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之美》讀後感

來源:才華庫 7.98K

看第一遍時,翻開目錄,感覺到文章的脈絡較清晰,從海洋講到陸地,講自然世界的原始到人類入侵後對植物的馴化與利用,書錄的最後一部分講的是大自然的未來,是一種暗藏對植物的擔心與自然安危憂慮的未來的描述。

《植物之美》讀後感

這本書還有一個招人喜愛的地方就是他的選圖精美。有很多的獲獎作品,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不同的植物,記得有一幅圖畫拍攝的是一個菌柄筆直的蘑菇屬,拍攝者從菌根然後鏡頭向上進行的攝影,周圍是筆挺的樺樹,換個角度對比著高達的樹木,它也很雄偉。

植物界有很多智慧是未被人類探索和了解到的。書中介紹刺槐樹遭虐後自身及周圍樹木丹寧量的增加時的標題是:非洲羚羊的神祕之死。動物所能啃食植物,可植物能殺死動物。像食肉的捕蠅草、瓶子草等,很多都有對抗動物的神祕本領。看完這部分,我深深體會植物世界的強大,在極度乾旱的沙漠和其他荒蕪地帶,動物、植物和人類,只有植物,在最寒冷的冰雪之上,也有美麗嬌豔的花朵,草本耐寒,樹木耐熱。他們是這世上學會忍受乾旱,抵禦寒冷的唯一,有了他們,才有動物存在的可能,才有人類更好的發展。其實說到發展,什麼樣才是我們所謂的發展,對於一個國家,一直以經濟作為第一位的謀求發展,環境是不可能被高度重視,或和說是從根本上被拿上議題去解決的。看看我們原本沒有我們人類涉足的動植物世界:蜂鳥等吸允花蜜,啃食果肉,也給他們傳播花粉。美麗的世界才變的四處生機,色彩斑斕。

當人類入侵的時候所有的一切發生了變化。人類馴化了植物,馴養了動物,村莊創造田野,狩獵、採摘者開始種植菸草,繼而開始發脹了農業,人們大批量的種植棉花,棉花創造了曾經衣物的壟斷。在之後,人類更好的利用了植物和動物,美味的`菜餚足以見到人類這一高智慧的神奇力量。花木依然美麗,可是更多的玫瑰用在了給貴族鋪地毯,只為顯示一種高貴。

前言部分有講一棵樹的故事,第一段說人類是動物枝幹最後的嫩枝,前言的最後一句說生命的形式多種多樣,沒有它們,人類的生命也不會有什麼前途。

通略的看完一遍時,才有注意到封皮的背面有對這本書的評價,這樣寫到:作者通過對生命源流的重新審視,對動物界及植物界各種生物的出現、適應、繁殖乃至滅絕的描述,帶領我們在遊歷生命發展程序的同時,進行了植物學、自然學和人類學的前瞻性闡釋,揭示出人類面臨的環境挑戰,字裡行間透漏著對人類的責任感和社會精神。世界性的擔憂莫過於環境,我們為了它不知還要再說上多少遍珍惜地球,愛護地球,周圍的人類才能學會去關心它。

讀過幾遍後,我產生一種恐懼,恐懼我們人類的以後,因為現在的我們,為了稻穀高產成倍的增加肥料,為了改變性狀發明了“轉基因”,為了掙錢,我們可以大批量的種植同一種作物一年、兩年、三年甚至十年。為了減少品種間競爭,我們開始飛機撒藥。或許有一天,我們真的太多的改變,從質地上變化,我們自然界會靠丹寧殺死侵害者的樹木,那麼萬物鼎盛的自然界會產生多們無窮無盡的力量,縱然高科技的先進讓我們普通的非技術人員已經歎為觀止,但我們真的弄懂了每一種植物了麼,不,沒有,那麼我們如今這敵對大自然的行為是不是對自身力量的高估,因為我們根本對付不了自然,或則說,自然的力量足以摧毀人類。如果,我們仍然如此。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