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的觀後感

來源:才華庫 7.89K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的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的觀後感

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的觀後感 篇1

這部電影其中的手法讓我印象很深刻,從開始到片尾都將中國軍隊與美國軍隊進行對比襯托,無論是從武器裝備還是從衣食住行,都能感受到我們與美國巨大的差距。當美國在感恩節用火雞進行慶祝的時候,我方的戰士只能互相推讓著啃著已經凍上的土豆,衣著單薄的隱蔽在山谷中;當美國用大量飛機掌握了制空權後,我方連坦克都用的是搶來的;當美國士兵喝了熱水抬起杯子後桌子都結冰了,我方士兵連厚實的衣服都沒有……這場戰爭打的不僅是人數、武器裝備、指揮能力,最重要的是還有人們的'心。我們的志願軍深知,新中國剛剛誕生,我們需要向世界宣告中國自鴉片戰爭開始那任人宰割的歷史已經結束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人可以對中國頤指氣使了。

電影中梅生有一段臺詞:我要是不上戰場,那上戰場的就是下一代了。毛澤東在抗美援朝戰爭前說“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每一代的青春都有選擇的權利,每一代的青春都有承擔義務的責任,為了保護我們的祖國和家人,青年一代地踏上了戰場,毅然決然地去接受硝煙瀰漫的洗禮。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生命可以在歲月的長河中慢慢老去,唯有榮耀能絢爛天地。

影片中伍萬里自參軍以來一直想殺夠二十個敵人,當他已經完成了十八個時,產生了思想的鬥爭。面對已經胸口中彈的美軍北極熊團團長麥克萊恩,他極其渴望自己可以再補一槍完成第十九個目標,進而就可以成為別人眼中的英雄。但哥哥伍千里說有些槍必須開,有些槍可以不開。在一番激烈的心理鬥爭後,他選擇了朝棚頂開槍。我想這也是影片的另一個主題青年人的成長吧。從明白打仗的意義是讓敵人瞧得起,到明白戰爭中不只有冷酷無情,這是對戰爭理解的加深,也是對生命更加敬畏。每一代的青春都有成長的定義,志願軍戰士用美好的青春怒放出戰地黃花,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揚起青春的旗幟?

零下四十度的嚴寒中,志願軍戰士不僅與美軍鬥,也在與天鬥。飄揚的雪花下,即使已經永遠地沉睡在朝鮮這片土地上,也要保持著戰鬥的姿勢,因為敵人還在,國家還沒有完全解除危機。在那片土地上,青山就是未歸英雄不朽的豐碑,為祖國而戰的功名永垂。

魯迅曾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份熱,發一份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楊根思在長津湖畔率領三排打退美軍八次進攻,在最後只剩下他一人時,與敵人同歸於盡。他的三不精神“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我想可以是中國青年對魯迅的回答。

“如果天空永遠晴朗和煦,我不會告訴你浴血光榮的記憶,曾經的遠征已融入歲月大地,炮火中回眸是尊嚴的高地。”我們對抗美援朝不應只停留於感動,而應該將這種愛國愛家,英勇頑強,不怕艱苦,慷慨奉獻的精神傳承下去。我們可以將目光投向那些還處在大山之中沒有良好教育條件的孩子,而不是將支教表演成為一種作秀;我們可以將目光投向還處於空巢的老人,將敬老愛老落到實處;我們可以投身基層扶貧事業,讓每個人的臉上都真正露出幸福的笑容,而不是停留於照片中……

身為青年的你準備好了嗎?

