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2022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後感(通用19篇)

來源:才華庫 2.92W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央視2022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後感(通用1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央視2022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後感(通用19篇)

央視2022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後感1

昨天我們看了2015年度的《感動中國》。

我覺得我最應該感動的是吳錦泉老爺爺,他已經87歲了。他不但是我心中崇拜的人,還是我心中大英雄。他索然很窮,但是他還為別人著想,他是以磨刀維持自己的生活,他一天最多掙10元錢。吳錦泉老爺爺很節約,吃的菜是自己種的。他的老伴很早就去世了。吳錦泉老爺爺聽說雲南地震了,吳錦泉老爺爺就伸手捐了1000元。對已有些大人來說1000元不算什麼,可是對這位磨刀老人來說1000元,可不是一個小數。吳錦泉老爺爺又向孤兒院捐出了1850元,有些人聽說了吳錦泉老爺爺向災區1000元、又向孤兒院捐了1850元,有些人看不起他,以為他是一個多大的任務呢!那些看不起他的人,就為他是幹什麼的,一聽,是一位磨刀老人,他們都驚訝了,有些人不關自己家的刀鋒不鋒利,都讓吳錦泉老爺爺磨一磨,有一些人磨刀的時候就多給吳錦泉老爺爺,自從吳錦泉老爺爺的光榮世紀傳了出去,吳錦泉老爺爺一天就不僅僅掙10元了。

我有的時候也會捐一些錢,但我捐的很少很少,但我的媽媽捐的比較多,我們經常去五一公園玩,那裡有很多窮人,媽媽看到一個就給一個,我就問媽媽:“為什麼給他們錢?問什麼不讓我花?”媽媽說:“這些窮人沒有了家,我們家又不是沒有錢,不就是給他們一兩塊。為什麼不讓你買吃的,因為都是垃圾食品,還不如讓給那些窮人。”從那以後,我看到了他們我就給他們。

我以後要向吳錦泉老爺爺一樣,不管自己以有沒有錢,只要自己有了錢,自己會捐出自己的錢,我很佩服吳錦泉老爺爺,向孤兒院或災區捐錢。

央視2022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後感2

近日我們觀看了中央電視臺播出的感動中國的動人故事,讓我熱淚盈眶。因為每一個人後面都承載著一個感人的故事,溫暖著每一位中國人的心,也在內心深處感觸著人間最美好的大愛。他們當中的有些事情是我們大多數人無法想象的,但是他們做到了,不是他們有什麼超強的能力,而是他們有一顆堅強的心、執著的心!他們中間大部分人都是那樣的普通,不是什麼大款,也不是什麼高官,但他們用平凡的雙手,高尚的心靈,成就了偉大的事蹟,這也是中華民族一直以來樂於助人,舍小家為大家的優良傳統,也正是現代社會越來越缺少的。

我看到胡忠和謝曉君他們夫婦都是城裡的老師,本可以在城市裡享福的他們,卻放棄了城裡的安逸生活,而是帶上年幼的女兒,毅然來到偏遠的山區,當起了志願者,義務為那裡的孤兒們傳授知識,一干就是十幾年。由於那裡海拔高,空氣稀薄,謝曉君經常有高原反應。那裡物資匱乏,條件艱苦每個月只有300的生活費。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胡忠和謝曉君夫婦一直堅守在大山上,沒有放棄。生命的多少用時間計算,生命的價值用奉獻計算。胡忠謝曉君所代表的一類人,為什麼能放棄那麼好的環境,而到偏遠的山區支教?靠的是什麼?就是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堅持不懈的態度。為了讓自己掌握知識,懂得道理,他們甘當紅燭,燃燒自己,照亮他人。自己苦點累點沒有關係,讓每一個孩子學有成才是他們的追求和夢想。

一個人做好事並不難,難得是他們一干十幾年無怨無悔,從來沒有想到會有誰來回報。榮譽,對他而言只是虛名浮雲,毫無疑義。用良心做事,一直是我們每個員工衡量自己人生價值的準則。而這一刻,使我覺得我做的還遠遠不夠,我需要更加用心,更加努力,用更加多的愛來愛這個世界。

我知道,在這一刻,感動了的不僅僅是我,也有你、你們……那麼請我們一起關愛我們的國家、我們的這個世界,使我們的社會隨處都有愛的影蹤。

央視2022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後感3

感動!面對一次次的感動,我們應該要懂得很多很多。

感動!《感動中國》令我一次次落下了熱淚,一滴滴的淚水源於無限的力量與奉獻。《感動中國》不只是一個單純的電視節目,它更代表了中國人的心聲。朱光亞對科學的熱愛,胡忠對孩子們的深厚感情,吳孟超的精湛醫術,劉煒的身殘志堅,楊善洲對大自然的熱愛,阿里木的愛心,張平宜的善良,孟佩傑的孝心,吳菊萍對生命的呵護,劉金國的臨危不懼,白芳禮的無私奉獻……他們不禁讓我們捫心自問:現在這個世界上有多少能擁有這種無私大愛的奉獻精神?他們不但是好人,而且是偉大的人,更是真正的中國人!

