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讀書筆記範文

來源:才華庫 6.49K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寫一份讀書筆記,記錄收穫與付出吧。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讀書筆記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讀書筆記範文

《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讀書筆記1

《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是一本關於“課堂”的思考筆記,作者吳非老師,本名王棟生,1950年生於南京,1968年去南京插隊,1982年1月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一直任教於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這本著作,收錄是的作者近年對課堂的一些思考,篇幅短小,思想深邃,語言流暢風趣,非常好讀耐讀。這是一本好讀的書。吳非老師的這本新書,雖然厚達225頁,但沒有一篇是長篇大論,都是短小精到之作,語言通俗風趣而不失文雅,平時抽空翻翻,就能從中受益。文中口語不斷,但也有不少的文雅的語句。

我挑選了一些我感興趣的章節認真讀了讀,如《有些課不一定需要ppt》。平常我們最常看到的就是用ppt上課的好處、如何用多媒體教學抓住孩子的興趣等等。可是吳非先生在書中卻提出了不用ppt的觀點,我帶著好奇翻開書本71頁。課堂上教師隨講隨寫的板書可以看出他的“底子”:有的很講究,下課時看黑板,結構一目瞭然;有的氣韻流動,才氣逼人;有的在語句上加符號,反覆加,幻成一個個打問號。吳非先生認為這才像“上課”,因為沒有那塊黑板,“課”就不好看了。現在聽課,我們經常看到,課上完黑板上往往一個字沒寫,有的只在黑板上寫個課名,然後便一頁頁地翻ppt,公開課之前學生把門窗關緊、燈關上為了使投影更加清楚。這真的號碼?看到吳非先生提出的疑問我不禁也在思考。那到底該如何做呢?書中也給我們一點建議:中學課堂適當使用多媒體很有幫助,有些課一定要藉助多媒體。而國小教學要少用多媒體,要儘量讓兒童養成紙書閱讀和手寫習慣。過度使用甚至,甚至濫用多媒體:從別處拷貝課件,有些老師直接拿去上課;機靈點的修修補補新增一兩個自己的創作。有些老師課件製作精美,過度預設,課堂上被自己的ppt套牢,課堂生成的問題無法應對,從而失去最有價值的教學契機。讀了這篇文章後,對多媒體在課堂上的應用我又有了新的認識。教育的特徵是慢,人在發展中的一些過程不能被替代,不強制使用多媒體,同時並非每節課都需要用。

“人的一生,有12年是在國小和中學的課堂上度過的。”每當看到這句話,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的使命感便又增強了一分。正如作者所說:教師的價值觀必然影響學生。有時我們同事之間會開玩笑說,誰的學生像誰,確實是這樣。每當被別人說“你的學生真像你”的時候,心裡滿滿的自豪感。

由此可見,言傳身教不只限於家庭,教師對孩子的影響有時候可能比家長還要大。此外,教師語言顯示職業修養。教育,即言傳身教,身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如何讓自己的語言變得豐富生動,不讓學生反感也是一門功課。

我認為,想要在課堂上“妙語連珠”,首先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接受新事物,不斷豐富自己的語料庫,緊跟時代的腳步,並能夠將一些專業性較強的名詞轉化成學生們容易理解的詞彙,方便學生記憶。其次,在與學生談話時也需要高超的語言藝術。中學生正處於青春期的成長階段,內心脆弱敏感,教師在與學生說話時應適當照顧到學生的情緒,用最具有說服力的.語言來教育學生。

“既然佈置作業,為什麼不批改”書中的這句話引人深思。有網友曾調侃到:假期作業做了一個月,老師批了一個“閱”。這句話初讀好笑,再讀寒心。學生辛辛苦苦完成的作業卻被老師像驗鈔機一樣查一遍草草了之,這難道不是大大打擊學生積極性的一種行為嗎?這是一名教師該有的行為嗎?有的孩子說一到假期老師就會留一大堆作業,開學也不講,只是把答案發下來讓自己對,做不做都不會有人發現的。我認為,雖然可能偶爾會有時間緊,任務重,實在沒時間講的情況發生,但是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不僅是紙張的浪費,更是對學生寶貴時間的一種浪費。

實在沒有時間講的情況下,老師可以讓學生們把問題比較大的題目進行彙總,抽時間進行統一講解,這樣,即解答了學生們的疑惑,又使學生們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報,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熱情。

書中不僅寫了課堂上發生的事,也明確指出:沒有必要把學生固定在教室裡。其實不僅僅是把學生固定在教室裡,有些學生反映,家長為了學習,即使是假期也不允許孩子看電視玩電腦或者只准孩子看新聞聯播。面臨大學聯考的孩子們雖然假期也不能鬆懈,但除了課堂,電視等媒體都是很好的學習途徑,如《探索發現》、《動物世界》以及一些地球知識相關的特輯節目,另外,學生也是人,也需要適當的娛樂。如果一味地強迫孩子學習,只會讓他們產生逆反心理,喪失學習熱情。

