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快樂》讀後感(精選10篇)

來源:才華庫 3.31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論快樂》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論快樂》讀後感(精選10篇)

《論快樂》讀後感 1

20xx年01月15日 讀完《論快樂》這篇文章,讓我對快樂這個平時看來很普遍的名詞又多了一份認識。

有人從字面上直譯快樂,就是很快的,值得我們高興的事,的確是這樣。在很多場合上我們會對自己的親人,朋友發出誠摯的祝福,祝他們快樂,而且是很貪婪的希望他們每天都快樂,但現在看來,也許這真的只是一種願望,快樂是一種奢侈品,“永遠快樂”這句話,不但渺茫得不能實現,並且荒謬得不能成立,快過的決不會永久。也終於知道我們為什麼會毫不憐惜地把快樂這個詞大方的送出去。快樂,每個人都經歷過,只是那種感覺太短暫,有時候會讓我們忘記在那段時間裡的我們,只因為她短暫,讓我們還來不及享受,只有回味的權利。也是因為短暫讓我們覺得我們沒經歷過,所以會有很多人抱怨上帝眷顧自己,因為自己不快樂。其實快樂和機遇是一樣的,在每一個人的手裡握著,只是有的人把握得住,所以他們覺得很快樂,而有的人不知道這個道理所以總是埋怨別人的'不是,老師給自己製造苦惱殊不知,快樂已經和他丟棄的時間一樣溜走了。

再者,快樂在不同人的眼裡也是不一樣的,對名利看中的人在自己得到更高的權利時,會覺得這是快樂的時刻;對成績看中的人而言對自己取得高分就是一種滿足,一種快樂;對於唯利是圖的人來說,哪怕得到一丁點好處也會沾沾自喜;在無私的人看來,能幫到別人那就是一種幸福。這樣看來快樂並不是完全褒義的,有些人的快樂並不能為所有人所接受。

快樂的確是好東西,他會讓人們去不斷追求,在追到並享受之後,又會去找尋新的快樂,與其說是一種繼續不如說是一種彌補,彌補之前未能好好擁有,但是,人們卻未發現其實每一個快樂的過程我們都享受了,只是因為太短促,會讓我們覺得我們好似沒有珍惜,也許這就是快樂存在的意義,他讓人們不斷擁有又不斷追尋,讓人們對它變得貪婪,就好像是一種人生目標,當我們實現一個夢想時,會很快樂,但無論什麼樣的夢想都回過時,所以我們會重新加快腳步,尋求下一個理想,換句話說就是尋找下一個快樂。 在我眼裡,快樂真的是很容易很簡單的,和朋友在一塊聊天,和家人一起吃飯,一直存在的就是得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有時候哪怕得到別人的稱讚也會覺得很快樂。由此看來快樂是很容易得到的,所以在我的快樂觀裡,快樂其實是很容易的,只要你有積極的生活態度,遇到不幸的事不要一味的去想,而是化悲痛為力量,去獲取人生的真諦。一個人的快樂與否大部分決定於自己,只有少部分在別人手中,所以我們有權利也有義務把握好自己手中的那一份讓自己快樂的活著,這樣不僅會使自己快樂,在你操縱自己手中的這份權力的同時,你也把別人在你手中掌握的快樂給散發了出來,自然而然,他們也會由被動為主動的去操縱去參與快樂。

快樂是簡單又不簡單的東西,其主動權在每個人的手中,所以我們要努力的去尋求而不是一味的抱怨。

《論快樂》讀後感 2

記得國中初涉《圍城》的時候,就深深喜歡上了這位睿智的老人,高中時又將它認真細緻地重讀了一遍,加之年齡的增長,就愈加能從他的幽默灑脫的文筆中領略他的個人魅力。隨後看了他夫人楊絳寫的《我們仨》和湯晏所著的《一代才子錢鍾書》更為他照相機式的記憶力,淹貫中西古今的博學,滔滔不絕的口才,濃郁的機趣與睿智,澹泊寧靜譭譽不驚的人格所傾倒。

