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的寶藏觀後感範文(通用8篇)

來源:才華庫 1.14W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家的寶藏觀後感範文(通用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家的寶藏觀後感範文(通用8篇)

國家的寶藏觀後感1

漫漫歷史長河,悠悠中華文化。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孕育了璀璨的中華民族文化。

我們作為炎黃子孫,應該為我們擁有如此燦爛的文化而感到自豪。但是,對這些“自家”的“寶貝”,我們卻是一知半解、知之甚少。看到博物館的那些文物,往往也是看個熱鬧、看個新鮮,看個樣子,走馬觀花,對這些文物的來歷、背景、傳承、故事卻是不求甚解。而更多的卻是對這些文物毫無興趣的同胞,不能當飯吃,不能當錢花,看上去也不好看,有什麼好看的。

《國家寶藏》節目把這些與普通人的生活很遙遠的“文物”擺在了我們面前,給普通人一個機會,讓專家、學者來給我們解讀文物,講述文物故事,使枯燥的歷史一下子鮮活了起來。庸俗一點說,也把那些熱衷於追逐“熱點”的“庸人”拉到了這些“寶藏”面前,讓人在滿足“虛榮心”的同時也傳播了中華文化。

看了一集半,聽著“文物”故事,感受古人思想。兩千多年前的文化通過“文物”這個載體傳到現在,兩千年,對於宇宙來說可能是轉瞬之間,對人類來說,卻足以顯示人類的渺小。而一件東西,卻能跨越了2000年的歷史長河,經歷戰亂、經歷朝代的更迭,一步步走到了今天。這是多麼神奇的事情。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物質文明保障精神文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不斷進步,對於精神文化的追求也變成了人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作為國家喉舌,中央臺的這類文化節目還是很有質量保障的,絕對值得一看,值得引起大眾的關注,引起話題,吸引更多的人來學習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化。

國家的寶藏觀後感2

我從小就喜歡讀歷史書,總是津津有味。這不,最近出了一部歷史紀錄片——《國家寶藏》,讓我沉迷其中,難以自拔。

《國家寶藏》主要介紹在中華輝煌燦爛的上下五千年歷史中,人們嘔心瀝血創造出的藝術瑰寶。

最讓我難以忘懷的是兩件文物——曾侯乙編鐘和雲夢秦簡。

曾侯乙編鐘相信大家都有所瞭解。曾侯乙編鐘是戰國早期文物,在湖北出土。它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的龐大的樂器。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效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稀世珍寶”。在《國家寶藏》中有這樣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這一個小小的編鐘,可以敲出兩個不同的音,互不干擾,和諧共處。這不就像曾國和楚國嗎?在相鄰的土地上生活,共同創造出燦爛的文明與文化。”這種相處模式,不就是人們一直以來孜孜追求的心願嗎?鄰里和睦,和諧相處。

雲夢秦簡則是由戰國晚期及秦始皇時期的小官吏一條條書寫累積而成,反映了篆書向隸書轉變階段的情況,竹簡裡主要記載了秦朝時的法律制度、行政文書、醫學著作以及關於吉凶時日的佔書,這都為研究中國書法、秦帝國的政治、法律、經濟、文化、醫學、等方面的發展歷史提供了豐富的資料。至今,已有一萬多雲夢秦簡出土。看完不由讓我感慨,從古至今,都是這些在平凡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的人創造出了無數讓人歎為觀止的奇蹟。

因為《國家寶藏》,我知道了,每一件文物都蘊含著或感人,或悲傷的故事。它們不是死寂沉悶的,而是鮮活的。只有我們用心聆聽,走進文物中,才能發現其中的祕密。

國家的寶藏觀後感3

最近央視出現的一個非常火的綜藝,就是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我花了一晚上看了兩期,感受頗深。

首先,有十分有文化底蘊又不失顏值的文物,其中包括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卷、曾侯乙編鐘、“中華第一古物”石鼓以及各種釉彩大瓶,每一件文物都穿越了歷史向我們講述了一段段精彩的故事。

其次,還有李晨、王凱、梁家輝等明星的助陣,加上主持人張國立的精彩演繹,讓整個節目看起來即有歷史的韻味又有現代的氣息。

總的來說,這是一個高大上、有文化、有的節目。看節目看的我為自己是一箇中國人而自豪,為古人的智慧而折服,為那些文物而感嘆,也為文物背後的故事而感動。

其中,我還非常喜歡第二期中的一段話:當一個偉大時代來臨的時候,其實很多小人物都在兢兢業業地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當我們每個人都能把所承載的工作做到最好的時候,這個時代一定是一個偉大的時代。

歷史上,生活中,有那麼多的`人,因為在某一方面非常出色而成為了眾所周知的偉大的人。其實,我們生活中還有更多的人,不被人所知,也在兢兢業業的做著自己的工作,我們能說他們不偉大嗎?

