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網路培訓心得10篇

來源:才華庫 2.17W

社群工作者心得及感想篇一

社群網路培訓心得10篇

2018年2月24號,我有幸參加了區委黨校組織的社群支部書記,主任幹部培訓班。進行了一次系統全面的社群知識及業務知識培訓。本次培訓活動提高了我自身的業務素質和理論水平,讓我作為一名社群工作者受益非淺。

經過四天的培訓學習活動,我有以下幾點心得及感想:

一、社群工作,舉足輕重,責任重大。

通過這次學習,首先給我的印象就是社群就是一個小社會,社群工作涉及到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責任重大。各部門都對社群工作提出了具體的要求,並對今後工作的開展做了指導,總的感受就是黨和國家對社群工作相當重視,同時經過這半年的工作實踐,覺得社群群眾對社群各項服務職能的要求也隨著群眾意識的發展不斷提高,對我們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具體的要求。我們工作的好與壞,上牽涉到黨和國家政策的落實和各職能部門工作的開展,下影響著千家萬戶的群眾利益和生活,我感到身上的擔子是十分沉重的,加強了我的責任感、使命感。

二、社群工作要圍繞服務主題。

服務群眾,方便群眾,造福群眾,是社群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社群工作包羅永珍,大到婚喪嫁娶,小到衣食住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也使群眾在各方面的需求不斷的變化和發展。我們作為社群工作者,要充分掌握人民群眾的所想所需,本著服務於民的宗旨,開展各項工作。深入群眾瞭解民情民意,結合我社群工作特點及工作需要,為群眾解決緊急的問題。我社群的各項工作,都要緊緊圍繞著為老年和弱勢群體“服務”這個主題,

三、開展社群工作,需要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

黨和政府提倡和諧社會,而社群是社會的基本組成部分,是社會的細胞,細胞的和諧才能保證整個社會、國家的和諧。社群作為基層工作的最前沿,是黨和政府與群眾聯絡的橋樑和紐帶。我們錦繡社群籌委會所管轄的錦繡東方小區是成都市惠民工程,安置了老東郊21家企業一萬多名的離退職工和下崗失業人員進入我們的社群,社群工作變得日益繁重複雜起來。時代的發展,形勢的變化,要求我們開拓創新,強化載體建設,寬思路、多渠道的為民服務。積極探索老齡社群的工作方法、工作理念、工作思路。組織群眾開展各項喜聞樂見形式的活動,並不斷激發群眾的參與社群工作和社群服務的意識,使群眾實現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相結合。

四、社群工作要求社群幹部提高自身素質,轉變工作作風,提升自身的服務意識。

新的時期對我們的社群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要不斷的學習,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質、職業道德素質、文化業務素質、組織管理素質、心理和身體素質。作為一名剛參加社群工作的社群幹部我更應該積極向老一代社群工作者學習,多深入群眾,聯絡群眾,瞭解民情民意,樹立為群眾無私奉獻的思想觀念,做到進百家門,解百家難,暖百家情。同時,要充分發揮我們年齡的優勢,牽固樹立為民服務的宗旨,解放思想,不斷開拓進取,為社群工作注入年輕的、積極的、更新的因素,成為社群工作的生力軍。

經過這四天的學習,我深切的感受到各級領導對社群工作和社群幹部的重視,我更加有信心和決心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更好的為居民群眾服務。為我們和諧社群建和居民群眾設多做事,做實事。

社群工作者心得及感想篇二

社群是整個社會的基礎,是聯絡黨、政府和群眾的紐帶。社群工作的開展,對整個社會的發展有著直接重大的影響。作為社群工作者,面對的是眾多的居民,接觸的是居民大大小小最瑣碎的事,我們的工作更有意義,也更重要。

轉眼到社群工作一年多了,在這段時間,無論是在待人接物上,還是在處理緊急事件突發事件上,恆茂華城社群的前輩們做出了好的榜樣,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影響著我。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認識在改變,我的感受在加深,我的工作能力也在增強。我越來越清楚地看到社群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做好社群工作的不容易。在這一年多的時間,我對社群工作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學到了不少知識,做到了真正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地紮根於基層為群眾服好務。那麼在新時期新形式下,我們怎樣做好社群工作,怎樣才能給居民帶來便利,讓群眾更滿意呢?

