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路中的日子——讀《大學》有感 800字

來源:才華庫 1.7W

大路中的日子——讀《大學》有感_800字

大路中的日子——讀《大學》有感 800字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路中的日子——讀《大學》有感_8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路中的日子——讀《大學》有感_800字1

《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這三本書相信我們都應該知道吧!他們是由蘇聯著名的作家高爾基所精心編繪而成的。“高爾基”一個眾人皆知的人物 ,一個耳旁隨時聽見的一個名字,一個大名鼎鼎的人物,他通過對自己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生活和命運的描寫,主動真實地再現了我們上一代人的成長經歷的坎坷,寫下了他們獨特的成長方式,而《我的大學》則就是在三部曲自傳小說其中之一的一部,也就是我即將而讀的一本書。

《我的大學》是這三部曲中最卓越的一部,也是世界無產階級文學的寶貴財富,小說用現實主義和熱情勇敢的生活態度的形式來征服了我們全世界的讀者,從中我們可以學習到許多我們並沒有經歷過的一些事情,在他們遇到困難時是如何解決的,能激發我們成長中的毅力,讓我們瞭解無論什麼狀況,有多麼的艱難,我們也要想方法去克服,並且知道在這困難的身後不僅僅是我們一人的努力而克服的,而是靠我們共同的努力,學會隨時隨地為他人著想的一種思想方式。

這本書講著作者在13隨時便離開家鄉,獨自一人去喀山求學,但他並沒有成功,而這個夢想則留在他的心底,夢想破滅後,為了生存自己而不得四處奔波勞碌,住“大雜院”賣苦力為生,與小市民和大學生結交朋友,他進入了一所天地廣闊的“社會大學”在這所大學裡他與同行的人打交道,接受種種的生活考驗,受到了很多思想的教育和啟迪,對人生的意義和世界的複雜性進行了探索,在那裡做過流浪漢,搬運工,麵包工人和雜貨店夥計,而這種的艱難生活下,他依然能不斷地學習知識,不斷的看書,怎能不令人敬佩呢?

當時在沙俄統治的黑暗時代,如果沒有知識,沒有文化,就談不上做那些所謂自己的夢想,就像中國在清朝時期被整天無所事事,只求尋歡作樂的人統治者,這能不腐敗嗎?連日本這樣小的國家都能請略我們中國,可想而知當時的政府是多麼的腐敗無能啊!且能得知中國的技術,知識能力,都如此的腐敗,可想而知只有自己強大,才能不被別人欺負。

讀了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很多的道理,知識是學不完的,只有我們願意去學才行,自己學的才是真正的,別人強求的永遠是不可能的……這本書讓我深有感觸。

大路中的日子——讀《大學》有感_800字2

少年的高爾基在喀山的那段日子裡,做過流浪漢,搬運工,麵包工人和雜貨店夥計。而在如此生活的艱難困苦之中,他依然能夠不斷地學習,忘我地看書,怎能不令人敬佩?

面對一個個好看的電視劇,一個個好耍的遊戲,一部部好看的電影……魂都全給了這些瑣事,怎麼還有時間來博覽群書呢?…

當時在沙俄統治的黑暗時代,如果沒有知識,沒有文化,就根本談不上救國救民。知識文化是革命勝利的保障啊……不然,就像中國的太平天國運動,由一個個沒有知識,沒有文化的農民來主持,肯定會失敗的!

高爾基生活於一個大雜院的那段日子裡,就常常看到走狗警察們到這裡來找東找西,監視人們的行動。有那麼一位老警察還盤問高爾基看過哪些書,並警告他不要看書。但對於青年的高爾基來說,那些所謂的禁(jin)書卻正是他的真正所求因為只有它們能真正讓人民清醒,讓人民明智,讓人民有打倒推翻沙俄的信心。

若真有心讀書,書是絕對可以看到的。高爾基的一位朋友就介紹他認識了一個開雜貨鋪的人,名字叫捷林柯夫。看到他那滿密室的藏書,大多都是手抄的珍本和禁(jin)書,高爾基說不出的高興。也因為經常在這裡看書,他結識了不少形形色色的人物,讓他了解了革命的重要,和自己現在應該做的事情。 日記

在高爾基以後的艱苦歲月之中,他努力革命,有很大的成就。“書”來直接或間接地幫助他獲得瞭如此大的成就,讓很多的人民有了好生活可以過……可見而知,書的力量是多麼的強大啊!它的確讓社會進步了,讓人類進步了!

