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儀器維修心得體會

來源:才華庫 8.87K

篇一:測量儀器維修心得

大家都知道測量儀器是社會主義建設,國防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精密儀器,所以平時要注意保護,做好經常性的保養工作,同時還要出現故障時能及時維修,防止儀器帶病工作,一以免加劇儀器的損壞程度,保證儀器的精度要求,延長它們的使用年限。

測量儀器維修心得體會

在這兩週上儀器維修的課程以及做儀器維修的實驗課,對儀器維修有一定的心得了解,通過這兩次對水準儀以及經緯儀的儀器拆裝維修,掌握了一定的拆裝技巧。在儀器檢視之前應對儀器的各個部件進行全面檢查,目的是為了找出故障的發生原因,作出正確的判斷,加以修復。

當然了,對儀器也要必備專門的拆裝工具,像鐘錶起子,鐘錶指鉗,培養皿,鯉魚鉗,尖嘴鉗,銼刀等等好多。還有自制的兩腳扳手,鏡頭鉗,木夾子,鋼珠鑷子等等。維修也有必備的材料,像清洗液,軸系用油,機械部分用油,膠類,研磨劑等等。

通過對儀器的故障現象可以通過拆儀器找到故障的部位並進行排除。像望遠鏡部分的目鏡,調焦螺旋的緊澀和晃動,都要卸下目鏡調焦螺旋清洗加油。分劃板的十字絲成像不清晰或看不見,十字絲偏離視場中心十字絲橫絲不水平,都要檢查到底發生原因在哪並相應地作出排除方法,對分劃板進行校正並擰緊螺絲,旋緊壓環,固定分劃板。像望遠鏡成像不清晰,亮度不均勻,視場邊緣有黑影,要重灌物鏡組,判斷不結處,進行清洗或重新膠合,調正光欄位置。豎軸轉動不靈或轉不動,豎軸晃動,儀器整不平,要卸下軸系和制動環,清洗加油,卸下豎軸,適當研磨。橫軸轉動不靈或轉不動,十字絲橫絲已校正水平,轉動望遠鏡微動螺旋時,照準點有

跳動性偏離豎絲現象,要適當擰緊軸承螺絲,清洗加油,適當研磨,調動制動把手位置,適當擰緊固定橫軸的螺絲,修正頂尖位置,使之共軸。當制動螺旋失效時,要重換頂杆或配換制動,鬆開制動把手夾緊螺,旋緊制動杆再旋緊制動把手的夾緊螺絲。微動和微傾螺旋鬆緊不適當,或者失效,或者微傾螺旋調動盡頭,水準氣泡不能居中,要把它們清洗加油,用校正針調節鬆緊校套,使之適宜,安裝水準管時,應注意微傾螺旋適中位置,四個校正應該對稱適中,方頭或球頭螺絲應正,水準管用石膏粉封,無鬆動。腳螺旋和基座,當腳螺旋轉動有沙沙聲,或者腳螺旋鬆緊不適當或晃動,腳螺旋不能升降作用,也要清洗加油,用校正針撥動鬆緊校套,使之適當,機械糾正,適當研磨焊接凸塊或重配螺絲,設固定棗形螺母。水準管,符合稜鏡組,當氣泡移動產生停滯,跳動或不穩定,符合氣泡成像有異常,成像不清晰,要調換同精度水準管,或者修配校正螺絲,清潔稜鏡組。

同時我們檢修完的儀器後,要把它們放在明亮,乾燥,通風的房間裡,儀器應放在木櫃內或櫃架上,防止受潮發黴,在儀器箱內放防潮劑矽膠。儀器三角架和水準尺應平放,在儀器搬運的時候要特別小心,應將所有的制動螺旋擰緊但不宜過緊,要定期的做好儀器的.防黴,防霧,防鏽的檢修,減少儀器不必要的損壞。

