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殺了我的牛》讀後感

來源:才華庫 1.35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誰殺了我的牛》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誰殺了我的牛》讀後感

《誰殺了我的牛》讀後感1

書的開篇即是一則關於“殺牛”的寓言,看似隨意漫談,讀來卻又扣人心絃:一個睿智而經驗豐富的老師想向弟子傳授獲得快樂而成功生活的祕訣,於是帶著弟子尋至一荒僻窮困的山村,並落腳於村中最貧苦的住房面積不足14平方米的八口之家,破敗的房子、蓬亂的頭髮、孱弱的身軀以及粗糙的衣服、悲哀的面容,悲慘到無以復加的地步了。

意料之外,這家人卻擁有一頭奶牛——唯一的使他們不至於限入赤貧並以此博得鄰居尊重的財產。第二天,尚為破曉,當這家人尚在夢中之時,老師卻與弟子“不告而別”,走時,老師竟將隨身攜帶的匕首突然刺向了奶牛,一刀斃命……不要說故事中的弟子驚訝萬分,相信每一個讀者都會和筆者一樣覺得不可思議——毫無疑問,這家人將限入“滅頂之災”而“家破人亡”,畢竟,奶牛是全家人的唯一生活來源和精神“依靠”。學生被老師的行為震驚了,質問老師為何這樣做?老師不做任何解釋,也毫不關心這戶可憐的人家失去他們唯一的謀生工具之後命運將如何,撇下這可怕的場景徑自走了,學生滿腹疑惑、亦步亦趨,也隨之灰溜溜溜走了……回到城裡開頭幾天學生還在擔心那家人會不會可能已經餓死了,偶爾睡不著覺時也會自責一下,但很快就淡忘這件事了。直到一年之後,老師建議再次舊地重遊,學生的罪惡感才又被勾出來了,悔恨當初老師的行為毀掉這家人,自己作為幫凶也是難逃其咎,忐忑不安地踏上了旅程……然而,一切又出乎預料,這家人不僅沒有遭到“滅頂之災”,反而舊房換新房,頹廢變精神,骯髒、貧窮的主人變成快樂的地主,過上了嶄新、健康、富足的生活。難道奇蹟發生了?聽主人講述他當初怎樣從唯一的謀生工具奶牛意外死亡後,主人天真得以為是被一些嫉妒他們家的稀有財產的壞人殺死的,這樣的推理很雷人,這樣的善良很感人。他們經歷了絕望痛苦,最後為了生存只能另謀生路,開闢空地種菜,誰知種的菜不僅能自給自足,還能有多餘的可以賣錢,並走上了發財致富之路,學生這時才明白老師傳授的課程,驚歎老師當初的舉動是多麼偉大和有先見之明,簡直是先知。

作家這時方一語道破: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有屬於自己的“奶牛”,我們揹負著由我們的偏見、逃避、恐懼和藉口所構築的沉重擔子到處行走。不幸的是,所有這些自欺欺人的侷限將我們與平庸的生活緊緊拴在了一起!原來,“奶牛”象徵了所有阻礙我們實現人生夢想的藉口、託詞、“合理化”的解釋、恐懼及錯誤信念等等!故事雖簡單,其蘊含的道理,卻不可謂不深刻。捫心自問:人生短短,誰又甘願庸碌年年?誰又不想過自己理想的充滿希望的生活?可是,又有幾個人不是躊躇滿志地守著自己披著美麗外衣的“奶牛”,然後,心安理得地開始了新的一天?更可怕的是,我們實際擁有的“奶牛”可能比我們願意承認的要多得多。我們常常安慰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像我這個年齡,能混到今天這樣已經不錯了。”“我很想寫作,可我知道自己不是這塊料,還是算了。”而作家卻宣稱:“良好”是“傑出”的敵人。成功始於拋棄藉口和擺脫平庸。悲觀是成功最大的敵人,期望太低和消極的態度必定會導致挫折與失敗。成功人士從不找藉口去解釋事情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的,也不會抱怨事情應該怎樣。他們會做的只是肩負起責任,使一切順利進行。換句話說,“奶牛”其實並不能算作我們的“財富”,亦不是我們真正的依靠,反而是無形的枷鎖與束縛。“奶牛”雖易得,並且有的“奶牛”看起來更像是一種美德,具有“理想品質”,但它終於只能讓我們畫地為牢、固步自封而甘於平庸。所以,趁著春光正好,動手吧,勇敢地殺死你的“牛”!如果你還不知道如何去做,那就看看這本書吧。

