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覺醒年代觀後感(精選50篇)

來源:才華庫 2.1W

看覺醒年代觀後感

一、《覺醒年代》簡介

電視劇《覺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雜誌》問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為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為貫穿,展現了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建立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講述了覺醒年代社會風情和百態人生。該劇以李大釗、陳獨秀、胡適從相識、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傳奇故事為基本敘事線,以毛澤東、周恩來、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趙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經歷為輔助線,藝術地再現了一百年前中國的先進分子和一群熱血青年演繹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燒理想的澎湃歲月,深刻地揭示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和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歷史必然性。

二、觀後感的格式

第一部分,由觀而引出感,這開頭部分就好比一條醒目的標語或引子一樣,先交待清楚看了什麼影片,有什麼感想。一般來說,這一部分要求簡明扼要、開門見山,千萬不要繞圈子、賣關子、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語氣概括地說出感受是什麼?簡單但明確,不含糊,這樣就可以了!不必展開來說。

第二部分,具體談感受是什麼。我們讀書看電影都有一個過程,都需要一段時間,而我們的感受也是在這個過程、這段時間內一點一點產生的,感受由淺到深,感受由心而發、發自內心,因此要自然真實,有感而發,不要無病呻吟,虛假不實,這樣才能感人,打動讀者。

寫法上,可採用夾敘夾議的形式,“敘”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節或人物形象或詞句敘述出來,“議”就是抒發自己的感受,要有層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頂點,得到昇華。

敘述是簡述,抓住要點,不能太長,否則就有湊字數的嫌疑,再者,這樣也影響文章的結構。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實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去,聯絡生活中的事例來談感受,因為“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導我們的實際行動,要不就毫無意義了。具體說來,就是把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和電影中感動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較與對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樹立學習的榜樣。

第四部分,文章的結尾,要對全文內容做個收尾總結,可以進一步抒發理想或希望與祝願,把全文的情感昇華到頂點。

三、看覺醒年代觀後感(精選50篇)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看覺醒年代觀後感(精選5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看覺醒年代觀後感1

青春夢想和奮鬥是一個青年的“精氣神”所在。回望100年前,滿目瘡痍民不聊生,在此國難之時一群人站了出來他們用新文化的思想,讓人民從思想上發生了改變。

《覺醒年代》的主要內容是以年輕時的陳獨秀為了救國救民創辦《新青年》時報的故事展開的故事。這部電視劇充分展現了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人為國家尋找出路,讓大家清晰的知道了,一顆子彈只能殺死一個人,而一支筆能喚醒千千萬萬的同胞。這部電視劇是為了黨成立的一百週年拍的,告訴我們要甘於奉獻一切,成為新時代的青年。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提出的不忘初心,是對當代青年的新要求。不忘革命先輩、不忘理想與夢想,更不忘腳踏實地、求真務實,在舉旗定向的基礎上達成人民至上的目標,在攻堅克難的過程中實現強國之路。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為國家為民族貢獻一份力量。

看覺醒年代觀後感2

昨夜,觀《覺醒年代》一劇,聞蔡元培先生在任職北大校長時的演講,五感有發,心情激盪不能寐,真悔未將即時所思所想略於紙上,止於今晨在一眾排練《唱支山歌給黨聽》嘈雜聲中慢慢憶之。

蔡元培先生在任職北大校長時以“三事”為諸君告。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礪德行。三曰敬愛師友。

此三事,言簡意賅,孩童可解,放置於今,方可亦必可。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之際,觀今日之榮耀,皆為革命先烈以鮮活生命繪就的錦繡之途,你我均為光輝照耀的受惠者。生而為人,自以入華夏為榮,當以再造盛世為責,或文或武,傳承一脈紅色血液的流淌。觀今日,我思想之匱乏,言語之有限,庸庸碌碌而為之,一個思想中的巨人、行動中的矮子罷了。反觀在那個跌宕起伏的年代,前途不明,一個個先驅者以革新為己任,生死遠在大道之外,求知求學之心遠在窮困之外,皆因其愛惜光陰,孜孜求學,抱定宗旨,為其砥礪奮鬥。德性根基穩固,就做新時代新青年,縱有思想澀塞,可與師與友相互勉勵,易通經絡。宗旨既定,日趨正軌。泱泱華夏,入目皆是信仰,切莫使光陰虛度,初心與現實大相背馳。

有感而發,諸君粗略觀之。若諸君近日思想略有匱乏,可借《覺醒年代》一觀。

看覺醒年代觀後感3

這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魯迅

也許有人是這麼想的:不就是革命劇嗎,像這樣的劇早就過時了。也沒有像迪麗熱巴,鹿晗那樣紅遍大街的大明星,老一輩的人看還行,年輕人碰都不會碰吧。但是我想,當他們看完這部劇後估計不會這麼想了,反而會讚不絕口。這部劇講的是中國人的覺醒,這是新中國成立的關鍵,我們如今生活背後的腥風血雨。我認為它值得每一位中國人去觀看、學習。

這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郭心剛,他是本劇中第一個為國捐軀的人。一戰後,中國弱無外交,作為戰勝國的中國本應收回德國在山東的主權,可這時作為戰敗國的日本卻不樂意了,說德國應將山東交給日本。被人們簡稱為“巴黎和約”。這件事像一導火索,引燃了整個中國,陳獨秀先生在文章裡寫道:什麼公理,什麼永久和平,什麼威爾遜的十四條宣言,全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話。

得知此事的郭心剛竟一夜白頭。在陳獨秀和李大釗安慰下,郭心剛立即加入了由此次巴黎和約事件挑起的“五四運動”,卻在遊行時發病去世。臨死前,郭心剛讓他的好友等到山東回來,到他的墳前告訴他和他父親。

其實當時有一點他們沒注意到,當時中國95%以上都是農民,可他們的注意都是在工人階級,這是很片面的。不過在後來的革命鬥爭中,毛澤東為首的共產黨人認識到農民階級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最後在毛澤東等共產黨人的領導下,進行農村包圍城市的鬥爭,最終取得了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他們是中國最早覺醒的人,他們當中有的也是覺醒後最先死去的人。但是他們卻喚醒了更多的人,甚至整個中華民族的奮鬥,最後獲得了革命勝利。

看覺醒年代觀後感4

最近迷上了一部劇,覺醒年代,電視劇裡的每一個歷史性畫面,背景音樂一出,眼淚就不自主的留了出來。

不知道該用什麼樣的詞語來讚美這些歷史人物,原來歷史書上那短短的一段話,記錄的是這些人的一生,在許多年前,有那麼一群人,為了拯救水深火熱的中國,甘願奉獻自己的生命,這是一件多麼偉大的事。

每次看到各位先生站在北大的講臺發言,不由得崇拜,心裡在想,先生們,你們都是我的男神,革命的道路上你們一往無前,披荊斬棘,從未有過一絲退縮。

不知道該怎麼表達我看完這部電視劇的激動之情,在看的過程中,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淚,激動了多少次,這些歷史人物,可愛,可敬,值得名垂千古,萬人敬仰。

電視劇的每一個人物性格鮮明,做到了與歷史人物貼合,值得一看。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還是蔡元培校長剛接手北大的一段發言:

平時則放蕩冶遊,考試則熟讀講義,不問學問之有無,惟爭分數之多寡;試驗既終,書籍束之高閣,毫不過問,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責,文憑到手,即可藉此活動於社會,豈非與求學初衷大相背馳乎?光陰虛度,學問毫無,是自誤也。

這段話非常有紀念意義,與諸君共勉!

看覺醒年代觀後感5

看完第六集的覺醒年代,我的感悟不可謂不多。今天,就由我為大家重點講述我對覺醒年代第六集的感悟。

故事的開頭,陳獨秀在與李大釗等朋友的交談下知道了《新青年》在北京的影響力之大,最終決定應蔡元培三顧茅廬之邀前往北大任教,並把《新青年》搬到北京。但陳獨秀的任教卻引來了辜鴻銘、黃侃等教授的不滿,他們在蔡元培發表就職演講前就在臺下對陳獨秀議論紛紛,並當眾進行嘲諷、貶低。在之後的教工會議上,辜教授更是拒絕為陳獨秀的就職鼓掌,還刻意提問陳獨秀的學歷、學術專著,與陳獨秀展開激烈的爭論。最後,故事以蔡元培阻止兩人爭吵,正式開會結尾。

在這一集裡,我印象最深的有兩件事。第一件事就是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學的就職演講。這個演講不長,只有短短的六分鐘,但其中的內容引人深思。他提出的第一個觀點是“抱定宗旨”,並指出“宗旨不可以不大”,號召我們要愛惜光陰,孜孜求學,不能考試一結束就將書籍束之高閣。我們的學習自然也需要抱定宗旨,不能為了讀書而讀書,處處敷衍了事,要為了追求學問而讀書。他提出的第二個觀點是“砥礪德行”。不能被苟且、敷衍的社會風氣所影響,要嚴謹對待和修養自己的品行,去扭轉社會風氣,這樣國家才能強盛。這也提醒了我,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強自己的德行培養,不與社會不良人士同流合汙。達到北郊公民素養、精英品質的育人目標。第三個觀點是“尊敬師友”,要坦誠相見,開誠佈公,相互勉勵。我們的生活中尊敬師友自然也是重要的一點,這也是我們在進入18班這新集體後一定要做的。

令我印象最深的第二件事陳獨秀追求思想變革的決心。他明知道自己學歷不夠,會成為眾人攻擊的重點。但他毅然走上了把新文化帶進北京的這條路。正是有了他這樣追求真理的決心,中國才真正迎來了“覺醒年代”。今日的我們也要學習他那種不怕困難,求真務實的精神,為咱們的新中國做出貢獻。

看覺醒年代觀後感6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之際,一部電視劇《覺醒年代》深深地吸引了我,讓我為之感慨,為之激動,為之震撼,心潮難平。

視線,把我們拉回到100年前:黑暗的舊中國,滿目蒼夷,生靈塗炭。這部電視劇以1915年《青年雜誌》問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為中共機關的刊物為時間線,再現了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建黨這段風起雲湧的歷史畫卷,再現了以李大釗、陳獨秀等為首的革命先驅,以毛澤東、周恩來、陳延年、陳喬年為首的革命青年,為濟世救民捨身取義、慷慨赴難的英雄壯舉。革命先輩用實際行動,演繹了最“燃”的青春,展現了最熱血的擔當!

觀看《覺醒年代》,就像在讀一部中國的革命歷史。劇中一個個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其中,有新文化運動的發起者、“五四”運動領導者陳獨秀,有敢為人先、為民發聲的革命先驅李大釗,有一代國士、北大校長蔡元培,有“科學與民主”運動的旗手、文學巨匠魯迅等。還有陳獨秀的兩個兒子、革命烈士陳延年和陳喬年,他們熱情滿懷,又嫉惡如仇;他們善良厚道,又堅持原則……就是在父親面前,也是從不認輸、從不低頭的“刺蝟孩子”,最後,為革命獻出了年輕的、寶貴的生命。

觀看《覺醒年代》,我一次次感動得熱淚盈眶、熱血沸騰。100年來,我們的黨矢志踐行初心使命,團結帶領人民開闢了偉大道路、建立了偉大功業、鑄就了偉大精神、積累了寶貴經驗,在中華民族發展史和人類社會進步史上寫下了壯麗篇章。100年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共產黨人,為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前仆後繼、浴血奮戰,艱苦奮鬥、無私奉獻,譜寫了氣吞山河的英雄壯歌。

站在100年後的今天,我們是生於盛世、重任在肩的新一代。一定要牢記歷史使命,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先鋒,讓青春在為祖國、為民族、為人民、為人類的不懈奮鬥中,綻放絢麗之花。這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也是我們的堅定信念。

看覺醒年代觀後感7

國民之思想,國家之制度,民主和科學是覺醒之年代焉。——題記

《覺醒年代》光聽名字就使我很有感觸,覺醒年代並非高層官員的覺醒,而是展現了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建立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講述了覺醒年代社會風情和百態人生。藝術地再現了一百年前中國的先進分子和一群熱血青年演繹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燒理想的澎湃歲月。

對於救中國,使國民覺醒是當代新青年的責任。不管是在國內還是海外都有無數愛國青年,比如留學日本的李大釗,他是一位徹底的反封建鬥士,他熱愛自己的祖國,常以筆代情,以文帶心,把自己的思想融在白紙黑字之間。他雖然身在日本,深知國內形勢嚴峻,而自己的手稿又常常面臨日本學生的撕毀,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李大釗仍心繫祖國,堅守自己的愛國信念,還不斷呼籲身邊的愛國青年覺醒,正所謂:國之興亡,匹夫有責。

一直在國外研究新思想的仲甫先生--陳獨秀,回國後卻遭到自己兒子的厭惡。誤以為他是貪生怕死,甚至要與他斷絕了父子關係,但陳獨秀卻始終堅持,從表象抓住事情的本質,化悲為樂,換角度思考,不畏坎坷堅守信念倡導新思想運動,讓國民覺醒。真是人如其名,陳獨秀這也是覺醒之青年,他是全國青年的榜樣,千事萬事想不通,只有他一枝獨秀。

“改造中國,首先要改造國人的思想,提高國人的素質,要想光復中華。昔日之輝煌,首當其衝的要造就一代新人,”這是陳獨秀先生的一句話,我認為也是覺醒年代的目標,陳獨秀先生等愛國青年的革命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不管形勢有多麼嚴峻與複雜,用《覺醒年代》裡的一句話說就是“不敢擔當,就是失職”。

立堅定信念,立頑強意志,是懷大志者之所為。

看覺醒年代觀後感8

在那個黑暗的年代,當大多數人還在沉睡時,有一些人已經覺醒,也正是他們,才使中國翻天覆地!

這個寒假,我觀看了一部名為《覺醒年代》的電視劇,這部電視劇講述了在民國時期,當全國人民都沉寂在封建禮教的統治中時,陳獨秀和李大釗等人領導著《新青年》和北大的諸多學子,開展了改變中國歷史的“新文化運動“。

這部電視劇還原了許多當時的情景,如魯迅寫的《狂人日記》,北大“紅樓”的修築,還有袁世凱,張勳的兩次復辟帝制......可以說常常使人浮想連翩,驚喜連連。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國革命大家,文學泰斗魯迅先生所寫《狂人日記》時的情景,這本書是以一個瘋子為第一人稱所寫,它講述了在一個瘋子眼裡的世界是什麼樣子,以一個瘋子的言語諷刺了封建的“吃人禮教”。人們迷信,古板,纏足互相欺詐,一個毫無生氣的黑暗社會表現地淋滴盡致。

還有李大釗與工人們互幫互助,純樸真切的友情更是讓我感嘆,記得在劇中有這樣一段情節;李大釗先生聽說自己的工友朋友們沒有領到工錢,便大過年的用自己的薪水買了好多年貨,帶給工人們,還親自和他們包餃子。號外,他還給工人們講了馬克思主義,讓工人們重新對新生活燃起了希望……

這部影視作品展現了一個黑暗無光的封建社會,但又塑造了陳獨秀等一群為祖國帶來希望光芒的人。他們追求新文化,嚮往新生活,他們為中國注入了新鮮血液。

劇情中陳獨秀為了發揚新文化,不惜一次次與權威大家鬥智鬥勇,這堅定的決心使我敬佩。

感謝《覺醒年代》,它讓我見識了先烈們是怎樣為了今天的新生活而奮鬥,也讓我明白,唯有擁有知識和膽魄,才能改變命運,改變時代!

覺醒吧!同學們!用知識武裝自己,用精神改變時代!

看覺醒年代觀後感9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英國打開了中國的大門。李鴻章苦心籌辦洋務運動,建立海軍,然而,甲午海戰一戰便全面崩潰。戊戌變法,百日維新,終因封建勢力的擠壓而慘遭失敗。

孫中山發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創造了共和。沒想到袁世凱叛變革命,,復辟帝制,推翻共和。向日本簽署了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中的大部分內容。中國岌岌可危啊!

當時人們不禁要問:中國的出路在哪裡?中國還有救嗎?

