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故事》讀後感4篇

來源:才華庫 3.06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地球的故事》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地球的故事》讀後感篇1

以前,我只喜歡看故事書,不喜歡看科普類的書,因為我覺得科普書很枯燥。可爸爸說看書要全面,科普書也要看。我慢騰騰地打開了《地球的故事》,才看兩頁,我就被這本書詼諧、幽默的文字給吸引住了。這還哪裡是我印象中那種羅列一大堆的資料、文字深奧難懂的地理書呀?書裡充滿了趣味性,比如:“什麼是‘兩級’呢?拿一根毛衣針筆直地穿透橘子的中部,針穿入和穿出的點就是橘子這個球體的兩級”比喻多麼形象貼切呀。

讀了這本書,讓我更加喜歡地球家園了:遼闊古老的亞洲、生機勃勃的非洲、科學發達的歐洲、神奇特別的澳洲、美麗可愛的美洲!英國、法國、中國……一系列的國家躍然紙上,通過作者的描述使我對這些國家的地理位置、氣候形成、歷史背景有了深刻的瞭解,也讓我明白人類對於地球的改造是相當巨大的,這也讓我不禁想到了如今急需解決的環境問題。

地球是那麼的美麗,那麼的富饒,那麼的神奇,那麼的古老。可是,地球媽媽正在忍受著煎熬,亂砍亂伐、施放毒氣、獵殺動物、亂扔垃圾……我們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如果地球被汙染了那我們人類就不能生存了。所以,同學們,讓我們從自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如不浪費、不亂伐,不獵殺、不亂扔……讓我們行動起來,保衛這個在太陽系中唯一一個出現過生命的星球—地球。

這本書裡講到的偉大發現,都是科學家憑藉著豐富的知識,用先進的儀器和裝置經過長時間研究發現的。我想,如果小時候不好好學習,沒有儲備足夠的知識,將來即使發現了問題也解決不了。所以我們要認真學習,掌握紮實的科學知識與技能,長大了才能為人類的科技事業做貢獻。

《地球的'故事》這本書不僅開闊了我的視野,增長了我的知識。它讓我深深認識到:只有一個地球,人類只有和平共處,共同呵護地球家園,才能擁有美好的未來。

《地球的故事》讀後感篇2

今年,我讀了房龍的《地球的故事》這本書,他告訴了我深刻的道理,使我至今仍記憶猶新。

這是一本關於人與地球的地理書,房龍在書裡分州分國地講述地理知識,但與其他地理書所不同的是,他並沒有羅列國家的人口、面積,而是講述了這個國家的地勢、地理位置、氣候如何,人類又是怎樣在這塊大陸上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在這塊大陸上,人類是怎麼生活的,當地的風俗、歷史又是怎麼樣的。讓我們覺得枯燥無味甚至是頭疼的地理知識,通過他的講述都變得有情有義而又風趣、新鮮,使我們不自覺地就會愛上地理。

這本書還從地理的角度來反映人與地球的關係,正如書中所說:“我們已經‘索取’了數百年,現在我們也應該‘付出’幾百年。”在這本書中,多次從不同的角度指出,地理環境不好會影響人類的生存,反過來,人類生活也會影響地球的環境,人類一定不能汙染地球,要與地球友好相處,否則就會受到大自然、地球的反擊與懲罰,一定要愛護地球。這就是這本書告訴我們的既樸實又深刻的道理。

房龍用平易近人、栩栩如生的美妙文筆,把深奧的地理知識與理解、寬容的思想品質帶給讀者,讀者不僅學到了豐富的知識,更是得到了一次心靈的滋潤。

《地球的故事》就是我們人類的故事,讓我們一起努力來維護美麗的故事,讓這些故事永遠沒有盡頭!

《地球的故事》讀後感篇3

五大洲、四大洋,風光秀麗、生機勃勃,這就是太陽系中唯一一個出現過生命的星球——地球!

讀了《地球的故事》一書,讓我更加喜歡地球家園了:遼闊古老的亞洲、生機勃勃的非洲、科學發達的歐洲、神奇特別的澳洲、美麗可愛的美洲!

其中神奇特別的澳洲特別引我注目!澳洲是澳大利亞的簡稱。雖然澳大利亞沒有什麼優勢,內陸地區幾乎都是沙漠。可是,正是因為它“與世隔絕”的地理環境,因此對當地的植物、動物產生了影響,讓澳大利亞成了一個“活化石博物館”!在植物中,如金合歡、貝殼杉、桉樹,對於科學研究都有很大的價值。在動物中,袋鼠和鴨嘴獸可以算是這裡的“招牌”了!袋鼠屬於有袋目課目,它十分可愛,是一個慈祥的母親,經常把寶寶放在自己的育兒袋裡。而鴨嘴獸則屬於單孔目動物,屬於低等生物,不過也挺可愛的!