要是每個人都能做好自己的工作,我相信,這個時代一定會很偉大。而我們要做到的就是對歷史、對文物、對每一份工作、對每一個職業都帶有敬畏之心,努力做好自己該做好的每一件事。

國家的寶藏觀後感4

近日,閒暇時觀看了《國家寶藏》這一欄目,明星守護人和文博人員共同講述、傾情演繹國寶的前世今生。這是我們瞭解中國歷史和國寶的絕好機會,聽著文物考古人員講述挖掘文物的過程、文物的價值以及文物的影響力,都深深觸動著我。

雲夢睡虎地秦簡,共1155枚,墨書秦隸,4萬多字。主持人撒貝南是國寶“雲夢睡虎地秦簡”的守護人,現場,撒貝南變身為秦朝基層法官“喜”,為大家上演了一出“秦朝版《今日說法》”,用獨特的方式科普了一次秦朝法律,場面十分有趣。“喜”在那時只是一個基層官吏,他一生都在抄寫秦代的法律規定、自己的工作內容。我想,作為現代人的我們,應更加承載古人的.優良傳統,認真履行職責,用心對待自己的工作,將本職工作做好。

張國立說:“當一個偉大的時代來臨的時候,其實有很多的小人物都在兢兢業業地做好著自己應該做的事情,當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把自己所承載的工作,做到最好的時候這個時代,一定是一個偉大的時代”。我認為,這就已經表示我們身處在一個偉大的時代,已經有許許多多的工作者,都在自己的崗位兢兢業業做著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不斷努力研發、改進工作,為我們國家的繁榮昌盛做著貢獻。作為一名普通的高速職工,也許我們的工作沒有科學家、文學家、政治家那麼偉大,但同樣,我們把自己所承載的工作做到最好,那麼我們便是為這個大時代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國家的寶藏觀後感5

12月3日起,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登陸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和綜合頻道。九大博物館(院)的鎮館之寶以及它們所承載的歷史記憶、蘊含的人文精神和彰顯的大國氣象,都濃縮在每期的90分鐘裡。以古人之規矩,開時代之生面,《國家寶藏》用時尚開啟傳統,“讓文物活起來”。

“紀錄式綜藝”讓國寶開口說話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線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樑。資料顯示,儘管我國文博資源豐富,使用率卻不算高,國人平均每兩年才進一次博物館,而在歐美國家,居民平均每年要走進博物館三到五次。一方面,日益浮躁的社會心態讓人難以沉浸其中感受文物魅力;另一方面,陳舊呆板的展陳方式和深奧晦澀的講解讓人難以心生親近。如何開啟博物館裡的“奇妙”,讓它真正“鮮活”起來、“親和”起來,《國家寶藏》正是藉助電視綜藝這一全民引領級別的傳播載體,進行一種破題意義的探索和嘗試。

《國家寶藏》由央視和故宮聯手,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等國家級重點博物館(院)鼎力加盟,在文博領域進行深入挖掘。節目形態定義為“大型文博探索節目”,把紀錄片和綜藝兩種創作手法融合應用,屬於全新創制的紀錄式綜藝。它以文化的核心、綜藝的外殼、紀錄的氣質,創造一種全新的表達。不難看出,《國家寶藏》試圖通過一系列努力,打破文物的“靜”,帶來生動、流動和撼動。

國家的寶藏觀後感6

12月17日晚,央視《國家寶藏》播出河南博物院專題。河南博物院三大鎮院之寶賈湖骨笛、雲紋銅禁、婦好鴞尊驚豔亮相,蔡國慶父子、雷佳音、劉濤分別擔當護寶人,演繹國寶前世傳奇。

其中,雷佳音演技爆棚,得到網友廣泛讚譽。

但是,真正引起網友共鳴的是雲紋銅禁的今生故事。這個強國夢故事讓張國立和雷佳音也為之震撼。

為何2000多年前的“雲紋銅禁”和強國夢產生關聯?中國航發高階工程師吳慶輝作為這件國寶的今生故事講述人給出了答案:

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鑄造的神祕基因就藏在雲紋銅禁中。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所使用的熔模鑄造,就是向中國古老的失蠟法學來的。

他說:“中國現在的航空發動機技術完全是我們自己的,中國是世界上僅有的四個能夠自主研製航空發動機的國家之一。”

這些話燃爆全場,自豪感油然而生,網友也紛紛評論:太震撼!

