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覺醒年代有感(通用12篇)

來源:才華庫 1.97W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觀覺醒年代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觀覺醒年代有感 篇1

覺醒時代播出後,引起了大批人民的愛國情懷,在觀看幾集之後感慨頗深。每個人成長是一個不斷去選擇的過程,從高中畢業到大學,每個人都選擇了不同的道路,主角之一陳獨秀,他的出場給人一股正派的愛國情懷。

在那個年代,一頭茂密的黑髮,已經成為了越來越奢侈的個人裝飾,剛剛脫離了全男統一披著常常辮子的時代,而披頭散髮在當時給人一股落魄的感覺。但無論如何,擁有如此發之人,足以讓當時的觀眾相信,一定是有著獨特頭腦之人。果不其然,我們的英雄陳獨秀果然意氣風發,他主導創辦了《青年雜誌》,這個雜誌的具體創辦情況在電視劇裡有詳細介紹。

整體的電視劇瀰漫著風趣輕鬆的感覺,那個年代,有太多的人物和文章演繹著太多的故事,許多工,資料和畫面都被儲存了下來,也有太多的複雜關係可供梳理安排。所以,作為觀眾,你看到的不一定是最為接近時代真實的那些,卻不妨礙他們是劇作者最想讓你看到的畫面,作者編劇別有用心,激發愛國情懷的同時還穿插者幽默的情懷。

有一天網上自己連看了四集,被裡面的故事情節深深吸引了,劇情剛開始看似有點拖沓,卻是為後來更多人物的出場和故事情節做鋪墊,裡面的人物都在忙著大事業,平民的生活也有體現,雖然很少但在是以國風為導向的作品也不足為奇,電視劇裡,有很多合情合理的情節,給人一股引人深入的感覺,不知這種感覺是否只是自己。

陳獨秀《敬告青年》言道“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繪之萌動,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以遠大理想確立人生航向,青年正處於理想信念形成和確立的關鍵時期,樹立怎樣的理想,堅定怎樣的信念,確立怎樣的目標,選擇什麼樣的道路至關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大會上,對新世代青年提出了六點希望,這六點希望都在影視中意義體現了出來。青春的美麗,正是奮鬥之美麗,在新時代裡,青年們要依然集結唱響五四奮鬥之歌,用實際行動詮釋五四精神,讓青春散發出最耀眼的光芒,讓他當年的歲月,如鏡子般誡勉吾輩。

翻開《中國共產黨章程》,在總綱裡有這麼一句話,“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利益,沒有特殊的利益”,習近平總書記用堅定的目光共和真摯的回答向世界傳達了一位大國領袖的責任和擔當。一句“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既是對中國共產黨人民誠摯承諾的初心回望,也是對中國共產黨執政理念的高度概括。站在歷史起點,廣大黨員幹部都要向陳獨秀一般擁有者遠大虔誠和抱負。劇中既有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做出的歷史奉獻,也有周恩來,鄧中夏等青年革命者推動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實踐之舉,更有許多愛國進步青年為國為民做出的流血犧牲,這些共產黨早期革命領袖有血有肉,有理想有鋒芒,有困境更有探索創新,他們這新舊陣容中的知識分子的思想觀念也在《覺醒時代》中形成交鋒,塑造了豐富多彩的時代任務形象。

觀覺醒年代有感 篇2

“一個國家最好看的風景,就是這個國家的年輕人。”去年,一段名為《後浪》的視訊演講刷爆各大媒體網站。視訊中展現的是對青年一代的肯定,更是對“後浪”們的期待。

風起潮湧,自當揚帆遠航;任重道遠,更需快馬加鞭。青年黨員幹部作為黨員中的佼佼者,作為新時代的一股“後浪”,作為國家發展前行的不竭動力,當立下“青雲志”、涵養“硬功夫”、練就“寬肩膀”、勇挑“千斤擔”,惟有如此,方能勇立潮頭、建功立業。