篇二:測量儀器維修心得

測量儀器維修在八個學時的理論學習和四個學時的動手實踐之後就這樣的結束了。雖然學習的時間不是很長,可是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使我瞭解到了水準儀和經緯儀的大致構造和原理,以及些許的拆卸和清洗。

這門課的理論課就是老師當場在課堂上拆卸儀器並且在拆卸的過程中一邊給我們講解著各個零件的作用和拆卸的步驟,以及在拆卸過程中注意的問題。因為一開始沒有書,就只能在課堂上認真的聽和看,可是有很多的注意事項不能夠全部記下來,所以有些模糊,等後來影印了書之後才能夠真正瞭解,而且動手拆卸儀器的時候還得要看看書,得要看看拆卸的步驟和注意的事項。

我們一開始拆卸的是水準儀,因為水準儀的構造比較簡單,所以拆卸起來順利。拆卸水準儀一開始先把望遠鏡、託板、基座三大部分分離開來,再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將一起的各部件進行拆卸。水準儀的望遠鏡部分主要有望遠鏡和水準管兩部分組成,當時我們把望遠鏡拿過來試一下調焦,發現不管我怎麼的調,都無法使得成像清晰,於是我把物鏡拆開,用螺絲刀調教一下望遠鏡裡面的調焦齒輪,再把物鏡裝回去,再進行調焦,成像就變得清晰了。託板部分主要包括豎軸、微傾機構裝置和微動螺旋,基座部分有豎軸、制動機構和腳螺旋等部件,這兩部分拆卸起來

沒有遇到什麼問題,主要遇到的問題就出在微動螺旋上,當時我們把微動螺旋跟託板分離開來,然後安裝回去了之後,微動螺旋就擰不動了,然後再反覆的拆卸和安裝,經過了很久才安裝正確。拆卸了之後還得要安裝回去,由於懂得了拆卸過程,所以安裝回去也很快就完成了。因為一開始我們是第一次拆卸儀器所以有很多的做法都不正確,比如我們使用螺絲刀的手勢不正確,還有我們使用螺絲刀的時候都喜歡用一把螺絲刀一用到底,這做法是很不正確的,應該什麼型號的螺絲就使用什麼型號的螺絲刀。

接下來我們拆卸的是經緯儀,因為經緯儀的構造比水準儀的要複雜的多,所以拆卸起來也比較麻煩。我們一開始進行的是左支架的拆卸,這部分的拆卸一定得要按照拆卸的步驟進行才行。在拆完了左蓋板之後得要仔細的觀察裡面各個部件和螺絲的位置。接下來我們就要開始拆光學測微器的座駕,然後再拆轉向稜鏡座,這個順序一定不能改變,要是先拆轉向稜鏡座的話就會把測微盤給弄壞。接下來就是壓圈、豎盤水準器樑支架的拆卸,拆卸豎盤水準器樑支架的時候得要先把豎盤水準器微動彈簧筒給拆掉,安裝回去的時候得要注意把豎盤水準器樑支架位置安裝回到正位。其他的部分的拆卸也沒有什麼問題,可是有一個問題的要特別注意,那就是上了漆的螺絲沒有必要就不要動,比如固定水平度盤和水平度盤座駕的兩組螺絲。

現在這門課雖然結束了,可是它卻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知識,比如怎麼拆卸儀器,怎樣進行清洗和維護等

篇三:測量儀器維修心得

大三下半學期,我選修了《測量儀器維修》這門課程,作為一名測繪工程專業的學生,儀器在日常工作中有這不可取代的地位,就是戰士手中的武器一樣,測量儀器就是我們手中的武器,沒有儀器也就無法開展測量工作,

測量儀器作為一種精密的儀器,除了平時要注意愛護,做好經常性的保養工作以外,還應當在出現故障時能及時維修,以防止儀器“帶病”工作,以免加劇儀器的損壞程度,這樣才能保證儀器的質量達到測量的精度要求,延長儀器的使用年限。通過學習我對儀器維修有以下幾個認識:

