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新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通用10篇)

來源:才華庫 7.89K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何不寫一篇讀書筆記記錄下呢?那麼你會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給新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給新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通用10篇)

給新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 1

《給新教師的建議》是一冊教師成長讀本,由李鎮西編著,西南大學出版社出版。全書共分四章,第一章,關於“基本素養”的建議;第二章,關於“師生關係”的建議;第三章,關於“課堂教學”的建議;第四章,關於“修生養性”的建議。全書系統、全面的闡述了一名新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以及和學生和諧互動、實現角色互換等問題,給剛踏上工作崗位的年輕教師指明瞭工作方向,規劃了美好的前景。很慶幸我能進入一個有著理智和科學領導團隊的學校,在我即將踏入教師崗位的暑假伊始發給我這本書,讓我能提前在心裡預演了一下將要面臨的工作。

李鎮西在書中序言部分說:“我認為,對一個教師來說,推動其教育事業發展的應該有兩個輪子,一個叫做‘情感’,一個叫做‘思考’。教育情感使他熱愛孩子,忘我地工作,並從中體驗到奉獻的自豪;教育思考使他明確自己的教育方向,科學而理性地設計、實施自己的教育,同時,不斷地總結、提煉、昇華自己的教育實踐。”可見,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崇高的師德情感和積極學習思考都將成為我們能否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的關鍵。

與以往一味宣揚無私奉獻的論調不同,李鎮西建議我們不是做一支默默流淚的蠟燭,而是成為一輪燦爛耀眼的太陽。而要達到這個境界,我們就必須要做反思型教師。那麼,反思型教師必須具備哪些條件呢?古人的智慧早已對我們有所指引,曾子有云: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而不習乎?所以,做反思型的教師必須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一省,為人謀而不忠乎?兒童是國家未來的希望,孩子是家庭的寄託,人才是社會前進的基礎。“傳道、授業、解惑”是教師的基本責任,那麼我們是否具備“傳道、授業、解惑”的素質呢?俗語說,萬丈高樓平地起,教書育人亦如蓋樓。如果我們有建築知識大廈的志向,那麼首先我們要保證自己手上有足夠多的知識磚塊。如果我們沒有胸懷像大海,有怎能帶著學生領略到廣闊之美。如果我們只是用自己僅有的那麼點萬古不變的老知識,囫圇著學生的課堂,那我們是不是就辜負了國家的寄託,家長的叮嚀,社會的期待?

所以,在踏入教師隊伍的時候,我們就要有意識的.參照優秀的老教師,反思自己的差距和不足,查漏補缺,不斷的填補自己的短板。就像書中第一章的內容一樣,我們要在不斷學習中追求我們的理想,包括合理安排工作,保證閱讀時間,讓閱讀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在工作中繼續錘鍊教師的基本功;用教育隨筆記錄豐盈而真實的教育生活等。好學為要,我們只有不斷增加自己的學識,對於學生、對於教育,我們才能稱得上盡心盡力了。

二省,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在今後的教學事業中,伴隨我們一生的朋友,除了教導我們的師長和共同成長的同事,最重要的還是需要我們去愛、去教育的學生。而我們與這些朋友交往中的“信”,更多的體現在教學實踐中。我所理解的教學實踐,即為在對學生深度研究的基礎上,全身心的投入到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投入到學生關懷當中,認認真真的做好日常事務。“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不是一句空話,“一生奉獻”也不僅僅是一句高聲的宣言。我們在堅守教育這份事業的同時,更要堅守本書中的老師給我們的真誠建議,言行一致、以身作則。不僅要有一顆和學生一起成長的心,還要堅守自己對學生的“信”、對家長和學校的 “信”,更要堅持自己對社會、對國家的“信”。

三省,傳而不習乎?關於教學的反思,是作為反思型教師的首要特徵。我們應該隨時反思:我所傳授給學生的東西,是不是都是經過自己反覆思考、演練確定為真的東西?我的教學準確嗎?即使我所教授的知識是正確的,那麼我所教授的知識適合我的學生的個性特徵嗎?即使是適合的知識,那麼我所教授的方式,便於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嗎?我的備課可以更出色嗎?我的教學可以更精彩嗎?這些問題我能在書中找到一些衡量的標準,比如: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精心備好每一堂課,上好第一堂課,怎樣調動學生的課堂情緒,把講臺讓給學生等,但更多的衡量標準,需要我們深入到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去,不斷的進行有效反思,才能總結出來。

以上是我讀完《給新老師的建議》這本書,對反思型教師的理解。

在本書中,李鎮西老師也給我們闡述了何謂反思型教師?他認為,反思型教師就是通過思考、解剖自己日常教育實踐而不斷超越和提升自己教育境界的教師。一個真正的反思型教師至少應該具備四個“不停”:不停地實踐、不停地閱讀、不停地寫作、不停地思考。而且,這四點絕不是互相分離的,在反思型教師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停地實踐、不停地閱讀、不停地寫作、不停地思考完全是融為一體的。其中,思考貫穿於教育的全過程和每一個環節。在教育實踐中,我們的反思主要體現在,能夠堅持對教育失誤的反思、對教學實驗的反思、對教育行為的反思、對教育現象的反思以及對教育理論的反思。正是這種“反思”,才是我們成為一個合格老師所必備的精神素養和職業品質。