守初心、強信念,立下“青雲志”。立志而聖則聖矣,立志而賢則賢矣。陳獨秀36歲創辦新青年,他說“青年如初春,如朝日”;李大釗27歲撰寫《青春》,他說“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建立青春之國家”;毛澤東27歲主編《湘江評論》,他說“時機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回首過去,無數仁人志士用成功經歷啟示著我們,只有在青年時期樹起遠大理想、立下青雲之志,才能於時代浪潮裡實現個人價值、改變祖國命運。如今,青年基層幹部作為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更應始終堅守為國為民的初心,要立大志、做大事,成為新時代有志向的追夢人。

善學習、鑽業務,涵養“硬功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基層工作繁瑣複雜、牽涉面廣,考驗的是基層幹部的專業素養和業務能力。從幹部直播出鏡帶貨到防控疫情復工復產,從基層網格化管理到扶貧到戶政策落實,從做好群眾工作到深入走訪調研……每一項基層工作的“小細節”都蘊含著“大智慧”,需要青年幹部不斷去學習、去鑽研、去提升。因此,青年幹部作為基層“後浪”,在面對面對新挑戰、新困難、新業務時,必須要上好“基礎課”,工作中多向同事、領導悉心請教;要練好“基本功”,在問題中善於自我總結,不斷進步;打好“持久戰”,在繁瑣中做好長期戰鬥的準備。要切實將精神落到實處、想法落到高處、工作落到細處,從而確保中央各項政策在基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站排頭、敢作為,勇挑“千斤擔”。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擔當作為是青年幹部的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倘若遇到困難就要退縮、碰到挫折就想放棄,那麼就註定要被這個偉大時代淘汰。要知道一個人的成長無捷徑可走,只有不斷在大事、難事中歷經磨練,才能長才幹、壯筋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溫室裡長不出參天大樹,懈怠者幹不成巨集圖偉業。前進道路不會一帆風順,偉大事業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青年黨員幹部基層工作經歷淺、閱歷少,因此更要以足夠的勇氣、堅定的決心去面對層出不窮的複雜問題和環境,真正做到願擔當、敢擔當、善擔當。

辦實事、惠民生,練就“寬肩膀”。枝葉總關情,點滴見初心。在基層的廣闊舞臺上,幹部幹事創業的根本立足點就是為百姓解難題、辦實事。基層黨員幹部要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心上、把為民解憂的使命扛在肩上,在一件件實事中練就能為民所依、為民所靠的“寬肩膀”。如關注百姓民生,瞭解莊稼長勢、生活必需品價格等;做好精準扶貧,抓好產業扶貧、易地搬遷等政策落實;謀劃產業發展,以當地特色帶動經濟發展。從民生“小事”出發,做好為民服務“大事”,從而不負時代重託,勇做奔湧的基層“後浪”。

觀覺醒年代有感 篇3

不同的青春,同樣的迷惘,然而,青春會成長,迷惘會散去。黑夜過後,太陽照常升起。——海明威《太陽照常升起》

青春,一個多美好的詞兒啊!它是那些屬於未來的事物,是那些正在生長的力量;青年,一個多美好的年紀啊!它正如陳獨秀所歌的那樣∶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副,人生之最好年華也!在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寄語新時代青年,希望他們樹立遠大理想、熱愛偉大祖國、擔負時代責任、勇於砥礪奮鬥、練就過硬本領、錘鍊品德修為,才能不辜負黨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託,不辜負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席慕容說,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誠然,青春似一張車票,過期不候;又像一片雲朵,稍縱即逝。可只要青年們一心向上走、一意向前衝,大膽的說話、勇敢地行進,便能夠走好青春這段路,創造一個青春的小我、一個青春的中國、一個青春的民族。