如今是“科學”第一的時代,書對每個人來說都變得更加的重要。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征戰,也打的是“科技”戰,而不是以前的人力戰。而打仗的軍費開支也要由各國的科學技術的高低來決定的,科技高的國家,掙的前一定是要比落後的國家多……

總而言之,現代的一切,都與“科技”密切相關,而要“科技”就得日積月累的慢慢學習,學習的內容都在一本一本的書裡面……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永遠都會是真理!

大路中的日子——讀《大學》有感_800字3

中午,我捧起《復興中華,從我做起》這本書,一翻開書,“帶著養母上大學”幾個字觸動了我的心,誰會帶著養母上大學?我迫不及待往下看......

故事的主人公叫孟佩傑,他擁有一個不幸的童年,五歲喪父,母親病重也去世了,他被別人收養。四年後,養母因過於敏重的勞動也壓得半身癱瘓了,養父因承受不了那麼大的壓力而離家出走了。幼小的他就開始為生計而操勞。看到這裡,我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想起我們的生活是多少幸福,但我們好好珍惜了嗎?看看我們現在這些國小生,有多少不是溫室裡的花朵,家裡的小皇帝呢?

20xx年,孟佩傑被離家鄉一百多公里外的一所重點大學錄取了,他放心不下養母一個人在家裡而作了一個讓人吃驚的決定-----帶著養母上大學。孟佩傑哥哥的形象在我心中頓時更加高大了。可在當今社會,有誰能象他那樣,對一個癱瘓的人不離不棄。作為新中國的少年,我們無法感知到他的痛苦,甚至慶幸自己今天能夠擁有幸福生活,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認真學習、珍惜幸福生活呢?想著他,比照我們,真是慚愧,我們要是受到一點委曲就向父母訴苦,遇到一點困難,就讓父母解決,很少用自己的意志力去解決過。在他們感冒生病時,我們不懂得去關心、照顧他們,在我們過生日的時候,都纏著他們買大蛋糕,或者去大酒店,整天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清閒生活,和孟佩傑哥相比,是多少的渺小呀!

每個人都經歷過童年,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快樂的,童年是值得回憶的.....而孟佩傑的童年看起來是辛酸的,其實他覺得是充實的,是很有收穫的,因為他從小就學會了堅強,學會了勇敢,學會了孝順和擔當!

我們都是家庭的一員,社會的一分子,我們不能只享受家庭的幸福,社會的溫暖,更有責任營造家庭的溫馨,為社會多作貢獻,讓幸福快樂之花開遍九洲方圓!

教師點評:面對困境,小主人公坦然面對,使人讀後對孟佩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與作者產生了共鳴,更多的是小作者寫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反省了自己的行為,昇華了主題。

大路中的日子——讀《大學》有感_800字4

少年的高爾基在喀山的那段日子裡,做過流浪漢,搬運工,麵包工人和雜貨店夥計。而在如此生活的艱難困苦之中,他依然能夠不斷地學習,忘我地看書,怎能不令人敬佩?

面對一個個好看的電視劇,一個個好耍的遊戲,一部部好看的電影魂都全給了這些瑣事,怎麼還有時間來博覽群書呢?

當時在沙俄統治的黑暗時代,如果沒有知識,沒有文化,就根本談不上救國救民。知識文化是革命勝利的保障啊不然,就像中國的太平天國運動,由一個個沒有知識,沒有文化的農民來主持,肯定會失敗的!

高爾基生活於一個大雜院的那段日子裡,就常常看到走狗警察們到這裡來找東找西,監視人們的行動。有那麼一位老警察還盤問高爾基看過哪些書,並警告他不要看。但對於青年的高爾基來說,那些所謂的卻正是他的真正所求因為只有它們能真正讓人民清醒,讓人民明智,讓人民有打倒推翻沙俄的信心。

若真有心讀書,書是絕對可以看到的。高爾基的一位朋友就介紹他認識了一個開雜貨鋪的人,名字叫捷林柯夫。看到他那滿密室的藏書,大多都是手抄的珍本和,高爾基說不出的高興。也因為經常在這裡看書,他結識了不少形形色色的人物,讓他了解了革命的重要,和自己現在應該做的事情。

在高爾基以後的艱苦歲月之中,他努力革命,有很大的成就。"書"來直接或間接地幫助他獲得瞭如此大的成就,讓很多的人民有了好生活可以過可見而知,書的力量是多麼的強大啊!它的確讓社會進步了,讓人類進步了!