《論快樂》也是這樣一篇充滿他智慧的小短文,廣博深湛,俯仰拾掇,字字珠璣。文中對“快樂”從幾個方面進行了詮釋。首先說它是易逝的,“歡娛嫌夜短”;再說“永遠快樂不但是渺茫地不能實現,並且荒謬地不能成立”;接下來又向讀者闡明快樂是人生存下來的催化劑;然後又說明快樂其實是精神層次上的感受;最後作者堅定地認為“人生雖不快樂,但仍能樂觀。”這裡前面的“快樂”意味著物質上的享受,而後面的'“樂觀”這個精神意義上的涵義才是作者所認為的真正的快樂。而這句話也是文章的主旨。

快樂是什麼?這個不知問和被問過多少遍的問題如今仍反覆出現在我們面前。錢老有他的解釋,我也有我自己的理解。當然他總能給我帶來許多新的啟迪,並使我受用終身。

雖然他在文章中也沒有給快樂下明確的定義,但是他說了這麼一句,“一切快樂的享受都是屬於精神的。”他反對將“快樂分肉體的和精神的兩種”,並且認為“這是最糊塗的分析”,由此就遞進得到了“人生雖不快樂,但仍然樂觀”這樣一個論斷。正如他所說屬於精神的,快樂其實是一種心理感受。要不要快樂由你自己決定。懂得快樂、善於快樂實在是一種智慧、一種氣度、一種氣魄。有人說,快樂有時就像在天上飛的風箏一樣,雖然有時你看不見它,但線在你手中,它不會飛遠,只要你願意,快樂就會隨時圍繞著你,直到永遠。擁有了一顆快樂的心,你就知道,快樂是無處不在的。有人說痛苦。

其實痛苦和快樂原來是一對孿生兄弟,不同的只是在於你的選擇。就好像冬天和夏天一樣,如果你選擇夏天,認為夏天會給你帶來快樂,然而冬天定會來臨,它並不會給你帶來不幸和痛苦,只是你選擇了夏天而拒絕了冬天,所以才有不幸和痛苦的產生。其實,不管是夏天或冬天,對你來講都沒關係,不同的只是你的感受。

對於我們這代80年下的蛋,對快樂的感受一定和錢老所在的年代大不相同。當我終於理解父母的指責源於他們的愛時,我會快樂;當得知自己暗戀了好久的心上人同樣也暗戀我的時候,我會快樂;當和朋友通宵聊天喝酒狂歡的時候,我會快樂;當找工作處處碰壁突然有人告訴我“你被錄取”的時候,我會快樂;當上網的時候發現自己的帖子或部落格點選率大增的時候我會快樂……其實快樂很簡單,就在於你會不會滿足。人家說,知足者長樂。

之於我們學生來說,這句話更是至理名言。我們在不斷努力的求學過程中,既豐富了自己的內涵,又把握住了自己快樂美好的人生。你就會感到生活原來如此美好。

《論快樂》讀後感 3

像快樂這一司空見慣的感情,在錢鍾書的筆下也能博古通今,左右逢源。他類徵連引、縱橫比照,在貫通古今中外之間,挾春秋之筆意、詩話之徵言、老吏之判筆、老叟之睿智,移情於談藝,洩憤於講史,抒懷於論世,對古今中外之世道、人心、文化,進行了一次總挖掘,昇天入地,追古索今,既有神仙之樂,又有鬼魅之痛,既有暫得之快,又有永逝之苦。在文明人的生活中,既有身體的睏倦,更有精神的痛苦。但“人生雖不快樂,而仍能樂觀”,如果“有人能苦中作樂,從病痛裡濾出快活來,使健康的消失有種補償”,那麼“這種快樂把忍受變為享受,是精神對於物質的大勝利”。儘管這也許是自欺欺人,但也未嘗不是一種智慧與灑脫。

“精神的鍊金術能使肉體痛苦都變成快樂的資料。”《離騷》、《史記》、《紅樓夢》、《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等鉅著,還有其他人的'豐功偉績又何嘗不是痛苦者的悽然一笑,痛苦的大樹上結出的碩果呢?

