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感動中國頒獎晚會觀後感(通用14篇)

來源:才華庫 1.58W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22年感動中國頒獎晚會觀後感(通用14篇),歡迎大家分享。

2022年感動中國頒獎晚會觀後感(通用14篇)

感動中國頒獎晚會觀後感1

在2014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87歲;拾荒助學的“五保”老人劉盛蘭,92歲;婦科醫生胡佩蘭,98歲;見義勇為者方俊明的母親,84歲,仍能搬動高位截癱兒子的身體;將軍夫人、退休教師龔全珍,91歲。除了在平靜中逝去的98歲的胡佩蘭醫生外,其他四位老人仍然健在,他們的平均壽命在90歲以上,他們每一個人在我們的身邊人也算是少有的高壽。高壽人群在全國道德模範中集中出現反映了一個人生的重要規律:佛教思想中有“靜者壽”,儒教思想中有“仁者壽”,道教思想中有“德者壽”,有德者方能得“道”,此為“道德”一詞的來歷;有德者,心胸開闊、心地善良、心靜安舒,此為長壽最重要、最核心的要素;“靜”、“仁”、“德”是統一的,是人最樸素最原始的心性表現。

哲學家黑格爾說過,中國文化離開了道教什麼也不是,我們在表彰全國道德模範,弘揚中華道德的同時,更要弘揚中華道德文化,《道德經》有云:“外其身而身薦”,如道德模範一樣,心繫身外、心繫國是,造福他人和社會,成為社會發展社會和諧的精神動力,同時“心外其身”,進入無我和忘我的境界,體才不為心所累,是養生、健康、身長薦於世的必要條件。此為至理,有必要宣而廣之。

現代人為了追求生命的質量、追求幸福的生活,以自身為中心,把功名利祿看得太重,名譽成了精神的壓力、過多的利祿享受成了創體的毒藥。此所謂:求生生難長,求福福不至。

感動中國頒獎晚會觀後感2

一抹真情,帶來感動;一份思念,傳遞關懷;一份溫暖,捧出赤誠;一份堅強,凝聚力量······平凡的偉大,草根中的感動,2012年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就像一抹陽光透過生活射入生命,在每次呼吸間烙上最深的痕跡,在心頭跌動的是震撼人心的母子情結,是一根綁帶連結了兩個生命,見證了溫暖人心的孝順。

陳斌強,一名普通的中學教師,他有個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親。為了每天親自照顧母親,他用一條小時候母親背子女的綁帶,把母親綁在自己身上,騎電動車行駛30里路去學校上班,呆在自己身邊服侍母親。一連五年,風雨無阻的帶著母親上班;連著五年,無怨無悔地照顧著母親。小時候,這根布帶就是母愛。母親用它背過子女;長大了,這布帶是兒子的深情,兒子用它揹著母親。有一天,母親的記憶走遠了,但愛不會,它在兒女的臂膀上一代代傳承。“孝更絕倫足可矜”是對陳斌強的高度評價,也是陳斌強的真實寫照。

“百善孝為先”,陳斌強的作為溫暖了我們每一箇中國民眾的心窩,也照亮了我的心房,令我感動,令我敬佩,更令我學習。我們在一天天的成長,變得強壯,變得聰明,變得有力量;而我們的父母在一天天的衰老,背慢慢駝了,行動思維漸漸變得遲緩了,直到有一天,他們什麼都不會了,這就需要我們做子女的去幫助他們,像小時候父母教我們一樣耐心地、不知疲倦地照料他們。父母親老了,需要我們去陪伴他們,去照料他們,這是我們應盡的義務。現在我們僅需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捧著一顆孝順的心,去感激父母,去報答父母;並不需要我們去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只需要那些微不足道的語言、動作去關心他們。一個擁抱,做一次早飯都會讓父母感動,覺得欣慰,得到滿足。

在中國大地還有許多令我感動的人物,縱死終令汗竹香的林俊德、冰雪為容玉作胎的最美老師——張麗萍、清香傳得天心在的周月華······這些人物感動了全中國人的心,撫慰了全中國人的心,更震撼了全中國人的心。他們的做法,為我們的生活社會增加了許多正能量,給我們學習的榜樣。雖然這只是十個平凡而普通的人,但卻看到了當今中國人的錚錚鐵骨!

