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呼蘭河傳》有感

來源:才華庫 2.91W

讀《呼蘭河傳》有感1

這世上有一本書。它如詩,如畫,如歌。它既幽默,又諷刺。這本書叫《呼蘭河傳》。這世上曾有一位女作家。她孤獨,敏感,矜持而又倔強,天才而又短命。她叫蕭紅,現代著名女作家,《呼蘭河傳》的作者。這個假期我有幸拜讀了這本書,而這本書也使我感受頗深。

《呼蘭河傳》是蕭紅的最後一部著作,也是她流傳最廣的一部經典之作。蕭紅通過自己對兒時的點滴回憶,用自己輕盈細膩筆調把我們引領進呼蘭河這個落後,迷信的小村子裡。書裡的呼蘭河到處都顯得那樣蕭條: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畫面,灰色的人生,灰色的人性,烏雲蔽日,看不到一點陽光。人性的殘忍和無情,令人髮指。整本書佈滿了灰色的色彩,那樣淒涼。那些因人們的無知,迷信所發生的悲劇,令人痛心疾首卻又無可奈何。

還記得老胡家的小團圓媳婦,12歲,正是花一樣的年紀,本該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她,卻成了一個陌生人家的童養媳,一個人孤獨無助的在陌生的環境裡生活,動不動就會遭到婆婆的一頓毒打,只要婆婆一有不順心的事,小團圓媳婦就遭了秧,在她婆婆的眼裡,她的命竟然比不上一隻雞,一頭豬,多麼可悲﹗但在舊中國又有多少與小團圓媳婦一樣的無辜少女?她們生活在這個封建社會的最底層,承受著非人的虐待,與其說小團圓媳婦是被嚇死的,不如說事舊中國封建社會的殘酷和無情讓她匆匆離開人世。

蕭紅說她的童年是快樂的,但也是寂寞的。她有祖父,在園子裡和祖父一起幹活,一起玩耍,度過她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但她又只有祖父,母親的冷漠,父親的頑固,使蕭紅在祖父去世後,對這個家庭沒有一絲留戀和感情!

《呼蘭河傳》是蕭紅作於20世紀40年代,這本書描寫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呼蘭小鎮風土人情,但它也表現了那個時代的中國的扭曲人性損害人格的社會現實,表達了蕭紅對舊中國封建社會的否定與不滿。

“他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有諷刺,也有幽默。開始讀時有輕鬆之感,然而愈越下去心頭就會一點一點沉重起來。可是,仍然有美,即使這美有點病態,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這是著名文學家矛盾對《呼蘭河傳》的評價,讀完這本書你也會久久地沉浸在那個灰色的年代,灰色的世界和那個年代的悲哀和殘酷。

讀《呼蘭河傳》有感2

看完了《呼蘭河傳》這本書,我留下了無限的思考。《呼蘭河傳》講了蕭紅小時候和祖父的故事,這本書的語言並不華麗,但樸素的語言,平凡的人和事同樣動人。

蕭紅的童年是歡樂的,因為有了一個疼愛她的祖父。祖父帶著他在菜園裡,摘黃瓜、澆水,給她點燈籠,讓蕭紅玩得不亦樂乎。讓我難以忘懷的還是祖父給蕭紅點燈籠了,蕭紅在房間中翻箱倒櫃,找出了一個陳舊的、落滿灰塵的燈籠,祖父細心地把燈籠擦拭乾淨,點上蠟燭,給蕭紅玩,直到壞了為止,但祖父依然笑眯眯的。這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可是祖父卻有著驚人的耐心和寬容。首先,蕭紅翻箱倒櫃,家裡必須翻得七零八落的,一般家長見了都要大罵。其次,蕭紅找到了一個破舊的燈籠,一般的家長必須沒有耐心擦乾淨,點上蠟燭給孩子玩。更重要的是蕭紅把燈籠打壞了,祖父沒有把她臭罵一頓,居然還笑眯眯的。正因為有了這樣一位慈祥的祖父,蕭紅才有了一個歡樂的童年。

蕭紅的童年是歡樂的,因為有了一個不平凡的村子。這個村子裡有一個作惡多端的大泥坑,這泥坑經常弄翻馬車,淹死人、牲畜,還阻擋了許多人的前進道路。有了這個泥坑,村裡裡頓時熱鬧非凡,翻了馬車抬馬車,人掉下去了救人,擋住了人從旁邊的牆上頭爬過去。沒有一個人覺得累,更沒有一個人要把這個“無惡不作”的泥坑填平。我想,假如填平了這個坑,村子就恢復了冷清,變得寂寞,大家沒事可幹,失去了抬車的樂趣。當然了,這個泥坑也給村裡人帶來了“福利”,當牲畜淹死的時候,許多人都去搶豬肉吃,殺豬的撿了回去,就會以半價賣出去。在艱苦的鄉村生活中,處處閃耀著人性的真、善、美的光輝。