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的觀後感 篇2

今天早上爸爸媽媽帶著我去電影院看《長津湖之水門橋》,電影講了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場戰爭《抗美援朝》。故事發生在鴨綠江對岸的朝鮮半島,中國人民志願軍為保護自己的祖國奮戰,戰爭中犧牲了很多戰士。我覺得電影中最深刻的畫面是有好多戰士手握長槍凍死在山峰上,讓我很心痛,為他們驕傲,保衛自己的國家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感謝保衛祖國的戰士們,戰勝了美國人,讓我們現代人擁有了一個和平幸福的時代。

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的觀後感 篇3

抗美援朝是上個世紀的一件大事。“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的'果斷決策下,我們英勇的志願軍戰勝了裝備特別精良的美國王牌軍,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打出了中國軍隊的軍威。抗美援朝的勝利,給中國帶來了一個穩定的發生環境,對中國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戰。

有關抗美援朝的事蹟,相信除了經歷過慘烈戰鬥的志願軍戰士們以外,大多中國人所瞭解的“抗美援朝”都是資料或者耳聞,隨著時間流逝,這場英勇而激烈的戰鬥會被大家逐漸遺忘,這無疑是對那些用生命換來和平的英烈們最大的遺憾和不公平。

忘記歷史,忘記苦難,忘記先烈就意味著背叛。

《長津湖之水門橋》,把抗美援朝戰鬥中的一段戰役用電影的形式搬上銀幕,讓生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可以坐在電影院親身感受戰爭激烈與殘酷的場面和戰士英勇不屈的精神。

因為春節節期間,《長津湖之水門橋》電影檔期幾乎場場爆滿,為了避開觀影高峰,我跟閨蜜8號晚上在萬達影院看了這部期待已久的電影。

在觀看之前,因為看了很多關於電影的宣傳片,只是很想了解戰役更多故事情節,但看完之後,那種激烈而殘酷的場面和志願軍英勇不屈的精神讓我震撼感動,終生難忘,這應該是拍攝電影的初衷吧!

電影開頭,戰士伍千里抱著參加抗戰而犧牲的大哥伍百里的骨灰,給父母跪下,眼淚滴落在地板上,雖沒有語言,卻似乎看到一種複雜心理,有對戰爭的痛恨,有對父母的不捨,更有對和平生活的嚮往。這時候,收到緊急入隊的通知,畫面轉到伍千里一個人站在小船裡的背影,四周山水平靜,這短暫的安寧氛圍瞬間被美軍的飛機打破,殘酷的戰爭開始!畫面的轉變,也是和平與戰爭明顯差別的切身感受。

在美式轟炸機震耳欲聾的轟炸下,偷偷跟著伍千里跑到部隊的弟弟伍萬里,親眼看到好友張小山被炸身亡的慘烈場面,易烊千璽扮演的伍萬里當時的驚恐,悲傷,絕望,心如刀絞全部寫在臉上,讓觀看者佩服他的演技,更讓人不覺淚目。

戰士們穿著單薄的衣服在零下41度的冰天雪地裡,寒冷侵襲加上食物被炸,只能啃著凍成冰球的土豆充飢,伍千里用身體捂化開土豆給弟弟吃,這個場面讓人非常感動,本應該在父母跟前安享天倫,盡德盡孝的年紀,為了保家衛國,承擔了流血犧牲的使命,與現在吃穿不愁生活安逸的年輕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同樣感動的畫面還有很多,年輕戰士楊根思在長津湖戰役中率領三排打退了敵方8次進攻,在最後只剩下他一個人的時候,他毅然決然地抱起炸藥衝向地方與敵人同歸於盡。楊根思犧牲前寫下的三個“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導演特意給這三句話一個特寫鏡頭,足以讓每一箇中國人熱血沸騰,並凝聚成不可戰勝的精神力量。

朱亞文扮演的“梅生”本來已經回家,但聽到國家有難,沒有多想,騎著單車趕到部隊,為了不讓妻兒擔心,把自己的軍功章還有女兒的照片帶在身邊,他的一句臺詞“戰場的二次恐懼,書上說的,像當新兵的時候害怕,那感覺一模一樣”道出了一個人正常的心理反應,但那種不可退讓,沒有選擇的堅挺意志和為大家舍小家的愛國情懷卻至情至深流露出來。

