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地壇讀後感13篇

來源:才華庫 3.36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與地壇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與地壇讀後感13篇

我與地壇讀後感1

《我與地壇》這本書是我國著名作家史鐵生的作品,這一本書講述的是史鐵生的回憶。作者是一位殘疾人,但,在文章中寫得更多的是作者對未來的希望。

在《我與地壇》中,史鐵生描寫最多的,莫過於他的母親了。他的母親,給人的感受最多的則就是溫柔,大方,和藹,並且十分愛自己的孩子。史鐵生剛剛雙腿癱瘓時,不僅脾氣暴躁,喜歡砸東西。當他生氣時,母親便一個人躲起來,默默流淚,並且一直在史鐵生的身邊陪伴他,鼓勵他,想盡辦法讓他出去多走走。史鐵生獨自在地壇之時,他的母親也會悄悄跟在他身後。她一心一意為孩子好,卻不求任何的回報,這種母愛多麼令人感動啊!儘自己所能為兒子默默的付出著。母親不是哲學家,卻通知人生哲理,並運用這些哲理而來影響兒子的未來人生的道路,這正是母親聰慧過人,智慧超群的地方。

現在,有多少人因為受不了學習或是工作上的壓力,選擇了死亡,放棄了自己健全的身體以及寶貴的生命。可是,又有多少人想要健全的四肢啊!史鐵生雖被禁錮在輪椅之上,但,依然堅持活了下來,並且活出了自我。

人生中最重要的不是成功也不是勝利,而是過程,生命的意義也在過程的美好與精彩之中。“成功”、“完美”反顯得不是那麼重要了,可依舊有人去追求它,光想著自己有多走運有多好,其實這一切,早已變得不重要了。

……

珍惜父母,珍惜時間,珍惜過程,珍惜一切你擁有的東西,不要等失去再追悔莫及,只有珍惜眼前的一切,不讓自己後悔,其他的也不重要了。

我與地壇讀後感2

人生最大的災難就是心靈的災難,如果心靈堅強,沒有什麼能讓你流淚。

——題記

我的腦海裡總浮現出這樣一幅畫面:一座古老的公園,許多高大的楊樹屹立於其中。陽光透過茂密的樹葉灑在草地上,形成一點一點的光斑。園子的角落裡遺落著一口廢棄的大銅鐘,上面的文字已模糊不清。每一日,不論晴天還是陰天,總會有一群各行各業的人來到這個園子。——不錯,這就是史鐵生筆下的地壇。

最近趁著有空,我讀完了《我與地壇》這本書。讀完以後感觸特別深。文章主要記敘了作者在地壇發生的往事,表達了作者對地壇的懷念。史鐵生的一生坎坷不平。他21歲時,便失去了雙腿,這對於他來說簡直是五雷轟頂。在他23歲時,母親又與世長辭了。從此以後,他便立志,開始了他的寫作生涯。當讀到“我一心只想著寫小說,彷彿那東西能把殘疾人救出困境”時,我心中一震。一個身體殘疾的人,面對這樣的挫折卻還能堅持寫文章,想著自救,從困境中走出,這是何等的心態!如果我們總以樂觀的心態面對挫折,挫折還能將我們擊潰嗎?或許,我們經歷的所有困難與挫折,不論它顯得多麼重要,在人生的長河中,都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

七年級上學期的期末考試中,我因沒有認真複習而考砸了。考完後有一段時間我總在反思和懺悔。現在回想起來,以樂觀的心態面對它,就會發現,自己不應該沉浸在一時的痛苦之中,而應該吸取教訓,為下次考試提供經驗。失去預料的美好,我們卻會得到意外的驚喜。就像如果你失去了太陽,你還有機會看到月亮;如果你失去了月亮,你更容易看見天上的繁星;如果星星也沒有了,你可以享受寧靜的夜空。

端正心態,方能戰勝挫折!

我與地壇讀後感3

我為什麼要活著?