輕輕鬆鬆而有意思地活著,不要指望有這種美事,人只能痛苦而有意思地活著。只要是人絕少有願意無意思地活著,這就註定了痛苦的人生,猶如田震在《執著》中所唱:“我想超越這平凡的生活,註定現在漂泊”。我想,漂泊可以是暫時的,但痛苦卻是一輩子。人生是痛苦的,只有意思到這一點,才能更好地正視眼前的困難,並克服它,而有意思地活著!

《論快樂》是對人生哲理的深澈闡發,其高深之處吾恐難以盡解。但其對我還是有很大的現實意義,非常值得吾輩細細品味!

《論快樂》讀後感 4

掩卷沉思,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看到的、面對的、經歷的、回想的大多數是拼搏時的艱辛,失敗時的痛苦。而成功時的快樂則是奮鬥過後的一個界碑,那隻能是一瞬間的感受,進步的人在快樂瞬間過後,便會越過這個界碑,朝下一個目標前進。在前進的過程中又將會面對艱辛和痛苦。而不求上進的人雖然可以躺在功勞簿上享受著“快樂”,但那也會是短暫的瞬間,因為歷史的車輪在滾滾向前,社會在進步的過程中就像一個篩子,把落伍的給清理出去。這個時候,他還能快樂嗎?

錢老在文章的末尾寫到,“是的,這有點矛盾。矛盾是智慧的代價。這是人生對人生觀開得玩笑。”“矛盾”這個概念小而理解就是對不相容的事物的一種描述,大而解釋則又是一個深奧的哲學命題。哲學的偉大之處就是它能將不管多大的`問題給簡而化之,用一個概念就概括了,但同時又神聖得讓人不敢去觸碰。由此可見,世間萬物都處在矛盾之中,哲學也不例外。那與快樂相矛盾的事物是什麼呢?痛苦、絕望似乎都不能很好地來概括,因為快樂本身就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誰能給出快樂的具體概念呢?錢老在文章中也沒有給快樂下定義,但是他說了這麼一句,“一切快樂的享受都是屬於精神的。”他反對將“快樂分肉體的和精神的兩種”,並且認為“這是最糊塗的分析”,由此就遞進得到了“人生雖不快樂,但仍然樂觀”這樣一個論斷。這與錢老當時所處的社會背景有很大關係。舊中國,內憂外患,人民生活水平極其低下。而像錢老這樣的知識分子得不到應有的尊重,空有一身的才能卻不能得到施展。在當時,錢老等一大批的知識分子高舉民主救國的旗幟,傳播先進的文化,用滿腔的熱情投入到救國的鬥爭中去,雖然生活上境遇很差,但他們是樂觀的,在鬥爭中他們實現了自己的價值,看到了國家、民族的希望。此時的他們一定是快樂的。

《論快樂》讀後感 5

《論快樂》是錢鍾書的第一本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中的一篇。文中作者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反覆闡述了對快樂的種種理解。文章不僅文采斐然,議論也深入淺出,活潑靈動,通篇蘊含著濃郁的幽默與睿智。而且這種幽默並不是那種沒有半點營養的滑稽,作者可以說是以一種幽默的情趣,為文章披上一件微笑的外衣,讓人笑過之後又讓人沉思良久,再三咀嚼回味。

在我看來,快樂實在是個是個平凡的東西,因為每個人都有追求它,享受它的權利,我們也確實都在追求它,享受它。千百年來,中國的騷人墨客盡是詠些離愁別緒,懷才不遇的東西,愣是沒讓“快樂”染上些文人的雅氣。但錢鍾書卻在快樂前加一個論字後,好像將本是通俗的東西文學化了,就像是一首打油詩經大師之手後立馬變成了古體詩,頓時讓人覺得深刻了不少。作者站在人生的邊上談論人生的大問題,但卻字字珠璣,大放智慧的異彩,自然地把讀者引入一個廣闊無垠的人生天地,給予我們豐富多彩的人生啟迪。

