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電影觀後感彙總

來源:才華庫 2.37W

第一書記電影觀後感第1篇

第一書記電影觀後感彙總

2006年底,沈浩在小崗村任職三年屆滿,小崗村民強烈要求把沈浩留下來,20多年前集體按下手印的故事再次在小崗村發生。村民派了10個代表,按下手印到安徽省組織部、財政廳要求沈浩留在小崗村,再帶領他們幹3年。

作為一名選派幹部,他能在一個偏遠的農村一呆就是六年,而且實實在在地在那裡幹事創業。我深深被他執著著自己的理想、忠於組織和人民感動了,被他為了農村離家六載顧不上親人感動了,也被他把最後的時間捧給農村感動了。

當我還回味沈浩媳婦徐帆一句聽似可笑、實際寓意很深的經典臺詞“沒坑時蘿蔔在,有坑時蘿蔔不在了”,沈浩回到省財政廳聯絡業務,他的同事升任省財政廳副廳長,而沈浩感慨“當官的不一定做事,做事的不一定當官”。這句感慨不是他無奈也不是不平;不是自嘲也不是不屑。是他真真正正意識到當官的意義不是居高位,不是謀私利,而是為人民做實事。而且如果所有人都做守著坑等著官位的蘿蔔,把精力用在邀功爭權,專門比空洞的政績的話,這對社會資源是一種巨大的浪費,而沈浩到了小崗,開闢了一個新天地、有了用武之地,這樣才是真正實現了自己的個人價值,也為村民帶去了萬世福音。

當小崗村的農民們躊躇滿志的期待來年的春天時,一聲驚雷將所有村民震呆了,整個村子頓時陷入悲愴的氣氛中。2009年冬天,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沈浩在小崗村臨時租住的房子內去世,年僅46歲。

銀幕上打出演員表,放映廳裡的燈漸漸亮了,有些觀眾大概公務在身,匆匆起來快步退場。我等到銀幕全白才站起來,其間我想,中國確實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因為太多的人太多的事。我希望有一天,我有機會到鳳陽去看看,一來看看朱元璋的老家明中都皇古城;二來看看沈浩帶領小崗人建設了6年的小崗村。

我作為一名中國共產黨員,應該在沈浩身上學些什麼呢?學習他無私奉獻、任勞任怨的實幹精神,學習他把群眾的事掛在心上。雖然我也只是一名剛工作不久普普通通的青年職工,不能為群眾謀福造利,但是我認為不管在什麼崗位上,這種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是我們每個共產黨員必須要有的。

第一書記電影觀後感第2篇

當走出電影院的那一剎,內心湧出一股無法言表的感動,深深的被沈浩身上所體現出來的一個黨員的優秀品質所折服!沈浩,一個無限忠誠於黨的事業的基層幹部,一個視村民為親人,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的支部書記,一個為改變鄉村面貌嘔心瀝血英年早逝的普通黨員。他是中國共產黨七千多萬黨員的傑出代表。

兩任村官,六載離家,總與農民面對面,肩並肩;他時刻以為人民服務為己任,重新凝聚了108戶村民的心,改變了流傳多年的俗語,他修建一座嶄新的大包乾紀念館,舉辦一場隆重特殊的葬禮,他先修路,再蓋房,後架橋,事事關注百姓,件件貼近民心。一個平凡的人,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了一件又一件不平凡的事,在他身上既有傳統的犧牲奉獻精神,又具有鮮明的個性和時代性。他離我們是那樣的近,因為他如我們每個人一樣的平凡,他卻又離我們那麼的遠,因為他做到了普通人無法做到的堅守和奉獻。

他——沈浩詮釋了為人民服務的執著!作為安徽省財政廳的一名官員,他本可以隔岸觀火,以一個過客的身份去觀看小崗村貧窮與落後,但是他毅然決然的放棄了城市優越的生活條件選擇了去小崗村擔任第一書記,履行了為人民服務的使命!歲月的年輪總是在不經意中碾過,很快沈浩的任期結束了,而命運又一次的將他推向了人生的岔口!用心做事先要用心選擇,人生的道路本來就不平坦,自古人生多歧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選擇本來就很難,選擇後能夠堅定地走下去就更難!他本可以在任期結束後選擇回到省財政廳,將原本偏離的人生軌道重新修正回到屬於自己的生活軌跡!但是,當面對86個紅手印的誠摯挽留時,他給出了最鏗鏘的回答:他選擇了留下。從此他不再是一個過客,他將他的生命與小崗村融合在一起,他不在徘徊,他把汗水和真情留在了小崗村他用六年的時光,兢兢業業,傳承著共產黨員為民服務的優良品質。

