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未曾有》讀後感

來源:才華庫 3.01W

讀完某一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得未曾有》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得未曾有》讀後感

(一)走進書名

還記得兩年前,在新華書店,把這本書看了又看,不為別的——書本名字我讀不準,讀不好。“得未曾有”,字字易懂,排列組合起來卻暗含深意。從得到之前,都沒有真正擁有過。從來沒有過。是這樣嗎?什麼他從未曾擁有過?為何如是說?翻開書的扉頁,寫著“得未曾有,心淨踴躍——佛經”。得到了未曾擁有的,心靈洗淨,歡欣喜樂。我心裡一遍遍默默誦讀著這短小精悍的句子,體會著裡面可能蘊藏的含義。

(二)走進作者

在看到作者——慶山。他或者她是誰?“著名作家,70年代出生,曾用筆名安妮寶貝。”原來是那個在網路上寫小說散文紅極一時的作家。她為何改名字?發生了什麼?自序中她寫道:“以現在的狀態和心境,可以有一個新的名字。我選擇了一個極為簡單的名字……如果你很早認識了我,也可以一直稱呼我為“安妮”。它融化於“慶山”這個名字之中,已經得到了它的位置。”

每個人,無時無刻不發生著變化,沒有一刻是固定不變的。每個時刻,都有著不一樣的感受和狀態。“我們研究自己,最終是為了忘記自己”。

(三)走進作品

書中,寫了慶山從20xx年開始的一段旅程,寫下了她遇見的四個以前不認識的人。在旅途中放飛自己,放飛思想。認識不同的人,認識不同的自己。

旅行一類的書籍,曾是我的最愛,也許得益於三毛文章的開發吧。覺得能夠把生活,不管酸甜苦辣,都能過得如詩一般的人,都是勇敢、獨立,值得敬佩的人。

“愛作畫,善於烹飪的廚子,拾花春釀,倡導他的飲食方式。”

他喜歡早起去市場找尋最新鮮的食材,為了獲取一種符合心意的食材,連跑好幾家集市。他告訴我們,用心對待食材,食材才會報以最本真最具誠意的味道予以饋贈。酷愛烹飪的他,也同樣用最質樸的方式,熱愛著生活。“快樂和享受不需要那麼多,完全可以來自微小的事物。”“能把事情看的簡單,也許就是禪。”他過著最簡單最淳樸的生活,不依賴於物質,收穫內心的愉悅。現在的都市人,幾個能看得開,做得到?也許這些想法,得益於他堅持畫畫寫字。“藝術可以提高心智,站立的角度和看事物的思維會因此不一樣。”

能夠獲得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才是人生中最曼妙的風景。

“攝影師迴歸故居,以作品系列禮敬故鄉和大自然。”

攝影師不善言語,但喜歡錶達自己。在自己的攝影作品上,毛筆一揮,瀟瀟灑灑寫下自己的感慨。也許不知道說什麼,也許總說不透道不明,也許一說就變得世俗,但也得說點兒什麼。他總想著把自己最質樸的情感掏空了,交於大家。他用心地觀察著故鄉、大自然,用心地生活著。“我試圖在尋找的,也許是一種清晰而誠懇的自我表達。”他閉上的眼睛總能看到不一樣的美景,他告訴我們,“只要你有心境,就能看到不同季節所釋放的不同美。”是呀,只要你足夠真誠,足夠有耐心,沉下來,走進去,你就能感受到每個季節的每一陣風,都有著不一樣的味道;你就能感受到每一個時刻的每一次呼吸,都有著不一樣的'意義……攝影師,不是用眼睛在攝影,是用心。

“在無限的時空中,人的卻不算什麼。但表達自己,完成自己,這是生命度過的方式。”

雲動,風過,蟬鳴,雨落。清新空氣,輕柔微風,光影斑駁。海的藍,草的綠,星點野花點綴其中。人的生命,其實,能夠從與這些美好的自然之物互動中得到滋養。

“年輕的僧人,以詩歌以唐卡以修行以領悟,供奉信仰。”

小僧人很早就進了寺院系統學習佛經。他失去了青春嗎?沒有。小僧人熱愛文學,喜歡音樂,打球、看電影,還很樂於表達,樂於分享。你想要過不同的生活嗎?“感受一下沒關係,但是不要傷害到自己和他人。”無時無刻的學習,大量的思考,一場又一場的辯論,會讓人的心變大變得柔軟。頭腦的知識也許沒有增加很多,但是心會變大,便沉穩。學習的過程,是禪修的過程,是瞭解人性的過程。“遇到了事情,會去思考最壞的結果,會去做好最壞的打算,這樣不會在問題出現時,恐慌失常。”

在有限的時間裡,去尋找自己覺得最有價值最有意義的事情,併為之努力,這是對生命的負責。遇到困難,遇到痛苦的時候,要知道無常使得所有的事情不會長久。痛苦、困難不是固定的,出現了,去努力,就是在改變。發生了變數,事情會變化,感受也會變化。只有嘗試了,直面它,破除它,才不會被它所控制。

學習最重要的是什麼?“更多可能是在鑑別,在懷疑。聽聞的要去思考,思考的要實修,更多的是要去驗證。”“侷限人的,是人的自己的思考和眼睛。”所以,換個角度,也許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思考到不一樣的問題,得到不一樣的答案,會有所突破,有所收穫。

“以古法彈奏的老琴人,經歷各種變遷,心守一事。”

這位老琴人,雖已年過八十,身體不如從前,但只要坐於琴前,正襟危坐,一撥一捻,都似在用盡生命最後一點力量去呈現藝術的偉大。那些固定的琴譜,在不同的時間地點,會奏出不同滋味;不同的人,在不同時代,一會用不同風格演繹。“這是傳承的力量。”琴中有太古音,古聲可以說得上淡而無味。但是對於老琴人而言,“那本是一種高遠的超脫的追求。”“琴絃振動的餘音,試圖觸及到的,不過是自己的心。”記得每每坐在偌大的長沙音樂廳內,聽到觸動當時當地的我的心時,總會潸潸淚下。是啊,那餘音是在幫我,幫我述說我此時的故事呀!那麼懂我,又表達得那麼真切。我無法用言語表達的,它卻用旋律在替我述說。我想,奏樂之人,此時應該已經突破了“技”,更是在突破“心性的修行”了吧,如此,音樂便有了生命,有了分量。“這幾乎是所有藝術表達的殊途同歸。”

人與人的相遇和相會,是件多麼奇妙的事情。一旦激發了,融化在一起,彼此相互滋養,彼此成長。我們嘗試著瞭解、悅納他人,也是在認知自己。其實,這個過程中,也會得到他人的幫助與給予。所以,這世界散發著光和熱。“每一個人的言行,生命存在的狀態,都影響著這個世界的變化。”作為個體的我們,應該要去努力生活。在生活中,應該要去努力嘗試,和實踐。在嘗試和實踐中,應該要去思考和感悟人生。獲得靈魂的昇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