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改寫

來源:才華庫 1.93W

導語:天地間有一個小小的身影,原來是一位小牧童在放牛。牛兒脖子上沒有韁繩,也沒有任何束縛。它自由自在地在草地上散步,願意走到哪兒就走到哪兒,願意到哪裡吃草就到哪裡吃草。接下來小編整理了牧童改寫,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牧童改寫

“沙——沙——沙”輕風劃過了樹梢,不知是樹葉拍打的聲音還是樹幹敲打的輕響。“沙——沙——沙……,”輕風劃過了草地,是那麼柔美。草叢中偶爾露出幾朵低小的小花。

草原、一望無際,大樹、綠葉如碧,天空、霞光消褪。似乎還少了些什麼?對了!少了草邊嬉戲的兒童!

聽!晚風中捎帶著清脆、悠揚的笛聲。看!遠處,帶著草帽、身穿蓑衣的一位牧童正緩緩走來。他手裡拿著一把笛子,看起來已吃飽了飯。他越走越近,越走越近。突然,牧童停下了腳步坐在柔軟、舒適的草地上。現在已是夜晚,天空中的`月亮月明如水,順著風聲,偶爾又聽見那清脆、悅耳的笛聲。牧童臥在草地上、望著月亮;此刻的他無憂無慮、所有的煩惱都拋到了九霄雲外。

不經意間,我也回想起了那如牧童一樣悠閒自在的童年……

牧童改寫

在一片廣闊無邊的原野上,那裡十分美麗,那裡的草生機勃勃、那裡的天非常非常的藍、那裡的羊群和牛群非常的好看,看,羊群跟我們吃的棉花糖一樣,暖綿綿的。有一位以放羊或牛為生的牧童,他過著無憂無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這一天下午,牧童穿著蓑衣,揹著幾塊乾糧和一些水在小丘上放羊。他愉快地吹起了悅耳的笛聲,在這境界裡,連牛、羊群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笛音的無限樂趣······

太陽漸漸落山了,在余光中的雲彩變成了一朵一朵的棉花。牧童把羊群趕到一棵樹下,因為羊和牛群走了一整天都很累了。

牧童從腰間拿出一個用了很久但很使用的竹笛,笛聲在那輕柔的晚風中迴盪、迴盪。牧童的笛聲,有時需有時段,像一個小頑皮在玩耍。

牧童感覺到餓了,就從包裡中取出一塊乾糧和一包菜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他一邊吃一邊欣賞那黃昏後的晚霞。

牧童放了一天的羊也很累了,連蓑衣都不脫就靜靜的躺在無邊無際的草原上,牧童可能在想:我聽說在這附近有一個非常好的的一塊草原那裡的草很綠,有水分,還有一條明如玻璃的河,我明日就去那裡放牛羊好了。就這樣,牧童邊想就邊睡著了,他可能在做著自己美麗的夢!

牧童改寫

詩人呂岩在家裡閒著沒事,就出來散步。那天隱隱有晚風吹過來,使人感覺十分涼爽、舒服、愜意。在碧綠的草地上,可真乃綠草如茵,廣闊的原野也許是被碧綠的小草蓋上了一層被子,顯得格外可愛,風景格外迷人。

一個牧童放完牧歸來,吃飽了飯,拿著自己視如珍寶的東西——笛子。他躺在那碧綠的草地上,吹著笛子,那笛子的聲音格外優美、清脆,使詩人呂岩陶醉了。牧童的笛聲彷彿在逗弄晚風一樣,悠揚悅耳,時斷時續地從遠處傳來,那個牧童吹的笛聲再加上晚風給它伴奏,格外動聽。牧童連蓑衣也沒有脫,也許是想把蓑衣當做墊子,不讓衣服髒,這個孩子可真是一個勤儉節約、聰明的孩子呀!

詩人呂岩看見了,便想把這樣一幅場景寫到詩中,於是,他便寫了這樣一首詩:草鋪橫野六七裡,笛弄晚風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並把這首詩取名為《牧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