國難當頭,中國出現了一批先進人士:陳獨秀、李大釗、章士釗、蔡元培等。他們主張啟發人民的心智,塑造一批新青年。於是,陳獨秀,李大釗等開始創辦《新青年》雜誌,掀起了一場新文化運動,進行思想改革,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科學與民主的洗禮,打開了遏制新思想湧流的閘門。給中國帶來了一縷明媚的曙光,給身處苦難的中國人民帶來一線希望。

觀看《覺醒年代》,使我認識到:當時中國之所以落後,不是因為武器裝備落後於列強,而是封建制度與封建守舊思想的腐敗與落後。同時,革命的道路漫長而又艱難。我們的穩定而又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那是無數革命先輩用汗與血而換來的。我們應當珍惜當下,珍惜我們生活的每一秒。

同學們,我們知道,當今世界並不太平:敘利亞仍處於戰火;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處於矛盾糾紛中,毫不相讓;美國海軍艦隊多次進入我國南海區域,進行軍事演習。……

同學們,要記住,落後就要捱打,因此我們更需要努力學習,堅決維護國家利益,捍衛國家主權與尊嚴,為國家的繁榮與昌盛貢獻自己的力量。

看覺醒年代觀後感10

他們在黑暗中摸索前進,於迷霧裡燃燈奔走。——題記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的時刻,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特此推出《覺醒年代》,這部電視劇以1915年《青年雜誌》後改名為《新青年》問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為共產黨機關刊物為貫穿,展現了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建立這段歷史,它讓我們瞭解到書本上沒有描述出來的細節,並用生動、形象的表演形式將它們呈現在我們眼前。

期間,6年時間,國運飄搖,民不聊生,是一個異常艱難的時世。面對貧窮、落後,愚昧的現實,面對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野心,面對袁世凱企圖復辟帝制的倒行逆施,有人迷茫,有人憤怒,有人消沉,有人奮起。陳獨秀、李大釗、蔡元培、錢玄同、胡適、魯迅等人開始救國救民之路的探索。

大家都知道第一部白話文小說是由魯迅先生著的《狂人日記》,電視劇裡對魯迅完成《狂人日記》場面的歷史性再現真的把我震撼住了。

1918年,紹興會館,周樹人趴在房間地板上奮筆疾書,滿地撒的都是手稿。地上還擺著幾碟茴香豆和尖辣椒。突然,他停住了,緩緩一仰,癱臥在一片手稿上長舒一口氣,臉上有悲憫,有激憤,有悵然若失,走進來的錢玄同被他嚇了一跳,但周樹人臉上抑制不住地笑。讓他隨即意識到什麼,用顫抖的聲音問:“成了?”

不久,《狂人日記》刊行全國,舉國震動。

魯迅曾言:“猛獸是孤獨的,牛羊則結對;野牛的大隊,就會排角成城以御強敵。但拉開一體,定能哞哞地叫。”

沉穩厚重,樸實堅毅的李大釗;激情四射,慷慨率性的陳獨秀;目光高遠,充滿理想,性格剛正的毛澤東;冷峻孤憤,以筆為槍的魯迅等,以及在北大紅樓,一批在新思想、新文化鼓勵鼓勵下,洋溢著愛國熱血的青年學子鑄成了那座防禦強敵的城。

青年在每次運動中都發揮著巨大作用,這正是。

青春當有夢想,以奮鬥砥礪成。

看這部電視劇最大的感受就是看的是黨的過去,參與的是黨的現在!

看覺醒年代觀後感11

中國,這隻雄獅在封建禮教的“催眠”下逐漸沉睡過去。而在那個年代,有一批人義不容辭、奮不顧身的將這頭雄獅喚醒,那是一個覺醒的年代,偉大的年代。

二十世紀初,中國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眼看就要有亡國滅種的危險。這時的中國需要有一條正確的道路引領它走下去。而陳獨秀、李大釗等人帶來了新文化,給當時的社會打了一劑強心針。可成功是需要不斷探索的。一些保守的頑固派極力的反對新文化。此時的社會,猶如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一般,各種救亡圖存的方法層出不窮,大家在黑暗中摸索著那一條正確的道路。但這樣的社會,正是中國需要的社會。

昔日的京師大學堂,也改頭換面,成為了今日的北京大學,成為了新文化的主要陣地。而這裡,也像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新舊文化衝突不斷救亡圖存從未停下。這裡,也為之後中華民族的翻身奠定了基礎。新文化的傳播,改變了民眾的思想,堅定了民眾的信念,這象徵著中國慢慢的開始從泥濘中脫身。

一個國家如此,一個人亦是如此。要想成功,就要培養好習慣,若是有壞習慣在身,那就要儘快改正它,亡羊補牢,為時不晚。要是有壞習慣且不去改正它,任憑它一點點侵噬你的身體,即便你的實力再雄厚,也難以取得一番成就。

讀歷史,就是要我們以史為鑑,完善自己。中國之所以一天天昌盛起來,與在那段黑暗中人們的不斷摸索有著極大的關係。所以,在生活中我們不能因初次涉及某方面而畏手畏腳,也不能因為失敗而一蹶不振,只有大膽嘗試、越挫越勇才能取得成就。

以史為鑑,不僅可以知興替,更能完善一個人。一部歷史劇,一本歷史書,在被我們津津樂道的同時,也讓我們變得更加完美。

看覺醒年代觀後感12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為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在中共廣播電視臺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了一部反映建黨歷程的電視劇——《覺醒年代》。

電視劇《覺醒年代》以1915年的《青年雜誌》,以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為背景,講述了李大釗、陳獨秀、胡適從認識到走上不同人生道路,展現了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到建黨的歷史。

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與科學,還將他們稱為“德先生”和“賽先生”,整個中國為之一振;《新青年》實行同人編輯,宣傳新文化、新思想,在蔡元培的大力支援下,北京大學日新月異,之後魯迅的《狂人日記》《孔乙己》也相繼問世;在這之後,十月革命一聲炮響,打響了馬克思主義思想,從此之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普遍傳播開來。

在五四運動時,為支援學生運動,陳獨秀和李大釗起草《北京市民宣言》,號召學生、商人,工人等,以直接行動對社會實行根本改造,並親自上街散發《北京市民宣言》。陳獨秀在散發宣言時被捕,五四運動風靡全國,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中國代表拒絕籤巴黎和約,取得巨大成果。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新青年》成為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完成了它的思想啟蒙任務。

不少看過劇的網友給出了相當高的評價:2021年最棒的劇集沒有之一!正如劇名那樣,整部劇想要再現100年前的中國先進知識分子追求真理,燃燒理想的激情澎湃的覺醒年代。

整部劇塑造了許多英雄人物形象,讓歷史課本上的人物又一次出現了人們眼前,表達了對事物的渴望和對真理的追尋。

“因為我愛這個國家,我要為這個國家去做點什麼”,我們應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史為鑑,多為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

看覺醒年代觀後感13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第100週年《覺醒年代》這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便是為了慶祝其而誕生。

在那個政局混亂,烽煙四起的年代,有識之士紛紛尋找救國的道路。在日本留學的陳獨秀認為,真正救中國不能再走換人、換政府的老路,必須要踏上一條“新路”。

回國後,陳獨秀在上海創辦了《新青年》,樹起了“科學”與“民主”兩面大旗,新文化運動由此發韌。越來越多的革命家如:李大釗、胡適、錢玄同、劉半農等人加入。他們注重國人的思想啟蒙,啟發青少年愛國救國之思,還主張打倒“孔家店”、廢除孔教三鋼,認為它是封建社會殘留下來的餘毒。《新青年》逐漸成為全中國最有影響力的雜誌。

與此同時,北京大學內教授辜鴻銘、黃侃等保皇黨與革命黨發生衝突,認為新學是崇洋媚外、數典忘宗;與父親陳獨秀有矛盾的陳延年、陳喬年兩兄弟信仰克魯泡特金的互助論、無政府主義,認為全世界人都應該建立一種超越友情、愛情、親情的關係;隨著俄國爆發的十月革命的成功,全人類首次建立了社會主義國家,不少人開始信仰馬克思主義,認為要建立由工人階級領導的國家;遠在長沙的毛澤東、蕭子升等人成立了新民學會……學術交融,百家爭鳴,可謂是思想盛世!

最令人激動的還是周樹人,也就是魯迅,他親眼看見迷信的人們為了治病吃人血饅頭,麻木不仁的人群像看雜技似的“觀賞”劊子手殺人;親耳聽到老人們議論劊子手的砍刀沒有清朝的快。魯迅甚至一度認為這樣的中國無可救藥,但在朋友的勸誡開導下,在新文化與舊封建體制社會的陋習惡俗的衝擊下,他意識到自己得為救國貢獻一份力量。經過多少個不眠之夜,奮筆疾書寫下中國第一部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吃人’。”他深刻地揭示了舊社會“吃人”的封建禮教,字字擊心,表達了魯迅對中國前途深廣的憂憤。

當今中國已是和平的,繁榮昌盛的國家,這都有賴於那些偉人們窮盡畢生所追求的真理。雖身處和平年代,但我們青少年身上依然承擔著中華復興的重任,切不可沉浸在當下的歲月靜好,要學習先輩以國之重任為己任的精神,奮發圖強!

看覺醒年代觀後感14

最近,我觀看了電視劇《覺醒年代》,讓我感慨萬千。

新生的中華民國在北洋軍閥的統治下很快陷入政治混亂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進知識分子不甘沉淪,一心想著救國,他們經過痛苦的反思認識到: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國,必須啟發國民新的倫理道德意識,培養國民的獨立人格,並徹底盪滌封建舊文化的毒害,進行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才能使中國人民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才能推動現代科學在中國的發展,徹底消滅舊中國,建設新中國。

“南陳北李,相約建黨”是中國共產黨史上一段廣為傳頌的佳話。那麼“南陳”與“北李”是如何認識,並走到一起的呢?他們的第一次交手,談論的是什麼問題?劇中一開篇,就展現了陳獨秀與李大釗相識的過程。

開頭幾集,於和偉扮演的陳獨秀就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有激情卻不用力過猛,有氣場卻不虛張聲勢。既展現了先進知識分子的深邃思想和澎湃的激情,又有普通人的無可奈何。人物的塑造有溫度有情感,看起來極具感染力。

看《覺醒年代》就像在看歷史,年代感、畫面感極強。劇情清晰勾勒出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與精神風貌。劇中的人物刻畫非常生動和形象,往往一出場,便令人肅然起敬,根本分不清誰才是主角。有故事,有思想,有現實,有理想,有情懷,有教育。展現了那個時代的文化人之風骨,為天下蒼生的擔當。他們不畏艱難險阻,勇敢地追求真理,以自己的一腔熱血和理想抱負,積極投身於革新運動中,著實令人敬佩不已。

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是無數的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更應該珍惜當下,奮發有為,積極探索,刻苦學習,爭做國家棟梁,為國家的建設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看覺醒年代觀後感15

“在新時代,中國青年要勇於砥礪奮鬥,民族復興的使命要靠奮鬥來實現,人生的理想風帆要靠奮鬥來揚起”,這是習總書記在五四運動百年紀念活動中發表過的擲地有聲,震撼人心的青春寄語,它鼓舞了新時代的中國青年,使他們為實現偉大的“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更加堅定。

從百年滄桑到百年復興,自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起。在以陳獨秀為首的先進知識分子的引領下,中國青年先進知識分子苦苦探索,尋找救國的“藥方”,最終他們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

在當時病入膏肓的中國,這幅藥方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得孫中山先生口中的“四萬萬中國人一盤散沙,只知有自己不知有國家”,這一現象逐漸消失,它使中國有了星星之火,最終得以燎原。

《覺醒時代》還特別突出了陳延年、陳喬年,以及北大的莘莘學子。這是青春的味道,在當時的條件下,他們這一批批新青年,在為國家解憂分憂。

《覺醒年代》還告訴了我們,青春是用來奮鬥的,用來拼搏的,用來綻放的,是勇立潮頭唱大歌,敢持彩練當空舞的青春激情。如今,山河無恙,歲月靜好,老一輩的夢想實現,但是如今的中國青年少了一種激情,他們不再知性勃發,開始變得頹廢,開始虛度光陰,開始自以為是。

青春很短,轉瞬即逝,所以我們要以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為指導,廣泛傳播,強抓實幹,以迎難而上的心態面對一次次的困難與挫折。只有這樣,才能繼承和發揚上一代人的精神,在青春中發光發熱。

每個時代。都是一場長征;每一代人都是上一代人的接班人。在這跨世紀的接力中,我們青少年應該有

披荊斬棘和勇往直前的精神,不斷回報祖國,回饋社會。

看覺醒年代觀後感16

前段時間公司團委舉辦的影視配音活動中,其中《覺醒年代》這個視訊片段,深深的震撼了我,回去之後就在網上找出這部劇來看,這部劇讓我深刻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歷史的鮮活和革命者的偉大。

從鴉片戰爭後,西方列強的入侵,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為解救處於水深火熱的中國人民,喚醒麻木不仁的國民意識,一群仁人志士踏上救國救民、振興中華的道路,就是這樣一群擁有崇高理想且意志堅定的革命先烈,在1921年建立中國共產黨,為新中國的建立、發展作出壯烈犧牲,譜寫出一段段後世銘記於心的革命史詩。

讓我感觸頗深的是在北大開辦工人夜校,毛澤東和同學們邀請校工們參加學習,李大釗、陳獨秀、魯迅等教授先生在這裡教工人們識字,給他們開民智,看著李大釗先生激情澎湃的講課,陳獨秀先生誨人不倦的教識字,“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魯迅先生坐在地上教寫字,他們滿腔熱血的傳授、無私奉獻的付出只是為了開啟工人的思想,宣傳教育,讓我們不做愚昧不知、目不識丁的工人。他們給工人階級開啟思想新潮,為以後發動工人群眾,創造工人組織奠定基礎,讓工人階級起先鋒隊作用。

李大釗先生說:“一百年後的中國,他必會證明我今天的觀點,社會主義絕不會辜負中國”,如您所期,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當家作主人了。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大會上指出,馬克思主義指引中國成功走上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化強國的康莊大道,中國共產黨人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忠誠信奉者、堅定實踐者,正在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而努力著。

看覺醒年代觀後感17

是哪些人創造了中國共產黨?他們是怎樣成立的?是哪些人為中國的發展尋求道路?馬克思主義是從何時源起?《覺醒年代》都會為我們揭開答案。

是在100年前,一群意氣風發的青年學子和先進知識分子,他們積極地探索,在黑暗中抱團尋求光明,他們進行激烈的交流,思想的交鋒,不斷追求真理,追求幸福。推動社會的是提倡新文化的《新青年》,他們熱情高昂地傳播新思想,猛烈地抨擊舊文化。擺在眾人面前的是人們的愚蠢無知,是社會的腐朽落後,是吃人血饅頭的殘忍,而《新青年》則是一顆閃耀的星星將領導人民,啟發民智。

劇中的偉人表達著人類的感情,而並非冷漠無言,他們鮮活地站在我們面前,將他們的故事細細向我們講來,他們會笑會哭,一個個活靈話現。陳獨秀散發著知識的光芒,有著先覺者的超前思想;李大釗為人淳樸善良,關心工人;陳延年,陳喬年堅守原則,真誠且吃苦耐勞;蔡元培,北大校長,決心改革,深沉穩重;魯迅,沉默寡言卻心繫人民……還有一些老頑固,如劉申叔,辜鴻銘,但他們也是真真正正地為中國做貢獻。如辜鴻銘的《論中國人的精神》則是一響警鐘敲響了中國人的心靈,他有著知識分子的高傲,但也有著中國人的風骨。

現在的青年,也應像當年的北大學子一樣,孜孜不倦,為國效忠。承擔在社會中應承擔的責任,積極向上,奮勇向前,有著新一代年輕人的風貌。李大釗先生說過:“吾願,吾親愛之青年,生於青春死於青看,生於少年死於少年也。”他叫醒了無教青年,也叫醒了時代,我們應從《覺醒年代》中找到覺悟,保持初心,推動中國不斷髮展。

“以實踐、奮鬥,堅忍,簡樸為信條,聯合全國的青年開創中國新生命。

看覺醒年代觀後感18

電視劇《覺醒年代》主要以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的一段歷史展開的敘述。

這段時間是一個社會動盪不安,人民步伐不一的艱難時世,當時的辛亥革命並沒有徹底改變中國混亂不堪的面貌。有人愚昧無知、有人迷茫不前、有人企圖復辟帝制,同時也有一大批青年先進分子,開始探索救國救民的新出路……

劇情開篇,袁世凱復闢帝制的訊息引起國民鬨動,讓在國外留學的一部分有志者青年李大釗等人憤憤不平,他們紛紛回國尋求一條救國之路。李大釗說:“我們必須要喚起民眾覺悟,推翻封建思想,振作民主精神”。同時陳獨秀也創辦了《青年雜誌》宣傳新思想,倡導白話文,為尋找一條救國之路打開了新思想湧流的閘門。許許多多的有志青年們參與進來發表自己的革命觀點。

