於獲得了自由可因為許多誤解,他戴上了終身的紅帽子,又在一次救人時逃走了,後來在戰場上,有人看到了他……

我被冉阿讓的那種精神感動了。

暑假裡我看了一本非常感人的書,名字是《悲慘世界》,作者是雨果。雨果在這本書裡告訴我們:只有愛,才能消滅這個世界上一切的不幸,在不幸的時候,有許多人為了愛而犧牲。

這個故事的主要人物有:米里艾主教,芳汀、珂賽特、馬留斯、冉阿讓、沙威和德納。冉阿讓是一個很貧窮的人。一次他因為偷了一塊麵包被關進監獄二年,後來他改過自新,掙了很多錢,並做了許多好事。沙威是法律的看門狗,他不相信犯人能洗心革面,改過自新,所以他一直在追捕冉阿讓。後來,在戰爭中,冉阿讓救了他的命,他才承認了自己的錯誤。最後,冉阿讓為了讓珂賽特和馬留斯過上幸福的生活而犧牲了自己。

這本書中的人物對比十分強烈,有人為愛犧牲,而有人卻不斷製造不幸,這樣使得中心突出,讓我感動,並且瞭解這個故事的意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