我看到很多學生為了學習,下課時間也不放過,別人都在休息他卻埋頭書海,其實我並不十分認同這種學習方法。勞逸結合才能有效率地學習。只有讓大腦和身體有足夠的休息時間,才能保證下節課的學習質量。我之前認識過一個學生,高三的時候特別努力,每天都要學到夜裡兩三點鐘,可是成績卻一直不理想。一問才知道,因為每天學習的時間太多,睡眠不足的她經常學著學著就開始打瞌睡。後來我便建議她給自己留出足夠的休息時間,果然,一段時間後她的成績和學習狀態都有所提高。因此,我始終堅信勞逸結合是高效率學習的保證。

我認為書中最值得人深思的一句話就是——認識你面對的學生。如果說學生們是祖國的花朵,而教師是園丁的話,那麼園丁必定要了解所有花的屬性、開花時間、喜陰喜陽等才能讓花園中的花爭相綻放。因此,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伴隨著學生的成長不斷更新對學生心理和認知程度的認識,以便教學。教師是隨著學生一起成長的。學生的每一點進步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看到學生的學習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之後,我就會用更高的標準來要求學生,這樣不斷鞭策學生前行探索。

這是一本有思想的書。吳老師在書中思人之所未思,發人之所未想,充滿著智慧的火花,耐人尋味,啟人心智。吳老師關注課堂與未來的關係,關注課堂里正發生的事情,關注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關注似是而非的常識,關注與課堂有關的方方面面,處處充滿新意,思想深邃,給我們帶來另一角度的思考,讓我們也學會了思考,敢於大膽質疑,能夠不再盲從大師和權威,是一本真正意義上能夠啟心迪教師智的讀物,對於培養有思想有個性的教師會有極大的幫助作用。

《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讀書筆記2

記得剛參加工作的那年,學校工會每週都檢查老師辦公室衛生,然後根據衛生打掃的情況貼上優秀,良好,一般。時間久了,有老師發現了規律。只要工會主席房老師檢查,辦公室老師就在地上灑水,然後說:"老房就愛水。"果真灑上水就得優秀!

一個老師的陣地在課堂,課堂又分為公開課和家常課。

公開課對於一個老師來說,尤其對於我們這樣最基層的老師來說,我們是不研究學生從中得到了什麼發展的,我們研究的就是怎樣講名次能好,研究的是評委的心理,他們喜歡什麼。就像發現老房愛水一樣,不管辦公室衛生是否乾淨,我們在意的是能否得優秀。只要能得個好名次,學生學會學不會的是沒關係的,等評委走了,我們再用自己的辦法磨,比得不僅有技巧,還有體力和耐力,採取個個過關的方法,早晚都磨會,成績肯定會好。

時間久了,總結出來優質的公開課必須要有課件,教具準備要充分,要熱鬧,要活動多,老師普通話要好,粉筆字要漂亮,穿得要得體,舉止要大方。

基於這樣的認知,回想我講過的幾節公開課。都遵循了以上幾條,當有個評委給我探討一個環節,對於學生接受知識是沒有用處的時候,我說:"我知道,其實我平時並不這樣講,只有公開課我才這樣講,我以為你們喜歡這樣的。"我們千年不遇得個講公開課的機會,目標就衝著名次去,怎麼折騰都願意。折騰完了,絕對不會把那些方法帶到自己平時的課堂。

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我聽了很多老師的公開課,每堂我都按照他們上課的樣子上,第一次考試成績很差,我對帶同一個年級的,我們關係很好的一位老師說:"我每堂課,都是按照公開課的樣子來上的,怎麼成績這個樣?"他聽了哈哈大笑:"你那個樣怎麼能行?你得讓他們多做題!"

有一次一個參加縣級講課比賽的老師,在我們學校試課,準備了精美的課件,豐富的道具,課堂氣氛也非常活躍,一堂課講完,時間卡得也很準。過了幾天,教這個班的老師說:"我尋思她給我上了,我就省事了,不用講了,結果一測驗學生都不會,我還得再重新講。"老師們都笑說:"公開課不來,就是一種表演,還能指望她給講會嗎?"