在新文化運動的標誌“北京大學”裡,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長。三顧茅廬請陳獨秀擔任北大文科學長,隨後又在民巷建立起“新青年編輯部”。此時北京大學的一些頑固的保皇黨也與新青年展開了激烈的爭執。這些畫面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共產黨誕生前的社會環境和思想文化。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不斷進化。

在探索和發展真理時,十分艱難。在各種思想和主義的交鋒之中,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傳播起來。李大釗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庶民的勝利》加上白話文的迅速傳播,如魯迅《狂人日記》的發表和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等鉅作橫空出世,大大推動了有志青年探索救國道路的步伐。

這部劇中也有很多風雲人物,他們的服飾習慣也反映出當時那個時代的繁雜和混亂。比如留著長辮子端著菸袋講國學的辜鴻銘教授。張勳的辮子軍領兵復辟及海外留學回來,西裝革履的胡適等人,這些極具色彩與魅力的人物形象全部映入觀眾眼簾。而且他們的人物特點也十分鮮明。在北大紅樓的襯托下,一批批洋溢著愛國熱血的青年學子也讓我們過目不忘。他們讓我們看到當時那個時代有一批愛國人士正在不懼艱難險阻,努力尋找成功之路使中國登上歷史舞臺。

《覺醒年代》為我們展演了中國共產黨的建立過程,以深刻的歷史意義揭示了這條救國救民的正確道路,同時讚揚了覺醒年代時期一批共產主義者的一顆顆愛國之心。

這部劇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讓我們看到中國的艱辛,讓我們看到中國人民的團結。所以正值青春年少的我們要珍惜當下,努力學習,報效祖國,不負眾望。

看覺醒年代觀後感19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史詩鉅製《覺醒年代》正在央視熱播。《覺醒年代》以中國共產黨成立為核心時間,聚集建黨風雲人物,突出展現了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做出的歷史貢獻,也有周恩來、鄧中夏、趙世炎等青年革命者推動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實踐之舉,更有陳延年、陳喬等愛國進步青年為國為民做出的流血犧牲……

此外,魯迅、胡適、蔡元培、辜鴻銘、錢玄同等新舊文化陣營中的知識分子的思想和觀點也在《覺醒年代》中形成交鋒,塑造了豐富多彩的時代人物群像。這些共產黨早期革命領袖有血有肉、有鋒芒有理想、有困境有探究,他們的革命品格與鬥爭精神,深刻傳遞愛國情懷,傳播愛國愛黨,艱苦奮鬥的正能量。

五四運動中,無數青年學子以國之運為己之擔當,陳獨秀、李大釗等先進青年創辦雜誌《新青年》引革命洪流;抗戰革命中,青年毛澤東投筆從戎,秉心中之擔當義無返顧投身革命。正值青春的我們身處和平年代,不同於戰亂年代,不必顛沛流離,但我們仍身兼重大使命,不能懈怠,爭做永做時代的奮進者,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

此外,我們還需要培養正確的道德認知,不斷修身立德,明辨是非,認清世界變局切勿人云亦云,盲目跟風,樹一身正氣。

每個時代都是一場長征,每一代人都是上一代的接班人,在這跨世紀的接力中,我們應該懷著感恩的心,樹立忠誠乾淨擔當的品行,永葆五四精神火炬生生不息,風雨兼程地投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

看覺醒年代觀後感20

2021年的寒假生活結束了,在此期間,我曾觀看了幾部具有教育意義的影片,內心收穫滿滿。其中,我覺得電視劇《覺醒年代》最能打動我的心,它讓我想起了那個時代的中國……

那個時代的中國:戰火硝煙,國民愚昧無知,國君袁世凱復闢帝制,鎮壓了二次革命。最先開始的陳獨秀離開日本稻田大學,回國途中,看到已被德國佔領的膠州灣,悲憤不已,到上海發表了討伐信奉五教三綱的袁世凱等人的檄文,也是喚醒國民愚昧思想的良藥——《青年雜誌》(從第二版起改名為《新青年》,並使新文化運動逐漸興盛起來了。新文化運動,就好比一株剛萌發的芽兒,一些《新青年》的同人編輯主將的加入,猶如為其增添了養分。而那些毒害國民思想的保皇派與新文化運動所發生的衝突,好像蟲子在啃食其莖葉。在與舊文化的搏鬥中,戰場搬到了北大,鬥爭也十分的激烈……

在新文化運動已成長到一株能承受風雨的小樹時,俄國發生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臨時政府,李大釗推行馬列主義,並與陳獨秀等創立了中國共產黨,開創了紅船精神,由此,中國人民逐漸走向了正確的道路。

當我看完《覺醒年代》時,把自己跟這裡面的人物進行了一次對比,差距就出來了。當時很多人說“這個中國沒救了!”如果我是當時的李大釗,我就想逃避,但是李大釗卻反駁了那些人的觀點,在與陳獨秀的一次談話中說:“我認為這個國家還是有救的!”很簡單的一句話,包含了這個愛國者的偉大情懷,也深深觸動了我的心。當段祺瑞要求蔡元培恢復克德萊的職位時,如果我是蔡元培,我會聽從上級的安排,但蔡校長卻竭盡全力地反對。正因如此,新文化運動才會成功;共產黨才會成立;中國才會煥然一新。正如陳獨秀而言:“新文化運動,當下最需要的是人,而不是錢。”

正是有這樣的革命先烈,我們才有如今安居樂業的生活,所以我們要珍惜當下的生活,好好學習,報效祖國,使革命先烈的精神得以傳承!

看覺醒年代觀後感21

《覺醒年代》這部電視劇主要講述了從1915年《青年雜誌》到1921年《新青年》成為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的故事。描述了當時吃人的社會風情和百態人生。該劇介紹了李大釗、陳獨秀、胡適從相識、相知到最後分手,各自走向各自認為可以拯救中國的道路。中間還穿插了一些如陳延年、陳喬年、周恩來、鄧中夏、趙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經歷,再現了一百年前中國的先進分子和熱血青年演繹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燒理想的激情澎湃的歲月,深刻提示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和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歷史必然性。

在這部電視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人就是陳獨秀先生。他的一生一心為公,光明磊落,絲毫不搞陰謀詭計。在新文化運動的過程中,他被無數人唾棄、甚至有許多人在北大的校園裡進行遊行示威,希望將陳獨秀趕出北大,當時正好被陳獨秀先生碰到,大家本以為他會大發雷霆,但他卻一笑致之。他那比海還寬廣的胸懷難道不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嗎?他即使在艱苦困頓的晚年也不接受敵人的饋贈,表現出了一個革命者的剛強骨氣和高尚人格。堅決地揭露和批判舊社會腐朽的制度、舊思想、舊文化等種種弊病,代表了社會良心,為後人做出了傑出的表率。

看完這部電視劇,我感受頗深。我們當今美好的社會不就是像他們那樣的人拼搏出來的嗎?我們要努力學習,不負他們對我們的期望。

看覺醒年代觀後感22

《覺醒年代》是一部慶祝黨成立一百年的優秀電視劇。

開始時我對《覺醒年代》並不感興趣,因為我基本上不看電視劇,怕看上癮,但因為是學校要求,所以不得不從命。可接觸之後,我才知道這部電視劇和那些無腦電視劇之間的區別,它不會讓你上癮,卻會讓你喜歡它。

《覺醒年代》整個劇情(雖然還沒有看完)都很精彩,將新文化運動以及黨的成立等事件,以生動的劇情展示出來,讓我們看到的不再是書本上無聊的知識,而是活靈活現的人物故事。

我最喜歡《覺醒年代》中演張豐載和劉一品的兩位演員。因為演蔡元培、陳獨秀、李大釗等人,其實相對於演張豐載他們這些守舊的人來說簡單。演員本人並不是復古派,而是當代中國的青年,是嘴裡說著,手上寫著白話文的新青年。可這樣的一些人,卻要去飾演守舊派、復古派的人物,談何容易。但他們做到了,他們把這些活在歷史上的人物演的活靈活現,給人感覺就像他們又活了。每次看到他們在做壞事,我就想衝上去揍他們一頓,,讓他們的腦袋清醒一下,看清歷史發展潮流,不要再阻擋新文化前進的步伐。演員臉上的每一個表情,都控制得相當好,都很到位,讓人不得不稱讚他們。

《覺醒年代》中所給的一些特殊的景物的鏡頭,都蘊含著深意,比如李大釗到上海逃難時,有一個鏡頭是橋邊將木樁連起來的鐵鏈。我就在想,為什麼特意給了鐵鏈一個鏡頭呢?是有什麼特殊含義嗎?後來突然想到了前面的窮苦人民,就幡然醒悟了,原來這些鐵鏈,便意味著被困在各種帝國實力,官僚資本主義勢力中的中國。意味著別囚禁在亂世中找不到出路的中國人。更意味著枷鎖!

《覺醒年代》讓我們瞭解到亂世中的中國,讓我們知道了當時的中國人是如何衝破枷鎖,找到救中國的一劑良藥,我非常期待《覺醒年代》後面的精彩內容。

看覺醒年代觀後感23

這個寒假,我在平板上觀看了《覺醒年代》這部電視劇,它是為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而播出的優秀電視劇。在觀看的過程中,我不僅瞭解到了中國共產黨成立的艱難曲折的經過,我還認識到了許許多多為革命作出巨大貢獻的革命黨人。

在片頭,1915年5月9日,為了實現皇帝夢,袁世凱不惜犧牲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二十一條”的大部分內容。這件事激發了國內同胞和海外僑胞們的極大憤慨,也使中國革命的種子出現了。在日本的早稻田大學,中國共產黨的鼻祖——陳獨秀與還是學生的李大釗相遇,他們共同決定,要為拯救中國尋找一條新的道路。

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使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看到了革命的曙光,也使中國革命的種子發出了萌芽。宣傳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後春筍般大量湧現,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

當然,中國革命的成功不能只依靠知識分子的力量。五四運動的勝利發展使人們認識到了工人階級的偉大力量,知識分子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工人宣傳馬克思主義。1920年夏,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陳獨秀在上海建立了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

中國革命的嫩芽在思想、階級和組織基礎的共同幫助下,終於破土而出了。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了,這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也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了!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首歌唱出了中國共產黨對祖國做出的巨大貢獻。中國共產黨是領導中華民族和中國走向勝利、富強的先鋒隊,是它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了徹底的民族獨立和民族解放。

我們青少年,是東方初生的紅日,是祖國未來的棟樑,是革命的先鋒。我們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記黨對祖國的貢獻,向偉大的革命黨人們學習,為祖國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看覺醒年代觀後感24

隨著全黨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教育活動的展開,《覺醒年代》成為全網熱播劇。該劇在建黨百年的歷史節點上,在振奮人心的歷史重現中述往思來,向史而新,其用初心、匠心、史心、藝心熔鑄成極具質感的影像藝術作品,並以此為依託強調了中華民族堅韌和創新之精神,實為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獻禮的精品力作。

我亦跟隨劇情穿越到一百多年前的紛亂中國,觀察近代風雲變局,思考時代命題變幻,體悟初心使命,昇華理想信念。本劇以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為敘事中心,從思想文化改良到暴力奪取政權的`思維轉變過程中觀照新文化運動從萌芽、高潮直至馬克思主義的種子撒遍中國。這一變革經過回溯了中國共產黨的起源和孕育過程,生動再現中國近代歷史的大變局,深刻講述了中國人民如何選擇信仰,為何要信仰馬克思主義並且建黨,以及建設一個怎樣的黨的全過程,呈現了革命家建立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邏輯,彰顯了我國初代共產黨人的境界和覺悟。劇終之後我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思前輩看當今中國發展,悟自己,想象責任擔當。結合信訪工作實際,我在學黨史教育活動中該怎麼學?我在崗位該怎麼幹?這讓我陷入深深的思考。我認為,應該在學黨史中汲取精神和力量,在悟思想中強化方法措施,在辦實事中破解工作中的難題,檢視自己的工作成效,在開新局中體現學黨史教育活動的成果。只有這樣才能證明一個單位、一個團隊、一個組織在學習教育活動中不走過場,這才是學習的效果,學習的目的,這才符合黨史學習教育活動的初衷。基於這個思考,才有可能帶領班子學好,帶領團隊學好,帶領全體黨員幹部學好,讓學習與工作相融合,相促進,見實效。

先輩的精神在激勵我,先輩的目光在審視我。我作為黨員,作為領導幹部,肩負著全市信訪工作開創新局的責任,我必須將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作為我的目標,我的責任,我的使命,我的擔當。

看覺醒年代觀後感25

看完老師佈置的12集《覺醒年代》後,再次拾起筆來,想在此寫寫自己對這部影視劇的評價。覺醒年代是由於和偉,張桐,張晚意等一批沒有流量的老戲骨主演的,作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優秀電視劇展播,沒有營銷,沒有熱搜,沒有詞條,就是這麼低調的,過了十多天,沒有說教,沒有無聊,沒有為了獻禮而拍攝的臭毛病,有的只是慢慢陳述那段歷史,那段崢嶸歲月,講述她從何而來,又為何而來?

查詢《覺醒年代》相關背景資料時,網頁上各種聲音眾說紛紜,有說其演的不好,有說不符合歷史的,這些都僅是表層的。我想說的是如果你僅看一眼就這般評議它未免也太過跟風了吧,經典就是經典,毋庸置疑,在我看來這反而是一部值得我們全國上上下下的人都細細揣摩的影片。

《覺醒年代》劇如其名,講述的是從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到中國紅船革命之間近十年的歷史,短短十年,喚起了中國這沉睡了數百年的巨龍。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胡適,蔡公,魯迅等人成為這期間中國人思想之啟蒙,他們共同經營著新青年雜誌社,掀起了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他們是光,照耀著中國這片廣袤的土地。

黑漆漆的“吃人”社會終於覺醒了。

看劇的過程中,我被一些影片細節所打動,李大釗在日本早稻田大學的講話,“逆歷史潮流者必被時代的洪流所淹沒"。一群日本留學生中斬釘截鐵的他似乎象徵著中國的意志。還有一幕尤為感人,陳獨秀的長子陳延年立志要靠自己謀取一片新天地,烈日炎炎下,衣衫襤褸的他和弟弟卻要看人眼色,飽受折磨,腿腳不方便的老年人背上揹著兩三大袋糧食沒站穩,倒了下來,就要被主子用皮鞭狠狠的抽打,一道道鮮紅的血印折射出當時社會之腐敗,處處充滿酸臭味的吃人社會,平民老百姓過得連牲畜也不如,延年和喬年啃著發了黴的幹窩窩頭,身為哥哥的延年儘管生在黑暗中,卻一心向陽,碗中的一隻小螞蟻也要將它放歸自然,這要是放現在,螞蟻早被人們碾死了。

劇中無聲勝有聲的細節片段太多了,數都數不過來,但從這些英雄的革命先驅身上,我們都不難發現,它們愛才愛國,不畏懼犧牲,心繫革命,他們是革命的先驅,是中國14億人共同的偶像。

這部劇中涉及眾多,革命社會底層的婚姻,友情等眾多領域來自那個封建時期的韻味,只有細細揣摩才能悟出來,那時似乎每個人不論底層人士還是學術人士,都會有一場無奈的婚姻。

伴隨著共產黨的成立,影片即將落幕,我想說的是,影片會落幕,而那段深入人心的歷史永遠都不會落幕。

中國之覺醒並非一朝一夕,而是犧牲,是信念的堅守。

謹以此片獻給那些革命先驅者們,歷史永存,國家騰飛,都源於你們的堅守。

看覺醒年代觀後感26

今年暑假,老師強烈推薦我們觀看《覺醒年代》,媽媽陪著我一起觀看了這部優秀的連續劇。這是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而攝製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

《覺醒年代》劇情以“五四”新文化運動為背景,講述了李大釗、陳獨秀、胡適從相識、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傳奇故事,展現了從新文化運動到中國共產黨建立的光輝歷程,生動再現了毛澤東、周恩來、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經歷,藝術地再現了一百年前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和熱血青年追求真理、燃燒理想的澎湃歲月。

該劇滿屏的正能量,非常值得觀看。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逆歷史潮流者,必被時代的洪流所淹沒。我們為了愛國,必須要救國,倒袁。我們為了我們的中華民族,更必須要救國,倒袁。”李大釗的這一字字,一句句,有理有據,慷慨激昂,直指人心!還有《新青年》編創者陳獨秀寫的敬告青年,他說:“我寫新青年,就是想告訴那些還在吃苦受罪的中國孩子們,天下的路是留給天下的人走的,只要堅持不懈,將來必成大器。”這句話震撼了中國所有的青年,同樣也適用於當今時代的年輕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不愁吃不愁穿,生活無憂無慮,卻往往缺失了理想和信念,迷失了前進的方向,有時還嫌棄學習的苦和累,想想百年前的熱血青年,他們為了中國的前途和命運,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捨棄了自己的一切,真是令人動容。陳獨秀的這段話激勵著我們要做新時代的有志青年,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用心走好腳下的路,努力去實現遠大的理想。

劇中既有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領袖人物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做出的偉大貢獻,也有周恩來、鄧中夏、趙世炎等青年革命者的實踐之舉,還有陳延年、陳喬年等愛國進步青年為國為民做出的流血犧牲……媽媽說,劇中不少人物的事蹟,她也是第一次知道,在陪我看這部劇的同時,她也在重溫歷史,接受教育,和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這些革命領袖有血有肉、有理想有鋒芒,他們的革命熱情和獻身精神,使我深深震撼。雖然劇中好多內容我不是很懂,但是他們的愛國情懷,使我深受感動。

前輩披荊斬棘,前赴後繼,甚至流血犧牲,我們後輩理當緊跟其後,不懼艱辛。每個時代的人有每個時代的任務。在當今和平年代,我們雖不需扛槍上戰場殺敵,但我們也有重要的任務——強國。作為學生,我們雖不能像鍾南山、袁隆平那麼偉大,但我們應該做好自己分內的事——努力學習,長大報效祖國。

《覺醒年代》這部劇給我帶來了一場極其盛大的“視聽盛宴”,讓我瞭解了許多歷史事件,認識了許多革命先輩,進一步深刻感受到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我們要倍加珍惜,努力奮鬥,時刻牢記:強國有我,請祖國放心!