感動中國頒獎晚會觀後感3

春天,是一個收穫感動的季節。在這個季節裡,我們可以收穫許多讓我們感動的人和事。

開學的第一天,老師讓我們觀看了《感動中國》,這個節目裡講述了11位感動大家的中國人,他們中間有些人永遠的離開了我們,有的依然生活在貧苦的日子裡。

最讓我感動的是,有一位已經年邁的老爺爺,家裡十分的貧窮但他還是堅持每天看報紙,尋找那些需要捐助的貧困孩子。每天吃的都是從垃圾桶裡撿來的食物,看到這裡我哭了,心裡想:老爺爺真可憐。他現在雖然不能動了,但是他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好好的上學。

我要珍惜現在美好的生活,每天可以坐在寬敞的教室裡,我要認真學習,心存感激,伴我一生!

感動中國頒獎晚會觀後感4

今天,我們在這裡,觀看了2016年的感動中國,這場長達120多分鐘的視訊讓我很感動,而最讓我感動的,是在山區中為孩子們默默奉獻而從不所求的這樣一對山區夫婦,他們對優越的生活選擇放棄,而走向了科技落後的山區生活。

曾經有這樣一對夫妻,朱敏才曾是一位外交官,英語非常好。本來可以住上衣食無憂的生活,但他們卻選擇了山區的艱苦生活。這個山區國小有100多個孩子,代課老師卻只有一人,他們的到來無疑是給山區孩子增加了興趣,在平常的日子裡,他們學不到英語,那麼課外知識就更別說了,但自從他們來後生活就和以前大大不同。由於每天這樣過度操勞和長期吃不上營養的蔬菜的原因,自己卻落得了風溼病,沒動一下條件雖然苦,但他們是快樂的。可好景不長,又一次他突發腦溢血,倒在了這裡。過了許久才脫離了危險期,這無疑是一個振奮人心有讓人激動的訊息呀!他的心願是在貴州山區當上一名英語教師,在這一刻,他的願望果然實現了,而且非常光榮出色的完成了,難道他們得獎項不是理所應當的麼?

期盼已久的《感動中國》終於在2015年晚在央視播出了,昨天晚上,我特地抽觀看了頒獎典禮,觀看過程中,平凡的人們在不同平凡的崗位上,他們堅守著一個信念,‘愛自己的祖國,愛自己的人民。’這種愛在他們的堅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時一事,而是幾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愛。

感動中國頒獎晚會觀後感5

上週五,我們觀看了《感動中國》頒獎典禮,有誓言保護敦煌的樊錦詩,有堅持不懈、勇於出擊的中國女排,還有守護未來孩子們的安全的糖丸爺爺顧方舟其中,黃文秀的事例最令我動容。

優秀共產黨員黃文秀,用她的生命詮釋了初心與責任。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黃文秀從她來到廣西樂業縣百坭村那一刻,就發出了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錚錚誓言。她不等不靠,踐行著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的理念,用腳丈量了百坭村每一寸土地,用情感打動了百坭村每一位百姓。短短一年時間,村裡就做成了許多過去想做而做不成的事情:修通了水泥路,建起了4個蓄水池,發展起砂糖橘、油茶樹、八角、水稻種植等特色產業,有88戶418人順利實現脫貧。群眾脫貧致富了,但雷厲風行的黃文秀卻在一次山洪中不幸去世她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30歲,她的為民情懷為黨員幹部和廣大青年做出了榜樣。功名不過塵與土,唯有孜孜不倦,踐行初心,迎難而上,勇於擔當,方可無怨無悔,為世人所敬仰。

文在心,秀於行。扶貧工作如長征之路,漫長而修遠,黃文秀高學歷、高資質卻甘於躬身扶貧一線,她用生命踐行了黨的誓言,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的目標,永不懈怠,一往無前,甚至奉獻出自己的生命,也無怨無悔。我們要學習黃文秀同志身上克己奉公、知重負重、堅韌不拔、甘於奉獻的精神。

我們是新時代的少先隊員,我們身上揹負著少先隊員的使命與責任。我們需要好好學習,學好知識,腳踏實地朝著一個目標一步一個腳印,苦幹實幹,做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不負青春韶華,繡出少先隊員的美麗畫卷!

