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長征的觀後感(通用9篇)

來源:才華庫 1.71W

紀錄片《長征》是一首悲壯的詩,一幅悲壯的畫,一曲悲壯的交響樂。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紀錄片長征的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紀錄片長征的觀後感(通用9篇)

紀錄片長征的觀後感 篇1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這是毛主席為紅軍題的一句詩,從中,我們便可體會到紅軍當時那艱苦的日子。紅軍整天生活在敵人的狂轟濫炸之中,面對下一個血肉橫飛的人可能就是自己的時候,紅軍們選擇的不是逃走或者投降,而是站到了更前面,以先鋒的身份衝入敵人軍中,英勇戰鬥,就算犧牲了,也為祖國立下了赫赫戰功,為黨的勝利做出了貢獻。轉眼間,70年過去了,現在已經進入了新世紀,但人們還是忘不了紅軍,忘不了長征。今年是長征勝利70週年,學校組織我們去觀看了紀錄片《長征》這部大型革命史詩和大型文獻紀錄片。

影片中,我感觸最深的是王瑞姐夫英勇犧牲的片段。紅軍在飛奪瀘定橋時,王瑞姐夫衝在前面,當先鋒開路殺敵,王瑞則在後面用槍掃射作掩護,要知道,紅軍先鋒可是在四條鐵索做成的橋上衝啊,下面就是急流,要是掉下去的話,一定會沒命的!先鋒們小心翼翼地要從橋的這頭趴著身體爬到橋那頭,一邊要小心敵人的子彈,一邊要小心身體下的鐵索,直取敵人死守的橋那邊,才能使身後的大軍通過。一些先鋒被敵人的子彈擊中犧牲了,餘數不多的人依然勇往直前。隨著“乒”的一聲,一顆罪惡的子彈擊中了王瑞的姐夫,王瑞姐夫咬牙忍痛,用雙手緊緊地抓住鐵索,王瑞看到後萬分焦急,想馬上衝上前去拉住姐夫,因為姐夫現在是他在世上的唯一一個親人了呀,但因為十分危險,戰友們攔住了王瑞,王瑞的姐夫再也堅持不住了,雙手鬆開一隻,又鬆開一隻,人掉入了江水之中……。影片斷了一下,畫面定格在王瑞姐夫掉入江水的情景處,看到這裡,我心中湧起許多許多的感慨:一瑞的姐夫剛剛遭受到一個巨大的打擊--------自己心愛的新婚妻子、王瑞的姐姐,在過彝區的時候被彝族人殺害了。經過這麼大的打擊,王瑞的姐夫沒有被災難痛苦打-倒,依然一心一意地投入革命,衝鋒陷陣,直到獻出自己的生命,這真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跟著毛主席走!”這句話是王瑞的父親和他最敬重的連長說的,正是因為這句話,才使失去了所有親人的王瑞重新站了起來,是毛主席的正確領導才讓紅軍反敗為勝。王瑞,雖然只是一個16歲的小孩,但他經歷的卻要比我們現在的同齡人多得多,16歲就已經在戰場上殺敵為國,可以看出他是個愛國的孩子。比起現在,高科技時代的我們,那時的生活太苦了,但是現在的好日子都是象王瑞那樣的革命先輩付出很多的犧牲才換來的,我們要懂得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現在的我們更要努力學習,只有學好知識,掌握本領,將來才能為國爭光!

70年光陰,跨越了兩個世紀,長征已成歷史,精神卻永恆!我們要學習紅軍不畏艱難,不怕犧牲,熱愛祖國的革命精神!

