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教師教學心得體會彙總六篇

來源:才華庫 1.25W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教學心得體會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教師教學心得體會彙總六篇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1

有幸到實驗中學聽地理課,感觸很深。給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學生素質如何高,回答問題如何準確,討論問題如何積極,而是兩位教師。他們使我聯想到了魯迅先生筆下的藤野先生,超乎年齡的“老”,簡樸的著裝,治學的嚴謹,對學生的真誠,對事業的執著追求。

這兩個老師講的都很好,都各有千秋。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認真學習教育理論和當前的教育教學先進經驗,以指導自己的教學,使自己的教學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2、鑽研新課標,轉變教學觀念,認真備課,研究教學方法,課前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案。

3、努力開發多方面的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開拓學生視野,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條件。

4、上課時大膽放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

5、平時要搞好集體教研,藉助集體的力量來提升自身的業務能力素質,從而達到共同提高。

在今後的學習中我要積極彌補自己的不足,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在素質教育的今天,一定要通過各種學習渠道,努力鑽研新課改的精神,把新課改的精神應用到我的教學中,爭取會有更大的進步。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2

“吾日三省吾身”,“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可以這麼說,是不斷的反思,成就了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師教學反思在教師專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引起教育理論和實踐工作者的高度關注。教師教學反思的過程,是一個教師藉助行動研究,不斷探討與解決教學目的和自身方面的問題,不斷提升追求教學實踐的合理性,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益和教育科研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過程。一個教師,只有不斷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研究、反思,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才能不斷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一、教學反思的涵義

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過程為思考物件,對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觀念、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教學反思是一種通過提高教師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專家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堅持寫三年的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一個優秀的教師就是在教學中不斷反思,在反思中積累經驗,在經驗中學習而不斷成長起來的。而進行教學後反思的總結提煉,是教師個體有效進行反思的綜合表現和快捷的訓練方式。因此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更需要做的是反思教學,反思應是每位教師所必備的。如何進行有效的反思?這就需要我們明確反思的意義,反思就是對教學經歷的再認識,就是對“失”的反省,對“得”的歸納。

二、教學反思應遵循的原則

(一)及時性原則

一節課過後要趁熱打鐵,及時的回憶、反思並及時記錄自己的思維閃光點,要善於抓住稍縱即逝的教育靈感和感受,並養成及時記錄的習慣。

(二)永續性原則

要系統、全面地積累經驗並使之昇華、凝結,必須以大量的課後反思為基礎,這就需要老師們寫教後記像醫生寫病例報告一樣成為一種基本的職業習慣。鍥而不捨,在持之以恆中提升水平,把教師閃光的智慧之珠串成精美的教育之鏈。

(三)簡約性原則

課後反思要及時記錄,但不是寫長篇鉅著,講究開頭、發展、高潮、結尾等,要突出重點,捕捉亮點,抓住要點,在言簡意賅中有所收穫,切忌面面俱到、主次不分。

(四)互動性原則

教學反思要重視與專家、同行、學生的對話與研討。採用專家診斷、同伴互助、學生反饋等方式,通過交流互動,學習他人長處,在思維碰撞中共同成長。

(五)探究性原則

記錄的課後反思內容和問題要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要緊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踐,才能與時俱進,格物致知。

(六)發展性原則

教師的工作具有一定的週期性,當我們重複教授同一個內容時,要結合前幾次課後反思中記述的情況和感想,科學施教,之後再認真寫課後反思記錄,要不斷在教與學的方式上、教材與資訊科技的整合上有新的突破,重在提煉與昇華,在循序漸進中逐步提高。

三、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基本方式和具體內容

(一)教學反思的基本方式

1、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是指教師自己通過收集來自不同方面的資訊資料,對一個特定的問題進行反思。它通過反思教學日記、錄音錄影資料、他人(包括學生)對自己教學的感受、他人的教學經驗等方式進行,通常採用的研究方法有行動研究、敘事研究、案例研究等。

(1)行動研究式

行動研究式的反思要求教師立足於學校教育教學實際,從問題出發,從自身的需求出發,做到教學和研究合二為一,變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過程為教育教學研究的過程。行動研究是一個開放的系統,是一個不斷迴圈漸進的過程,即教師發現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和步驟,採取有效的行動;行動結束後對實際效果進行評價和反思,進而又發現新的問題,制定新的行動研究計劃……。教師就在這樣一個迴圈漸進的過程中得到鍛鍊和成長。

