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夢空間》觀後感範文

來源:才華庫 2.32W

篇一、《盜夢空間》觀後感範文

《盜夢空間》男主角道姆·科布是一個善於潛夢的竊賊。在人們熟睡且精神脆弱的時候,他潛入別人夢中,竊取潛意識中有價值的資訊和祕密,在這過程中夢中人腦運轉速度比現實中快20倍,而在夢中消磨一小時相抵現實生活中的5分鐘。

《盜夢空間》觀後感範文

那麼《盜夢空間》給我帶來哪些震撼,而又引發了怎樣深沉得思考?

(1)夢境設計師可以在夢境內構造自己意念中的世界,如年輕的夢境設計師艾裡阿德妮帶著好奇心來到了科布的夢境,在潛意識裡她也在構建自己的世界,她心中所想的街道也成為立體的模式並塑造出她所構築的虛幻世界,只兩面立體鏡卻像一層套著一層,男主角像會分身術一樣出現。而男主角的意識裡躲著一個陰暗的人格,他的氣焰轉化成矛頭,更多虛構的人用憤怒的眼神看著艾裡阿德妮,直至殺死她,最後她在睡夢中驚醒。

(2)由於分不清現實與夢境的區別,很多人會一直沉睡,高階藥劑師的出場為整部劇層層巢狀的格局埋下伏筆,出乎意料的是在進入費舍爾的夢境裡,還有防盜夢者,他們面對著死亡,於是又在策劃下一層夢境,在規定的時間完成任務並採取特殊手段。自始自終,他們一直有一個目標,在費舍爾的頭腦中植入遣散公司的意念,從而消滅齋藤的對手,如果成功,齋藤將帶他回國,科布將會見到自己的兒女,這從開始就是場交易,一場生與死的拼搏!

(3)三層夢境環環相套,在第三層夢境中又套著一層,科布潛意識裡的亡妻存在於構建的迷茫中(現實與夢境的糾結),最後科布說出他的植入理念給他帶來的深深罪惡感,並從意識邊緣中清醒過來,同時電影最後也設定了一個懸念,科布回到現實世界了嗎?在我看來:最後的時候,陀螺轉速變慢,中心軸左右搖擺,看似有停止轉動的前兆,可判斷為現實。只是電影突然停止,如若眼神飄忽,也會有另一番想象。另外,科布的世界裡是沒有兒女的樣子,電影裡有提到在夢裡科布每次想叫孩子,孩子就會轉身跑掉,但和兒女團聚之後孩子轉過了臉,由此判斷是現實的。然而這只是片面之詞,盜夢空間若有下部,於劇情需要,他是沒回現實世界的,或許又有更強的人來發掘更精彩的世界!

篇二、《盜夢空間》觀後感範文

剛剛看完一部曾經很想看的電影《盜夢空間》,故事中的情節雖說撲朔迷離難以讓人琢磨,可藝術家的每一部作品都有他灌輸給觀眾的一些他說需要表達的韻味意境。就猶如一千個哈姆雷特的原理一樣,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想法。然而讓觀眾自己去感悟自己的人生,去思索存在的意義,去反省生活中每個細節該如何地改變自己應該的態度。

現在還沉醉在電影裡的情節裡不能自拔,仍然想象自己還在自己的夢境中。好像命運安排我在這個時候讓我欣賞這部已經存在我生活中的寶庫,相信要是當時首播的那段時間我不會真正去身歷其境地感悟這一番意義。

近段時間,人生中很重要的意義,算是我的最愛離開了我吧。她一直陪伴著我度過一個個不眠之夜或者歡喜溢容的時刻,讓我感覺這世界上還有人瞭解我、無論什麼是都會留在我身邊,跟我說,還有我在。就算我有時對她不理不睬,甚至是嫌棄她的壞脾氣,但這一切都已經不復存在了。手心捧著之間的紀念品,回想每一分每一秒的相處的美好,想念和她在一起的浪漫,視線卻不爭氣地模糊了。我知道,她這一走,就不會再回來了,但我還是不相信這是事實,一直用影像麻醉自己,可發現思念與責備無形地籠罩著我麻痺的心。

此情此景舊日的感情,只有揮手說再見。正如我們當七年級起的時候,越是擁有就越是害怕失去,事情還是如期的發生了。身邊很多人問我,為什麼當初不珍惜她。可當初又如何?!還不是不會去珍惜,擁有的慣性讓我覺得她會一直留在我身邊,錯覺的泛濫滋生了這悲劇的發生,當然,我必須對自己的錯失負責。錯過就錯過了,沒有什麼好憐惜的,我還要向前走。的確,不然高比都會留在第四層空間一直留念下去。一切只因為現實的殘酷迫使意志不堅的人兒去幻想自己的美好世界。世界是每一個人的,就算你天馬行空的創造一個又一個的夢間傳奇,建立一座有一座完美的城堡,一旦夢境破碎了,還是要回到原點。

