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景抒情作文寫作指導分析-高中作文指導

來源:才華庫 1.9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借景抒情作文寫作指導分析-高中作文指導,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借景抒情作文寫作指導分析-高中作文指導

如何借景抒情

1.有目的地選景、寫景

既然景已作為抒情的假借物,那麼,便不能見什麼寫什麼了,而應從抒情的需要出發,選取那些最適宜表達作者胸中情愫的景點著力刻畫。遊覽和觀賞景物是有選擇性的,吸引人的地方去了的人就多一些。要選取給你印象最深、最富吸引力的景點,著力描繪。寫景時,場景不在大小,只要能給你獨特感受而你又能寫出新意就行。一篇文章,一般選取兩三個景點就可以了。在寫作過程中,還要把握好順序,根據遊覽空間的變化,先寫誰後寫誰,做到心中有數。此外,還要把握整體與區域性的關係。在描寫中,亦應將筆墨較多的運用於與抒情關聯最緊密的方面。比如,寫圓明圓,目的是抒發不忘恥辱的愛國激情,那麼,花草山水之類的美景便不應成為著墨的重點,因為這些景物與國恥無關,而以大水法為中心的西洋樓廢墟,則應一磚一石地精雕細刻。

2.直白式抒情與滲透式抒情相結合

在寫景的過程中,抒情有直白式和滲透式兩種。直白工抒情往往在一段精彩的景物描寫之後,說一句或幾句總括式的話,將作者的見解或情愫坦白地提示出來。滲透式抒情不顯山不露水,在寫景中,在詞語的運用上、句式的選取上,在繪聲繪色的描寫中,將作者的喜怒哀樂悄悄地移入景中。觀賞景物,沒有感受是不可能的。景物不同,感受也不一樣。視通萬里,思接千載,有感而發,人之常情。名山大川,能激起你的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激情;江水奔騰,會使你心胸開闊;人文古蹟,又使人聯想到歷史恆遠,而人生苦短感受是真情的流露。用真情喚起讀者的共鳴,這樣才能寫出好文章。

怎樣較好的運用借景抒情的方法

要較好地運用借景抒情方法,必須做到如下要求:

一、所寫景物要與自身情感一致。

自然景物是客觀存在的,人的心情、情感是經常變化的。不同的心情,對同一景物的感受也就不同。所以,寫景時對景物要有選擇,選擇能夠表現自己心情和情感的景物去寫。如心情感傷,你選鶯歌燕舞、百花盛開就不恰當;心情激動,你選楊柳依依、曉風殘月更不合適。因而,寫景與心情一定要一致,才能做到情景相應,情因景生。以景襯人,以人帶景,心情好環境就美麗的,心情不好環境就暗淡的。[示例]我們上了輪船,離開棧橋,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在我們面前,天邊遠處彷彿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鑽出來。《我的叔叔于勒》前句寫了出遊時高興愉快的心情,後句寫出了歸來時失望沮喪。

二、寫景要抓住景物特點。

自然景物也各有其獨特的特徵,互不相同,要抓住景物的特徵來描寫,才能真正的表現出景物的與眾不同。寫景又是抒情的基礎,要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自然先要寫好景物。抓住要描寫的景物與別的景物不同的獨特特點,帶著自己強烈的主觀感情色彩去精心描繪,做到景物特點突出,個性鮮明。

三、抒情要真摯自然。

借景抒情,總是以抒情為宗旨的。無論是寓情於景的間接抒情,還是寫景基礎上的直接抒情,都要做到感情真摯,不能虛假。虛假的感情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在感情真摯的基礎上,抒情方式還要自然,要有水到渠成的感覺。千萬不能牽強附會,或給景物強加上一些生硬的情感,或沒有寫景基礎的空洞抒情,這些都是借景抒情法最忌諱的。

描寫景物時要注意的幾種方法

一:五覺法

五覺法就是通過人的感官(眼、耳、鼻、舌、口、手等)充分接受外界的資訊表達方式(光、聲、味、嗅、觸等)對物體的多重感知。我們觀察景物,習慣用視覺去感受描摹,其結果文章猶如一幅靜止的並無生機的平面畫作。如果能調動多種感官,從不同角度去描摹景物,那麼文章會生動許多。著名作家余光中說:我們期待的散文,應該有聲、有色、有光。寫景狀物時,視覺描寫和聽覺描寫是主要的,如果視、聽、嗅、味、觸五覺並用,將會產生更加細膩、逼真的描寫效果。如果我們對所需要描寫的'相對靜止的狀態加以每一種感覺的分解、描摹便會聯想得更加豐富多彩,描寫得更加生動形象。