如今是"科學"第一的時代,書對每個人來說都變得更加的重要。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征戰,也打的是"科技"戰,而不是以前的人力戰。而打仗的軍費開支也要由各國的科學技術的高低來決定的,科技高的國家,掙的前一定是要比落後的國家多

總而言之,現代的一切,都與"科技"密切相關,而要"科技"就得日積月累的慢慢學習,學習的內容都在一本一本的書裡面.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永遠都會是真理!

大路中的日子——讀《大學》有感_800字5

一直認為,做為儒家四部經典之一的《大學》是深奧的,非一般人能夠理解,因此一直不曾染指。要不是此次在語文書中巧遇《大學》,短期內內也不會去閱讀文章的。但是,學了《大學》,還是有一些淺薄的感受的。

修、齊、治、平乃是《大學》中精粹,核心內容。說白了平天下在治其國,治其國在齊其家,齊其家只在修其身。這四者,乃是一一遞進的關聯,而修身又要先正心,正心要先誠心,誠心要格物,格物然後致知,格物致知,乃是修、齊、治、平的壓根。針對大家中國小生而言,修、齊、治、平的範疇未免大了些。現在的我們,無須考慮到怎樣治國,怎樣齊家,怎樣平天下,我們要考慮到的僅僅怎樣誠心,怎樣正心,怎樣修身。從這一視角看來,《大學》還是有較強的實際意義的。

說白了格物致知,詞典裡的表述是那樣的:推究事情的基本原理規律而小結為客觀專業知識。簡易而言,便是根據實踐活動來得到 真知。陸游有詩: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這事要躬行。注重的也是實踐活動得到 真知的必要性。格物致知,放進《大學》中,也是有它的一番實際意義。我瞭解為,根據社會實踐活動來得到 真理,獲得真理後運用真理來誠心。意誠然後心正,正心然後身修。的確如此,僅有情意真心實意才可以使心理狀態端正,心理狀態端正才可以修身養性,修身養性才可以做到一定的人生境界,一種情況。

除開修身,《大學》中最具備效仿實際意義的,便是誠心中慎獨了。說白了慎獨,說的便是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更要留意自身的品性。君子在人前人後的主要表現如一,而小人,卻經常是在人前一套,人後一套。《大學》講到:小人閒居為不當,無所不知,見君子然後厭然,人之視己,如視其肺肝然。說的十分有些道理。僅有心裡真心實意,主要表現才可以端正,僅有誠於中,才可以形於外。

《大學》中儘管道理偏多,看起來很深奧,但事實上細細地感受,在現實生活中還是有較強的應用性的。大家或許不可以保證至善至美,但能夠為此做為規範,標準自身的個人行為,勤奮使自身保證身修,或許大家如今還不可以治國平天下,但《大學》取決於極致自身的個人行為上,也具備很重要的功效。

大路中的日子——讀《大學》有感_800字6

從國小時我們就讀了《大學》,它是儒家學派著名經典之一,是由孔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的。《大學》這一著作體現了古人思想的博大,誰又知道,一本薄薄不起眼的書,竟可以影響了中國兩千餘年。

等我上國中時,我才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篇裡面的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的意思是學習之後經常去溫習,不也是快樂的事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應該值得高興麼?別人不理解你,而你不生氣這不也是君子麼?

是啊,在生活中我們也要這樣,學習要認真,再複習一遍加深印象,而且對學習的事要樂觀積極,這樣的學習才是有效的。而朋友從遠方來做客,我們應該熱情款待。有些人不理解你,你不應該生氣,你要有耐心的告訴那些對你不瞭解的人,這樣才是君子。如果你樂觀,什麼事都可以解決,所以呢,對待任何事物都要認真樂觀,這樣才會成就大事。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也是讓我受益的,我覺得這句話是提倡學習的方法,意思是一味的讀書,而不思考,只能受到書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然而一味的埋頭苦思,而不進行一定的書本知識的積累,進而對知識進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於空想,問題仍然不會得到解決,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有用的知識。多麼有道理啊,學習的同時思考,這樣對知識就不會感到迷茫和疑惑,這種學習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還有一句“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孔子認為,君子心胸開闊,神定氣安。小人斤斤計較,患得患失。所以我們不能做小人,小人經常患得患失,忙於算計,又每每庸人自擾,疑心他人算計自己,所以經常陷於憂懼之中,心緒不寧。而君子光明磊落,不憂不懼,所以心胸寬廣坦蕩。那麼,我們是要做小人還是君子呢?

