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學習教育心得體會合集5篇

來源:才華庫 2.68W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習教育心得體會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學習教育心得體會合集5篇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 篇1

於20xx年6月10日至6月13日,我有幸參加了香港啟發潛能教育班主任培訓。在此,感謝局領導與校領導給我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

在香港培訓期間,我參觀了兩所學校,一間是五旬節於良發國小,另一間則是鐘聲慈善社胡陳金枝中學;聽了三個講座,分別是於良發國小陳美英校長的《什麼是IE》(包括了《於良發國小介紹》、陳玉珊主任細講《啟發潛能教育五大範疇》、徐淑儀姑娘的《關愛文化,與學生支援》)、郭劉麗影校長的《運用IE理念,提升個人正面思維》、胡健雄先生的《IE如何提升學校素質》。此次培訓,內容豐富,既具有理論性,又具有實踐性。我將從以下兩個方面說說我的學習收穫。

一、 參觀學校的收穫

由於我是國小教師,於是在參觀的兩所學校中,我對於良發國小的印象更深刻,感受最深的一點是學校讓人自然而然產生的歸屬感。

(一)教職工有歸屬感

我們到達於良發國小時,學校正在上課,不過我們卻絲毫沒有感覺到受冷落,一下車就有一名職工親切地與我們打招呼,雖然她只是個普通的職工,但是她卻很有主人公意識,馬上上前招待我們。可見她在這裡工作得十分快樂。其後見到的校長主任同樣非常親切隨和,並且十分細心,未免我們聽講座聽得渴了餓了,還為我們準備了飲料和點心;看到我們總是對講座的PPT拍照就把PPT內容全部打印出來讓我們帶回去。陳美英校長說他們還會與教師們定期舉辦生日會。有這樣體貼關懷他人的領導,教職工工作時能不開心不樂意嗎?這一點,從帶我們參觀的老師身上就能看出來,對待這額外的招待工作,她們顯得十分認真耐心,不斷為我們介紹學校的文化環境、耐心地解答我們第疑問。

此外,胡陳金枝中學的朱校長還告訴我們,他們學校裡的教職工甚至是家長代表都能參與學校的決策會議,毫無保留地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即使是窗戶要怎樣開更好這樣的事情都會通過大家討論而決定,這完全體現出了校以人為本的理念。學校大事小事教職工和家長都有權利參與決策,完全像自己的家一樣,自己能夠決定怎樣裝修、怎樣擺設,那麼教職工工作起來也更有幹勁,家長也能體諒學校,更加放心地把孩子交給學校。

(二)學生有歸屬感

我第一個對於良發國小環境的印象是很漂亮,很讓人喜歡,但怎麼像個幼兒園似的。學校走廊可見大幅的壁畫,還掛滿了橫幅,教室門上都貼有班級照片、班規或班級信念,教室外只要是能粘東西的牆壁都粘滿了學生作品和各種學生評比結果。但這類似我們國內幼兒園的裝扮卻是另有講究的。

壁畫首先是美觀,讓學生喜愛,但它卻是有含義的,比如學校裡的中央圖書館外就有一副佔了正面牆的壁畫,畫的就是各種可愛的動物在一起開心地閱讀;值得一提的是每層樓梯口上就有一副壁畫顯示的是該樓層的名字:創意廊、積極道、博學坊、智慧門、青雲路,這些名字都是根據該樓層學生的年級取的,例如青雲路就是六年級樓層的名字,寓意是希望即將畢業的學生能平步青雲,考上理想的中學。

走廊的橫幅雖類似於幼兒園走廊吊頂的裝飾,但它更有意義,每一條橫幅上面都列印有句子,有的是品德教育語句、有的是金句(這是一所基督教國小,金句是聖經裡的話),時刻提醒著學生,時刻影響著學生,也時刻從正面啟發著學生。

啟發潛能教育學習心得啟發潛能教育學習心得

班規也是由學生制定的,充分體現學生的主人公地位,這樣由學生自己定下的規矩,他們也更願意遵守。牆壁上展示的學生作品不僅僅是優秀作品,還有一些不怎麼好,卻做得很用心的作品,這樣,即使是成績差的學生也能感受得到教師的關懷,同時也能讓學生知道,只要努力就有機會;學生評獎的頻率十分頻繁,基本上每個月班上或學校都會進行一次頒獎,以此及時鼓勵學生的優秀表現。