我曾經幻想過很多具體的老師形象,或端莊儒雅、娓娓道來,或光芒四射、談吐幽默,也幻想著將來自己的學生對我的評價都是積極向上的。然而究竟要以怎樣的姿態走上那光榮而神聖的三尺講臺,又將以怎樣的心態迎接自己一生的事業,我一直在思索,很慶幸我在李鎮西老師的這本書中找到了答案——在反思中成長。

給新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 2

我們常說“真理經得起時間和實踐的考驗”,在時間的悠悠長河中,表面的事物會慢慢消散,錯誤的事物也會被逐漸推翻,只有堅定的真理才能經得住時間的打磨,慢慢沉澱下來。我覺得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杜殿坤編譯版)這本書就是這樣一本經得住時間和實踐考驗的好書,作為一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蘇霍姆林斯基以自己多年的教育工作為基礎,為中國小教師們提出了一百條建議。每一條建議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例項,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他把自己的思維、思索、建議和見解全部傾注在他的著作中。幾十年過去了,他的教育思想影響了一代代的教師朋友,他的教育實踐鼓舞了千百萬的教師朋友。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更多的是把它作為一本解決疑難困惑的工具書和教育研究的靈感來源。翻開書本,我發現我正在面臨的很多問題和困惑蘇霍姆林斯基也經歷過,他還在自己的工作中探究和摸索並提出了可行的意見或建議,讓我瞬間感受到教師之間的共鳴,是一本非常實用的書。書中有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短時間的淺讀並不能都將它們完全消化,但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閱讀”。以前,我侷限地認為語文老師和語文學科才需要大量的閱讀,看了這本書才發現大家都需要“閱讀”,它在各方面的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教師需要閱讀

(一)閱讀能幫助教師成長

在《給剛參加學校工作的教師的幾點建議》中,蘇霍姆林斯基希望新教師的個人藏書中有三類書,分別是學科專業方面的、人物傳記類的和心理學方面的書。專業書籍能豐富學科知識,是上好一門課的基礎,傑出人物的傳記能在精神和道德上做出正確的指引,心理學的書籍能幫助瞭解自己和學生的內心。教育是一門觸及心靈的藝術,你讀過的每一本書,都將成為幫助你掌握這門藝術的工具。堅持閱讀這些書,能讓一個新教師更全面、更快速地成長起來。

(二)閱讀能提升教師素養

我們常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有一桶水”,教師知識淵博和眼界開闊的程度直接影響到他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效果。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的教育素養取決於讀書,讀書,再讀書!書籍裡蘊藏著豐富的知識,教師們能通過對各類書籍的閱讀、思考和研究,找到適合的教育理念,學到深刻的學科知識,懂得各種研究兒童的方法,從而提升自己的教育素養。

二、學生需要閱讀

(一)閱讀能促進學生智力發展

閱讀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能之一,閱讀好的書籍能給人帶來巨大的精神力量,好的閱讀能力還能促進智力的發展。特別是對於學習困難的學生,有效地閱讀竟有能讓某些學生免於考試不及格的功效。“學習困難的學生讀書越多,他的思維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躍。”蘇霍姆林斯基說,必須教會學生閱讀!

(二)閱讀能幫助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一堂高效的課需要保證學生們在課上有高漲的學習興趣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這對於學生和老師都是一個很大考驗。怎樣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呢?仍然可以通過“閱讀”來達成。課前可讓學生先閱讀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課外書籍,使學生在課前就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和相關的問題疑惑,在授課時,學生就能從老師的講授中找到與自己的知識儲備的連線點,在自己的意識深處搜尋某些事實和真相,實現有效思考,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提高學習興趣。

(三)閱讀能減輕學生學習的負擔

學習是一種勞動,而且是並不輕鬆的勞動。學生們常常會在從早到晚死啃教科書的過程中感到越學越難,越學越累。現在的教育也一直在倡導給學生“減負”,很多學校和教師往往只是從減少作業量來達到這個目的。但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要想真正減輕學生的腦力勞動,就應該讓他們多閱讀,讓學生們在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中放鬆自己。他還認為“如果少年學生除了教科書以外什麼都不閱讀,那他就連教科書也讀不好”。

總之,沒有閱讀的精神生活是空虛的、狹窄的。讓我們一起閱讀,閱讀,再閱讀!