整部影片最戳中淚點的是吳京飾演的雷公犧牲的場面。伍千里邀請雷公戰爭結束之後一起去他家生活,因為戰爭雷公的老家沂蒙已經沒有了家人,在聽到伍千里說讓自己住百里的房間,再給自己說個媳婦,生了大胖小子的時候。雷公從之前的嘴硬拒絕到最後改口,“也不是不可以”。一句話折射出雷公對美好生活的渴望。

戰鬥再次打響,雷公搬走標識彈的時候,嘴裡哼著“人人都說,那個沂蒙山好.....”,最後不幸被美軍炸彈擊中,臨終時一直在喊“疼,疼死我了,......別把我一個人留在這裡”。至今那個悲慘壯烈的場面仍縈繞在我的腦海裡,那是一種切骨揪心的疼。而伍千里拿出小本子,要把雷公的名字用紅色筆跡圈出來,卻萬分不捨而失聲痛哭的畫面,讓我一下子淚奔,哭得不能自已。

電影尾聲,美軍南逃沿途看到的場景,一排排志願軍戰士俯臥在零下四十多度的陣地上手握武器,始終保持著準備作戰的姿勢,彷彿躍然而起的“冰雕”群像,這個已成為一座豐碑,一個文化符號的冰雕連不僅讓我們每一箇中國人肅然起敬,更讓每一位發動戰爭的侵略者膽戰心驚。

長津湖被稱為史上最慘烈的戰鬥之一,這部電影拍出了戰爭的殘酷,拍出了志願軍的英勇無畏,拍出了中國軍隊敢打必勝的精神,拍出了戰士們保家衛國的信念,更讓每一箇中國人都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的生活。

然而,有人評論說電影場面過於血腥,那是沒有看到真正的戰鬥場面比電影更慘烈更血腥。也有人說,如果中國軍隊不支援朝鮮,就不會犧牲那麼多人,但最後的結果一定會讓你親自體驗戰爭的殘酷,戰爭後流離失所,滿目瘡痍的悽慘,而不是坐在電影院裡觀看戰爭。

“如果我們不打這場戰爭,就會讓我們下一代來打,我們現在是替下一代打”這才是全劇最讓人觸動心絃,感人肺腑的一段話,是呀,如果沒有這些英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的犧牲,或許我們真要面對那些真實的血腥戰爭,哪裡還有現在幸福安逸的生活?難道不值得珍惜,不值得敬佩嗎?

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的觀後感 篇4

春節假期裡,我還是建議家長們和孩子去看看這部戰爭影片——《長津湖之水門橋》,是描寫抗美援朝戰爭的。

片子比較長,接近三個小時,不過,很值得一看。下面我把自己的觀後感與大家交流一下,我儘量不進行劇透,點到為止。

老實說,電影開始表現的戰爭場面是令人壓抑的。主人公連長伍千里所在志願軍部隊所乘火車被美國飛機炸燬,那麼多士兵,在幾架轟炸機的轟炸之下,毫無招架之力。

沒辦法,那個時候我們太落後啊!

行軍途中,有兩架敵機來襲,他們只能趴伏在一大片到處是石頭的開闊地裡,假裝死屍,企圖躲過飛機掃射。

兩架敵機玩遊戲似地開展了一場射擊“死屍”的比賽,讓志願軍戰士傷亡慘重。

這些場景在朝鮮戰場上都是真實發生過的,戰爭勝負與武器裝備息息相關,那麼多戰士,在兩個美軍開著的飛機下一動也不敢動,這真是令人太憋氣了。

說起美軍的飛機,我還想起了看過的一個歷史資料。當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的飛機制造能力超強,遠遠超過了日本。一直到二戰結束時,美國剛生產出來的一萬架戰鬥機都還沒來得及上戰場。

