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科學》的讀後感1000字

來源:才華庫 2.36W

《可怕的科學》這是一組文章,講述的有科學家,有細菌,有空氣動力學等等。就拿細菌來說吧,它們繁衍的速度直接超出了我的預想N多!一個單個的細菌20分鐘分一次,一個小時8個,兩個小時32個,三個小時128個……以此類推,9個小時能分裂一億個!這是一個多麼可怕的數字啊!如果有一個細菌在你的身體待了9個小時,你還敢碰你的身體嗎? 當然發現這可怕細菌的人是誰呢?(第一個發現細菌的科學家是列文虎克)——科學家!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是愛因斯坦,最努力的科學家是史蒂芬霍金,最偉大的女科學家是居里夫人。 愛因斯坦,美籍德國猶太裔,是著名的物理學家,他創造了“相對論”,他在1921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我覺得他最與眾不同的並不是他有多麼的聰明,有多麼多的學識,而是他對科學探索且孜孜不倦的精神。

《可怕的科學》的讀後感1000字

他說過:“我自己不過是孜然的一個極微小的部分。”他的一生都是在不斷地探索大自然,不斷地研究大自然,最後就連自己的骨灰都投向了大自然。很多人說:“愛因斯坦是上帝派來的。”而我卻認為:“他是上帝派來交給我們知識的使者。”他的精神成為人們的楷模,他的學術為人們更好地瞭解我們身邊的一切。他不在乎虛榮,死後不讓人們把他的房子當成博物館,不讓那條街成為一個朝聖地,他不希望人們把他當作神一樣來看待,他覺得他是普通人,希望別人和他一樣把一生都奉獻給科學,把一生都奉獻給人類。 史蒂芬霍金,他是史上繼愛因斯坦後最偉大的科學家,他被稱為“宇宙之王”,他寫過《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喬治通往宇宙的`祕金鑰匙》等科學著作,一些人沒了解他之前一定想不到他是如何寫這些書的,1985年在他21歲時不幸患上了會使肌肉萎縮的盧伽雷氏症,所以被禁錮在輪椅上,只有三根手指頭可以活動。患上肌肉萎縮症喪失了說話能力,只有利用眼球的上、下、左、右移動發出指令,通過電腦語言合成器,發出獨具特色的“電腦聲”。他連說話都要靠語音合成,何況要寫書呢?連我們四肢健全的正常人都不能寫書,何況霍金呢?可見他的學識和頭腦有多少?霍金這種身殘志堅的精神,不是也和愛因斯坦的科學精神是一樣的嗎? 居里夫人,原名“瑪麗居里”,她是波蘭華沙人,她出生在一個愛國教師家庭裡,她的父親是一名中學的物理教師,所以居里夫人從小就是生活在物理的薰陶之下,據說她很喜歡父親實驗室裡那些稀奇古怪的是實驗器材,所以養成了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她的一生非常艱苦,她是靠自學走進巴黎大學的,為了節省乘坐馬車的費用,她從姐姐家搬到了學校邊上的一個小閣樓上,由於沒有火,沒有燈,沒有水,她只能開一個天窗來照著研究,完成學業,後來與丈夫結識後生活才有所改善。之後更加的勤學,先後兩次獲得兩次“諾貝爾物理學獎”!

愛因斯坦曾評價她說:“她一生中最偉大的功績——證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並把它們分離出來——所以能夠取得,不僅僅是靠大膽的直覺,而且也靠著難以想象的和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工作的頑強,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於歐洲的只是分子中間,歐洲就會面臨一個比較光明的未來。”這種不怕苦不怕難的精神也是令一種科學探索的精神! 科學偉人似乎都有一種精神,積極探索,不怕困難,敢於挑戰困難的精神,這就是偉人最吸引人的地方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