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

來源:才華庫 1.41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歡迎閱讀與收藏。

《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

一、《生命的意義》是心理學家阿德勒的一本重要著作。

又名《自卑與超越》。

自卑與超越是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個人追求優越的基本動力。他認為自卑感是人的行為的原始的決定力量或向上意志的基本動力。

每個人都不是完整無缺的,有缺陷(包括身體缺陷)就會產生自卑。

而自卑能摧毀—個人,使人自暴自棄或發生精神疾病;另一方面它能夠使人發憤圖強,振作精神迎頭趕上,如此解決原始缺陷和追求優越之間的矛盾。

二、本書的主要內容

1、書的章節內容:

2、以一個人的生長為序,梳理的內容脈絡。

嬰兒時期:母親(或扮演母親角色的人)給予其“優越感”(或者說特殊照顧,讓其覺得自己與其他世界上的東西不同),同時嬰兒也對母親產生“興趣”。

幼兒時期(到6歲之前):人生早期的四五年,是性格基本成型的階段,就是“早期的記憶”。作者認為:每個人在幼兒時期就已經形成一種“生活方式”,並且會據此而形成自己的人生目標。

孩子開始有“夢”,同時接觸到更多的家庭成員,例如父親和兄弟姐妹,並且開始產生比較明顯“自卑感”與“優越感”。

這個時候如果有一個良好的家庭,那麼這個孩子應該開始接觸其他人,併產生對其他人的“興趣”,這將是極好的。

有生理缺陷、嬌生慣養和受到忽視的孩子,都會讓孩子形成一種錯誤的人生意義;而這種情形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則幾乎無一例外,往往都需要獲得幫助,才能糾正他們應對問題的方式。他們必須獲得幫助,來形成一種更好的人生觀。

童年時期:進入學校,接受教育,接觸同輩人和老師,和上一時期類似。

青少年:靠近真實社會生活的前線,於是一些隱藏起來的問題開始暴露。這個時期的孩子問題很多,這並不是因為性格在轉型,而是以前沒暴露出來的問題,在生活和學習等的壓力下開始暴露。所以,早期記憶很關鍵。

成年:直接面對最關鍵的,也是本書最著重解答的三個問題:社會問題、職業問題、愛情和婚姻問題。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而對優越的追求,則是所有人的共性。要想超越自卑,關鍵就在於正確面對這三大問題,正確理解人生的意義。

3、本書的關鍵詞

自卑感(自卑情結):當人們不能妥善的處理自己所面對的問題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情感。

自卑的表現有千萬種,並不一定表現成自卑,有時候會偽裝成狂妄自大來掩飾自己的無能,例如懦弱者叫囂著要使用暴力。

優越感:是個體在追求目標時候表現出來的,對目標的特殊興趣背後所具有的共同性格特徵。

其實是個體在追求目標時,無法通過正常手段達到目的情況下,為了對抗自卑感而產生的通性,這樣描述似乎更符合書中關於優越感的病態描述。

優越感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徵,那就是追求永恆。

興趣:這在書中也是很關鍵的一個詞,它和通常我們口中的興趣意義差不多。要說的話,可以定義成,能長時間引導個體對於物件的關注與行動的特性。

早期記憶:書中指人生最初四五年的記憶,這段時間是人格形成的關鍵期。

早期記憶是會被認為過濾的,所以,每個人如何汲取、並看待這個時期的記憶,是更具有意義的。

夢:是一種潛意識的認知。它可以讓人調整心態去面對生活;也可以通過無規則的事物隱喻個體的真實感受和態度。

3、主要觀點

(1)協作。生命的意義在於協作。

培養孩童的關鍵在於培養他對他人的興趣與協作意識等等,作者還舉出了許多案例加以佐證。

所有出問題的孩子或成人,都是不懂得很好地與人協作而造成的。而承擔起自己的使命,就意味著承擔起一種用協作的方式來解決人生三大問題的責任。

我們對一個人的所有要求,和能夠給予的最高榮譽,就是他應當是一個善良的同事,是其他人的朋友,是愛情和婚姻當中一位真正的伴侶,這樣才是一位人類同胞。

(2)關於生命的意義。

作者給出瞭如下說明:

