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崛起日本觀後感(通用8篇)

來源:才華庫 1W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國崛起日本觀後感(通用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國崛起日本觀後感(通用8篇)

大國崛起日本觀後感 篇1

縱覽歷史上幾個大國崛起的經歷,它們無一不是從發展經濟開始,一步步向著工業化、現代化的國家致富的方向前進。這裡面,無論是早起西班牙葡萄牙的重商主義,還是後來的資本主義以及社會主義,國際上的貿易往來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提到國際貿易,我想,這其中不僅僅涉及商業,也同樣涉及政治活動。二者的影響兼而有之,在日本的崛起歷程中亦如此。

日本的發展總讓人充滿疑惑,同在亞洲,同樣是人口大國,同樣的人種和極度相似的傳統文化,為何中國與日本今天仍在許多方面相差甚遠。作為外交學專業的學生,我曾看到一位著名的日本政治學者這樣總結:世界霸主地位的輪換,從英國,到和它合作的美國,也將從美國,到和它合作的日本。歷史上,凡對抗者衰亡,合作者才能發展。這種理論很具有爭議,但回想二戰結束後的歷史,美國對日本,從打壓到扶持,卻是實在見證了一個經濟體的騰飛。這個奇蹟的產生,可以說很大一部分是國際政治—世界的主要力量格局互相角力的結果,但果真如此嗎?《大國崛起》給了我其它不能忽視的答案。

日本的崛起之路從明治時代開始。向西方學習以強壯自己的理論便突破了中國古代閉關鎖國的腐朽思想。學什麼?學的是經濟制度和先進的生產力。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生產要素的週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的普及,社會的富足,幾個決定性的力量如先驅的馬車帶動日本走上大國之路。我想,這因該是一個很好的良性迴圈,一個國家發展的穩定路線。《貿易戰爭》中早期的大國那種以掠奪和“倒買倒賣”為主的重商主義的貿易方式能給予一個國家一段時期的繁榮,但終無法長久地保持其鼎盛。

其後日本經歷的軍國主義時代,在我看來,和這種重商主義有著許多相似之處。掠奪甚至壓迫加之以武力的威脅,無異於世界的強盜。戰爭給日本帶來的財富遠遠多於它所消耗的,這種快速的“致富方式”即便是對日本有利,也嚴重侵害了他國的利益,甚至,嚴重破壞了公平與人道。二戰的慘敗給日本上了一課,也再一次強調了戰爭的危害,無論對被侵略者還是侵略者。這種極端的國家發展模式說明了公平與互利對國家經濟等各方面發展的重要性,因為這是保持長久發展的因素。世界上是沒有免費的午餐的。

日本經濟騰飛的幾十年,片中沒有進一步詳細地展開,沒有深厚的歷史知識,我也不敢說美國的扶持在這其中起了多大的幫助。與其從外部找原因,不如從內部進行思考。因為外部的世界是充滿不確定因素的,只有內部的本質才能保持不變。明治時期留下的“底子”,有一點可以很明確的說,就是知識教育的普及以及培養出來的那種求學好學的精神,對於日本的發展是功不可沒的。因而,日本能走在科學技術的前段,在整個產業鏈條中位居頂端,在國際貿易中處於優勢,這也保證了日本這個資源缺乏的小島之國能持續的發展。

我曾經看到過一篇採訪,是在中國的GDP總量超過日本後,一位記者對日本經貿部部長的採訪。他說道:“日本發展經濟,不是為了在資料上取勝於其他國家,而是為了讓日本國民生活得更好。”我不禁啞然。為了人民能生活得更好。

中國經濟的崛起、GDP的增長、貿易總量的不斷突破,的確是國家發展進步的表現,我當然為之高興、自豪。然而,這增長之下,我們的產業結構,我們的貿易比重,乃至我們自然環境、我們的生活質量,真的有同樣比例的增長麼?這發展之下的“痛”豈是幾個數字所能說明的。我們在國際貿易上有數量的優勢,卻沒有質量的優勢,這種現實必須是我們警惕和注意的。中國作為後起之國,還拖著13億的龐大人口,我們還有很多路要走。真正的大國,應該是拜託了經濟、貿易的束縛,從容地追求更高層面的發展。