故人已逝,風範永存!

感動中國頒獎晚會觀後感6

2017年2月8日晚,我收看了中央電視臺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感動較深的就是優秀教師支月英。

支月英,女,漢族,1961年5月出生,中共黨員,江西省宜春市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教學點教師。19歲的她為了祖國的教育事業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的選擇了遠離故鄉到海拔近千米的泥洋國小,交通不便、環境惡劣多少老師來了又走,但她卻用35年的堅守來詮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人民教師這四個字型現的淋漓盡致。她在平凡的崗位但她卻一點也不平凡。

生命不在於長短而在於它的價值,支月英同志讓我明白什麼是平凡中的不平凡,不忘初心堅持自我,她用她柔弱的臂膀托起山裡孩子的希望,她不讓一個孩子輟學、讓每個孩子都有上學的機會,讓那一雙雙求知的眼睛看到希望,讓孩子們明白山那邊的是個大千世界。她把每個孩子都視如己出35年來無論寒冬臘月都風雨無阻的一個一個的送回家,從“支姐姐”到“支媽媽”她把她的美好青春獻給了她所熱愛的人民教育事業。她是新時代優秀黨員的代表,是我們成長的榜樣。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是她最好的寫照,她生病剛做手術就立刻趕回學校,她為工作忘記自我,心繫著山裡的娃。她是甘露、是清泉,她用自己的信仰征服了所有人,她可敬可佩。她用她的汗水灌溉出了教育之花,在一條平凡的路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蹟。

支月英能夠行走在大山深處,用腳丈量教育的寬度,用情加深愛的厚度,用心拓展生命的寬度,用愛的火焰托起了孩子們的希望。我們作為一名平凡的教師,應該像支老師一樣,堅守崗位把自己的教師身份牢記在心,在平凡的世界裡做出不平凡。

感動中國頒獎晚會觀後感7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評選如約而至,守在電視機前的我看著熒幕中的一個個人,聽著一件件事,不自覺的便紅了眼眶。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八十七歲的孫家棟爺爺已經年過古稀,少年勤學的他正如他的名字一般,“家棟”——家國棟樑。導彈、衛星、嫦娥、北斗,滿天星斗璀璨,寫下他的傳奇,孫家棟爺爺的一生與中國航天的多個第一緊密相連,他是中國第一枚導彈,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第一顆遙感探測衛星,第一課返回衛星的技術負責人、總設計師。是中國通訊衛星、氣象衛星、資源探測衛星、北斗導航衛星等第二代應用衛星的總工程師,是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在他領導下發射的衛星竟奇蹟般地佔中國航天飛行器的三分之一。鏡頭前兩鬢斑白的老人眼角溼潤,淚光閃爍。眼中滿含的是對航天事業的熱愛、對偉大祖國的熱愛。

熊熊火光閃耀靈魂。二零一六年五月十八日凌晨,一場大火猛烈的襲擊著一座居民樓,濃煙迅速吞沒了整棟樓,一樓的王鋒發現火情,義無反顧的三次衝進火海救人,二十多位鄰居無一傷亡,可是從火場出來的王鋒,已經被燒成了“炭人”渾身漆黑,神志已經不清醒。在全國各地的愛心人士的幫助下,王鋒的傷情似乎有所好轉。正當所有人都盼著這位英雄能早日康復時,十月一日下午,他卻悄然走遠,永遠的離開了人世……

面對一千度的烈焰,沒有猶豫、沒有退縮,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帶血的腳印,刻下他的無私無畏,高貴的靈魂浴火涅槃,在人們心中永生。

誨人不倦無私奉獻。支月英是江西省澡下鎮的一名老師,一九八零年,只有十九歲的她,不顧家人的反對,隻身來到離家百里遠的泥洋國小。這裡山高路險,支月英卻絲毫沒有退縮,毅然決然的留了下來,成為了一名深山女教師,三十六年以來,支月英堅守在偏遠山村的講臺上,幾十年如一日,從“支姐姐”變成了“支媽媽”,培育了大山深處的一代又一代人。