給新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 3

每一位教師都在努力創設輕鬆、愉快、和諧的教學氛圍,並希望在自己的課堂上學生對學習感興趣。怎樣才能把課上得有趣?如何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的祕密何在?對於這一連串的問題,我花費了十幾年的時間也沒能把它研究透徹。然而,當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之後,給了我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書中共有100條建議,內容充實,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書中的100條建議,每條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文字深入淺出,通順流暢,極便閱讀。每條建議像一場甘雨般化解著我在教學中的苦惱與困惑,給了我很多新的收穫與體驗。而讓我感觸最深的是第21條建議“興趣的祕密何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他的眾多建議中,不止一次提到關於激發學生興趣的途徑,他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上。興趣的祕密何在?他說,認識本身就是一個激發生動的、不可熄滅的興趣的最令人讚歎、驚奇的奇異的過程。自然界的萬物,他們的關係和相互聯絡,運動和變化,人的思想,以及人所創造的一切,這些都是興趣的取之不竭的源泉。同時,你應當努力使學生自己去發現興趣的源泉,讓他們在這個發現過程中體驗到自己的勞動和成就,這件事本身就是興趣的最終的源泉之一。因此,蘇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視學生學習知識的動腦探索過程,他認為,離開了腦力勞動,就既談不上學生的興趣,也談不上他們的注意力。

俄國文學泰斗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對於學生來說,興趣就像是一條潺潺的小溪,能夠激發他們學習的求知慾,讓他們想學、願學、樂學。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對知識的興趣的第一個源泉就在於教師對上課時要講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實所抱的態度。因此,他在備課的時候,總是努力思考和理解教材中那些結合點和線索。他認為,只有抓住這些思想的交接點,才能在認識周圍世界的真理和規律性中解釋出某種新穎的、出人意料的東西,也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對知識的興趣還在於把知識加以運用,使學生體驗到一種理智高於事實和現象的“權利感”。讓學生在知識運用過程中體驗到知識是一種那個使人變得崇高起來的力量,這是比任何東西都更強有力的一種那個激發求知興趣的刺激物。蘇霍姆林斯基的這些觀點對於我們正在積極推進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學生學習和創造、實踐的興趣,有著直接的指導作用。

對於激發學生的興趣,作為教師,我曾做過許多嘗試:精彩的課件設計、動聽的激勵語言、形式多樣的課堂遊戲、競爭激勵等。我自認為做得不錯,可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中的——興趣的祕密何在後,我曾經的努力就顯得黯然失色了。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如果你所追求的知識那種表面的、顯而易見的刺激,以引起學生對學習和上課的興趣,那你就永遠不能培養起學生對腦力勞動的真正的熱愛。可見,我以前的努力都停留在了對學生表面的興趣刺激上。

讀完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興趣的祕密何在這一節,我的觸動很大,我捫心自問:現在的我又該從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蘇霍姆林斯基的這一建議又該怎樣落實在我的實際教學當中呢?

首先,教師要熟悉教材,充分備課。真理的知識在學生意識中產生,來源於學生認識到各種事實和現象之間的`那些結合點,認識到把各種事實和現象串聯起來的那些線索。那麼我們在備課的時候,就要努力抓住並思考和理解那些結合點和線索。例如,在備jqx三個字母的教學時,考慮到大部分學生在幼兒園已經學習了這三個字母,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另一個結合點上:jqx這三個聲母寶寶太孤獨了,你們能給他找些韻母朋友來陪陪它們嗎?從聲母的教學到jqx與v相拼的教學中找到恰當的結合點,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的教學中來,激發起他們的求知慾。

其次,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對於兒童來說,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都渴望獲得成功。在教學中,教師要創造合適的機會,鼓勵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加以運用,讓學生在運用中感受學習知識的力量,並能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例如,在教學完五年級上冊的《桂花雨》一文後,就可以讓學生走到室外,親自去觀察一下桂花。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真正的發現。這種發現鼓舞了孩子們,他們也會變得好奇和活躍。

再次,多彩的課外活動,興趣盎然。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只停留在課堂中。多彩的課外活動,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也就是課內與課外的有機結合。例如:辦手抄板展,讓學生體驗學習知識的喜悅;詩歌朗誦會,讓學生體會古詩學習的韻味;歇後語比賽,讓學生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等。

每次捧起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總會得到許許多多新的啟迪。當我們感到內力不夠需要充電時,馬上開啟這本教育名著,回到蘇霍姆林斯基的文字裡,你一定會有所收穫,不虛此行。教育工作的道路任重而道遠,我將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在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的陪伴下,不斷學習,充實自我,全身心呵護孩子幸福的童年。

給新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 4

當我再次閱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獲益匪淺。在100條建議中,說得最多的就是讀書,這一點給我的觸動也最深。

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是一種真正的備課。蘇氏認為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應當在你所教的那門科學領域裡,使學校教科書裡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對你來說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你的科學知識的大海里,你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裡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是滄海之一粟。蘇霍姆林斯基建議教師要建立起自己的藏書,使之成為自己的老師,每天去向它們請教。那麼,“每過一年,你的科學知識都變得更豐富”。工作若干年以後,“教科書在你眼裡看來就淺易得像識字課本一樣了”(《給教師的建議》P96)。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教師的每一節課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以傳授知識為己任。不管是在日常生活或者教學過程中,都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沒有豐富的知識,就不可能有詳細深刻的講解;沒有豐富的知識,就不可能教書育人;沒有豐富的知識,就不可能讓民族文化知識得到延續;沒有豐富的知識,就不可能“桃李滿天下”。肩負園丁的使命,我們就會感到汗顏。所以,職業的責任感促使我們要多讀書,讀好書,成為人們擁戴的楷模。“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句千古名言是教師的真實寫照,也是我們一生的追求和信念。