《論語》這本國學經典對我們現代還是有很大的幫助的,他能提高我們的品德,在出入社會上也對我們很有益,看完之後,我非常尊敬孔子和他的弟子,他們這一著作體現了中國人的思想文化博大精深。這真的是中學生們值得一品的國學經典。

大路中的日子——讀《大學》有感_800字7

一向認為,作為儒家四部經典之一的《大學》是艱深的,非一般人所能領會,所以一向未曾插手。若不是這次在語文書中偶遇《大學》,短時間內也不會去閱覽的。不過,學了《大學》,仍是有一些淺陋的感悟的。

“修、齊、治、平”乃是《大學》中精華,中心思維。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治其國在齊其家,齊其家只在修其身。這四者,乃是逐個遞進的聯絡,而修身又要先正心,正心要先誠心,誠心要格物,格物然後致知,格物致知,乃是“修、齊、治、平”的底子。關於咱們中學生來說,“修、齊、治、平”的規模不免大了些。現在的咱們,不用考慮怎麼治國,怎麼齊家,怎麼平天下,咱們要考慮的僅僅怎麼誠心,怎麼正心,怎麼修身。從這個視點來看,《大學》仍是有很強的現實含義的。

所謂格物致知,字典裡的解說是這樣的:推究事物的原理規律而總結為理性常識。簡略來講,便是經過實踐來取得真知。陸游有詩:“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著重的也是實踐取得真知的重要性。格物致知,放到《大學》中,也有它的一番含義。我理解為,經過實踐活動來取得真理,得到真理後使用真理來誠心。意誠然後心正,正心然後身修。確實如此,只要心意真摯才幹夠使心態規矩,心態規矩才幹夠修身養性,修身養性才幹到達必定的境地,一種狀況。

除了修身,《大學》中最具有學習含義的,便是誠心中“慎獨”了。所謂“慎獨”,說的便是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分,更要留意自己的品德。正人在人前人後的體現如一,而小人,卻常常是在人前一套,人後一套。《大學》中說:“小人閒居為不善,一竅不通,見正人然後厭然,人之視己,如視其肺肝然”。說的非常有道理。只要心裡真摯,體現才幹規矩,只要誠於中,才幹形於外。

《大學》中儘管大道理偏多,看似很艱深,但實際上細細體會,在現實生活中仍是有很強的實用性的。咱們或許不能做到至善至美,但可以以此作為標準,標準自己的行為,努力使自己做到身修,或許咱們現在還不能治國平天下,但《大學》在於完美自己的行為上,也具有很重要的效果。

大路中的日子——讀《大學》有感_800字8

看了電影《女大學生宿舍》,匡亞蘭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我同情她那坎坷的身世,羨慕她那不平凡的文采,更喜歡她那在一切艱難困苦面前不甘屈服的倔強勁。從她那單薄瘦弱的身架以及常常流露出一絲倦意的文氣的臉上,也許給人以軟弱馴服的感覺。然而,仔細觀察她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語,卻又無處不體現出她性格上的特點—倔強。

影片一開始,高幹的女兒辛甘“侵佔”了原屬於匡亞蘭的下鋪,如果是碰上了膽小溫順的夏雨,可能就自認倒黴,拉倒了事。而匡亞蘭卻不服氣,她把辛甘的東西一股腦兒扔到上鋪,並據理力爭:“我從不欺負人,也不許別人欺負我!”這簡短的言辭,鮮明地表現了她不甘示弱的倔強性格。在她的眼裡,當今社會的什麼權勢、地位,一概不用畏懼,必須與之抗爭,底得平等。

她—可愛的匡亞蘭,就是憑著這股倔強勁,考人高等院校,憑著這股倔強勁,邊勞動,邊學習,用勞動所得供自己上學,她從不向同學流露自己有什麼困難,更不向組織伸手要助學金,她退還了生母寄來的作為償還心債的三百元錢,她寧可繼續拉磚頭,用自己的汗水換來徽薄的報酬。有人說她太倔了,應該向組織求助,應該接受生母的幫助。我卻認為匡亞蘭的可貴之處正是她的這股倔勁。她無論在什麼情況、什麼條件下,都能自強不息,努力拼搏,自力更生。這種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稱讚、學習並大力提倡和發揚嗎?今天,在我們這一代青年中,就有那麼一些人,考上大專院校以後,思想上不求進步,追求物質生活享受,或者伸手向家裡要錢,或者要求組織照顧。他們不是在開拓前進的道路,而是在征途上摘取已成熟的果實。這些人與匡亞蘭的精神相比,相差何止十萬八千里呢!