感動!生活中處處充滿了感動,令人們感動的不是從電視上或者報紙上看到的一些片段或文章,也不是某些人做過的n次好事。學會感動,就會知善惡;學會感動,就會無憂慮;學會感動,讓我們更加堅強;學會感動,讓我們中國人團結一致攜手前進;學會感動,創造屬於我們自己的美好家園!

《感動中國》中被提名頒獎的並不是天生就決定要做一番大事業的人,也不是為追求名利而揚名的人;他們只是普普通通的平凡人,只是他們做好人好事幾十年如一日,甚至終生,才會成為世人學習的榜樣,令人矚目的焦點,才會真正地煥發出耀眼的光芒。人的一生不在於自己的銀行卡里有多少鈔票,不在乎自己富貴或貧窮,最重要的是對自己一生充滿信心和力量。

學會感動,用一生的時間去奉獻自己的所有。無論是金錢,還是精神,分享給大家才是最快樂的。面對人生的一次次挫折,我們應該相信風雨過後會有彩虹。“活著已值得慶祝”這句話同樣是我的心聲。劉偉雖然在困難面前曾失意過,但他沒有雙臂照樣活得多姿多彩,殘疾人是值得任何人尊重,可某些健全人卻失去了被別人尊重的機會。從現在開始,我們學會感動,真正面對面的對待人生!

感動!人間處處充滿大愛,我們面對無私奉獻的人們,應該學會尊重,把每份愛傳遞給世界上的每個人!

央視2022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後感4

昨晚8點,中央電視臺一套播出了《感動中國2013》。在經歷了一年之後,它又和我們相見了。

在這裡,有為自己的戰友守墓幾十年的陳俊貴,有核潛艇專家黃旭華,有已98歲高齡還為病人看病的胡佩蘭,還有原本是百萬富翁的段愛萍,為了改善自己的家鄉,最後沒有房子住,流落街頭,還有……

這裡最讓我感動的是劉盛蘭和姚厚芝。

劉盛蘭,89歲,在他73歲時,他偶然看見一條救助新聞,從那以後,劉盛蘭就開始捐錢,他將微薄的工資捐出後,他就開始在集市上撿菜吃,過著貧窮的日子,被他捐助的學生都以為他是位富翁。劉盛蘭雖然生活艱難,但仍想著去幫助他人,這種無私的行為真是大愛無邊。

還有姚厚芝,她今年39歲,患有乳腺腫瘤,她為了她的兩個孩子,繡了6.5米長寬0.8米的《清明上河圖》。這幅圖共有127萬針,姚厚芝每天繡17小時,繡了三年多,才把它繡好,她的手上磨出了老繭,她就是為了供孩子上學,最後她竟然連獎盃也拿不起來,這是怎樣的堅持啊,愛就這樣被一針一線的繡在了圖上,這種愛的行為打動了我,我也被這偉大的母愛所深深震撼。

這些人都非常的平凡,但他們卻用愛心、善舉使自己變得不平凡,他們感動中國的行為中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他們是我最好的榜樣。

央視2022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後感5

有一種熾熱的情感不需要用語言傳遞就能感染,這就是感動。——題記

感動!觀看完感動中國,讓我明白這些美妙的真諦,讓我流下一滴火花的淚珠。這些無私盡職的精神,無一不感動著我。有這樣一群樸實的人民,沒有華麗的背景,甘願為人奉獻。相比生氣,許娟於獎勵庫貧困學生和優秀青年的教師盧永根。有用自己辛勤指數換來群眾的幸福指數,實現的貧困縣脫胎換骨的蛻變卻因公殉職的廖俊波。有滅火救援中獻出自己年輕的生命換來花季的成長楊科璋。還有家在哪,國就在哪心之所向是國家的卓嘎和央宗。

在這一位位令人感動,甚至有些奉獻出自己寶貴生命的平凡人物中的楊科璋尤為讓我感動。他只是一位普通的消防人員。在2015年5月30日1:13楊科璋在滅火救援中緊急救出一名約兩歲的孩子,但因為煙霧太大,能見度低而踩空墜樓。從五樓墜樓時,楊科璋緊緊抱住孩子,本來楊科刪掉六一個1.8米的電梯,只要將手臂張開,在網上扒一扒,就可獲救。可是楊科璋並沒有這樣做,他依舊保持抱著孩子不但沒有鬆開,反而抱的更緊兒,也因此,楊科璋獻出了自己27歲的生命。

