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的讀後感範文

來源:才華庫 1.63W

《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這本書是吳非先生在他多年從教的經驗基礎上,用他深邃的眼光和思維,向我們剖析了複雜的課堂中各種景象背後的原因,告訴我們,教師的教育觀念對課堂教學的影響至關重要。作為一名在教育一線的教師,如果我們的觀念不轉變,課堂教學要想有大的改變是不可能的。而這本書正是吳非先生對其多年教學經驗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深度地思考與反思,對現今中國課堂上出現的一些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見解。讀這本書不僅學到了處理教學問題的方法,更引起了我對自己教學的一些反思。

《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的讀後感範文

一、課堂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課堂究竟是什麼場所,僅僅是將知識教給學生的場所?將盡可能多的知識告訴學生的場所?被應試教育桎梏的我們課堂上只是在傳授知識,只是在傳授考試會考到的知識。可吳先生認為“課堂,與未來有關”,這裡的未來不僅僅是學生的未來,更是國家的未來。我們作為教師,首要任務是教書育人,育人是我們工作的根本目的。從個人角度來講是將學生培養成具有健康人格、有道德有文化的人,從國家層面講,我們更是在為國家培養能為社會做出貢獻的公民。當今社會甚至未來社會,國與國的競爭從本質上來講就是人才的競爭。我們國家這幾年一直努力在向創新型社會轉型,創新型的社會就需要大量創新型的人才,這些人才從哪裡來,就是從無數像我們這樣的教師手中培養出來的。所以我們的課堂要關注學生探究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的培養,如果一味地將知識以告知的形式告訴學生,可能在短暫的時期內效果比較顯著,但從長期發展的角度來看這不利於學生的`成長,不符合社會的需要。

從學科角度來講,思想品德學科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旨在促進國中生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與發展,為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礎。思品學科是一門育人學科,可是很多時候尤其在畢業班的教學中我們硬生生地把它變成單調枯燥的知識灌輸課。這樣的課堂何談生命力?這樣的課堂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我們現在的課堂中,或多或少或發現有幾個學生在課堂上打瞌睡,這是因為學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吳非先生認為“利益’是扼殺好奇心的第一殺手”,反思我們的教育,確實過早地將競爭意識、功利意識灌輸給學生了,使他們從小開始就揹負起重重的心理負擔,原來即使有興趣也被磨滅了,誰還會將學習作為樂趣,沒有興趣,再好的課也不願意聽。

二、如何看待學生成長

學生的成長不僅僅是身體心理上的成熟,知識儲備上的豐富,更是法律意識、社會道德的樹立。“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書是我們的本職工作,可是孩子的成長也是我們需要密切關注的問題。我的教育物件是八年級的學生,八年級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青春懵懂、活潑好動、叛逆。如何讓學生安全度過青春期,是我們老師需要關注的問題。既然要關注、想要改變,首先就要正確認識學生的成長。

寒冬臘月梅花開,酷暑六月蓮花綻。每朵花都有每朵花的花期,每個孩子的成長週期也是不同。作為老師面對參差不齊的學生,我們要學會耐心等待,等待花開;我們要耐心灌溉,助其成長;我們要細心發現,發現每一個人的特長。不要再在辦公室裡抱怨孩子太笨,也許他擅長運動,只是對數字反應有點慢而已;不要再說學生太不聽話,也許今天他和他的家人、朋友鬧了矛盾。有時候,我們可能覺得我只是隨便地說了幾句話,也許就是這幾句話影響了一個孩子的一生。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作為他們的引路人,我們首先要正確認識孩子的成長,樹立一個好的模範榜樣,關注每一個孩子,讓他們感覺到你對他們的愛。有人將學生比喻成“璞玉”,我覺得是不恰當的,學生是人,玉是物。玉可以隨心雕刻重塑,而人是有思想的,孩子的成長,教師和家長只能引導,不能強行塑造,不然會適得其反。當然,我不贊同教育無用論,教育對一個人的影響是長久的、深刻的,但影響也是有限的。孩子的成長我們不能一手包辦,適當引導,給予孩子應有的尊重和充分的空間和時間。

三、如何看待教師自身發展

曾經認為讀書只是在學校裡,作為學生時該做的事。但是工作時,我深刻體會到我的不足,感到“書到用時方恨少”。曾經認為一個教師從教一生,教材變動小,知識變動的內容和幅度都很小,教書是在做簡單重複的工作。但工作後發現,知識更新的速度太快了,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也越來越多。有時候,我們教師知識的儲備量還不如學生掌握的多。而且雖然在教看似同樣的知識,但每個教學的物件不同,教學的內容的不同,我們都要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所以教師,在教學工作之餘,還需不斷地學習、讀書、總結、反思、發現、創新,探究出新的教學方法,總結出新的教學理念,這樣自身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前進,不斷髮展。

吳非先生的書用平實的語言、真實的事例給我啟發,讓我知道作為一名老師,為了教好我的學生,我究竟該如何去做。讀完這本書,我受益頗多、感觸頗多,也許有些想法是片面的,也許由於工作經歷的關係,我還不能理解書中更深層次的內涵,但現在讀有了以上的感悟,也許過幾年再讀,就有了更深的共鳴或者更深的、不同的理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