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屋》的讀後感

來源:才華庫 7.61K

答應了美國友人寫這篇東西,作為一個瘋子寫出來的讀後感,大家意思意思看一下就是了,《棚屋》讀後感。我也知道大夥也不會太當真,呵呵。以下內容涉及劇漏。整個故事,則在短暫回憶的幸福過後,以一個悲劇作為回憶的結束。男主角經歷著內心多次的掙扎,來到棚屋,隨後以內心深深對上帝的不滿為開始,經歷一次從內在的心靈之旅。這段歷程,男主角通過天父,耶穌以及聖靈的幫助下,誠實地面對著自己內心的不滿甚至憤怒。而最令人覺得舒服的是,沒有過多的神學道理,而是將與神的關係,以擬人化的出現在讀者面前。讓人覺得天父,耶穌以及聖靈是何等的接近,簡直就像自己的一個朋友,一個親愛的長輩,讀後感《《棚屋》讀後感》。

《棚屋》的讀後感

三位當中,彼此相親相愛的描寫,讓讀者可以略體會到那融洽並無條件接納的愛。最不可思議就是將天父擬人化成一個黑人大媽的形象,這超出一般想像的比喻,也的確提醒了我們神的形象是超乎我們一船人的想像。整個與神相遇的過程,用了許多基督徒以熟能詳的例子。像是男主角在水面上與耶穌一同行走。又或被邀請在的寶座上審判被男主角認為不公的上帝。再者就是對苦難的解釋,對善與惡的理解,三位一體等,讓一些神學性的觀念溶入了男主角的救贖中。而在這一系列的過程與對話當中,男主角一直被愛,被接納。同時他自己亦不斷地認識自己的內心,承認自己的.內。原諒了自己,甚至最後原諒了凶手。與神相遇後,回到現實,亦改變了男主角的生命,同時帶來了其他人生命的改變。故事的最後沒有給出一個結局,但那結局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男主角的救贖以及釋放,讓人去體會到,神並不是那遙不可及,而是伸手可到的程度。本書的確如後面書評所說到的,是現代版的《天路歷程》。有基督教背景的讀者,看起來可能會更為親切。而不太瞭解的話,可能看著會有點辛苦甚至混亂的感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