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約道路》讀後感2017

來源:才華庫 9.39K

塘約,利用兩年左右的時間,快速躍入小康村行列。下面是《塘約道路》讀後感,快來圍觀吧。

《塘約道路》讀後感2017【篇一】

農村合作社、甚至從毛時代延續下來的人民公社,早已有之,為什麼單是“塘約道路”引人入勝呢?作者認為,關鍵在於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黨的領導(當然是正確領導)。塘約村合作社的發起、組織和管理,皆是在黨的領導下進行的,而且走的是社會主義的道路——平等互助、共同富裕。自從包產到戶以後,各家各戶各行其事習慣了,要重新走向合作,不少群眾在思想意識上不認可,尤其是在城鄉(工農)收入分配差距存在的條件下,使得重新組織農民在農村生產尤為困難。所以,黨的領導就顯得尤為關鍵與重要了。這意味著,繁榮農村經濟、夯實農業生產、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決不能弱化甚至拋棄黨的領導,讓農村、農民、農業在弱肉強食的市場機制作用下自生自滅。

第二,立足於發展壯大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政府扶持。雖然我國改革開放後,對農村、農業和農民皆有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扶持,但是,從金融、財政、技術、經營管理、人力資源等全方位的政府扶持還是少有的,尤其是立足於發展壯大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政府扶持就更少。以前的扶貧和農業產業化扶持,大多是針對個別家庭和龍頭企業的,而且扶持措施經常是不繫統配套和缺乏持續性的——或財政、或金融、或技術等單一扶持或一時的扶持。今年搞一個專案扶持一下,明年搞不到專案就不管了;今年搞到的錢多就多扶持,明年搞到的錢少就少扶持;這個領導來搞一套,換一個領導來又換一套。這說明,我國在頂層設計上,對我國三農問題的解決、對我國農民的全面小康,缺乏科學的、系統的、可持續的制度化的政策安排。塘約道路對此做了很好的示範。從這個意義上說,貴州塘約村合作社所取得的成功,是貴州省各級黨委和政府高度重視、大力扶持以及和社民共同努力的結果。

第三,充分尊重市場規律。塘約村合作社的運營,並不是完全靠政府輸血,而是立足於培育合作社自有產業的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這是市場與政府的一種有機結合——既充分尊重市場規律,又充分發揮政府的扶助弱勢群體的職能。

第四,實行社會主義。在塘約村合作社,從兩個方面體現了社會主義:一是貴州省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和扶持,這體現的是全省範圍內的社會主義;一是在合作社內部的生產與分配上,實行社會主義的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也只有如此,才能組織起農民合作共享,才可能打破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才可能扭轉小生產在大市場中的弱勢。農村經濟才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農村全面小康才有可靠的保障。

總而言之,“黨的領導+針對集體組織的政府扶持+市場機制+社會主義”,就是塘約道路。這是中國新時期社會主義農村經濟發展的方向。

《塘約道路》讀後感2017【篇二】

《塘約道路》這本書用報告文學的形式,記述了貴州省安順市塘約行政村黨支部書記左文學,將一個遭遇大洪水災難、瀕臨絕境的山村的村民組織起來,成立農民合作社的故事。塘約道路為農村扶貧工作提供了一個新的模式,新的經驗;為全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一個成功的範例,為三農工作提供了一個新思路,為農村未來建設開闢了一個新的路標。

2014年百年不遇的洪水席捲了塘約的村莊。瀕臨絕境,塘約的村民們卻選擇了一條組織起來的道路:以黨支部為領導核心,建立起“村社一體,合股聯營”的新型集體組織。由此,塘約從災難中貧困中崛起。災後兩年,塘約從一個村集體經濟空殼村,變成擁有200萬資產、吸引90%的村民返鄉安居樂業的集體化村莊。放眼中國,太多的村莊遭遇留守、空巢的孤寂,隨著生產和生活開支的無情上漲,還有相當的村民陷入增收難脫貧的困境。

作者在書中貫穿了一個觀點:一個好社會,不是有多少富豪,而是沒有窮人。這也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根本體現。過去我們在扶貧工作中為了追求扶貧資金的經濟效益,往往要求農民有了專案才可以爭取到扶貧資金,結果是扶了村裡的強者,漠視了村裡的貧困者,這就違背了扶貧工作的初衷。而扶持村集體,集體才有能力幫助貧困村民脫困致富。扶貧工作才能落實到根子上。農民有了集體組織依靠,才能制度性地得到政府扶貧工作帶來的實惠,扶貧工作也才能有一個一勞永逸的長久效果。

《塘約道路》讀後感2017【篇三】

本書著重報告了貴州省安順市一個名叫塘約的村莊,在鞏固農村集體所有制和加強黨支部在農村中的領導作用,這兩件當前農村改革中關係全域性的大事上,做出的突出創造性作為。2014年,貧困村塘約被一場大洪水洗劫後更加貧困,他們成立了“村社一體”的合作社。全體村民自願把承包地確權流轉到新成立的合作社裡,進而做到“七權同確”,極大地鞏固了集體所有制。全村重新組織起來,抱團發展,走集體化道路,變化和成效都令人驚歎。

關心國家發展前景,關心農村和農民命運的讀者應該讀一讀這本小冊子。當前農村正發生著驚心動魄的變革,一個好社會,不是有多少富豪,而是沒有窮人。塘約道路不僅僅是一個迅速脫貧的故事,塘約的變化是在集體所有制得到鞏固,黨支部的領導作用得到加強的情況下迅速發揮出優勢。前者是經濟基礎,後者是上層建築,二者的高度統一是當今所迫切需要的。這是在基層築牢共產黨的執政基礎,走一條使每一個農民的切身利益,都能夠得到保障的同步小康的道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