一腔熱血育桃李,三尺講壇寫春秋。你跋涉了許多路,卻終是圍繞大山,吃了許多的苦,但給孩子們的卻總是甜,堅守才有希望,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絢爛了兩代人的童年,卻白了你的麻花辮。

感動中國頒獎晚會觀後感8

作為中央電視臺傾力打造的一個品牌欄目,《感動中國》自2002年推出以來,向全國觀眾推薦了100多位“感動中國”人物。在這份名單中,河南人的身影,從來都是濃墨重彩的存在:張榮鎖、任長霞、洪戰輝、魏青剛、王百姓、李劍英、謝延信、武文斌、李隆、李靈、胡佩蘭、劉洋、隴海大院、王寬……14年來,一個個河南人先後登上“感動中國”的舞臺。

在錄製現場,專訪完王寬老兩口,白巖鬆感慨地說:“我大概查了一下,從河南走出來的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應該在全國的省份裡不是排第一就是第二。我一直有個想法,大家應該有共識,甭再說河南人、貴州人、上海人、廣東人等等,咱們都是一家人,都是中國人!”他的話音未落便引起全場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

據悉,同時當選“感動中國”2015年度十大人物的還有南通“磨刀老人”吳錦泉,凋刻火藥的大國工匠徐立平,幫助寶貝回家的志願者張寶豔、秦豔友,鞠躬盡瘁的化緣校長莫振高,促進民族團結的基層村幹部買買提江·吾買爾,琴絃上的放歌者閻肅,最帥潛水員官東,中國首位獲諾貝爾科學獎的本土科學家屠呦呦,率領中國女排重奪世界盃冠軍的郎平。

感動中國頒獎晚會觀後感9

2月19日晚,我端端正正地坐在電視機前,觀看了“感動中國”2012頒獎晚會。

獲獎者們雖然來自五湖四海,但他們的事蹟卻一樣地打動人心。十位年度人物中,有為航天事業而畢生奮鬥,最終卻又倒在了工作崗位上的英雄羅陽;有在南海守礁20年,將青春無私地獻給了祖國事業的氣象工程師李文波;有在山裡行醫20年,同甘共苦,見證了彼此愛情的周月華、艾起夫婦······其中最令我敬佩的是為救學生,不惜失去雙腿的“最美女教師”張麗莉。

上課了,同學們坐在座位上,一臉期待地望向教室門口,等待著晚自習到來,等待著倍受他們愛戴的女教師張麗莉。在這裡,所有的同學都有一個共同的稱號:寶貝。每天,60多個“寶貝們”,都在晚自習課上快樂學習。

2012年5月8日晚,兩輛肇事車因失控,衝向剛走出校門的四名學生以及張麗莉。在慘劇發生的那一瞬間,張麗莉來不及多想,她用肩膀頂開身後的兩名學生,飛身一躍,又用雙手猛地推開肇事車正對著的兩名學生。當路人及學生反應過來時,張麗莉的雙腿已被巨輪碾過,鮮血染紅了大地······

四名被救學生安然無恙,張麗莉老師卻躺在了重症監護室裡,生死不明。同月12日,在持續昏迷四天後,她被緊急送往哈爾濱治療。當醫生用擔架抬起張麗莉,推開大門時,早在門外守候多時的群眾紛紛讓開一條路,呼喊著為張麗莉加油,併發出了雷鳴般的掌聲。路上,一輛輛停靠在路邊的計程車亮起燈,為救護車指引方向。

最終,張麗莉康復了,但被迫高位截肢。儘管如此,這位年輕的女教師並沒有沮喪,有人問她:“後悔嗎?”她回答:“不後悔。這樣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經30歲了,我已經和父母度過30年的快樂時光。那些孩子還小,他們的快樂人生才剛剛開始。”