屬於私人的意義是完全沒有意義的,意義只有在和他人交往時,才有存在的可能。它們是共同的意義——它們是別人能夠分享的意義,也是被被人認為有效的意義,能夠解決生活問題的優良方法,能夠為別人解決相似的問題。“作者說的生活的意義並不是要求人們奉獻,而是要求人們磨礪自己,對他人有益,而非單純追求自我的目標。

(3)生活的意義所指向的'三個問題:職業、社會生活、親密關係(家庭)。

這是基於三個方面的前提:

1、我們必須生活在貧瘠的地球上,無處可逃;

2、我們必須和他人接觸,否則難以存活;

3、我們必須作為男性或女性去面對社會和婚姻家庭。

只有當我們處於困難之中才會去思考意義,而我們所面對的生活的三個問題,則影響著我們對於生活的意義的取向。

三、讀書的個人收穫

1、生命的意義。

本書,並沒有給出真正的答案。正如作者所說,千萬個人有千萬種不同的生活意義。而我對意義的追求,大概也只是遇到困境而追求優越感而不得吧。

但,透過對本書的學習和閱讀,我認為:生命的意義,也許就在於學會與他人的協作,這個他人,包括同事、朋友、伴侶、家人和陌生人。

我們也只有在與他人的和諧相處中,才能夠超越自卑、追求卓越。

2、一切問題都可以迴歸到作者的那三個問題與三個條件。

在這裡,作者教給了我們如何去處理自身性格思想等方面問題的方法:

謹記自卑感與優越感,利用對回憶態度和夢隱喻去直面自己的真實想法(潛意識)。

3、作者對於教育與婚姻有著深刻的認識。這些觀點,我是非常認同的。

教育的關鍵在於引起孩子對於他人的興趣並培養與他人合作,而非帶有對抗的競爭。

婚姻的關鍵在於對另一邊的興趣,承認另一邊的平等地位並努力維護這一平等。

四、個人感覺的不足點

1、作者把很多問題的行為和解決方式都歸於協作。事實上,有很多事情和社會現象,作者的協作理論無法解釋,甚至相違背。

2、書中過於強調意識的重要性,這可能導致不正確的治療方式。要知道很多問題並不單單是認知的問題(所謂思想問題),許多生理因素對行為和認知的影響在現代醫學中得到了證實(可能是本書所處年代太早所致)。

3、作者把很多問題的本質歸結於對優越感的不正當追求方式,並把優越感作為人的行為的最大驅動力,這無疑是很值得商榷的。關於人的需求和人的驅動力,有很多,單純的歸於優越感,顯然有些草率。

五、經典句子摘錄:

這本書花了我很長時間,算是一字一句認真讀過,一篇一章努力去理解過的了。而且,我也完整地收錄在了我個人的喜馬拉雅平臺上了。沒事的時候,自己也可以播放再聽一聽。這本書,也值得沒事的時候經常翻翻。最後選幾句經典句子放在這裡。

1、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想讓自己更優秀,讓自己過更好的生活。

2、我們都在追求屬於自己獨有的優越感,它取決於我們賦予生命的意義。

3、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變得重要、有價值,但如若不能搞懂個人的成就建立在對他人做出貢獻的基礎之上,那就太容易走上歧途。人的理想和行為,同樣遵從這一原則:對於他人有意義的,才能算是意義。

4、我們生活在與他人的聯絡之中,假如因自卑而將自己孤立,我們必將自取滅亡,我們必須超越自卑。

5、當一個人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卻深信自己能夠解決時就會表現出自卑情結。

6、在行為上表現得不可一世的人,內心深處都隱藏著自卑感。就像矮個子的人走路要踮起腳尖一樣,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高一點。相反,當一個人表現得安靜、柔弱、淡定並不能說明TA有自卑感。

7、被嬌慣的孩子:對於那些已經習慣了所有事情都由父母解決的孩子來說,成年人所要擔負的責任就是一種特有的束縛。

8、婚姻就是一種夥伴關係,沒有一方應該高人一等。

9、婚姻幸福前提:讓對方感覺到TA是最有價值的、最優秀的、最被需要的、是你最好的伴侶和朋友;這種感覺,需要用實際行動去證明。

10、人的一生很短暫,生命很脆弱,我們還需要不斷地克服困難,完善自己,絕不能放棄努力尋求生命的意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