為了防止戰鬥機的技術外洩,美國軍方下令,直接銷燬了這一萬架戰鬥機。

這樣一說,我們對影片的設計就能理解了,因為美國的戰鬥機生產能力太強了,這才讓我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吃了美軍飛機的大虧。

另一個令人憋氣的就是生活上敵我雙方的差別太懸殊了。

朝鮮這個地方實在是太冷了,零下三、四十度,志願軍戰士走得太急,沒來得及裝備棉衣,入朝作戰時穿得太少了。

因為運輸線路被敵軍破壞,供給跟不上,志願軍戰士凍得都縮著脖子,舒不開身。而敵軍那裡,都穿戴整齊,大衣披在身上,棉帽戴在頭上,看起來威武雄壯的(不知道這個詞是否恰當)。

兵團司令員宋時倫將軍心急如焚,幾次強調必須保證戰士的棉衣到位,為此,他自己在外面都不穿警衛員遞過來的大衣。

我覺得這就是對那場戰爭的真實反映,包括後來一個整連編制的志願軍戰士都凍成了冰雕,影片也如實還原歷史,太震撼了。連美國將軍看到後都不由得肅然起敬,敬了一個軍禮。

還有就是吃的,在艱苦潛伏的時候,志願軍每天只吃一個土豆。就是吃土豆,還因為天太冷凍得硬梆梆的,啃都啃不動。

而敵軍那裡,正好過感恩節,有雞有肉,熱氣騰騰的。

即便如此,志願軍戰士打起仗來,一點都不含糊。正像有人總結的,我們是鋼少氣多,敵軍是鋼多氣少。

一邊是擁有先進的武器,還有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一邊是艱苦到寒酸,武器裝備落後於人。本來高下立判,輸贏似乎已成定局,但是,在長津湖戰役中,敵軍的王牌部隊——北極熊團還是被英勇的志願軍部隊消滅了。

實際的戰鬥比影片表現的還要艱苦,因為武器火力差別太大,我們只能以多擊少。戰場傷亡太過慘烈,有的連隊,一場戰役下來,只剩下一個人。

影片中,這部分拍得還是比較讓人解氣的,漫山遍野的志願軍戰士衝下山來。敵軍指揮官問志願軍是從哪個方向衝過來的,回答是“四面八方”,也就是說,志願軍已經將敵軍團團包圍了。

最終,北極熊團團長被志願軍擊斃,這支號稱沒打過敗仗的部隊,終於在志願軍的打擊下徹底失敗了。

影片還再現了毛岸英犧牲的場景。想想也令人感到可怕,連我方指揮樞紐的總司令部都難以確保安全,這就是人家科技發達的結果。

美軍發現了志願軍總部彭德懷司令所在地的電訊訊號,於是就判斷可能是指揮中心,於是派了大量轟炸機對這個地方猛烈轟炸。毛岸英為了搶救作戰圖在轟炸中英勇犧牲。

看完之後,最大的感受就是,千萬不要再有戰爭了,戰爭讓無數年輕的生命瞬間消失。

剛剛還是一起說笑的戰友,一場戰鬥就陰陽相隔;一排排的生龍活虎的小夥子被機槍掃射倒地,被炸彈炸飛,生命戛然而止;血肉模糊的慘烈,屍橫遍野的場景,無論對於我方還是敵方,無論失敗還是勝利,都是悲劇。

我現在理解了,為什麼有些戰士復員後會掩藏自己的身份,不願去談論自己看起來是輝煌的過去。他們大概是不願再回憶那些痛苦的經歷,也許當時是戰友替自己犧牲,也許險些就命喪沙場,也許戰友的犧牲讓他們一直心酸不已。

我覺得這樣的戰爭影片,應該讓我們發誓要強大起來,因為落後捱打的滋味太不好受;另一方面,用我們自己的強大變成和平的力量,讓這個世界減少或者杜絕戰爭。

看完這部電影,如果能夠引導孩子認識到這些,對孩子的成長意義深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