(2)敘事式

教師的反思離不開教育實踐,正是在教育實踐中對教育世界的不斷追問,對所懷抱理想的不斷思考,對所從事教育意義的不斷追尋,才有了教師的成長。傳統教育理論將許多教育問題從教育實踐中抽拔出來而概念化抽象化,產生了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隔離。教師專業發展實際上就是把這些教育問題的學術研究放回到鮮活的現實中,使理論研究返回思想的故里,使教育研究融入實踐的滋養。這就離不開敘事研究。

(3)案例式

案例式教學反思就是運用一個教學案例來說明蘊涵其中的教育教學原理。編寫案例要注意以下四點:第一,培養自身的洞察力。要從分析教學任務的目標出發,多方面地獲取有關資訊,做教學的有心人。第二,交代教學背景。因為任何一個教學案例都有它特定的時空背景。第三,要分析案例的價值。每個教學案例都充滿了決策時的理念與困惑以及為此所作出的多種詮釋或理論闡述。第四,發揮案例的作用。除了自己編寫案例外,還要注意研究他人編寫的案例。開展教研活動時,各位教師拿出各自的案例,展開互動式討論和開放式探究,以提高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通過編寫和研究案例可以促使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同時還可以分享同伴的經驗。案例是理論和實踐的橋樑。眾多的案例為教育學、心理學和課程論提供了佐證。案例是解決具體教學問題的一把鑰匙;案例是教師業務進修的一架梯子;案例是教師學習理論和研究理論的一塊肥沃的土壤。

2、合作性反思

合作性反思則是指教師通過與他人(管理者、教師、科研人員、學生等)就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的對話和研討,如教研活動、教學觀摩、師生座談等。通常採用的方式有對比式、參與互動式、觀摩式等。

(1)對比式

在進行有對比的反思活動中,就同一教學內容可以借鑑兩位或更多位教師來進行對比,先通過聽課或集體備課對每節課的深入觀察、比較和分析,改進方法,再通過課後的反思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2)參與互動式

參與互動式的反思,是指參與式教學與互動式研討相結合。在這種模式下,教師既可以與專題主講人或公開教學的當事人直接對話,也可以與其他教師相互切磋,有意識地讓自己在活動中進行反思,在交流中學習他人的長處,生成新的教學理念,達到新的認識,從而實現自我提高。也可以通過向學校骨幹教師(也可以是專業研究人員)諮詢,瞭解教育教學中的問題,並請專家加以診斷;也可以請其他教師同行聽課,集體會診,發現自己教學中的問題,並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

(3)觀摩式

觀摩式通常指教師依據一定的教學理論上示範課,其他教師觀摩,課後與其他教師共同切磋和進行反思,最後由教研員(或專業研究人員)歸納點評。由於新的教學理念變成了教學例項,轉化成了教師的教學行為,加之授課教師與聽課者面對面的交流和溝通,新理念下的教學行為容易得到大家的認同和理解,教師不僅知道怎樣做,還知道為什麼這樣做。除現場觀摩外,教師還可以觀看有關示範課的錄影,觀看時可採用微格回放的方式,就上課的精彩片段或“敗筆”進行回放,讓觀摩者認真研討,剖析教學中的成功經驗和存在的不足。在觀看錄影的過程中,專業研究人員和教師一起邊看、邊評、邊議。觀摩課能促使教師多聽、多想、多問和多做,通過反思、感悟和行動來增進對新課程理念的把握,提高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和水平

(二)教學反思的具體內容

教師經歷教學實踐後,教師總會產生一些難忘的感知,或多或少,或“得”或“失”。

1、特色是什麼?

教學特色是指教學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獨特風格。獨具特色的教學,給人的感受是別樣的,給人的回味是無窮的。它蘊含於諸多要素之中:在教學理念上,看主體地位的突出,看教學層次的呈現,實踐活動的安排;在教學方式上,看學生參與的程度,知識獲取的過程;在教學效果上,看教學目標的落實,創新意識的培養。

2、“精彩”在哪裡?