紀錄片長征的觀後感 篇2

無論怎樣都壓抑不了心中的震撼,或者說是感動,心酸,這是一種不能用語言來形容的心情。長征,這震驚中外,舉世皆無的兩萬五千裡的軍事長征,是中國紅軍的戰略大轉移。中國工農紅軍長驅二萬五千餘里,縱橫十一剩長征途中,天上有敵人飛機轟炸,地下有敵人幾十萬軍隊的圍追堵截,還有湘江、烏江、金沙江、大渡河、瀘定橋、五嶺、烏蒙山、大雪山、草地等天險的阻隔,紅軍要戰勝克服這些艱難險阻,不僅身體要遭受超出人類種種極限才能忍受的痛苦,更要付出鮮血和生命的代價,慢慢長征路,是血肉鑄成的。

長征是一首悲壯的詩,一幅悲壯的畫,一曲悲壯的交響樂。

長征路上,硝煙瀰漫,血肉模糊,再稚嫩的生命在這樣的氛圍中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著薰陶。少年紅軍王瑞一家四口全都參加了長征,湘江之戰的慘烈炮火奪去了他父親的生命,過彝區時失去了他的姐姐,姐夫犧牲在飛奪瀘定橋的戰鬥中,新結交的彝族戰友達爾火捐軀於瀘定城頭,連長為了救他墜下懸崖。苦難與艱險刺痛並磨礪著少年的心,這是怎樣的一種撕心裂肺的疼痛?又是怎樣的一種刻骨銘心的經歷?也許只有他才能真切的感受。

現在的我們,上網玩遊戲通宵達旦,上課遲到,攀比炫耀等等。是的,或許我們覺得這樣子很幸福,但這僅僅只是停留在物質層面的,捫心自問我們學到的知識有多少,心虛了吧。或許年輕的我們會迷途,會不知所措,就像紅軍當年那樣不知往何走,但請不要輕言放棄,只有不動的目標最容易被找到,“學習時的痛苦是短暫的,學不到的痛苦才是終生的”,在我們這個最需要知識的時期澆灌的時候,或許為了將來的勝利我們要靜靜的沉寂、蓄勢待發,但請不要懷疑自己的價值,往哪走,跟著走,跟著黨走,用黨先進的思想不斷武裝自己,承擔起我們揹負著鐵的使命——振興中華民族。當然我們不用流血也不用犧牲,但我們卻要以鐵的意志來要求自己,也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繼承和弘揚長征的精神,才能完成我們的使命。

長征的精神激勵著我們努力學習,克服生活、學習中的種種困難,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身上艱苦奮鬥、大公無私的品德,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如今我們生活在他們為我們創造下的和平年代,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有什麼理由不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讓我們把《長征》的精神用到學習、生活中,為祖國的強大而努力奮鬥。

作為一名學生,我要用“紅軍不怕遠征難”的精神去征服學習、生活上的一座座高山,一條條大河,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好好讀書,決不能浪費光陰,虛度年華。迎來自己人生的“盡開顏”。

紀錄片長征的觀後感 篇3

紀錄片《長征》反映了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戰略大轉移的歷史,再現了當年長征中湘江之戰、四渡赤水、強渡烏江、巧渡金沙江、翻越雪山、穿越草原等的壯觀場面,謳歌了紅軍戰士勇於挑戰自我極限、敢於戰勝惡劣的自然和社會環境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影片並沒有交待長征的起因和背景,故事是從紅軍搶渡湘江開始的,由於博古、李德對撤退所遇到的困難估計不足,部隊帶著大量的緇重滯留在湘江橋,幾天幾夜也沒有能夠完全通過湘江。這時,敵人的飛機狂轟爛炸,前面有蔣介石佈置攔截的防線,後面有幾十萬敵人的追兵。面對紅軍長征的第一道難關,幸虧紅軍的後衛部隊拼死抵擋追兵的猛烈進攻,為中央紅軍過河搶得了寶貴的時間,否則後果則不堪設想。

我認為,紅軍避免覆滅的原因,在於將士們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特別是後衛部隊的敢打猛拼的勁頭,阻滯了追兵前進的腳步,給紅軍帶來了喘息的機會。如果沒有五萬犧牲將士甘願流盡最後一滴血,沒有他們的壯烈情懷,也就不可能取得長征的偉大勝利,更不要說軍隊的發展壯大,以致最後消滅蔣介石反動政府、建立新中國了。