“有速度的激情,滿是激情的生命,熱愛這崗位幾回出生入死和死神爭奪這一次身軀在黑暗中跌落。但你護住了懷抱中最珍貴的花朵,你在時如熾熱的陽光,你離開是燦爛的晚霞。”這是譜寫的楊科璋的班長時對於我來說,楊科璋雖不如世界頂尖的偉人,但卻以自己平凡的職業守護了幾百條鮮活的生命,他亦是平凡的,但亦是偉大的。

在他們身上,我感受到了從容。仿徨的時候,在他們身上看到了堅定。懷疑的時候,他們告訴我們什麼叫相信。奉獻的時候,他們讓我明白了感動的真諦。

央視2022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後感6

今天下午第二節課,我們看了一期感動中國。第一個女孩叫張琪慧。

她三歲的時候,在一場車禍失去了雙腿因此,她只能靠輪椅和兩個小板凳“行走”。她雖然失去了雙腿,但是,她上學從未遲到過。她6歲背起書包上學,9歲學習葫蘆絲。還在一次全國表演中吹豎笛得了一等獎。

我被她感動的是:因為她不能體會到正常人走路的感覺,她雖然失去了雙腿,但她對學習如此吃力,這也是值得我們佩服的。她無論做什麼,都是自己做,從不對爸爸媽媽發火。每天起床後,包括背書包,掛竹笛子,一值都是自己做。一看到這,我感到特別慚愧。我對學習不感興趣,學習也不用功。我是一個四肢健康的人學習還那麼不好。第二個人叫黃珊嬌,她今年僅有11歲。在她很小的時候,媽媽就因病去世了,她一直與爸爸相依為命。她爸爸原來是個煤礦工人。不料,在一次意外中,她爸爸失去了勞動能力,連生活都不能自力了。全靠她11歲的女兒全僅照顧他。他們倆人沒有生活費,只有黃珊嬌每天撿垃圾維持生計。他們夫女一頓兩個人才吃一個包子,女兒讓爸爸吃一大口,自己卻吃一小口。黃珊嬌爸爸的傷口還經常疼。這個時候,我又是一次慚愧:因為我經常說飯菜不好,有時菜好了,我會說不好吃,總之我能挑出事來。黃珊嬌經常吃不飽,還吧挑事。哎,真對人第三個人叫劉偉,他更是叫人感動。他失去了雙臂,但他無論任何事情都不依靠家人,他還堅持游泳,還做一些簡單的體育運動劉偉每天早上起床後自己穿衣服,自己疊被,雖然他失去了雙臂,但他從來不依靠別人。可我發燒感冒就讓媽媽餵我吃飯,劉偉卻沒有。我除了放假,上學時就沒有一次是我自己折被,有時到上學的時間我起不來,還讓媽媽幫我穿衣服。

今天看了這期感動中國,讓我很慚愧,兩個不靠別人的殘疾人,一個11歲就照顧失去勞動能力的爸爸。我想以後我覺不挑食,不任何事情都依靠別人。

央視2022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後感7

十個小人物用自己的故事讓13億人的心靈感到顫動,他們的靈魂高度都不是一般人所能達到的。林俊德便是這樣的人物,一生為科技事業付出,在他眼裡惟有把鮮血灑在中國科技才值得。

在影片中,林俊德很早就投身於核實驗中,見證了我國核實驗的發展歷程,就是周總理對他也有極好的評價。可他於一年前被查出患癌,治癒的機率不大,他得知自己的病情,非常淡然地繼續工作。過了不久,他的病情惡化,躺在了病床,四五根管子深入他的血肉,痛自然是不可免的,可他說:“躺在病床上的是病人,坐起來的是正常人”,家人攙扶著他坐起來,他勉強地將兩隻手放到電腦的鍵盤上,這時,他身上仍然插著各種輸管,嘴上還帶著一個呼吸罩。他全心地投入於科研工作的程式設計中,在他的身旁,醫生護士都在為他擔心著。這樣一直過了很多天,2012年5月30日下午,他感到已經無法繼續坐在病床上工作,便讓人辦公桌搬到了病房中,堅持工作了5個小時,他終於得到了休息。2012年5月31日20時15分,他在堅持工作了長時間後,久別於人世。