以遠大理想確立人生航向。青年正處於理想信念形成和確立的關鍵時期,樹立什麼樣的理想、堅定什麼樣的信念、確立什麼樣的目標、選擇什麼樣的道路至關重要。“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樹立遠大理想。”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大會上,對新時代青年提出六點希望,第一點就是樹立遠大理想。青年樹立遠大理想,就是要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篤定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堅強信心,堅信馬克思主義“行”、中國共產黨“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好”。就是要把自己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將人生目標、職業選擇與祖國需要、人民利益緊密結合起來,要像第一支青年墾荒隊奔赴北大荒那樣堅韌不拔、艱苦創業,鑄就拓荒豐碑;像雲南“80後”幹部李忠凱那樣奮戰在脫貧攻堅主戰場,雖“白髮蒼蒼”卻不敢忘實現貧困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像河北保定學院西部支教群體那樣奔赴沙漠播撒夢想,照亮他人詩的遠方……

以砥礪奮鬥一路乘風破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廣大青年既是追夢者,也是圓夢人。100年前,五四青年挺身而出、奮起抗爭,為救亡圖存、振興中華拋頭顱灑熱血,留給我們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容的偉大五四精神。今天的青年,處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既面臨著難得的建功立業的人生際遇,又面臨著“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的時代使命。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青年要把奮鬥作為青春最亮麗的底色,矢志艱苦奮鬥,依靠奮鬥實現人生理想和民族復興。要勤學善思,把學習當作一種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如飢似渴、孜孜不倦地讀有字之書、無字之書,注重學習人生經驗和社會知識,掌握技能、增長才幹、提高能力;要善於思考,以行求知、以知促行、知行合一,練就過硬本領。要擔當責任,使命呼喚擔當,青年引領未來,今天的青年要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新徵程中,埋首本職工作實千、甘於到基層一線苦幹、大膽創新創業敢幹、勤學善思巧幹,在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中自告奮勇、迎難而上、勇往直前,盡應盡之責、為應有之為。要不懈奮鬥,不畏前路艱辛、不畏路途曲折、不畏長路漫漫,始終保持一顆奮鬥的.心,用汗水澆灌理想的花朵、用雙腳走穩前行的道路、用雙手繪就成功的藍圖,創造出無愧於青春、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時代的新的奇蹟。

以品德修為把穩前進之舵。人無德不立,品德是為人之本。現實中,每當有老年人品行不端事件發生,大眾的怒點就被引燃,紛紛發出“壞人變老了”的喟嘆。足見人從青年這個關鍵期就應樹立正確的道德認知、堅持自覺的道德養成、進行積極的道德實踐,扣好人生道德的第一粒”釦子”。青年錘鍊品德修為,就是要像總書記告誡的那樣:樹立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善於從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汲取道德滋養,從英雄人物和時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風範,從自身內省中提升道德修為,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自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想,懲惡揚善、是非分明、處事公道、態度公允、情趣健康,維護社會規則和秩序、遵從社會公序良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創造清風正氣的社會。

觀覺醒年代有感 篇4

春天的味道是什麼?一枝怒放的花會在枝頭告訴你。或是一場春雨,在清涼的洗滌下,讓你品味春天的味道。

而這種味道卻搖身一變,悄悄地飄到海外的落葉上,飄進了那個別樣的深秋。這是一個特殊的年代,一個被袁世凱復闢帝制的濃煙所籠罩的時代!之所以稱之為“年代”,而非“時代”,大概是因為它蒙上了歷史的面紗,雖久遠卻不得不被銘記——因為正是那個年代,正是那個年代裡的那些人,以頑強不屈、無私奉獻的精神成就了我們今天的新中華!

還記得那個衣著破破爛爛、渾身長滿了蝨子,但眼睛炯炯有神、為人善良開朗、血氣方剛的“乞丐”嗎?沒錯,他就是創辦了《青年雜誌》的陳獨秀,也就是那個用科學與民主照耀中國的革命家!正因為他獨特的方式、細緻的思慮,讓身處日本早稻田大學的李大釗由衷地感嘆:“現在雖然是深秋,但我從他的《青年雜誌》中感受到了春天的味道!”