蘇霍姆林斯基說:“學校應當成為書籍的王國。”“要天天看書,終生以書籍為友,這是一天也不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著思想的江河。”愛好讀書應該是教師的職業素養和習慣。如同軍人喜愛武器、孩子喜愛玩具一樣,教師的第一至愛應該是書籍。教師的'讀書風氣能影響和帶動學生的愛好和社會的風尚。“如果你的學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斷地豐富著,如果學生深信你今天所講的不是重複昨天講過的話,那麼,閱讀就會成為你的學生的精神需要。”(蘇霍姆林斯基)當書籍成為教師的第一至愛的時候,喜愛讀書便會成為學生的第一愛好。

蘇霍姆林斯基在他的偉大著作中還精闢地揭示出一個讀書的真理:學生智力的發展取決於閱讀能力。“30年的經驗使我深信,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如果閱讀對於學生成為通往知識世界的一個最重要的視窗,那就沒有必要花費許多時間給學生補課了。”他認為,學習發生困難和形成差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一天到晚死啃教科書,“拼命使用他的記憶機器”。正因為“學生除了教科書以外什麼都不閱讀,那他就連教教科書也讀不好”。如果我們真的想減輕學生的腦力勞動,那就要“讓他們走到學校圖書館的書架跟前去,讓書籍從沉睡的巨人變成青年時代的摯友”!

閱讀優秀書籍是最好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為我們提供的又一重要教誨。他說:“我堅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從讀一本好書開始的。”“自己對自己談話,訴諸自己的良心,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只有那從人類的道德財富中給自己找到榜樣的人,只有那希望從這些財富中為自己的心靈吸取最寶貴的東西的人,才能達到思想和生活的崇高境界。我以為,只有當每一個青年都找到一本在他的一生中留下很深的痕跡的書時,才算達到了教育目的。”在他看來,一個人在少年時代和青少年時期讀過哪些書,會影響甚至決定人的一生。

學生——祖國的花朵,二十一世紀的生力軍,國家建設的接班人,首先要有勇於進取的精神,而這種精神的力量就來自於書本。讓“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成為他們人生的軌跡;勇於探索、不斷創新成為他們追求的目標;“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成為他們人生的方向,這也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職責。

請看看我們身邊的學生,那些學習落後,討厭上學,那些不思進取、不肯用功,那些品性不好、行為不良的,儘管生活背景各不相同,個性、缺點各不相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這就是沒有閱讀的愛好和習慣。

縱觀全世界,凡喜歡讀書的民族,往往都是十分優秀的民族。在猶太民族,小孩稍微懂事時,母親會在《聖經》上滴一點蜂蜜,讓孩子去吻,讓孩子在心靈上知道書本是甜蜜的。在那種書香社會裡,我們知道,他至少誕生了像馬克思、愛因斯坦、弗洛伊德這樣一些人類的天才。俄羅斯每20人擁有一套《普希金全集》;韓國以書櫃代替酒櫃,著力建設書香社會;美國的大學入學人數在中國的十五期間可以達到佔總人口數的80%的比例……我們呢?看看我們周圍,越來越多的人不愛讀書,浮躁之風盛行,長此下去,怎麼得了?

在全社會大力倡導讀書的今天,讓我們從現在開始,認真讀書,多讀書,讀好書,讓讀書成為教師職業素養的必修課,讓讀書成為學生知識來源的“助氧劑”,讓讀書成為孩子成才的知識窗。這樣,我們的民族才會更加興旺發達,我們的國家才會更加繁榮富強,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豐富多彩。

讀書啟迪智慧,讀書激發生機,讀書讓人充實和幸福,讀書使人充滿力量,去開拓光輝的未來。記得一位名人曾說過:“一日不讀書,則語言無味,面目可憎。”讓我們牢記這句話,讀書,讀書,再讀書!

給新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 5

重溫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比之前有了更接近自己教學工作的親切感。每讀到一條建議,比之前理解和認識更深了一些。