老教師都這樣認為。只有新教師還虔誠地認真地聽課和研究。有一年我教英語,我課下不佈置作業,只用一週五節課的課上時間,英語考了第一名,平均分比一學歷很高的青年教師多出20多分。一次我們一起去縣城聽課,我們聊了一會,她搬著凳子跑到前面,說自己得去聽課了。我和另外一同事笑:"等她學會了,她的成績會更差!"我們學不會,尤其是我,因為我學歷低,不會用全英講課,更聽不懂用全英上得公開課,我聽英語公開課,就是看熱鬧,看哪個老師漂亮,哪個老師穿得衣服好看,哪個老師的語調音色好聽。

公開課對於我這個級別的人來說就是名次,就是證書,就是船票。我想對於更高層次的人來說,可能是研究,研究真得如何提高學生的知識,能力和技能。家常課我們研究得是如何全面提高學生的成績,因為成績是老師安身立命的根本。公開課老師遠行的船票,家常課老師安身立命的根本,雖然都是課堂,都很重要但互不相容,這就是我一直以來對於課堂的認識。

讀了吳非老師的<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一書,發現他研究的課堂不是公開課指向的名次也不是家常課指向的成績,他指向的是學生的未來!

不是所有的老房都愛水!

《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讀書筆記3

本月的敘事共讀是吳非先生所著的《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這本書,對於處於一線教師的我來說可以說是受益匪淺。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怎樣教”是我心中經常會捫心自問的問題,也是我存在的困惑。到底怎麼教才能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既不是揠苗助長式的填鴨,也不是放任自流的隨性。如何教,能夠讓一節數學課能夠既富有趣味,又充滿理性的思考;既有教師提出的問題引導,又富含學生自己的探究與合作。讓學生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探究式數學課堂靠自己和小夥伴的力量探索新知,發展思維和創造力。

作為擁有低年級四年教齡的“老”教師而言,低年級的學生是培養和發展好的學習習慣的關鍵點,尤其是勤奮感的培養,尤為重要。勤奮感直接影響到思維的發展,而勤奮感的培養要靠老師的關注。處於低年級的學生,他的年齡特點導致大部分定性和自控力比較差,但是對老師的關注特別敏感,上課的時候,甚至不需要老師的言語提醒,只要老師的一個眼神,小朋友就能感受到老師關注我了,就會馬上對自己的行為做出調整。不過,這些是基於比較遵守紀律和教室內中前部的學生而言,對於後排和角落的學生,會一廂情願地認為老師看不到他們,就會容易開小差,玩小東西,說話等等。不過,我們也是從那個年紀走過來的,只是有些東西被遺忘了。給予學生足夠的關注度和肯定,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改變發生,因為大部分學生都是渴望被肯定的。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要走的路還很長,要學習的也還很多,千言萬語不如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多思考多練習。期待自己能夠在不久的將來形成一套屬於自己的獨特教學風格。

《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讀書筆記4

最近讀了吳非老師的《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這本書,其圍繞課堂展開闡述,教師的角色定位也漸漸得以明確,讓人感觸頗深。而要回到“人性的常識”,回到了最初的真實,才能使人真正立足成長起來。而小小的表揚,對孩子來說可能是一種莫大的鼓勵,賞識教育也逐漸被推廣起來。

低年級的孩子對於紀律並不怎麼重視,常常找他們談話,不過效果並不明顯。反思一下,再頑皮的孩子也是學生,也在乎老師的肯定,與大家一樣希望得到賞識,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頑皮的他們平時受的批評肯定不少,可能更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呢!自己以前或許對這一點有些忽視了,於是決定調整今後的教育方式。

此後,無論是在課堂上觀察到孩子們認真聽講或是鼓起勇氣回答出了一個問題,還是課後在完成作業方面做到字跡端正、正確率高,我都會在全班進行表揚。經過一段時間以後,我觀察到孩子們在這些方面的表現情況都取得了進步,雖然進步是小小的、微乎其微的,但我知道畢竟孩子們的自控能力是有限的,想要在很短的時間內改掉所有的壞習慣是不現實的,所以這一點點的進步也是得來不易的,我很欣慰。即使發現他們有時候上課又開始不在狀態,做小動作,沒有認真聽講,對上課講的重點也模模糊糊,沒記在腦子裡,我也不會一味地去批評他們,我知道改變需要時間,也需要耐心,相信經過我和孩子們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取得預計的效果的。

班裡的小曹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學習不怎麼樣,倒是頑皮得很。自從改變了教育方式之後,他也有了些許的改變,以前課上不怎麼愛回答問題的他,漸漸地願意舉起他的小手了,雖然有時候回答的和我的預期毫不沾邊,但我依然會表演他的轉變、他的積極,此後在課堂上能見到小曹那隻高高舉起的手的機會越來越多了,他也慢慢在朝著我期望中的樣子努力改變著。

“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質的要求就是渴望得到賞識。”批評會壓抑孩子們的心靈,只有賞識才能開發人的潛能。把賞識教育運用到孩子們的教育中,是一次不錯的嘗試,希望此次教育方式的轉變能慢慢地讓孩子們也有所改變,通過孩子們和我的共同努力,譜寫快樂的學習生涯,或許過程是漫長的,但我相信最後一定能夠實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