大國崛起日本觀後感 篇2

對於日本,或許很多熱血的中國青年都會想起中國被其欺壓凌辱的那段不堪回首歷史,為何幅員遼闊、物產豐富、人民勤勞智慧的中國會被一個只有彈丸之地、曾經矇昧落後的日本欺壓半個世紀之久呢?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反思。看了大國崛起之後,我明白了一些道理,我們和日本的差距是在是太大了,我想在教育和民族精神方面淺談一下我的看法。

文化教育方面

在傳統文化方面,我發現中國人對於自己優秀的傳統文化並不重視,國學的流失就是一個典例,難道傳統文化就僅僅是是那晦澀難懂的之乎者也嗎?其中的忠、義、孝、信的精神有幾個人能用心去讀懂、吸收!國人對於傳統的文化的盲目拋棄我非常不解,日本人都能學習孔子《論語》發揚國學,中國人自己為什麼那麼漠視自己的優秀文化呢!日本在接受外來文化的同時從來都不拋棄自己的文化,現在的日本學生見到師長、學長都會禮貌的哈腰問好,而中國的學生有幾個能做到呢?另外,他們對自己文化的保護能力也實在是值得欽佩。

對於近現代先進的科學文化也是如此,在中國人還在麻木的生活時,日本已經站在自己的門口把工業革命的先進科技成果大膽的引入國內,並積極接受西方的文化,在日本人看來,文化沒有國界,只要是能為我所用的都是好的,而我們的泱泱大國卻盲目的排斥著外來的一切文化,最終導致自己的落後。

另外,中國教育的無能與黑暗也同樣令人擔憂,一個大學聯考不知將多少有偏科的天才擋在了大學門外,看看現在大學裡進來的學生,雖然不乏好學者和有志青年,可更多的都是為了混一張文憑了事的!我們的嚴進寬出與外國的寬進嚴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為什麼這麼多年中國都沒一個諾貝爾獎?這不能說和我們的教育毫無關係吧。

在文化侵略方面日本也非常在行,雖然站在中國人的角度,這是卑鄙、不道德的,可是從中間獨立的角度來看,日本的確做得非常到位。對於從幾年前的日本電影在中國的風靡到今天各個樂團“日流”的來襲有幾個中國人意識到了這就是文化侵略呢!這種侵略使多少中國孩子崇拜日本文化!有使多少人想生在日本!

民族精神方面

中國人崇尚中庸無為,這樣的民族精神讓國民天生就容易屈於強勢不敢反抗,對於統治階層,這樣的精神就變成了對內逞強對外屈服的劣根性,從我們屈辱的歷史並不難看出這一點。而日本民族具有一種止於至善的專業精神,這是一種近似武士道的精神。除非不做,做什麼就要做到最好,深深植根於日本民族之血液,此也是日本歷經明治維新和戰後經濟奇蹟,得以雄踞世界第二經濟強國的主因。德魯克與吉田茂人為認為“日本民族真正利害之處,便是那種追求至善、追求完美的專業精神。無論做什麼,皆力求最好,心無旁騖,精益求精。此種精神之背後是異常謙遜的學習態度,永遠不懈吸取他人長處之開放胸懷”。盛田昭夫說:"日本企業之所以能在短期內取得飛躍進步,奧妙就在於企業經營者始終認為日本在一切領域中都落後於他人,從而產生一種緊迫感。他們情願以歐美各國的學生自居,堅持交學費,學習經營手法,吸引新技術。""在日本,人們始終不懈地追求效率和生產率的提高,即使是對螺絲刀這樣簡單的工具也。毫不例外。從設計到加工,無不精心考慮,仔細研究。"這不正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嗎!而當今的中國人弄虛作假、投機取巧、坑蒙拐騙…這是當今中國社會的普遍心理。與日本人追求至善、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相比是不是還有很大的差距?