然而,春天不會只停留在一處。

一碗清水裡也有春天!你瞧,那隻歡快的小螞蟻還在游泳呢!正在碼頭勞作的延年見了他,沒有粗暴地將他丟棄,而是輕輕地將他捏起,放在碧綠的葉片上,讓他來一場森林之旅。一盤荷葉黃牛蹄裡也有春天!雖然只是一隻無辜的小青蛙,已上餐桌的它卻沒遭扼殺,借仲甫的手,又迴歸了自然,回到了清澈的小池塘裡,繼續自由地生活。

春天的味道竟如此美妙,但在一個個革命家庭裡,卻如此可遇不可求!

有一對兄妹正在提一個沉重的水桶,要把水倒進水缸裡。這時走進了一個人,他“八字鬍”,身著長袍,提著木箱,熱情地幫助他們,結果卻被這一家錯認成了“黃鼠狼”!好一隻“黃鼠狼”啊,那就是兄妹倆的父親——李大釗!

為了探索救國之路,多少革命家長居海外,刻苦鑽研!看著他親切地喊一聲:“姐,我回來了。”那種久別重逢的團聚不也是春天的味道嗎?看著他柔情地抱起女兒,洋溢著歡快的笑容,我真想激動地喊一聲:“春天真美啊!”

觀覺醒年代有感 篇5

“生逢亂世,即使命運如螻蟻,但仍有人心向陽光。”時代的車輪滾滾前進,如今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正是因為有無數先輩和烈士們挺身而出,他們心向陽光,他們相信有一天中國人會覺醒,中國會覺醒。

《覺醒年代》,劇如其名。當時的中國動盪不安,只有靠“覺醒”這一條路才能救活中華民族。在這條覺醒之路上,有文化的碰撞和思想的啟蒙,也有一大批知識分子和革命青年的苦苦探尋,其中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便是李大釗同志了。

面對多災多難的祖國,李大釗同志下定決心為挽救中華而努力奮鬥。他把國家放在了第一位,把自己和國家的命運緊緊聯絡在一起,而把自己的學業放在了身後。當他因參加反日鬥爭而被當時就讀的學校除名時,內心絲毫沒有後悔之意。他的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和他身上體現出的牽掛國家興亡和人民生活、願意為革命奮鬥一生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敬佩和提倡。

“為了中華民富國強,為了民族再造復興,我願意奮鬥終生!”在李大釗送陳獨秀去往天津的途中,面對流離失所的百姓,兩個人都從心底發出了錚錚誓言。這一幕至今還讓我激昂澎湃。

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中國這頭雄獅終於覺醒了,中國人民終於站起來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覺醒,先輩們已經為我們開拓出了一條和平的道路,他們用自己的血汗為我們鑄造了幸福,他們的覺醒能使我們受益終身。

作為新世紀、新時代的新中國青年,我們也應該有屬於自己的覺醒。現在我們的任務就是認真學習,完成好在學校的每一項任務。引用劇中的一句話便是,“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只有自律的人,才有可能脫穎而出,成就大事”,我們要學會自律,心中要有堅定的信念,同時應該以學為本,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或許有一天也能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報效國家和社會,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能體現個人的人生價值。我們要將愛國銘記於心,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開拓者和奮鬥者,讓先輩們的精神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讓幸福和復興之路在我們的腳下越走越遠。

我們現在的生活就是《覺醒年代》的續集,因此我們不僅要有自己的覺醒,也要帶著屬於無數先輩們的覺醒一直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觀覺醒年代有感 篇6

2021年的寒假生活結束了,在此期間,我曾觀看了幾部具有教育意義的影片,內心收穫滿滿。其中,我覺得電視劇《覺醒年代》最能打動我的心,它讓我想起了那個時代的中國……

那個時代的中國:戰火硝煙,國民愚昧無知,國君袁世凱復闢帝制,鎮壓了二次革命。最先開始的陳獨秀離開日本稻田大學,回國途中,看到已被德國佔領的膠州灣,悲憤不已,到上海發表了討伐信奉五教三綱的袁世凱等人的檄文,也是喚醒國民愚昧思想的良藥——《青年雜誌》(從第二版起改名為《新青年》,並使新文化運動逐漸興盛起來了。新文化運動,就好比一株剛萌發的芽兒,一些《新青年》的同人編輯主將的加入,猶如為其增添了養分。而那些毒害國民思想的保皇派與新文化運動所發生的衝突,好像蟲子在啃食其莖葉。在與舊文化的搏鬥中,戰場搬到了北大,鬥爭也十分的激烈……

