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生改寫古詩《牧童》

來源:才華庫 1.28W

牧童》是唐朝詩人呂岩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展示了一幅鮮活的牧童晚歸休憩圖,反映了牧童生活的恬靜與閒適。下面是關於國小生改寫古詩《牧童》的內容,歡迎閱讀!

國小生改寫古詩《牧童》

《牧童》改寫

綠草如茵,鋪滿了廣闊的原野,放眼一望無垠。翠綠的小草迎著晚風微微地扭動著身子。此刻,耀眼的太陽,已經慢慢落下了山。

在晚風中,交雜著一聲、兩聲的笛聲,還時不時地傳來黃牛的“哞哞”聲。這會是誰呢?是誰打破了這夜晚的寂靜?

微弱的月光下,隱隱地看見了遠處有一頭老黃牛,上面騎著身穿蓑衣的牧童,在逗弄著手中的木笛。哦,原來那悠揚悅耳的笛聲,是從他那兒傳來的。只見那牧童翻了個跟頭,從那高大的黃牛上跳下來,還轉了轉手中的木笛,一蹦一跳地走著,看起來他的心情十分愉快。接著,他又吹起了笛子,那聲音是多麼動聽、美妙啊!真是太享受了!就連停在樹上休息的'知了,都忍不住叫起來:“知了!知了!”這聲音與笛聲多配呀!就好像在唱“二重唱”呢!

牧童吹累了,就靠在知了停著的那棵樹旁,專心致志、聚精會神地數著地上那密密麻麻的小草。他也許還不知道,小草這麼多,他是數不完的。但是他依然很認真地數著,好像怎麼也不覺得無聊。

牧童回家吃飽了飯,太陽已經完全下山了。他又回到這裡,眼神看起來有些疲倦。誰知他連蓑衣也不脫,就直接躺下來,手中還握著那隻木笛。數著星星、望著月亮,他就這樣,睡著了。

《牧童》改寫

方圓六七裡內的地上全都鋪滿了碧綠碧綠並且十分柔軟的青草。頑皮可愛的孩童吹起了悠揚的笛聲,和著微微的晚風隱隱約約傳來。這可是用他最最心愛的笛子吹的。吹完幾曲後,他愜意地躺在軟綿綿的草地上。“咕嚕——咕嚕”“哎,哪兒傳來的怪聲音呢?哦,原來是自己的肚子在叫,該吃飯了。”說完,他站起身來,回家了。

一回到家,孩童就津津有味地吃起了那熱騰騰、美味的飯菜。吃完飯後,已經到黃昏了,小孩童又開始了悠閒自得、怡然而樂的生活。看,現在他身上還沒脫下厚重的蓑衣就躺在草地上望著高高的天空看月亮數星星。夜色好美!小蛐蛐兒忽然唱起了悅耳的歌聲。孩童細心地聽著,聽著,不知不覺睡著了,還做了一個甜美的夢呢!他夢到自己動聽的笛聲吸引了成千上萬五彩繽紛的蝴蝶圍著他翩翩起舞,連各種各樣的小鳥也來了,跟著笛音唱起了歌兒。這真是一個讓人不得不陶醉的畫面呀!

《牧童》改寫

廣闊的原野上,鋪滿了青青的野草。天底下,一碧千里,但並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

牧童趕著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那些羊兒們無論走到哪裡,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牧童們邊放著羊,邊嬉戲、玩耍。他們把羊群趕到了一個地方吃草,自己就在旁邊一會兒捉螞蚱,一會兒玩遊戲。就這樣,很快夕陽西下了。其他小夥伴都回家了。只有這個牧童將羊兒趕回羊圈後,又坐回到草地上,拿起笛子在晚風中緩緩地吹起來。 風中,笛聲時斷時續,時而清楚時而模糊,給靜寂的黃昏增添了幾分快樂情趣。不久,牧童的媽媽看到天快黑了,就喊牧童回家吃飯。他吃飽了飯,就已經是黃昏之後了。

他再次走到原野上,連蓑衣也不脫,就仰面躺在了草地上,抬眼看著天上那皎白的月亮,回想著白天自己和小夥伴一起玩耍的情景,有時玩倒立,有時翻跟斗,可真盡興呀!他放佛又聽見了那愉快的歡聲笑語,不由得沉入更美好的遐想:明天,自己和小夥伴們該玩些什麼呢?就這樣,牧童在草地上不知不覺的就進入了甜蜜的夢鄉。

《牧童》改寫

瞧!一眼望去一片綠油油的草,彷彿鋪在地上似的!風輕輕一吹沙沙沙的響聲傳的到處都是。 聽!牧童又在吹笛子了,一聲聲歡快的調子逗弄著晚風,慢慢的小時在耳邊。

早上太陽露出半邊臉的時候,牧童就拿著自己的笛子,上山放牛去了,他坐在牛背上吹著笛子,哼著小曲。快樂地在草地上奔跑,無拘無束,沒有任何煩惱。直到玩累了,就躺在草地上,看著天上的白雲和小鳥們,嘴角浮起一絲微笑。

吃完晚飯,太陽早已下山了,明亮的月亮去爬了上來。牧童手裡拿著笛子,邁著歡樂的腳步來到草堆上,不脫下身上的蓑衣就躺了下來,聽著草叢裡不知名的小蟲唱著美妙動聽的歌,抬頭望著夜空中明亮皎潔的月亮,腦海裡浮現出一個個畫面。

你聽那歡快的調子又吹起來,多動聽啊!咦!怎麼停下來了,哦??原來是牧童閉上眼睛進入了夢鄉。是啊!他真的累了,就讓他聽著蟲子的催眠曲美美的睡一覺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