大國崛起日本觀後感 篇3

日本並不是我喜歡的國度,也許是民族的歷史情愫的作用,但與我國大部分青年人不同的是,我也不喜歡日本的文化,比如它的電影、漫畫、音樂等,甚至反感;但對日本產品,我的觀念一直在更新,年少輕狂的我在初高中曾發起過抵制日貨的宣傳,然而我成長中發現,家裡使用的數碼產品卻大多是日本貨,然而我對日本產品沒有過興奮,更多的只是感嘆,因為對於日本科技我始終存在著許多不解。

中國當局對於中日關係的描述往往有兩句:其一曰“一衣帶水”,其二曰“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這兩個說法倒也恰當。第一句話講的是兩國地理位置接近,容易交流並相互影響。第二句話意義就比較複雜了:在中國的歷史上,日本可以說是從中國獲益最多的國家卻同時也是對中國傷害最大的國家。在中國的盛唐時期,日本實行的大化革新,其實基本上就是對中國政治經濟制度的全面複製,甚至日本文字所謂的平假名片假名其實也是來自中國的漢字。不誇張地說,若沒有中華經濟文化的影響,日本人生活在蠻荒矇昧時代的日子必然會更加漫長而黑暗。而在近代歷史上,從1895年到1945年整整50年的時光裡:甲午海戰割臺灣、八國聯軍主力燒北京、九一八割滿洲、七七事變全面侵華……日本,這個從中國獲益無數的國家反過來主導了中國人民的苦難史。所有當日中國對日的民族主義仇恨都基於這樣一個令人痛苦的看法:日本,如同中國母親無私餵養了千年的一條白眼狼,在中國母親年老體弱的時候卻反過來一口口地無情啃噬欺凌!不過,在這背後,當然還有一個不那麼冠冕堂皇的原因:日本這個中國老師千年來的國小生,中國老大邊上年年上表進貢的小弟弟。不僅在過去的一百年裡在軍事上壓倒了中國,在經濟上也作為全球第二高高地俯視著發展中的中國。所以可以說中國人對於日本的感情,既有對日本侵華這一“前事”的仇恨痛苦,也有對日本重新崛起這一“今事”的嫉妒難堪。

中國當今各大論壇言論中對日本的仇恨和嫉妒情緒已然如排山倒海之勢,可冷靜思考之餘,對日本的“愛”又不得不在每一個理性思考的國人的腦海裡浮現並以矛盾的方式翻騰著。作為亞洲第一個民主化的國家,作為亞洲唯一躋身帝國列強的國家,作為亞洲唯一一個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日本以無可置疑的成績單向世人證明了他的優秀。當然,日本的優秀和其他崛起的大國是有巨大差別的。看完《大國的崛起》,更堅定了我一向的看法:日本的崛起,不是如西班牙般的勇於闖蕩冒險與開放,不是如荷蘭的民間小資本家自發組織協調社會發展,也不是如英國般的科技進步引導工業革命,更不是如法國大革命那樣掃蕩一切舊王權。日本的崛起正在於其民族一向善變善學的特點!

《大國的崛起》裡頭有一幕給我比較震撼的場景是:現在日本每年還在紀念百年前的黑船事件,就是當年美國人佩裡帶領幾艘蒸汽戰船侵略日本內海,逼迫幕府當局開放國門的歷史故事。這一事件對日本的意義其實類似與中國遭遇的鴉片戰爭,但中日兩國對待外來文明的敲擊表現出來的絕然不同的態度直接導致了兩國後來截然迥異的命運。我們對於英法逼迫開放的反應是最先的軍隊抵抗,其次是民間的'不滿,最後是義和團式的破壞。我們的皇帝把英國人送來的蒸汽機步槍等裝置丟棄在圓明園的地窖裡塵封。我們的社會在左派思潮影響下一次次的文化革命掃蕩了“封建殘餘”,同時也丟掉了我們千年來的“禮義仁信”。我們的學生至今所受的教育還是悲情式的控訴多於自省式的反思。而日本人對歐洲列強逼迫開放的反應則顯得靈活許多,他們直接答應了門戶開放的要求,他們面對西方先進的科技裝置羨慕不已並全面引進,他們的政府代表團遊歷歐美后對日本的政治經濟體制進行了全面的改造,他們也經歷了開放後的衝擊但他們處理好了傳統與現代的關係。更重要的是:他們的百姓如今高興的慶祝著“黑船入關”。只有善於學習,善於改變的民族才能有這樣的自信和勇氣來慶祝一個本是悲傷痛苦的日子!