首先,我們應該把自己的位置擺正,我們只是為群眾服務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員,所以我們對待每一位來辦事的居民都應該熱情地接待,耐心地講解,要有奉獻精神,真誠、耐心地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要把居民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來辦,他們生氣了,我們不能不耐煩,要耐心、仔細地向他們講解,直到他們明白為止,滿意為止。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要及時地去處理,要時刻把他們放在心上。

其次,要多下小區,深入群眾,關心他們的方方面面,隨時瞭解社群每一位居民的生活情況,及時為他們排憂解難。要多和居民交流,正確的引導他們的思想,關心他們的點點滴滴。

人民是國家的根本,就業和社會保障則是人民生存的根本,社會保障制度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息息相關,也是人民群眾最為關注的。只有人民的生活有了保障,社會才會和諧穩定的發展。就業、社會保障、和諧勞動關係事關人民群眾的“三最”問題。在這方面,xx在報告明確提出要實現“社會就業更加充分,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的目標。在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中,勞動保障系統作為政府民生工作的職能部門,任務更加艱鉅,責任也更為重大。而我作為直接和百姓接觸,傳達政府政策的最基層工作者也感到自己身上的責任也越來越重。

現在我國的勞動保障體系框架基本完成,社會保險的覆蓋範圍不斷擴大,但是,目前的勞動行業還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問題,例如,很多群眾會反映說我們的勞動政策宣傳力度不夠,沒有實現真正的公開,一般只有在居民辦理相關業務時,我們辦理人員才會告知相關的法律法規,對於很多工作的辦理還是存在不足。為了給群眾解決更多的民生問題,為政府開展的各項工作贏得更多的掌聲,我覺得應該進一步完善政策法規,同時加強監督保險政策的落實情況,加大對社會勞動保障力度。

作為一名社群勞動保障工作者,我更要堅定政治信念,明確服務宗旨,時時刻刻嚴格要求自己,服從組織的安排,重視理論學習,積極對待身邊的每一件事,不斷的加強自身的學習,加強自身素質,提高工作能力和辦事效率,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應對工作中的每一件事。只有不斷的學習,正確貫徹黨的政策和方針,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忠實地做好本職工作,才能更好地服務於人民。我們還應該虛心向周圍的同志學習,清楚地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不斷完善自身。在工作上,我積極加強與辦公室工作人員互相協作,虛心請教,更有利於工作的順利完成。

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地剖析自己,在實際的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不足,通過不斷地學習和積累,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我堅信,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將伴隨著社群共同成長。

社群工作培訓心得及感想篇三

2018年2月24號,我有幸參加了區委黨校組織的社群支部書記,主任幹部培訓班。進行了一次系統全面的社群知識及業務知識培訓。本次培訓活動提高了我自身的業務素質和理論水平,讓我作為一名社群工作者受益非淺。

經過四天的培訓學習活動,我有以下幾點心得及感想:

一、社群工作,舉足輕重,責任重大。

通過這次學習,首先給我的印象就是社群就是一個小社會,社群工作涉及到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責任重大。各部門都對社群工作提出了具體的要求,並對今後工作的開展做了指導,總的感受就是黨和國家對社群工作相當重視,同時經過這半年的工作實踐,覺得社群群眾對社群各項服務職能的要求也隨著群眾意識的發展不斷提高,對我們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具體的要求。我們工作的好與壞,上牽涉到黨和國家政策的落實和各職能部門工作的開展,下影響著千家萬戶的群眾利益和生活,我感到身上的擔子是十分沉重的,加強了我的責任感、使命感。

二、社群工作要圍繞服務主題。

服務群眾,方便群眾,造福群眾,是社群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社群工作包羅永珍,大到婚喪嫁娶,小到衣食住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也使群眾在各方面的需求不斷的變化和發展。我們作為社群工作者,要充分掌握人民群眾的所想所需,本著服務於民的宗旨,開展各項工作。深入群眾瞭解民情民意,結合我社群工作特點及工作需要,為群眾解決緊急的問題。我社群的各項工作,都要緊緊圍繞著為老年和弱勢群體“服務”這個主題,

三、開展社群工作,需要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

黨和政府提倡和諧社會,而社群是社會的基本組成部分,是社會的細胞,細胞的和諧才能保證整個社會、國家的和諧。社群作為基層工作的最前沿,是黨和政府與群眾聯絡的橋樑和紐帶。我們錦繡社群籌委會所管轄的錦繡東方小區是成都市惠民工程,安置了老東郊21家企業一萬多名的離退職工和下崗失業人員進入我們的社群,社群工作變得日益繁重複雜起來。時代的發展,形勢的變化,要求我們開拓創新,強化載體建設,寬思路、多渠道的為民服務。積極探索老齡社群的工作方法、工作理念、工作思路。組織群眾開展各項喜聞樂見形式的活動,並不斷激發群眾的參與社群工作和社群服務的意識,使群眾實現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相結合。