看著張麗莉坐在輪椅上那種從容淡定的表情,我頓時就熱淚盈眶起來了。多麼偉大的老師呀!羸弱的身軀,卻是讓人感覺到高大偉岸。在危機來臨之時,她根本沒有去考慮自身的安全,憑著她瘦小的雙肩,托起了四名學生重生的起點,自己卻與死神擦身而過。這種僅憑直覺作出的決定,讓我們看到了她心靈深處的高尚氣節。如果時光倒流,回到那個夜晚,我相信,她的選擇依然如此。

通過觀看他們的事蹟,讓我感悟到了:一個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但感動的力量卻可以像蒲公英的種子一樣,向四面八方飄去,感染著你,感染著我,感染著一代又一代人……

感動中國頒獎晚會觀後感10

又是一年“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春天,《感動中國》伴著第一縷春風暖意,如期而至。

勇鬥歹徒的退伍軍人,傷情牽動國人心的排雷戰士,分毫積攢千萬捐贈的老人,雪域郵路上的忠誠信使,在乍暖還寒的日子裡,帶來陣陣暖意,其中,最令我動容的,當屬守島衛國32年的王繼才夫婦。

四面環海,深海無際,海風肆虐,無盡的波濤將夫婦二人“困”在這座孤島上,便是整整32年。開山島坐落於黃海前哨,孤島荒涼,條件艱苦。生活供給依賴海運,因天氣影響時有斷糧,生存尚且艱難,當王繼才面臨著是否選擇守島時,他是如何“木訥”地接受了呢?我彷彿看見他整理好軍裝衣領,挺直後背,高昂頭顱,接過微薄的生活必需品,在親人們憂心忡忡的目送中登船,迎風,踏浪,遠去。

一個人在孤島,天為廬地為氈,側耳是呼嘯的海風,孤獨空寂。妻子見狀,放棄職位,與他一齊奔赴孤島。夫婦二人,便在此紮下了根。他是唯一的哨所所長,她是唯一的哨員。鑽坑道,察海情,辨船隻,記日誌,日子周而復始。春秋三十載,礁石會被侵蝕變樣,海風帶來兩鬃星星,年輕時挺直的脊樑,卻不因風塵黯朱顏改而彎曲,一如那棵挺立於礁岩崖壁的孤高的苦楝樹。他微眯雙眼,眺望遠方,挺立著姿態,堅定地守望著這一方國土。

捨己為國,舍小家顧大家,是這樣厚重的家國情懷,是這種擔當民族大義的社會責任感支撐了王繼才夫婦離開家庭紮根於此。單調的生活,艱難多變的條件,離開子女的被迫無奈,每一樣,都在撕扯拽拉著他們的身體,他們的心,卻都沒能動搖那份守島衛國的赤子情深,王繼才堅守著他的哨崗,直到突發疾病離世的那一天。

王繼才,你知道嗎?你離世之後,有值班輪班的民兵來接替守島重任,你的妻子,王仕花,她選擇留下,她說她要繼承你的遺志,要一直守下去,有許多人,看到了你們堅守孤島的事蹟,為之動容。我們都活在你、眾多的你、你們默默無聞的孤守與庇護之下,獲得安全感和幸福感。

濤折拍孤島岸,風頌赤子心。

國家疆域遼闊,多少民兵哨崗在駐守,身邊孤獨為伴,心中卻裝載著萬千人民。無論是在往昔艱難歲月中,還是新時代的奮鬥時期裡,我們都需要這樣“家未立也要國先安”的守護者,他們往往是平凡的個人,但也是這個民族的英雄,這個民族永遠的脊樑。

感動中國頒獎晚會觀後感11

每年,都會有這樣一群人,站在感動中國的舞臺,沒有絢麗的背景,也沒有耀眼的閃光燈。但這個舞臺一樣,樸實無華。但他們卻在這樣一個經濟繁榮的年代選擇去追求精神上的富有。他們,感動了中國。

校長張桂梅被評為“感動中國人物”,迎來了無數人的點贊和敬仰。12年來,張桂梅同志為1804名學生圓了“夢”,她是大山裡當之無愧的“圓夢者”。我們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爭做“圓夢者”。