這是整篇文章中作者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因為人的慾望,想要活著,不想錯過那些未來可能發生的事。但人不能消滅慾望,因為消滅人性的最好方法就是消滅慾望。

史鐵生覺得,沒有人是一生下來就不怕死的,有些人怕活著,但這並不代表不想活著。人是為了慾望而活。

我卻有另一個觀點。

我覺得,人是為了責任而活。

一個孩子的出生,往往會使一個家庭充滿希望與歡喜,因為孩子可以創造出無限的可能,於是,從出生那一刻起,人就開始有了責任,一個迴應家人期望的責任。

孩子漸漸長大,會有朋友,有老師,結交形形色色的人,在別人心中留下或深或淺的痕跡,是許多人時間軸中一個轉動的齒輪。如果有一天,這枚齒輪停止了轉動,若齒輪是小的,就不會影響到整個時間軸的運轉,若齒輪是大的,那麼整個時間軸都會難以轉動,若齒輪是非常重要的,那麼整個時間軸就有可能崩潰。

所以,人是為了責任而活。為了不讓那些關心自己的人傷心。

看到許多小說中,主角無數次面臨險境,面臨死亡,但總可以從死神的魔爪下逃出生天。每到這種情節,讀者都會說咱有主角光環咱怕誰,可若真看到那部小說中主角寫死了,就會覺得喉嚨裡像是哽住了一樣,有一種悵然若失之感,期待著作者神來一筆,將死去的人物在寫活過來。

讀者尚是如此,那麼那些小說中主角的朋友家人就更不用提了。

一個主角死了,要不復活,要不整個故事就結束在一片壓抑的悲傷之中。

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

我與地壇讀後感4

這幾天在看史鐵生寫的《我與地壇》,讀這本書的契機還是因為這本書位列我上八年級的弟弟的必讀書單中(但本命年的我到現在也沒讀過這本書,可能因為這本書太出名了,寫讀後感的人一波又一波,不用看這本書,就知道是一本勵志故事。而世間的慘痛如此多,為什麼別人沒有如此出書,難道是因為沒住在地壇邊上嗎?我帶著這種疑問,打開了這本書。

第一頁映入眼簾的就是作者本人,有點禿頂,笑容樸實,剛開始的印象。書中的第一章就提到了他自己斷腿是如何讓母親受苦,自己又是如何每天跑去地壇排解此種心情(還念念不忘pian了他們家五十多年間搬了幾次家,越搬離地壇越近)其中有幾段寫的挺好,是寫他在地壇呆坐或者懶躺了一天所看到聽到的東西,如果我還在念中學寫作的時候把他摘錄進去肯定可以多得幾分。比如但是今天寫這個我也不是為了學習他什麼東西,也不是為了讚美他如此堅強,也不是為了感嘆生命如何生生不息。

我完全,就是忽然覺得,我和史鐵生很像。但區別是:他在雙腿都斷的了那段時間天天跑到地壇感悟人生,還有一個掛念他的母親去偷偷看望他,而我,雖然人好好的,心態最近已經崩了,我的地壇就是商場、燒烤店、ktv、tb等這種東西,沒有掛念我的家人去看我,這個時候朋友顯得尤為珍貴,在身邊互相開導一句。但是人生呢,大家都是懵懵懂懂才剛踏入,沒法一句話切中要害,更沒法預知未來幫你做決定,最後,還是要自己往下走,艱難地去開闢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我與地壇讀後感5

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著島嶼和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