最後,引用全球著名暢銷書《心靈雞湯》叢書的作者——馬克漢森,看完此書後的一段推薦語來結束我的這篇讀後感:“我相信你們將會和我一樣喜歡這本書;我也相信會給自己機會去樹立偉大的理想,擺脫平庸的生活;我更相信,你們正準備著成為敢於編織偉大的夢想並勇於為之奮鬥的人。”

《誰殺了我的牛》讀後感2

《誰殺了我的牛》這本書圍繞著一個故事展開,大意是一對師生到一個偏遠貧困的村莊去了解窮人的生活,晚上投宿一家人,這裡雖然家徒四壁,卻有一頭奶牛,全家人圍著它轉的不亦樂乎,這是他們唯一的財富和驕傲。但是,次日早晨,老師領著學生悄悄把奶牛給殺了。一年後,老師帶著學生重返這個地方,周圍景象依舊,但是出乎意料的是這家窮人的破窩棚已經不見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座嶄新漂亮的房子,主人已經不認得這對師生,回憶往事,說一年前曾經擁有的那頭牛給他們一家人安全感,也贏得了鄰居的尊敬。但是,失去那頭牛使他家的人生跌到了谷底。然而,生活的窘迫逼著他們必須奮起,反而逐漸擺脫了貧困。“失去了那頭奶牛,讓我們睜開了雙眼,看到了嶄新而繁榮的生活。”

作者是美國人,他的姓名對於中國讀者是不熟悉的。為之作序的也是美國人,是《心靈雞湯》叢書的作者,他在推薦序中這樣說到,“成功人士不論在哪個國家、哪片土地,都至少具有一個共同點:他們從不找藉口去解釋事情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的,也不會抱怨事情應該怎樣。他們會做的只是肩負起責任,使一切順利進行。……很多人僅僅在解決了生存問題之後就停滯不前。……在《誰殺了我的牛》一書中,奶牛代表了妨礙我們過上真正美滿生活的每一個藉口、習慣和理由”。

我曾經不止一次和學生們提到這本書,在向他們簡單地介紹故事梗概之後,我的思考就集中在這樣幾個問題上面:

——什麼是你的奶牛?就是一種對環境和自我的認知態度和行為方式,甘於平庸、不思進取、害怕變革。從某種意義上說,甘於平庸比陷入失敗還可怕,失敗和挫折的打擊迫使你在承認一無所有的困窘之後而奮起,而平庸的生活讓你自得其樂、深陷其中而不知危機降臨。而且,這個奶牛有其特點:內生性,不是別人送你的,是你自己養起來的;隱蔽性,你幾乎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儘管它時時在控制你;消極性,有了它,你的積極心態和精神也就遠不如前了;二重性,它即使你沾沾自喜的財富,又是你縮手縮腳的包袱;惡性迴圈,大約有兩種模式,

一是“我很好,我不需要改變;我所以不需要改變,因為我很好”;

二是“我無能,所以我不成功;我不成功,因為我無能”;