曾經讀到過這麼一段話:“死亡才是真正的永恆。人類千方百計地追求永生,一旦真正達到永生便會發現,這永生不過是物質的長存,精神卻無法一成不變地存在。”生命如此,快樂亦如斯。錢鍾書開篇另闢蹊徑,從法語、漢語、德語的精微之處分析入手,提出“快樂”的“快”說明“樂”不能持久,“快”意味著人生一切樂事都短暫難留,“歡娛嫌夜短”啊。在生活中,人們也總會有這樣一種感覺,快樂的時光特別容易過去。“永遠快樂”是古往今來人們一直的期待和祝福。

但錢鍾書的《論快樂》卻告訴我們:“永遠快樂”不但“渺茫得不能實現”,並且“荒謬得不能成立”。因為苦難和荒誕才是人生的本質——“我們只是時間消費的`籌碼,活了一世不過是為那一世的歲月充當殉葬品,根本不會享到快樂。” 有快樂就意味著有快樂過後的冷清,寂寞;有了繁華也就意味著有繁華過後的淒涼。於是乎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沒有了永恆,能永恆的唯有痛苦,猶如作者說:“只要一個失眠的晚上,能使你嚐到什麼叫永生的滋味。”

不過,錢鍾書接著又告訴我們:人生雖痛苦,卻並不悲觀。因為“它終抱著快樂的希望”;因為“精神是一切快樂的依據。”“從此痛苦失掉它們的可怕,肉體減少了專制。精神的鍊金術能使肉體痛苦都變成快樂的資料。於是,燒了房子,有慶賀的人;一簞食,一瓢飲,有不改其樂的人;千災百毒,有談笑自若的人。”他覺得:快樂是一種心境,擁有了快樂的心境,就擁有了永久的快樂。在文中錢鍾書舉了穆勒對“快樂”的說法,從對立面的角度論證自己的觀點。“穆勒曾把‘痛苦的蘇格拉底’和‘快樂的豬’作比較。” 即把快樂分為肉體而和精神兩種來談,而錢鍾書則反對這一種說法,他認為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於精神的。

儘管快樂的原因是肉體上的物質刺激,但如果精神不痛快,“那時刻的靈魂,彷彿害病的眼怕見東西,撕去皮的傷口怕接觸空氣,雖然空氣和陽光都是好東西。”唯有精神上的愉快才能使人真正得到快樂,如果精神上不愉快,那麼再美味的食物也食之無味,在漂亮的花朵也熟視無睹。所以說“發現了快樂由精神來決定,人類文化又進了一步”,也就是說人懂得了怎樣使自己快樂,發現了精神是一切快樂的源泉,於是便懂得自得其樂。佛家亦有云:“快樂即在你心中”,故快樂是精神上的,是人的一種心態。

接著錢鍾書又用了一系列的事例來說明這一點,他說,世人懂得了快樂是一種心態後,於是便有人從苦中作樂,從病痛裡濾出快活來。如蘇東坡就 說:“因病得閒殊不惡,安心是藥更無方”,還有諾凡利斯、羅登巴煦、白洛柯斯等人都能把忍受變為享受,這是精神對物質的最大勝利,所以保持快樂的心態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我們都希望快樂地活著,但不要指望有這種美事,人只能總是痛苦而偶爾快樂地活著。面對這樣的人生,我們只有時常保持快樂的心態才能把人生過出美好的滋味來。

《論快樂》讀後感 6

《論快樂》是一篇佈滿了聰明的文章,文中對“快樂”從幾個方面進行了詮釋。首先說它是易逝的,“歡娛嫌夜短”;再說“永遠快樂不但是渺茫地不能實現,並且荒謬地不能成立”;接下來又向讀者闡明快樂是人生存下來的催化劑;然後又說明快樂其實是精神層次上的感受;最後作者堅定地認為“人生雖不快樂,但仍能樂觀。”這裡前面的“快樂”意味著物質上的享受,而後面的“樂觀”這個精神意義上的涵義才是作者所認為的真正的快樂。而這句話也是文章的主旨。快樂的時光總是容易渡過,快樂的事情容易忘記,有時回首自己走過的歲月發現真的如此,不經意間想起的全是不如意。