林俊德把自己的生命付諸於了科學事業,拿自己的時間,他把能夠擁有的時間都奉獻給了崗位,最後還在向目標衝鋒,這是一位真正用信念撐起生命尊嚴的軍人。他的腦海裡只有科學的實驗計劃,其實他對國家的付出夠大了,他又為何如此執著,將生命獻出呢?或許在他眼裡,一條命換來一個科學計劃,科學計劃能換來中國未來科學的發展,一條命值這麼多,鮮血灑得如此燦爛也便是值得的。他去世前曾說過將自己埋於馬蘭,馬蘭是個黃沙漫天的地方,而他的故鄉卻是一個溫暖可愛的地方,他的心裡已經被愛國情懷徹底霸佔了。

最後,那一根柱子上赫然地出現了一句詩:縱死終令汗竹香。即便戰死,也要使自己的名字在史冊上千古留名,我還記得一句話“為國當軍,捐軀於國家是當然的,鮮血灑於五星紅旗之上才更為耀眼”。

央視2022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後感8

時年25歲的郎平橫掃各大賽事,職業生涯正盛,本該蓄力再創巔峰。然而長期的高強度訓練,讓她在收穫成功的同時也被傷病折磨。郎平是一個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的人。1985年,考量過自己的身體狀況後,郎平毅然選擇退役,進入北京師範大學攻讀英語專業。後與丈夫白帆共同赴美留學。

出國前,郎平是排球賽場的王者,但是,經歷了一無所有的生活後,她要歷練成為生活的王者。郎平在自傳裡這樣寫道:“因為我拿的`是公派自費的簽證,所以不能工作,沒有經濟來源。以前都是高高在上的,現在,一下子落到最底層,還得靠人家借我汽車,給我買衣服,我所有的優勢一時都沒有了,心裡很難平衡。……後來,我慢慢地想通了,我來美國學習,就是要掌握自己過去沒有的東西,開始新的奮鬥。這段8年的海外生活經歷,歷練了我的心智,我已經把自己這個‘世界冠軍’一腳一腳地踩到地上了,踩得很踏實。如果我沒有經歷過出國後‘一文不名、一無所有’的生活,沒有這些起起落落、沉沉浮浮的經歷,我的人生不會有第二次起航。”

1995年,中國女排陷入低谷,在退役十年之後,郎平回國擔任女排主教練,她拋家別女一個人回到北京。僅僅一年,她就率領中國女排走出低谷,獲得亞特蘭大奧運會銀牌和第十三屆世錦賽亞軍。成績背後是常人難以想象的付出。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半決賽前,郎平曾因過度疲勞、血液含氧量過低,跟隊員說話時突然暈倒,她卻憑藉驚人的毅力堅持上場,穩定軍心。

在郎平帶隊的1995—1998年這個時期,中國女排兩次大賽都闖入決賽,不過最終惜敗正處於白金一代時期的古巴隊,屈居第二。後來郎平辭職了。

央視2022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後感9

第一顆人造衛星設計者——孫家棟,在當時,科技比較不發達,什麼儀器都沒有,也沒有多少錢,但是還是製造出來了。隨後,孫家棟又擔任了許多人造衛星,孫家棟中國航天達到五十八年。

王峰火海救人的故事讓我非常震驚。王峰用自己的命換取了四十多位鄰居的命,自己卻被燒黑了,樓道里都是他的血跡腳印。經過一百多天的搶救之後,病情惡化,因肺栓塞去世。

支月英是國小教師,別人都認為支月英是傻子,但是支月英說:“是,我是傻子,大山裡需要我這樣的傻子。”學校裡的孩子沒有學習用品的時候,支月英走二十多裡地去買學習用品,她退休的時候還要去教學,她說:“我感到幹不動時候為止。

秦月飛是大學生村官,他一開始來到村莊不習慣,所以他改掉了那些習慣。並從一個月一千多塊的工資裡擠出來錢修建水渠,修建路燈。並去發展當地的特產。

張超是飛行員它是最優秀的。但是,因為一次事故去世了,因為它離地面只有十幾米,所以降落傘沒有撐開,整個人重重的摔在地上,在他臨去世的時候說的最後一句話是:“團長,我還能不能上飛機。”我欽佩他的精神。

李萬君是大國工匠,他說:“我手裡拿著焊槍,就想上戰場一樣,拿著槍殺敵。”他還說:“這是門藝術,就像練功夫一樣。”

郭小平是校長,它是一家醫院的院長,他專治艾滋病,後來,郭小平發現,所有學校都不收留患有艾滋病的孩子,所以,郭小平創辦了紅絲帶學校,後來,郭小平把三家醫院的主任職位辭掉了,郭小平希望儘量讓那個學校消失。