在新文化運動已成長到一株能承受風雨的小樹時,俄國發生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臨時政府,李大釗推行馬列主義,並與陳獨秀等創立了中國共產黨,開創了紅船精神,由此,中國人民逐漸走向了正確的道路。

當我看完《覺醒年代》時,把自己跟這裡面的人物進行了一次對比,差距就出來了。當時很多人說“這個中國沒救了!”如果我是當時的李大釗,我就想逃避,但是李大釗卻反駁了那些人的觀點,在與陳獨秀的一次談話中說:“我認為這個國家還是有救的!”很簡單的一句話,包含了這個愛國者的偉大情懷,也深深觸動了我的心。當段祺瑞要求蔡元培恢復克德萊的職位時,如果我是蔡元培,我會聽從上級的安排,但蔡校長卻竭盡全力地反對。正因如此,新文化運動才會成功;共產黨才會成立;中國才會煥然一新。正如陳獨秀而言:“新文化運動,當下最需要的是人,而不是錢。”

正是有這樣的革命先烈,我們才有如今安居樂業的生活,所以我們要珍惜當下的生活,好好學習,報效祖國,使革命先烈的精神得以傳承!

觀覺醒年代有感 篇7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史詩鉅製《覺醒年代》正在央視熱播。《覺醒年代》以中國共產黨成立為核心時間,聚集建黨風雲人物,突出展現了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做出的歷史貢獻,也有周恩來、鄧中夏、趙世炎等青年革命者推動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實踐之舉,更有陳延年、陳喬等愛國進步青年為國為民做出的流血犧牲……

此外,魯迅、胡適、蔡元培、辜鴻銘、錢玄同等新舊文化陣營中的知識分子的思想和觀點也在《覺醒年代》中形成交鋒,塑造了豐富多彩的時代人物群像。這些共產黨早期革命領袖有血有肉、有鋒芒有理想、有困境有探究,他們的革命品格與鬥爭精神,深刻傳遞愛國情懷,傳播愛國愛黨,艱苦奮鬥的正能量。

五四運動中,無數青年學子以國之運為己之擔當,陳獨秀、李大釗等先進青年創辦雜誌《新青年》引革命洪流;抗戰革命中,青年毛澤東投筆從戎,秉心中之擔當義無返顧投身革命。正值青春的我們身處和平年代,不同於戰亂年代,不必顛沛流離,但我們仍身兼重大使命,不能懈怠,爭做永做時代的奮進者,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

此外,我們還需要培養正確的道德認知,不斷修身立德,明辨是非,認清世界變局切勿人云亦云,盲目跟風,樹一身正

每個時代都是一場長征,每一代人都是上一代的接班人,在這跨世紀的接力中,我們應該懷著感恩的心,樹立忠誠乾淨擔當的品行,永葆五四精神火炬生生不息,風雨兼程地投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

觀覺醒年代有感 篇8

電視劇《覺醒年代》主要以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的一段歷史展開的敘述。

這段時間是一個動盪不安,人民步伐不一的艱難時世,當時的辛亥革命並沒有徹底改變中國混亂不堪的面貌。有人愚昧無知、有人迷茫不前、有人企圖復辟帝制,同時也有一大批青年先進分子,開始探索救國救民的新出路……

劇情開篇,袁世凱復闢帝制的訊息引起國民鬨動,讓在國外留學的一部分有志者青年李大釗等人憤憤不平,他們紛紛回國尋求一條救國之路。李大釗說:“我們必須要喚起民眾覺悟,推翻封建思想,振作民主精神”。同時陳獨秀也創辦了《青年雜誌》宣傳新思想,倡導白話文,為尋找一條救國之路打開了新思想湧流的閘門。許許多多的有志青年們參與進來發表自己的革命觀點。