學校利用有限空間無限展示學生,即使是窗戶也不放過。一般情況下,我們只會在家裡擺上全家福,但很多班級窗戶上卻貼有學生一家人的全家福,這就是他們讓學生認為“學校是我家”的一個好方法。

於良發國小不但是在環境上讓學生有歸屬感,而且特意營造關愛文化,如有生日慶祝會、送心意卡、設立溫馨提醒時段、心靈老師午膳後找學生聊天等等,其中最有趣的是一年級新生入學後會安排高年級的哥哥姐姐帶弟弟妹妹熟悉學校環境,在各方面幫助新生適應國小學習生活。他們還注重培養學生的主人公意識。樓梯間有風紀管理員,圖書館有圖書管理員,課室有課室管理員,處處讓學生自己管理。

此外,胡陳金枝中學的圖書館在營造學生歸屬感上做得也很好。最讓我詫異的是,為了讓一些外國學生感到親切舒適,他們特意在圖書館裡隔開了一個小房間,裡面放了一張十分柔軟舒適的大沙發,還有一隻超級可愛超級大的加菲貓,背景則是香港夜景。能在這樣漂亮、溫馨、民主的環境下學習,這裡的學生實在是太幸福了。

二、聆聽啟發潛能教育講座的收穫

(一)什麼是IE?

初次看到IE,我以為是跟IE瀏覽器相關的教育手段。聽了講座後才知道,原來是Invitational Education即啟發潛能教育。IE所要做的就是讓每個人相信自己是受重視的、有價值的、有能力的、負責任的;在充滿關愛、信任和尊重的環境中,培養出樂觀積極的態度去待己、待人和處事,能勇敢面對挑戰,發揮潛能,創造命運,認定:we can make a difference!以上所說的就是IE的五個原則:尊重、信任、樂觀、關懷、刻意安排。其中刻意安排是最重要的。因為要進行啟發潛能教育,所有的事情都是刻意安排做的,但要遵循以下五個應用範疇:人物、地方、政策、課程、過程。

人物指的是跟學校相關的每一個人:學生、老師、職工、保安以及家長。要營造和保持正面的夥伴交往模式。深信所有人都是有能力、有價值和有責任的。

地方指的就是學校的環境,營造關愛的文化,讓身在學校的人認為自己是重要的、受關注的。從上面介紹的學校環境可以看出,於良發國小和胡陳金枝中學在“地方”這一範疇上做得很不錯。這一點是最容易做的,也是啟發潛能教育開展的第一步。

學校的政策給人的感覺要公平、相容、民主和尊重他人。所有政策的制定要令人樂於接納及信服。

課程指的就是學校各項活動。我們要明確的是所有活動都是為每一個人的利益而設,同時亦能以豐富的內容吸引他們參與。它們是富包容性的,激勵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身心自己能夠終生學習,並有能力去掌握高階思維。

過程指的是針對前面四個範疇的特質和風格而加以民主化的整合,是一個講究民主化即互相合作和共同商議的過程,所有受到某個決策影響的人都應該在決策的.制定、執行及檢討過程有表達意見的機會。

(二)良好家校聯絡有助於IE順利開展

郭劉麗影校長說得很對:“老師照看一班學生,家長只需照顧他自己的孩子,如果能充分利用家庭的教育力量,IE就能做得更好。”於良發國小平時舉辦任何活動都會有家長來幫忙做義工,這些家長除了一些是全職太太外,還有上班族特意請假過來幫忙的,可見只有學校在家校聯絡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才能讓家長如此關心學校,如此願意為學校服務。在胡陳金枝中學聽講座時,我們就見到了兩位來幫忙的家長代表,她們是家長會的前任主席和現任主席,更令我們詫異的是她們的孩子並非是表現十分優異的孩子,而且已經從該中學畢業了,可她們卻仍然在為學校服務。可見她們對學校對她們孩子的培育是充滿感恩的。

這些學校在取得良好家校聯絡上有以下的一些做法,值得我們借鑑:成立家長會(選出家長會主席,能夠參與學校校務會議)、設立家長信箱(校長定期寫信給家長,每個孩子家長一個學期內都會收到一封校長來信)、陽關電話(校長每年給家長打一次電話進行溝通)、對家長進行定期教育(推動家長積極參與講座、培訓,包括家長小組課程,與家長共同探討解決遇到的教育難題)、家長祈禱會(基督教學校活動)、建立家長義工團隊等等。

