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故事《風雨哈佛路》觀後感

來源:才華庫 2.18W

奮鬥可以改變人的一生,知識可以改變人的命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風雨哈佛路》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真實的故事《風雨哈佛路》觀後感【篇一】

父母吸毒、8歲開始乞討、15歲母親死於艾滋病、父親進入收容所、17歲開始用2年的時光學完高中4年課程,獲得1996年紐約時報一等獎學金,進入哈佛學習。這是一個真實、努力女孩的人生經歷,一段自強不息昂揚奮鬥 的生命歷程。在這部勵志向上的美國影片《風雨哈佛路》中,托拉·伯奇演繹了一個女孩子克服種種不利條件、努力奮進的故事,細膩地刻畫了人物情感。影片傳遞給人們的除了心靈的震撼,還有深深的感動。

莉斯,一位生長在紐約的女孩。經歷人生的艱辛和辛酸,憑藉自己的努力,最終走進了世界最高學府--哈佛的殿堂。她的事蹟足以讓每個人動容。

擁有金色頭髮的女孩,童年在貧窮和飢餓中度過。莉斯生長在一個不幸的家庭,母親吸毒染上了艾滋病而精神崩潰,父親酗酒最後進入了收容所,外公又不肯收留她,她只好流浪街頭。

不久,母親去世了。

母親因艾滋病死去那一天,只有棺木,連簡單的葬禮儀式都沒有。只想渴求父母親情,這人世間最基本的願望也成了奢望;棺木就要被下葬;她跳上了棺木,靜靜躺在上邊,和她的母親做最後的告別。她靜靜地在心裡對母親訴說,回憶人生最幸福的那一次點滴的幸福時光。母親已經離她而去,世間最愛她的人已經離她而去。一個普通的弱小的女孩、不奢求其他,只渴望親情圍繞的弱小女孩,當她最後的一絲希望都破滅的時候,留給她的,除了傷心,只有傷心。

如果沉淪下去,她將會和母親的結局一樣悲慘;她決心告別,她要開始全新的生活。

她,用真誠最終爭取到參加進入中學的考試機會。父親作為她的上學的擔保人,從收容所出來。辦理完擔保手續出來的時候,父親對她說,好孩子,堅持學習,我不能成功了,但是你行的。望著父親遠去離開的背景,這個弱小的女孩堅定了信心,從容地走進了學校的大門。

她以非凡的毅力開始了刻苦的學習。17歲到19歲,兩年的時光,她學習掌握了高中四年的課程,每門學科的成績都在A以上。作為獎勵,她以全學校第一的成績和其他9名同學獲得了免費到波士頓的哈佛大學參觀的機會。

一個濃郁的秋季中,金黃色鋪滿整個季節。在寫滿輝煌的樹下,一個女孩站在哈佛學府的門前,仰望。面對大學的殿堂,她決心實現她的又一個願望--她要成為這所大學學府中的一員,她要證明給自己和世人看,人生其實可以改變。

人生其實真的可以改變,只要你努力,只要你付出。

1996年,上帝會讓一個付出努力和艱辛的女孩收穫喜悅;她的經歷、她的真誠、她的論文深深打動每一位評委。12000美金的紐約時報一等獎學金,讓她獲得了進入哈佛的通行證--她成功了。夢寐以求的哈佛大學向她敞開了雙臂。憑藉著對信念的執著追求和對改變生活困境的強烈願望,她實現了自己的諾言。

同樣一個金色的季節,作為哈佛大學--世界最高的學府的一員,她安靜坐在了校園的教室中。也許只有她自己明白,她實現了自己的諾言,一個貧窮苦難的女孩用她的執著信念和頑強的毅力改變了她自己,改變了她的人生。