人是要有點精神的。我們正要建設“四化”,更需要發揮億萬人民的積極性,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用自己的雙手去建設可愛的祖國,去創造美好的未來,這是一種美德。如果我們這一代青年都具有匡亞蘭那種可貴的精神,那麼,何愁“四化”巨集偉藍圖不能實現?何愁我國—這顆具有悠久歷史的“東方明珠”,在不久的將來不會放射出更加奪目的異彩?

大路中的日子——讀《大學》有感_800字9

今天,我讀了《貧窮是最好的大學》一文,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文章中金鵬同學的學習、生活以及他的成長經歷,讓我想了很多很多……

這篇文章不算長,可我讀了一遍又一遍,其中“在學校的操場上,小夥伴把用短了的鉛筆頭扔到了地上,金鵬悄悄地撿起來,回到家裡,把鉛筆頭擦乾淨,用線捆在一根小棍上。第二天,他就用這支鉛筆寫作業。”這句話,讓我感動萬分。因為客觀原因,金鵬的家庭很窮,連平時上學要用的書紙筆墨等學習用品都難買得起,可金鵬從來沒有放棄過學習的信念,他沒有埋怨父母,沒有埋怨社會,沒有埋怨別人,因為強烈的自尊心,他在沒有同學在場的時候,“悄悄地撿起小夥伴扔在地上的鉛筆頭”,就是用這些小夥伴不想再用鉛筆頭,“無論大考小考,他的數學總是滿分”,就是用這些別人不要的學習用品,他考取了重點中學,他摘取了第38屆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的金牌!

想今天,大多數的家庭都是父母加一個孩子,我們吃食無憂,只要需要,學習用品應有盡有。父母為了我們的學習,為了我們的成長,就算是再困難,也會想方設法滿足我們的種種要求;更有堪者,我們很多同學,有每年的壓歲錢,平時還可以伸手向父母要零用錢。看到別人有的玩具自己也想要;看到別人穿好的衣服,自己也想穿;看到別人吃零食自己也想吃……,爸媽常說,我們這一代是長在蜜糖裡,現在想來,與金鵬相比,我們的確如此。可是,我們平常想得多的是吃好、穿好、玩好,想得少的是如何學好、如何多一點體諒父母、長大瞭如何報效祖國和人民。想到這些,我羞愧萬分,我深深感覺到,金鵬在生活上比我們許多人矮了一節,可他的精神卻比我們高出萬丈啊!

爸爸時常告訴我一句話:“心中有足樂者,不以口體之奉不如人也!”,我想,金鵬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並不以自己“口體之奉不如人”而放棄學習、放棄成才,而是迎難而上,他心中有著足以讓自己快樂的精神支柱,那就是他刻苦學習換取的一個個進步,他不畏艱難險阻一次次地攀登目標和超越目標時的喜悅!今天,我們有著比金鵬優越得多的生活和學習環境,感謝父母、感謝黨、感謝人民為我們提供良好的成長條件,我們更應當好好學習金鵬的精神,勤儉節約,刻苦用功,在精神上爭取做第二個“金鵬”,努力把自已培養成為祖國的有用之才。

大路中的日子——讀《大學》有感_800字10

“門隨即被關上了,把他所有的朋友,所有的親人,人間一切美好的東西全都關在外面了……”這是小說的最後一句話,既像在批判主人公的醜行,又像在暗示這社會的腐敗。

終於因為殺人而被推上了電椅的克萊德,現在是否在懺悔。其實,一切的一切我們都不能怨他,只能怨美國當時的局勢,終於造就了這條卑賤的生命。也許,是因為窮怕了,苦怕了,被欺辱夠了,所以不想再回去。也許是因為上流社會,所以才導致了他的墮落。

時局是不允許公平存在的,以前也是,現在也是,永遠都不可能,只因為有了三六九等這條無理取鬧的等級制度。富人花天酒地,肆意揮霍著錢財,那些有錢人後代的小傻瓜每天舉辦著宴會,醉生夢死。窮人,奔波了一輩子,都沒有可以避寒的冬衣。

克萊德是在這種情況下,出生在了一個信仰耶穌的家庭裡。可是上帝又給他們帶來了什麼,正如克萊德在結尾的時候在心中問自己:真的有上帝嗎?

