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鐵芳守望教育讀後感

來源:才華庫 8.71K

每當讀一本書,就像是在和一位智者交談,拓展了思維,提供了方法,指點了迷津,在共鳴中不知不覺地提升了自己。在讀了劉鐵芳《守望教育》這本論著後,有幾分的激動,因為自己的一些謎團在讀完了這本書後也日漸明朗。讀了這本論著主要有以下幾點感受與反思。

劉鐵芳守望教育讀後感

一、學生在學校受到的是“訓練”還是“教育”。

我對本書中關於“升學”的一元教育論述印象比較深刻。我曾經在高中教過兩年的語文,高中就拼一點,學生的分數,學生的練習滿天飛,國中也是這樣,“升學”的一元教育價值取向往往會將孩子置於“教育”之外,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訓練”。還好我們國小階段沒有把分數看得那麼重,注重的是學生各種習慣的養成。但是我覺得在我們的課堂上,訓練的成分還是比較多。文字只是一個載體,上面承載著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思維的創新,文化的傳遞,我們需要的是立足於文字,走出文字,培養學生的能力,思維與素質。對於語文這門學科來說,知識的訓練是必須的,但我們不要把知識點的訓練作為我們教學的歸宿。

二、美麗溫情的美德故事,應該是德育途中的一把鑰匙。

本書中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喚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們借鑑。任何一個人,或許會反感以講道理為主的規範德育,但卻無法拒絕美德故事對心靈的關照和沐浴。故事在人的成長過程中起著示範性的作用,學生去明白一個道理,很多時候,說教遠遠不如給孩子講一個故事,一個故事也許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或者是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可能一個故事孩子聽一遍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並且正確地去做,而並不需要我們去耳提面命。更要的是孩子們都願意聽故事,並且聽故事對孩子們好處多多。比如說我給孩子講的一些故事,一遇到類似的問題,好多孩子會一起說出這個故事的名字。這就說明這個故事已經深深地烙在了孩子的心中。

三、學生形成“悅讀”的習慣,真正會讀書。

《守望教育》第二輯中強調了閱讀的重要性。閱讀見證著一個人的精神成長,閱讀在學習中的重要性人人皆知。怎樣讓“閱讀”變成“悅讀”,這讓我想起了一本書《悅讀是怎樣形成的》。方法是做好事情的捷徑,這裡面有一套比較好的閱讀方法。具體方法如下:在學生剛開始課外閱讀時,“放任自由”是比較合適的辦法,天文地理、神話傳說、卡通笑話,全憑學生喜歡,當學生逐漸覺得讀書成為一種習慣和生命的需要時,老師再適當給學生推薦一些比較適合孩子閱讀的書刊並提出讀書要求,先“放”後“收”,讓學生一個適應過渡期,有利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因此,在保證課外閱讀數量的基礎上,也要保證其閱讀的“質量”。在課外閱讀的起步階段,要求不能太高。但是,隨著年級的升高,對課外閱讀的要求必須在質量上和深度上下功夫,要指導學生學會真正的'閱讀。

四、還給孩子童真童趣。

書中有這樣一段話:“那時侯讀書生活比較單純。簡簡單單的幾本教材,沒有任何別的讀物、輔導材料,早上來上課,午後輕輕鬆鬆回家,作業儘管有一些,也還有課文的背誦任務,但感覺好象都能比較輕鬆地應付得過來。不僅如此,愉快經歷還有兩個重要由來,一是經常有夥伴自由玩耍,一是與自然隨意地接觸。”這讓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幾個銅錢,幾根雞毛和一小段麥管用線一紮便紮成了一個雞毛毽子;一個瓦片,地上畫幾個方格子,就是我們玩的瓦房子;天黑了,村子裡的草垛,各種杆秸多成了我們躲貓貓的快樂場所……

可回首今天的教育,不管是硬體還是軟體,都可謂天壤之別,學生知識訓練的深度和廣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可學生的生存狀態卻不容樂觀,在陽光體育課上,如果我們能夠增加一些富有童真童趣的活動,孩子們可能會是更快樂。

總之,看完這本書,我覺得教師要抱有這樣一個胸懷,不是教好某些優秀的學生,教好一個班的學生,教好幾屆學生,而是從“人”這個概念出發,為每個孩子的終身發展考慮,教育是培養生命的事業,我們的目的應該是讓每個孩子具備頑強的生存能力,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就讓我們帶著這個任務開始自己的教育工作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