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遇見另一個自己徵文

來源:才華庫 2.88W

生命中最大的驚喜其實是不斷地去遇見另一個自己。本站小編整理了相關的範文,歡迎欣賞與借鑑。

  2016年遇見另一個自己徵文一:

夢到在相遇地點 對當初的自己道歉

夢裡我能顛倒時間 對當初愛我的人拒絕

你將和自己擦肩 然後會發現兩個自己

在現實夢境有同一張 驚訝的臉

我坐下和我自己聊天

我和我 我們都覺得很累

一個想遠離是非 另一個卻大聲說別退

每次愛與愛交會 對誰都是一種冒險

只是贏的人幸福 輸的人憔悴

我走進回憶 去見另一個自己

我想問他 也許奇怪的問題

你走進回憶 遇見另一個自己

告訴你 傷心其實合理

走進回憶 走進問題

才能走出傷心 痛是因為愛還有力氣

每次 當愛與愛交會 對誰都是一種冒險

只是贏的人幸福 輸的人啊 憔悴

我走進回憶 去見另一個自己

我想問他也許奇怪的問題

你走進所有的回憶 遇見另 一個自己

告訴你 傷心其實合理

走進回憶 走進問題

才能走出傷心 痛 是因為 愛還有力氣

我走進回憶 遇見另一個自己

我想問她也許奇怪的問題

我走進回憶 遇見另一個自己

才發現傷心 原來合理

走進回憶 走進問題

  2016年遇見另一個自己徵文二:

“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堂,

一樹一菩提,

一葉一如來。

······ ”

一天下午,課間十分鐘,我又心安理得地陷入自己遐想的一方天地中。不知那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與她傾慕的寶哥哥整日裡形影不離,就沒那膽量向他表白,否則最終也不會鬱郁寡終······

“班長,你又入定啦?我們都急死啦!”同學兼死黨陸楊奕炒豆子似的,急躁躁地說道。

我看著她那嬰兒肥臉龐,忍不住地伸手輕掐了一把,輕聲說:“陸寶寶,有什麼天大的事?著火?地震?”

陸楊奕急得猛拍我的肩,我那瘦弱的身板給拍矮了三分,“整天的看書,你忘了我們七年級新生要搞個聯歡活動,每個班都要出節目?”

“我還以為什麼大事,不是有你這文體委員在嗎?有我什麼事?”我依舊不緊不慢地說。

“你就關心林姑娘、寶哥哥,你知道嗎?這次我班既然沒有學樂器的,更沒有國小參加過活動表演的,總不能叫我一人在臺上一邊翻跟頭,一邊哼哼哈嘿!”陸楊奕氣急敗壞地說,眼眶裡隱隱瀰漫著水汽。“我記得國小時我去你家看見你拉過二胡,不如你表演一個節目,如何?”

“我······我······你知道我膽子小,而且我沒表演過呀?”我不等她說完,急切地打斷她的話。

還沒等我說完,陸楊奕揚揚肥嘟嘟的小手,“就這樣說定,我還有安排人唱歌呢?”不等我開口,轉眼陸楊奕風風火火地跑開,真如徐志摩般“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晚上回到家,一改往日偷偷拉拉的習慣,作業一放下,我拿起閒置多時的二胡,手握松香輕輕地擦著胡弦,擦畢,輕執弓拉起以往較熟悉的《賽馬》,輕快的樂聲從手指間飄落。接連幾日的練習,拉起來還蠻像回事。

時間晃眼間到了聯歡這天,我特地換上新衣服,前面幾人的表演,因為緊張我都記不清是些什麼,只記得主持人報了七年級(10)二胡表演《賽馬》······後面名字還沒說,我就抱著二胡唯唯諾諾地往臺上走去,到了臺上機械地向臺下鞠了一躬(印象裡,每次同學上臺表演都會鞠躬),許是我的膽怯,臺下掌聲稀稀疏疏,我坐上臺中央的椅子,先輕調胡音,隨著伴奏樂聲想起,我摒棄雜念,暢想在草原騎馬奔跑何等的恣意,何等暢快,何等的奔放······那胡聲猶如那響脆的鞭聲,那胡聲猶如那盪滌心聲的馬蹄聲······漸行漸遠,曲落胡聲止。臺下久久沒一絲聲響,我愣在臺上不知該如何反應,這時,陣陣雷鳴般的`掌聲響起,我微張嘴巴,原來我也可以拉得如此的好,只是以前我如契科夫藏在‘膽怯’的套子裡,不是這次活動我還會一如既往地給自己做一個又一個所謂的‘套子’。

原來給自己機會,就會遇見另一個自己。

2016年遇見另一個自己徵文寫作指導

對於國中生而言,作文要學會寫自己,寫自己的內心情感和深度思維,這一點非常重要。

“遇見另一個自己”這一文題可以分為幾個層面來分析思考。

首先,另一個自己當是不同於一般情況下那個為人熟悉的自己,甚至是不同於先前自我認知的那個自己。那麼,我們必須先回答這樣一個問題——“另一個自己”是怎樣的?但這並不是要你言不由衷地對先前的自己作簡單的否定,因為寫作應該真實地再現我們對事物的認識,包括對自我的認識。而且,這個自己可以是與先前的自己相反的優勢表現,如自信、聰慧、勇敢等等,也可以是一種負面的東西,比如說怯懦、驕傲、魯莽等等。當然這些特點必須通過具體的敘述和描寫顯示出來,而非概念化地陳述。

其次,當我們完成了上述內容的思考之後,我們就可以知道另一個自己具有哪些特質,而把這些特質與之前的自我特點融合在一起,正是文章應該著重體現的內容。

最後,兩個自我在客觀上本就是一體的,這種情況下的“遇見”就包含了矛盾、衝突,當然這並不一定是絕對的非此即彼,兩者之間也可以是一種協作、互補的關係,最終解決問題,也就是自我思想的提升,文章的主旨立意也自然而然地顯示出來。

其實,這樣的一種對人的思考,在我們的教材中是有很多優秀範例的,如果作一些回顧,我們可以發現這些文字中都有著“遇見另一個自己”的素材。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中,先前的那個暗笑父親迂的自己,寫作此文時那個含著淚光、想著父親背影的自己,就是兩個自我的交織、衝突而最終後者佔據主導地位的過程,是一種對人生認識的提升。林海音女士的《竊讀記》中的自我的心靈解讀將人物內心的情感變化的脈絡表現得淋漓盡致,自我與另一個自我的相遇,既是一種內在的必然,又是由於外在的誘因,最終將作者的情感體驗、思維過程充分地展現於讀者面前。牛漢先生創作的《滹沱河和我》更為巧妙地將自我的雙重性和一致性表達了出來,藉助滹沱河表現了自我的一種認識的提升,也為我們呈現了一種新穎的“遇見另一個自己”的思考路徑。

以上幾例名家之作為我們的寫作提供了一些實實在在的範本,如果我們細作思量,可為我們提供更多創作思路的課文是非常多的,而且並不僅僅侷限於白話文作品。

由此可見,閱讀積累對於寫作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當然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對於生活、生命的思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