有感於“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作者用一個形象的比喻讓我們明白了學習上的成就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一種相對的東西:對一個學生來說,五分就是成就的標誌而對另一個學生來說三份就是了不起的成就。這不就是我們說的教學評價的多樣化嗎?教師要善於確定:每一個學生在此刻能夠做到什麼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進一步發展。能否保護每一個學生的自尊感,就取決於我們對這個學生在個人成績的看法。不要向兒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正如作者說的如果你強迫一個身體虛弱的孩子一定要提夠20桶水,就會損害他的力氣,到明天他就什麼也幹不成了。所以,更理解了“任何一門學科的`任何教學大綱只是包含一定水平和一定範圍的知識,二沒有包含活生生的兒童。不同的兒童要達到這個知識水平和範圍,所走的道路是不相同的。”因此,教學和教育的技巧和藝術就在於要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成功的樂趣。這使我對從兒童興趣出發來教學有了更多的認識。不光要從學科本身的興趣點,更要關注兒童認知的興趣點,針對每一個不同的兒童個體的原有認知水平,來組織教學。即我們所說的“一把鑰匙開啟一把鎖。”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教師和學生關係有相互信任,學生可以坦率自己,真正把學習當成自己該做的事情,發自內心,樹立起自己的尊嚴。讓每一個孩子在學習中都能取得成就,如同燃起了生命的火花和一條蹊徑。這對於我們教師來說彌足珍貴,一定要愛護好這條蹊徑和這點火花。曾幾何我們因為自己的急於求成,因為沒有足夠的耐心,讓這些火花散失,讓我們所謂的差生就那麼一天天落後下去。

那如何讓每一個孩子在課堂上都能有成就感呢?那就是分層次地佈置學習要求。善於把學生引進一種力所能及的、向他們預示著並且使他們得到成功的腦力勞動中去。如果我們能讓那些調皮搗蛋的學生也能勤奮地、專心致志地學習,就是我們教學成功的標誌。回想自己的課堂,往往是統一要求的比較多,忽略了不同層次的個體。雖然也曾不忘鼓勵那些後進生的點滴進步,不如根據他們的認知起點,給他們更切合地努力任務,也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自我獲取,自我進步來得更實際。這就是讓每一個孩子都在課堂上通過自己的努力,產生自我實踐感知,體驗。唯有讓每一個生命都有所體驗的時候,才是他有自我認知,真正學習到知識和獲取能力。

我將記住蘇霍姆林斯基的這句話:“只有當學生進行思考的時候,他才能掌握教材。請你們考慮一下,怎樣才能把現在學習和即將學習的東西,變成學生樂於思考、分析和觀察的物件吧。”

給新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 6

前幾天剛剛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給新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感觸頗深。李鎮西老師是蘇州大學教育哲學博士,語文特級教師,作為全國著名的教育專家對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書中李老師用真摯誠懇的言語給我們這些剛剛從事教育職業的新老師提出了許多有用、實用的建議。下面我就自己對這本書的認識淺談一下自己的感想。

本書總共分為四章,每一章十多個小節,本書從關於給新教師“基本素養”的建議、關於“師生關係”的建議、關於“課堂教學”的建議、關於“修身養性”的建議等方面出發,以新教師工作中的各種問題為出發點,採取敘述討論相結合的方式,給出了新教師成長的各種建議。這些建議給那些剛剛踏上工作崗位,還處於茫然失措的“菜鳥”教師指明瞭道路,使得他們逐漸成為一個面對各種教育難題都能得心應手的優秀教師。

關於“基本素養”的建議方面,這裡我從感觸最深的兩個小節說以下自己的看法:首先是第一節讓閱讀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書中開頭就引用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話“真正的教師必是讀書的愛好者。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是教師的一種責任、一種情懷、一種追求。”然後通過舉例子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告訴我們閱讀的重要性,接著給出他自己提倡讀的六類書籍:一、名人傳記;二、教育家專著及隨筆;三、專業書;四、現代科技書;五、當代文學書;六、學習方法書。並且指出了閱讀過程中的方法,即精讀和泛讀相結合。最後給予我們忠告,必須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讀完此節,反思自己,多少的時間被花費在了電腦旁,馬路旁,於是暗下決心以後一定多去書店,多讀書,讀好書。還有一節是“言行一致,以身作則”。我非常同意李老師提出的這一點建議。我認為為人師表除了要有優秀的工作能力之外,必須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則。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樹立好一個榜樣。李老師曾經這樣說過:“如果你像要求學生一樣要求自己,你將一定會變得很優秀。”榜樣的作用是無窮大的。要律人先律己,我相信只要我們樹立好一個好的榜樣,學生自然會被我們教好。

第二章是關於“師生關係”的建議。首先是第一節“儘快記住孩子的姓名”。李老師這一節通過舉了幾個教學的例項來充分表明了記住學生姓名的重要性。通常情況下一個剛入學的孩子第一次感到老師在關注他就是在聽到老師喊出他名字的時候。同時李老師總結了記住學生姓名的`方法:第一,報名的時候,儘可能的跟每一個學生多聊幾句。第二,開學第一天,儘可能多點幾次名。第三,親自發作業本和教科書。第四,不斷找學生談心。第五,儘快組織或參加學生的集體活動,讓師生在活動中儘快互相認識。除卻此五點外,他更推薦我們學習教育學家阿莫納什維利的做法,開學之前對著孩子的照片記住孩子的名字。細想一下,記住學生的名字,雖然簡單,但確確實實是跟學生交往的第一步,它不僅反映出老師的記憶能力,更加體現了老師的愛心。再有一個小節是“儘可能讓自己富有幽默感”。我個人是非常推崇這一建議的,並且我也極為迫切的想成為這樣一位幽默的,有魅力的老師。因為我現在還是一名學生,我就特別喜歡有幽默感的老師。特別願意上這樣的老師的課。幽默是一門智慧,它能讓課堂充滿了生機,讓學生始終保持著高亢的興趣,能迅速的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那麼怎麼培養“幽默感”呢?李鎮西老師指出要培養幽默感首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自己所學的越多,幽默的觸角就會越豐富。其次是要有樂觀的生活態度,熱愛生活,保持樂觀。最後是幽默來源於生活,所以平常就應該常聽笑話,常開玩笑。同時他還介紹了幾種幽默語言的表達方式。讀完這一小節,我想成為一名幽默老師的想法更加迫切了。從中吸取到的東西我一定會及時的運用,爭取善為人師,為“幽默”人師。