看覺醒年代觀後感27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誕辰100週年之際,央視隆重推出了大型歷史劇《覺醒年代》。

《覺醒年代》讓我感慨萬千,熱淚盈眶,與角色傾情激昂,在內心多次呼聲:一個政黨,推翻一個錯誤的道路,引導走上正確的道路,有諸多艱辛不易。是組織者經過漫長的歲月,花費了肝膽心血,經過千山萬水,萬重險阻的鬥爭,細緻入微,逐漸引導民眾才走上千真萬確的道路上來,是千千萬萬個革命者的流血犧牲換來的政黨。

在北洋軍閥的統治下,中華民國陷入了政治混亂局面。統治者軟弱無能,賣國求安逸,勞苦大眾過著水深火熱的生活。危難之際,一批愛國的鐵血青年,以陳獨秀、李大釗為首的領導者,在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的鼎力支援下,改變思想,造就新青年,探索了一條救國救民的道路。陳獨秀說:欲使共和名副其實,必須改變人的思想,要改變思想,必須辦雜誌。用筆桿子當槍,用輿論與封建勢力作鬥爭。因此,陳獨秀在上海火速創辦了《新青年》。《新青年》雜誌啟發教育青年,公開與封建勢力爭鋒相對,一時,在學校,在社會上得到高度讚揚。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高一涵、魯迅等為《新青年》譜寫了新歌,在全國各地推動新青年運動走向高潮,喚醒了廣大民眾。特別是魯迅的《狂人日記》,將深受其害的廣大民眾喚醒,意識到,反抗才能救自己,反抗才能拯救中國。

反動勢力囂張跋扈,利用政權打擊陳獨秀、李大釗、蔡元培、胡適等愛國人士,鎮壓學生。社會各界,群雄激憤,紛紛譴責北洋政府,支援學生的愛國運動,各學校師生也群起激昂,爆發了“五四運動”。當即,社會局面處於危難之際,胡適為了兩全其美,不傷害學生和同志,挽救局面,勸陳獨秀、李大釗作出妥協讓步。是進,是退,他們之間有很大的分歧。在多次激烈的爭論與分析,陳獨秀、李大釗堅持走馬克思主義路線,尋求真理。至此,胡適與陳獨秀、李大釗分道揚鑣,追求各自的理想道路,但他們依然是好朋友,好同志。

民族處於極度危機。千鈞一髮,陳獨秀和李大釗突然明白:要形成一個組織,一個有力量的組織,有章有序的帶領群雄,才能戰勝封建勢力,才能儘快的救國救民。他們堅信,真理必定戰勝邪惡,迅速成立了黨組織,正式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組織。同時,毛澤東、周恩分別在長沙、天津成立了黨組織。一時,全國各地愛國人士紛紛宣誓加入了黨組織。

該劇再現了一百年前,一群熱血青年追求真理,改變中國命運而奮鬥的歷史詩篇。改變,就要拿出武器,就要付諸於行動。正如李大釗所說:要把思想覺悟和行動覺悟結合起來。光有思想,沒有行動救不了國家。是啊,有思想,不行動,是空談主義。現實中,要想事半功倍,只要是正確的事,正確的方向,就得將“思想和行動結合起來”,堅定不移地走下去。該劇,也是在歷史上第一次對陳獨秀大加褒揚。

《覺醒年代》重在“覺醒”。人們從被封建政權的壓迫,從愚昧到覺醒,到起義反抗,到救國救民。人們意識到一條道路越走越黑,就應該覺醒,拯救國家和民族。像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蔡元培等愛國人士和愛國青年,在國家和民族處於危險之時,建立了中國共產黨,力挽狂瀾,推翻了北洋政府,推翻封建制度,打倒了蔣家王朝,解放了全人類,成立了新中國。任何正確的道路,只要堅持真理,就一定能實現。

看覺醒年代觀後感28

古今多豪傑,憑一己之力力挽狂瀾,救國、救民之水深火熱。

2021年適逢建黨百年,一部叫做《覺醒年代》的電視劇吸引了我的目光。1915年到1921年是一個動盪不安,時局不穩的年代,卻也是中國人民在黑暗中覺醒的年代。

正直的易白沙、憂國憂民的李大釗、棄醫從文的魯迅、首當其衝的陳獨秀等人原本都是近代歷史書籍上一個又一個冷冰冰的書面人物,彷彿毫無關聯。而在這部電視劇中,一位位冷冰冰的大家全部鮮活了起來,從歷史波瀾的畫卷中一躍而出在百年後的熒幕上為大家娓娓道來那個動盪年代的故事。講述了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到中國紅船革命之間近十年的歷史,短短十年,喚起了中國這沉睡了數百年的巨龍。

回溯到100多年前,辛亥革命以來,整個民眾的思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中國許許多多的有識之士踏上了探索國家新出路的征途。無數青年才俊毅然回到中國,力圖“求一可愛國家而愛之”。

其中“南陳北李,相約建黨”是中國共產黨史上一段廣為傳頌的佳話。那麼陳獨秀與李大釗是如何認識,並走到一起的呢?他們的第一次交手,談論的是什麼問題?劇中一開篇,就展現了陳獨秀與李大釗相識的過程。李大釗說:“我們必須要喚起民眾覺悟,推翻封建思想,振作民主精神”。

在探索和發展真理時,十分艱難。在各種思想和主義的交鋒之中,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傳播起來。李大釗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庶民的勝利》;魯迅的《狂人日記》;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等鉅作橫空出世,大大推動了有志青年探索救國道路的步伐。

覺醒一詞,用的恰如其分。很多人說“這個中國沒救了!”如果我是當時的李大釗,我就想逃避,但是李大釗卻反駁了那些人的觀點,在與陳獨秀的一次談話中說:“我認為這個國家還是有救的!”很簡單的一句話,包含了這個愛國者的偉大情懷,也深深觸動了我的心。

那個動盪歲月裡有封建士紳的洋務運動,有神鬼顛倒的太平天國,有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辛亥革命,有張騫為代表的實業救國,甚至有袁世凱為代表的軍政府復辟、張勳復辟……各派各流,粉墨登場,偌大中華,成了演練場,成了試驗田。凡此種種,皆以失敗告終。但在一系列的波折下,李大釗推行馬列主義,並與陳獨秀等創立了中國共產黨,開創了紅船精神,由此,中國人民逐漸走向了正確的道路。

中國之覺醒並非一朝一夕,是信念的堅守。“時代造就英雄,偉大來自平凡。”每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都是普通人,成為英雄是因為他們對國家的熱愛。一百年前的中國,有他們;如今,有我們!

看覺醒年代觀後感29

近期,我們在學校的組織下觀看了《覺醒年代》這部作品。這部電視劇是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週年而作,尚未完結,雖說只看了幾集,但給我的感觸頗深。等不到看完便來寫這心得,以下便是我的觀感。

《覺醒年代》從新文化運動講起,陳獨秀歷盡艱辛從日本回國之後,以文學為基,創辦《青年雜誌》,力求從思想上改變中國新青年,進行討袁運動。中國當時處在一個迷茫的路口,君主專制;君主立憲;民主共和…領導者不知道中國應該走哪一條路。袁世凱渴望恢復帝制,開倒車的行為為各路人士所不恥。新一代有思想的人不畏壓力將自己的考量,思路說與人們,中國的思想在陳獨秀,李大釗,胡適,毛澤東等人的努力下不斷髮展。片中給我感觸比較深的是陳獨秀由《國際歌》歌詞有感說出的話:大到國家,小到個體,自己的命運自己爭取。當初的中國剛剛推翻幾千年的帝制,新制度正在萌芽階段,袁世凱卻到處借款,依託外國支援,打擊新思想,新制度,這是不可取的。且不說袁世凱有復辟之心,就借外債、依託外國過活這一舉動來說,他就已經失去了獨立之心,一個國家,如果連自立自強,獨立更生都做不到,依託外國,與殖民地何異。中國要想發展,獨立是必須的,必須有骨氣有方向,自己的命運自己爭取,不管是對國家還是個人。這句話一律適用,如果一個人失去了獨立之心,沒了前行道路,說句不好聽的,這樣活著和等死沒有區別。天下的路是給天下人走的,有志者事竟成。當時的中國需要一條獨立,民主,科學的道路,陳獨秀他們便將民主科學的道路展示給眾人看。

由人推己,當代中國新青年是否有這樣的路?其實心中有路的人不多,我們現在吃穿住行都發展到更好的階段,混吃等死要不得。一個國家,青年是力量,條件變好了,為什麼我們不能比前輩們做的更好,我們要爭取自己的命運,有志者事竟成,中國的未來是我們的,我們必須扛起父輩們肩上的大旗,有骨氣,有實力,有方向,中國才能發展得更好。

看覺醒年代觀後感30

花了大概一個多月時間吧,正好在五四青年節,把《覺醒年代》看完了,也算是頭一次完完整整地把一部歷史劇看完。

說實話,在以前看這種歷史劇的時候內心沒什麼波動,也就是僅能感受到革命的血腥與艱難,先驅們、戰士們的不畏犧牲的精神,不會像今日一般內心特別有觸動從而反思當今的人們,當今的社會。以前我是特別不能理解為什麼我們國家會拍那麼多的歷史劇,不論是古代的封建的各種朝代還是晚清、民國時期,抑或抗日、國共相抗時期,感覺拍來拍去全是拍的歷史劇,對未來的憧憬與想象的電視劇、電影鮮有所聞。但是現在終於是能理解了,我們中華民族最寶貴的財富,就是我們的歷史,就是我們的文化積澱。正是因為這些歷史與文化積澱,才使得我們民族與國家是世界上最為獨特的,不同於他族、他國。

《覺醒年代》這部劇展示的是1915年《青年雜誌》建刊到1921年我黨成立時期,雖然短短只有6年,但是這6年無疑是近代以來我國最為重要的6年,這一時期是我國找到了正確方向的探索時期,這6年也發生了一系列中國歷史上最為重要的事:新文化運動、馬克思主義進中國、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建立。這幾大事件是相輔相成的,是銜接醞釀按照發展程序應運而生的,是中國人民共同選擇出來的,是符合中國國情的,自然而必要的。

看覺醒年代觀後感31

《覺醒時代》這部劇以1915年起始,到1921年《新青年》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機關讀物,展現了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繼而到中國共產黨成立等歷史事件。以陳獨秀、李大釗等愛國救國人士為第一視角,更加真切的突出了一百年前,被政府壓迫的人民的艱苦和當時受辱的舊中國,內有政府的不作為,外有日本侵略者的鐵蹄入侵,這時就體現出了陳獨秀等愛國人士,在國家危難之時挺身而出的大義,也體現出了中國共產黨是在危難中凝聚而成的,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

在危急的時刻一批批的愛國人士將生死置之度外前赴後繼的希望救人民於水火之中,經過了一系列的探索,在俄國的十月革命過後,給了中國一條全新的發展道路,那就是馬克思主義道路,於是乎中國共產黨高舉以馬克思主義道路發展的旗幟,用以氣勢磅礴的力量,喚醒了沉睡已久的東方巨龍,經過黨的一百年來的探索與實踐,事實上也證明了馬克思主義道路是唯一也是最適合中國發展的一條道路,也是一項需要時間發展的長期任務,需要我們一代接一代的人民永不言棄的努力奮鬥,在當今新中國成立七十餘年,建黨100年的時候,我們國家從剛開始的一青二白到如今的蓬勃發展,都是在一代代像陳獨秀、李大釗等先進領導者的帶領與努力下,一步步完成的,在政治方面,我們的港澳迴歸,發展一帶一路建設,促進各國互贏,成為常任理事國等等,在科技方面,我們從靠外國進口到自主研發,中國天眼,是世界最大的望遠鏡,北斗衛星,再到登月,這都是一代代先驅者的努力才讓我們可以生活的如此平靜祥和,就拿這次的疫情來講,我們國家嚴陣以待,我們的黨也積極採取應對措施,頒佈一系列的利民政策,以人民為中心,與他國形成強烈對比,我們努力控制,嚴加防範,響應黨的號召積極採取防範,醫護人員也日以繼夜的研製疫苗,讓我感受到了中國共產黨優秀的領導和國家的強大。

我們作為青年一代要將愛國銘記於心,國就像是肥沃的土壤,我們就像花朵一樣,若是離開了國,就像是失去了土地的花,失去了最重要的東西。我們更要智存高遠,努力奮鬥,因為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也會成為國家的中流砥柱,為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所以只有現在努力奮鬥,才會在以後國家需要的時候奉獻出自己最大的能量,而不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只有一聲嘆息。祖國的強大,就依靠我們青年一代。我們不能像有的人那樣混水摸魚,渾渾噩噩的度過我們的漫長歲月,而是應該像陳獨秀、李大釗那樣為了祖國,為了未來,為了我們的美好時候而努力奮鬥,揮灑青春和汗水,以後的你會感謝現在努力的你自己。前輩吃過的苦我們可能沒體會過,那是什麼樣艱難險阻的滋味,但我們能竭盡全力去為國家人民乃至自己的事一定不可以懈怠。

陳獨秀、李大釗等人永遠存於我們心中,那是我們應當學習的榜樣,也是前進的動力與方向。

看覺醒年代觀後感32

最近觀看《覺醒年代》真的是讓我感慨萬千,現在回想先烈們慷慨激昂的講話,依然讓我熱血沸騰。如著名歷史人物李大釗,陳獨秀,魯迅等。觀看《覺醒年代》真的是如飲美酒,令人沉醉,使人受益非淺。電視劇一開始就勾勒出了大人物的生活細節與精神風貌,劇中的人物形象非常細膩明瞭。清晰的展現出了那個年代讀書人以天下為己任的擔當,追求真理,不怕犧牲,令人敬佩不已,反思當下的我們應當牢記歷史,不忘初心,奮力向前。

《覺醒年代》以陳獨秀先生,胡適先生,李大釗先生的相識到相知,再到走向不同的人生軌跡開始各自的理想追求為基礎,又以毛澤東,周恩來等熱血青年在追求真理艱苦奮鬥的過程為鋪墊、生動形象的再現了一百年前,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和一批有理想的熱血青年演繹出的追求真理,激情燃燒的歲月。

