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亞當·斯密》讀後感

來源:才華庫 7.51K

亞當·斯密被稱作“經濟學之父”。經濟學家把斯密當作他們的偶像,如果說經濟學家是天主教牧師的話,斯密的思想就是他們的馬可福音。然而,斯密的在天之靈卻對這種膜拜越來越不耐煩,他感覺到自己的思想被後來的經濟學家們誤解,並一代一代地讓這種誤解謬種流傳。這真是“大多數虔信者使我們對虔誠感到厭惡”。最後老人家坐不住了,他決定親自出馬,重新解釋自己的思想。於是,斯密通過靈魂附體,附身到一個弗吉尼亞的移民老工人身上,重返人間。當他剛剛出現在伯恩斯——一個快要畢業的經濟學博士面前時,伯恩斯的第一個念頭就是:這一定是個瘋子或騙局。然而,伯恩斯隨後跟隨斯密經歷了一段令人心跳的冒險,期間有凶殺,有愛情,甚至還目睹了斯密、休謨、盧梭、伏爾泰等一群名人集體復活,坐在一起打牌。這就是喬納森·懷特所寫的《拯救亞當·斯密》一書的故事情節。

《拯救亞當·斯密》讀後感

斯密究竟為什麼感到自己的思想被人們誤解了?這要從他最有名的“看不見的手”說起。斯密指出,在一定的條件下,每個人追求自己的私利,反而會帶來社會公共利益的提高。他舉的例子是,屠夫、釀酒師和麵包師供應我們每天的吃喝,並不是出於對我們的善舉,而是因為他們要從買賣中得到自己的利益。然而,真理再往前走一步就是謬誤,後來的人們開始對斯密的觀點庸俗化,借斯密之口宣揚貪婪是有益的,自私的行為反而對社會有益。這正是斯密最不能容忍的。

在斯密看來,有了燈芯,有了蠟,但沒有氧氣,蠟燭還是不能燃燒。市場經濟也一樣,離開了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秩序,市場經濟只能夠帶來墮落和失敗。斯密談到,“大多數成員貧窮悲慘的社會不是一個快樂幸福的.社會”。如何才能建立一個讓大家都珍惜的社會秩序?斯密特別指出,同情是道德行為的基礎。他在《道德情操論》中說道,“無論人們會認為某人怎樣自私,在這個人的本性中仍然會有一些原則使他們關心別人的命運,並分享到他們的幸福,儘管除了為他們的幸福而感到喜悅之外,他不會有其他收穫”。這樣的一種同情心源於人的本性,但是如何將其發揚光大,需要人們不斷地培養。

舉一個類似麵包師的例子來講,在北京,有很多外地人早上賣早餐給我們吃,當然,他們賣早餐不是出於對我們的無微不至的關心,他們需要賣早餐來自己養家餬口。但是,我們從報紙上常常會看到小販往油鍋裡放洗衣粉炸油條等報道,為什麼這隻看不見的手會變得這樣骯髒呢?經濟學家對此的本能反應是,要麼說競爭不夠充分,等到市場經濟足夠成熟就會解決所有的問題,要麼說市場出現了失靈,政府要加強管制,應該制定更多的法律,派出更多的質量檢查員。但是,我曾經在王小波的一篇隨筆中讀到,他說如果你到了這些外地人生活的地方去看看,就會發現他們缺少起碼的生存的尊嚴,在城市裡也處處受到白眼和欺凌,既然別人從不把他們當作平等的人對待,他們為什麼要尊重別人呢?因此,我們必須尊重和同情別人,才能喚醒他們對於自己的尊重和讚賞,然後,他們才會真正地回過頭來尊重我們。

看來,在我們的社會中的確缺少了一些東西。書中也說到,經濟自由沒有道德是無法生存下去的。怎樣找到這樣的社會道德,按照斯密的看法,我們並不是要用一套利他主義的原則替代市場經濟,讓人人都當活雷鋒,而是要找到一套和市場經濟相得益彰的倫理。

在他看來,對於個人來說,美德在於謹慎和剋制,因為人們在尋找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會逐漸認識到,剋制才是最優的方式。極端的自私自利反而會招致別人的反對,最後被淘汰出局。拉羅什福科爵士就曾經說過,過分精明是缺乏智慧的表現。斯密說:“在追求財富、名譽的賽跑中,他可以緊繃每一根神經、每一塊肌肉,竭盡全力地跑在對手的前面。但是如果他要擠掉或擊垮他的對手時,觀眾就不會再遷就他。這違反了公平競爭的原則,是他們所不允許的。”

對於公司來說,或許我們需要尋找新的商業模式。有一部叫《華爾街》的電影,其中著名影星道格拉斯扮演一個華爾街金融家,在一次股東大會上奪過話筒,振振有詞地說:“貪婪是正當的,貪婪行之有效。貪婪闡明、剖析並抓住了進化精神的本質。各種形式的貪婪——對生命、對金錢、對愛、對知識——促進了人類的突飛猛進。”頗具諷刺意義的是,隨著安然、世通等大公司倒臺引發的一連串華爾街醜聞再次提醒我們,貪婪仍然是最為糟糕的品質。《拯救亞當·斯密》中借一個矽谷公司經理的艱難抉擇,為我們指出了另一種選擇。這個經理的員工向他抱怨,一個客戶非常傲慢無禮,但是,這卻是一個帶來大訂單的客戶。是犧牲員工的尊嚴選擇訂單還是尊重員工的人格放棄訂單,經過艱難的選擇,這個經理最後還是不卑不亢地向那個不可一世的客戶說,我們今後不再接受您的指令。這種選擇對於大多數企業家來說是不可思議的,企業不就是賺錢的機器嗎?在面對豐厚的利潤時,企業不去賺取,最後還會生存下去嗎?斯密對此卻大加讚賞。他認為,生產效率最終來自於人的活力和創造性,所以,如果尊重員工、更加慷慨大方地給工人以獎勵,會促使員工更加勤勉。他們會更活躍,更勤奮,而且會比工資低時工作更加有效率。書中還說到,“在你沒有樹立正確的員工道德之前,是不可能逐漸向其灌輸正確的顧客服務道德觀念的,只有對內負責,才能做到對外負責”。這就是一種基於價值的新的商業模式。

斯密強調謹慎和仁愛,並不是出於欲取先予的狡詐,他試圖引導我們去沉思生命的真正意義。在斯密看來,財富是必要的,財富值得被喜歡,但是不應該被狂熱地追求。權力和財富能夠趕走夏天的陣雨,但是卻不能躲避冬季的暴風雨。它們使得你仍然像以前一樣,甚至比以前更糟,仍然暴露在焦慮、恐怖和悲傷之中。斯密有一句名言:那些在路邊晒太陽的乞丐,擁有國王們奮鬥終生也無法獲得的安逸。

書中有一段對白。斯密問伯恩斯,“什麼能帶來幸福?”讀到這裡,我合上了書本,試圖自己也想出一個答案,我想到了我的青春,那無知而不安的躁動的心靈;我想到了在學堂裡學習經濟學時的激動,以及後來到了美國之後感受到的挫敗和失落;我想到了我排得滿滿的日程,被貧窮和虛榮心驅使著每天忙忙碌碌……

然後,我翻開書,讀到這一句:

“斯密舉起雙手:‘那是心靈的平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