關於“課堂教學”的建議是文章中的重要部分,這一章印象比較深的是“精心備好每一堂課。”這一節,李老師從備教材,寫教案,等方面闡釋了備課的重要性。著名教師於永正曾經說過“不備課,或者備的不充分,我是不敢進課堂的。”我認為備課對於一堂課來說至關重要。它是課堂教學的起點和基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課堂教學的質量取決於備課的質量。同時新教師在備課的同時還要進行思考鑽研,得出自己的領悟,避免照本宣科。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享受課堂,享受教學,享受教育。

最後一部分最令我難忘的是“善待周圍的人”小節。這一節李老師主要是通過舉例子的方法來說明善待周圍的人的重要性,其中李老師跟他以前教過的一個學生小凱的事情讓我記憶猶新,小凱不聽老師話,不配合戴校牌,跟老師頂嘴,李老師處理的時候始終保持語重心長的態度。語氣和善,最終感化了那個學生。試想一下,我們現在都這麼年輕,年輕肯定就會氣盛,以後踏上了教師這個工作崗位後難免不會碰到這種棘手的情況。大動肝火只能讓事情變得更糟,只有善待周圍的人才能將事情處理好,才能教會學生善待他人,用尊重與交流來解決問題。

讀過了《給新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後,我受益匪淺,對自己今後即將從事的工作有了全新的認識。我將時刻謹記書中李老師的教誨,並把它們一一用到以後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去,爭取成為一名能力出眾,魅力出眾的優秀老師,與學生一同成長,讓幸福與我同行。

給新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 7

兩年前剛走上了國小教師這個行業,換了一個新的角色和環境,對我來說接踵而至的是各種各樣的變化讓自己應接不暇,一直努力適應。國小教師看似輕鬆實則壓力很大,這些壓力一度讓自己很迷茫,甚至讓自己徘徊,懷疑自己是否適合現在的工作。這個學期有機會閱讀了李鎮西主編的《給新教師的建議》,花了時間認真的看完,曾經遇到的很多問題和現在的困惑,書中都做了明確的闡述和舉例說明。讓我瞭解到,很多新教師都曾和我一樣迷茫,所以的老教師都是這麼過來的。

書的序言就強調:在反思中成長,序言表明了這本書的作用:對年輕同行的真誠建議。而所有的建議中最重要的建議就是做一個反思型教師。何謂反思型教師?就是通過思考、解剖自己的日常教育實踐而不斷超越和提升自己教育境界的教師,同時應具備四個“不停”:不停的實踐、不停的閱讀、不停的寫作、不停的思考,四點融為一體。我們的反思包括對教育失誤的反思,對教育實驗的反思,對教育行為的反思,對教育現象的反思,對教育理論的反思。

李鎮西建議我們不是做一支默默流淚的蠟燭,而是成為一輪燦爛耀眼的太陽。而要達到這個境界,我們就必須要做反思型教師。那麼,反思型教師必須具備哪些條件呢?古人的智慧早已對我們有所指引,曾子有云: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而不習乎?同時反思自己又做到了幾點?

文章的主要內容有:第一章中提高教師基本素養的重要一條——讓閱讀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蘇霍姆林斯基說:“真正的教師必是讀書的愛好者。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是教師的一種責任、一種情懷、一種追求。”閱讀有助於我們自身素質的提高和專業水平的成長,但我們經常會抱怨沒有時間閱讀並且為自己找各種各樣的理由。第二章中用了各種方法說明如何處理“師生關係”。師生關係的融洽與否直接關係到你作為教師的成敗,教育問題千頭萬緒,最核心的就是師生關係。那麼處理好師生關係的.關鍵是什麼?李鎮西校長說是愛、理解和共同成長。書中寫了一些老師通過用自己的方式走進孩子的心靈,去追求師生間心靈的和諧共振所取得的效果。在這我想關愛是溝通的最好基礎,孩子是有感受的,你對她的關心和愛護她會感受到的,哪怕一開始有一些誤會。第三章從教學內容:備課,上課,聽課,作業;教學策略:化解課堂突發事件,學習方法,評價;教學角色: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等各方面細緻的解說。看完之後覺得課堂教學的突破唯有“用心”,用心備好課,用心去上課,用心去聽課,用心去佈置和批改作業等,這樣堅持下去又怎麼會有失敗的課堂教學?第四章關於“修身養性”的建議。章節中說不健康的心理是教師的人生大敵,的確現在社會對老師的要求越來越高,老師已經成了精神疾病的高危人群。要學會消除不良情緒:一要消除憂慮緊張;二要消除失望灰心;三要消除嫉妒怨憤;四要消除自卑沮喪。同時要學會一些調整心態的小竅門:一是記下快樂的事;二是常常抱著原諒的態度;三是感激自己;四是愛自己,相信自己。