通過我對這部劇的觀看,北大校長,堪稱國士無雙的蔡元培先生,是整個劇的靈魂,北京大學的靈魂人物非他莫屬。北京大學之所以能夠成為今天的學府之都,就是有這些先進思想的哲學大師存在,如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領導人,扛起民族大旗,一呼百應的陳獨秀先生,一代愛國文學巨匠,魯迅先生,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敢為天下先,為中華民族利益而奔波,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偉大革命家李大釗先生,北京大學還有胡適,徐悲鴻,劉半農,劉師培等著名學術界權威性人士,正是有了這些人,北大才得以為國家培養出許多傑出人才。

劇中還清晰地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過程,中國共產黨的創立使得中華民族在黑暗中看到了黎明的曙光。進一步揭示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華民族前進的必然原因。劇中有一段話這樣說:“逆歷史潮流者,必被時代的洪流所淹沒。我們為了愛國,必須要救國,倒袁。我們為了我們的中華民族,更必須要救國,倒袁。”這些慷慨激昂的話語,無不展示出了那個時代中華兒女的愛國熱情。

李大釗先生,陳獨秀先生等中共早期領導人,為了自己如宗教一般的信仰,為了中華民族的未來,在困境中,有鋒芒,有探索的進行著他們的革命鬥爭生涯。向我們傳遞出了深刻的愛國情懷,傳遞出了中華兒女不達目的不罷休,越是在艱苦環境中越是努力奮鬥的優良品格。中國正是有了這些能人志士為國家命運而忘乎自我,置之生死,前赴後繼的奮鬥,才使得我中國必不會亡國。

中華民族正是有了蔡元培、李大釗、毛澤東這樣的英雄,中國這頭沉睡的雄獅才得以被喚醒。中華民族正是有了這些不求回報,不怕犧牲,只為救國的共產黨人,中國才能在困境中走出來,從而立足於世界競爭之林,歷史必將會銘記先烈們的卓越功勳,我們必將會傳承他們的優良品格,擔起新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繁榮富強。

看覺醒年代觀後感33

《覺醒年代》,是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立100週年創作的革命歷史題材的電視劇,一直聽說好看,沒有抽空去看,暑假裡終於把此事安排上了。電視劇《覺醒年代》和我們國中歷史聯絡緊密,以1915年《青年雜誌》問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為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為貫穿,展現了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建立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講述了覺醒年代社會風情和百態人生。該劇以李大釗、陳獨秀、胡適從相識、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傳奇故事為基本敘事線,以毛澤東、周恩來、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趙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經歷為輔助線,藝術地再現了一百年前中國的先進分子和一群熱血青年演繹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燒理想的澎湃歲月,深刻地揭示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和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歷史必然性。

印象深刻有好幾個地方。胡適和李大釗的爭論,胡適主張溫和改良,李大釗主張革命,李大釗揮動右拳,堅定地喊出那句:雖千萬人吾往矣!這句話出自《孟子。公孫丑上》,意思是縱然面對千萬人(阻止)我也勇往直前。孟子認為這是一種勇氣和氣魄,代表勇往直前的精神。被李大釗勇往直前、為國犧牲的精神氣勢所震撼。那個時候很多先進的中國人都去鄰國日本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如陳獨秀、李大釗、魯迅等,也有留美回來的才子胡適。回國後他們救國面臨不同的道路的選擇,接下來的事實證明,陳獨秀、李大釗的走馬克思主義道路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正確道路。

南陳北李相約建黨那段場景令人難忘。李大釗冒險送陳獨秀出城,路上下車,看到因為戰亂、災荒、饑荒……逃難的各種人,一個個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破布和竹杆子搭的帳篷到處都是。特別是那個倖存的義和團老人,給他的義和團的兄弟放花燈。他為兄弟們的死感到冤枉,兄弟們為國犧牲已經有十幾年,中國依然餓殍滿地,戰爭不斷。他用那因憤怒而顫抖的聲音問到知識分子的陳獨秀和李大釗:“這國還有救嗎?”看到老人期待的眼神,二人沒有回答。默默地離開。他們內心是什麼樣的感受呢?一定是苦不堪言的,失望、無力、心痛、憤怒!兩人走開後,陳獨秀忍不住抱頭痛哭,遺憾中國當時沒有一個真正能表現民眾勢力的團體。李大釗感言:“我們若能成立一個強固精密的組織,那麼中國徹底的大變革便有希望。”陳獨秀贊同不已:“對!我們應當建議一個用馬克思學說武裝起來的先進政黨,這個政黨一定能指引中國走向光明,讓中國人過上好日子,她是中國美好未來的先聲!”他要建黨,要救這樣的國,要救眼前這一個個逃荒的百姓,讓他們像人一樣有尊嚴的活著。這一刻,他終於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做什麼了。接著兩人高舉右拳許下諾言:拯救人民,讓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併為這個目標奮鬥終生!兩位革命先輩壯志凌雲的背影,令人動容。一百年後的中國,真正證明了他們的信仰,社會主義沒有辜負中國。

作為先覺醒的中國知識分子,他們沒有隻考慮自己,而是一心想著救國。他們辦報紙,宣傳馬克思主義。雖然一直受到當局的阻撓和威脅,甚至遭遇抓捕的情況下一步步的艱難探索和追求真理。他們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新文化運動啟蒙了中國人民的思想。正是這些先進的知識分子,奔赴各地組織發動了全國範圍內的罷課、罷工、罷市鬥爭的五四運動,北洋政府迫於壓力才不得不拒絕簽訂巴黎和約,中國工人階級凝聚起了強大的奮進力量,成為中共誕生的強大基石。陳獨秀的兒子陳延年、陳喬年,去法國勤工儉學,雄赳赳氣昂昂的為學習救國知識信心滿滿。他們也知道回國後和北洋政府勢力的鬥爭是生死較量,他們義無反顧。陳延年回來任江蘇省委書記,後在上海被捕,那個帶著鐵鏈的腳,血淋淋的,是血水裡開出的花。他頑強不屈,臨刑前他不肯屈服下跪被亂刀砍死,時年才29歲。弟弟陳喬年犧牲時年僅26歲,臨行前說:讓我們的子孫後代享受前輩披荊斬棘的幸福吧!

陳氏一家英烈。今天的盛世如你們所願!

總之,這是一部非常推薦學生們看的一部紅色經典電視劇。作為國中歷史老師,個人覺得這三個場景都是可以運用到教學當中。

看覺醒年代觀後感34

終於,一個月之後,我看完了《覺醒年代》全集,感悟頗深。

在沒有開啟這部劇之前,我從來都不會去看這類講歷史的劇(偏文學)或者故事,對的,是從來不會。但是現在,我對陳獨秀(字仲甫)、李大釗(字守常)、蔡元培(字孑民)等文人有了更多的瞭解,他們不再是歷史書上寥寥幾頁紙使我一讀而過的人,此時的我對他們有很深很深的敬佩之意,同時通過這部劇,我愛上了李大釗這個人物,敬愛,深深地敬愛。

為什麼會愛上李大釗,可能是因為他在窮人家走投無路時給予自己所有的幫助,亦或是他將馬克思主義宣揚於全中國,更或者是他將工人階級與救國緊密聯絡起來,等等等等。守常先生使我動容的地方不僅僅在於他對國家所做的貢獻,在他的小家裡,也讓我看到了一個負責任的守常先生。守常先生和他的“姐”趙紉蘭(妻子)之間的故事,讓人看著就很溫暖,很可愛,我“喜歡”守常先生對妻子的深情與不棄。是啊,這樣優秀的人怎會不被人銘記,不被人敬佩,明明是一個每月能拿到不錯薪資的北大先生,可是自己永遠窮的叮噹響,還好孑民先生每月會扣一部分大洋拿給“姐”,以用來補貼家用。後來才知道,1927年守常先生被捕後所受的苦是常人不能想象的,我時常想,他也是人啊,也會痛,也會難受,究竟是什麼讓他在臨死時依然從容不迫,我想,是愛,是對中國的愛,是對中國人民的愛。

這部劇中有好多情節使我熱淚盈眶,使我動容。

以往我一直都不知道外交部,後來經常刷到一些外交部發言人的發言,像耿爽、華春瑩、趙立堅等,慢慢地知道了外交部的存在,可我從來也沒有想到過,過去我們國家的外交部那麼難。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弱國無外交”,我會永遠記得作為一個戰勝國卻沒有資格坐在談判桌上去決定本國土地去留的那一幕,那一刻,我感覺自己身臨其境的體會了外交部領導者的辛酸,一百年過去了,中國不再是從前那個不被尊重的國家,中國外交也不“弱”了,我永遠為我出生在這樣一個國家而感到驕傲與自豪。

那次外交主要針對青島問題,就在這個時候,我記住了一個人---郭心剛(歷史原型郭欽光)。一個愛國青年,一夜白頭,仲甫先生說“中國之所以這麼糟糕,就是因為郭心剛太少,胡適之(胡適,字適之)太多”,一旦青島丟失,便會有更多的喪權辱國的條約出現,適之先生執著於用教育來慢慢改變現狀,可是當時的中國等不起啊,教育怎能不談政治。我不會忘記那個夜晚有一個愛國青年的逝世讓我流了好多好多眼淚,直到他離開也沒能看到他想要看到的結果,但是現在,中國的每一寸土地都完完整整的歸屬於中國。

自鴉片戰爭後,中國便走上了一條探索的路,仲甫先生一手創辦《新青年》,舉起科學與民主兩面大旗,激發國人的思想,在這一條探索的路上,湧現大批愛國人士。陳家滿門忠烈,陳獨秀、陳延年、陳喬年,延年、喬年去世也不過二十多歲,但是眼神中充滿堅定,延年寧死不跪,喬年臨死留下一句話“讓我們的子孫後代享受前人披荊斬棘換來的幸福吧”,瞬間讓人破防,那個時代的中國大學生,在救國的道路上,不斷失敗,但從未放棄,前人真的是用自己的鮮血換來了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我還記得,教員(毛澤東,字潤之)的出場是雨中逆行,他在雨中給勞動者做思想工作時撐傘的那一幕更是難以忘記,魯迅(字豫才)先生的出場是“血饅頭”一幕,《狂人日記》的出世更是將當時中國的現狀展現的淋漓盡致,鄧中夏、趙世炎等一眾青年更是站在救國的“第一線”,有人問,《覺醒年代》還有沒有續集,答案是沒有,因為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就是續集。

我們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裡。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目光所至皆為華夏,五星閃耀皆為信仰。我很榮幸在黨的一百週年之際成為一名黨員,我將致力於服務人民,奉獻國家。我愛中國,我愛中國共產黨,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願在種花家。

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願意中國好嗎?

我是,我愛,我願意。

看覺醒年代觀後感35

適逢建黨百年,中央隆重推出了《覺醒年代》,詳細介紹了以陳獨秀、李大釗為代表的第一批中國共產黨員從反封建到求共產的轉化,在影視題材裡第一次正面大張旗鼓的樹立了陳獨秀先生獨立思考、個性張揚、奮發有為的形象。

從流亡日本反思國可以愛也可以不愛被愚忠派當做漢奸,到回國創立新青年雜誌,再到入京任教將新青年轉移到北京,被北洋政府逼迫從北京返滬,陳獨秀先生倡導的民主和科學,振聾發聵,一時風頭無兩,激勵國人。

覺醒一詞,用的恰如其分。清末以降,無數仁人志士探索救亡圖存之路。有封建士紳的洋務運動,有勳親貴胄的君主立憲,有封疆大吏的東南互保,有神鬼顛倒的太平天國,有農民起義的捻軍,有不明真相的義和團,有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有張騫為代表的實業救國,甚至有袁世凱為代表的軍政府復辟、張勳復辟……各派各流,粉墨登場,偌大中華,成了演練場,成了試驗田。為國,時代精英和盲流們真是操碎了心。凡此種種,皆以失敗告終。當那之時,知識分子的苦悶,不可為不大,竟連周樹人,也無奈的沉迷故紙堆,考據金石,以古封今,麻痺自己!

大變革的年代,自然是風雷激盪,大變革的年代,自然是新舊交替。胡適之先生留美返國,一方面作為新青年的導師,首倡白話文、白話師,誓與舊文化舊文壇決裂並一戰高低,另一方面娶老家安排的小腳女人,相濡以沫;李大釗先生一方面深入工廠,與長辛店工人交朋友,另一方面對家中一字不識事實上的童養媳寵愛有加;辜鴻銘留著辮子養著奴才,卻娶了日本女人,說著流利的幾國外語,馳名歐美;周樹人一方面抨擊著吃人的禮教,呼喊著救救孩子,另一方面又不違母命,和髮妻在一個院子裡住著卻不同床……凡此種種的糾結與扭捏,是時代的註腳!

新文化運動,白話詩文和小說,事實上降低了文化門檻和思想表達門檻,擴充套件了文化和文明的覆蓋面,有效降低了學習成本,將文化逐步的推向大眾甚至結合工農識字班推向工農。文化,再也不是皓首明經的有閒階級專享。

當代人說,風起時,豬都能飛上天。潮流來的時候,本著求同存異,新思想新文化在襁褓中總要團結奮進,戰舊戰古戰當局,但潮流滾滾中,對於將來,同袍亦會有分歧。在倡導新文化反封建上,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甚至吳稚暉都能同仇敵愾,法國派、俄國派、美國派、無政府主義等等,都有共同的敵人,封建主義。在反封建的下一步發展上,大家產生了分歧,巨大的分歧,從思想到行動上都是不可調和的矛盾。歸根到底,是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

五四運動中,李大釗最早發掘並激勵了工人的力量,接觸馬克思主義後毛澤東認真思考了中國工人階級弱小需要同盟的問題,陳獨秀在武漢演講中公然丟擲了無產階級暴力革命的道路選擇。一代人的集體智慧,逐漸凝結,慢慢滴灌中華大地。

經過了理論傳播與思考、學習與討論、學生與工人運動結合,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條件成熟了,南陳北李相約建黨,在嘉興的遊船上,一個小規模的祕密社團建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自此,經歷28年風霜雪雨,中國共產黨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的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覺醒年代》裡,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初心和使命,是為勞工、為大眾、為民族、為社會!觀看此劇,作為一箇中年人,我數次熱淚盈眶!我為是這個偉大組織的一員感到光榮和自豪,我願為人民的幸福、社會的進步肝腦塗地!

看覺醒年代觀後感36

這段時間,小編被瘋狂安利了一部劇——《覺醒年代》。

光看劇名和海報就覺得又紅又專,像極了老一輩們愛看的題材和畫風,萬萬沒想到,沒有人能逃得過真香定律,看過一集以後,小編已經完全被折服了,馬不停蹄的把它安利給周圍所有的朋友!

當然,不僅僅是好看,小編還發現這部劇中包含的考試知識點也有很多!

1915年是怎樣的一年呢?

袁世凱稱帝、護國運動、張勳復辟、護法運動……

中國將去往何處,是當時所有中國人的迷茫。

在政治、經濟、社會現狀現狀等“硬歷史”條件下,人們的思想漸漸發生轉變,在精神層面的“軟歷史”革命也正在發生著……

1915年,《青年雜誌》問世,知識強國、文化強國的思想開始萌芽,從“德先生”“賽先生”的提出,到新文化運動中的百家爭鳴,再到馬克思主義的引入,文化自信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但這條路並不容易,讓小編印象最深刻的場景,就是辮子軍進城的那一幕,長槍短炮,火把陣陣,士兵們與拉二胡的街頭手藝人以及他的小孫女相遇。在二胡悽慘的音調喝女孩嚎啕無助的哭聲裡,士兵們逆向而行。

張勳復辟是違背歷史潮流的荒唐之舉被展現的淋淋盡致。

民國時期,局勢動盪,新青年與頑固守舊派艱難抗爭,你方唱罷我登場,大眾對變幻莫測的局勢感到厭煩,風往哪邊吹,人往哪邊倒。但越是在這種局勢的之下,民眾心智的啟蒙、新思想的發展與傳播,就顯得越發重要。

李大釗、陳獨秀、胡適等知識青年的相識相知,毛澤東、周恩來、陳延年、陳喬年等革命青年的砥礪奮鬥,青年們意氣風發,盡顯文人風骨。

新文化運動,作為那個時代的重要節點,被後人們廣泛的討論,在中大學聯考的試卷裡也經常出現。

菜市口殺人、老百姓看熱鬧、大媽端著碗接人血,那是一個吃人血饅頭的年代,人們麻木,國弱民愚,學醫救不了中國!