我看了感動中國以後非常感動,感動他們無私奉獻,感動他們樂於助人,感動他們勇敢!感動他們這種不怕死的精神,感動他們堅強不屈!我要學習他們這種精神。

央視2022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後感10

申亮亮,29歲,生前系中國駐馬裡共和國維和工兵分隊戰士。

2016年6月1日,中國駐馬裡共和國維和部隊遭遇恐怖襲擊。一輛載有500多公斤炸藥的汽車,駛入申亮亮所在維和部隊的營區。當時,正負責營區2號崗哨警戒執勤任務的申亮亮立即發出預警訊號,引導後方部隊隱蔽。在汽車側翻時,他本可以選擇撤離現場,但他用生命中的最後37秒,換回了部隊其他人員的平安。因為他的及時處置,500多公斤的炸藥襲擊,只一人犧牲。

這一人的犧牲把一位農村母親的世界炸得粉碎。申亮亮的母親楊秋花悲傷得無法站立,坐著輪椅到機場迎接兒子的遺體回國。追悼會上,哭成淚人的楊秋花在多人攙扶下走到兒子的靈柩前,擺上一支白花,用河南鄉音大聲而顫抖地說:“我的兒子,你為國爭光了,我謝謝你!”

央視2022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後感11

看了《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後,我幾乎可以淚流滿面了,一個個感動人物,一件件感動的事都湧現在我的腦海中。

一個總為他人著想,又十分仔細細心、批改檔案時總是一絲不苟,他對科學的熱愛,他就是——朱光亞。他2011年逝世。他對以前充滿遺憾,對未來充滿嚮往。當我看到朱光亞的一幕情景之後,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一直流著。

一個肝膽醫生,不畏手術的風險,執意的來策劃手術計劃。當一個女孩生命垂危時,眾多醫生都不敢為她醫治,而他卻不管如何都要試試,進行了9個小時的手術終於結束了,女孩已經好了起來;他還常常為別人著想,為病人們擺鞋怕病人晚上下地時找不到鞋……他就是吳孟超,把病人當做是自己的親人一般對待,而且他要求的手術費是十分便宜的。

劉偉對未來的嚮往,使他一次又一次的擊破了他面前所存在的困難。他這種嚮往使他有了自己的天空。最後用腳彈出了一首首優美動人的鋼琴曲。

這三個人物給我的印象十分深刻,他們是我最敬仰、最崇拜的感動人物。不論是殘疾人還是四肢完好的人,他們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天空。為別人所著想、為他人創造美好的未來:這是吳孟超和朱光亞。而劉偉是為了自己的信念、自己的堅持不懈闖出了一個只屬於自己的夢想。

央視2022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後感12

呂順芳,女,64歲,江蘇省無錫市宜興官林鎮義莊村農民。

呂順芳小時因家境貧困,年幼的妹妹被忍痛遺棄。為了圓母親晚年骨肉團聚的心願,她四處奔波尋找妹妹,然而直到母親去世也未能如願。尋親路上,呂順芳發現還有更多有著同樣遭遇的家庭,她暗下決心:“我要幫天下父母尋找他們失散的'兒女!”

2000年5月,呂順芳在家中辦起了“尋親驛站”,先後接待了來自內蒙古、陝西、河南、河北、山東等14個省區的3000多名尋親者。為幫人尋親,呂順芳辭去工作,幾乎花光了家中的積蓄。14年來,呂順芳幫助300多名尋親者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親人,使一個個離散多年的家庭破鏡重圓,用愛心演繹著感人至深的人間真情。她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尋親大姐”。

“雖然我自己的妹妹還沒有找到。可是,想到有那麼多的老人不再像我母親那樣抱憾,那麼多的家庭能夠骨肉團圓,我感到付出再多也是值得。”呂順芳說,“不管有多大困難,我都會堅定而快樂地走下去。”

央視2022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後感13

《感動中國》,它讓我們知道了很多英雄事蹟,每一個都催人淚下,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陳斌強和張莉麗。

陳斌強,一名偉大的教師,因為母親得老年痴呆,所以,他決心將母親綁在身邊,騎著電瓶每週往返於30公里的山路中,照顧母親5年如同照顧1日,他的事蹟經過廣泛傳播後,學校深被感動,決定將陳斌強的工作地點從鄉下調到了縣城。

看了他的故事,我的眼眶已經有淚水在打了,我很敬佩他的孝心和堅持不懈的精神,要是換作別人,5個星期恐怕就不行了,而他卻堅持了5年,他說過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最深“孩子是可以等的,可是媽媽,她卻沒有時間可以等了。”讓我霎時潸然淚下。

小時候,這根布條是母愛,媽媽用它揹著你,長大了,這根布條是兒子的深情,你用它揹著媽媽,有一天,媽媽的記憶走遠了,但愛不會,它在兒女的臂膀上一代代傳承。

張莉麗,一個關愛學生,無私奉獻的教師,她愛孩子勝過愛自己年5月8日,她在失控的汽車衝向孩子時,猛地推開兩個孩子,自己卻被車輪碾壓造成全身多處骨折,雙腿高位截肢,不過,現在已經逐漸康復。