當我們的商人們還在忙於盜版全球最火的DVD而聞名時,如果我們的肉食者們也能學學日本人當年“盜版”西方先進制度的手法,或許我們的國家在改革開放20年後漸入瓶頸的今天可以找到真正讓社會全面崛起的捷徑。所謂的國情不同,所謂的民智未開,種種的拖延改革的理由,在日本100年前以一個教育落後國家貧窮的國家開始全面西化的故事面前,顯得是如此的不堪一擊。

日本一百年的大國之路,的確有太多的事情需要總結。但無論怎樣去總結,有一點是確切無疑的,在今天的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的崛起,可以稱道的意義只是在於:對內,給它自己的人民帶來幸福;對外,給世界帶去和平和安全的福祉。

大國崛起日本觀後感 篇4

我承認我對日本的認知不夠全面,甚至對其存在著偏激的看法,那是因為我看過《東京審判》,看過《南京大屠殺》,看過《金陵十三釵》、《小兵張嘎》、《抗日華軍》等等一系列日軍侵華的影片,不斷閃現在腦海的殘忍畫面激起了我的愛國之心,雖說還不到想對其盲目報復的程度,但打心底裡我是鄙夷和怨恨他們的。我相信,即使是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週年的今天,仍有很多國人是瞧不起甚至厭惡日本的,尤其是當他們否認在華犯下的滔天大罪的事實時,必將會引起我國人民的一片譁然和國人對其的譴責。我們確實不能也不應該容忍犯了錯的人仍不知悔改,卻還在事實面前狡辯。

然而,日本這個面積不及我國二十六分之一,人口不及我國十分之一的島國,經濟實力卻如此強大,工業化程度如此之高,那他們就必有值得我們學習之處。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在日本,1853年的“黑船事件”震盪了整個日本社會,雖說日本因此被迫打開了國門,但開明的日本人民卻從中看到了新的希望,幾乎是以歡迎的姿態迎接“侵略者”,最終使日本的一批有識之士崛起,推翻了幕府統治,建立了明治政府,走進了傳奇而又令人欽佩的明治維新時期。但我們遭到英國發動侵華的鴉片戰爭時,我國清政府仍夜郎自大,民眾也尚未覺醒,仍一昧依賴“天朝”,終於得到了“落後就要捱打”的教訓。可即便如此,我國清政府仍在睡夢中惶恐,為一己之利犧牲了千千萬萬個愛國將士,向侵略者妥協,最終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

明治維新時期的代表人物大久保利通,澀澤榮一,伊藤博文,木戶孝允還有提出“脫亞入歐”的日本著名教育家福澤渝吉很是讓我敬佩。敬佩他們遠大的志向,敏銳的思維還有堅定的意志,最終帶領日本走向了富強。但在我看來,明治維新的成功歸根究底都脫離不了明治政府的大力支援和日本人謙卑學習強者的態度,這正是我國清政府和民眾所沒有的,所以一個可以拿起鞭子防禦自我欺負弱者,另一個卻仍在被捱打中向前摸爬滾打,這並不是我們可以嘲笑和蔑視別人的姿態!