思索良久,魯迅摸著關公木雕青龍偃月刀的刀鋒,終於在紙上寫下了《狂人日記》的標題,煤油燈下、紙窗之外,魯迅奮筆疾書,音樂激昂,鏡頭越拉越遠……

短短几幕,將魯迅先生的精神世界和他筆下的社會展現的活靈活現。

圍繞著“覺醒”這一主題,各種思潮論激烈碰撞,青年們作為新時代的探索者,不斷找尋救國之路,而革命信仰的形成和沉澱,也在這一時期漸漸形成:為了辦雜誌,陳獨秀不惜賣字籌款;為了幫助工人和青年學生,李大釗慷慨解囊,不拘小節;毛澤東時任北大圖書館助理員,初讀《青年雜誌》時在雨中慷慨陳詞;茫茫大雪,蔡元培三顧茅廬求賢若渴……

“只有找到一條新路,中國才不會亡。”

“那何為新路呢?”

“不知道。”

在滂沱大雨中,混亂的街道、縱馬而過的軍閥、深陷苦難的貧苦百姓、躺在泥水中的乞丐、坐在汽車裡吃三明治的附加少年……這些場景分裂而又統一,伴隨著青年毛澤東懷中護著《青年雜誌》,在雨中奔跑的腳步和明亮的眼神。

小編相信,那時,星星之火,就已經出現了

回望那個年代,風雲激盪,歷史的發展波瀾詭譎,身處洪流之中,有迷茫,有憤怒,有彷徨,但唯一不變的,更有熱血。

知識分子覺醒,青年學生抗爭,工人階級奮鬥,儘管前路未知,但當新世界到來的那一天,當理想實現的那一天,所有的坎坷,都將凝練成一段激情燃燒的澎湃歲月!

青年之力,大氣磅礴,追求真理,燃燒理想,感人至深,他們以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作為燈塔,激勵和指引後代們前進的方向,百年過去,初心仍在,思想自由,相容幷包。

吾輩當以他們為楷模,不斷探索,砥礪前行,筆耕不輟,奮鬥不息,為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而貢獻力量!

看覺醒年代觀後感37

覺醒年代這部電視劇在近期爆火,豆瓣評分高達9.2分。為什麼覺醒時代那麼好看呢?首先,這部劇從真實的歷史出發。該劇嚴格遵守從事實中尋求真相,從真實歷史開始,消除其光環不美化任何人,不貶低任何人的價值,還原他們最真實的一面。其二在劇中有許多隱藏在鏡頭中的細節,劇中的場景都不是多餘的。如果仔細品味,便可以理解隱藏的含義。其三劇情十分緊湊,沒有一句多餘的臺詞,主線十分清晰。其五所表達的當時知識分子想要拯救國家於水火之中的愛國精神與許多觀眾產生了強大的共鳴,激發起了每個人心中的愛國熱情。而劇中表達的正能量的思想也鼓舞著觀眾們。

在第四集中,李大釗幫助貧苦百姓中提及的一句“窮人不是跪著的命,死也要站著不能跪著,你知道嗎?”深刻反映出了當時平民老百姓慘遭統治者壓迫,但心中的骨氣仍存。讓觀眾聽到了那個時代窮人或是底層人民的吶喊,許多網友紛紛評論看哭了,我看時也感到震撼與傾佩,如今的社會也需這種骨氣與頑強。之後李大釗又是當東西,又是預支工資地去幫助百姓救治他們的孩子,而在後來李大釗也在這位老百姓的幫助下,逃去了上海,躲過一劫。這種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毫無保留地幫助與知恩圖報的心理讓人為之動容。

陳獨秀的兩個兒子是那個年代的讀書人典型代表,善良友善,拾金不昧,尋求尊重,有著自己的傲氣與確切的目標,充滿思想,不畏艱苦,有時有點一根筋,十分要強,這也可能是在他們小時缺少父愛,過早地見識了了世間險惡而導致的。在第四集中一出場就看到他們在賣《新青年》,勤工儉學,自己賺錢去法國留學。反觀現在的許多學生,包括我自己,在優越,和平的年代裡卻時不時想著如何貪圖享樂。“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任何一個時代中,青少年學生總是推動時代進步的先驅,他們為國家提出自己的建議,為國家找尋出路,為國家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周總理曾說過:“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學生,又怎能因為眼前的舒適而麻痺自己,我們更應該奮發努力,為中國的復興努力讀書,不負前人,不負國家,不負父母之期望,不負自身之使命。

課內的歷史書上,蔡元培任命北大校長一事總是一筆帶過,讓我不禁疑問,當一個校長有什麼值得被記錄的呢?覺醒年代給了我答案。在1917年之前的北大,風氣混亂,汙濁。學生不尊重老師,老師不認真對待學生。最為一個國家的最高學府,如此腐敗,也由此可以體現出當時中國的混亂不堪。而想要救國,教育救國是必不可少的,蔡元培深知這點,於是毅然決然地任職,志在把北大培養成世界一流大學。如今的北大也已成為全世界的頂尖大學,這盛世,如你所願。

在好看的電視劇也中有完結的時候,但覺醒年代想要表達的精神與它所展現出來的優良品行將會影響著每一個觀眾,那個時代中所體現的意志會被所有中國人民銘記心中。

看覺醒年代觀後感38

覺醒,一個正式而又嚴肅的詞語,對於新時代的我們來說,熟悉而又陌生。

人們常說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一次偉大覺醒,因為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國就大變樣了。殊不知,一個時代的更替,往往是由於有了新事件、新事物、新思想的導引。從十九世紀初開始,思想覺醒的萌芽就開始生根發芽,經歷風雨,也迎來彩虹,至今茁壯成長,蓬勃發展。

2021年3月1日在中國社會科學網釋出的文章中清晰地提出一句話,我很是認同——“紅色文化是開展新時代大學生黨性教育的優質資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影視行業作為一大引領社會風氣的巨龍,也推出了新成果《覺醒年代》,借紅色文化去助力新時代學生的黨性教育。從1915年《青年雜誌》問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為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展現了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建立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講述了覺醒年代社會風情和百態人生。它告訴人們:為什麼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中國共產黨“能”、馬克思主義“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好”!通過這段時間的收看,我也受益匪淺。

(一)望得到的,才是黎明

初次相識《覺醒年代》,還是因為陳獨秀先生與友人在回國船上的一段對話把我拉進情節:

——友人:“快睡吧,外面烏漆嘛黑的什麼都看不見。”

——陳獨秀:“看得見。”

是的,天黑了,夜靜了,人們都蜷縮到自己避風的船艙裡去了,只有他們睡不著。仲甫先生孤獨的望著茫茫大海,彷彿要一眼望到中國,望到中國最需要覺醒的地方去,望到南陳北李的戰鬥中去,去追求真理、燃燒理想!

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成立至今2021年,整個百年,中國實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論新冠肺炎疫情的階段性勝利,還是脫貧攻堅戰取得的全面勝利都為十四五規劃開了個好局。這其中的不易和喜悅只有傳承紅色文化的中國人才可以切身感受到。

反觀之,新時代的我們都逐漸在適應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然而沒有了需要翻閱很多書籍才能汲取到知識的過程,現在我們過分依靠身邊現代化的搜尋軟體,讓自己活成了“行走的答題卡”。試問,如果我們在當時的年代,又有多少人可以以清醒的頭腦去看待事件的本身和解決問題的根源呢?或許有,但絕不多。面對黑暗,我們大多數人也都會像當時的民眾那樣在白白的等待黎明,只有少部分人願意先沉澱下來觀察、思考、覺醒,再帶動整個社會的覺醒和改變,就像仲甫先生那樣望到黎明。

(二)放得下的,才是渺小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帝國主義侵略者不斷踐踏中國的主權,賣國賊不斷委曲求全,好多的留學生、先進積極分子主動回家守護祖國。在輪船上一群中國人因為日本人欺負一對年輕的中國男女挺身而出,陳獨秀先生為了和李大釗相識被動言語相機、充當一會兒假的賣國賊更是明證。

先進的中國人可以為了國家奉獻一切,偉大的無產階級可以為了祖國放棄一切。遠有魯迅先生棄醫從文,以筆為槍,去改變祥林嫂代表的那個扭曲社會;近有各地兒女在疫情期間放棄小家團圓,義無反顧地奔向需要的地方。

然而,現在的我們,這群年輕人們,還有“覺醒”嗎?

朋友們,為了新時代的偉大事業,為了希望,孤單沒什麼的,只不過是坐在黎明前的夜裡,等待曙光罷了。等待固然難熬,然而曙光總會映照在臉上。無論要多久。一定會有一線光明,出現在你遙望的方向!

看覺醒年代觀後感39

100年前,“南陳北李”相約建黨,成為中國歷史上被人傳頌的佳話。一百年後一部展現中國共產黨從醞釀到成立過程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覺醒年代》恰逢其時。使我觀看後心潮澎湃,今天我給大家解析下第35集。

陳獨秀與李大釗等友人聚餐後,他們更加深切地認識到,這個國家一定要改變,不只是改變現有的制度,而是說徹徹底底的人們的思想,要讓千千萬的中國人覺醒,推翻現在的統治。於是他們分別行動起來,仲埔先生瞞著延年,一意孤行地在人最多的地方撒發傳單,明明知道會被抓捕,拘禁,但是他已經把生死置之度外;他不顧眾人的勸阻,邁著穩健而又急促的步伐,走上樓頂,手裡抱著用麻皮布包著的傳單,心裡懷惴著使人民覺醒的報負,他用滿懷希望的眼神向下望,人頭攢動的大廳,車水馬龍的街道,他拿起一把傳單,振臂一揮,傳單像一片片覺醒的雪花飄落下去,一把接一把……當樓下的同黨提醒他警察來時,他紋絲不動,氣定神閒地看著遠方,大手一揮,心裡想:“多撒一把就能喚醒更多的人,讓他們覺醒,”就這樣,加快速度,一把一把向下撒,當警察衝上樓時,他依舊不停止,仰天大笑,義氣凜然。

在那一刻,陳獨秀的腦海裡,不是想自己的處境有多麼危急,而且要喚醒更多的人,即便是大字不識幾個的工農民,覺醒也是遲早的事。

雖然表面上歌舞昇平,實則暗藏危機,有些人還渾然不知,他要用自己撒傳單來宣告天下所有的人,堅決抵制北洋政府的無恥行徑,希望同胞們能夠團結合作,能使這個國家少一些滿國瘡痍。

為什麼陳獨秀他們會那樣做,因為那時的中國,百姓頭上有壓迫,身上有剝削,承受著鴉片戰爭已來的屈辱,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碼頭工人整日搬運節只能以麻袋蔽體;農民整日勞作卻只夠納稅,軍閥混戰,民不聊生。仲俌他們能夠切實感受到這種痛苦,他們不想看到國家滿目瘡痍,他們要站起來喚醒同胞們,推翻舊制度,讓中國人覺醒,一旦覺醒,那是一種力量,一種衝破牢籠裡奮鬥力量,一種為國獻身的愛國力量。

覺醒年代裡所述的覺醒是與中國人骨子裡的民族精神緊緊聯絡在一起的,即使大字不識的工農民,覺醒是遲早的事,是勢不可擋的……

轉眼間當歲月輪替,我們在獲得科學與民主以及全面社會進步的基礎上,我們進入了“新覺醒年代”,站在一代代思想巨人的肩膀上,我們應客觀,辯證地認識傳統文化,歷史作為己任,收穫歷經坎坷卻又一往無前的擔當和勇氣,在多元豐富的思想爭鳴中回溯傳統,收穫海納百川的心志和本民族的文化自信。

少年強則國之強,我們要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奮鬥目標,把握機會,極力創造,為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光和熱。

看覺醒年代觀後感40

《覺醒年代》是一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的電視劇,最近受到人們熱議。

在第三集中,陳獨秀湊到了錢,在辦雜誌前舉辦了活動,許多有志青年紛紛趕了過來,津津有味聽陳獨秀高談闊論。陳獨秀有理有據分析祖國落後的原因,祖國落後是因為民智沒有開啟,西方國家之所以強大,是因為思想走在了東方諸國前面。他認為想壯大祖國,必須推翻固有的封建落後思想。陳獨秀髮表的獨特先進救國觀點獲得很多青年認同,他把自己的思想發表到雜誌上,掀起了一輪新思想風潮,獲得了周恩來極力追捧。遠在日本的李大釗時刻關注陳獨秀的動向,陳獨秀回國不久就開辦了雜誌,推行新思想,主張反對袁世凱為首的老一派舊思想,李大釗對陳獨秀刮目相看,他也意識到,批評腐朽祖國不是賣國,而是應該正視祖國的不足之處。陳獨秀的演講充分提現了他救國的急切心情。

陳獨秀開辦的雜誌獲捧的時候,毛澤東還在到處尋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幾個有識青年聽到訊息,來到毛澤東跟朋友們吃飯的地點。毛澤東外出歸來,結識了蔡和森等新朋友,眾人入座吃飯,一邊吃飯一邊談論治國之道。毛澤東認為想救國並不能只靠筆桿子,還要有強壯的體魄。他說到激動處,放下飯碗,走到了屋外淋雨。在眾人的注視下,毛澤東宣佈自己要投稿給陳獨秀的雜誌,發表自己的救國觀點。他在雨中奔跑的一組鏡頭,充分展現了當時百姓窘迫、窮苦的生活狀況,讓人印象深刻。

陳獨秀的觀點引起了海內外熱議,遠在美國留學的學生胡適寫信給陳獨秀,把陳獨秀的壯舉形容為“文學革命”。陳獨秀從未想過自己的舉動是“文學革命”,他對胡適讚不絕口,認為自己和胡適是知己。陳獨秀辦雜誌侵害了他人的名聲,捲入到官司糾紛中,雜誌被迫停業。訊息傳到了李大釗的耳裡,李大釗認為敢告陳獨秀的人不知天高地厚。

1916年,袁世凱在全國民眾的強烈反對下被迫取消了帝王制,結束了稱帝夢。退位的袁世凱在全國民眾的唾罵聲中鬱鬱而終,許多有識之士紛紛回國。

縱觀這些老革命家們,他們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道路。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他們生活在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背景,但風華正茂的他們都有為國家幹事業、為人民謀幸福的志向。他們為了國家的復興,民族的覺醒付出終身,年輕的觀眾從這些人物身上看到的也不僅是過去的歷史,還有人生路上的座標和嚮導。

  如何避免虛度一生?如何綻放青春芳華?我們會在《覺醒年代》中找到答案。顯然,如今的年輕人“愛上”的是優秀影視劇,更是蘊藏於其中的理想光輝。

看覺醒年代觀後感41

6月時往家裡打了一通電話,我問爸媽最近在幹嘛。我媽說,他們在看《覺醒年代》,老爸看了都哭了,看完催我入黨。我一邊心裡想著我的眼淚哪有那麼好賺,轉眼考完期末就打開了這部劇,當然一部分原因也是學校老師要求。

總共43集講述的故事,並不是我們很陌生的。故事開篇先從二十一條開始,講述了為了反對袁世凱復闢,幾位歷史主要人物凝聚在《新青年》這本雜誌下,為中國救亡圖存而尋找出路的過程。在看電視劇之前,我對陳獨秀和李大釗的認識仍停留在歷史課本的“南陳北李”的層面,只有看進去了,看到偉人家裡的雞毛蒜皮,看到親人之間的悲歡離合,看到學生的滿腔熱血,才覺得歷史不是乾癟的事實陳述,更是他人的一生的故事。

劇裡讓人印象深刻的情節數不勝數:有日本留學回國的李大釗和陳獨秀在船上仗義相助中國學生,有辜鴻銘“口吐芬芳”用希臘語給胡適一記下馬威,有二十八畫生雨天徵友閱盡街邊世態炎涼等等。

讓人記憶猶新的人物也不少:有對得起世人唯獨對不起妻子的北大李大釗;有無恥諂媚的報刊記者張豐載;有試圖二十年不談政治的雜誌主編陳獨秀;也有把陳獨秀喂胖了4斤的警察廳廳長吳炳湘;有看似老頑固實則是蔡元培“毒唯”的辜鴻銘;還有曾經的無政府主義愛好者陳延年和勤工儉學小可愛陳喬年。

這些人物都在這部劇裡躍然紙上,鮮活地向世人展示著當時的社會生活,每一個單拿出來都可以詳講許多人物塑造也立體不扁平,較為真實地還原了人性的複雜。但在這人物群像當中,我卻獨獨被蔡元培這一角色所吸引。