自我設限,“我已經努力到頭了,我不可能再做任何改變了”。

——你有多少奶牛?“事實上,我們真正攜帶的奶牛總是比我們願意承認的要多。”兩週前,我在參加一家民企股東會的時候,一邊參與問題討論,一邊掃視著這本小書,隨手寫下一些“奶牛”的種類:我沒有本錢,我沒有學歷,我沒有工作經驗,我沒有人際關係和客戶資源,我沒有時間,我身體不好,我有家庭負擔,我的處境艱難而且不可改變了,我努力過,但是無濟於事,我很難改變,我天性使然,我是面對現實的……所有的奶牛大約就是兩種,一是對自己現在擁有的知足、珍惜、沾沾自喜,一是對需要改變和努力的報以懷疑、推脫和逃避。

不要以為你的努力和獲得的眼前成功就不是奶牛!每個人都可能有很多奶牛!阿Q一邊受著小D的欺負,一邊用“兒子打老子”的囈語在安慰自己,已經覺得自己是精神勝利者,何必再去練兩招來提高防禦反擊能力?率先拉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序幕的農民們,是否因為家有隔夜糧就沉湎於小富即安的美夢?一夜暴富的股民在賺的盆滿缽漲的時候,是否從此就放棄了本來的工作和勤勉的習慣?有些學位到頭的博士後、職稱到頂的大學教授,為什麼靠抄襲他人的成果來維持自己的名氣和地位?當年辛苦勞作,今日已成百萬、千萬富翁的創業者們,是否已經厭倦了市場競爭,在鼓舞生平和燈紅酒綠中麻痺敏感的神經?中國人的“知足常樂”,對過去努力爭取到的一切而自滿自得,是中國產的奶牛,而美國人的“透支未來”以維持現在的生活,以為今天的一切可以常駐未來,則是美國產的奶牛,這樣說來,哪裡沒有奶牛呢?

——誰來殺你的牛?顯然,如果等到別人來殺你的牛,還不知道自己已經被牛所累,或者自己到了非殺不可的時候才去殺牛?那樣的`代價和損失一定更大。當然,能夠看到自己的奶牛,也敢於親手殺掉自己的奶牛的人,在常人中實在很少。

很多情況下,自己的奶牛是被他人給殺掉的。比如,那些不思進取、消極怠工、甘居中游的員工,最終被企業“末位淘汰”,那些資本縮水、勉強度日的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終於難逃破產的厄運。所以,不要追問“誰殺了你的牛”,而要說“我的奶牛在那裡,讓我親手宰了它”。

《誰殺了我的牛》讀後感3

《誰殺了我的牛》,令人匪夷所思的名字,該書到底講了些什麼?為什麼叫這樣的書名?帶著一系列的疑問拜讀了此書。果然有讀的價值,推薦者用心良苦。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希望能擁有美滿關係、成功事業、健康生活、充實人生,卻又滿足於現狀,抱著"過得去就好"的想法度日,直到發現美好事物都已是過眼雲煙方感遺憾,美國超人氣激勵大師卡米洛?克魯茲博士的《誰殺了我的牛》能夠告訴我們答案,並啟迪思考,助力我們成功的人生。

一名睿智的老師帶著學生踏上旅程,期盼讓年輕人真正瞭解自我設限的道理,看清阻礙成功的真正大敵。於是,他們造訪了一戶破敗的人家,目睹了一宗"殺牛"事件……這家人僅僅有一頭奶牛以維持生計,但是這僅有的奶牛卻被老師無情的殺死了。年輕人疑惑不解,以為這家人的日子肯定會更加艱辛。一年後,年輕人返回探望這家人,居然發現他們已經過上了富裕、幸福的生活。原來那頭奶牛的死,實際上並不像他所想象的那樣,是那一家人生活的終結,而恰恰是他們充滿了機遇的新生活的開始……這個突如其來而又神祕睿智的事件如何瞬間改變年輕人的一生?