眾所周知,櫻花是日本的國花。雖然我喜歡它的浪漫與清麗,但由於之前內心對日本存在偏激的念頭在作祟,從而對櫻花也存在偏見。但在今天看來,櫻花確是美和燦爛,日本確是強大,日本人民確是謙卑有禮和睿智,這些都是值得讚賞和學習的地方。我們更應該從中得到教育和啟發。

櫻花在日本仍開得繽紛浪漫,因為那是日本的櫻花。而櫻花的日本,也像櫻花一樣,繽紛浪漫,生生不息。

大國崛起日本觀後感 篇5

日本,我們的鄰居,經濟比我們發達的一個小國。是位於亞洲大陸東岸外的太平洋的一個國土面積小的島國,國內資源貧乏,能源和礦產資源等主要依賴國外進口。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接受《波茨坦宣言》,宣告投降,被迫開啟國門,受到極大的屈辱。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戰敗,經濟又受到嚴重的破壞。日本作為一個2戰後的戰敗國,能在短短的20餘年間迅速的崛起為世界經濟強國,直逼世界經濟頭號強國美國,創造了世界經濟史上的一大奇蹟,將日本帶出了戰敗國的深淵中,樹立了日本的國際地位,為日本再度成為世界強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可是究竟是什麼原因使一個從廢墟中走過來的戰敗國能有如此的經濟成就呢?

首先,日本重視科技教育、善於學習創新,注重對人才的培養。日本人強烈的學習慾望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比如說,在美國將軍佩裡用武力迫使日本開啟自己國門期間的一天夜裡,兩個日本青年偷偷地爬上了美國黑船,用手比劃著告訴佩理將軍:他們想要隨船到美國去,看看美國究竟為什麼強大。這樣做在當時的日本按律是要殺頭的。他們的舉動讓佩理非常驚訝,佩理在日記中寫道:“這兩個日本人的求學精神令我感動,如果日本人都像他們一樣,日本一定會變得和美國一樣強大。”這兩個渴望瞭解世界的青年人雖然最終還是被送下了船。但隨著國門的開啟,越來越多的日本人關注起外面的世界。14年後,一個名叫澀澤榮一的年輕人獲得了一次前往歐洲的機會,在1827年參加了法國巴黎萬國博覽會,並在周邊各國都訪問參觀,頗受啟發,帶回給國家全新的思想,並在之後為日本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另外,日本在1871年也派遣使節出使歐美各國。那些使節團成員對西方的文物制度吃驚和對西方的先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陶醉,讓他們下定決心發瘋似的學習西方一系列文物制度,要使日本和西方一樣強大。這些使節團的成員後來成為日本明治維新的主要力量,為明治維新的進行、國家的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在教育方面發展近代義務教育,此外亦選派留學生到英、美、法、德等先進國家留學。這種大範圍的教育給日本的發展培養了許多優秀的人才,選派留學生有利於學習國外先進的技術、縮短與西方列強國家的距離。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且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誌。當今世界競爭的實質是以科技實力和經濟實力為核心的綜合國力的競爭。我國需要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培養優秀人才,提高我國的科技實力和勞動者素質,切實落實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的戰略。

其次,日本抓住了機遇,發展工業。日本抓住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機會,致力於發展生產,促進經濟的騰飛。在明制治維新時期,日本大力發展工業,為日本以後經濟的發展和騰飛夯實了基礎。1872年,日本第一條從東京到橫濱的鐵路建成通車。1874年,大阪到神戶的鐵路建成。日本政府先後創辦東京繅絲廠和新町繅絲廠,成為日本繅絲業的模範工廠。1873年在維也納舉行世界博覽會時,福岡縣生產的生絲,可以和歐美生產的生絲相匹敵。政府將這些官產賣給一些與他們關係密切的大資本家和新興資本家。著名的三井購買了三池煤礦,富岡制絲所。三菱從政府手中購買了長崎造船所,佐渡金礦和生野銀礦。在購買這些企業時,購買價遠遠低於財產估價。有些企業幾乎是無償讓渡。為了保護這些私人企業的發展,政府還給與他們經營補助金。象三菱公司,就是政府一手扶植起來的,其目的是使他能夠和外國的蒸汽船公司競爭。1875年的時候,三菱有37艘輪船,23000噸的噸位,佔有了當時日本所有的大型船舶,開通了上海航線。在競爭中擊敗了美國的太平洋郵政輪船公司和英國的半島和東方航海公司。1885年,三菱和共同運輸公司合併,成立日本郵船公司,共有船隻58艘。到1893年,三菱公司已經達到11萬噸的船舶噸位。日本大力支援民族企業和個人企業的發展,進而促進整個經濟的發展。我國也需要在社會經濟的條件下,鼓勵非公有制企業的發展,增強經濟的活力,進而加快經濟的發展。在二戰後,日本受到美國給予很大的經濟支援,加上日本戰前的雄厚的基礎,日本經濟迅速發展併成為世界經濟的第二大強國。

