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建立文明工作的職工個人心得體會

來源:才華庫 2.56W

篇一、建立文明工作心得體會

縣委黨校、縣行政學校作為縣委、政府的重要部門,承擔著全縣幹部教育的主要任務,學習宣傳研究黨的基本理論、基本經驗、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是我校的重要職能,努力做好精神文明的建立工作,對完成新時期黨校的重要任務,對發揮黨校的重要職能將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基於這樣的認識,我校多年來一直十分重視文明單位的建立工作,近兩年來,縣委黨校、縣行政學校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深入貫徹落實《黨校工作條例》,以努力打造黨性鍛鍊熔爐、新型培訓基地、理論宣講陣地、學習服務平臺,努力走在全省黨校前列為目標,以切實提高教學影響力、科研參謀力、隊伍創新力、後勤保障力、制度約束力為著力點,開拓進取,真抓實幹,各項工作得到省市委組織部、省委黨校及縣委縣政府的高度肯定和學員的廣泛好評,贏得了較高的社會聲譽。先後獲得人民滿意單位、文明機關、節能示範單位等榮譽,機關黨委也先後獲得理論學習先進黨委中心組,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現將具體情況彙報如下:

年度建立文明工作的職工個人心得體會

一、以提高認識為前提,創造一流氛圍。

1.領導重視,齊抓共管。學校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都把全校建立工作放在自己工作的議事日程上,定期召開會議安排部署建立的各項工作,並積極組織和參與建立的各項活動,學校領導班子開拓進取,求實創新,團結協作,清正廉潔,充分發揮表率帶頭作用。全體幹部人人蔘與,並把建立活動落實到了各項工作中去。

2.機構常設,制度健全。為了加強對建立工作的領導,學校成立了由常務副校長向宜兵同志任組長,副校長周志軍、秦立斌任副組長,各科室負責人任成員的建立領導小組。每年都要對單位的各項制度進行修訂和完善,使內部管理、對外服務事事有依據,各項工作有聲有色地開展。

3.計劃充實,措施紮實。為了使建立工作紮實開展,我校根據自身特點,制訂年度建立計劃,做到有目標、有要求、有落實、有檢查,建立形式多樣化,把建立工作與職能工作、教學工作、學校管理、支部工作、工會工作、科研工作、計生工作、創衛工作、幫扶工作等方面的工作有機結合,把建立工作融入到各種活動中去。

二、以文明建立為動力,創造一流實績。

我校把抓文明單位的建立作為激勵人們的積極性,振奮人們的精神面貌,促進各項工作開展的重要手段,使各項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17年建立文明工作心得體會2017年建立文明工作心得體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培訓規模不斷擴大。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組織、人事等部門的大力支援下培訓,不管是培訓班次還是培訓人數都有了很大的提高。2011年先後舉辦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公務員知識更新培訓班2期、專業技術人員培訓班16期共19個班次,培訓1223人次。充分利用中央黨校遠端教學資源開展遠端教學,共舉辦遠端教學培訓20期,培訓 2000 多人次。在全市縣級第一家(也是唯一)研發建設了專業技術幹部遠端教育課堂,培訓822人次。2012年至今已經舉辦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2期、村三職幹部培訓班4期、治調主任暨普法宣講員骨幹培訓班、紀檢監察幹部培訓班、人事幹部培訓班、公積金管理人員培訓班、三支一扶人員能力素質提高班、老幹部支部書記培訓班、專業技術人員培訓班、江陵縣委黨校科級幹部培訓班等21期,培訓2632人次。此外還利用專業技術幹部遠端教育課堂培訓1500多人次。

2、科研成果碩果累累。我們堅持“強服務、重現實、爭課題、出精品”方針,按照“科研進課堂,科研進決策”的要求,積極鼓勵大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2011公開發表文章近25 篇,3個課題在上級黨校立項,《剷除農村邪教組織的路徑選擇》被市委黨校評為一等獎。2012年,在各類報刊已經發表各類文章20餘篇,有四個課題在市委黨校課題評比中獲獎,《秭歸經濟跨越趕超著力點及關鍵措施的思考》被市委黨校評為一等獎。。

3、各項改革穩步推進。在教學中,我們不斷研究幹部教育培訓的規律和特點,根據學員特點和教學內容,綜合運用講授式、案例式、模擬式、體驗式等教學方法,充分調動教員和學員兩個方面的積極性。創新實施“三制兩庫一選單建設”,即實行一般課題校內申報制、重點課題公開招標制、特別課題定向徵集制,面向全縣建立健全黨校的課題庫和講師庫,同時積極推行辦班單位及學員從“課題選單”中“點”教師和課題的培訓方式,即實行一般課題校內申報制、重點課題公開招標制、特別課題定向徵集制,面向全縣建立健全黨校的'教學課題庫和考試試題庫,同時積極推行辦班單位及學員從“課題選單”中“點”教師和課題的培訓方式。2011年自主開發課題9項。《倡導低碳生活,發展低碳經濟》一課在省委宣傳部、省委講師團舉辦的湖北“神龍杯”優秀理論宣講報告評選中榮獲一等獎。2012年已經開發8個,在科研中,我們打破縣級黨校無學科建設的傳統,積極開展“61234縣級黨校學科建設”,即圍繞政治建設(管理)、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六個方面劃分為6個學科,分別明確1名學科帶頭人,要求黨校每名教學科研人員必須確立“一主一副”2個研究學科,並對《屈鄉論壇》進行了擴版增容。刊物發行範圍廣、刊發頻度高、欄目內容新、貼近縣實際、直接成本低,影響力越來越大,受到了讀者和理論研究者的喜愛,得到了各級領導和基層幹部的好評,現已成為全市縣級黨校第一刊。

三、以文明要求為標準,創造一流的環境。

1.創造一流硬體環境。近兩年來,我們投資近100萬元對黨校紫薇山莊進行了改造升級、投資近10萬遠更換了辦公室地板和桌椅,投資10萬元建起了室內羽毛球場,投資50萬元對教學樓進行了全面改造。這些投入,大大改變黨校的硬體設施,使整個黨校的基礎設施後勤保障水平位居宜昌縣級黨校處於領先地位2017年建立文明工作心得體會心得體會。同時我們堅持日常管理常抓不懈,操場路面每天有專人清掃,花園內有專人除草,教學樓正常打掃,校內食堂、公共廁所清潔衛生,教室、辦公室整潔有序。門前“三包”常抓不懈。確保了校園“綠化、亮化、淨化、美化”,為學員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

2.創造一流的人文環境。人文環境不斷優化,在教室裡張貼政治標語和名人名言,對學員實施潛移默化的教育;在走廊裡,懸掛了名人字畫及建立名言,營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圍;並根據本校工作特點,規定文明用語和服務忌語,教育職工做到講文明講禮貌,接待來人來訪做到熱情主動周到,無“四難”、“四亂”的情況出現。

3.創造一流的治安環境。我校的社會治安和綜合治理工作得到應有的重視,各種安全防範措施到位,各種責任落實,多少年來都從未出現過失竊和刑事案件,年年都被評為綜治優勝單位。

四、以人為本,創造一流的隊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