別哭,孩子,那是你們人生最美的一課。你們的老師,她失去了雙腿,卻給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們不多,卻讓我們學會了很多。都說人生沒有彩排,可即便在面對那一刻,這也是她不變的選擇。

央視2022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後感14

在感動中國的人物評選中,你還記得那句話嗎?“他們走過半個地球,最後在小山村駐足,他們要開一扇窗,讓孩子發現新的世界。發憤忘食,樂以忘憂。夕陽最美,晚照情濃。”在眾多的感動人物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最美鄉村教師朱敏才和孫麗娜。

在退休的年紀裡,在大部分人選擇安度晚年的時候,他們兩位卻選擇了自己當初的夢--支教。或許在我大學的時候我還能理直氣壯的說支教不會,可是就已經工作快兩年的現在的我來說,卻沒有了當初的勇氣和幹勁,不是我怕累怕苦,而是我知道我是不能堅持下來的。因為現在學校的那些事情都已經讓我感覺忙不過來了,所以我是由心的佩服他們。並且要知道年輕一代的我們有多少人願意放棄大都市的繁華去到破舊的山村就業,只怕那是很少很少,而朱老師和孫老師卻去了,去了那連廁所都只是一個坑的地方,去了那連洗澡都是奢侈的地方,就只是為了可以讓孩子們讀到書,為了祖國下一代的希望。

同樣作為老師的我,我感到佩服也感到慚愧,佩服他們的勇氣,慚愧自己在條件優於他們的同時卻還沒有他們那種對孩子全心全意的愛。朱老師可以說是倒在了講臺上,直到自己躺在病床上還在想著孩子們,還在想著教育。可是我卻沒有,捫心自問,我不能無愧於心的說我的夢想是教師,我要為教育而奉獻自己的一生。因為在很多方面我做的都很不到位,在學校任務多的時候我想過逃避,在差生的教育上我想過放棄。這些當初的想法讓我現在看來,在看到朱老師和孫老師的事蹟後我覺得自己太慚愧了,不僅是對自己,更是對我所教的孩子們。要知道對於我們來說我們有很多個五年級的學生,可是對於學生們還是他們的一生只有一個五年級的老師。我們要正確對待每一個學生,最起碼要用一顆真心去對待學生,對待教育。

我知道說什麼都不如行動來的實際,所以我要從現在開始用行動來表示我的態度。做一個真正的教師,真正去實踐教師這一職業。

央視2022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後感15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昨晚落下了帷幕。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讓我們感動,令我們震撼,一個個感人的事蹟敲擊著我們心靈最深和最柔軟處,發出動人的感動之聲。

世界上核潛艇總設計師,親自下水做深潛試驗的第一人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甘心做沉默的砥柱;高齡孤寡“五保”老人劉盛蘭,殘年風燭,拖著病弱的身軀,拾荒助學子,高貴的心靈在人間寫下大愛;只為風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守住誓言的陳俊貴;帶領村民致富,甘做老百姓貼心人的段愛平;35年培育出產量高的油菜品種的沈昌健;為了讓雅魯藏布江邊、喜馬拉雅山腳下的門巴族孩子有學上的格桑德吉;20年來堅持每週出診6天的百歲仁醫胡佩蘭;為孩子留學費耗時3年繡出《清明上河圖》的絕症母親姚厚芝;在輪椅上度過青春,卻固執地相信善良,絲毫不悔的方俊明;從青春歲月到耄耋之年,一生追隨革命、愛情和信仰,輾轉於戰場、田野、課堂的龔全珍……

獲得殊榮的,大多數都是普通人。可以說,沒有人是為了今天的獎臺而選擇自己獨特的生活。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做出了不平凡的舉動,只是因為忠於自己的內心,緣於愛。

生活中從來就不缺乏感動,只不過是在繁忙的學習生活之中,我們疲於張開發現美的眼睛。在我們身邊,在我們眼前,就在處理中心,處處都有令人感動的人和事。有默默奉獻、踏實嚴謹的老前輩,也有積極進取、鑽研努力的年輕人,有關懷體恤員工的領導、也有相互關愛的同事,無論是精誠合作,永不言敗的團隊精神,還是拔得頭籌,閃耀著獨特的個人魅力,在一點一滴中都流淌著感動,撞擊著我們的心靈。張開眼睛,去發現身邊小細節中隱藏的,被忽略的感動吧!