[示例]每天潮來的時候,聽見海濤衝擊岩石的聲響,看見空際細雨似的,朝霧似的,幕煙似的飛沫升落,有時它帶著腥氣,帶著鹹味,一直衝進我們的窗櫺,粘在我們的身上,潤溼著房中的一切。《聽潮》朱自清在《春》一文中,先用視覺寫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又用嗅覺寫花裡帶著甜味兒,還用聽覺寫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這樣一幅立體的春花圖就展現在眼前,活生生的滿園春色關不住!

二:分解法

寫景狀物一般要對所寫植物、動物、自然景物,建築物、社群環境作鏡頭特寫,特寫不能太籠統,要逼真、有層次,這就必須把一個整體的東西分解為右幹細部來描寫。如《白楊禮讚》,就是把白楊樹分解成為幹、枝、葉、皮來寫。分解有序,抓住特徵描繪,就把事物描寫得形象、具體、可感。無論是描寫人物的外貌,還是寫動植物形狀,跡或是寫景,如果想寫得逼真、具體,就可利用分解法,使人物特徵更加突出,使動物五官肢體活動起來,使景物層次分明,使結構有條理,也就完成了物、意、文的多重轉化。

[示例]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幹,筆直的枝。它的幹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過人工似的,一丈之內,絕無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緊緊靠攏,也像是加過人工似的,成為一束,絕無旁斜逸出;它的寬大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中,幾乎沒有斜生的,更不用說倒垂的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銀色的暈圈,微微泛出青色。這是雖然在北方的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著倔強挺立的一種樹。《白楊禮讚》

三:烘托法

有時候,描寫的物件很單調,不適宜用分解法,可運用聯想、打比方多方烘托,突出其特徵,表現其神韻。

[示例]這可是個好瓜。在青蔓綠葉的掩映下,透露著碧綠的瓜皮,反射著幾點柔和的陽光。拔開枝蔓,你看吧,好大的個兒啊!它靜靜地躺在那兒,彷彿遠古留下的一顆未曾孵化的恐龍蛋。瓜皮上的淺綠和深綠布成了許許多多奇異的圖案,深綠的似漫江碧透的湘江,淺綠的似朱自清先生眼裡的女兒綠。它映著陽光像是在用離合的神光招引著你:快來欣賞,快來品嚐這造化為你為我為他奉獻的神出鬼奇的甜密的圓。《西瓜》

四:組合式

描寫景物時,既有特寫,又有背景式的畫面廣寫。所謂廣寫,就是把眾多的場景藝術地組合起來,展現出一幅生動廣闊的畫面。常見的組合方式有由遠及近、由上到下、由周圍到中心等空間組合式,還有春夏秋冬、晨午昏夜、四季四時等時間組合式。

[示例]臨河的土場上,太陽漸漸地收了他通黃的光線了。場子邊靠河的烏柏樹葉,乾巴巴的才喘過氣來,幾個花腳蚊子在下面哼著飛舞。面河的農家煙囪裡,逐漸減少了炊煙,女性孩子們都在自己門口的土場上潑些水,放下小桌子和矮凳:人知道,這已經是晚飯時候了。老人、男人坐著矮凳,搖著大芭蕉扇閒談,孩子飛也似跑,或者蹲在烏柏樹下賭玩石子。女性端出烏黑的蒸乾菜和松花黃的米飯,熱蓬蓬冒煙。河裡馳過文人的酒船,文豪見了,大發詩興,說無憂無慮,這真是田家樂呵!《風波》

寫景的方法多樣,它的作用也是多樣的,除借景抒情外還可以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揭示作品的時代背景;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的發展等。我們學過的《變色龍》《我的叔叔于勒》《智取生辰綱》《羚羊木雕》《觀滄海》等文章中都有體現,課下要好好品味。可見,寫景可因文而異,因需要而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