四、社群工作要求社群幹部提高自身素質,轉變工作作風,提升自身的服務意識。

新的時期對我們的社群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要不斷的學習,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質、職業道德素質、文化業務素質、組織管理素質、心理和身體素質。作為一名剛參加社群工作的社群幹部我更應該積極向老一代社群工作者學習,多深入群眾,聯絡群眾,瞭解民情民意,樹立為群眾無私奉獻的思想觀念,做到進百家門,解百家難,暖百家情。同時,要充分發揮我們年齡的優勢,牽固樹立為民服務的宗旨,解放思想,不斷開拓進取,為社群工作注入年輕的、積極的、更新的因素,成為社群工作的生力軍。

經過這四天的學習,我深切的感受到各級領導對社群工作和社群幹部的重視,我更加有信心和決心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更好的為居民群眾服務。為我們和諧社群建和居民群眾設多做事,做實事。

社群工作培訓心得及感想篇四

20XX年1月11日,市委組織部聯合北京“著名經濟學家論壇”在京舉辦第二期“提高社群幹部管理能力培訓班”,我非常榮幸的被選送並參加學習,經過了一週的學習窗體底端,我的感受頗深,受益匪淺,收穫之大。

我們這些社群幹部很多以前並未從事過社群工作以及黨組織書記工作,大多是在工作中邊學邊幹,非常缺乏相關的理論知識和工作經驗,因此我們非常重視和珍惜此次培訓學習的機會。

此次培訓,我們共培訓了五整天,七個方面的內容,組織周密,課程安排的非常科學合理,師資力量強大,請來了非常知名的專家學者教授為我們授課,從而看出了從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視社群工作,重視民生工程,因此,在幾天的學習當中,我也深深的感受到了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也增加了我做社群工作的信心和決心。幾天來的體會如下:

一、理論知識的提高

在社群日常的工作當中,我們只注重每天的事務性工作,理論學習的時間安排的很少,在這一週的學習期間,我們學到了七門課程即:社會管理體制改革與社群建設、業主群體與社群治理的衝突與和諧、社群公共服務的路徑選擇、國外社群實踐與國內社群比較、社群建設新思路、啟發社群服務創新練習、社群專案管理,這七門課程從不同角度、不同程面,從國內到國外,從小社群到大社會,從社群的興起到現在的發展壯大,讓我們聽了耳目一新,感到自己就象井底之蛙,但在幾天的學習中我也深受啟發。特別是北大教授王思斌老師講的“社會管理體制改革與社群建設”這一課時,通過例項把社群工作提到了的一個更高的位置,比如說,在 5。12大地震的時候,四川災區的一個學校倒塌,造成很多孩子死亡,雖然說是自然災害,但很多家長不太理解,卻還是認為,學校建樓時質量不合格,造成今天的後果,無理要求政府賠償很多錢,提出了讓人難以接受的天文數字,政府工作人員經過一週的時間,耐心的做工作,確沒能達成共識,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從北大派來了幾個專學社工專業的教授,經過幾番調解,最後達成共識,這說明社會工作離不開社群,社群工作離不開專業的社工,社工更需要理論知識的指導,從而得出理論知識的重要性,因此,我下定決心不斷充實自已,提高自已的理論水平,用科學的方法來指導社群工作。

二、實踐工作的拓展

我所在的社群即瀋河區永環社群,曾經也是個聞名遐邇的老牌社群,最近幾年,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新社群的不斷掘起,永環社群顯得有些落後,主要表現在硬體上,但我們社群一班人在硬體水平不如人的情況下,在軟體上下功夫,幾年來,我們社群工作得到了國家、省、市區的認可,獲得各種榮譽百餘項,併成立了太極、合唱團、英語角等十幾個協會,社群的主項工作有序進行,社群的志願工作健康發展。但比起全國先進的社群距離還相差很遠,工作還缺乏創造性、實效性、細緻性。