小時候他撒著謊,怕母親跟自己要錢,每天只知道上街說教的父母,根本就不給他學習,甚至根本沒有想起來。他好不容易找到了養活自己的工作,並有了穩定的收入,而私奔被拋棄而回來的姐姐因為有孩子,又不得不花錢。

他喜歡編造謊言,在撞死了一個小孩之後,在被女人耍弄之後,他逃到了叔父所在的城市,並且通過叔父,在叔父的工廠裡找到了工作,又因為叔父的提拔,成了列印間的負責人。從這裡起,終於成了一切災禍的源頭,因為他在這裡見到了羅伯塔。

他因為了吉爾伯特長得一模一樣,又因為比吉爾伯特優秀出眾,很快得到了桑德拉的垂青,並在她的幫助下,進入了有錢的青年人的社交圈,並且贏得了大家的尊重。而羅伯塔懷孕,成了他成功的最大絆腳石,因為他已經準備和桑德拉結婚並且靠其進入上流社會過真正有錢人的生活,可是羅伯塔成了他的包袱,而就在此時,他為了擺脫羅伯塔,在和她旅行的`途中,將她推下了水,淹死了她。

可是事情敗露了。法官梅森不管證據夠不夠,為了通過此事升官,竟不管證據充分不充分,直接將其推入了死囚牢,最終年僅23歲的他被送上了電椅。

大路中的日子——讀《大學》有感_800字11

往者不可諫,來著猶可追這是我讀完蔡元培先生的我在北京大學的經歷後所發的第一感慨。我第一聯想到的是現在的教育,而非過去。

這往者是所謂的過去的大學教育,但我並不想去深究它的種種弊端,只希望從中借鑑些什麼,受用於現在的教育。上世紀四十年代末,張東蓀說過這樣的話:中國接受西方文化雖只有短短近五十年,然而卻居然在思想文化界養成了一種所謂Liberal Mind(自由胸懷的素養)。這種氛圍在一些外國名校仍然存在,在今天的中國卻已經是慢慢地消失了。還記得央視做過一期名為以求是知名的節目,求是是浙大的校訓,然而浙大的某一位教授居然假造論文以求取名譽,其中涉及很多潛規則,多是放之任之。求是也就成了對現在大學最犀利的諷刺。

這些現實讓我們更有感於蔡元培的大學學生,當以研究學術為天職,不當以大學為升官發財之階梯的格言。

我覺得,這也同樣受用於高中教育。學習應該是一個快樂的過程。我總是這樣覺得。而這個感受也只限於某些短暫的沒有壓力地讀書的時候,讀自己想讀的,沒有重點考點,而現在的高中,總是片面追求幾個率。在拼命灌輸知識點的同時要求想深、想透,在將學習等同於每一次劃分三六九等的考試時要求我們熱愛它,這不是很可笑嗎?看看那些所謂的名校吧!還有幾個人會為了真理爭個面紅耳赤?考一所大學,是學習教育的終點,而讀一所大學,只是找工作,滿足物質需求的保障,有多少人在大學四年裡毫無長進。大學的意義何在?大學不該只是這樣的淺薄,高中教育也不該只是這樣急功近利。

面對分數,我們無力也沒有能力去改變,只有匆匆適應,忙個暈頭轉向。一圈下來,少了一顆孜孜不倦的心,不懂得欣賞,感知。只知模式,只知公式,感覺什麼都像被套上了枷鎖,囫圇吞棗,味同嚼蠟。那些整天鑽進書海的人,多數是愛的分數而不是書。

我們沒有時間,也早已沒有興趣去探究那些不在考綱之中的問題,早早地結束課程,日復一日地做著模擬試卷,除了應付大學聯考外,我不知道還有什麼目標。找每一個得分點,學會規矩呆板的答題步驟,我沒有任何思維火花,我沒有能力去創新。我知道,生活並不需要這些,它要的是一個自由,理性爭鳴的人。我知道,這不是教育的初衷。教育應該是為了培養人才。人才不等於文憑,而是一個懂得學習,熱愛學習的人。這就是教育的良心,教育的歸宿。它應幫助我們開拓心胸,而不是囿於模式;它應幫助我們完善人格,而不是更加自私;它應幫助我們懂得熱愛,而不是變得麻木。