要有“圓夢”的赤誠心。她是學生們心裡的“張媽媽”。“世上只有媽媽好”,正是張桂梅同志把孩子們視為己出,才有了這樣深沉的愛。這背後是一顆黨員的赤誠之心,把對黨的忠誠化作對人民最真實的愛。用心用情為人民服務的具體表現是把群眾當親人和家人。在為民實踐中,我們要有這樣的自覺和態度,讓群眾少跑腿,自己腳下多沾泥,堅實步子;讓群眾多開口,自己少插話,耐住性子;讓群眾少為難,自己多辛苦,厚實裡子。要跨前一步,主動為群眾的就業、醫療、養老、住房等關切提早謀劃,及早落實,多一些“暖心包”“溫馨袋”,少一些消極應付,把忠誠和熱愛融入到為民的點滴之中,融入到為民的“圓夢”之中。

要有“圓夢”的硬本領。張桂梅同志帶領華坪女中每年都能取得優異的成績。打鐵還需自身硬,為民還要有能力。“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要化解這一矛盾,沒有本領是不行的。斗轉星移,“能”要與“時”進,要更強,這樣遇事才不會一籌莫展,而能迎刃而解。一方面,我們要加強學習,向群眾學,向先進學,向優秀學,尤其要深入學習理論知識,充分發揮好黨的理論指導實踐的優勢。另一方面,我們要加緊到為民的事上去練。積極到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去,在具體事務的“練”中不斷錘鍊意志,總結經驗,提升能力。孰能生巧,幹得越多,經驗就越豐富,短板就能補得越齊,本事就越高強。

要有“圓夢”的無我境。張桂梅同志以學校為家,把培養學生作為一生追求。即使學生們離開了校園,成家立業,她也時刻關注著她們的人生和成長。無我無私,白璧無瑕。在為民“圓夢”的路上,我們要涵養這樣的境界,要以百分之百的堅定、百分之百的力量、百分之百的奮進,全心全意、不留餘地為民做好每樁事,幹好每茬活,答好每張發展卷。為民無止境,一些民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做“夯根基、打基礎、管長遠”的潛績。面對這樣的事業,我們更要踏踏實實、無怨無悔、久久為功地埋頭苦幹,把追求潛績作為內心為民擔當的“基石”。有這樣的“基石”,我們就能去除浮躁之氣,真正行穩致遠。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讓人民群眾生活更美好,就是圓了人民群眾的夢,也是圓了每個黨員幹部的夢。

感動中國頒獎晚會觀後感12

“感動中國”的旋律緩緩響起,一年一度的頒獎晚會再一次打動了觀眾的內心,細數著那些平凡中的偉大,感動之情油然而生。

本次獲得“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稱號的有奉獻大半生,致力保護敦煌的學者;戰功赫赫,卻深藏功與名的老英雄;永不放棄,從不言敗的運動員……

其中,令我感觸頗深的是用盡一生來保護新中國孩子一生平安的醫學家——顧方舟。他是中國著名的病毒學專家,脊髓灰質疫苗的研發者。上個世紀,全世界突然爆發脊髓疫情,我們全中國的孩子也陷入恐慌之中。當時,這種疾病極易在幼兒身上發生,但無藥可治。31歲的顧方舟,意識到嚴峻的形勢,於是他載著全中國的希望,去蘇聯探求疫苗。經過不斷努力,他研製的疫苗終於問世,可由於那時並無證據來證明此疫苗是有效的。顧方舟沒有猶豫,他冒著生命危險,與自己的同事一起試服了第一批疫苗,後來他還用自己的孩子當作試驗品去檢測。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成功了。2000年,他的研究成果使得中國成為了一個無脊灰的國家,而顧方舟在這條困難重重的道路上,足足奮鬥了44年。

直到現在,我們還因此受益,一批又一批的新生兒得以健康地成長。一聲“糖丸爺爺”,是我們對顧方舟爺爺的無限感恩和緬懷。在中國的歷史上,正是因為有許多類似顧方舟爺爺這樣的醫學家、科學家,才能推動著中國的發展進步。顧爺爺為研製疫苗用自家孩子來試驗的行為深深打動了我,我深刻體會到那該需要多麼大的勇氣,才能做出如此行為!而這一行為的背後,更是對整個中國孩童的無私而博大的愛。