在新文化運動的標誌“北京大學”裡,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長。三顧茅廬請陳獨秀擔任北大文科學長,隨後又在民巷建立起“新青年編輯部”。此時北京大學的一些頑固的保皇黨也與新青年展開了激烈的爭執。這些畫面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共產黨誕生前的社會環境和思想文化。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不斷進化。

在探索和發展真理時,十分艱難。在各種思想和主義的交鋒之中,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傳播起來。李大釗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庶民的勝利》加上白話文的迅速傳播,如魯迅《狂人日記》的發表和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等鉅作橫空出世,大大推動了有志青年探索救國道路的步伐。

這部劇中也有很多風雲人物,他們的服飾習慣也反映出當時那個時代的繁雜和混亂。比如留著長辮子端著菸袋講國學的辜鴻銘教授。張勳的辮子軍領兵復辟及海外留學回來,西裝革履的胡適等人,這些極具色彩與魅力的人物形象全部映入觀眾眼簾。而且他們的人物特點也十分鮮明。在北大紅樓的襯托下,一批批洋溢著愛國熱血的青年學子也讓我們過目不忘。他們讓我們看到當時那個時代有一批愛國人士正在不懼艱難險阻,努力尋找成功之路使中國登上歷史舞臺。

《覺醒年代》為我們展演了中國共產黨的建立過程,以深刻的歷史意義揭示了這條救國救民的正確道路,同時讚揚了覺醒年代時期一批共產主義者的一顆顆愛國之心。

這部劇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讓我們看到中國的艱辛,讓我們看到中國人民的團結。所以正值青春年少的我們要珍惜當下,努力學習,報效祖國,不負眾望。

觀覺醒年代有感 篇9

前幾天,我觀看了紀念建黨100週年影片《覺醒年代》,深受感動,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感觸最深的是:此片內涵豐富,值得大家觀看和深思。

影片《建黨建業》是一部再現袁世凱賣國後到中國共產黨正式建黨這一時期發生的歷史事件的恢巨集鉅製電影作品,是一部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100週年的文獻紀錄片。這部影片通過描述近代中國的發展和變革歷程,敘述了自虎門銷煙開始,為了解救中國,無數的仁人志士前仆後繼,以自己的方式為救國強國所作出的努力和犧牲。

影片在片尾時,13位代表在上海南湖的紅船上開完會後站起來合唱著《國際哥歌》時,大家的眼睛裡都噙滿著幸福和充滿希望的炯炯眼神!帶給我的是深深的震撼和深刻地記憶:這13名代表,代表著50多位黨員,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中國共產黨的100年艱苦輝煌,60餘年的國運昌隆,氣壯山河;100年前,中國共產黨為黑暗的中國點起了一盞明燈,照亮了浸浸革命之路;100年後,《覺醒年代》追本溯源,去尋找和講述光明源頭的故事!

現在,我們全國的黨員人數發展壯大到接近8000萬人,這是多麼輝煌的成績!真正成了世界上第一大黨。事實證明,我們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豐功偉績,帶領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國共產黨偉大的復興指日可待。

通過觀看《覺醒年代》,我們國小生應該更加認識到今天的幸福是多麼的來之不易,所以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同時,要從影片中學習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無私奉獻、忘我工作、愛國愛黨的高尚品質,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貢獻力量。

觀覺醒年代有感 篇10

《覺醒年代》的片頭,採用隱喻的手法,使這組電視藝術的鏡頭語言,具有蒙太奇手法的畫面,成為“有意味的形式”之審美表達,既讓全劇有歲月感,又點明該劇的主旨,有一箭雙鵰、一石二鳥的藝術效果,堪稱“此時無聲勝有聲”。

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中,百年前一大批叱吒風雲、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英雄群像,構成了明星璀璨、浩如星辰的民國大師人物藝術長廊,栩栩如生、高大偉岸的身影,每每讓人眼前一亮。

每集片尾的音樂,低沉、憂鬱、傷感的哼唱,嗚咽哀號般的曲調,苦悶、壓抑、無助、困惑、迷茫,將“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寂寞苦悶之心境,表達得淋漓盡致!