從另一方面來說,戰略指揮出了問題,如果部隊亂成一團,沒有凝聚力,沒有眾志成城的決心,同樣也不會取得長征的勝利。廣大的紅軍指戰員具備了這些優良的素質,終於使決策失誤的紅軍起死回生,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蹟。

我們要汲取經驗教訓,發揚紅軍的精神,克服困難,不怕犧牲,眾志成城,面對一切艱難險阻,必將無往而不勝。

紀錄片長征的觀後感 篇4

今天,我看了紅軍《長征》的紀錄片,我認為紅軍叔叔不怕困難,翻山越嶺,爬雪山,過草地,他們十分了不起。

特別是在過草地時,警衛員同志把自己的炒麵悄悄的全部分給了首長吃。在快要走出草地時,他們遇到了沼澤地,他們就手挽著手一起走出了沼澤地。

我們要向紅軍叔叔學習不怕困難的精神。

紀錄片長征的觀後感 篇5

紀錄片《長征》主要講了紅軍被國民黨堵截,紅軍勇敢地面對國民黨,最後,終於贏得了勝利,走完了二萬五千裡的長征路,到達了終點的偉大壯舉。看了這部電影后,我覺得紅軍真了不起。他們雨天也連夜趕路,而且渴了只能喝水窪裡的水。我也覺得他們有為了他人而犧牲自己的精神,而且他們也有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堅強的意志。因為他們知道,要往勝利的地方走才會勝利,因此他們才會贏得勝利。看到這兒,我都想哭了,紅軍真偉大啊!

紀錄片長征的觀後感 篇6

舅舅家剛買了臺腦,看到我們來了,舅舅就下載了《長征》。在這裡面最讓我感動的是在老山界的那一段故事。

紅軍到了廣西,糧食不多,又要走那陡峭的山路。在寒冷的冬夜,他們只能裹著條破毛毯,躺在冰冷的山路上。有時半夜裡醒來,才覺得寒氣逼人,刺入肌骨,混身打顫。黎明時他們被推醒,要出發。到了吃飯的時間了,他們就搶了一碗飯狼吞虎嚥的吃起來。他們爬到山中間,因為他們昨晚和今早的飯都沒吃飽,所以他們個個都氣力不夠,可是他們還是股足勇氣前進。累得是在走不動時就索性在地上躺一會兒,再爬起來向前走。終於,他們克服了困難登上山頂。老山界是紅軍長征中所走過的第一座山。後來他們又走過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後才覺得老山界地困難還很小!

他們能夠克服那麼艱苦的環境還能吃苦耐勞,自己的條件那麼好還不懂得珍惜。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應該好好珍惜現在,好好學習,將來為祖國爭光!

紀錄片長征的觀後感 篇7

在第70個長征紀念日來臨之際,我觀看了《長征》這部影片,從中身受啟發和教育。

影片講述了20世紀30年代的中華大地,面對日本帝國主義鐵蹄的踐踏,中國共產黨人從大局出發,向全國人民發出“停止內戰,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倡議,但頑固地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調動100萬大軍“圍剿”紅軍及其主力,由於敵強我弱,紅軍內部左傾冒險主義錯誤指導,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在這種情況下,紅軍為了儲存實力,被迫進行戰略大轉移,開始了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征。

回顧這段坎坷、艱辛的革命史,長征給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百折不撓,所向無敵的英雄主義精神和艱苦奮鬥,吃苦奉獻的大無畏犧牲精神。正是這種精神,讓紅軍長征由弱變強,以少勝多,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它不僅成為中國革命的偉大轉折點,在今天更成為激勵我們努力向上,不斷進取的風標。

也許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我將面對許許多多的困難,在以前,我可能有打退堂鼓的想法,但今後,我將以紅軍長征的精神激勵自己,戰勝困難,挫敗氣餒,攻克難關。讓自己在風風雨雨的征途上,經受磨難,歷練品格,學會成長。

最後,在長征70週年紀念日來臨之際,我將向先烈獻上我最崇高的敬禮,願長征精神永遠伴隨著我的成長,願長征的祝福永遠迴盪中華的上空。

紀錄片長征的觀後感 篇8

在一九三四年,有一件事在世界上引起巨大的反響,這就是紅軍的長征!