真實的故事《風雨哈佛路》觀後感【篇二】

電影簡短,故事脈絡清晰,經典的永遠是老話題。因為這是個真實的故事,所以不忍吐槽電影本身,只談談我有點小矯情的感動吧。每個人都活在一層透明的膜下面,我們看得見外面的世界,卻接觸不到。中國從來就有階級這種東西,有時候是顯性的,可以達到“上品無寒門”的地步,寒門人上升的空間侷限在那一隅小地;有時候是隱性的,自由平等的局勢下依舊有先富和後富,這是一個以物質和金錢劃分階級的時代。

一個階層的人總是仰望上一個階層,就像城鄉結合部總是以城市風格為潮流,而鄉村總是模仿縣城一樣,這也是一層隱形的膜。這個膜真的打不破揭不開嗎?現在看來當然不是。

平民子弟入大學再正常不過,貧苦出身後來站在人生巔峰的比比皆是。所以我能夠相信伊麗莎白·瑪麗的故事,也願意相信。儘管這個故事是以美國為背景,處處充滿美國元素,吸毒酗酒收容所,逃學乞討去偷盜,輕易來去的學府教育,驚人的高額獎學金。剝去這些外衣,故事的'靈魂是世界性的:願不願意給自己一個夢想去擺脫生來註定的貧困!我們不一定有伊麗莎白的天才,可以兩年讀完四年的書,能夠以第一名成績贏得紐約時報獎學金。但是是否至少能夠做到,不因為目前的環境否定自己的前途和潛力呢?我們整天談論夢想,可是我們真的敢想並且去朝著這個方向做嗎?難道不是做了一會白日夢,想到成績,想到家庭,感慨一下社會的壓力,調侃調侃政府政治,繼續渾渾噩噩下去嗎!我覺得相對於以前,這是一個公平的網際網路時代,儘管競爭與吞併更為嚴重,但終究有了成功的可能。

有才華肯努力的會有一條路去走,儘管不如那些出身好的走的容易,但又怎麼樣呢?我們幹嘛要比最後的高度,行進的距離難道不是更有意義和價值嗎?不管我們最後想做什麼,首先要敢想,不妨試一試嘛,萬一成功了呢?!感覺有點像心靈雞湯,還是結尾吧,我喜歡這個故事,也喜歡這個女孩。

真實的故事《風雨哈佛路》觀後感【篇三】

她生活在一個非常不幸的家庭,父母酗酒,經常爭吵,後來母親又染上了毒癮,生活幾經崩潰。一次她和她母親一起去餐館,那種久違了的感覺,曾經的溫馨彷彿又圍繞在她身邊,“這一刻,我感覺母親又回到了身邊”是對她當時心裡感受的最好描述,可見她內心對父母之愛的渴望。她只是個孩子,可是為什麼要讓她承受那麼多?然而時間總是過得很快不一會兒她母親毒癮又發,跑去酒吧喝酒抽菸,這一切她都看在眼裡,她在吶喊,在深深的呼喚,可,一切都是徒勞。

“我相信我會成功,我僅僅只需要一個機會”,這可以看出她的決心和意志。一個柔弱之軀,卻用努力爭取了機會,用行動詮釋了自己,她的付出超出我們所能想象的程度。“我愛我的媽媽,不管她是個什麼樣的人”,感動了所有人,父母之愛比山高比海深,無論他們怎麼樣,我們依然要愛他們,他們一樣愛著我們。最後當她站在哈弗大學的演講臺時,我們更多的是敬佩和感動,她的成功讓所有人為之動容。

人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只要我們有夢,有行動,樂觀的面對現實,最終我們一定可以實現夢想。有志者事竟成,三千越甲可吞吳。自強愛人,方可被人所愛所尊重,不要抱怨現在的不幸,要勇於面對,要勇於去改變,不經歷風雨怎見彩虹,未流過血的手指怎能彈出世間之絕唱。我們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裡,現在的不幸將是對我們最大的歷練,相信自己,相信明天會更好。

風雨哈佛夢,坎坷人生路,用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和頑強不懈的意志詮釋生命,絕不放棄,我們的夢就在前方,美好的明天等著我們去創造。無論現在怎樣,請一定要相信通過努力,明天定會很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