富於視覺衝擊力的還有一幅幅黑白木刻的劇中主人公版畫群像展示,讓觀眾的思緒,瞬間穿越至百年前的歷史片場,營造出年代感。黑白版畫在革命戰爭年代對鼓舞軍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僅具有戰鬥性,更具有革命性。運用版畫這一藝術到《覺醒年代》片頭中,不僅在起承轉合的節點上,體現故事的敘事策略,更是內容方面的拓展,從視覺到內容上,多維度展現劇中人物的革命品格與鬥爭精神。該劇還引用了紀錄片的元素,許多黑白相間的畫面,給人以歷史深沉感,將大時代的風雲際會全景式表現出來。

劇中呈現的老北京黃沙漫天的景象、深深的車轍、行走的駱駝、叮噹的駝鈴,以及民國初期的“青色白字”、青花瓷般的色彩,大到當時年代的建築,小到人物的穿著,或西裝,或長袍,甚至制服上的金屬鈕釦都頗具年代感——這些真實的畫面撲入眼簾,歲月滄桑的歷史感,便湧上心頭。

觀覺醒年代有感 篇11

“我只願中國青年都只是向上走,不必理會這冷笑和暗箭。”

——題記

“少年自有少年狂,身似山河挺脊樑。”這蕩氣迴腸的歌詞不禁讓我聯想到我最近在看的《覺醒年代》這部劇。這部劇從開播到現在,深受社會各界人士好評,這背後的一切不僅是由於劇中真實還原了那個年代的實際情況,更是由於劇中充分展示了那群青年即使生逢亂世,即使命運如螻蟻,仍然心向光明,向上走的精神面貌。

正如魯迅先生所言:“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拼命硬幹的人,為民請命的人,捨身求法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樑。”那個時代,那些青年人,風華正茂,書生意氣。偏偏就是這些人拿起了手中的筆一點一滴拯救國人迂腐的落後思想,一筆一畫描繪祖國的巨集偉藍圖,為那個久病難治的中國尋求一點的出路。

在劇中,被捕學生不畏強權,勇敢伸出自己的拳頭向這個社會的不公不義據理抗爭;李大釗先生紮根群眾,表現出鮮明的革命性;陳獨秀一生不懈探索救國救民真理;陳延年、陳喬年烈士赴法勤工儉學,寧死不跪;蔡元培先生置身北大,雪中三請陳獨秀,扛著巨大壓力支援學生運動;辜鴻銘先生以國為大,致力於翻譯事業……

希望今天的人們可以瞭解那些捨棄小我擁抱大我的先驅,記住那一個個閃閃發光的名字,不忘今天幸福生活的來路。

我已經不記得是在哪看到的這段話了,但記得大致意思:我們站在歷史後來人的視角看先輩們,感覺到他們的偉大。但其實,他們的偉大和悲壯遠比我們所能想象的深重得多。因為我們看見了他們的勝利,所以能感受到他們的奮鬥意義重大,而他們在犧牲之時並不能預知未來,不知道自己的犧牲對中國的勝利有多大意義,也不知道我們要用多少年才能迎來勝利,甚至不確定我們能否勝利。他們抱著一腔熱血,在犧牲之時所能依賴的只有滿懷的信念。原來我一直知道他們的偉大,卻依然低估了他們的偉大。

希望大家有機會都能一觀這覺醒年代的故事,他們絕不應該只是存在於教科書的白紙黑字,而是筆筆用血淚和犧牲寫就的真實的不該被忘卻的歷史。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人生最可貴之時期也。回望青春年月,你能看到導彈之父錢學森,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肝膽之父吳孟超……他們以青年之軀鑄就了以“父”之名。他們把國家,利益看得高於一切,把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緊密聯絡在一起,書寫了他們那代人的青春華章。

“吾願吾親愛之青年,生於青春死於青春,生於少年死於少年也。進前而勿顧後,背黑暗而向光明,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也應學習先輩,創造未來的新徵程。