這個角色像是一個粘合劑和催化劑的結合體,將意見相左的人才都集於麾下,運用著極大的管理智慧,從中調和,使得每個“大將”的才智都得到了發揮。這樣的老好人的形象並不容易塑造,稍有不慎便會顯得過於世故圓滑,但是在劇中,蔡校長卻恰如其分地安撫著每一個思想上激烈交鋒的學者,體現了極高的情商。(三句話,我讓男人為我寫了180篇稿子)面對天南海北來的北大師生,孑民校長在他們過熱的時候降降溫,在有分歧的時候又擔得起領袖發揮了凝聚力。或許比催化劑更適合的表達是,蔡校長的存在使得各個學者發揮出了“協同效應”,實現了1+1>2的效果。雖然對內蔡校長柔情似水,多方協調,春風化雨。但是我們的蔡校長絕不是一個軟弱的角色。當面臨外敵的時候,蔡校長又顯示出了剛強的一面。當青島被列強奪走,中國作為反法西斯戰勝國卻還在外交上備受欺辱的時候,蔡校長毅然決定辭職的行動也展現了作為愛國文人的風骨。可以說,既是蔡元培此人的品格最是擔得起校長一職,也是校長這個身份賦予了蔡元培實現抱負的能力和歷史責任。二者相互成就,是為資源實現了最優配置,確實應該寫入史書。

在高中的歷史課本里,蔡元培校長向來是和北大的校訓“思想自由,相容幷包”連結在一起的考點。但當時從來就沒有深究為何他能當上這個校長,我想,這部劇裡給出了我想要的答案。《覺醒年代》不僅是從大的格局上,教會我們要熱愛這個先輩用血淚澆灌出的國家,更是從做人的角度上,教會了我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立足於這個社會。

從巨集觀角度來說,這部劇是成功的。它成功地讓年輕一輩回顧了過去艱苦奮鬥的歷史,瞭解了國人思想啟蒙的幾番波折。

從微觀角度,這部劇也算是成功的。作為一部宣揚主旋律的電視劇,不流於說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這一部作品的藝術價值和表現手法是密不可分的。就拿柳眉(當然撇開女演員帶資進組不說)和陳延年分別的戲來說,他們在一個公園湖邊告別,空鏡頭一轉,移到了湖面上的幾片漂浮的樹葉。

此中的象徵意義已經不言自明。而表現陳喬年和陳延年就義的時間點和手法也比較高明。或許有的人可能會覺得,雖然後面幾集仍有陳氏兩兄弟的戲份,過早地“劇透”他們的死訊會不會不太合適。但是我覺得這正是對節奏的把握,是刻意為之的先抑後揚。當喬年和延年和父親陳獨秀分別時,腳步的蒙太奇處理,給依依不捨的觀眾發了“刀子”,服化道的精細程度也使得觀眾收到了心理和視覺的雙重衝擊。之後幾集又重新出現了兩兄弟的鏡頭,讓觀眾不僅有一份欣喜,也為之後毛澤東和周恩來的登場的基調做了鋪墊。

綜上所述,《覺醒年代》就主題立意和技法的層面而言,都是一部稱得上優秀的作品。作為中華兒女,看完此片,我的覺悟是:吾輩不僅應當以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輩為榜樣,還應該學習這樣優秀的作品所傳達出來的資訊——今天的大眾傳媒應該傳播發展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其中,講好中國故事必不可少。

看覺醒年代觀後感42

近幾年,前有《人民的名義》引發熱議,今有《覺醒年代》引發共鳴。毋庸置疑,凡是製作精良的影視劇,必會得到觀眾的尊重與認可。

關於《覺醒年代》這部電視劇,談幾點小感想。

第一,是關於“覺醒”。每年都有不少新書上市,也有許多老生常談的書單,然而提到“覺醒”這個話題,第一時間浮現在腦海裡的,是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一書中借孫少平之口寫給妹妹蘭香的一封信裡談到了“覺悟”。

信是這麼說的:“我感到,人的一生總該有個覺悟時期(當然也有人終生不悟)。但這個覺悟時期的早晚,對我們的一生將起決定性的作用。實際上就是說我們應該做什麼人,選擇什麼樣的人生道路。”

什麼是覺醒?為什麼要覺醒?怎麼才能覺醒?覺醒之後做什麼?

在這最後,想起魯迅的那段鐵屋子言論。

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裡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並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聲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麼?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

不管是鐵屋子也好、圍城也好,人的覺醒是對困局進行反思與反抗,以解決弱性與矛盾,從而找到一條良性發展之路,體會到生而為人的價值與責任。覺醒雖然是一條荊棘之路,但亦會有玫瑰的芬芳。

第二,談談這部劇裡的三個主要人物形象——陳獨秀、李大釗、胡適。

陳獨秀是同李大釗一起在舊文化的泥沼裡衝鋒陷陣,開闢新路的戰士,當陳獨秀被捕入群,毛澤東的湘江評論,周恩來的覺悟社、罷工、罷課、罷市的上海聯合界,全國一致為其聲援,這足以看出其在那個年代所具有的影響力和領導力。雖然君曼和她的孩子會偶爾發發牢騷說陳獨秀是封建大家長,會有些剛愎自用,但不影響陳獨秀所代表的先進意義。

在沒有看這部劇之前,相信許多人對李大釗的認識只停留在名字層面。感謝導演和劇組,讓我們看到一名為國家甘於奉獻,奔走疾呼的革命者。李大釗能夠解下僅有的懷錶拿去當鋪為工人解難,能夠用工資置辦年貨與長辛店的工人一起過年。面對這群弱勢群體,李大釗對其關心是發自內心的身體力行,而不是誇誇其談的空口無憑。這種精神,值得尊敬與繼承。

胡適的立場是什麼呢?一位拿到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的學者,滿腹的理論與才華,做學問是他的志向。他受到陳獨秀“二十年不談政治”的影響而投身於新文化運動去做思想啟蒙的運動,《新青年》給了他發聲的機會,一篇《文學改良芻議》在中國舊文化中猶如驚雷,被辜鴻銘、黃侃等人痛加批判。但時局的變遷讓北大、讓《新青年》、讓陳獨秀都無法置政治於身外,而一心想做學問的胡適則是抱著不談政治的決心,於是矛盾和分歧自然而生。

胡適是怎麼樣的一個人,怎麼樣去評價他,絕不是看一部劇就能輕下結論的。季羨林曾有一篇紀念胡適的文章,字裡行間都流露出無比的尊敬與懷念,在文章的最後感慨的寫道——畢竟一書生。

從救亡圖存的大角度來講,胡適和李大釗、陳獨秀都是想為國家出力的戰士,只是方式和思路上有所差異,他們的公心都是值得尊敬的。

第三,談談細節。李大釗的鬍子、胡適的圓框眼鏡、毛澤東的髮型、徐世昌的方臉,人物造型與真人長相都很接近。而出現在《新青年》雜誌上的螞蟻,是否就是用來形容馬克思主義?陳延年與陳獨秀的關係從對峙到緩和再到和解,從稱呼仲甫到叫一聲爸,這種父子情觸動人心。

看覺醒年代觀後感43

《覺醒年代》是一部具有思想深度、歷史深度與藝術深度的優秀電視劇。它第一次全景呈現了對現代中國產生劃時代影響的五四新文化運動,第一次生動塑造了陳獨秀、李大釗、胡適、蔡元培以及魯迅、錢玄同、劉半農等一代新文化巨人的群體風采,第一次在風起雲湧的歷史大背景下闡釋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邏輯和中國共產黨出現的必然性,第一次將五四新文化摧枯拉朽、一往無前的時代精神表現得歷歷在目、酣暢淋漓,第一次將五四青年追求祖國新生、追求民主科學、追求自由解放的初心表現得青春激盪、熱血沸騰。

《覺醒年代》的藝術深度體現在它並不是歷史文獻的影像還原,也不是對歷史人物的“概念化”重現,更不是歷史事件的編年堆砌,而是把每個主要人物都作為完整的藝術形象來刻畫,藉助大量歷史資料的線索,利用創作者的想象,找到了每個人物的性格之核,也找到了他們共處一個特殊時代的文化共性,從而使得這些人物的思想動機、行為方式、道路選擇、情感衝突都有了性格支撐,也有了時代烙印。每個人物的複雜性、多樣性也都統一在人物性格的內在一致性中。

陳獨秀的雄才大略、光明磊落、剛愎自用、專橫霸道、視死如歸都是連為一體的,他與蔡元培、胡適等同仁,特別是他與兩個兒子的關係、與朋友們的關係,把陳獨秀天馬行空的性格體現得栩栩如生。人們會相信,藝術虛構而塑造的“陳獨秀”就是“真實”的陳獨秀。

此外,深受西方文化影響的胡適溫和、務實、自由派的性格,李大釗平實、親民、醇厚的性格,作為長者的蔡元培沉穩、睿智、從容的性格,甚至辜鴻銘這種所謂新文化運動的反對者自傲、自居、自大的性格,都塑造得生動準確細膩,觀眾甚至都能通過這些藝術形象來解釋這些人物的政治道路和人生軌跡。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這部劇藝術地“活化”了歷史人物,從而證明了歷史劇創作的一個“原理”:人活則歷史活,歷史活則電視劇活。

作為一部歷史正劇,歷史深度是這部電視劇的重要價值。全劇以袁世凱復闢、《新青年》雜誌創辦、北京大學改革、張勳復辟、文學革命、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分化、馬克思主義傳播、中國共產黨成立作為核心事件,全面展示了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為什麼會發生,以及如何發生、如何變化,馬克思主義為什麼會在中國傳播等歷史程序,呈現出那個歷史時代絕望與希望、衰老與新生、傳統與現代生死決戰的歷史氛圍和時代趨勢。

電視劇用兩代人的選擇告訴我們,在那個中國即將被開除出地球“球籍”的時代,唯有壯士斷腕、革故鼎新才是中國的出路。雖然,歷史從來都不是按照人的主觀意願而發展的,歷史的河道有許多人們無法控制的暗礁、逆流,但是我們不能用所謂後來的“正確性”去否定昨天先驅者的嘔心瀝血和前赴後繼。從這個意義上說,這部電視劇體現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創作態度,正是這種態度確立了電視劇的歷史深度。

曾經受到五四新文化運動巨大影響並親身經歷過這場運動的毛澤東說過,五四運動“在思想上和幹部上準備了一九二一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這一趨勢在《覺醒年代》中也得到了清晰的體現。

《覺醒年代》思想深度、歷史深度和藝術深度所支撐起的這部電視劇的特殊意義,值得珍惜。

看覺醒年代觀後感44

前段時間,有多位朋友向我推薦了電視劇《覺醒年代》,於是略作關注。該劇自2月初開播以來,好評如潮,豆瓣評分也達到了9.3分。就在剛結束不久的大學聯考中,《覺醒年代》也成為作文的重要題材,讓它再度登上熱搜。當然,大家的熱議和好評把我的胃口也吊了起來,於是在最近幾天一睹為快,感受頗豐,內心早已按耐不住想寫點東西的衝動!

《覺醒年代》是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優秀電視劇展播劇目,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史詩型電視劇。該劇首次全景式展現了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時代風雲和歷史畫卷,清晰地反映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和中國共產黨建立的全過程。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一直傲立於世界東方。然而自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中國的國際地位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出現斷崖式下跌,可謂任人宰割,民不聊生。中國到底是怎麼了?這個國家還有救嗎?到底靠什麼才能把這頭東方睡獅重新喚醒?眾多有家國情懷的仁人志士們都在思考、試驗和探索。

辛亥革命失敗後,積貧積弱的舊中國面貌並未得到根本改變,三座大山仍然壓在中國人民頭頂,軍閥混戰、倒行逆施、民眾矇昧、思想混亂的社會亂象,將出路問題再一次擺在中國人面前。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等在混沌中上下求索,從新文化運動開始著手思想啟蒙,力求喚醒民眾救亡圖存。隨著十月革命一聲炮響,他們開始接觸、學習、接受、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逐漸從思想啟蒙轉向革命行動,倡導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革命實踐,建立了中國共產黨,使中國革命面貌為之一新。

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出現,中國人民不知還要在暗無天日的世界裡再躑躅多少年。在中華民族內憂外患,社會危機空前深重的背景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程序中,中國共產黨誕生了!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這一開天闢地的大事變,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後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程序,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近代中國歷史選擇的必然結果,是中國人民選擇的必然結果。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有了可以信賴的組織和領導者,開始了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偉大征程。人民幸甚!中國幸甚!世界幸甚!

整部劇我印象最深的片段是在電視劇的第40集,為躲避北洋政府的迫害,李大釗護送陳獨秀從北京出發,經由天津到上海去避難。馬車行至海河邊上,兩人看到了河堤上密密麻麻、飢寒交迫,來自全國各地的大量災民。聽了一位義和團倖存老人對混蛋政府的痛陳,以及為往日捐軀的戰友們的喊冤叫屈,陳獨秀再也難忍悲憤之情,失聲痛哭。

為了能讓受苦受難的中國人民能像人一樣地活著,為了他們能夠擁有人的權利、人的快樂、人的尊嚴,陳獨秀終於下定決心,要改變中國現狀必須要建黨,得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李大釗問陳獨秀想建一個什麼樣的黨?陳獨秀答:“一個用馬克思主義學說武裝起來的先進政黨,一個可以把中國引向光明,能夠讓中國人過上好日子的無產階級的政黨。”於是兩人達成一致並莊嚴宣誓,願意為此而奮鬥終生!看到這裡,我也難掩悲痛之情,心潮澎湃,潸然淚下。

在這以後不久的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如今已是2021年,一晃100年過去了,當初這些革命先驅們的誓言經過無數仁人志士們的浴血奮戰,經過幾代共產黨人的共同努力,早已成為美好的現實,傲然展示在世人面前。

2020年,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毫不畏懼,小心應對,率先控制了疫情的發展,積極組織復工復產,成為全世界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2020年,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面對貧困攻堅克難,常抓不懈,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鉅任務,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蹟。

2021年,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面對已開發國家大量印發貨幣形成的全球通脹,用數億勞動者生產的優質商品打造了穩定全球通脹的千鈞錨。

2021年,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面對美國政客的傲慢與無禮,用擲地有聲的言詞給出了振聾發聵的有力反擊。

這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光榮,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光榮,這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光榮!我們一直講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信來自哪裡?從建黨到百年,從去年到今年,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用一個又一個事實給出了最好的回答和證明。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中國共產黨正帶領中國人民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形勢環境變化之快、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對我們黨治國理政考驗之大前所未有。

回首百年路,展望新徵程,中國共產黨定能帶領中國人民披荊斬棘,前赴後繼,奔向一個又一個更美好的明天!

看覺醒年代觀後感45

是將困難以之夢想,還是將困難以之青春。這個問題電視劇《覺醒年代》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

在二十世紀那錯綜複雜的年代裡,中國湧現了一批敢為“有可愛之國而愛之”這一崇高理想而奮鬥終生的人,有一批為了讓烏雲瀰漫的中國迎來破曉之光而勵志創新,不懈革命的人。

陳獨秀、李大釗、陳白沙、陳延年、魯迅,他們就是這樣的一批人,他們在中國歷史上添上了開天闢地,濃墨重彩的一筆,讓中國從那樣一個“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摸索出一條前無古人,而後人僕前繼後的道路。而電視劇《覺醒年代》講述的就是關於那個年代,那一批人的偉大作為。

放眼當時偌大中國,清政府腐敗不堪,擁兵自重的軍閥混據,外國資本主義在中國橫行,那是一個混亂的年代,中國千瘡百孔未有良藥醫治。但那也是中國歷史上難得的“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是中國破繭涅槃的必經之路,是從落後的封建制度轉型的重要拐角。

那時前路迷沙重重,荊棘密佈,鬼怪橫生。敢問中國前路在何方?這無人得知,甚至部分人還因自己的利益而無暇顧及。可就在那樣一個漆黑而難見曙光的時代,創新、改革、變法等良方屢戰屢敗,腐朽而屈辱的制度反覆提及的時代,連普通民眾最基本的生命與溫飽都難以保障的時代,居然還有那麼多的社會名流,人傑志士未曾放棄奔走於為中國找尋新出路的路上,還有那麼多心懷夢想的人們義不容辭,視死如歸的撲身在開闢革命道路的路上。

這努力是何等的可敬,這些人是何等的可敬!他們讓我們看到了在那個時代,還有文人政客,市井青年堅守著道義,為“有一可愛之國。”這一理想而前赴後繼。

當魯迅先生寫下了“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來,滿本上都寫著兩個字“吃人”!”這句話之時,新中國所走的路上便打破了這自詡仁義道德的假仁假義。那個年代的他們將歷史撕開,將當時偽裝的海晏河清的面具摘下,質問了當時的掌權者,侵略者:“你們可知何為真正的中華熱血,千年血性?你們可知何為激流勇進,開天闢地?”。

中國的革命,從來都不是嬉笑打鬧的,也更不是簡簡單單地定下目標,走過目標方向的道路就了事的,而是一種真真正正的大義凜然,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丹青鐵血。是真心誠意為了這個國家富強、民族崛起、人民平安的追夢赤子之心。

看過了那個只是為這絲微弱的希望之光,就有那麼那麼多的人願意為其現身的時代,我不明白,我不明白在如今中國已同當年資本主義的諸國一樣站在世界的潮頭的時代,究竟還有什麼能難得倒我們當代青年?我希望我們都能重新認識一番在《覺醒年代》中辜鴻銘先生所說的“我們中國人身上的那份與眾不同的精神,從而發掘出屬於我們身上的血性!”

