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祭儀式觀後感(通用8篇)

來源:才華庫 6.42K

國家公祭儀式觀後感

一、國家公祭日的影響

國家公祭日是群眾路線的生動體現,體現的是對群眾的尊重,是對生命的敬畏。而以國家公祭日的形式奠祭,也表明抽象的國家已經擬人化,國家的意志、信念和情感,正與普通人情相融,因此,國家公祭日的設立,也表明國家政治的世俗化、平民化,體現了政治文明的進步。也是對日本不承認侵華戰爭提供了有力的說明。

國家公祭日,聚集在一起,以沉重的心情緬懷逝者,讓我們更深切地體會到國家存在的目的和價值,體會到國家統一強大的重要,使民族精神提升,使人民更加愛國!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早日實現。

二、國家公祭儀式觀後感(通用8篇)

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不能忘了。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家公祭儀式觀後感(通用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國家公祭儀式觀後感1

晚上,我在新聞聯播中觀看了國家公祭儀式,心中波瀾起伏。

12月13日的南京是黑白的,莊嚴肅穆的黑色令人揪心,人們身著黑色外衣,前掛著戴一朵朵白菊,頷首低眉,神色凝重,默默地追憶著那段苦難而悲慘的日子。

蝕骨之痛,民族之殤,當祭之以國!儀式開始,我彷彿置身於現場。義勇軍進行曲的旋律,彷彿在引導亡靈回家,我內心深處在默唸著:“三十萬亡靈,魂兮歸來!”

軍人們邁著鏗鏘的步伐,走上主席臺,為死難同胞獻上花圈,寄託著全國人民無盡的哀思。

請留一分鐘,給我們的民族,給這份民族的傷痛!“嗚——”淒厲的防空警報響起,南京城在嗚咽,全中國在嗚咽,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在嗚咽!全場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默哀。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殷憂啟聖,多難興邦。八十二載,青史昭彰,生生不息,山高水長。”儀式上,青年代表朗誦和平宣言,“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大德曰生,和氣致祥。和平發展,時代主題,民族復興,世代夢想。”

國恥是一道傷疤,血肉飛濺的傷痛,歷久彌新,鞭策著人們時時反顧,奮發圖強。

“當……當……當……”和平鐘聲響徹四方,和平鴿羽飛向長空,我的心再也難以安寧!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國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中華民族永遠結束了那段苦難的歲月,再也不是積貧積弱,我們走在了世界前列,成為人類和平的捍衛者和建設者!

作為接班人的一代,我們有義務去捍衛和平、建設和平,讓和平的陽光永遠照耀著人類的家園,為此我們應當時刻銘記:落後就要捱打,發展才能富強!我們有志氣,國家才會永遠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砥礪奮進,一往無前!我們別無選擇!

我們肩負眾望,展望未來,便是國家的光明與希望,勿忘國恥,吾輩自強!

國家公祭儀式觀後感2

公祭日,也讓每個普通中國人找到帶著歷史感的活法。它讓史書上的文字變得意象豐沛,讓每個人的生活獲得了歷史的重量,也讓一個民族的幾代人之間,有了心傳和默契。正是在這個低頭默哀的瞬間裡,來自不同地域、不同職業、不同社會角色的你我,都抹平了差異,僅僅成為十四億中國人中的一個。

有象徵意義的是,半年以來,中國領導人幾乎參加了每一次抗戰紀念日。7月7日全民族抗戰爆發週年紀念日,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和9月30日“烈士紀念日”,領導人蔘與國家公祭,是國際慣例,也是規格和意義的象徵,更與每個普通中國人的情感互相呼應,表達了整個社會在民族情感上的同頻共振。

12月13日,為同胞默哀,為中華祈福,在災難的創傷中培育人道態度與和平精神,在屈辱的歷史中學會自立自強。今天,我們這樣緬懷歷史,正是要歷練出迎接美好未來的氣度與力量。

國家公祭儀式觀後感3

又到一年12·13國家公祭日。山河肅穆,草木含悲。中華門城牆上留下的彈孔依舊清晰可見,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裡一件件實物記錄著歷史,淒厲的防空警報響徹南京上空。

這是一個令無數人為之疼痛的日子,這是一段需要不斷被銘記的歷史。84年前的12月13日,侵華日軍野蠻侵入南京,在長達40多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中,30萬同胞慘遭殺戮,人類文明留下最黑暗的一頁。那段苦難深重的歷史,山河破碎的血淚、生靈塗炭的悲劇、滿目瘡痍的痛楚,鐫刻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內心深處,構成民族共同的記憶,每一次回想起來總是讓人痛徹心扉,每一次重溫之時總是讓人悲痛不已。

