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上的足跡讀後感

來源:才華庫 1.58W

春來幾時有?我今停杯一問之.這是出自李白的《把酒問月》一詩.這是我們學過《月亮上的足跡》之後所發的感想。歡迎欣賞月球上的足跡讀後感!

月球上的足跡讀後感

  月球上的足跡讀後感【1】

《月亮上的足跡》這篇課文是我們七上年級的略讀課文,可我還是仔細自學了這篇課文。

《月亮上的足跡》寫了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登月的全部過程,指出人類終於現實第一次登月的重大意義,激發人們為探索宇宙的偉大事業做出新的貢獻。

這篇課文使我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我們遠的不說就說近的,就如2015年10月15日,在“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內楊利偉在太空中展示中國國旗和聯合國國旗。經過這次偉大的探月,我國又利用嫦娥奔月工程,又造了“神舟”六號,併發射成功,載兩名宇航員飛上太空,這次偉大的探險來回經過,使每個中國人都信心大增。就算在二月份吧,探險隊們很出色地爬上了高達8848.13米的珠穆朗峰,測出了新高度,在十月份向全國為8844.43米,這是一個多麼偉大的數字,他是我國的最高峰,也是世界第一高峰,這讓人多麼自豪啊!

我長大以後,我也要當一名出色的宇航員,乘著宇宙飛船在地球上空飛翔,在茫茫的宇宙中翱遊。在宇宙中發現同自己長得一模一樣的人,我倆在宇宙中快樂的玩耍,還要在宇宙中發現同地球一樣可以生存生物的星球。

啊,我美麗富饒又可愛的中國,您永遠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月球上的足跡讀後感【2】

前幾天,我們學習了《月亮上的足跡》一課。

人類早就有登上月球的願望,並因此產生了很多神話傳說。如:嫦娥奔月、吳剛砍樹。他們把月亮當作本體,用無數的'喻體盡情描述。可是月球離地球大約有38萬公里,遙遠的距離使人類在月球上留下足跡十分艱難。1969年7月,“阿波羅11號”飛船終於把人類的這一夢想變成了現實。《月亮上的足跡》寫了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登月的全過程,指出人類第一次登月的重大意義。

《月球上的足跡》結尾寫了阿姆斯特朗評論他踏上月球的一小步:“這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這句話說明了此次登月的意義,這一小步凝聚著汗水和夢想。現代科學技術可以向外太空發展,人類未來是美好的。這篇課文使我想到許多。我國以古代神話人物命名的嫦娥工程,將開發月球資源,建立月球基地。2008年9月25日發射的神舟七號,代表我國航空航天科技登上了一個新臺階。長大後,我也要當一名宇航員,登上月球、火星、木星……,乘著宇宙飛船,在茫茫的宇宙中遨遊。

人類早就有登上月球的願望,並因此產生了很多神話傳說。如:嫦娥奔月、吳剛砍樹。他們把月亮當作本體,用無數的喻體盡情描述。可是月球離地球大約有38萬公里,遙遠的距離使人類在月球上留下足跡十分艱難。1969年7月,“阿波羅11號”飛船終於把人類的這一夢想變成了現實。《月亮上的足跡》寫了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登月的全過程,指出人類第一次登月的重大意義。

願月球上留下更多人類的足跡。

  月球上的足跡讀後感【3】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河。

題目解說:“月亮上的足跡”是比喻的說法,以“足跡”比喻人類對月球的探索歷程,形象生動,也有利於按時間順序娓娓道來。同時,文章題目富有懸念,能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引起讀者的想象與思考。作者名片:朱長超,上海南匯人,記者、作家,主要作品有《科學革命的步伐》《思維的歷程》和《20世紀科學發展縱橫談》等。背景資料:本文選自《20世紀科學發展縱橫談》。

記敘的是1969年7月“阿波羅11號”飛船成功登月這一事件。

我最喜歡最後一段,最後一段中“一小步”指宇航員從登月艙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說確實很容易,但是這一小步,是人類向太空邁出的第一步,顯示了人類的聰明才智,表達了人類高度發達的科技水平,開創了人類對宇宙探索的新紀元。這一意義,非同小可,因此說這是人類“巨大的飛躍”。 這篇事蹟報道從“準備、升空、登月、返航”四個方面,按時間順序,以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美國宇航員首次登月的全過程,揭示了登月活動的重大意義,表現了人類探索太空的偉大氣魄,表達了作者對登月成功的喜悅以及對人類聰明才智的讚歎。

寫作特點:1.敘述完整生動:增強了事件的生動性;2.語言準確生動:(1)恰當地描述:激發讀者的想象;(2)用數字說話: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性、說服力;(3)敘述中有議論:點明登月的重要意義;(4)線索清晰:增強了事件的生動性。

讀此文,讓我們聯想到自己祖國的航天事業。“嫦娥”一號、二號月球探測器的相繼升空,讓我們以“零距離”的方式感受祖國航天事業的發展給我們帶來的驕傲和自豪。這振奮人心的喜訊,怎能不鼓舞我們為創造更多的輝煌而努力奮鬥呢?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