觀覺醒年代有感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人生最寶貴之時期也。”這段振聾發聵的話,來自《新青年》的創刊號。《新青年》讓民國青年覺醒,成為了新青年;《覺醒年代》讓如今青年瞭解,那段覺醒的歲月。

《覺醒年代》裡,一個個課本中歷史裡陌生又熟悉的青年才俊出現在我們眼前:為實踐自己信仰的道路不斷奮鬥的陳延年陳喬年兄弟倆、雷厲風行剛正不阿的鄧中夏趙世炎、一念救蒼生的毛澤東、建立覺悟社在天津參加五四的周恩來鄧穎超……他們從一張張黑白老照片裡脫身而出,走近了我們,我們終於得以感受到他們青春的溫度與光亮。

青春熾熱如火焰。看著延年喬年從上海震旦到北大嘗試互助社再到留法勤工儉學,我被他們深深打動。他們難道不知道可能失敗嗎?但他們就是敢試敢闖,擦乾淨眼淚拍掉身上的灰繼續前行,沉著而堅定。青年,閃光發熱正當時。在留存下來的照片中,陳延年目光如炬,燃燒著他堅定不移的信仰;在公開的履歷中,陳喬年寫自己大名鼎鼎的父親陳獨秀“以革命為職業”。那段赴法留學與走向刑場的蒙太奇裡,腳鐐手銬是沉重的,青年的步伐是自信的;血汙疤痕觸目驚心,笑容卻依舊燦爛。再想到延年寧死不跪與喬年所說“讓我們的子孫後代享受前人披荊斬棘的幸福吧”,怎麼能不落淚?為一百年前他們燃燒的青春,為如今上海龍華他們墓前的花兒與那一個蘋果。

青春不光是一段歲月,更是一種精神。一種不畏強權、維護公理,不謀私利、捍衛國家的精神。這種精神在北大青年之間紮根,在全國青年之間成長。和平歲月北大學子在校內辦雜誌開講學,國危之際北大學子上街遊行演講力爭國權。白色學生裝、黑色學生帽、紅色圓校徽,是他們揭開五四運動的序幕。許德珩鄧中夏站在講演臺的慷慨陳詞,喚醒市民之思;郭心剛殷紅鮮血寫下的“還我青島”,烙痛見者的心。如同蔡元培校長說的那樣,他們早已抱定宗旨,不圖宦達,為國為民。毛澤東在長沙建立新民學會,後創立《湘江評論》,發出“天下者,我們的天下”的呼告;周恩來鄧穎超在南開,與覺悟社的同學支援五四運動……正是因為這種青春的精神擴散到大江南北,才有更多的青春才燃燒起來。

青春燃燒之後,剩下的絕對不只是一抔灰。一句話這樣說:“現在的學生可能怎麼也想不到,一百年前竟然真的有人會為了書本上枯燥無味的理論和主義獻出青春與生命。”讀到這句話,我深感慚愧。他們的青春容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於是他們用自己的生命給我們換來了窗明几淨;當我們已經習慣幸福時,卻幾乎忘卻了前人的披荊斬棘。就連我點開《覺醒年代》的最初目的,也只是帶走娛樂色彩的打發時間。而當我看完《覺醒年代》的最後一幕時,我想到黑格爾說過:“歷史是一堆灰燼,但灰燼深處尚有餘溫。”是的,延年喬年、中夏世炎……他們的青春之火至今仍在燃燒,仍在激勵著我們,當新時代的新青年。一百年前,他們前仆後繼,點燃自己的青春照亮晦暗時代,讓一個又一箇中國人覺醒;站在他們的一百年後,我們早已不再沉睡。我們應當接過這熊熊青春之火與不朽青春之精神,繼續前行。

“以青春之我,建立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這是李大釗先生的《青春》中最激越有力的片段;是《覺醒年代》中眾多北大青年冬日裡長城上放聲朗誦的一段話;更是今天的我們應該深深銘刻心上,以為青春之指南的一段話。以不朽之青春,建立光明之未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