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攀巖》觀後感4篇

來源:才華庫 2.66W

影片《徒手攀巖》記錄了美國攀巖大師亞歷克斯·霍諾德2017年6月3日無輔助徒手攻克美國約塞米蒂國家公園3000英尺高的酋長巖的全過程,共用時3小時56分鐘。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這部影片的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

《徒手攀巖》觀後感4篇

《徒手攀巖》觀後感(一)

紀錄片對心靈的震撼是超越電影的。因為還是有演員無法勝任的角色,編劇無法寫出的情節,也因為最真實。《徒手攀巖》展示了這種震撼的力量。

芸芸眾生,絕大部分都是普通人。儘管年輕時,都自命不凡,但經歷滄桑後,可以直面的自己普通的都已算睿智。但今天我意識到,還是有一群人,他們在普通人的對面,是一群“非凡人”。他們的出現是引領普通人的,他們每個人都有著強烈的使命感,以不同的角色出現在世界上。

Alex就是這樣一個“非凡人”,他以freesolo出現。生命,對於任何人都是珍貴的,alex也珍視自己的生命,聽從自己的心聲。所以在他第一次攀登中有不好的感受時,果斷放棄。放棄也是一種勇敢。但在他充分準備後,再次徒手攀登,創造歷史。他的成功向世人展示,面對挑戰,面對恐懼,置之死地而後生。

影片也展示了柔情的一面。怎樣去愛一個“非凡人”。Alex的女友做了最好的詮釋,愛上一個非凡人就要拋棄普通人之間相愛而關愛對方的想法,要走進他的身體,成為與之合體的一部分。Alex很幸運,他的女朋友成全他,不讓他有絲毫分心,接受他在攀登的整個過程中根本不考慮她的存在,這才是大愛。

《徒手攀巖》觀後感(二)

作為一名恐高症患者,我真的是捏著手心的汗,看完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徒手攀巖》的。

這是真正的置之死地而後生,是在用身體的極限,挑戰自然的極限。“青衫磊落險峰行,玉璧月華明”,艾利克斯卻是一襲紅衫,孤身絕壁,在高達900多米、幾乎筆直的酋長巖艱難而又靈動地攀爬,讓我們彷彿看到一團紅色的生命火焰在躍動。但在這三小時56分鐘裡,每一個突發狀況,每一個輕微失誤,都可能會讓這團火焰隨時墜落、熄滅,怎能不讓觀者觸目驚心,讓親友提心吊膽,而對於艾利克斯本人來說,更是步步驚心,性命攸關。

沒有比生死更大的懸念,更何況,比起命懸一線,艾利克斯的生死懸念,真的是答案在風中飄。看這部片子時,我一直在想,這種徒手攀巖的冒死之舉,到底其意義在哪裡,究竟值不值得?我想到了兩句話。一句是木心的:“生命好在無意義,才容得下各自賦予意義。假如生命是有意義的,這個意義卻不合我的志趣,那才尷尬狼狽。”一句是電影《頭文字D》裡陳冠希飾演的角色涼介的:“這世上只有一種成功,就是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自己的一生。”

這世間的每一個人,因為經歷、性格、認知的不同,對於人生的意義和成功的理解都各有不同,這也就讓我們有了不同的選擇,不同的人生。但不管是哪種人生,只要是自己喜歡的,並且沒有傷害到他人,在我看來,都是值得一過的人生。

在片中,艾利克斯談到自己與女友的差別之處:“桑妮看待事物的方式跟我不一樣,在她看來,生命的意義在於幸福,在於結交讓自己生命更充實的人,好好享受一切;在我看來,生命的意義在於成就,誰都能活得舒服快活,但如果人人如此,世界就無法進步。”

我想,這就是艾利克斯徒手攀巖的樂趣和動力之所在:“生命之意義在於奮勇當先,至於箇中原因,倒不見得多麼重要,這就是你的人生道路,你要好好走下去,你直面恐懼,只因這是實現目標的必然要求,這就是勇士精神。我覺得徒手攀巖精神與勇士文化有密切的`聯絡,二者都要求精力的百分之百集中,因為這關乎生死。”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是一種人生態度;“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也是一種人生態度,各有各的優劣,也各有各的道理,每個人大可以根據自己的性格特點、人生處境,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當然,審慎中若還能葆有勇敢,勇敢中若還能秉持審慎,該勇敢時勇敢,該審慎時審慎,就更是理想的人生狀態了。

但我想,這部紀錄片要說的,絕不僅僅是夢想和勇氣,而是一個人需要做哪些磨礪和準備,才能讓自己的夢想和勇氣有所憑藉、不至落空。我們看到,為了攀登酋長巖,艾利克斯真的是十年磨一劍,未曾缺席過一天的鍛鍊,對於所要攀爬的路線,不厭其煩地進行嘗試和檢驗,並用記日記的方式,總結提煉需要注意的要點。到最後,他熟悉酋長巖就像熟悉自己的身體一樣,所以才能做到人壁合一,如臂使指。

這就像庖丁解牛,唯手熟爾。他也必須這樣,因為巖壁上每一個裂縫和凸點,都可能是他的生機,而每一陣風、每一隻鳥的突襲,都可能致他於死地。所以他說:“攀巖總是離不開卓越和完美二詞,我始終在這條路上追求著,不斷踐行。”而我們看得到的卓越和完美,背後,都有看不見的努力和付出。