最後是日本的民族精神和領導人物。日本人具有武士道精神,有很強的民族凝聚力。他們敢於拼搏,勇於創新,善於堅持,樂於學習。日本在發展時都有很有領導能力和號召力的人物。在明治維新時期,大久保利通和木戶孝允對國家的經濟、政治、教育、軍事等方面進行革新,成為推進改革的骨幹,對日本的發展有帶領作用。澀澤榮一放棄政治上的高官改而從商,成為19世紀80年代最著名的企業家,對日本經濟的發展有著重大的貢獻。

一直以來,中國人對日本人都是抱著一種敵視的態度,感覺就像對日本的敵視已經滲到我們的骨子裡了,因此我們對日本也就本能的有一種抗拒,不願去了解和日本有關的東西,而政府也沒有刻意地去改變這一點,就像日本對華援助,如果不上這門中日關係,我想我一直都不會知道有這樣的事的,在北京,每天有成千上萬的人乘坐地鐵,但那其中又有幾個人知道那其中有日本人的幫助呢?的確,日本人對我們造成的傷害我們是不應該忘記,但這並不表示我們就應該一直沉浸在過去,歷史的車輪是不斷前進的,我們不能一直帶著成見去看日本,一直不去了解他們,我們也應該慢慢學會從客觀的角度去看待日本,看到他們的長處,瞭解他們成功的原因,從他們的例子中汲取經驗和教訓,來促進和完善我們的發展,這樣,才不失為一種明智之舉。對於日本我們要學習他們先進的地方,學習他們優秀的地方,可是我們還要尊重我們國家的客觀實際,學以至用啊,落實了才是真的啊。日本人能做出來的我們中國人一樣能成功,而且做的更好。民族的復興等待著。

大國崛起日本觀後感 篇6

在我的印象裡,管理學就是用來管理班級、企業、國家的一門學科。從沒有想過一個國家乃至一個民族的崛起和發展也離不開管理學。

日本是一個面積只有27外平方公里的小國,但它更是一個經濟排行世界第二的強國。日本的繁榮強大不得不讓人重視管理學的重要性。

1853年的日本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然而它經過了200多年的閉關鎖國只透過長崎這一通商口岸與外界聯絡,最終被美國的佩裡用武力打開了大門。但出人意料的是日本國民並沒有對此深惡痛絕,反而以歡迎的態度迎接佩裡的登陸並虛心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他們的這種求學精神讓我吃驚但又覺得合情合理,如果當年的中國也有如此意識又何愁不強大呢。可見日本的崛起不是沒有道理的。

1871年,日本高層組織了一個以巖倉為首的使節團從橫濱出發前往歐克裡,沿途考察了12個國家,學習西方先進技術、文化等,為本國的發展帶給模版。始聞岩倉使節團,我不禁想到了當年的鄭和下西洋。當年鄭和帶著超多金銀珠寶、絲綢布匹,一路西行。他向沿海諸國宣揚了我們做為天朝上國的繁榮強大,但並沒有借鑑、學習他國的文化和先進技術。中國領先日本遠航,卻沒有他們的遠大意識,反而在“固若金湯”的城牆內做著天朝上國的美夢。我不由嘆息,繼而又感到一個好的管理理念對一個國家的崛起真是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歷史的見證下,我們明白人才在國家的崛起中至關重要。在日本明治維新時期出現了超多的人才,如澀澤龍一、大久保利通等。他們為推動日本的發展做出了不容忽視的作用,雖然在任職期間做出過錯誤決策,但他們的貢獻不可忽視。