《國家寶藏》述說國寶曆史、傳承中華文化。為了更好的瞭解和理解我國的歷史和文化,需要我們掌握紮實、豐富的知識。

國家的寶藏觀後感7

《國家寶藏》一個充滿文化氣息的節目,宣傳古代文物歷史,也讓我們瞭解全國九大博物館的代表文物。既瞭解了歷史,又瞭解了文化。結合明星守護人推薦和影視表演還原了當時文物誕生的初衷,也讓我們理解了每一件文物誕生的不易和難得。

《千里江山圖》是宋徽宗時期的王希孟所作,宋徽宗趙佶欣賞十八歲的王希孟的畫作,王希孟用青金石,赭石,孔雀石,硨磲等寶石作畫五次才做出這幅千年不褪色的傳世畫卷。把石頭變成作畫用的粉末工序繁雜,原材料寥寥可數。技藝之精湛,材料之難得,為這幅傳世名畫增添一絲神祕色彩。

《各種釉彩大瓶》又名瓷母,十七種釉彩都集中在一個瓶子上,包括琺琅彩,青花等,紋飾精美,燒製過程複雜,難度很高。溫度很難把控。成功燒製率0.23%,守護人王凱演技精湛,志願者張珄解說全面完整。

《石鼓》上面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是文字把中國人連線在一起。梁家輝守護人希望自己的孩子不會忘記國家的文字。還有守護國寶的樑家,樑家保護石鼓南遷和親人分離,多年之後才得以相見。

國家的寶藏觀後感8

同一件文物,用不同的方式來講,傳播的效果差異很大。身處網際網路時代,人們接受資訊的方式正在發生變化。作為電視產品,歷史文化類欄目不能是陽春白雪的學術派,而應放下身段。

《國家寶藏》力求通過電視呈現的手段讓文物“活起來”,通過具有藝術觀賞性的設計來為觀眾展出“國寶”,並對每一件文物背後的故事、歷史進行充分解讀。讓觀眾在懂得如何欣賞文物之美的同時,也瞭解文物所承載的文明和中華文化延續的精神核心。就像主題曲唱的:“一眼千年,沉默也勝萬語千言,只有你有幸能描述這光明似箭。”

讓那些珍藏於博物館的寶貝走到聚光燈下,走進最大眾化的“客廳文化”,國家級博物館與國家級電視臺聯手把傳統文化推向前臺,也是讓優質資源與文化擔當相得益彰。正如央視綜藝頻道節目部主任呂逸濤所說:“每一件文物都記載了中華文明、文化的基因,我們希望通過這種傳播方式,讓更多的人瞭解我們的文化,熱愛我們的文化,傳播我們的文化,從而更好地保護我們的文化。”

據悉,九家博物館館長將組成“國寶守護聯盟”,親筆簽名的99套9張簽名紀念門票套裝將送給幸運的熱心觀眾。這組套票堪稱“絕版”,早已全部啟用電子門票的南京博物院專程為《國家寶藏》重製紙質門票,一週前新館剛剛開放的湖南省博物館為《國家寶藏》提前印製了新館門票,節目以滿滿的誠意為觀眾準備了這份特別的禮物。其實“簽名套票”只是一個符號和代表,旨在希望更多人士走進博物館。

除此之外,伴隨《國家寶藏》的正式啟動,一系列豐富有趣的主題互動將在線上線下同時開展,在體驗和互動的潤物無聲中建立情感的連結和時代的共鳴,讓博物館融入尋常百姓的生活日常,吸引更多的人蔘與其中,去發現、去呵護、去啟用傳統文明的生機與活力。

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巡視員羅靜說:“《國家寶藏》節目立意高、形式新,國家文物局將給予大力的支援,我們也期待通過此次電視國家隊和博物館國家隊的合作,能夠為全社會提供一場精彩的文化盛宴,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貢獻。”

觀照當下,才是讓文物活起來的真正意義所在。正如於蕾所說:“希望觀眾能夠感知文物背後的人文精神、與自己的血脈相連,從而樹立起真正的民族文化自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