——奧斯特洛夫斯基

《我與地壇》中作者史鐵生寫了他在雙腿殘廢的沉重打擊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間幾乎什麼都找不到了的時候“走”進地壇的,從此以後與地壇結下了不解之緣。在《我與地壇》一文中作者還寫了在古園中的見聞和所遇到的人與事,如:作者的母親,她知道作者內心的苦悶,要自己一個人去了那荒蕪的地壇。作為母親,怎能不擔心兒子,但只能待在房間乾等,兒子的安全才是她最擔心的。從我的朋友長跑家的經歷看出了他是一個很衰的人,但是他追求上進、堅持不懈。一次比一次跑的快,但是目標在一次次地提升。為了自己的理想一直不斷努力著。還有一對夫婦,熱愛歌唱的小夥子,一個真正的飲者老人,一個小姑娘等等。每一個人都能悟出一個有關人生的故事。

其實作者史鐵生也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他二十出頭時,意氣風發,正是大展才華,揮灑青春的年紀,就這樣癱了,出行不方便那到是次要,而在內心的憤慨與寂寥是常人無法體會的,但是他沒有因為他遇到了地壇,地壇中的景象轉化為內心的震撼,遍地的蕭條,讓作者孤獨的內心找到了心靈的癒合,於是他愛上了這裡,這裡的一切彷彿是專門為他設計的,沒有人來打攪,可以讓他盡情地寫作,盡情地思考人生的哲理,感悟人生。

現在我們正值青春年華,意氣風發,正是大展才華的時候。正如奧斯特洛夫斯基所說的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著島嶼和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所以在我們奮鬥的過程中一定有許許多多的困難,我們要向史鐵生那樣不畏困難,在自己的內心世界裡創造一個“地壇”,讓自己的內心擁有一片使人清醒的,讓人寧靜的'“地壇”。

我與地壇讀後感6

《我與地壇》飽含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對親情的謳歌,這地壇只是一個載體,而文章的本質卻是一個絕望的人尋求希望的過程,以及對母親的思念。

史鐵生在二十一歲時雙腿癱瘓,就在這年少輕狂之時丟失了自己的雙腿,對一個年輕的生命來說如雷轟頂。在這本書中他說過“曾一連幾個小時專心致志地想關於死的事情”還有他自己也說了“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可他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拒絕了死亡選擇了生活。是他的母親的愛給了他力量,點燃了他生的渴望,還有書中寫到的中年夫婦,熱愛唱歌的小夥子,中年女工程師,長跑運動員,漂亮卻智障的小姑娘……他們都給了作者無數的感動。

作者其中的一句話引人深思“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不禁讓我想到《背影》中朱自清的父親為了給兒子買橘子,雖然只是短短几個字卻寫出了父母對兒女的疼惜。這又讓我想到了我的父母,我的爸爸媽媽雖然沒有過其他父母捨身救兒女的經歷,但我看得出,每天夜裡爸爸就從睡夢中醒來為我掖被子他眼神中有一股柔情。媽媽不是什麼家庭主婦,她不能為我料理好一切,但她經常為我找些老師,輔導我學習,她的一通又一通電話,接受長時間的輻射都是為了我。史鐵生天天在輪椅上過著,他的母親為了他不再受到傷害,便讓“跳”“跑”等字眼在嘴裡消失了。這一點小小的細節,正常人注意不到,這一種默默的偉大的母愛。更讓人感動。

史鐵生的文章讓人學會了感恩,學會了堅強,學會了正視。也讓我們進行了一次對心靈的搜尋和對生命的詰問,對生命的意義又加深了理解。

我與地壇讀後感7

《我與地壇》是史鐵生散文代表作,是他是五年來搖著輪椅在地壇思索結果,文章中飽含作者對人生感悟,對親情謳歌,樸實文字間洋溢著作者心靈深處情感,是一部不可多得優秀作品。

史鐵生在二十一歲時因腿疾回北京住院,從此他再也沒有站起來,在人生最狂妄年齡忽地失去雙腿,這對一個年輕生命來說如雷轟頂。在經過一次次心靈與死神鬥爭之後,他最終拒絕死亡。是母親愛喚起他意志,他堅定把自己心變成一片沃土,而母親已在這片沃土上灑第一把種子。

文中,作者樸實一句話應當成為名言:兒子一切苦難,在母親那兒都是要加倍。難道,我們母親天生就是來為我們承擔苦難?難道,你真忍心自己母親成為這世上最痛苦母親?難道,你真願意讓你母親在夜深人靜時肚子哭泣?母親深深地愛著我們,她們為自己兒女默默地奉獻著,而我們又該為自己母親做些什麼呢?

