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與責任讀後感參考

來源:才華庫 8.36K

《選擇積極角色進入生活》是 魏老師對人生角色思考與定位。事情起於偶然。一天夜間,魏老師正在練氣功,聽到兩位學生吵架,讓學生到辦公室,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我個人是這樣認為的)在處理這件事的過程,魏老師設想了八種角色,有莽撞者角色、有之任之不負責任者的角色、有豐富經驗教師的角色、有長輩對後輩的痛斥者的角色、有溫馨親情的角色、也有好朋友的角色。在眾中的角色中,魏老師選擇了嚴父和心理診療醫生的雙重角色,以愛為切入原點,以心理分析為教育主線,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剖析,最終學生心悅誠服地受到了教育。如這兒能列出具體的案例對話,會讓我們對這種角色有更深層次的理解的,可惜這兒省略了具體案例,看到不過癮,看得有點迷糊。雖有點迷糊,但非常贊同“選擇的角色不同,決定著教育效果的不同”這個觀點。

角色與責任讀後感參考

一、重讀後,有兩二點體會:教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應選擇適當的角色與學生進行心靈對話。

當了多年的班主任,魏老師的設想角色基本上都扮演過,看來魏老師所列的角色,是來自對生活的細緻觀察所得的結論。仔細回想,面對學生犯錯或與學生談話,不同的角色積極確實能帶來不同的教育效果。剛當班主任的時候,年輕氣盛,對學生犯的錯誤不能容忍,往往莽撞地找學生痛斥一翻,我們習慣了師者的“傳來、授道、解惑”,與學生的對話往往有居高臨下的意味。這樣教育的結果是學生不服氣,老師不解氣,師生平白再生多一頓氣。教育收效不大,逐漸對自己的教育能力產生懷疑,對待學生的犯錯,便採取了聽之任之的做法,惹不起,還躲得起,結果學生越來越淘氣,在學生面前威信降低,教育工作就成了一種苦差事,我看到很多老師去教室,常常有上戰場的感覺。

角色的選擇是一種教育機智。如果教師能根據學生的性格和心理特點,選擇恰當的角色與學生進行心靈的對話,教育效果會好得多,更有利於學生的成長。我們不應只有教師尊嚴的面具,我們應根據教育需要的學會變臉,不能把自己封閉在一種角色裡出不來。學習這篇文章給我啟示是面對學生犯錯,我們應先了解他們犯錯的原因,分析的他們的心理性格特點,選擇易與學生拉近心理距離的角色,採取學生易接受的教育方式讓學生“沒有嚇得膽戰心驚,又對錯誤有深刻的認識,對自我進行了有效的解剖。”在教育的問題上,我們不妨換換角色,或許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教師做好自己教育者的'角色外,還應積極扮演好社會的其他角色,以促進自己的成長。

“我經常覺得,日常生活中,我們無時無刻不面對各種角色的選擇。面對同一件事,我們可以扮演多種角色;在活這個大舞臺上,我們更扮演著多種角色,我們千萬不能把自己封閉在一種角色裡出不來。”教師只是社會角色中的一種,我們站在三尺講臺上,我們走在校園裡,我們是教師,我們走下講臺,走出校園,處於不同地場合,自己的角色就不同。這並不是說,我們在講臺上講的做的是一套,走下講臺說的做的又是一套,而要求無論扮演著什麼樣的社會角色,都應是積極向上、有責任感的。有趣的是,我們做教師久了,往往困於教師的角色裡走不出來,生活中有意無意端起教師的嘴臉,將封閉在一種角色裡。文中舉例說明我們走在大街上,那麼我們的角色或是匆匆趕向目的地行路人,或是悠閒地看路邊的美麗風景的行路人,而不應是“班主任”的角色,“見對面來了人,非要給人家當班主任”,其他不把自己當作“瘋子”才怪呢,那正是“自找麻煩”。在現實中,我看到家訪時,不是與家長交流,而是訓家長的,或是對家長曆數學生的罪狀,搞得雙方不愉快。這是走不出自己角色的表現。

“日常生活中,我們想得最多的,就是我跟賣冰棍的老大娘,跟賣白菜的老大爺,在人這個意義上是完全畫等號的,咱們一點不比人家高多少。”魏老師是享譽國內的教育家,獲得眾多的榮譽。在榮譽面前,保持著清醒的認識和平和的心態,這份寧靜平和的心境,在浮躁的現代社會難能可貴。反觀自己和身邊的老師,在教育教學上有了一點成績就沾沾自喜,心態就比天高,當學校滿足了不他們的要求,就大叫委屈,認為自己為學校做了多在的貢獻,而學校卻埋沒人才,這種為自己利益著想,以為比別人高一等的心態是要不得的。特別是教師更應抱有一份寧靜的心態,因選擇了老師,可以說是選擇一種靜心靜氣的心情。

以平等的目光對待每一個人,以平和的心態對待每一件事,積極演好自己的角色,積極承擔自己的責任。這樣,我們是一個負責任人,才能是一個負責任的教師,才能教出負責任的學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