愛需要傳承。感動不只是一場晚會的激情,一次剎那間心靈的溫暖,它需要落實到具體行動。詩人曾經說過:看一眼鳥兒的飛翔,就可以減輕心靈的重壓,能啟用潛藏在內心的某種渴望。感動,是我們內心被開啟時的那一道優美的弧線。

看到那些人面對信仰和追求的義無反顧和淳樸,我們幾度眼淚汪汪。或許對今天習慣於功利也擅長於鑽營的我們大多數來說,他們很傻。的確,他們傻的讓我們為他們價值觀的單一感到不可思議(尤其文化多元的當下),因為我們習慣於對社會發牢騷、對他人無盡抱怨、也常常在對國家的指手畫腳中和麵對社會事件時那犀利的言辭中尋找存在感。

其實,你有沒有想過(也包括我自己在內),就在你唾沫橫飛地做個憤青的時候,就在你以為世界都欠你的而你將所有的怨憤化為對社會的抱怨的時候,而有些人卻在為改善這個世界而努力,不單為了自己,更多的是為了將來的那些熟悉的和陌生的你我他,哪怕力量微小,但仍在堅守……所以,請不要抱怨了,美好的社會不會因為袖手旁觀而變好,它需要我們指出不滿的同時還更需要我們行動,請相信好的建議和有聲的監督遲早會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請不要將一味犀利的批判當成自己獲得存在感的工具,真的,那隻能獲得一時的口舌之快,我相信,在被吹捧和被轉發的虛榮心得到滿足之後,你也只能徒留一地無聊和滿心的空虛。而真正的高興,唯有發自內心的喜悅才給得起,接受和付出都是喜悅的來源,但付出後的喜悅更持久(想想自己獻過愛心和做志願者的經歷吧)。請相信,文明和道德也是可以“裝”出來的,裝得久了就是你的習慣,也會內化為你的氣質和品行,如果整個社會也跟著我們一起裝的話,那它們最終會成為一個民族的品質和精神!所以,請相信那些美好吧,相信它們,你和我也會變得更加美好!還有,請在可能的時候,做個理想主義者吧,既為我們自己也為了身邊的人。

做個理想主義者,首先對自己而言,證明我們是活著的,更重要的是我們還有繼續活下去和將會活得更好的希望和期待。其次對身邊的人而言,遠離現實和功利的我們會帶給他們更多陽光的生活態度;當然也會讓擔心我們的人兒夢裡不再有囈語,能睡個安詳踏實的覺……如果我們還沒有那樣博大的胸襟,也沒有高尚的奉獻精神,請你(當然也有我)不要氣餒,真的,並不是每個人都要那麼高尚,也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高尚,但是,在積極的道德和消極的道德里面,如果我們沒有能力和精力踐行積極的道德,那麼我們可以先從消極的道德開始,選擇不傷害、不破壞、不賤踏。所以,請做個溫暖的人吧,你溫暖,身邊的人就溫暖,世界也會有溫暖!這個社會需要理想主義者,也需要可敬的傻瓜,有些事兒從相反的角度看,會是另一種結果,有些傻瓜就是忠誠和毅力的代言人不是嗎?

央視2022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後感16

今天,我們看了《感動中國》,它使許多人熱淚盈眶,我覺得它是淨化心靈的儀器,它譜寫了真、善、美的樂章。我相信,只要看了《感動中國》,每個人都會有所感悟。

《感動中國》有幾十位讓人們感動到流淚的人,可以說最耀眼的不是明星,而是這幾十人純潔、善良的心。

這幾十人中我每個都覺得讓人感動,劉盛蘭每天省吃儉用,捐錢給孩子們。他那時月薪才300元,可他卻一下子捐了50元,他那時已經73歲了,後來又一場大火燒了他的房子,回到農村生活更辛苦。可他仍在捐錢,10元、20元、30元、40元這位老人吃東西都是吃垃圾裡拾來的,還會拿人家扔掉不要的菜葉,而且17年沒有買過一件新衣服。真善心!從他身上,我看到了中華民族正直、善良、樂於助人、樂於奉獻的優秀品質。

還有一個叫段愛平的。她只是一個小小的村長,可她為村裡的犧牲非常大。我們應該想成為百萬富翁吧。這個段愛平就是個百萬富翁,可是她卻把自己的錢全都捐了出去,而且她有食道癌,最後窮得都沒錢看病,而且她還會下雨天幫村民一起修房屋漏洞。我們要學習她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幹事創業、奮發有為的崇高精神;學習她真心實意地幫民致富、解民困難、化民恩怨、心繫百姓、執政為民的公僕情懷;學習她不管身處何時何地,心中時刻牢記自己的職責與使命,在榮譽面前不忘本的淳樸本色。

看完《感動中國》之後,我勵志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向《感動中國》裡面的人物學習,幫助、救助需要幫助的人。