(三)正面思維影響人的處事態度與方法

正面思維指的是一種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而IE其中一個原則就是樂觀。給學生提供正面的資訊才能提升學生的正面思維,於是教師對學生說的話要正面,學校環境給人帶來的資訊同樣要正面。

郭劉麗影校長通過一個想象活動很好地向我們解釋了正面資訊與負面資訊給人帶來的不同影響,如當她告訴我們想象一隻狗和一隻貓時,我們能很清楚地在腦海中出現貓狗的影像,而當她告訴我們不要去想貓和狗時,我們也會在腦海中想象貓和狗的影像。就像我們平時制定規矩時告訴學生“不要在課堂上講話”,那麼學生仍然會不斷地想要講話,這就是大腦思考的方式――能直接想象正面的句子,而負面(否定)的句子大腦則無法接受。那麼這時我們只需要對學生說“保持安靜”即可。

胡健雄先生也在講座上舉了類似的例子,如很多學校門口會有一些指示牌,寫著非本校人員禁止入內,這樣的牌子給人帶來的資訊是負面的,讓人覺得不舒服、不開心,屬於IE中的最低層次――刻意不邀請。如果我們把指示語改為:入校人員請到保安室登記資訊(即IE的最高層次――刻意邀請),那麼就能給人帶來正面資訊,讓人感覺到自己是受重視的,從而提升人的正面思維。胡先生在正面思維上還跟我們做了一個活動――PPT上的一點。當你見到PPT上只有一點的時候你會想到什麼?而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是負面的:機器壞了、不小心打錯了、忘寫上內容了。這就證明我們多數人的思維方式不夠正面。如果學生擁有正面思維,那麼他將會樂觀地對待任何問題。

三、對班主任工作的思考

(一) 堅持用心關愛學生,相信教育改變生命

啟發潛能教育學習心得心得體會,學習心得

只有堅定每個孩子都是有能力、有責任、有價值的這個信念,我們班主任才能堅持用心地去愛我們的學生。很多時候,當我們接到一個新班級時,我們前期會花很多的時間去關愛新班級中的表現不好的孩子,而學生也會受到觸動,想要付出行動。但事情總不會一帆風順,當我們不斷教育、不斷感化他們卻反覆犯錯時,我們就會漸漸失去耐心,對學生失去信心,轉化工作就不了了之了。當他們遇到新的老師時,這個過程又會重來一遍。那麼到最後,這些學生就不會再相信任何老師,變成大家心目中的“壞學生”.如果要使情況變好,那麼我們就需要堅定這個信念,付出足夠的耐心,善始善終,一以貫之。

(二) 營造關愛文化,培養學生的歸屬感

歸屬感指個人自己感覺被別人或被團體認可與接納時的一種感受,指心理上的安全感與落實感。近年來,心理學家對歸屬感問題進行了大量研究,現在認為,缺乏歸屬感的人會對自己從事的工作缺乏激情。那麼學生如果缺乏歸屬感,同樣會對自己的學習缺乏興趣。所以我們需要刻意營造“學校班級是我家”的環境,讓學生產生歸屬感。

首先培養學生的歸屬感可以從班級環境做起。我們國內國小的班級佈置,基本上都是班主任的美工作品,這樣班主任工作負擔大,學生也不一定喜歡。我們可以效仿IE學校的做法,班級的課室佈置、班門設計、課室公約由老師和孩子共同參與佈置與制定的,即減輕班主任負擔,亦能培養學生的主人公意識。在於良發國小的圖書館,我居然見到了隨意擺放的玩具公仔,是供學生玩耍的,這讓我想起我班上的孩子們曾跟我提議要在班上設計一個玩具天地,由大家自願提供玩具供班上同學玩耍,可是卻由於課室空間太小而沒有實施,現在覺得十分可惜,這是一個多麼好的培養學生歸屬感的方法呀。

其次多舉辦些班級活動(為每一個人的利益而設,同時亦能以豐富的內容吸引他們參與),本學期我應學生要求在班上舉辦了兩個活動:小組唱歌比賽與英語情景劇比賽,刻意增進學生小組組員間的感情、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的能力,同時英語情景劇比賽還能作為英語科目的一種複習運用方法,因此學生參與得也十分開心。