精彩的教學片段依附於教學過程的方方面面:如引人入勝的新課匯入、別有風味的氛圍營造,得心應手的教具應用,新穎別緻的難點突破,別具一格的智慧開發,出神入化的學法指導,畫龍點睛的誘導評價,留有懸念的課尾總結等。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

3、“偶得”有哪些?

教學的偶得是指教學過程的意外的收穫。意外收穫往往來自對課堂意外事件的處理:對面學生異想天開的“發問”,教師如何應付;面對學生的歪答,教師如何引導等。意外的收穫往往來自學生“創新的”火花捕捉:學生髮生問題的獨特渠道;提出問題的獨特途徑;分析問題的獨特思路;解決問題的獨特見解,等等。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為以後豐富教學的材料養分。

4、“缺失”在何處?

上完一節課後,教師總會感慨課堂上有這樣或那樣的缺失。哪些內容處理不當;哪個環節安排不合理;哪一重點突出不明顯;哪一問題設計不科學;哪一合作落實不到位;哪一交流時間不充分;哪一語言評價不得體等。

5、“效果”如何?

每一節課後,應認真反思教學預案的實施情況。通過本節課教學,教學的目標是否達成,教學的效果是否良好,教學的組織是否科學,活動的安排是否合理。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為今後再教學這一內容提供借鑑。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四、採用有效的策略,培養教師教學反思的能力

(一)讓教師塑造反思的意識,營造全員反思的氛圍

學校管理者要利用各種教育教學機會,積極向教師傳播反思的理念,在全校建立起全員反思的氛圍。教師們在長期的學習和工作實踐中,容易形成一定的思維定勢,自己往往還意識不到;形成一些成功的做法和經驗,也不能及時總結提煉,究其原因,是個人還沒有樹立起反思的意識,集體中還缺少反思的氛圍。因此必須承認教師是有潛能的、可持續發展的。這裡的潛能不僅是指教師先天具有的而尚未顯現的能力,更主要的是教師的尚未激發的與自我發展相聯絡的能量和興趣。管理者的管理行為只有激發這種潛能,才能由外因轉化為內因,煥發出強勁的動力,推動教師主動積極投入工作,不斷完善自己,從而達到可持續發展。而推動的一個行之有效的對策就是學校管理者應創造一個適宜的工作環境,工作條件,著眼於激發和培育教師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教師在這環境條件下,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潛力和才能,充分發展個人的特長和創造力。因此,上述從各方面加強教師之間、組室之間、學校之間的交流,還是為了這一點而服務,讓教師在反思的氛圍下受到內心感染而融入集體中去。

(二)讓教師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教學反思,提升教師教學反思的深度和廣度

1、關於對教學事件的反思

教育事件是教育教學事實真相的表達,它能超越時間和概念體系,說明教育實際中的真實情況。教育事件雖然沒有直接的真理或理論價值,但具有人的生命意義與精神的佔據,具有實踐的生機活力,是教育教學的血肉之軀。事件是突發的、不規則的、個性化的、未經設計的;同時,事件也是具體的、流動的、歷史的、清晰的。教育就是這樣一系列教育事件的組合。每個學生都生存或生活於各種各樣的教育事件之中,每個事件都是個性化的獨特境遇,都是師生間或生生間點對點的教育關係。教育事件是最為生動、最為穩定、最為常見、最為重要的境遇。所以教師的教育反思往往關注學生在教育事件的境遇中生長,側重於境遇的獨特性。事件的中心詞是“事”;事的主體是人。對教育中的事件的研究旨在通過讓學生髮現問題、形成能力、學會做事,生成態度情感價值觀,並確認自己的存在,促進人不斷的生長與生成。

2、關於對教育物件的反思

從學生的角度來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及其結果是教師教學的重要保證。瞭解學生的所思所想和需要,是教學成功的必要條件。反思型教師通過觀察學生的行為和自己的行為,不時地進行自我評價和反思。在課堂上他們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自己的觀察,並根據學生表現出來的理解程度和行為來度量教學目標的達到程度。許多優秀教師正是通過學生的反應和學習效果來調控自己的教學程序和教學行為,並把學生的學習效果作為自己教學成效的日常反思尺度。因此,來自學生方面的反思無疑會增進教師更理性化的教育行為。