他——沈浩演繹了為民服務的感動。他官不大,責任卻很大,他對人民群眾有感情,撲下身子和小崗村民一道吃苦,把幾千號人的吃穿住行當作責無旁貸的責任和奮鬥的動力,用一片真心換來小崗村民的一片真情。他以一個優秀共產黨員無愧天地和百姓的奮鬥,給我們心中不曾離去的奮鬥史詩中,增添了“第一書記”崇高的形象。他替民請命,為民上訴,他思民之所想,急民之所困,舉手投足間演繹了為民辦實事的平凡的感動。

他——沈浩譜寫了為人民服務的光輝!他上有九旬老母,又有愛妻幼女,他本可以享受著平凡人應該擁有的平凡的感動與溫馨,但是他為了人民,為了小崗村的村民,他捨棄小家,選擇大家,摒棄小我,演繹大我。他離家六載,不曾享受到回家過年的溫馨,他選擇了與村民一起享受著那份與民同樂的快樂。當大年三十村民輪流用手機給他妻子發祝福簡訊的時候,我想沈浩他是幸福的,雖然他不曾擁有來自小家的那份平凡的溫馨,但他卻收穫了來自大家的那份不平凡的感動!沈浩是驕傲的,無悔的,他灑下的是汗水,而收穫的是來自為人民服務的無限光輝!

沈浩同志始終秉承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的宗旨和信念,以實際行動贏得了全體村民的理解和擁護。普通的人物,平凡的故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沒有驚天壯舉,沒有槍林彈雨,有的只是來自心靈深處最真實的感動。

四十六載彈指一瞬間,雖然沈浩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他留給我們的啟示卻是無盡的。我們應該沿著沈浩的事蹟追尋對人生的叩問,對生命價值觀更深層次的思考: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時刻以人民利益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努力做到為人民服務,深刻的詮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黨的宗旨。我們應該正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不追名逐利,不以錢權最為人生的目標,而應該時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把追求人民利益的最大化作為我們的最高行為準側。

然而這是一個光怪陸離的社會,是一個充滿變數和人心浮躁的時代,紫陌紅塵中充斥著名與利得氣息,誘惑無處不在。很多人嚮往的是一種以物質財富為目標的人生,尤其是許多本應該秉承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的黨員,卻在利益的驅動下走向了不歸路,讓人痛心疾首。因此我們更應該強化對每個人,尤其是黨員進行人生觀,價值觀的修正與引導,時刻保持黨的先進性,加強黨的建設,號召每個人,尤其是黨員學習沈浩的為人民服務的崇高精神,體會沈浩展現給我們的另外一種簡單的、純粹的人生,以及這種人生可以有的高度和境界

魯迅在《中國的脊樑》一文中曾說:"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樑”沈浩就是這樣的人,而我們每一個人也應該心繫民眾,為民請命,用我們平凡的人生撐起中國不平凡的未來!

第一書記電影觀後感第3篇

看了電影《第一書記》,被沈浩同志的事蹟和精神深深打動。沈浩同志紮根小崗六年,為小崗的發展鞠躬盡瘁,用年輕的生命詮釋了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他體現出的是一種為理想奮鬥不止的大情懷、大精神。兩任村官,六載離家,總與農民面對面,肩並肩;他,重新凝聚了108戶村民的心,改變了流傳多年的俗語,先修路,再蓋房,後架橋,事事關注百姓,件件貼近民心,沈浩用實幹感動了同學、用真誠感動了村民、用業績贏得領導的讚譽,他全心全意踐行黨的宗旨,盡心盡力為群眾謀福利。他深入群眾,埋頭苦幹,在廣闊天地中鍛鍊成長,在艱苦磨鍊中增長才幹。沈浩同志始終秉承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的宗旨和信念,以實際行動贏得了全體村民的.理解和擁護,稱得上是一個光明磊落、堂堂正正、開拓進取的領頭人。

沈浩在日記中寫道:我用我最黃金的歲月為小崗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今天發生的一切,讓我感到交困難耐,但我仍願擔當!也許我的舉動,能換來小崗村真正的發展和繁榮,我無怨無悔!

沈浩——一個平凡的人,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了一件又一件不平凡的事,在他身上既有傳統的犧牲奉獻精神,又具有鮮明的個性和時代性。他離我們是那樣的近,因為他如我們每個人一樣的平凡,他卻又離我們那麼的遠,因為他做到了普通人無法做到的堅守和奉獻。平凡中見真情,平淡中有震撼,這種震撼來自沈浩同志言行中所透出的責任感,充分體現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一心為民、不計較個人得失的政治本色。他將有限的生命化為對人民、對事業無盡的奮鬥,他為我們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的同時,也使他的名字在我們心中永遠不會離去。

