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永正老師執教《第一次抱母親》心得體會

來源:才華庫 3.13W

永正老師執教《第一次抱母親》聽後感一

觀於永正老師的課,宛如暢飲漢語言文字的大餐,他如一位資深的藝術表演家,將我國的語言文字用特殊的書頁——活的課堂盡情演繹。於老師的課如同他的人一樣,擁有大師的氣質,大師的氣度,大師的氣派。課堂疏密有致,娓娓道來,時而如行雲流水般自然質樸灑脫,時而如激流險灘般情緒高昂,牽一髮而動全身;為學而教,以人為本,貫穿教學,時而如一首動情的歌,時而如一首質樸的詩,一縷縷地輕拂學生的心靈,讓靈魂詩意地棲息,讓教學散出濃濃的至愛親情,如漣漪、如晨霧般盪漾在臺上臺下,沁入學生的心田。

感動,就在那一刻,就在於老師用情感編織的兩節課裡。

首先,我感動於老師那慈祥的老者形象折射出來的陽光的心靈,他雖年已古稀,卻精神分外矍鑠,臉上始終漾著微笑;潔淨得體的西裝,矯健方正的步履,讓人不由得想走近他,有一種說不出的親和力。他是孩子們尊敬的長輩,更似他們的朋友,寥寥幾句閒聊話,拉近了師生的距離,走進了學生的心靈,彷彿和這群上課的孩子是老相識。教育機智讓人折服!他執教的是一篇洋溢著濃濃親情的散文《第一次抱母親》,他極力用豐富的語言引導、點撥,讓孩子們讀通課文、讀懂課文,走進母親的心、走進自己的心,讓他們為文中的母親感動,為自己的母親感動!

其次,我感動于于老師前瞻的教學理念,如他老人家所說的那樣:閱讀教學要培養孩子們的閱讀能力,讓他們觸控語言,語文的亮點在朗讀裡……到底該怎樣讀呢?讓“讀”佔鰲頭呢?於老師給我們做了最實實在在的示範。他讓孩子們一遍遍地讀,他一次一次細心地引導。如,他先讓一個孩子讀第一自然段,他給學生提出明確的聽的要求:“聽別人讀的時候,眼睛看著課文,耳朵注意聽。”讀後,他又簡明扼要地點評:“你讀得正確、流暢。但整體上有點慢,句號要停一會兒,題目讀完後要停長一些,再換一種語氣讀課文。”於老師不厭其煩地引導,給孩子鼓勵,看似與學課文無關緊要,其實,正是於老師在清晰地告訴孩子們該怎樣讀書。並且明確地告訴他們讀書的方法,孩子們讀的有進步了,如何讓孩子們讀再上臺階呢?於老師進行了精彩的範讀。讀畢,臺下的我感動得流淚了,我分明看見於老師也被文章深深感動了,他的眼眶溼潤了……有了於教師身臨其境的範讀,孩子們便不知不覺走進了文字。

為了讓孩子們在讀中學會賞析,他可謂獨僻蹊徑,引經據典,讓孩子們學會思考,學會讀出文章背後的內蘊,而這些脫口而出的經典名言,他用得那麼自然、貼切。如,為了讓孩子們體會母親擔負的重擔,他說道:“歌德說,會讀書的人,有兩隻眼睛,有一隻眼睛看紙面上的文字,有一隻眼睛看著文字背後。”接著,他反問學生:“用兩隻眼睛讀‘重擔’,想母親挑的到底是什麼?”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沉浸在思索裡,爭相發言。在後面的賞析課文裡,他多次用“兩隻眼睛”鼓勵孩子們走進文字,走進作者的心靈,而孩子們那發自肺腑的感言,高潮跌起,情感共生,應證了於老師匠心獨具的引導。他不僅僅走在課文裡,走在孩子們中間,更重要的是他總是不斷地超越課堂,超越課文,並讓教學無痕。在這時,我們則總能聽到孩子們成長的拔節聲!真的,宛如武俠小說裡的武林高手,使用了讓人見不著摸不透的招兒,卻總把敵人打得一敗塗地,贏得凱旋。於老師的招兒,如同“魔招”,給孩子們以陶醉,孩子們的思想活了,語文活了。其實,這招招式式看似奇絕卻喜平,這就是於老師教出來的教學規律:“熟讀、精思、博覽、多作”。《第一次抱母親》課堂上體現了前面的八個字。回想自己平時的教學,課堂上的閱讀彷彿成了一種調料,一個環節而已,而不是像於老師這樣紮紮實實,一步步地讀書。

語文課姓“語”,語文老師也姓“語”。如何讓中華優秀的文化在課堂上讓學生內化,作為語文教師,首先應該像於老師那樣是一個會讀書的人,善於讀書的人。於老師說孩子們要“煮”書,其實,我們語文老師更要煮書,奠定豐厚的文化底蘊,這樣,才不至於在課堂上瞠目結舌,從而讓自己多一份底氣,多一份靈感。