“為一大事來,成一大事去。”顧方舟爺爺放棄了他曾經高薪的外科醫生職業,奮不顧身地投入到國家公共衛生事業中。那一粒粒糖丸,凝結的是數不清的汗水和智慧,他對國家和人民的熱愛超越了自己的親人。甚至最後他在彌留之際上,還叮囑著孩子們:“我一生做了一件事,值得,值得……你們快快長大,報效祖國。”

作為糖丸受益的年輕一代,我們應繼承顧爺爺捨己為人、甘於奉獻的信念,並將這種信念深深刻在心上,如此,未來方能成就大業。

感動中國頒獎晚會觀後感13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頒獎典禮於2017年2月8日晚8:00在中央一套播出,十大人物事蹟涉及科技、教育、醫學、法律等領域,他們都是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造出非凡的業績,對我觸動最深的是他們在崗位上幾十年的堅守,對初踏入工作是的那份初心的堅持、他們是中國14億人民學習的榜樣,是中國正能量的傳遞者。

奮不顧身三進火海的英雄王鋒、36年堅守山區教育的支月英老師、為艾滋病攜帶者的孩子創辦的紅絲帶學校的郭小平校長、為脊椎患者開啟摺疊人生的樑益建醫生。他們都是活在我們身邊真實的榜樣,他們的事蹟使我幾度眼眶溼潤,帶給我們的感動無以言表。

當主持人講到最美鄉村教師支月英老師時,帶給我的思索更多,這是我第一次深深的感受到對老師這個稱謂的敬重,曾經的自己也是一名教師,回首這十年的教書生涯,感覺有愧於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能說自己沒有恪盡職守,於支月英老師相比,我不是一個稱職的人民教師,在那樣艱苦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中。一干就是36年,紮根在大山中,為中國的教育事業奉獻了青春,我為山區的孩子們能碰到這樣一位良師而感到慶幸,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種精神在支月英老師的執教生涯中表現的淋漓盡致。她把所以的愛給了大山裡的孩子們,當孩子們說有老師的愛就是幸福!支月英老師落下了幸福的眼淚。談到自己的女兒時,心中卻是滿滿的虧欠,女兒的一句話媽媽,您是一位好老師,卻不是我的好媽媽。讓臺下的觀眾潸然淚下,讓我們向這位燃燒了自己,奉獻給他人的人民教師致敬!

感動中國頒獎晚會觀後感14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業,但能做到持之以恆,並且一心一意的人少之又少。因此社會上出現許多走投無路的人,但《感動中國》令我感慨萬分。

2020年度的《感動中國》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張桂梅。

張桂梅是華坪縣民族中學的一位教師。當時此地區“重男輕女”現象很嚴重,而且當地是貧困山區,致使太多女孩無法上學。張桂梅突然萌生了一個夢想:創辦一所女子中學。並且為了貧困女子著想,這所高中不收任何費用。儘管如此,還是有很多人家不願讓女孩們去上學。於是張桂梅就一家一家去家訪,歷經幹辛萬苦,總算讓一些女孩如願走進校門。因為條件困難,有些女孩基礎很差,想考上大學幾乎是不可能。張桂梅為此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嘔心瀝血去教學。由於高負荷的工作,她身患23種疾病,可她不願去住院,怕耽誤了孩子們,所以每天靠吃止痛藥維持,堅持工作。直到有一天她失去了意識,被送進了醫院。張桂梅醒了卻不顧醫生勸阻,重新回到女高工作。

張桂梅來到《感動中國》的現場時,一瘸一拐的,且手上貼滿了膏藥。

看了張桂梅老師的事蹟,我的心中五味雜陳。她舍已為人、無私奉獻的精神感動了我。在節目中主辦方給張老師的頒獎詞十分感人:“爛漫的山花中,我們發現你。自然擊你以風雪,你報之以歌唱;命運致你於危崖,你饋人間以芬芳。不懼碾作塵,無意苦爭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達倔強。你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