美洲也是一個十分好玩的洲!美洲可謂是大自然的寵兒,地形近乎完美:南北兩洲對稱,都為三角形,唯一的不同點在於南美洲的三角形要比北美洲的稍微偏東點。它既十分美麗,擁有“地球之肺”亞馬遜熱帶雨林;也很富饒,被譽為“黃金之都”!,擁有極為豐富的資源,如媒、鐵、石油、銅等。

假如我們每個人的身高體形都是類似於長183釐米,寬45.75釐米,厚30.5釐米的形狀。那麼,把全世界20億人全都裝到一起,就像裝沙丁魚那樣只需要一個長,高,寬,各804.5的大箱子就可以裝下了。聽了這段話,就可能會大吃一驚:這怎麼可能呢?是啊!我剛開始讀的時候也是大吃一驚的想:"這不是說我們的地球人很弱小嗎?",但是房龍先生不會這樣想,因為他做的是一個有趣而大膽的假設。

在歐洲的大陸上公元前三世紀有一條萬里長城,全長6300千米,高9米,寬6米,在北方的崇山峻嶺之間,像一條美麗的玉帶,這條萬里長城曾經十分成功的阻擋住梯度的萬人,外來人的鐵蹄。噢!想不到我們萬里長城竟然會有如此大的作用!

地球是那麼的美麗,那麼的富饒,那麼的神奇,那麼的古老。可是,地球媽媽正在忍受著煎熬,亂砍亂伐、施放毒氣、獵殺動物、亂扔垃圾……我們一定要保護我們的家園,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如不浪費、不亂伐,不獵殺、不亂扔……讓我們行動起來,保衛這個在太陽系中唯一一個出現過生命的星球——地球吧!

《地球的故事》讀後感篇4

一顆孤單的行星懸浮在宇宙中,等待人類去探索。她就是我們的母親——地球。

你知道人們是怎樣來適應自然、利用自然以及改造自然的嗎?你知道什麼是地理學嗎?美國的亨德里克·威廉·房龍先生用平易近人、生動流暢的文筆在1932年寫的這一本《地球的故事》,將我們看起來枯燥無味的地理知識、科學常識以及裡面的花草樹木,都變得生動形象、有情有義。在我們面前呈現的,已經不再是那難背乏味的,一個個我們看不懂式子、知識點。他在房龍先生的筆下,變成了一個個貼近生活,易懂的小實驗、假設,就如同魚兒在水裡遊那般靈動。

我其實一直都不喜歡看科普類的書,因為我覺得看這種書會頭疼,裡面有三分之一的我看的懂,三分之二的看不懂,尤其是一些公式。但是當我第一次開啟這本書,就被吸引進去,但同時也驚呆了,讓我不由得驚呆了是他跟其他科普書不一樣的地方,公式很少,這讓我這個喜歡科學,但因公式不看科普書的人一蹦三尺高,媽媽以為我哪根神經搭錯了,著實讓她嚇了一跳。他假設每個人都高180釐米、寬45釐米、厚30釐米,那麼用一個長、寬、高各800米的大箱子就可以像裝沙丁魚罐頭那樣,把當時世界上生活的約20億人全部裝進去。這樣聽起來似乎有些不大可能,但真的計算,就會發現,這個答案是挺準確的。他假設地球的兩極就是用一根織毛衣的鋼針,從一個橘子或柚子中間穿過,鋼針穿入和穿出的兩個點就是這個球體的兩極,也相當於地球的兩極,南極和北極……這樣的假設還很多,但就是這樣簡單的假設,將原本難背的式子融於我們的腦中。這讓我的思維跟著一同轉起來。

再請問,地球是什麼形狀的?你們一定會想當然籠統地回答:地球就是個園球呀!但其實不然,地球並不是標準的圓球,而是一個橢圓形的球體,兩極稍顯扁平。看到這我不禁驚歎道,原來,就是地球的形狀,也有很多奧祕的,以前的我,一直以為地球地球,他就是個圓不隆冬的球體,哪裡會想到,他竟然會是一個橢圓形!平常在電視上電腦上看到的卡通地球一直是圓形的。

這本書中,還有許多故事,如:地球的構造;英國的地理知識以及中國:東方文明古國……無不讓你驚歎地球的魅力。

房龍先生在最後一章提到了珍惜並善待地球。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地球是我們人類的大本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是人類發展的空間。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好好愛護地球,與地球和諧共處。房龍先生的話令我陷入沉思……其實我覺得,不僅平常不能傷害地球,在探索研究中,也不能傷害地球。

一顆蔚藍色的星球孤零零的懸浮在宇宙中——地球。他等待著我們去探索並揭開她的祕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