央視2022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後感17

湖南省衡山縣賀家鄉賀家山村村主任助理兼團支部書記秦玥飛在以“新生代海歸如何進行實踐創新”為主題的論壇上呼籲,多關注農村創業者,特別是大學生村官這個群體。他說,“農村是一個藍海市場,但是並不好做,是因為沒法跟農民打交道。”

秦玥飛是從耶魯大學畢業迴歸後到農村做村官,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力量給國家最基層的、最普通的中國人做一些事情。談到大學生村官,他說:“中國一共有60萬行政村,有22萬大學生村官覆蓋中國三分之一的行政村。國家最希望大學生村官創業,可以讓一群人入社,成為股東,用自己的所學、所長髮現農村的資源,把農村的資源好好利用起來,做一些產業幫助農民致富。”

大學生村官創業在融資、產品銷路、品牌建立上都有很多困難,他表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但是什麼是大眾,城市裡面只有少數人,中國絕大多數的創業者還是在農村。

央視2022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後感18

劉秀祥1986年出生,2008年,劉秀祥曾因“千里背母上大學”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並獲得“中國好人”稱號。2012年,大學畢業的劉秀祥放棄高薪就業機會,毅然選擇回鄉教書育人。從教至今,劉秀祥把自己的全部奉獻給了教育事業,他走遍村莊,只為通過教育改變更多大山孩子的命運;他致力公益,牽線“一對一”資助上千名貧困學生,開展公益勵志演講上千場,聽眾達上百萬人,只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家鄉的孩子們奮鬥的力量。2020年,劉秀祥先後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和全國“最美教師”稱號。

劉秀祥畢業後收到了多家企業的入職邀請,而且待遇不錯,月薪上萬,可他最終決定放棄高薪工作,回到貴州老家當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師,去幫助更多像他一樣深陷貧窮境地的孩子。

現在的劉秀祥,已經是貴州望謨縣實驗高中的副校長,獲得諸多榮譽,兩次入選“中國好人榜”,也成為“中國最美教師”。

工作之餘,劉秀祥積極開展公益活動,全國巡迴勵志演講1000多場,聽眾上百萬人,還資助貧困學生1700多人。

八年過去了,望謨縣越來越多的孩子通過教育走出了大山。劉秀祥堅信:“無論我們的孩子身居何處,怎樣的家庭和怎樣的環境,都應該有更好的未來。通過教育扶貧才能徹底拔掉窮根,越是偏遠的地方越需要優質的教育,因為孩子們的未來就在現在的課堂裡。”

劉秀祥是令人敬佩好老師,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了命運,希望他越來越好。

央視2022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後感19

今天,我觀看了感人肺腑的《2011感動中國》,我的心就像陣陣潮水般湧動。我想,其實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動著別人,他們用樸實、善良、純真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令人矚目的奇蹟。

在杭州,一位平凡的媽媽用自己愛的雙手創造了一個生命的奇蹟——一個2歲的孩子妞妞即將從10樓墜落的那一瞬間,她出現了。甩去腳下的高跟鞋,張開雙臂。啪!孩子落在了她的左臂膀上,而她左臂膀也嚴重骨折。她就是譽為中國的“最美媽媽”吳菊萍。

為何說她是“最美媽媽”呢?因為她有著平凡而又真摯的母愛,有著樸實無華的真情,有著真實可親的人格。她曾經用澹澹的語氣說過這樣的一句話:“這是我的第一反應,當時就只想著去救人……”聽,多麼簡單、樸實的語言,可它又是那麼彌足珍貴,它折射出的是一顆金子般寶貴的心。在危急關頭把自己的安危置身於外,卻毫不猶豫地伸出了自己愛的雙手,救起了一個與自己素不相識的孩子。

啊!吳菊萍,我會永遠敬仰你!儘管你的身影嬌小,可在我心中你卻是那麼的偉大。你讓我深深感動。

孟佩傑,從小就失去了父親。在5歲那年,母親也因病去世。寄託哺養孟佩傑的養母在三年後也不幸癱瘓。面對這一連串的不幸遭遇,孟佩傑沒有退縮,8歲的她承擔起家中所有的活:上街買菜;放學回家給養母做飯;幫養母做健身運動……她用自己弱小的身軀譜寫了一支動人的歌,她也被大家稱讚為“孝女當家”。

我總在想:“在貧困中,她任勞任怨,樂觀開朗,用青春的朝氣驅趕種種不幸;在艱難裡,她無怨無悔,堅守清貧,讓傳統的孝道充滿每個細節。”這種不屈不撓,永不向困難低頭的精神又是多麼值得我們當今青少年學習啊!

這兩小時的《感動中國》令我思緒萬千。它告訴我這個世界有著許多觸及人心令人感動的事情,我們應該歌頌,更應該發揚,在被別人感動的同時,也能感動別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