大路中的日子——讀《大學》有感_800字12

上週星期一,學校為我們徵訂了一本書——《復興中華,從我做起》。老師要求我們認真閱讀。

週末,我把家庭作業做完後,就迫不及待地翻開這本書,便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當我讀到《美國無家可歸女考上哈拂大學》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深深地被感動了。一個無家可歸女居然可以考上哈佛大學。在她小的時候,她和哥哥就被染有毒癮的繼父和生母拋棄了。由於家裡沒有錢,上不起學。後來,伯恩斯學校得知這個訊息後,同意讓她和哥哥一邊打工賺學費,一邊繼續上學。這個人就是洛金斯。洛金斯到學校上學後,學習非常認真。到了高中最後一年,洛金斯的成績突飛猛進。後來,洛金斯被美國著名的哈佛大學錄取了。我簡直不敢相信,一個無家可歸女居然考上了哈佛大學。

我看完這個故事,不禁思索起來:“一個無家可歸女居能考上哈佛大學。那麼我們21世紀的中國小朋友現在吃的、穿的、玩的、看的,應有盡有。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關心我,愛護我。每到週末,爸爸媽媽還陪我出去郊遊,還可以和同學去溜旱冰、去爬山……。有不懂的問題,還可以向爸爸媽媽、老師請教。為什麼我就不能刻苦讀書,立下遠大志向,將來考上一個好的學校呢?”洛金斯洛金斯

看看洛金斯,想想我自己。從現在起,上課時我決心認真聽講,放學後按時完成家庭作業。週末,還要多看一些課外書,多積累一些各科知識。有時間,還要幫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兒,爭取做一個新時代全面發展的四好少年。

在上課時,發言要積極,多動腦思考問題。下課後,如果周圍同學有不懂的問題,要給予幫助,耐心給他們講解。做事也不能太粗心,有時,一道簡單的數學題都會因為我的粗心大意導致做錯。

我現在最大的缺點就是缺乏做事的毅力,缺乏耐心,遇到困難就想退縮。譬如遇到自己認為有一定難度的題就不想去多思考思考,而是比較煩燥。以後我一定要改正我的缺點。不僅要做到更好,而且爭取做到最好。我相信我不斷改正自己的不足之處,一定會做得最好,將來一定會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大路中的日子——讀《大學》有感_800字13

高爾基先生曾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確,每一本書裡都包含著一個故事,每一個故事裡都蘊藏著無窮的知識,它們無形似有形,總是隱藏在最隱蔽的地方,等待著我們去挖掘,去發現。然而,書裡的知識無非是一些讓人受益匪淺的道理,這些道理往往能開闊我們的視野,陶冶我們的情操,讓我們的身心和言行都受到長足的進步。

《魯濱孫漂流記》就是這樣一本讓人身心受益的好書,它是英國著名作家笛福的長篇小說,書中講述了從小愛探險的魯濱孫不願過家裡平淡的生活,他不聽父親的忠告,執意要當一名水手。後來,再一次航海的過程中,魯濱孫乘坐的船隻不幸遇難,船上的同伴都被海水淹死了,只有命大的魯濱孫倖存了下來,他被海浪拋到了一個荒無人煙、與世隔絕的荒島上,面對著一無所有的難題下,魯濱孫憑著他那一顆聰明敏捷的頭腦和一雙勤勞能幹的手,建造住所,種植糧食,馴養山羊,打造傢俱……就這樣,魯濱孫在荒島上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園,孤身一人在島上度過了27個春秋。

要是把我與魯濱孫互換靈魂,我定會講他的命運搞得一塌糊塗。因為,我的膽量非常小,忽然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每天我肯定都是提心吊膽的度過的。還有,我的應變能力不強,萬一哪天我看見野人了,我肯定會被嚇得大哭起來,而不是事先想想,野人到底有沒有看見我。最關鍵的是,我的動手意識薄弱,荒島上沒有住所,沒有食物,還沒有日常生活用品,這些東西我又從未做過,所以,要是讓我在島上27年是絕對不可能的,若絕非如此,那後果不堪設想,因為我只有死路一條!到時候,魯濱孫的傳奇人生可就會在我的手裡了!

其實,在那種絕境下,魯濱孫的心裡也害怕過,也逃避過,但他明白,這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唯一的辦法就是勇敢地面對,憑著自己頑強的毅力戰勝一切困難。

就比如他那次生病吧。被瘧疾折磨地痛不欲生的魯濱孫高燒不退,在沒有醫生、沒有藥的情況下,他隨時可能死去。更何況他一個人孤身在外,既沒有人照應,也沒有幫手;沒有人安慰,更沒有人指導。儘管如此,魯濱孫還是靠著驚人的毅力挺過了這一難關。