昭昭前事,警惕後人。遠離戰爭的烽火,告別亡國滅種的危機,今日之中國已經成為一個具有保衛人民和平生活堅強能力的偉大國家,中華民族任人宰割、飽受欺凌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沐浴於改革開放春風,成長在社會主義中國的寬廣懷抱,今日之人民已經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轉變。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任何時候,唯有銘記歷史才能開創未來。國家公祭日設立的8年來,以一段悲壯歷史的復原與定格表達當代人的深切緬懷,以國家名義的公祭儀式傳遞中國人不忘屈辱、守護和平的堅定信念。愛國情感的力量在匯聚、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決心矢志不渝,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腳步鏗鏘有力。

“我們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舉行公祭儀式,是要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而不是要延續仇恨。”在第一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儀式上曾這樣宣示。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翹舌抵賴而消失。“只有正義不被扭曲,和平才有可能”。和平猶如空氣和陽光,受益而不覺,失之則難存。今天我們紀念死難同胞、銘記那段屈辱歷史,就是要讓更多人看到,中國珍惜和平、捍衛和平、維護和平的決心意志。

國家公祭儀式觀後感4

勿忘國恥,振興中華,12月13日一個是帶著南京同胞鮮血的日子;12月13日是一個帶著中華民族怒吼的日子;12月13日是每一箇中國人都應深深銘記在心的日子.

日軍攻佔南京城,對手無寸鐵地同胞進行了長達六週的大規模屠殺,讓原本安詳地南京城一夜之間變成了人間地獄.每一個夜晚都變得不再寧靜,慘叫聲,痛哭聲傳遍了整個南京城,人們在慌亂中逃跑求生,試圖離開這個曾是他們故鄉的地方.然而日軍就像一匹餓狼,眼神裡透露著飢餓和殘忍,他們瘋狂地抓住中國人,無一辛免.短短六週的時間,整個中國,就少了30多萬同胞…………

五千年的滄桑孕育了燦爛的中華文明.人人皆知地四大發明,氣勢軒昂地兵馬俑,壯麗巨集偉地長城,單看這三樣就足以笑傲東方了.在歷史的長訶中,有多少箇中華兒女為了自己的祖國英勇獻身,他們熱愛自己的祖國,把獻身祖國看作是一種無尚地光榮.他們威武不屈,不低頭折節,他們才是真正地流血流汗不流淚的勇士!

在狼牙山上那五名熱血沸騰地壯士,他們縱身跳下山谷寧死不做亡國奴!在刑場上劉胡蘭昂首挺胸地走向了鍘刀,臨近死亡的她依然堅信黑夜即將過去,祖國的明天將陽光燦爛.而他們的後人呢?也就是現在21世紀的青年,我們應該做得未必也是為祖國獻一份關愛,獻一份力量.只有靠一代一代龍的傳人為祖國做貢獻,才能使中國變得更繁榮昌盛、才能讓那些列強不看扁我們黃種人!

團結就是力量,民族的自豪感就像一輛陷入泥坑的汽車。

國家公祭儀式觀後感5

國恥這一個詞,不知道大家對它熟不熟悉。在詞典上它的意思是:因外國的侵略及國內的軟弱或腐敗而使國家蒙受的恥辱。而我們中國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受到了國恥。

想當初,在日本侵華戰爭初期的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軍佔領南京,在華中派遣軍司令官和第六師團長谷壽夫的指揮下,對中國軍人和南京百姓進行長達6周的血腥大屠殺——南京大屠殺。這次屠殺,致使南京這座千年古城被毀三分之一,財產損失不計其數。更可怕的是,我們的30多萬中國人更是因為這次事件而提前到達他們生命的終點,30多萬!這是個什麼概念呢?就是平均12秒有一箇中國人被日軍殺害,如果這30多萬人手拉手,將形成一條長達180公里的隊伍,如果把受害者的名單一一地讀一遍,三天三夜也讀不完。

與其說南京大屠殺是一種災難,不如說是一種很大的恥辱——國恥。俗話說:落後就要捱打。當時的中國是因為落後了,才受到了日軍的侵略。如果當時的中國處於較高的發展水平上,那中國還會被侵略嗎?中國人民還會被殺戮嗎?不會,肯定不會。

列寧告誡過我們: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同學們,快快敲響警戒的大鐘吧!讓嘹亮的鐘聲在校園內,在城市裡,在全中國中迴盪。以史為鑑,呼喚和平。我們的民族一定要堅強起來,用最驕傲的姿態去蔑視那些曾對中華民族造成傷害的國家!而這樣的資本就要由我們這群跨世紀的接班人來。我們要接過先輩們的光輝旗幟努力向前衝!我們得有能力接受這項光榮而又艱鉅的使命!中國人民決不允許讓被侵略、被殺戮的悲劇重演!