在這則改變人生的寓言故事中,"牛"代表阻礙我們實現人生夢想的藉口、恐懼、辯解與錯誤信念,每個人實際擁有的"牛"可能比我們願意承認的還多。作者以簡單、深刻、感性、幽默、睿智的方式告訴我們如何擺脫種種讓人表現平庸的惡習、藉口與念頭。原來如此,"牛"其實是人生中難以逾越的困難,把"牛"殺了,就等於切斷自己的後路,但是卻能逼迫自己闖出一條新路來,並且會越走越寬闊。反思自己,會發現有很多的"牛"在困擾自己,阻礙著自己的成長。我們所採用的大部分的藉口和畫地自限的想法,都來源於我們的良好意願。每個行為背後,不管隱藏著多大的破壞性,但都有一個正面的目的。總之,我們不會有意養成某種壞習慣來傷害我們自己。我們只是相信,這些行為能夠讓我們在某些方面獲益。比如:"我隨時都能戒菸,我只是還沒有決定要不要戒它。"這種辯解只是在面對和解決問題時的一種逃避機制。對於那些看似無法戒掉吸菸這個習慣的人來說,這是一種繼續維持他們的不良嗜好、掩飾他們在戒掉煙癮方面的無能、維護他們的自尊的最簡單的方法。

這頭奶牛提供給了他們一種"事情尚在掌控之中"的錯覺,從而將他們已經被不良習慣所控制的事實真相掩蓋了起來。這頭奶牛最大的壞處在於,它可能會跟著我們走過一生而從未被著手解決。我們還有著千百種畫地自限的想法,目的就是避免自己產生無助感。比如:工作中遇到困難時,有一套看似既合理又有說服力的辯詞,那就是:或許換成誰都處理不好。工作繁忙時,就容易降低工作要求等。而《誰殺了我的牛》可以給我們以多大的幫助,這樣的作品可是難得一見、值得一看。讓我們從工作中發掘方法,更耐心、更巧妙、更堅定,鼓舞和激勵他人去實現自己的目標方面,具有卓越的能力,將對我們產生積極的影響。

成功人士有一個共同點:從來不會為了解釋事情的結果而編造藉口,也不會抱怨事情原本應該如何發展,只會積極行動。《誰殺了我的牛》告訴讀者,如何擺脫藉口、甩掉平庸,以擁有美滿關係、成功事業、健康生活、充實人生。在人生中,你可以是參與者,也可以是旁觀者。贏家不只是單純參與而已,他們會全心投入目標,而不會編造藉口。不管面對的是什麼"牛",擺脫它們的唯一的主動方式就是——行動。不要讓生命匆匆流逝,趁早擺脫"奶牛"的束縛,不要像有些人臨終時才滿懷遺憾地回顧過往,為錯失的機會懊悔不已。曾經聽過一種關於地獄的說法:地獄就是在抵達人生終點時和自己原本可變成的人面對面的情況。想象一下,那有多恐怖!帶著新的激情開始每一段新的冒險,打破常規,挑戰規範。擔心、恐懼和懷疑不過是想要從你手中搶走你的夢想,並將你與平庸的生活牢牢地捆綁在一起的"奶牛"罷了。切記,阻止你走向成功的不是失敗,而是平庸。

在《才子不是天生的,而是人造的》當中,提到威廉·詹姆斯他被認為是美國現代心理學之父,他曾經說過,我們大部分人都覺得自己彷彿習慣了懸浮於我們頭頂上的烏雲,並任由它遮擋我們最清楚的洞察力、最肯定的推斷力或最堅定的決策力。詹姆斯指出,和我們所能達到的境界相比,我們似乎只是處於半醒狀態。明明可以完成不平凡的事業,得到的結果卻往往令人失望。其實並不是因為我們的能力有什麼問題,而僅僅是因為我們允許那些自我設限的想法、錯誤的信念以及無數其他的"奶牛"破壞了我們的潛力。

因此,我們每個人都要接受挑戰,開始邁向"無牛"的人生。你所有的夢想都有可能會實現,因為沒有什麼極限是你所達不到的。不要繼續在牧場上放牛了,從現在開始,大膽築夢,併為實現它而啟程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