幻滅的世界不再,迴歸現實繼續向前看。或許生活偶爾欺騙了你,也不要去埋怨,那是人生的一段美好的財富。險境或是驚喜不是等著你去安排,而是你要去創造,趁自己年輕,想做什麼就去做什麼,有意識地去編織自己的人生難忘的每一個鏡頭畫面,那將是你年老時對後代說的風光。這兩天的社團幹部培訓,昨天下午闖關遊戲結束後,就跟隨著兩個同學去游泳,晚上還去輪滑。生活如此多嬌,這還讓我想起前幾天的爬山看日出,那是凌晨1點鐘,糾結了十分鐘就跟舍友說我明天要去登山看日出,想不到有人比我更熱衷這門意願。總共有4個人決定組隊登山,真的不敢想象那是睡了3個鐘之後,我們冒著伸手不見五指的夜裡翻牆出宿舍大樓然後避開宿管的監視溜近學校後山,為的就是一個鐘之後的日出那一瞬之間。前方滿希望,道路有我創。

時刻記住:明天不一定會美好,但更好的明天一定會來。回到電影上面吧,高比的願望只有一個,就是想方設法地回去照顧他們的孩子,就算前路有多大的風險,親情愛情時刻支援著他的行動;一班英勇善戰、各懷絕技的隊友;一個無情卻有情的商人。。。他們都有著自己的命運,由於命運的安排才有了交集。行動中,各種無法預料的艱難險阻阻撓著他們的前進,可解決的辦法總比問題多,以至於屢戰屢勝直至任務完成。

既然選擇看遠方,就只顧風雨兼程。我以前的最愛(MP3)離開了,在校園瘋狂張貼尋物啟事的傳單,這是我能為你做的最後的一件事,她也不想我就此如此一蹶不振,心還跳,路還在,我會一直走下去,最遙遠的距離不再。沉醉只會麻痺熾熱的心,別怕失去,難過總會過去的,明天還有我們的幸福。

夢醒了,我在回憶往事,已成為過去式,剩下的就用勇敢去跨越吧,祝你們也有一個最珍貴的夢想,但一定要堅信,讓一切盜夢者的夢破碎!

篇三、《盜夢空間》觀後感範文

很受追捧的片子,未觀其影,久聞其名。

看名字就知道,又是一部“折磨”大腦的片子,只是沒想到會有這麼多的動作場面。汽車追逐部分,讓我莫名的想起呂克貝鬆。看到人物在空間裡翻騰的那一刻,我明白了為何名為“空間”。

此片包含的因素很多,視覺的、聽覺的、思維的、甚至還有幻覺。

不同的角色有著不同的任務,在每一個場景都能“恪盡職守”,努力的完成自己的那一部分,讓我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片中小MM第一次進入夢境時候,周圍景物的大爆炸很明顯的看出是電腦特技製作的,有點失真,這算是最大的敗筆。後來小MM製作了屬於自己的圖騰,卻始終都沒使用過,很可惜。成了一個看似沒有任何用處的情節。

一個一個的夢境,一層一層的深入,還不如說是,一次又一次的陷入。每一次進入下一層夢境都是這一層的“無能為力”,就好像用一個謊言去圓另一個謊言,然後不斷的針對謊言的漏洞去製造更多的謊言。最終發現,其實一切都是假的。

片中對於夢境“規則”的解說,如:死亡之後就會醒來,使用鎮靜劑死亡之後就無法回到上一層,跌入夢境邊緣之類的。其實都是圈套,讓觀眾總是按照預定的框架去適應這些規則,然後規則不斷變化,規則中出現規則,讓觀眾開始暈暈呼呼。加上場景的不斷變化,第一層、第二層、第三層來回切換,然而每一層都有每一層出現的“規則”,觀眾的思維就很難一步到位的跟上,

菲舍在老菲舍病床前那生死別離的一刻,我實在忍不住了,腦子一片翻騰,所有的記憶清晰無比。

還好當時還算有點理智,沒有完全讓傷感佔了上風,強迫自己認真看電影,極力忍住眼淚。可惜,還是不夠堅強,滾燙的熱,劃過臉頰,留下了無比混亂的思緒。

接下來的部分,一直在掙扎中看完,一邊腦子裡不斷的重演著回憶,阻礙正常思緒,沒法認真看下去。一邊又必須保持理智,想要好好的看到結局。一直掙扎著,以至於看完之後情緒很難平復,實在對不起同行的朋友。

篇四、《盜夢空間》觀後感範文

我是看了第二遍之後才動筆寫的這篇觀後感,也正因為看了第二遍,我才認識到這基本是一部無法講圓的故事。《盜夢空間》(注:盜夢空間百度影音線上觀看)的資訊量很大,而當觀眾佔有的資訊越多,影片情節帶給人的語焉不詳的疑點也就越多,當然這些疑點在影片本身的世界觀和基本設定下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釋,這一現象可能會導致兩種對這部電影的質量判斷,一是如果一部電影設定繁複並需要過度闡釋或觀眾補白方能自圓其說的話,這本身就是一種致命的缺陷,在影片的前一個小時,一直在解釋,解釋盜夢和植入思想的原理和可能性,解釋造夢的方式,講述藥劑催眠、穿越、喚醒、防禦者等設定,雖然這個講述方式已經在電影化的基礎上做到了足夠有趣,但依舊讓人覺得這裡的世界觀構架過於自說自話。另一種判斷是這是一部真正尊重觀眾智商並調動觀眾參與創作的電影,這樣的互動性讓觀影本身具有了超乎尋常的挑戰性,於是在電影院裡,每個觀眾都漸漸地從一個旁觀者變成了編劇,不同的觀眾在電影結束後做情節覆盤時會讓這個故事有著無限種可能性,這樣的電影存在本身就具有了非凡的價值。