這是一本有價值的書,建議每位新教師都去讀一讀,會有很大的收穫的,即使自己不能成為最好的老師,也要做一位善於學習的老師。

給新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 8

讀完李鎮西等著的《給新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已有一段時間了。遲遲沒有完稿不是因為忙,更不是因為懶,只是這感想太巨集大又太瑣碎,每一次的感想都足以寫一篇抒情散文的,因此久久覺得無從寫起。醞釀了好些天,索性信著思想、信著筆直抒吧。

人的思想就像一潭水,如果長時間沒有新鮮水源注入的話,就會腐臭變質。而這新鮮水源的來源可能是積極的實踐加反思,也可能是一本書,還可能是勝讀十年書的一席話。“黑暗”中摸爬滾打半年的我,本以為自己時時更新的“潭水”水質還不錯,可讀了《給新教師的建議》之後,突然覺得自己思想的潭水因更新的太慢而即將變臭。如果沒有這本書的指點迷津當頭喝棒,我將在一如既往的摸爬滾打中漸漸腐臭下去。我慶幸自己恰能在此時遇見“貴人”,因為此時正是我知之不少,而又不知甚多的時候,未來,還有太多要做的事情。正如劉朝升所說:“新教師適應新環境的過程,也是一個進行角色轉化的過程,是一個從學生轉化為教師的過程,是一個從單純的學習者轉變為學習者和實踐者的過程。這個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應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我受益於胡成關於讀書的論述:“精讀專業著作,有助於提升專業水平;而泛讀有關文學、史學、現代科學技術等方面的書,則能拓寬知識面,培養人文底蘊”,也向往郭繼紅關於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建議:“靜下心來讀書可以讓我們的心迴歸家園。一本好書在手,如同享受一道精神美餐,絕不能胡翻亂讀。要專注投入地讀書,邊讀書邊做筆記,肯下功夫,才不易遺忘;要慢慢咀嚼、細細品味地讀書,才能與大師進行心靈對話”。我認同劉朝升關於教育事業的呼喊:“教師不僅僅是一種能讓你吃飽穿暖的職業,更是一項事業”,更佩服潘玉婷精闢的見解:“興趣比分數重要、方法比知識重要、會學比學會重要”。當然,我最憧憬的還是李鎮西潤物無聲的教育理念:“最好的教育是看不出教育目的的教育”、“教育是心靈對心靈的感受,心靈對心靈的理解,心靈對心靈的'耕耘,心靈對心靈的創造”。令我陶醉的還有陶行知的“六個解放”,李鎮西的“五個一”和“四個堅持”,以及蘇霍姆林斯基的體現其“和諧教育”理念的句句精闢、優美、厚重的名言。

我甚至把李鎮西當做我人生的楷模,他每天的“五個一”工程更是為我的行為樹立了一個標杆:“琢磨並上好一堂課;找一個學生談心;寫一篇教育隨筆;讀一萬字的教育專著或對教育有啟示的書;思考一個教育問題”。我知道自己和李鎮西相去甚遠,無論經驗、資歷、還是思想認識。但我會向這個標杆去靠近,向這個楷模去學習。

未來的日子裡,我會揚長補短,延續以往好的習慣,養成應該具備的其他好習慣。繼續堅持每天讀一點教育名著並從中摘錄一點名言,繼續堅持認真備課上課並思考其中的教育問題;養成每天寫隨筆的習慣,堅持記下自己教育生活的點點滴滴,養成經常找學生敞開心扉、海闊天空聊天的習慣,與學生建立起平等、自由、朋友式的師生關係。教育無大事,細碎繁瑣,太多好的習慣要養成,太多好的事要去做。然而,由於精力有限,我決定現在先重點做好以上四條。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前方,我的成長之路艱辛而漫長,未來,我的世界還是未知;沒關係,艱辛的路可以幸福地走過,未知的世界充滿著無限可能。我相信時間能讓一個人衰退,更能讓一個人變得強大。

給新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 9

假期裡讀了李鎮西老師的《給新教師的建議》,感受還是很多的,作為一個剛踏上這個工作崗位一年的“九成新”教師,要想快速的成長起來,光明白書裡這些道理是不夠的,最重要的是自己如何去做。書中好多條建議在我看來都能對我有很大幫助,因此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我給自己羅列了以下努力目標。