蕭紅的童年是歡樂的,因為有了許多人陪她玩耍。馮歪嘴子啊,她們家的廚師啊,都是她的“尋樂工具”,團圓媳婦僅有十幾歲,她很樂意陪著蕭紅玩,樂此不疲,但她最終命運多舛。

我們再也體驗不到蕭紅的童年生活了,但書中字裡行間流露的人性的至純至美,仍然使我的內心暖暖的。

讀了《呼蘭河傳》,讀了一個悽美的故事,讀出了童年的珍貴。

讀《呼蘭河傳》有感3

寫《呼蘭河傳》這本書的人名叫蕭紅,他原名叫張迺瑩,由於她一生坎坷,所以寫出來的文章到最後都會表達出一種激憤與批評當時社會一種不好的現象。 “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是矛盾先生對《呼蘭河傳》的評價,我認為非常對。

“一篇敘事詩”體現在作者小時候的各種經歷,從她一開始跟著祖父去菜園子裡胡鬧,到她來到街市上觀察那些好玩的事情。有“大水泥泡子”,有“祭拜死人的老祖廟”,還有一些豐富的傳統活,讓我體會到了那裡的風土習俗。最後她還將她的一些周圍鄰居的事也講給我們聽了。這不就是一篇完美的敘事詩嗎?

“一幅多彩的風土畫”體現在當時的風土習俗,像“放河燈”啦,“跳大神”啦,“野臺子戲”啦等許多在我們南方一般見不到的東西,在她們那就常出現。這樣也就更加的豐富多彩,饒有情趣了,也非常的有意思。 “一串悽婉的歌謠”體現在當時不合理的婚姻包辦現象,一切由大人說了算。而且在那兒的人情味也不是很濃,誰家死了個人,第二天就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好象沒發生過一樣。最可怕的是哪家人有錢和誰說定了“我出5000吊錢買你家的娃”,只要家長說行就行,孩子一生就由那人操控了。 整本書看下來,歡樂給了我不少,但我們是不是該反省一下人類的愚昧無知,改造一下我們的靈魂呢?我認為是的。

讀《呼蘭河傳》有感4

放假了,我開始迷上了閱讀;這不僅是在讀別人的故事,而是在體會、欣賞。

最使我記憶猶新的莫過於蕭紅後期的代表作《呼蘭河傳》,這本書是作者記憶中的家鄉,一個北方小鎮單調的美麗,也介紹了人民的善良與愚昧。它透徹體現著作者巨大的文化,含量與生命的厚度。

開啟書卷,默默的欣賞作者賦予著小鎮的情感。灰色的色彩,平靜的敘述,灰白的畫面將我帶到那暗淡無味並不繁華的小城。在那裡,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周而復始,到處都是寂寞。沒有色彩的絢麗,沒有活力的人生,整個村莊都籠罩在灰暗中。在這裡,因為人們的無知愚昧,發生著一場又一場的災難,人們都在等待幸運的光臨。同時也有死亡的號召,我讀後與作者相同,不知該對他們是同情還是憎恨……

讀《呼蘭河傳》有感5

在那個午後,我認識了呼蘭河,認識個一個孩子的童年。

蕭紅的童年,在她優美動情的文筆下,講述著一個個美好淳樸的故事,不過也有一些心碎人心腸的事。比如小團圓媳婦,在十二歲這個花季之齡,卻在照“規矩”被婆婆“調教後,病倒了。可這些愚蠢迷信的人啊,病了不看醫生,卻要扒光她的衣服,推進大缸,用熱水往頭上一把澆!滾燙的熱水呀,一點點奪取著小姑娘的青春年華。最後,少女的長髮不見了,可那些人群說她是妖怪,於是,她就這麼香消玉殉了。更過分的是,她的親人們卻認為虧錢了,錢啊錢,灌滿了腦袋!

可是,比起我們,我們現在孩子有法律護,義務育,父母親,生活優,早已不再是當年那個封建的中國了。這,就是我們的進步!