假期中我認真反思,快樂到底應該來源哪裡?一個老師,快樂當然來源於我們的工作和我們的`學生。由於工作壓力社會壓力日益增加,很多時候我們在忙碌之餘已經忘記了自己快樂不快樂。現在來看《論快樂》我覺得快樂本身就是一種矛盾,而快不快樂決定於一個人的心態。當我們以陽光心態來面對工作和學生,我們的快樂也隨之而來。

我班有個學生叫呂睿。我剛接這個班時,他上課無精打采,要麼搞小動作,要麼影響別人學習,提不起一點學習的興趣;下課追逐打鬧,喜歡動手動腳;作業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書寫相當潦草……每天不是科 任老師就是學生向我告狀。於是,我找他談話,希望他能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以學習為重,按時完成作業,知錯就改,爭取進步,爭取做一個他人喜歡、父母喜歡、老師喜歡的好孩子。他開始是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後來口頭上答應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無長進,真是“承認錯誤,堅決不改”。此時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許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覺得身為班主任,不能因一點困難就退縮,不能因一個後進生無法轉化而影響整個班集體,必須面對現實!我內心一橫:不轉化你,誓不罷休。他無進步,或許是他並沒有真正認識自己的錯誤,沒有真正要做個他人喜歡的人的念頭。

為了有針對性地做工作,我決定先讓他認識自己的錯誤,樹立做個受人喜歡的人的思想。於是我再次找他談話,談話中,我瞭解到他心裡十分怨恨二年級的班主任老師。我心裡一喜,讓他認識錯誤的機會來了。我輕聲問他:“你為什麼會恨那個老師?”他不好意思地回答:“因為她常常批評我。”我順著問:“老師為什麼會常在課堂上批評你,你知道嗎?”他說:“因為我常違反紀律,沒有按時完成作業,書寫也不工整……”“你已經認識了自己的錯誤,說明你是一個勇於認錯的好孩子,但是,這還不夠,你覺得應該怎樣做才好?”“想改正錯誤嗎?想做一個受他人歡迎的孩子嗎,你要怎樣做才好呢?”“我今後一定要遵守紀律,團結友愛,認真完成作業……”“那你可要說到做到喲!”“好!”後來,他無論是在紀律上,還是在學習上,都有了明顯的進步。當他有一點進步時,我就及時給予表揚、激勵他。使他處處感到老師在關心他。他也逐漸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確了學習的目的,端正了學習態度。

《論快樂》讀後感 7

今天,讀了錢鍾書的第一本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中的一篇《 論快樂》,感悟頗深。作者站在人生的邊上談論人生的大問題,但卻字字珠璣,大放智慧的異彩,自然地把讀者引入一個廣闊無垠的人生天地,給予我們豐富多彩的人生啟迪。

本文是一篇哲理意味濃厚、政論性也很強的隨筆。作者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上反覆闡述了對快樂的種種理解。如

一、快樂是人生永遠存在的一種誘惑。

“快樂在人生裡,好比引誘小孩子吃藥的方糖,更像跑狗場裡引誘狗賽跑的電兔子。”

“快樂的.引誘,不僅像兔子和方糖,使我們忍受了人生,而且彷彿釣鉤上的魚餌,竟使我們甘心去死。”

二、快樂是屬於精神的。

“那時刻的靈魂,彷彿害病的眼怕見陽光,撕去皮的傷口接觸空氣,雖然空氣和陽光都是好東西。”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於精神的,儘管快樂的原因是肉體上的物質刺激。“洗一個澡,看一朵花,吃一頓飯,假使你覺得快活,並非全因為澡洗得乾淨,花開得好,或者菜合你的口味,主要因為你心上沒有掛礙,輕鬆的靈魂可以專注肉體的感覺,來欣賞,來審定。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將離別時的筵席,隨它怎樣烹調得好,吃來只是土氣息、泥滋味。”

三、快樂能把忍受變為享受。

“病是教人學會休息的女教師。”疾病也是常常遭遇到的痛苦之一。有了病,當然是痛苦的,但如果換個角度來看,病了,可以從緊張忙碌的生活中停下來休息一下。此時,疾病就彷彿一位溫柔的女教師,輕聲教導你要好好休息,這樣我們就可以從病痛裡濾出快活來,使健康的消失有種賠償,從而使對病痛的忍受變為快樂的享受。