一、 儀器的檢視

在檢修儀器之前,應對儀器的各個部件進行全面檢查,找出故障發生的部位,並作出正確的判斷,1.各部件是否有缺損,如水準器有無裂紋,玻璃零件有無破裂或傷痕,螺桿是否有變形和滑絲等現象,螺絲、頂針是否有缺損等。2.明軸轉動是否靈活,有無過緊,晃動或轉不動的現象。3.望遠鏡成像是否清晰,十字絲分劃板的線條有無脫色現象,透鏡有無脫色。4.各螺旋(制動螺旋、微動螺旋、微傾螺旋、調焦螺旋、腳螺旋)轉動是否有效、靈活、轉動範圍是否適中,各螺旋轉動有無晃動、跳動和響聲等現象。5.金屬零件、部件有無生鏽、缺油現象,光學零件有無長黴、生霧、水珠和沾灰等現象。6.符合氣泡是否清晰和正常。經緯儀的水平讀盤有無帶動誤差。

二、  水準儀的檢修

1.瞭解水準儀的構造,主要包括:物鏡、調焦螺旋、十字絲分劃板、目鏡、圓水準器、豎軸等2.拆卸:基座與託板部分的分離、望遠鏡與託板部分的分離

3.檢查及拆洗:焦螺旋的拆洗、制動系統的拆洗、微動螺旋的拆洗豎軸及望遠鏡的拆洗

三、  經緯儀的檢修

1.結構:儀器抽系、複測機構、水平讀盤和豎直讀盤的光學系統、光學測微裝置。2.檢視:軸系的檢視、讀數系統的檢視、度盤的檢視、複測機構的檢視。3.拆洗:豎軸系和水平度盤的拆卸、橫軸的拆卸、其他部件的拆卸

 四、儀器儲存:儀器應存放在通風、乾燥、溫度穩定的房間裡。各種儀器均不可受壓、受凍、受潮或受高溫,儀器櫃不要靠近火爐或暖氣管、片,不可靠近強磁場。存放儀器時,特別是在夏天和車內,應保證溫度在一定的範圍之內(-20°~+50°)。注意防止未經許可的人員接觸儀器。

五、  儀器運輸

儀器長途運輸時,應切實做好防碰撞、防震及防潮工作。裝車時務必使儀器箱正放,不可倒置。測量人員攜帶儀器乘坐汽車時,應將儀器放在腿上並抱持懷中,或背起來以防顛簸震動損壞儀器。如發生儀器損壞者,按照相關規定對運輸過程中的儀器責任人進行處理。

六、  操作保養規程:

1)儀器負責人必須精通儀器使用知識,必須遵循儀器生產廠家列出的安全須知,能向其他使用者講述儀器的操作和安全防護知識並進行有效的監督;(2)不可自行拆卸、裝配或改裝儀器;(3)操作前應先熟悉儀器。一切操作均應手輕、心細、動作柔穩;(4)儀器開箱前,應將儀器箱平放在地上。嚴禁手提或懷抱著儀器箱子開箱,以免開箱時儀器落地摔壞。開箱後注意看清楚儀器在箱中安放的狀態,以便在用完後按原樣安放;(5)儀器自箱中取出前,應鬆開各制動螺栓,

提取儀器時,用手托住儀器基座,另一手握持支架,將儀器輕輕取出,嚴禁用手提望遠鏡和橫軸。儀器及所用附件取出後,及時合上箱蓋,以免灰塵進入箱內。儀器箱放在測站附近,箱上嚴禁坐人。

最後,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認識到儀器的維修是一門複雜而又樂趣的課程,在學習與實驗過程中,我們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通過老師同學的幫助都得到了解決,通過這些的問題,讓我更加對這門課程有了瞭解,對以後在野外使用測量儀器更有信心,相信能夠解決一些常見的儀器問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