國家公祭儀式觀後感6

回顧過去,歷史的風吹開了中國沉痛的一頁。恥辱與憤怒、悲傷與痛苦,定格在不堪回首的歲月中。儘管事過境遷,如今想起,一幕幕仍真真切切地在我眼簾中浮現:人們留下了鮮血、隨處可見的屍體……愛與恨交織在這片土地上,華夏大地染上了一片鮮紅色。從鴉片戰爭到南京大屠殺,一樁樁、一件件銘刻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心中。面對列強的野蠻暴行,中華民族從來沒有屈服過,多少英雄的中華兒女為了驅逐列強,為了民族的解放,他們用自己的鋼鐵意志向世人證明:中華民族是不可戰勝的!

歷史的風吹開了中國嶄新的一頁。當中華民族挺直腰桿,不再受外來列強欺負的時候,中國人發出豪邁的聲音:“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中國成了一個不容小視的國家:神舟八號飛天,讓那些外國人刮目相看;奧運會的成功舉辦,讓那些外國人讚歎不已。那些為建設中國而犧牲的先輩們啊,你們看看,這就是我們的.中華民族!這就是你們用愛國之心建設出的新中國!

今天,我們依舊站在這片灑滿熱血的土地上。先輩們用鮮血、用汗水、用一顆顆赤子之心換來了祖國的強大。如今,我們的生活、飲食等都有了改變,唯獨不變的,是我們愛國的心啊!如果要我用實際行動表達對祖國母親的愛,那麼,我只能好好學習,用實際行動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

國家公祭儀式觀後感7

國家公祭是對死難者的祭奠。國家公祭日是一個國家為了紀念曾經發生的重大民族災難而設立的國家祭日。以國家公祭的形式來紀念戰爭中的死難者已成為國際慣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一些國家紛紛設立國家哀悼日,以國家公祭的形式來祭奠在戰爭中死難的國民。比如:波蘭的奧斯威辛集中營大屠殺紀念館、美國的珍珠港事件紀念館、俄羅斯的衛國戰爭紀念館等,每年都舉行國家公祭。

2014年,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決定。每年12月13日國家舉行公祭活動。公祭日的設立,表明了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

1937年前的12月13日,一個比今天還要冷的日子。那一天日軍的炮火轟開了南京的大門,滅絕人性的侵略者對手無寸鐵的中國平民進行了長達六週的慘絕人寰、震驚中外的血腥屠殺,使30萬中國同胞慘遭殺戮。

這是歷屈辱的一天,這是讓我們中國人心痛的日子,這是一段永遠無法讓中國人忘卻的國恥。

“歷史是不能忘卻的”,“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永遠不能忘記日本侵略者滅絕人性的種.種罪行,不能忘記30萬中國同胞的遍地屍骨和鮮紅血浪,不能忘記中華民族不甘屈辱與頑強抗爭的歷史。今天,我們重溫歷史,是為了沉痛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者,是為了揭露和批判侵略者凶惡殘暴的戰爭罪行和日本右翼勢力重走軍國主義老路的不軌圖謀,是為了牢記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是為了不讓這樣的悲劇在人類歷重演,是為了更好地面向未來。

國家統一強大,是我們共同的責任與義務。少年強則國強,民族的未來,中華的偉業,重任在於我們每一箇中國人,更在於我們青少年。讓我們牢記歷史,勿忘國恥,弘揚中華民族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好好學習、奮發圖強,用自己的行動,愛我祖國,強我中華,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而不懈努力。

國家公祭儀式觀後感8

昨天,我們全家人圍坐在電視機旁觀看了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令我感觸很深,日本侵略者是這樣的野蠻、殘暴、令人髮指。我們不能忘記歷史,不能忘記過去,人人都要記取戰爭的慘痛教訓,不能讓歷史再度重演。作為新一代的我們要好好學習,用科學文化知識武裝自己,長大後為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讓我攜起手來共同維護和平,珍愛和平!

南京大屠殺是一面歷史的鏡子,我們要牢牢地記住這個血的教訓。如今日本人仍然沒有承認自己當年的錯誤,這是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所唾棄的。同學們,中國要扭轉乾坤這個重擔就落在我們身上。我們要記住中國人的恥辱,發憤圖強,為祖國的日益強大做出自己的貢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