看覺醒年代觀後感46

通過觀看《覺醒年代》,我們從中可以看出,國民之覺醒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是文化名流群英薈萃。蔡元培接任北京大學校長後,他致力於北大多層次的文化建設,這裡匯聚了諸如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錢玄同、劉半農、周作人等一批文化名流,也匯聚了諸如趙世炎、鄧中夏、郭心剛等無數熱血青年。當然,也不乏像辜鴻銘、黃侃、劉師培等保守派人物。新舊文化陣營的碰撞和交鋒,使北京大學校風驟然發生變化,處處呈現出一派百家爭鳴、欣欣向榮的態勢。

第二是文化社團應運而生。陳獨秀一生追求真理,到任北大後,他毅然發起了新文化運動。在他的倡導下,各地的青年文化團體相繼成立。起初,北京大學成立了紅樓讀書社和互助社,毛澤東在長沙成立了新民學會,周恩來在天津成立了覺悟社,這些社團秉承反省、持久、奮鬥、活潑、創造、批判和互助的理念,為廣大愛國青年提供了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後期,李大釗成立了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和亢慕義齋書屋,毛澤東也隨之成立了旅京湖南各界研究會以及平民通訊社,為傳播新文化運動及馬克思主義作出積極貢獻。

第三是新生期刊異軍突起。伴隨著各種社團的誕生,各種傳播新文化運動的刊物也相繼問世。從章士釗早起的《甲寅》到李大釗主編的《晨鐘報》;從誕生於上海的《青年雜誌》到落戶北京的《新青年》,這些期刊一期一個模樣出現在世人面前。隨即,陳獨秀又創辦了《每週評論》,他主編的兩個刊物就像黑夜裡的明燈,為愛國青年指明瞭前進方向,而毛澤東主編的《湘江評論》和周恩來主編的《天津學生聯合會報》一南一北,與北京的《新青年》等刊遙相呼應,形成了南北一體的格局。

第四是學生及工人運動風起雲湧。1919年5月4日,北京13所高校的學生走上街頭,舉行大規模的反帝反封建遊行,他們高呼“外爭主權,內懲國賊”的口號,反對《巴黎和約》的簽訂,史稱五四運動。五四運動爆發後,周恩來在天津,張聞天在南京,毛澤東在湖南,陳潭秋在湖北,他們領導學生髮起了聲勢浩大的愛國運動。不僅如此,各地的勞工也迅速行動起來,紛紛上街遊行,全國多地出現了學生罷課、工人罷工、商人罷市的“三罷”現象,尤以上海最為突出。在全國人民強大的呼聲面前,北洋政府被迫免去了曹汝霖、陸宗輿和章宗祥的職務,並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

第五是中國共產黨組織如火如荼。1920年7月,俄共代表分別在北京和上海會見了李大釗和陳獨秀。同年8月,陳獨秀率先在上海創立了第一個中國共產黨組織。10-11月,李大釗在北京、毛澤東在湖南分別建立了中共北京小組和中共湖南小組。與此同時,遠在法國的陳延年也完成了從無政府主義者到共產主義者的轉變。周恩來抵達法國後,隨即成為中共旅法小組的成員。之後,董必武等人在武漢、王盡美等人在濟南、陳公博等人在廣州、周佛海等人在日本也相繼成立了中共小組。從此,中國革命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中國國民之覺醒,絕不是幾個知識分子的覺醒,而是整個無產階級的覺醒。無產階級的覺醒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紀元,併為苦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希望和光明!

看覺醒年代觀後感47

連續一段時間,利用課餘和出差的路上將《覺醒年代》看完了。以前在軟體上看電視劇我是不開彈幕的,但這部戲我開了幾次,彈幕中的留言清一色的好評,說明這是一部非常受歡迎的劇作。對此我也是深有同感。

在網上搜了一下,這部劇的觀後感很多,有些是在央視首播的時候寫的,我那時還真的沒有關注到。看了幾篇,都是讚譽有加,說明這也是大家的共識。

《覺醒年代》描寫的就是從1915年到1921年的這段時間發生的故事,從陳獨秀和李大釗相識開始,到兩人一南一北建立中國共產黨為止。不算是那種大跨度的年代劇,但呈現出來了寬度和厚度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劇中人物眾多,以陳獨秀和李大釗為主線的同時,劇中出現的無論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還是創作需要虛構的角色,都是那麼的鮮活。編導演的用心,使得這部劇沒有讓人齣戲的地方,倒是感覺在看一部鮮活的歷史。音樂的編配、服裝道具的運用都非常的符合劇情。

劇中主要演員的表演也是非常精彩。

於和偉的陳獨秀讓很多人第一次瞭解了這個時期的陳獨秀對於未來100年起到的歷史作用。有人評價於和偉的表演有用力過猛之嫌,但一個革命家如果缺少了激情,是很難感動和感染人的。我倒是覺得在這部戲裡於和偉的表演火候拿捏的還是很準確的,白玉蘭最佳演員也是實至名歸。

張桐飾演的李大釗在這部戲的每個環節都堪稱是完美的,很多的細節彰顯了李大釗的人格魅力。劇中與他夫人在涼亭的那場戲,張桐的表演真的是很感人,背對妻子流淚的細節處理把那種對家人的愧疚和對妻子的不捨表現的淋漓盡致。

還有馬少驊的蔡元培,老戲骨的稱號也是當之無愧。演誰像誰,這是功力,這才是優秀演員的標誌。兩個字“佩服”。

胡適的扮演者我真的不熟悉,查了一下,演員叫朱剛日堯。也演了不少作品,但實話實說,一部也沒看過。這部片子中留下的印象還蠻深刻,尤其是與陳李意見不同以致最後分道揚鑣的一些橋段,表演的還是可圈可點的。

魯迅的扮演者叫曹磊,在看過的一部戲《北平無戰事》裡面扮演過角色,但那部戲真的沒有注意到他。在本劇中他的戲份不多,可印象深刻,形神兼備,把魯迅演活了。

還有一個就是畢彥君扮演的辜鴻銘,也是劇中的亮點。

劇中年青一代的角色,毛澤東、周恩來、鄧中夏、趙世炎、陳延年、陳喬年、郭心剛等的扮演者都是一個個英氣逼人,讓大家震撼。

這部戲中女演員不多,印象最深的是李大釗與陳獨秀的兩位夫人,演的好,沒有什麼痕跡,自然,也就感人。

其他的角色也都非常棒,包括群眾演員也在導演的排程下與劇情很協調。

總之,這部劇製作是非常的精良,以至於看過這部戲之後,其他類似題材的電視劇就不敢看了,怕同題材的作品無法超越該劇,影響了這之後觀劇的感受。大家還有別的推薦嗎?

看覺醒年代觀後感48

顧名思義,《覺醒年代》講述的是中國覺醒年代時,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歷程。它不僅僅是為了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的到來,它更是為了讓今天的中國人,讓當代的青年人回顧黨史,不忘初心。

第一集,袁世凱對外賣國,為了當上皇帝,他不惜犧牲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簽訂了日方“二十一條”的大部分內容,打算復辟帝制。但是他的復辟行經不得人心,愛國青年共同奮起,一片倒袁愛國的聲音紛紛湧現。一系列故事便由此展開,《青年雜誌》問世,新文化運動開始興起,五四運動爆發,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中國共產黨宣告誕生。

縱觀前九集,其中可以觸動心扉的,當屬蔡元培初到北大的就職演說。

當時,蔡元培接受了大總統黎元洪的任命狀,正式出任了北京大學的校長。

北京大學的前身是百日維新期間創辦的京師大學堂。總的來說,在當時,北大是一所腐敗,封建的所謂“大學”。學生們都是富家子弟,大多數人都是一心想當官發財而來此求學,而蔡元培的到來,無疑是猶如一束陽光,照亮了北大黑暗的局面。

在一片掌聲歡呼中,蔡元培緩緩走上演說臺,他往臺下望了望竟然也恭敬地向前邁出一步,鞠躬還禮,在此,他與北大的一眾師生約法三章:
“予今長斯校,請以三事為諸君告:

一曰抱定宗旨……

二曰砥礪德行……

三曰敬愛師友……”

這場著名的演說,簡短卻不簡單。它使北大完成了脫胎換骨,烏雲盡散,曉霧將歇,北大已經不是昔日裡那個陳腐的“京師大學堂”了,北大,儼然已經成為了一所真正意義上的“大學”。

還記得演說中有這樣一段話:“平時冶遊,考試來了,才去翻讀講義,不問學問之有無,唯爭分數之多寡,考試結束,書籍,束之高閣,毫不過問,潦草塞責……”

這不正是我的生活現狀嗎?平日裡不務正業,上課時不專心聽講,下課後去操場上無所事事,聊天閒逛。想著離考試還遠,應當及時行樂,多快活幾天,等快考試了,才嚷嚷著要“考前突擊”,臨時抱抱佛腳,匆匆翻幾頁書,考試來了,手忙腳亂地複習一晚,結果成績往往不盡如人意。放假了,又恢復成往日遊手好閒的狀態,之前背過的寥幾頁書,也都忘得一乾二淨,這可真是“光陰虛度,學問毫無”呀。

蔡公的這一席話,真可謂是如雷貫耳,激盪人心,這番話真真正正地激勵了當時的廣大青年。哪怕是我現在讀著這些句段,心裡都會產生一種異樣的感覺。

現在的我們,還能夠在學校中學習;現在的我們,還能夠花費更多的時間來學習;現在的我們,還能夠有老師和父母督促來學習。學習自然也很辛苦,學習當然也更快樂。趁現在為時不晚,請努力學習吧,切莫耽務了自己,再去耽誤他人啊。

希望在數十年後,蔡元培的話依然能伴我左右。

看覺醒年代觀後感49

最近,與父母一起觀看了電視連續劇《覺醒年代》,這部電視劇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編排的優秀電視連續劇,主要講述了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時期,學術界中偉大的新文化領袖,啟發民眾的心智,激發民眾的熱情,帶領各族各界民眾掀起了一場驚天動地的思想解放運動。

這部劇中的每一集,我都懷著與那個時期的青年一樣激動澎湃的心情去觀看的。採用電視劇的形式,將那些寫在書本上毫無生氣的記載,一幕幕的表現出來,帶來的不僅僅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是精神上的滋養。活潑生動的人物形象更能讓我感受到革命的偉大。

有人說,自打鴉片戰爭那會兒,中國人民就開始睡覺了。之後的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內戰,以及一系列喪權辱園條約的簽訂,更是讓中國人開始變得麻木不仁,習慣了這個“人吃人”的社會。

然而,總有人在黑暗中努力地透出一絲光亮,希望通過學習西方的武器,制度,來拯救中國,於是就有了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可無奈,中國人太消極了,中國太黑暗了,僅有武器和制度不足以挽救這個即將沉淪東方大國。

於是,歷史將時代的重任交到了思想革命者手裡,挑擔的這個人叫陳獨秀。就這樣,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思想革命正式拉開了序幕。

1915年,陳獨秀創辦了《新青年》雜誌,並發表了《敬告青年》一文。從此挑起了“科學”和“民主”兩面大旗。他說:“科學與民主是人類社會進步之兩大主要動力。”

很快,他將目光轉到了青年身上,堅信他們一定能夠改造思想,改造社會,擔起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於是,他以《新青年》為雜誌名,大量出版對青年有教育意義的文章。如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魯迅的第一本白話小說《狂人日記》號召青年改造思想。洗滌靈魂,推翻舊社會。

陳獨秀成立新青年編輯社後,廣招人才,招納賢士,“不拘一格降人才,”在實行“同人編輯”的同時,為北大吸納了大批人才,積極從事教育事業。

在那個時代,《新青年》和新青年猶如一顆種子,生長出思想革命的果實;猶如一把利刃,直刺向黑暗的社會;猶如一團火種,毀滅黑暗,照亮光明。

他們徹夜苦讀,決心探索出一條救國救民的道路;他們振臂高呼,喊出了時代的最強音;他們向上向善,充滿青春之朝氣;他們自強不息,拼搏在那個覺醒的年代。

因為他們身處那個覺醒的年代,他們正朝氣蓬勃,他們不救國,誰來救國?

因為他們肩負住人,他們要改造思想,要獨立人民的思想。自由人民的精神。

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生則國家生,他們死則國家死,他們覺醒,國家亦覺醒。

看覺醒年代觀後感50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優秀電視劇展播劇目、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史詩鉅製《覺醒年代》,將於今晚登陸央視一套黃金檔,震撼播出。該劇由北京市委宣傳部和安徽省委宣傳部聯合組織策劃創作,首次全景式展現了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時代風雲和歷史畫卷,清晰地反映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和中國共產黨建立的全過程。

電視劇《覺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雜誌》問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為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為貫穿,通過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周恩來、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趙世炎等眾多歷史人物為中國尋找出路的種.種探索和思想交鋒,以及思想文化界的一系列重大事件,藝術地再現了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巨集大背景、歷史卷軸。

上世紀初,辛亥革命失敗後,中國依然沒有能夠擺脫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地位,三座大山仍然壓在中國人民頭頂,軍閥混戰、倒行逆施、民眾矇昧、思想混亂的社會亂象,將出路問題再一次擺在中國人面前。為探索救國救民道路,一群有識之士開始奮起抗爭。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在混沌中上下求索,從新文化運動開始著手思想啟蒙,力求喚醒民眾救亡圖存。在探索的道路上,他們逐步確立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信念,達成了只有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才能救中國的共識。隨著十月革命一聲炮響,他們開始接觸、學習、接受、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逐漸從思想啟蒙轉向革命行動,倡導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革命實踐,建立了中國共產黨,使中國革命面貌為之一新。電視劇《覺醒年代》清晰展現了這一過程,揭示了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必然。

電視劇《覺醒年代》聚焦建黨風雲人物,突出展現了李大釗等中國共產黨革命先驅的崇高理想和卓越貢獻,客觀全面、鮮明生動地塑造刻畫了一幅立體而豐富的人物群像圖。

劇中既有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做出的歷史貢獻,也有周恩來、鄧中夏、趙世炎等青年革命者推動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實踐之舉,更有陳延年、陳喬年等愛國進步青年為國為民做出的流血犧牲……這些共產黨早期革命領袖有血有肉、有理想有鋒芒、有困境更有探索,他們的革命品格與鬥爭精神,深刻傳遞愛國情懷,傳播了愛國愛黨、艱苦奮鬥的正能量。此外,魯迅、胡適、蔡元培、辜鴻銘、錢玄同等新舊文化陣營中的知識分子的思想和觀點也在《覺醒年代》中形成交鋒,塑造了豐富多彩的時代人物群像。

該劇題材重大,北京市委宣傳部、安徽省委宣傳部、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和安徽省廣播電視局提前數年組織策劃精心打造,集結了一流主創團隊。“全國電視十佳製片人”劉國華擔任總製片人,原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祕書長、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三編研部主任、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編劇龍平平操刀劇本,電視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馬向陽下鄉記》《安居》導演張永新執導。張桐、於和偉、侯京健、馬少驊、劉琳、朱賀日堯、張晚意、曹磊、夏德俊等老中青三代實力演員的加盟,讓《覺醒年代》看點十足。

電視劇《覺醒年代》以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為核心事件,勾勒大時代,傳承大文化,抒寫大情懷,揭示出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歷史和中國人民的必然選擇的主題,藝術再現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夢想,傳遞出極富感染力的愛國主義情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