3、關於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教的反思不僅可以針對某一個具體的教育事件、教育行為,還可以在一個教學階段結束後,對教學質量進行全面的分析、評判。這也是一種反思,是對一個持續實踐過程的反思。教學是教師每天所從事的日常工作,在日復一日的活動中,我們往往容易疏於思考,使鮮活的教育過程變得機械化、程式化。對日常的教學過程進行全方位考察,就是要打破原來近乎沉寂的平靜,將所有理所當然的理念懸置起來,以懷疑、批判的態度重新審視它,以積極的心態分析過程與結果的教育意義與價值,反觀自己的教學理念與教學行為。

4、關於對教材教法的反思

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無疑用到各種知識,而且教師本身也無法描述和預測具體哪些知識。教師既要知道“教什麼”,掌握所教學科及其相關的內容,又要知道“怎麼教”,掌握教育教學的方法,二者缺一不可。“教什麼”的知識與“怎麼教”的知識在性質上還有所不同。“教什麼”的知識在於掌握,在於知道“它是什麼”,可以通過傳遞的方式而掌握。“怎麼教的知識”不是教師被傳授的“應該怎麼教的理論”,而是教師的所體會,理解和實際擁有的經驗和信念,是教師個人的實踐知識,它是基於教師日常不斷的反思實踐而獲得的,包含著自己的教育信念,又體現在日常的教育教學行為中。教學反思應把握反思的廣度和深度。反思的廣度就是要能夠全面地看待教育中的種種問題,不僅要善於抓住問題的基本框架,而且不會遺漏其中的重要細節和主要因素。反思的深度是指能夠深入到教育事物的內部,把握住問題的本質及核心,抓住問題的關鍵所在,揭露引發事件的根本原因(包括事件的近因和遠因),並且善於預見事件的發展程序和結果。

(三)讓教師養成反思的習慣,將反思有效地融入評價機制中去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使教師從多方面獲得資訊,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學校在評價教師過程中以弘揚教師的主體性,高度重視被評教師本人的積極參與、自我反思。

五、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具體形式

1、教後記

“教後記”又稱“教學後記”,它是教師在一節課後對教學設計和實施情況進行總結,將經驗和教訓記錄在教案上的文字。“教後記”是進行教學管理和教師進行教學控制的重要一環,也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改善教學系統的執行狀態,對教學系統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認真的查詢,以求發現和糾正教學系統及系統目標偏差,通過調整教學行為,提高教學工作質量來優化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方法。可以提議,備課筆記在最後留出空處撰寫教後記,可以隻字片語,可以洋洋灑灑,視這節課的情況而定,在第二輪該知識重新備課時,教師便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和經驗。一個比較完整、規範的教學過程是既應有課堂設計,又應有教學後記的。

2、反思性日記

引導教師在參與、互動中提高反思能力。建議教師記反思日記,並與其他教師共同分析。學習共同體能夠把不同背景的教師組織在一起討論他們感興趣的教育問題,探討問題解決的方法並共享問題解決的方案,將有助於教師認識到不同人個體教育觀念之間的差異與聯絡,從而更有助於他們自己的個體教育觀念的確立。

教師的`反思性日記主要是將自己教育教學行為之後的所思所想記錄下來,它可以在記錄任何形式教育活動:與同行老師的交流、與學生的某次談話、與家長的一次溝通、對一次公開課或講座的點評和體會等等,涉及面廣,形式多樣,區別於單純的教後記。養成教師撰寫反思性日記的習慣有利於教師積累教育教學的經驗教訓,併為教師經常性的反思提供豐富的思想素材,如果教師將反思性日記進行經常性的集體交流與分享,將更有助於教師個體教育觀念的形成與教師的成長。

3、聽課。

聽課是一種比較常用的反思策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聽課,教師之間可以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年輕教師要多聽年長教師的課,從中吸取上課的一些寶貴經驗,包括課堂管理,教學方法等。資深的或者年紀大一點教師也應放下架子,主動去聽年輕教師的課,並將此與自己的教學做比較,通過這種反思來衝破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作為反思型教師,還應主動邀請別的教師來聽自己的課,讓他人來評估自己的課堂教學,課後互相交流,反思一些教學細節,探討改進措施。