最後,再次感謝局校領導給予我這次寶貴的學習經歷。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充分利用這次培訓學習到的經驗,運用到今後的日常工作當中去。為佛小教育的發展和改革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 篇2

素質教育已經提出來多年,對學生的發展很重要。通過對相關內容的學習,對如何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如何規範自己的教學行為等,同時有了更深入的認識、瞭解以及體會。

素質教育是我國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為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要求,同時針對現有教育的弊端提出來的。素質教育關係到民族的未來質量,綜合國力的提高,人力資源強國的建設。但是必須看到,幾年來推進素質教育雖然在幾個方面有所突破和進展,但是目前還沒有從根本上扭轉“應試教育”的傾向。當前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還存在著片面追求升學率,中國小生課業負擔過重的情況;存在著重視語數外等主科教學,忽視音、體、美等學科教育和學生的道德、行為習慣的教育,學生得不到全面發展的情況。所以作為一名教師要確實的推行素質教育,教師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力軍,在日常教學中要依法治教,自覺遵守學校安排的課程、課時、規範學生的作業量、作息時間,不能只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標準,要全面的進行考核,把健康還給學生、把能力還給學生。

深化素質教育,就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在工作中要以育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依法保障兒童和青少年學習發展的基本權利,努力開發每個學生的特長和潛能。改變那種只重視升學有望的學生的做法。促進學生以德育為核心的全面發展。克服那種只重視智育,甚至於只重視考分,而忽視德育、體育、美育的“應試教育”傾向。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使學生有時間思考問題、參加社會實踐和從事感興趣的自主學習活動。因材施教,為每個學生提供最適合的教育,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健康成長;重視發展學生個性,充分發展學生的潛能,大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按照“遵循教育規律,運用科學方法,提高教育質量”的要求,認真組織施教,不但要教會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怎樣去學習,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現行的中國教育體制中,素質教育的.貫徹還是有一定的困難,因為素質教育不是簡單地開展一些文體活動,不是單純地去鄉村體驗體驗生活,更不是不考試、不留作業。而是要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思考、敢於質疑、懂得創造,形成健全的人格,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才是素質教育的本質,才是學校教育的職責。所以作為一名教師,一名推行素質教育的工作者,要不斷的學習,不斷接受新觀念,充實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學思想,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水平,適應日益變化的教育形勢,努力做一名自覺踐行素質教育的工作者。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 篇3

《愛的教育》這真是一本無與倫比的、能夠感動任何人的書!

當你看完這本書後,你就會深刻反省欠好的影響;是否破壞了與他人珍貴的友誼;是否不愛護保重父母那溫馨的關懷像最後的每月故事《海難》中寫道要表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不但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愛的教育》一書中描述了一群充滿活力,用心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不但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同樣讓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中所表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而應對我們的教育,愛就應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簡單,每一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 篇4

開展“一書一片”學習教育活動啟動以來,廣大黨員幹部通過集中觀看《失德之害-領導幹部從政道德警示錄》和集中學習《領導幹部從政道德啟示錄》,深刻的認識到作為一名黨員基層幹部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以及在工作中的思想作風;通過座談討論,結合學習教育和日常工作實際,對如何“修身、幹事、乾淨、齊家”、如何加強“政治品德、職業道德、社會功德、家庭美德”等進行交流討論。本次展示活動結合“三個陣地”建設和“三學三思”主題教育活動,對本單位黨員幹部學習心得、交流討論的成果進行了集中展示。

“一書一片”中所蘊含的解放思想、高點定位的創新舉措是推進“兩個加快”的動力源泉,是我們工作的一面鏡子,是推動各項工作高效突破的戰略指引,是鼓勵實施“十二五”規劃、建設美好宣供的精神財富。

“一書一片”作為當前開展從政道德教育的'專門學習資料,具有很強的教育性和針對性。總隊黨員領導幹部紛紛表示,通過對“一書一片”的深入學習,進一步樹立起正確的、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金錢觀,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要養浩然之氣,塑高尚人格,不斷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質和精神境界,堅持做到嚴以律己、廉潔奉公。要秉持慎微、慎獨、慎欲、慎終的品性,管住自己的心,不起貪慾;管住自己的手,不亂辦事;管住自己的嘴,不亂吃、不亂說。要堅持做到自重、自醒、自警、自勵,不斷夯實廉潔從政的思想道德基礎,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為XX國家XX事業的長足發展營造風清氣正的工作環境。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 篇5