但是即使做到了這些,也未必就能萬無一失。在片中,我們看到很多與艾利克斯一樣的同好者,相繼殞命,他們有可能是死於失誤,但也可能,只是在劫難逃。這也難怪,你選擇了怎樣的人生,就要付出怎樣的代價。

其實,我們都是孤身一人來到這個世上,面對這個絕壁般的世界,赤手空拳,向死而生,這本身,就是我們的英雄主義。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都應該像艾利克斯一樣,不斷“拓寬自己的舒適區”,既耐得住寂寞,又活得出精彩。雖然不必都要“會當凌絕頂”,但至少,莫負此生,一路風景。

為此,我們要活得勇敢,更要活得認真。

《徒手攀巖》觀後感(三)

你能奉告我,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題記

一部榮獲奧斯卡金獎的記錄片,必有其過人之處。拋開後期剪輯與製作,內容的深層涵義已足以令人震撼。

片中給說過這樣一句話,大意是——幾乎每一個徒手攀巖者最後都邑死在懸崖絕壁上。有很多頂級攀巖手因各類不測而喪生,Alex或許會被觸動,隨之而來的倒是平靜,似乎事情從未發生過一樣,繼承向酋長巖邁進。

在我們所生活的社會中,每個人從小被灌注貫注著“生命至上”的宗旨,為了生,我們可以像越王勾踐一樣臥薪嚐膽,可以如韓信那般忍受跨下之辱。生命即最高的代價,因為失去了生命,其它一切都無從談起。我們在追求生命的意義時,最起碼應該以保住性命為前提。《徒手攀巖》中湯米曾說:真正喜歡攀巖的人,大多已經不在了,在殘酷的現實面前依然當仁不讓,Alex並非是觀淡存亡,而是追求心之所向。

你能奉告我,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是像我們大多半人一樣,平平凡凡渾渾碌碌地過一生?照樣像Alex一樣將生命的每一分鐘都用在本身最酷愛的事情上?我們或許無法回答。人作為一種社會性動物,我們對父母、妻兒都有不合的責任,我們可能無法做到輕裝上陣、無所顧忌。我們有牽絆,有惦記,世上仍有讓我們繼承活下去的來由。酷愛生命並非只是酷愛“生命”,若不知為何而活,僅僅在世又有什麼意義?

Alex的生命便是攀巖,只有在攀巖時,他能力認為生命的律動。攀巖的激情甚至超越生命而存在,過平淡的生活照樣有一天死於攀巖不測,他選擇後者。

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中寫過:To be or not to be。Alex的徙手攀巖面臨的就是這樣的場所場面。拍攝者曾在山腳仰視Alex的身影時,嘆了一句:要麼完美,要麼死亡。即便對付他這樣頂尖的高手是很小的機率,身後的萬丈懸崖足以令人粉身碎骨。膽怯並非沒有,“你直面膽怯,只因這是實現目標的必定要求。”

這個世界必要有人冒險,必要有人挑戰極限,我們應該為他們喝采。

片子的終局短小精悍,正如片尾Alex璀璨純潔的微笑,簡潔而意味深遠。

《徒手攀巖》觀後感(四)

這是一部在絕美中透露殘忍的紀錄片。

幾乎是抱著忐忑不安的心看完了整部影片,其實剛開始,我並不認為他能順利登頂,那座名為酋長巖的山,太陡峭了。而人的渺小,在這一刻,更是毫無保留地顯露出來,從來沒有人能做到,不是嗎?我並不認為這是一項運動,它倒更像是一場賭局,“你必須達到絕對的專注,因為性命攸關”“一失足成千足恨”用在此處,一點也不為過。

所有人都會有畏懼心理,其實本質上就是對生的渴望,這裡的生與苟且偷生還有很大的差別。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都是“生命是脆弱的”“生命只有一次”,這是從幼兒園開始,老師便會反覆說的,無形之中,這讓我們下意識的便要保護好它。意外的概率雖然很小,可只要發生過,就還是存在的,所以在過多的思考後,人們自然選擇了放棄。在許多視訊中,當一個正在做極限運動的人不慎墜落,他的手往往是向上的,那是一種垂死掙扎,也更加令人膽戰心驚。

“人總有一死,不如趁活著做點想做的事。”在觀看影片的途中,看到亞歷克斯一遍又一遍驚心動魄的失誤時,我的心中頓時一涼,好好地活著,去追求快樂與舒適不好嗎?為什麼總要挑戰些“不可能”的事呢?或許,是因為熱愛和信仰罷。

翻越酋長巖是他一生的信仰,而熱愛就是他前進的動力,一部可以榮獲奧斯卡獎的紀錄片,絕非只是在宣揚攀巖這麼簡單,而是暗含了一個深刻的哲理:因為熱愛,才有追求。很多人也許最初和亞歷克斯一樣,對一種特定的事情抱有一份衷心,可漸漸地,他們在歲月中磨平了自己的稜角,隨著大流成為中規中矩的圓,總是抱怨生活和歲月將人變得不像自己。其實,不過是自己不夠熱愛,沒有定力,所以這些人只配處在狹小而普通的空間裡,望名人興嘆。

熱愛很簡單,擁有將它持續下去的勇氣卻很罕見,在渺小的生命中用熱愛和信仰編織出自己獨有的人生,這才是最精彩的人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