我想,有了自己厚實的語文功底,也許,我們能欣喜地看到,被多彩的文化底蘊之風陶冶的孩子的心靈,一定會漾起無比美麗的漣漪。

永正老師執教《第一次抱母親》聽後感二

於永正老師來宜昌了,對於我們這些鄉村學校的老師來說,真是天大的喜訊!我們這些教語文的後生晚輩終於有了難得的學習機會,終於能走進現場感受於老師的教學風采,聆聽於老師的教學藝術。

於老師教的是蘇教版的《第一次抱母親》。於老師第一次和同學們見面的時候,學生們還不知道他是誰,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對我這樣一個老老師多少有點失望”。他話語幽默:“你們一定希望來給你們上課的是一個年輕帥氣的小夥子吧,沒想到是一個連頭髮都白了的老教師。”他率先朗聲笑了起來,這一笑,學生們都放鬆了,他也來了勁兒,開始了有趣的自我介紹:“我姓於,幹勾於,乾乾淨淨的幹,永遠的永,正確的正,於永正,這就是我的名字,好記嗎?”孩子們一下子就記住了這位和藹的精神抖擻的頭髮花白的老師。於老師不愧是大師級的教師,他的話總是那麼自然而又讓人無法忘記地烙在心裡,他說“課堂不是我的,是你們的,是學堂,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來研究。”一切都那麼自然,那麼水到渠成,在了無痕跡中讓學生知道了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積極的學習態度,而這又是留給聽課老師印象最深的地方,像這樣的地方有太多太多。

長者的忠告於自然中流露。課堂上我們始終能看到一個循循善誘的長者在學生中真實、真誠地作為一個學習的同伴存在著。學生讀課題時,他說“讀得自然點”

;當學生聲音偏大時,他說“聲音再輕點”,“聲音放低點”。一遍不行來第二遍,兩遍不行再給出第三次機會,他要讓學生真實的融入課文,要讓學生感覺人間真實的那份情感,而不是做作,不是作秀,更不是表演。就這樣,學生在於老師的一遍又一遍忠告下開始開啟自己情感的閘門。在於老師打算點幾名學生來讀出全文的'時候,他不是像分任務一樣,分完便讀,而是忠告同學們“好好珍惜這個機會”。短短一句話,讓孩子們聽得特別認真,因為於老師講到了“珍惜”,多好的一個詞,祖國的文字豐富多彩,於老師卻能一語中“的”,讓學生們感受到了要在全場一千多名老師中好好珍惜這個機會,也好好珍惜和於老師在一起的機會。學生們記住了,做到了。於老師就這樣無聲無息地教會了學生怎樣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怎樣珍惜給予自己的機會。像這樣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用心去讀”,“聲音不要高”“速度不要快”“各人練各人的”。一位長者的忠告就在這種如行雲流水之中充盈著,如碧波春風之中盪漾,如花蕾綠葉之中綻放,那種了無痕跡的芳香,讓學生和聽課的老師都受益匪淺。

師者的智慧於自然中流淌。於老師的課堂充滿了智慧和靈氣,這是我很早以前就在雜誌上感受過的。我讀過他寫的文章,看過他上課的光碟,但是這次面對面的聽課,還是給了我無限的激動和驚喜,這種激動和驚喜來源於他在課堂上所表現出來的的睿智和淵博。於老師的課堂有很多自己的名言,這是我從教以來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穫。在學生們讀書不夠注意標點符號時,他告訴同學們“沒有停頓便沒有思考和想像”,還讓同學們記下來,說這是真理,是方法,我想這在很大層面上受教育的是我們這些老師,告訴了我們作為一個語文老師要比別科的老師更善於思考和想像才行。他還告訴同學們“讀書一定要關注細節”,是啊,智慧往往就蘊藏在細節之中,有時候細節往往是點睛之筆,要不張僧繇怎麼把龍的眼睛一點龍便飛走了呢?所以畫龍點睛講的也是細節。在於老師的課堂上像這樣的名言太多了,比如他說送大家一句話“誰擁有了語言誰就擁有了智慧”,比如他告訴學生們“讀書在古時候叫煮書,意在讀書時就要像把書煮熟了一樣放在心裡,把書讀熟,讀透,讀出滋味出來”,還比如“讀書要用兩隻眼睛,一隻眼睛看文字,一隻眼睛看文字的背後”,於老師像這樣智慧性的語言太多了,就像那隨風潛入夜的春雨,潤人心田無聲無息,卻又叫人一生銘記。不知道是誰曾經說過:有些東西是可以讓人一生受用的。我想於老師的名言就是這種東西中的一種。他那種師者的智慧和風範不愧是語文教學聖地裡的一棵長青樹。

輕風喚明月,泥土潤芳香。師者善言行,育人了無痕。於老師在課堂上顯現出來的淵博的學識、精湛的技藝、大家的風度,將永遠在教學中提升我們的修養,滋潤我們茁壯成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