近幾年我們一直在摸索和改進語文教學的方法,生本課堂教學模式猶如黑暗中的一盞明燈,給我們指明瞭方向。其倡導的“教師要從前臺走到幕後,要把課堂還給學生”的觀點,正是在課堂上很好的落實學生主體地位的寫照。生本課堂教學中的“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的教學觀念,真正做到少教多學,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較快,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通過一年多的生本教育學習和實踐,我漸漸有了點自己的想法。生本教育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模式。生本教育課堂,就應該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採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構成積極、歡樂、高效的課堂。現在,我知道了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你教的學生取得了讓你滿意的成績,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還要看你有沒有讓你的學生體驗過你的教育給他帶來的無窮快樂,你為學生素質的提高做了什麼,你為學生今後的.和諧發展提供了哪些幫助。

一、老師的角色變化

關於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以前的時候在課堂上總是像一個老大媽一樣,嘮嘮叨叨,生怕孩子們聽不懂,總是反反覆覆的講個不停,自從接觸了“生本教育”理念後,我才意識到,我這樣的老師太強勢,而且我發現在教學中我們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時候我們一廂情願承擔了許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們設計的方向去發展,但到最後卻往往是自己失敗。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質是(在教師幫助下的)兒童發展”。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對於教師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師的職責就是幫助,是激發和引導。郭教授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師有超出專業要求多麼高的知識水平,而是有指導學生、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學會學習的方法的能力,教師的這種對學生學情的駕馭能力,是與老師在平時教學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進行反思離不開的。上了一段時間的“生本課”,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課堂上該說些什麼不該說些什麼了,一開始總感覺本節課的知識點應該由學生來生成,自己儘量不敢多說話,但是後來才知道,老師應該學會恰當的去引導孩子、做小結,並不是什麼都不說,要把握好一個度,這一點還需要在今後的課堂上繼續努力學習。

二、學生們得到了釋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生本教育”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老師僅僅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指導者和引領者。以前在我們的課堂上,往往是老師們在口若懸河、喋喋不休的講個不停,學生們乾巴巴的坐在那裡聽,只是在聽老師講,而他本身並沒有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即便是老師在課堂上設計了“小組合作”環節,但也只是“蜻蜓點水”,幾分鐘而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想而知,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性並沒有真正體現出來。“生本教育”要求教師放棄講解,而是丟擲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孩子們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他們特別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強,在這種氛圍中學習,孩子們很放鬆,他們得到了釋放,在課堂上很放的開,對學習更加有興趣了。

建立“以人為本”的生本閱讀教學理念,培養學生個性化閱讀能力

三、存在的問題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這裡就涉及了閱讀教學生本理念。課堂上,閱讀教學首先必須是學生與文字進行體驗、探究、對話式的自主閱讀。其次才是在學生有了初步感受的基礎上,老師予以啟發、引導,或組織討論,學生則在老師的啟發下,或者在討論中,相互啟發,體驗作品的人文精神。自主閱讀又是創造性閱讀的前提,而富有創造性的閱讀,才是真正意義的個性化閱讀。根據接受美學的觀點,文字的本身不經過閱讀,對某一物件而言,就沒有任何意義,也無所謂生命,作品包括具有未定性的文字和讀者閱讀過程中的具體化,二者合璧才是完整的作品。閱讀是一種對話交流活動,在交流中,客體的意圖語境消失了,只能在資訊載體中留下一些暗示,這些暗示尤如空白,有待讀者在閱讀中運用聯想和想像去填充。讀者對文字的接受過程就是文字的再創造過程,也是作品得以真正實現的過程。因此,語文閱讀教學過程就是讓學生自主求知、啟智、健德、發展創新能力和形成個性品質的過程。

如《小壁虎借尾巴》,小組分角色朗讀第3至第5自然段。小結延伸: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多傷心啊!假如小壁虎繼續向其他動物借尾巴,它會來到什麼地方?向誰借?怎樣借?借到了沒有?請同學們也來噹噹小作家,像課文那樣,編故事(1)學生自由編。(2)在小組裡說、評、議。(3)指名說,全班評議。教師結合課文的主題及學生的個性發展,多元理解,讓眾多個性中的共性得到充分顯示,讓矛盾的雙方或諸多對立面不斷轉化,使個性化閱讀得到真正落實,逐步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與評價的能力。並貫穿於“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始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