長征中紅軍走二萬五千裡。走二萬五千裡?這對許多人來說這是不可想象的,這不是寬闊的道路上開著車,而且是徒步行走在崇山峻嶺間,危險叢生的大草地上。其中翻過二十座大山,有五座是終年積雪,還有三十多條洶湧的河流和險峻的峽谷。書中寫道:在雪山上一個戰士喝了一口雪水,就倒下了;一個戰士抬頭望了望天就暈倒了。一個小戰士快掉隊了,大家卻說:“紅軍一個也不能掉隊。”攙扶著他向前走。再加上還要與數倍的各有敵人作戰。書中寫道困難還不止這些,紅軍內部還爭論不休,從李德、博古的堅守防禦錯誤,張國燾的紅四方面軍南下錯誤,在噶曲河邊,張國燾帶著大部隊南下,毛澤東帶著中央紅軍堅持北上,最終到達了由紅26軍創造的川陝根據地,那時中央紅軍不足8000人。但紅軍挺過來,為中國解放勝利打下基礎。

長征已經遠去了,成為歷史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還要學習長征那種不怕困難,認真改正錯誤的精神。讓我懂了在學習上,遇見難題不要緊,只要認真仔細地去對待,不要輕而易舉地放棄;碰到錯誤不要緊,只要改正就行。

有一次,我在做一道複雜的應用題,做完了發現了錯誤。看著一大堆繁瑣的算式,讓我不覺地產生一個念頭:算了,不用改,反正不就是一道題嘛。可正當我想不改時,我想起剛看不久的《長征》,想起了紅四方面軍連南下那麼大的錯誤都改正過,為什麼自己連一個小小的錯誤也改不過呢?想到這裡,我馬上動手改了起來。

長征,不僅是一條路,一段歷史,更是一種精神!

紀錄片長征的觀後感 篇9

長征精神代代傳“雪皚皚,野茫茫,高原寒,飲斷糧,紅軍都是鋼鐵漢,千錘百煉不怕難……”想必大家也聽過這首歌吧!但大家知道這首歌背後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嗎?

今天讓我們重溫長征中的故事,感悟長征精神,並傳承長征精神吧!在艱難的長征路上,有許多和我們年紀差不多大的小紅軍,他們吃不飽,穿不暖,他們不怕流血、不怕犧牲,他們穿的是破舊的軍裝和草鞋,爬雪山過草地。吃的是野菜、樹皮!而我們呢?我們平常挑三選四的,什麼菜不合胃口就不吃,什麼衣服穿不舒服就不要。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在你不喜歡這不喜歡那時,紅軍可是想都沒有想過,那麼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我們又有什麼理由挑三選四的呢?

在長征途中,有一位叫陳賡的紅軍迷了路,他在尋找隊伍時,發現了一個和他差不多大的紅軍,經過尋問,陳賡知道他也是掉隊了。於是,陳賡叫他上馬坐一會兒,他拒絕了,叫他把一小包青裸面吃了,他也不肯。沒辦法,陳賡只好無奈地走了。剛走沒多遠,陳賡就發現自己被騙了,等陳賡回到那兒時,他已經停止了呼吸。這個故事中的小紅軍再三拒絕陳賡,可是,等陳賡明白一切時,小紅軍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這說明了當時的生活是多麼艱苦,他們卻從來沒有後悔過,不論他們多麼艱難,都是以積極樂觀向上,持之以恆的精神來克服,他們在長征途中,有多少人陷在了深深的沼澤地裡,又有多少人因為沒有吃的,嘗野菜中毒,又有多少人因為戰敗給疲倦和飢餓,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但是,他們並不服輸,就算只剩一個人,他們也會走下去。

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就是革命先烈們用生命換來的幸福!所以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長大報效祖國,為祖國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