史鐵生沒有放棄自己生命,頑強地艱難地一步步走過來,因此,文壇上多一名新秀。當他第一篇文章被髮表時候,他想與母親分享快樂,但已是“子欲養而親不待”。母親沒有留下過什麼雋永誓言,或是恪守教誨,她只想讓兒子活下去,簡單快樂地活下去,此時此刻,作者也感受到母親堅忍一直和毫不張揚愛。

《我與地壇》給予我們警示—要勇敢面對挫折,珍惜親情,正確對待人生,不要輕言放棄,要懂得理解,堅強等等,有很好引導作用。

史鐵生文章讓人學會感恩,學會堅強。也讓我們進行一次心靈搜尋和對生命詰問,對生命意義又加深理解。

我與地壇讀後感8

《我與地壇》是史鐵生的代表作品,這篇文章有著作者對死亡的剖析,最終得出“死亡只是一個必將到來的節日,那麼就安心來迎接”的結論;有著對親情的謳歌,為母愛的無私奉獻而讚美,因為母愛喚醒了他沉睡的心;有著對生命的嚮往:那一個永遠無法得到榮譽的長跑女孩,那一對從中年相伴直至步入老年的夫妻,那一個對妹妹無比愛護的哥哥……一個個在地壇的故事是如此的美好與純真讓人嚮往。

對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開頭史鐵生在地壇孤寂的思考死的事情,和他的沒落與悲憤。是啊,一個人在青春的大好年華中折斷雙腿,只可以在輪椅上生活,這對一個有理想有夢想的人是多大的打擊呢!但是在細細的思考中,他明白了很多。在母親的關注下,他在一次次用心靈與死神的搏鬥中,他放棄了死亡與沒落,向著文壇進發,成功的成為一名作者。

生命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只有一次,對於這僅有的一次,我想我們應該好好把握。誠然,人生難免有許多坎坷,但這不應成為逃避生活的理由,與其悲傷痛苦,草率結束自己的生命,不如將它看作是生活賜予我們磨練自己的機會。正是一次次的挫折,才讓這個世界充滿樂趣。沒有故事的世界是呆板的,所以,我認為,挫折即成長,《我與地壇》一書,正是對挫折與成長的詮釋。

我與地壇讀後感9

“活到最狂妄的年齡忽地殘廢了雙腿。”本是最青春的年華、大展巨集圖,卻被上天的冷水潑得透心涼;洶湧澎湃的大海被定海神針鎮住,動彈不得。

被上天賦予了與眾不同的東西,可恨?卻不可違。不可違便面對罷。從古至今,無一名震華夏內外的人不如此。並非是順從,只是適應。生與死,是一個定數。誰不曾想過,死後是何等的淒涼——世界誕生了你,你有沒有為世界作一份貢獻。

死,可不是必然的嗎?“人從出現那一刻開始,就已經在逐步走向死亡。”我們的生命的長度,不由我們控制,哪怕神童曹衝、算無遺策的郭奉孝。但寬度,是可以控制,延長的。

誰說不是,只要貢獻出了,哪怕微小,在生生不息的歷史長河中,也會有一席之地。但若有了那般思想,怎會再貪圖功與名?