從導演手法上說,《盜夢空間》是一部比較常規的克里斯托弗·諾蘭電影。諾蘭是一個擅長將自己在藝術上的追求用高度娛樂化的手段呈現出來的導演,這讓他的作品具有了多重的接受可能,訴諸感官的部分能夠滿足最基本的觀影需求,而主題的思辨性和價值體系的多義性又能帶給高階觀眾以足夠的形而上的思考樂趣,《黑暗騎士》、《致命魔術》都是如此。關於《盜夢空間》的理解難度有很多傳言,搞得很多觀眾觀看時壓力很大,其實這完全沒有必要。《盜夢空間》有一條很清晰的任務線做主線,這個主線的推進方式和節奏跟進起來並不難,大多數的視覺奇觀和動作場面都是附著在這個情節鏈條上的,於是最基本的觀影樂趣是可以保證的,如果因為精神緊張或過度關注細節而喪失觀影快感則反而得不償失了。影片中埋藏的大量細節和暗示性情節,對於這部影片是錦上添花的東西,對這些東西要想一次性吸收難度確實比較大。如果不考慮大銀幕的畫面衝擊力,其實這是一部很適合在DVD上仔細研磨的電影,我在電影院看的時候就恨不得給電影加個暫停回放功能,因為確實是有一些好玩的資訊是在不經意間稍縱即逝的。對於考據癖和細節控的觀眾來說,這樣的電影看個兩遍三遍甚至更多都是正常的事,你會發現每次看都有新收穫。

《盜夢空間》讓我最歎為觀止的還是諾蘭在其編劇工作上所表現出的強大的`想象力和對各種娛樂元素的融合。以夢境和人類意識為故事主體在各種型別的電影創作中都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很多年前的系列恐怖片《猛鬼街》的基本設定就是猛鬼通過侵入孩子的夢境來殺人,黑澤明更是直接以《夢》為題拍過通過夢境展示來揭示個人內心寄託和惶恐的電影,而通過在人的意識母體中幻化殺機的情節在電影中更是被推向了一個相當的哲學高度。而諾蘭在這個故事中對於這一母題翻新的獨到之處在於夢中夢套層結構的引入,並通過夢境深入造成的時間維度的變異扭曲造成情節無窮的延展性,而且層級之間的互動設定極其有趣,影片眾多的情節高潮都出自這樣的設定。此外,諾蘭用當下流行的隊員合作模式來包裹這個任務,在隊員功能設定上更是令人耳目一新,類似造夢師、偽造師、藥劑師這樣的職業具有很高的區別性和辨識度,而且每個人身上都有情節爆點,這是我近幾年看過的最具想象力和觀賞性的動作群戲。諾蘭建立了一個嚴密的情節執行和人物設定系統,這個系統一旦啟動,一浪高過一浪的敘事快感撲面而來,並在第三層夢境開始之後進入欲罷不能的持續高潮。

其實要討論《盜夢空間》的劇情很難,這就像一個多米諾骨牌,在順其自然的倒掉過程中,諾蘭在其自己的體系內賦予了其足夠的推動力,其實這是一部帶有催眠性質的電影,其強大的氣場造成的心理暗示作用足以讓觀眾配合諾蘭完成這一以觀影為方式的造夢行為,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講,這是一部無限接近電影本質的電影,深入其中足以讓人對夢與現實產生短暫的恍惚和懷疑,這是一種非常獨特和珍貴的觀影回味。

如果要想深入解讀《盜夢空間》的價值觀體系,我覺得作為影片副線出現的男主角柯布及其前妻梅爾在潛意識中的糾結命運可以作為一個入口。《盜夢空間》的英文原名是Inception,這個詞在影片中指代著“植入思想”這一任務,實際上我更願意從它最原始的釋義“開端”是理解它,究竟什麼是這一切的開端?這個任務看似是齊藤下達的,但本質上來說是始於柯布的救贖動機的,其實這是一個回家的故事,任務有多艱難,回家的路程就有多漫長。如果再往前推,也可以說這一切始於柯布對控制他人思想這一個人能力的濫用,這可以在他與自己岳父的那段對話中找到端倪,而且他的家庭悲劇也源於一次失敗的思想植入,這讓《盜夢空間》的價值觀體系具有了意識形態批判的社會意義。

雖然在《盜夢空間》片尾我們終於看到了在兩個半小時內牽動觀眾思緒的孩子的回眸笑靨,但持續旋轉的陀螺依舊讓人對這亦真亦幻的一切難以捉摸,這是否意味著這個始於現實的故事而最終在夢中回到了故事的原點?這幾乎成為“莊周夢蝶”一般的敘事怪圈,在這個夢境迷宮中,每個人所得到的東西都不一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