通過這次學習,我感到,我們的工作大多數都是循規蹈矩,缺乏爆發力和創造性,北京海淀區中關村街道華清園社群的做法就值得我們學習,根據社群居民的實際需要,更多的工作可以通過專案的申請來完成,專案的申請分三種類型即:政府購買的公共服務專案、政府補貼一部分資金的公益服務專案、還有政府沒有補貼,通過政府獎勵申請的便民服務專案,通過幾天的學習,我更加認識了專案,更加了解了專案,並感受到,通過專案的申請,更能很好的規劃社群的工作,使社群的工作更加有序化。雖然瀋陽市沒有對專案申請進行統一的規劃和管理,但我感覺非常實用,因此在2015年我要適著申請一個100%志願服務的便民專案,即“四助三服務,陽光百分百”專案,四:助老、助殘、助困、助學;三服務:服務教師、服務同學、服務家長。這個專案是一個資源共享共駐共建的專案,主要參與單位是永環社群和實驗學校,學校為我們社群68戶低保戶針對實際情況,一對一的提供助老、助殘、助困、助學,我們社群為減輕學校老師的負擔,為他們上門提供行政性的公共服務;為解決孩子放假沒人管理的問題,為他們提供學校放假社群開學的假期大本營服務;為解決新時期困惑家長教育孩子的問題,我們成立家長俱樂部,為家長提供如何教育孩子成長的服務;這樣既整合了社群的資源,又完善了社群的服務,這個專案能夠體現城市青少年健康教育的水準,也能夠讓青少年從中感受到結交夥伴、提供幫助、釋放情懷、獲得資源的成就,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心理素質都有深遠的影響,併為將來青少年融入社會、跨越障礙、解決困難、健康生活、全面發展,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才提供有力的保障。對社群提供的三服務,也是不斷擴大服務空間,提高服務品位,體現了小政府大社會的服務理念,同時也體現了社群幹部不辭辛苦、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確實也是廣大居民的實際需求,一個專案實現了多贏的目標。根據社群的特點、設計專案,以人為本,立足需求,這是設計專案的宗旨,我要帶領社群一班人,在2015年初步探索,走出一個社群建設的新路子。

三、對創新工作的新認識

過去對創新工作的認識比較浮淺,只是表面的創新,也就是比正常工作有些不同就是創新,通過這次學習,聽了宋慶華教授的認真講解,我才恍然大悟,創新有五點最基本的要求:一是思想關念上首先要解放;二是不是隻觀注結果,要關注過程中的努力;三是想法產生的行動,這種模式是可以複製的,可以在更大的層面上擴大影響;四是要提供一個很好的服務,有服務就有需求,專案才能長久;五是敢於用很小的資源去創造更大的價值。宋老師舉了一個例子,那是在80年代初期,英國的經濟比較蕭條的時候,有位英國青年叫託尼,當年20多歲,他當時失業了,以撿破爛為生,他,人失業了,思想卻很前衛,當時他居住的地方周圍有很多大型企業,在拾荒的過程中,他撿到了很多廢品及家用電器,而且數量不少,這時他想到成立一個收購廢品的組織,即廢品收購站,大家共同去收購就會創造更大的效益;同時去做工廠的工作,請求他們把扔掉的舊家電送給託尼的收購站,也免去了付運費的負擔,又給廢品站提供了很多資源,實現雙贏,企業非常高興,願意合作,又一個想法變成了現實;託尼又想,廢品多瞭如何處理更能夠給社會帶來更大的效益呢?他又把失業職工組織起來,把收回來的廢品進行修理,然後再利用,這時又苦於沒有技術工人,他又請來技師,來培訓他們的工人,這樣又成立了技術學校,技術學校成立以後,經過培訓的學員一部分可以到其崗位再就業,另一些學員用學到的技術把廢舊家用電器維修好,送給更多需要的人,這樣又成立了一個慈善組織,給國家的慈善事業做了很大的貢獻,他的做法被很多人關注,政府部門也正式為他的慈善事業提供一些支援。他的這些想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從工作中不斷探索,不斷髮現,循序漸進,用最小的資源創造最大的社會價值,這種思想創新確實值得我們學習。聽宋老師講的案例,我的感覺已經身臨其境了,同時也激發了我對社群工作的一些新想法和新思路。

以上就是我參加這次學習的一點感悟,當然還有很多學到的知識不能一一列舉,待今後有機會再交流,同時在此感謝市委組織部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次很好的學習和培訓的機會,希望今後還能參加更多這樣的培訓班,使我們的工作能更加有抓手、更加有思路!

重實效,基層黨校辦學出成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