曾幾何時,人們在官場,生活中彷徨,迷失方向,他卻是比彷徨更加的陰鬱。寂寥的日子,尋到了地壇。地壇啊,荒蕪卻不衰敗。如同在漫漫雨夜中失了眼睛,無目標、沒了希望,近乎絕望。地壇的模樣,就似把傘,儘管不能完全遮風擋雨,卻也能為心中覓得一片寧靜。

寧靜得,快要忘了那個日日擔憂兒子的母親。煎熬的最後——應該說是沒有最後吧,她還是將愛繼續,給兒子寬容。累就累吧,兒子好就好。被上天過早的贈送了成熟,他懂了。黎明的到來,地壇萬物光輝。不再需傘,因為,心已懂得在暴風雨中飛翔。

莫再道,嚶嚶而泣,只因緬懷之後,理解了一切。一切後,是對世人的告誡與希許,一頁頁筆墨,是他生命長道上橫著堆積的一生之感。那是有些許懺悔,也有許多的深情。

月上簷角,唏噓了他的離別。跨越兩屆的寬度停止了延伸,人們漫漫品味,迴廊踱步。那燈火明滅,寬度延長了多少人的心。

我與地壇讀後感10

《我與地壇》是史鐵生的散文代表作,是他是五年來搖著輪椅在地壇思索的結果,文章中飽含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對親情的謳歌,樸實的文字間洋溢著作者心靈深處的情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優秀作品。

史鐵生在二十一歲時因腿疾回北京住院,從此他再也沒有站起來,在人生最狂妄的年齡忽地失去雙腿,這對一個年輕的生命來說如雷轟頂。在經過一次次心靈與死神的鬥爭之後,他最終拒絕死亡。是母親的愛喚起他的意志,他堅定把自己的心變成一片沃土,而母親已在這片沃土上灑第一把種子。

文中,作者樸實的一句話應當成為名言:兒子的一切苦難,在母親那兒都是要加倍的。難道,我們的母親天生就是來為我們承擔苦難的?難道,你真忍心自己的母親成為這世上最痛苦的母親?難道,你真的願意讓你的母親在夜深人靜時肚子哭泣?母親深深地愛著我們,她們為自己的兒女默默地奉獻著,而我們又該為自己的母親做些什麼呢?

史鐵生沒有放棄自己的生命,頑強地艱難地一步步走過來,因此,文壇上多一名新秀。當他的第一篇文章被髮表的時候,他想與母親分享快樂,但已是“子欲養而親不待”。母親沒有留下過什麼雋永的誓言,或是恪守的教誨,她只想讓兒子活下去,簡單快樂地活下去,此時此刻,作者也感受到母親堅忍的一直和毫不張揚的愛。

《我與地壇》給予我們警示—要勇敢面對挫折,珍惜親情,正確對待人生,不要輕言放棄,要懂得理解,堅強等等,有很好的引導作用。

史鐵生的文章讓人學會感恩,學會堅強。也讓我們進行一次心靈的搜尋和對生命的詰問,對生命的意義又加深理解。

我與地壇讀後感11

《我與地壇》這本書是史鐵生寫的,它又是一本散文。從中,作者講了二十多歲時,雙腿癱瘓,母親又猝然去世,自己在地壇回想小時候和母親度過的時光。每當文學小說獲獎時,眼前每每有母親的身影。想著:為什麼母親不多熬幾年呢?瞬間,一滴滴露珠般的眼淚從臉龐留下……

看到這裡,我油然而然的想到了自己的母親,不禁眼淚往外流。

她,體格中等、微胖,慈祥的面孔下,流露出嚴厲的眼神。也就是這樣,讓我快樂的成長起來。記得有一次,天下著傾盆大雨,我沒有帶傘,本想等雨勢小了再說,但我沒想到,母親竟不顧一切的把傘遞給我,而自己在這狂風暴雨中飛奔回去。我望著她的身影,不禁感到愧疚。是我錯怪她了!原來她對妹妹和對我都是平等的,並沒有偏心。等到家時,她明知道自己在發低燒,卻還不讓我知道。煮菜、掃地、幫妹妹溫習功課。每次我們睡覺了,她還不歇歇。正如,現在暑假,大家都出去玩,而母親卻還要幫爸爸把那些活做完。這十幾年過去,每天都操勞著兒女的她頭上又多了幾根白頭髮,看著就想到了小時候 不懂事又頑皮的自己。石鐵生的《我與地壇》深刻的讓我感到母愛的偉大與無私。