《魯濱孫漂流記》給予我的啟示是:面對困難毫不畏懼,受到挫折積極對待,至始至終心懷毅力,只有這樣,才能到達勝利的彼岸。

大路中的日子——讀《大學》有感_800字14

今天看到了媒體上近來爭論的很熱門的長江大學大學生英勇事蹟,見義勇為是一種風險極大的道義行為,是社會良好道德風尚和國家文明水準的集中表現。這種行為出自個人良知和良心的驅使,只有少數人能夠做到,所以更顯出它的高尚。見義勇為者多半是在本能的正義感支配或衝動下采取行動的,絲毫沒有想到要表現自己或以此來撈取什麼好處。這也正是人格光輝的閃光點的集中體現。

但爭論不休的就是,捨己來救人這是不是一種價值交換,更確切的說,是不是等值或值得。這種觀點雖有一定的道理,但從出發點說來確實有點自私功力的成分在內,它反應的不是在衡量這種光輝事蹟的本身的精神價值而是在簡單的物質學層習次網上。

他們的義舉挽救的不僅僅是落水少年的生命,更是拯救了民間關於捨身為人的猜疑。三張青澀的臉龐讓我們更加記得他們的身影。CCTV新聞頻道主播長嘯播報新聞時說到:“這兩天有這樣三張面孔揪動著大家的心,他們是湖北長江大學三名大一新生。24日下午,為了營救兩名落水少年,這三名年輕的男孩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在這裡,我想再次重複下他們的名字和身份,想讓大家再來看一看他們那年輕而青澀的面孔。”作為大學新生,本有如花的大學生活卻撒手人寰,其大愛無私的生命至上的價值觀足以“驚天地,泣鬼神”,足以感動中國。匡扶正義、見義勇為本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多少年來,是激勵人們與邪惡作鬥爭的精神支柱。但在社會轉型的前提下,傳統的社會習慣正發生著前所未有的鉅變,人們的價值取向發生極大變化,社會道德水準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滑坡,抱著“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看客心理。這些都是社會失範的表現。

我們不用考量大學生救人值不值,其精神可嘉,本著生命至上的為人精神。誰也沒意料到前一刻還活生生的生命卻會離我們而去,挽救了別人的生命,有去無回。有言:有的人不在了,卻永遠活在我們心中。他們永遠是英雄,活在我們心中。

這是當代大學生高尚精神風格的體現,更是學習的榜樣,我個人看到更多的是從這種捨己救人的英勇事蹟出發,來更高要求自己,來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質。

大路中的日子——讀《大學》有感_800字15

平凡的人,卻有不平凡的心,造就一段不平凡的人生。

作者路遙在書中以孫少安與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人物的形象,給讀者展示了特定時代背景下的生活。

當我費力的開啟第一頁的時候,就被一個雨雪描寫的場面給吸引住了:"…系濛濛的雨絲夾著一星半點雪花,正紛紛玲玲的飄灑著…"我喜歡景物描寫,給人美的享受,這可能是這本書給我的第一感受。同時在這本書中,我認識了勤勞務實、獨立自強的孫少平,也認識了一個沉穩內斂的孫少安,更認識了一個敢於追求自己愛情的田潤葉,還認識了一個天真爛漫、單純善良的田曉霞。作者用平凡的筆描繪了一個個普通平凡卻擁有一顆不平凡的心的人。他們的故事構成了中國普遍社會普通人奮鬥的縮影。

書中有這樣一段話: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奮鬥和爭取;而不論其結果是喜或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世界上活了一場。有了這樣的認識,你就會珍重生活,而不會玩世不恭,同時,也會給人自身注入一種強大的內在力量,為我們自己所生活的那個世界而奮鬥。

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裡,它既平凡又不平凡。每個人充當著不相同的角色,也許在扮演好這些角色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讓自己接受不了的事,但我們更應該自強不息,學會適應這些生活中的瑣事,學會改變,學會不低頭,自強不息。

在路遙《平凡的世界》一書中,每個人都是不平凡的,有的生活在底層、吃丙菜的人。但他們並沒有抱怨世界的不公,而是懷揣著自己的理想,自強不息,他們就像不倒翁,不管你怎樣推他,都無法徹底將他推倒。從孫少平身上,我認識到了平凡,感受到了不平凡,他在平凡的人生中塑造不平凡的自己。讓我知道腳踏實地,知道平凡的偉大,給我一種自強不息的強大精神力量,不斷砥礪前行。儘管命運是那樣的不公,儘管社會有那麼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夠不屈不撓、艱苦奮鬥、勇往直前終能獲得最後的成功。

茫茫天地,云云眾生,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