總之,閱讀本篇文章真為錢老充滿智慧的語言拍案叫絕。而我也深深體會到快樂是什麼?快樂是一種心裡感受。要不要快樂由你自己決定,懂得快樂、善於快樂實在是一種智慧、一種氣度、一種氣魄。我們應該珍惜身邊的家人、朋友,熱愛自己的工作,在每天的點滴小事中體會自己的那份快樂。

《論快樂》讀後感 8

《論快樂》是一本經典的心理學著作,它從快樂的本質、快樂的來源、快樂的保持和快樂的增加等多個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讀完這本書,我對快樂的認識更加深刻,也有了更多的收穫。

首先,我認為快樂是一種心理狀態,它源於我們的內心體驗,與外部環境無關。我們可以通過自我認知和自我管理來增強自己的快樂感受。例如,學會正確的.自我評價,瞭解自己的需求和優點,避免自我貶低和自我放大等。

其次,快樂的來源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滿足,更多的是來自於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例如,家庭、友誼、愛情、自我實現等都可以帶來快樂。因此,我們應該學會在精神層面上尋找快樂,避免過度追求物質享受而忽視了內心的需求。

最後,快樂的保持需要我們保持積極的心態,關注自己的情感狀態,及時調整自己的情緒。我們應該學會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壓力,以及在適當的時候尋求他人的支援和幫助。

總之,《論快樂》這本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讓我更加了解了快樂的本質和來源,也幫助我認識到了快樂的保持和增加需要我們在內心和外部環境上進行平衡和管理。我相信這些思考和收穫會對我未來的生活和工作產生積極的影響。

《論快樂》讀後感 9

《論快樂》是一本經典的哲學著作,它探討了快樂的本質、快樂與痛苦的關係、快樂的來源等問題。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對快樂的認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我看來,快樂並不是一種簡單的情感狀態,而是一種人生境界。快樂並不是從外部得到的物質享受,而是內心深處的一種平和、滿足和幸福感。快樂並不是短暫的感覺,而是一種長久的狀態。

書中提到,快樂的來源是人們對於自身和世界的.認識。人們應該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和使命,積極地追求自己的目標,並在追求中體驗到快樂。同時,人們也應該認識到世界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接受自己無法改變的事實,並學會在這種現實中尋找快樂。

此外,書中還提到了快樂與痛苦的關係。痛苦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人們可以通過認識到痛苦的本質和目的,從中尋找到快樂。快樂並不是排斥痛苦,而是從痛苦中獲得成長和提升。

通過閱讀《論快樂》,我意識到快樂是一種可以被掌握和追求的狀態。快樂並不是一種奢侈品,而是每個人都應該擁有的人生財富。我希望自己能夠不斷地探索快樂的本質和來源,並在生活中追求這種境界。

《論快樂》讀後感 10

《論快樂》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著作之一,這本書的主題是快樂和幸福的探究。讀完這本書,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快樂和幸福的真正含義,以及如何去追求它們。

亞里士多德認為,快樂不是一種短暫的情緒,而是一種持久的狀態。他認為,真正的快樂是由一系列積極的品質和活動構成的,這些品質和活動包括思考、學習、工作、社交和休閒等。

通過讀這本書,我也更加深入地瞭解了人類的本質,人類需要有目的性的活動來使生活更有意義。同時,亞里士多德也指出,人類的目的不是追求個人的快樂,而是要通過對自己和他人的關注來實現真正的幸福。

這本書也教會了我如何更好地處理人際關係。亞里士多德認為,人類需要與他人建立聯絡和互動,才能真正地體驗到幸福和快樂。通過學習如何與他人相處,我也能夠更好地處理人際關係,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實和有意義。

總之,這本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過閱讀它,我瞭解了快樂和幸福的真正含義,並學會了如何通過積極的品質和活動來實現這些目標。我相信,這些知識和理念將幫助我更好地處理生活中的挑戰,實現更加幸福和滿意的人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