所以,我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裡,多陪陪父母,並好好學習,完成自己的夢想。不讓向作者一樣後悔。

我與地壇讀後感12

《我與地壇》是史鐵生的散文代表作,文章中飽含了作者對親情的歌頌。

史鐵生在二十一歲時因腿疾回北京住院,失去了雙腿。這慘痛的災難降臨到他頭上,在經歷了一次次心靈與死神的鬥爭之後,他最終拒絕了死亡。是母親的愛喚起了他的意志,然後,是一對老夫婦、一個唱歌的青年、女教師、長跑運動員、弱智的女孩……無數次給作者鼓勵和感動的人創造了一片生命的森林,作者在這裡找到了生命的意義,堅強地走了過來。

生命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只有一次。我們應該懂得熱愛生命,重視生活的磨練,體驗友愛、負責、學會珍惜自己,省悟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尊重生命,是一個生命最起碼的責任;尊重生命,是一個生命對他的母親的敬重。

作者樸實的一句話:“兒子的一切苦難,在母親那裡都是加倍的。”這讓我想到母親坐在燈下為我織毛衣,深夜裡為我掖被子的情景,我們應該懂得親情。母親深深地愛著我們,為了自己的孩子,默默奉獻著自己的一生,她為我們這些孩子做的太多了,而我們又能為母親做些什麼呢?

很多東西失去後才懂得珍惜,但有時已經晚了。對待自己的父母更是如此。父母在身邊的時候,對他們好一點,狼有反哺之事,何況人呢?父母在乎的也不是你對他們多好,而是希望你過得好。文中作者多次問到:“我為什麼要活著?”我在自己內心深處回答的是:為了母親,為了親人,為了自己的夢想,為了自己未盡的責任。

史鐵生的文章讓人學會了感恩,學會了堅強。

我與地壇讀後感13

《我與地壇》是史鐵生的散文代表作,是他是五年來搖著輪椅在地壇思索的結果,文章中飽含了史鐵生對人生的感悟,對親情的謳歌,樸實的文字間洋溢著史鐵生心靈深處的情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優秀作品。

史鐵生在二十一歲時因腿疾回北京住院,從此他再也沒有站起來,在人生最狂妄的年齡忽地失去了雙腿,這對一個年輕的生命來說如雷轟頂。在經過一次次心靈與死神的鬥爭之後,他最終拒絕了死亡。是母親的愛喚起了他的意志,他堅定把自己的心變成一片沃土,而母親已在這片沃土上灑了第一把種子。

文中,史鐵生樸實的一句話應當成為名言:兒子的一切苦難,在母親那兒都是要加倍的。難道,我們的母親天生就是來為我們承擔苦難的?難道,你真忍心自己的母親成為這世上最痛苦的母親?難道,你真的願意讓你的母親在夜深人靜時肚子哭泣?母親深深地愛著我們,她們為了自己的兒女默默地奉獻著,而我們又該為自己的母親做些什麼呢?

史鐵生沒有放棄自己的生命,頑強地艱難地一步步走了過來,因此,文壇上多了一名新秀。當他的第一篇文章被髮表的時候,他想與母親分享快樂,但已是“子欲養而親不待”了。母親沒有留下過什麼雋永的誓言,或是恪守的教誨,她只想讓兒子活下去,簡單快樂地活下去,此時此刻,史鐵生也感受到了母親堅忍的一直和毫不張揚的愛。

《我與地壇》給予了我們警示—要勇敢面對挫折,珍惜親情,正確對待人生,不要輕言放棄,要懂得理解,堅強等等,有很好的引導作用。

史鐵生的文章讓人學會了感恩,學會了堅強。也讓我們進行了一次心靈的搜尋和對生命的詰問,對生命的意義又加深了理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