4、學生反饋。

學生反饋策略是指導教師應定期從學生那裡取得反饋資訊,從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學生的反饋是多樣化的,有對教師上課的看法,有自己學習的總結,也有向教師傾訴自己最近不悅的事情,徵求建議等。教師可根據這些資訊,反觀自身的教育教學,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有的放矢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當然,教師要想從學生那裡得到如實的反饋,平時須與學生坦誠相待,互相尊重,建立民主融洽的教學環境。

5、專題反思

圍繞教師個體在一個階段(學期或學年)的教學行為進行科學的、深刻的反思,這有利於教師從較高的層面對教學行為及其遠距離的效果作冷靜的分析,進而概括出教學行為表現的背景原因,並從巨集觀的角度對今後的教學實踐進行指導。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對一種教學手段或教學方法的運用情況進行深入細緻的反思,這是教師開展教學專題探討或研究的一種有效方式,也是教師不斷提高理論素養、加強教育理論指導教學實踐的最佳途徑。如果說每節課後的“教後記”,每一階段的“反思性日記”零星地、真實地記錄了教師在鮮活的教學實踐中微觀和瑣碎的教學心得的話,那麼專題反思這一行動研究就是有明確主題的教學反思,由於它聯絡的是更長週期的教學理論與實踐整合之路,因而它更容易從巨集觀著眼,從單一的問題線索入手,對教師的教學行為進行提煉、概括,並就某一方面提出今後教學中問題解決的最佳方案。

6、系統的教學理論學習。

教師要做到反思意識的覺醒、反思能力的增強,系統的教學理論學習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學中,我們難以想象一個缺乏教育心理學理論知識的教師在語言知識的傳授中關注情感教學。理論來源於實踐,理論一旦上升到一個高度,就對會實踐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教學理論的學習,可以擴大教師的視野、提高教師的反思力,並指導具體的教學實踐。反之,教學實踐又可以檢驗理論的正確與否。當教師發現教學實踐與理論不相符時,應先反思自己教學中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因素,若確信無誤,也可對理論產生懷疑,並向理論的提出者挑戰,共同探討。這樣,教師才真正算得上是研究型、學者型教師。

反思性教學為廣大教師架起了一座理論聯絡實踐的橋樑,引導教師不斷更新知識、經驗和價值觀念,並與教學實踐相結合,這是教師自身發展的有效途徑。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相反,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是有“20xx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複;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教師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學反思在教師的成長過程、學校發展過程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一個好的具有反思意識的優秀教師如果不能生根在具有反思氛圍的學校“土壤”中,也是很難延續這種良好的思維習慣的。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應高度重視和鼓勵教師積極進行教學反思活動,創造條件,提供相應的政策、時間和經費,建立考核激勵機制,為教師的專業發展創造便利條件,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3

教師做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早以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了。特別是現在舉國上下大力提倡的素質教育對教師的各方面要求就更高了。

“愛崗、敬業”是每一種職業的要求,做為和學生打交道的教師來說,我想:唯有愛才能使這一普遍要求完成得淋漓盡致,唯有愛才能使教師這一職業的魅力永存。因為,一個毫無愛心,只注重“教知識”、“完成任務”的“教書匠”,是很難做一名合格的好教師;一個不尊重學生人格,任意對學生“使性子”、“發脾氣”的人是不配做教師的;一個視學生為仇敵,拳腳相加,大打出手的人,黨紀國法不允許他做教師。關於對學生的愛,我想為保護學生,拼死勇鬥歹徒的彭富芬老師為我們作出了一個鮮明的榜樣。因為如果她心中沒有對學生的關愛,她就不會發出“誰也別想傷害我的學生”這一金子般閃亮的話語。

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心情下學習,就得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愛。“親其師,信其道”是千年的古訓,也是淺顯的道理。因此,心中充滿對學生的愛,才是現在師德的最基本表現。

做為一名年輕教師,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特別是在班級管理中,我時刻提醒自己要用愛去教育孩子,用愛心去感染孩子。

