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老師》讀後心得

來源:才華庫 3.3W

從《做最好的老師》一書中,我學到了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幾點: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心得

一、教育者要擁有一顆童心。

李老師說,教育者是否擁有一顆童心,對教育至關重要。這也是他後來能夠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並且能夠在教育上取得成績的重要原因。他說:“能夠自然地與學生‘一同哭泣,一同歡笑’的教師無疑會被學生視為知心朋友。有些在成人看來是不可理解的感情,在兒童看來卻是非常自然的。而變‘不可理解’為‘非常自然’,正是不少優秀教師贏得學生心靈的可貴之處。”他說:“只要把握學生的情感,並注意環境、場合,教師任何‘過分的孩子氣’都不會是多餘的。在與學生嬉笑遊戲時,教師越是忘掉自己的‘尊嚴’,學生越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而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

在以前,對於他說的這些話我可能會不理解,但是,在我親身體會了之後,也明白了教師擁有一顆童心的重要性。很多老師認為,老師就應該與學生有一定的距離感,認為老師與學生打成一片是不可想象的,認為學生與老師隨便開玩笑是不懂規矩的表現,但是李老師卻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同行們,老師融入孩子們當中不但是可以的,而且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二、對後進生的教育

在關於後進生的教育方面,李老師的很多話非常很耐人尋味。以下是我從《做最好的老師》中摘錄的李老師關於後進生教育的話語:

“ 後進學生”的“自我教育”很難一勞永逸,相反,這是一個充滿反覆的長期教育過程。教育者期望通過一次談心、家訪、班會或聽英模報告,便使“後進學生”從此成為一名優秀生,無疑是把教育想得太簡單了。“犯錯—認錯—改錯—又犯錯—又認錯……”這是“後進學生”普遍存在的迴圈。教師因此斥責學生“屢教不改”、 “光說不做”、“本性難移”等等,是極不公正的。教育者應該容忍“後進學生”的一次次“舊病復發”,與此同時,又繼續充滿熱情和信心地鼓勵學生一次次戰勝自己,並引導學生從自己“犯錯週期”的逐步延長或者錯誤程度的逐漸減輕的過程中,看到自己點點滴滴的進步,體驗進步的快樂,進而增強繼續進步的`信心。

如果仔細體會了這些話,我們教育後進生的時候就不會再意氣用事,不會再因為學生“屢教不改”而對他失望或任意體罰。我們就會想方設法尋找規律和方法了。

三、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李老師從教育專家的高度論述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的重要性。以下是李老師在保護學生自尊心方面的論述,很值得我們細細品讀:

①教師想盡量直截了當地幫助學生改正缺點,把他的缺點公之於眾,以使其他學生從中吸取教訓,不犯類似的錯誤,這種方法是最不成功的,因為這無異於開“批判會”,把孩子心靈中最敏感的地方——自尊心、個人尊嚴、自豪感統統暴露於外,並使之受到傷害,這種教育所造成的損失是難以估量、無法彌補的。

②不管我們平時對學生有如何深厚的感情儲備,不管我們過去在學生心目中有多高的威望,也不管我們以前對學生進行了多少“行之有效”的教育,只要我們深深地傷害了他們的心靈——也許是一記耳光,也許是一句辱罵,甚至也許只是一個鄙視的眼神——那麼,這一切都煙消雲散了!

③教育成功的訣竅之一,就是永遠不讓學生對他自己感到絕望。但我也曾多次在激憤中說出一些讓學生感到絕望的話:“我永遠不會相信你了!”“看來你是教不好的了!”“這是最後一次原諒你了!下次再犯,你就別來上學了!”“我沒有你這個學生!”……當學生本來是非常尊敬老師並認為老師是在真誠地幫助他的時候,這些話無疑會擊碎他內心深處“想做好學生”的美好願望。一個學生真正的墮落,有時候恰恰是從我們教育者的“絕情”開始的。

我們也會經常想到保護自尊心的問題,但是,由於我們的疏忽,卻總是有意無意地傷害著學生的自尊心,而學生自尊心的受傷害,可能就是他自暴自棄的開始,就是學生與老師相牴觸的開始,隨之而來的可能就是學生與老師的處處作對,這對教師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是極為不利的。所以,教師應該儘量避免教育過程中的盲目性所產生的嚴重後果。

四、以科研的眼光看待讓人頭疼的孩子

他在書中這樣說:“我換一種眼光去看這些讓人頭疼的孩子,我便不再頭疼了。換一種什麼眼光呢?那就是“科研”的眼光。在教育上遇到的每一個難題(班集體建設呀、“後進生” 轉化呀、早戀呀、作弊呀,等等),都當作科研課題來對待,把每一個“難教兒童”都當作研究物件,心態就平靜了,教育也從容了。每天都有新的發現,每天都有新的領悟,每天都有新的收穫,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樂。”

他說:“對於一線的老師來說,最好的課題就是帶著一顆思考的大腦從事每天平凡的工作,我們遇到的每一個難題就是最好的 科研課題!”

五、把教育失誤變為教育財富

李老師在本書的第二章“走出教育誤區”中提到一個很值得老師們學習的理念——把教育失誤變為教育財富。這一章當中的一些話道出了優秀教師與普通教師之間的區別。他說:“真正的教育者,也不是沒有失誤,只是他總會從失誤中汲取新的前進力量。幾乎可以這麼絕對地說,任何一個教育者在其教育生涯中,都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區別優秀的教育者和平庸的教育者,不在於教育者是否犯錯誤,而在於他如何對待已經犯了的錯誤。這裡所說的“如何對待”,不僅僅是指想方設法彌補錯誤所造成的損失,而主要是指對錯誤的反思——對成長中的年輕教師來說,這一點非常重要。善於把教育失誤變成教育財富,這是任何一個教育者從普通教師走向教育專家乃至教育家的最關鍵的因素之一。”是啊,誰沒有失誤呢?李老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也有失誤,在《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中,他就列舉了他在教育生涯中的許多失誤,而他的不同於常人的做法是,善於總結反思,善於把教育失誤變為教育財富。

總之,《做最好的老師》是李老師教育智慧的結晶,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學到許多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技巧,增長教育智慧和教育才幹。這是一本開啟教育智慧的書,非常值得教師們學習和研究。

熱門標籤