沈浩對人生價值的追求,是值得我們每一個黨員去思考和學習的。為什麼這樣一位處級幹部會堅定不移的把自己的青春獻給農村的事業呢?看到小崗村的現實面貌以及強勁的發展勢頭,我懂得,這是一種熱愛,是一種信念,更是人生的一種價值體現!在這個充滿變數和人心浮躁的時代,很多人嚮往的是一種以物質財富為目標的人生,而沈浩則展示了另外一種簡單的、純粹的人生,以及這種人生可以有的高度和境界,他勇於超越傳統價值觀,把小崗村做為自己人生的平臺,用新的價值觀實現了對理想的追求。可以說是沈浩改造了小崗村,也是小崗村造就了沈浩。

我們要學習他,始終以黨和人民的事業為重,勤奮務實,勇於創新,無私奉獻,實現自我人生價值,以實際行動踐行科學發展觀,忠實履行共產黨員的神聖職責,為陝西的交通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一書記電影觀後感第4篇

週三下午看了《第一書記》這部電影,看完影片後,影片中泥濘的道路,黃色的菊花,純樸的臉,熱情的期待,真誠的心,倔強的衝動,一條條只有用心才能開啟的民心,一切的一切,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序幕一拉開,就好似走進鳳陽小崗,和沈浩的心一同起伏,和小崗村幹部百姓的喜怒衰樂一同起伏。一聲大爺、一聲奶奶,一句我記住了;一隻能產奶的小羔羊,一個說不清楚話的多孩殘疾家庭,一個隆重的葬禮;一臺剷車,一條通村路,一條開放路,一個新的紀念館,一個高科技企業;一次次的奔走祈求,一次次的真情表白,一次次的力量相擁;一眼一眼的深情,一個一個發自心底的愛的資訊,一雙一雙牽手的默契;一次特殊的年夜飯,一次一次的紅手印;那是什麼樣的人才能贏來的大愛,是什麼樣的人才能凝聚的力量,是什麼樣的人才能源於人民無限需求的動力。是沈浩,是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是60年代的大學生,是一名普通的國家公務人員,是響應組織部門號召的一名機關幹部。一切都是那麼的真誠與親切。我從第一書記裡看到了一個好人的影子,一真正基層幹部的影子。

在影片中,沈浩的女兒彈了一首的鋼琴曲,雖不像結尾主題歌那樣旋律鮮明,但正是這首鋼琴曲深深打動了我,它是那樣的恬淡寧靜、動聽優美,讓我想起另一部電影《海上鋼琴師》中,鋼琴師1900在暴風雨中彈的那首曲子《magic waltz》一樣,1900在暴風雨中看到一位美麗的女孩,在人生的坎坷與平凡中,於是他找到了生命的意義和追求的真諦,不惜為之付出生命。兩種環境,兩種心情,在沈浩的故事裡,也同樣殊途同歸,沈浩不也是身處改革開放的暴風驟雨,在歷練和勤奮中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義和追求的目標嗎?更可貴的是,他在這樣一個艱苦困難的環境裡,仍然能保持一份寧靜致遠的高尚境界。這是這首鋼琴曲所帶給我們的東西,但不是全部,因為琴聲中還滲透著一種情思,那是一種濃重而悠長的不捨。老百姓不捨這樣的好乾部,而沈浩,若有在天之靈,也絕對不捨小崗村的每一個村民和每一寸土地。人,只要把自己的工作當事業,把自己的崗位當成自己的家,他就能做到勤奮與堅持,就能造福社會。

這是一好電影,一個由好演員、好導演、好團隊用心演出的好電影。我為沈浩自豪,為正在奮戰在農村基層的人們自豪,為自己想要努力成為一名共產黨員而自豪。

 第一書記電影觀後感第5篇

週四下午,在校黨支部的組織下,我校全體黨員教師觀看了影片《第一書記》。

從銀屏中,我們可以看到,沈浩同志——鳳陽縣小崗村第一書記,紮根小崗六年,為小崗的發展鞠躬盡瘁,用年輕的生命詮釋了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在他不懈的努力下,一座嶄新的大包乾紀念館矗立了起來,一條開啟民心的通村公路伸向了遠方。而村民們一次又一次挽留他們的好書記的紅手印,又是那樣的令人震撼……

沈浩平凡的人生閃耀著共產黨員的魂,他堅定的信念成就了輝煌的小崗村。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也許完成自己的工作不難,但難在做好。因為教師的工作是瑣碎的、細小的。她沒有高科技的累累碩果,也沒有建築事業的立竿見影,更沒有詩人的浪漫和灑脫,她只像綠葉一樣平凡,為大地帶來生機,並且在陽光的照耀下,她將褪盡生命的綠色。這就更需要我們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付出全部的心血,舍小家為大家,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學生與廣大家長的認同。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以沈浩同志的精神對照自己、檢查自己,學習他無私奉獻、任勞任怨的實幹精神,學習他腳踏實地做實事的精神,學習他敢為人先、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勇於擔當的精神,真正做到務實、勤奮。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儘自己所能付出一份力,用愛去關注孩子,用心去體會孩子,用情去感動孩子,用知識去引導孩子,以自己的滿腔熱情,註釋教師的職責!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