教師對孩子的愛,最讓孩子忌諱的是偏愛。這也是教師要克服的一種心態。實踐證明,越是有問題的孩子,越需要教師加倍的關愛。

例如,我班有一個女生,父母都離家在外,家中只有一個上國中的姐姐照顧她。通過和她家的親戚聯絡,我得知她父母已離婚卻沒有對孩子們說。瞭解到這一情況,我才明白她為什麼總顯得心事重重,學習也沒有以前積極主動。於是,我經常和她交談,在生活中幫助她。有一次,她在日記中流露出對媽媽的思念,希望能見媽媽一面。我當時就在本子上寫了這樣的話:媽媽肯定在遠方也想著你和姐姐。其實,在你周圍,還有許多人在關心著你,比如:你的同學,你的老師,我真心希望你快樂起來。因為,你的媽媽最希望看到你快樂,看到你的學習沒有受影響。在我的帶動下,同學們也向她伸出熱情的雙手。最後,這個同學不但沒有退步,反而有了較大的進步。我想,她肯定感受到了集體的溫暖,感受到了老師的關愛。因為,這種愛就是她的動力之一。

通過這件事,我更加懂得;做為老師,唯有用愛,才能獲得成功的教育。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4

在教育局的認真組織下,我們全校所有的教師利用週六的時間,認真學習了《教師教學基本功的新修煉》這本書。通過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教師要加強學習,提高認識,努力提高理論修養,自覺加強業務的鍛鍊,以教學基本功的修煉為鏡子,時刻對照自己的教學行為,更好的服務於學生。通過學習,我開闊了眼界,對教育教學常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新修煉的學習,不僅告訴我作為教師如何作好自己的“教”,更使我懂得怎樣才能引導學生更好的學,扮好課堂組織者的角色。通過學習我對教師的基本功有了一個較為全面而深入地理解,從備課、上課、作業的確定、學生的輔導、評價等需要教師科學的設計,才能使教育教學達到最優化。

下面談談我的體會:

精心備課。備課是上好課的基礎,要認真鑽研教材,根據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符合知識特點和學生實際的教學目標,準確地把握住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做到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選擇適合學生學習的學習方法、適合教師自己和知識特點的教學方法,在此基礎上精心設計各個教學環節,編寫出教案,做到有的放矢,才能胸有成竹地應對各種動態的生成情況,才能對症下藥,遊刃有餘。

認真上課。教學應當面向全體學生,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關注學生學習的整體狀態和個體差異,重視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運用的靈活性,在教學中應當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積極互動的教學氛圍,把學法指導寓於教學之中,為學生自主學習、體驗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提供充分的空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教學手段、方法的合理選擇和教學資源的合理利用提高教學效率。

認真佈置作業。作業的佈置要符合要求,應當重視實效性,形式應當靈活多樣。可針對學生個體差異,設計分層次作業、選擇性作業。作業的佈置與批改要同步進行,精批與抽查相結合,批改標準要明確,同時要有鼓勵為主,及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寫好教學反饋。總結成功之處,查詢教學環節中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及時糾正。用於更好地指導自己今後的教學。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不斷的修煉自己的教學基本功,積極汲取他人先進的教學經驗,努力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補充和完善自己的綜合能力,並敢於在教學實踐中積極踐行,相信自己的專業技能一定會更上一層樓。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5

教學反思是教師對已完成的課堂教學進行總結的一種重要的教研形式,也是對教學中表現出來的主要特色進行回顧和記錄。目的是不斷積累教學經驗,探求教學藝術,優化教學因素,矯正教學行為,改善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果。如何寫好教學反思?教學反思主要記些什麼呢?

一、記所得,發揚長處,發揮優勢

作為教師,每一堂課總是有自己滿意的地方,也就是成功之處。比如教學過程中達到了預先設計的目的或做法,或是課堂教學中突發事件的應變處理,或是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運用的感受,或是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或是雙邊活動開展得很成功,或是在備課時未曾考慮到而在課堂上突然爆發出的靈感等等。無論是哪一方面的收穫,課後經常及時地把它詳略得當的記錄下來,這樣日積月累、持之以恆,並把他們進行歸類整理,提升形成一些帶有規律性的東西,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在此基礎上不斷的改進、完善、推陳出新。這樣對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探索課堂教學改革的思路,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會大有幫助的。

二、記所失,吸取教訓,彌補不足

我們知道,任何一節課,即使是教師的備課十分細密,慎之又慎,覺得非常好了,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如:對教材處理是否最恰當;對教學中偶發事件的估計是否考慮周全;()對某個問題的闡述是否有偏頗;或者感到對某個問題的處理力不從心,覺的不放心不紮實等。這就需要對它們進行再回顧、梳理、甚至修正等,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使之成為引為借鑑的教訓,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三、記所疑,加深研究,使之明白透徹