1、潛心經歷。

經歷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我參加工作時間不長,不僅僅是環境的變化(從學習的地方來到了工作的學校),也不僅僅是角色的變化(講臺下的`學生變成了講臺上的老師),更主要的是一種人生經歷的變化,這個變化的過程就是一種積累的過程,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更是我從成長到成熟的過程。不止一個人告訴我,剛參加工作,要學會“多做事,少說話”,我倒更願意這樣理解:多經歷,多感悟。小到在教室裡打掃衛生,去列印室影印資料,大到上課,參加教研活動,這些都是一個新老師具體而實在的經歷。多做事情,就是多多地經歷,少說話,就是要用心去感悟,經歷的直接收穫就是帶來熟悉和經驗。對於一個新老師來說,熟悉事務和具備經驗是非常必要的。

2、要做好從頭學習專業知識的準備。

我並沒有接受正規的師範教育,更多的是通過私底下的自學,而後考試,具備了一些教育方面的知識。但是我所有的知識與我們國小課堂的需要有很大的差距,我必須根據的學生特點、教學要求等內容做出相應的轉化。相應的我作為一個新老師,必須重新“學習”一番國小的課本知識,準確抓住每一個知識點,輔以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寓教於樂。這些都是我在就業前所不具備的能力與“知識”,但我時刻準備著,像海綿一樣吸收著學習著。

3、聽老教師的課。

上一年多半時間用來聽課,我的感受與這本書中的描寫不謀而合。書中說到:“課堂是一個教師施展教學本領的真實場所,置身於這樣的場所,往往能夠真切地感受到一個教師的綜合氣息,比如教學語言、教學智慧、教學行為等等,這種真切的感受,可以帶給新教師最新鮮的認識,同時跟上課的優秀教師進行交流,分析自己聽課的得失,可以讓自己儘快成長。”我想,要想得到更大的進步,光靠我不停聽課是沒用的,課後與師父的那些交流與總結真真對我幫助很大。

4、逐步享受寫東西的快樂。

學校常常要求我們寫教育日記,開始總覺得不知道寫些什麼,也不善於觀察總結,寫出來的東西就像是流水賬,自己都不滿意。但是看到李鎮西老師在書中說到,“工作感受、教學啟迪、生活苦樂、人生感悟、見聞雜感、世界大事等,都可以成為筆下的東西”,“寫東西還有一個更大的好處就是,寫是促進和加深思考的絕妙方式。很多問題,只有提起筆來,我們才能思考得更深入,更細緻。”看完這些我茅塞頓開,如果說之前的我只是為了寫日記而寫,那麼接下來我就要學會為思考而寫了。

直到現在,我仍然覺得我是與班級裡的孩子們無異的,他們從一張白紙慢慢變成斑斕的水彩,他們在成長的同時我也在成長著,從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新晉教師,不斷經歷,不斷感悟,逐漸成長,慢慢在我的白紙上塗上顏色…

給新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 10

今天學習了特級教師於永正對新教師的20條建議,頓時豁然開朗,它們非常實用,因為很具體,而且看得出這樣“對付”學生是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基礎之上的。加入老師行列快兩年了,平時就很想聽聽老教師們的經驗,向他們討教一些錦囊妙計。這次也是給了我們一個學習的機會。

作為老師,都喜歡學習和品德都很優秀的孩子,我不願意用成績來評價一個孩子的好壞,我看重的是人品,而且對於知錯而改的孩子,我會給他改錯的機會,只要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且及時改正的話,我們會成為朋友。

在處理與學生的關係,處理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中,考驗的不僅是課堂常規,更重要的是教師的智慧,教師的專業水準,我相信多用用自己的智慧,能化解課堂不和諧的音符,我相信充滿智慧的老師都能被學生喜愛,學生也容易信服,師生之間的距離就更近、更和諧了。時間就是金錢,浪費時間等於浪費生命,美術課更不像語數這種主課,留學生在課後來補上課內容有點不現實的,所以提高課堂效率,讓儘可能多的學生能有效地聽課,在規定的時間空間內一同完成課堂內容。

師生關係的和諧、課堂的高效是我認為目前應該追求的工作境界。前輩們說開學初課堂常規是最最重要的,特別對一年級新生,把規矩做好了,以後的'課就容易上,規矩不好,將舉步維艱。所以我想盡量在學期初的一兩週內形成較穩定較好的課堂常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充分利用這二十條貼心建議,一定能有效解決許多要面臨的問題。但是課堂40分鐘有太多的可能,它一定會在預定的狀況中不斷生成新的狀況,在學生出現錯誤的時候,要有好的態度和足夠的耐心,去引導他們,及時糾正錯誤。而不能抱著恨鐵不成鋼的心情,嚴肅至極,就如於老師所說的“師太嚴,弟子多不令。柔弱者必愚,強者 而嚴,鞭撲 之下,是人不生好念也。”

另外,我認同“教育是培養人對前途的希望”這一觀點,評價學生好壞的途徑不是單一是多維的,我會盡最大的努力提升我的教育教學水平,用我的愛心、耐心、恆心為學生們創造良好的成長、學習的因素,為孩子們一生的健康發展獻出微薄之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