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國的日本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戰後最初幾年,日本國民要靠各國的資助才能維持溫飽。然而才過20多年,日本就實現了經濟發展,國民生產總值不斷攀升。如今日本早已躋身世界大國之列,經濟更是超過了英、法等老牌國家,僅次於美國。我認為日本的騰飛最重要的是靠軟實力的增強。日本作為一個面積僅有27外平方公里的島國,人口不多,軍事防禦相對薄弱,但它的科技很發達,很多高科技產品位列世界頂端。日本十分重視教育,僅1910年95%以上男子,90%女子經受教育。

日本的文化經過百年維新大多與其它國家結合,如歌舞伎、浮世繪,但作為日本的代表和服卻保留了下來,成為日本一道亮麗的風景。然而,擁有5000多年曆史的怏怏大國———中國,旗袍卻只有極少數人穿著。

作為一箇中國人,我不是很喜歡日本,但我不得不承認,它是一個強大的民族。日本擁有發達的科技,一流的人才,國民素質較高、擁有創新精神。最讓我影響深刻的是日本的民族意識相當強烈,企業經營管理模式先進。

任何一個國家的崛起值得稱道的是對內為人民帶來幸福,對外為世界帶來和平與平安。而管理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不二法門。

大國崛起日本觀後感 篇7

日本,亞洲的一個小小的島國,從被西方大國欺凌到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大國,這個國家經歷了激盪起落的命運。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日本是亞洲國家中的異類!就目前來看,日本是唯一一個亞洲的經濟強國,當年的軍事大國!

翻開日本的近代史,有著近乎和中國相類似的遭遇!她也被西方的列強侵佔過,也簽訂過諸多不平等的條約!日本的民族,是一個尊敬強者的民族!所以,在承認自己不足的同時,將西方的一套東西快速地搬到了本國,使國力迅速地得到了提高!

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在美國開啟日本門戶的僅僅二十年後,日本就用同樣的方法打開了鄰國朝鮮的門戶,成為其殖民國!

不得不承認,日本創造了很多的奇蹟!且不說,她脫穎於亞洲諸國,一枝獨秀,位於世界強國之林。單看看,日本在二戰失敗後,僅僅用了20多年,從一片廢墟,又迅速崛起,就可以看到日本是多麼的可怕!

日本的兩次奇蹟般地崛起,深深地吸引著我們這些做著強國之夢的人去探究其成功的原因。毫無疑問,一個大國的興起是個多方面的因素。這包括:軟實力與硬實力的結合;文化的因素;內部變革與外部環境的協調;代表了先進的生產力發展方向等等。

日本之所以可以在二戰後20多年間迅速崛起,和明治維新留下的基礎(即軟實力)脫不了關係,像科學、技術、人才和西方的一些制度。

軟實力作為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特指一個國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價值的感召力和國民形象的親和力等釋放出來的無形影響力。軟實力是硬實力無形的延伸。強盛的軟實力,恰是一種硬形象。

在日本改革過程中,為了實現富國強兵、置產興業和文明開化的維新目標,日本政府採取了強硬的簡單的拿來主義方式推行改革。文明開化的過火行為使得日本的傳統文化面臨崩潰,不可避免地引發了現在文明與本土傳統的激烈衝突。面對如此激烈的衝突,社會各階層展開了自由民權運動,伊藤博文順應潮流立憲並在《憲法》中結合了本國的傳統。一生創辦過500多家企業的澀澤榮一號召日本人做一手拿《論語》一手拿算盤的企業家。然而,在民族傳統得到恢復的同時,日本傳統文化中的糟粕也隨之被召喚和強化。《帝國憲法》在確立了近似宗教性絕對權力的條款的同時,也使得軍國主義抬頭。但是,日本人民的精神卻得到了統一,解決了尖銳的社會問題。

日本人將本國傳統與現在文明完美地融合。西服流行的同時,和服被作為最華麗和最具民族特徵的服飾流傳下來並流行著。西方的酒吧流行起來,茶室依然是人們的精神淨地。西洋歌劇和能劇、歌舞伎同時走向繁榮。在吸收了西方油畫的同時,浮世繪也成為世界繪畫的一大流派。

有的史學家將日本文化比喻成洋蔥頭文化,一篇一篇地剝開,你找不到日本文化的核,因為她的每部分都含有外來文化的影響和日本文化的一種結合。

我們每天都在做著強國之夢,也每天銘記著日本給予我們的痛苦國難。但是,我們要知道,只有我們真正的強大,才能讓他們對我們俯首稱臣!