這裡的“疑”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學生聽課時的疑點,那些聽不懂的知識,方法。我們每節課下來,學生總會或多或少的存在某些疑問,這些是課堂上無法及時解決的,教師把從學生的學習方面反饋過來的疑點記錄下來,細加琢磨,思考出解決疑難的方法和措施,對今後的教學和複習,更具針對性。另一方面是教師方面的疑點,教師對教材中的問題並非一下子就可以理解得十分透徹,有時甚至是似是而非,或是解題的方法不是最簡單,最科學,不是學生最容易懂的方法。通過課堂教學,教師自己會感覺到這些,把他記下來,促使自己今後對這一方面的問題加深研究,使之明白透徹。

四、記所難,化難為易,水到渠成

在課堂教學中,對教材難點的突破事關整個教學的成敗。所謂教材的難點,是指教師難講、學生難懂的知識點。如果我們每一輪都把教材難點的處理方法、教學的資訊反饋或教學效果或今後改進的教學設想等寫下來,並且進行深入細緻地分析、比較、研究,長期堅持下來,必將極大的提高處理教材難點的能力,化難為易,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做到水到渠成。

五、記新設想,揚長避短,精益求精

一節課下來,精心沉思,摸索出了那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致使上有什麼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在教這部分內容時應如何改進,寫出新的教學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特別是可以為自己下一年的同期教學提供極好的幫助與參考,避免再走彎路耽誤時間,從而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教研水平。

總之,寫教學反思,既有利於學生學習,又有利於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更有利於教師總結和積累教學經驗,是整個教學鏈條中不可少的重要一環。寫教學反思,貴在及時、堅持和執著的追求。一有所的,及時記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記促思,長期積累,必有收穫。發言稿範文寫法格式讀後感格式和寫法工作報告的格式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6

教師是啟明燈,為學生開啟人生的光芒;教師是蠟燭,照亮了別人燃燒了自己;教師是人類的工程師,培育著祖國未來的希望。從小就希望成為一名人民教師的我,如今,正站在兒時夢想之船上揚航前進,擔任著一名光榮的、培育祖國花朵的人民教師。

時光流逝,轉眼間踏上工作崗位已近一個月了。一個月對於整個歷史長河來說,只不過是滄海一粟,對於人的整個生命來說也只不過是幾百分之一。但是,一個月對於我這個剛走上講臺不久的青年教師來說卻可以用意義非凡來概括。從一個多的工作實踐中,我收穫很多,有經驗,有教訓,有挫折也有喜悅。在這一個月多來深入教學實際中,我發現有些知識點自己懂但要使得學生懂並不是件很容易的事。要教好一個學生不難,但要教好每個班的學生就必須真正全心全意付出。

在學校領導和有經驗的老師的幫助下,我各個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特別是講臺底下那一張張天真、稚嫩的新的面孔,讓我知道對工作認真,就是對祖國的未來負責。所以在教學上,我更加註意觀察、體會、摸索,讓自己能更好地教好他們。經過對班上每個孩子的情況的分析,和孩子每天發生的不同狀況的事後總結,我對我班每個孩子的特性都非常清楚,於是就“有的放矢”了,我調整了自己的教學方法,真正成了孩子學習上的組織者,參與者,主導者。下面是我這段時間以來的教學心得。

1、培養孩子多種興趣愛好,充分利用學校多媒體,不斷擴寬孩子知識面,為孩子的知識注入新鮮血液。

2、認真鑽研各級英語課本教材,對教材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深入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內在邏輯,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深入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出現的困難,及時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精心設計教學方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3、精心組織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資訊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瞭,克服重複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

4、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國小的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要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並使這一工作貫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

5、授課學校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往往意識不到自己的教學行為,通過講課聽課不僅可以學習到別人的經驗,吸取別人失敗的教訓,用別人的方法指導自己的教學,更主要可以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和研究,將一些聽課得到的感性認識歸納為理性的認識,發現自己教學中的不足,通過取長補短,相互交流,改進自己的教學,就可以共同提高。

通過講課我明白自己現在需要的是學習加方法加勤奮。踏實幹,有藝術的幹。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裡,能在各位領導老師,前輩的指導下,取得更好成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