我們不要錢,只要仁善心:我們不要錢,只盼快樂歸……

讀《呼蘭河傳》有感6

我讀完《呼蘭河傳》這本書後,覺得鄉村雖然比城市要破舊,但鄉村卻透著一股城市裡沒有的樸實。

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是描寫小城風情的那部分。這部分蕭紅像繪畫一樣描寫了扎彩鋪、放河燈、跳大神、娘娘廟會、野臺子戲等風土人情,我覺得鄉村很熱鬧。

現在的大都市都很繁華,有數不清的購物街、美食街,但沒有呼蘭河傳的十字街的鄉村氣息;現在有許多劇院,但仍然沒有野臺子戲的樸實……

鄉村就是這樣,不華麗、不繁華,但是樸實、親切。與大城市比起來,就好像一位小女孩,穿著樸實,但熱情開放,充滿活力,而另一位則珠光寶氣,富裕、高傲、但冷漠。

這本書讓我聯想到了宋代詩人辛棄疾的詩《清平樂 村居》。雖然《呼蘭河傳》不是作者想象的,但這兩篇文章卻有一些相似點,它們都寫出了鄉村生活的美好,《清平樂 村居》的老夫婦、小兒子是多無憂無慮呀!就像我的阿太,住在農村,沒有金錢的煩惱,沒有壓力,整天晒著太陽,嘴角泛著微笑。

鄉村雖然落後,但他也有自己的美。

讀《呼蘭河傳》有感7

在這個特殊的寒假裡,我在家裡讀了一本由著名作家蕭紅1940年在香港創作的傳統小說《呼蘭河傳》。

在《呼蘭河傳》這本書中,作者通過對家鄉的各種人物和生活的描寫,揭示了舊中國扭曲人性、損害人格的社會現實。通過講述作者的童年故事,以嫻熟的敘事技巧、抒情的散文風格、渾重而又輕盈的文筆,流露出作者的“孤寂與苦悶造就了她“回憶式”的巔峰之作。她以更加成熟的'藝術筆觸,寫出作者記憶中的家鄉,一個北方小鎮的單調的美麗、人民的善良與愚昧。蕭紅小說的風俗畫面並不僅為了增加一點地方色彩,它本身包含著巨大的文化含量與深刻的生命體驗。

閱讀的過程中,一個童養媳、天真的少女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謊稱自己14歲,面對如此粗暴的婆婆,她最終喪命,她就是書中的團圓媳婦。還有一位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性情古怪,勤勞、倔強而又麻木的老人。她非常窮,甚至連住的地方也沒有,別人常常取笑他,而且大家給他起了很多名字如“二掌櫃的”、“二爺”、“二東家”,這是我在本書中認為最形象生動的人物,也是最能體現當時社會的殘酷。

我在讀完這本書後,我想到了我的童年是多麼的幸福,我為團圓媳婦的不幸感到憤怒、我為以前的舊中國不該有的愚昧無知而難過、我為自己現在的生活而慶幸;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做一個可以勇敢追求自己夢想的自由人!

加油吧,讓我們一起建立一個更美好的新世界。

讀《呼蘭河傳》有感8

“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最近,我喜歡上了被作家茅盾這樣評價的蕭紅的小說《呼蘭河傳》,隨著它,我慢慢走進了蕭紅小時候眼裡的家鄉,位於黑龍江省的一個邊遠小城——呼蘭河。

女作家蕭紅就出生在黑龍江的呼蘭河畔。她半生漂泊,命運多舛,年僅31歲就去世了。她的代表作有《生死場》、《小城三月》和《呼蘭河傳》等。寫於一九四零年十二月的小說《呼蘭河傳》,是她的最後一部著作。

在這本書中,蕭紅介紹了家鄉呼蘭河的景色、習俗和自己小時候的生活。呼蘭河的景色優美,習俗很多,像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等,都讓人感到十分新奇。小蕭紅的童年生活雖苦多樂少,每天都要忍受父親的冷漠、母親的惡言惡色,還被外祖母用針扎過手指,卻也和童心未泯的外祖父,度過了許多快樂的時光。像後花園和儲藏室,都是小蕭紅的“天堂”。在後花園,她把玫瑰摘下來,一朵朵插在外祖父的草帽上。外祖父不知道,還說:“今年的春天雨水大,咱們這棵玫瑰開得這麼香。二里路怕也聞得到。”直到回到家,被家裡人笑,這才明白是怎麼回事。在儲藏室,她找到了一把小鋸,便椅子腿上鋸一鋸,床沿上鋸一鋸。吃飯時,她還用這小鋸鋸饅頭;睡覺時,做起夢來也會喊:“我的小鋸哪裡去了?”在這裡,我們能感受到小蕭紅的活潑、淘氣和快樂,也能感受到慈祥的外祖父對她的愛。在她不幸的童年中,這種溫暖十分可貴。

當然,這本書也諷刺了當地人的無知、迷信和各種陋習。像老胡家的童養媳,天天被婆婆打罵,變得神志不清,瘋瘋癲癲。婆婆卻以為她是鬼神附身,用抽貼、跳大神一類的辦法來治她,還把她按進滾燙的開水裡洗澡,結果反而把她給“治”死了。這些描寫不禁讓我們對這位童養媳,以及書中其他遭受陋習迫害的人,增加了無限的同情。