同時,歷史也告訴我們,任何一個國家的崛起,靠武力撐起的大國絕不會長久的,真正的大國應該是對內繁榮安定,人民安居樂業,對外給世界帶去和平和安全。我們所要做的是,開啟視野,吸收已開發國家先進的政治經濟文化制度,結合本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找到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正確發展道路並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只有如此,我們大國崛起的夢想才有希望。

大國崛起日本觀後感 篇8

戰後日本崛起,得益於重視教育和重視人才的培養。日本前文部大臣荒木萬夫曾經指出:“從明治以來,一直到今天,我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戰後經濟的發展非常驚人,為世界所重視,造成比情況的重要原因,可歸結為教育的普及和發展。”美國著名發展經濟學家舒爾茨說:“戰後日本物質資本存量幾乎蕩然無存,但其國家財富中的重要部分——具有知識水平的人還大量存在。”日本重視教育的歷史可上溯到明治維新時代。早在1872年明治政府頒佈《學法令》時,就在《學制佈告》中提出了一個非常明確的口號,要在全國做到"邑無不學之戶,家務不學之人",接著,1886年明治政府宣佈在全國實施義務教育,大約經過30年的努力,終於在全國範圍內普及了初等教育,其速度之快在世界教育史上是首屈一指的。而且從年代上看,日本也是世界上最早在全國範圍內普及義務教育的國家,比美國早4年,比法國早10年。正如日本前內閣總理大臣福田赳夫在一次施政演說中所說的:"人是我國的財富,教育是國政的根本。"這應該是日本崛起奇蹟的根源。

戰後日本崛起,得益於追求至善、精益求精。吉田茂是日本戰後最負盛名的首相,晚年以充滿激情的語言寫就《激盪的百年史》,總結日本民族如何戰勝困難、目光遠大、勇猛進取、善於學習、追求完美。他說日本民族具有一種止於至善的專業精神。除非不做,做什麼就要做到最好,深深植根於日本民族之血液,此乃日本歷經明治維新和戰後經濟奇蹟,得以雄踞世界第二經濟強國之主因。管理大師德魯克說,戰後日本經濟起飛有三位導師。第一位導師是道奇,他教導日本人要發展經濟,首先是穩定貨幣金融,將日元與美元匯率固定於360日元。第二位導師是戴明,全面質量管理之父也。德魯克說,質量管理是美國人發明的,但完美運用、臻於化境的卻是日本人。第三位導師就是德魯克自己。他教會了日本人如何思考戰略和實施目標管理。德魯克對日本文化精神亦有湛深研究。七十歲時被榮聘為東京大學研究日本藝術文化的教授,引以為傲。德魯克與吉田茂英雄所見略同。二師皆以為日本民族真正利害之處,便是那種追求至善、追求完美的專業精神。無論做什麼,皆力求最好,心無旁騖,精益求精。此種精神之背後是異常謙遜的學習態度,永遠不懈吸取他人長處之開放胸懷。盛田昭夫說:"日本企業之所以能在短期內取得飛躍進步,奧妙就在於企業經營者始終認為日本在一切領域中都落後於他人,從而產生一種緊迫感。他們情願以歐美各國的學生自居,堅持交學費,學習經營手法,吸引新技術。""在日本,人們始終不懈地追求效率和生產率的提高,即使是對螺絲刀這樣簡單的工具也毫不例外。從設計到加工,無不精心考慮,仔細研究。"

而中國人弄虛作假、投機取巧、坑蒙拐騙……是當今中國社會之普遍心理。與日本人追求至善、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相比是不是還有很大的差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