《呼蘭河傳》這本書不僅讓我知道了呼蘭河一帶的風土人情,“看”到了可愛的小蕭紅,更讓我瞭解了偏遠地區人們的迷信以及各種陋習的可怕之處。我喜愛這本書——《呼蘭河傳》,我喜歡小蕭紅對家鄉的思念和對家鄉人的回憶與同情,我更盼望有一天能親自去呼蘭河看一看……

讀《呼蘭河傳》有感9

每個人的童年都像一瓶彩虹糖,有快樂,有悲哀,有光明,也有黑暗。我讀了一本集喜怒哀樂為一身的小說———《呼蘭河傳》。

《呼蘭河傳》由民國四大才女之一的蕭紅所寫,以她自己的童年生活為背景,把孤獨的童年串起來,形象的反映出呼蘭城當年的社會風貌,人情百態,從而無情地揭露和諷刺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制度在社會上形成的毒瘤,以及造成的災害。

這部小說描繪了一個寂寞的童年,在作者近三十年的生命中,孤獨是她唯一的夥伴,正是這樣,勾起了她對兒時美好生活的回憶。我想,蕭紅像一顆水晶,晶瑩剔透但冰冷孤獨。這部書裡面滿是蕭紅的美好回憶。

但是,封建制度使得呼蘭城中的人們變得可怕,變得令人厭惡,當有人掉進大泥坑時,所有人都袖手旁觀,幸災樂禍,當有人提議把大坑補上,大家都不肯,還無情地說坑沒了就沒樂趣了。我此時義憤填膺,真想照他們的耳洞大叫:你拿別人的生命當樂子,當看到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在你面前夭折,你真的問心無愧嗎?

對比蕭紅娜孤獨封建的童年,我們該是多麼幸福,沒有官府的壓迫,沒有人們的冷漠無情,幸災樂禍。當坑沒有人填,團圓媳婦無人相救,馮歪嘴子沒人肯幫時,我不禁嘆了口氣,多麼灰暗的小城啊。現在的中國只是經歷了70年就使我們國富民強,豐衣足食,讓我暗暗讚歎祖國的實力。

看完這本書,我覺得每個人的童年竟如此不同。有我們的豐衣足食,無憂無慮,也有勤奮好學,更有封建的黑暗與悲切。

作者生活的地方儘管充滿著無知,愚昧,苦難甚至絕望,但作者由始至終以最平和的語氣說著這一些事,以及一顆包容的心將一切不美好都包容了,讓我們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吧,將來再回味這份屬於自己的美好童年!

讀《呼蘭河傳》有感10

讀了蕭紅的《呼蘭河傳》感觸頗深,她用童年的視角,譜寫了一方水土的風俗人情,一部悽婉的歌謠。

《呼蘭河傳》給我們看的蕭紅的童年是寂寞的。

一位解事頗早的小女孩每天的生活是多麼單調呵!年年種著小黃瓜、大倭瓜,年年春秋佳日後花園都有些蝴蝶、螞蚱、蜻蜓……堆滿了破東西,漆黑塵封的後房是她玩耍消遣的地方;此項而富有童心的老祖父是她唯一的伴侶……千年如一日的刻板生活,雖然一年之中也必有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野臺子戲等的熱鬧、隆重的節日,而這些節日卻也和他們的日常生活一樣單調而呆板。如果這樣死水似的生活中有什麼突然冒起來的浪花,那也無非就是老胡家的小團圓媳婦病了,老胡家又跳大神了,小團圓媳婦終於死了;那也無非就是磨坊的馮歪嘴子有老婆有孩子了,而後老婆突然死了,留下剛出世的第二個孩子……

呼蘭河就是這麼個小城,單調,呆板,可又不是沒有一絲色彩的。每一間茅舍內,都充滿爭吵、歡笑、嘮叨。那兒的人民多是善良的,他們照著幾千年傳下來的習慣思索、生活,有時顯得麻木,愚蠢,但他們按照他們的想法,該怎麼辦就怎麼辦。

就是因為這“該怎麼辦就怎麼辦”,老胡家的婆婆“照著幾千年傳下來的習慣思索、生活”,就因為她的小團圓媳婦“太大方了”,“一點也不知羞”,“十四歲就長那麼高”,說這小團圓媳婦不像個小團圓媳婦,堅信得狠狠管教,打啦罵啦,到最後花了五十吊給他家小團圓媳婦治病,而結果呢,卻是把這個黑乎乎的,笑呵呵的名為十四其實不過十二的小團圓媳婦送回了老家去!

《呼蘭河傳》裡的人物,似乎都是些甘願做傳統思想的奴隸的可憐蟲,似乎都缺乏積極性。馮歪嘴子是他們中間生命力最強的一個——強的使人不禁想讚美他,特別頑強,是原始性的頑強。

這本書,儘管悽婉,儘管憂鬱,卻仍然美麗得動人。合上書,我的心是寂寞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